CN109873503A -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3503A
CN109873503A CN201811331122.3A CN201811331122A CN109873503A CN 109873503 A CN109873503 A CN 109873503A CN 201811331122 A CN201811331122 A CN 201811331122A CN 109873503 A CN109873503 A CN 109873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alue
electronic equipment
circuit
electric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11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亨锡
文荣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73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ynchronous rectifier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发射器电路、电感元件和升压转换器。所述发射器电路基于电源电压输出具有变化值的电流。所述电感元件基于所述电流产生输出信号,从而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所述升压转换器对系统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所述电源电压。基于升压后的系统电压从所述升压转换器提供给所述发射器电路的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为等于或高于参考值,而不管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的降低,所述参考值高于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

Description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66223的优先权,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与向电子电路或电子设备供电相关联的配置和操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根据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电子电路的操作来执行其自己的功能。电子设备可以独立操作以执行其自己的功能。另外,电子设备可以在与另一外部设备通信的同时进行操作。为此,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通信电路(例如,发射器电路和接收器电路)。
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以有线方式和/或以无线方式来执行。特别地,由于无线通信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因此正在开发和发展与无线通信相关联的各种技术。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在近距离或远距离处执行。
磁安全传输(MST)是用于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各种方法之一。在没有磁性信用卡或集成电路(IC)信用卡的情况下,采用MST在用户设备和读取器设备之间交换卡信息和金融信息。由于用户方便性,MST广泛应用于各种用户设备中。另外,MST不需要专用的读取器,也不需要改变现有读取器设备的配置。因此,基于MST的通信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和有益的。
在电子设备中执行基于MST的通信消耗功率。同时,基于MST的通信的功耗可能影响各种因素,诸如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操作稳定性等。另外,在使用电池而操作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以少量电力来实现MST有助于获得高的用户满意度。因此,为基于MST的通信适当地管理电力可能是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提供包括发射器电路(例如,MST电路)的电子设备的配置和操作。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发射器电路可以使用升压后的电压来操作。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发射器电路、电感元件和升压转换器。所述发射器电路可以基于电源电压输出具有对应于数据的值而变化的值的电流。所述电感元件可以基于所述电流产生输出信号,使得关于所述数据来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所述升压转换器可以对系统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所述电源电压。基于升压后的系统电压从所述升压转换器提供给所述发射器电路的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可以保持为等于或高于参考值而不管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的降低,所述参考值高于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电感元件、发射器电路和充电器电路。所述电感元件可以基于电流产生输出信号。所述发射器电路可以基于电源电压向所述电感元件输出所述电流。所述充电器电路可以对电池端子的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所述电源电压,使得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为等于或高于参考值而不管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的电压值,所述参考值高于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的电压值。基于升压后的电压的从所述充电器电路输出的所述电源电压可以通过充电输入端子提供给所述发射器电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发射器电路和电感元件。所述发射器电路可以基于电源电压输出电流。所述电感元件可以基于所述电流产生输出信号。在所述发射器电路中接收的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可以保持在第一参考值与第二参考值之间。所述第一参考值和所述第二参考值中的每一个均可以高于电池电压的电压值。从所述发射器电路输出到所述电感元件的所述电流的电流值可以在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变化。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的量值可以在第一参考量值和第二参考量值之间变化。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电感元件和电压转换器。所述电感元件基于由所述电感元件汲取的电流来产生磁通量。所述电压转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用于所述电感元件的驱动电压,使得针对由所述电感元件汲取的所述电流的所有量值,所述驱动电压保持在超过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范围内。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电子设备之间提供合适的通信距离,并且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操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电子电路的电子设备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电子设备的示例配置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了与图1的磁安全传输(MST)电路相关联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4是用于描述图3的MST电路和读取器设备之间的示例通信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了与图1的充电器电路相关联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提供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7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6的示例配置的电流的峰值根据电池电压的减小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8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6的示例配置的根据驱动电流的电压降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提供电源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9的示例配置的电源电压的值和电流的峰值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提供电源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提供电源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3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对图1的电池进行充电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4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向外围设备提供操作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5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提供电源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关于图11或图15的示例配置的充电器电路的操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并且清楚地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示例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电子电路的电子设备1000的示例配置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000可以用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诸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之一来实现。
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各种电子电路。例如,电子设备1000的电子电路可以包括图像处理块1100、通信块1200、音频处理块1300、缓冲存储器1400、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用户接口1600、磁安全传输(MST)电路1700、电感元件1705、主处理器1800、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和充电器电路1910。例如,电子设备1000可以连接到电池1920,电池1920可以提供在电子设备1000的操作中使用的电力。
图像处理块1100可以通过透镜1110接收光。图像处理块1100中包括的图像传感器1120和图像信号处理器113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光来生成与外部对象相关联的图像信息。
通信块1200可以通过天线1210与外部设备/系统交换信号。通信块1200的收发机1220和调制器/解调器(MODEM)1230可以处理按照诸如长期演进(LTE)、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无线保真(Wi-Fi)、蓝牙等的无线通信协议与外部设备/系统交换的信号。
音频处理块1300可以通过使用音频信号处理器1310来处理声音信息,因此可以播放和输出音频。音频处理块1300可以通过麦克风1320来接收音频输入。音频处理块1300可以通过扬声器1330输出音频。
缓冲存储器1400可以存储用于电子设备1000的操作的数据。例如,缓冲存储器1400可以临时存储由主处理器1800处理或待处理的数据。例如,缓冲存储器140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RAM(DRAM)或同步DRAM(SDRAM)),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相变RAM(PRAM)、磁阻RAM(MRAM)、电阻RAM(ReRAM)或铁电RAM(FRAM))。
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可以存储数据而不管正供应的电力如何。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可以包括诸如闪存、PRAM、MRAM、ReRAM和/或FRAM的各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可以包括诸如安全数字(SD)卡的可移除存储器,和/或诸如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的嵌入式存储器。
用户接口1600可以对用户和电子设备1000之间的通信进行裁决。例如,用户接口1600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诸如键盘、按钮、触摸屏、触摸板、陀螺仪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例如,用户接口1600可以包括输出接口,诸如马达、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有源矩阵OLED(AMOLED)显示器、LED灯等。
MST电路1700可以与外部设备/系统(例如,读取器设备)无线通信。MST电路1700可以通过电感元件1705与外部设备/系统通信。将参考图3和图4描述通过电感元件1705的示例通信。另外,将参考图5和图6描述MST电路1700的示例配置和示例操作。
主处理器18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的整体操作。主处理器1800可以处理各种操作以操作电子设备1000。例如,主处理器1800可以用运算处理设备/电路来实现,该运算处理设备/电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内核,诸如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微处理器等。
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可以向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供电。例如,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从电池1920和/或外部电源接收到的电力来输出系统电压。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可以基于系统电压来输出要提供给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的电力。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可以将通过适当地转换系统电压而获得的电力提供给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
例如,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以有线方式或以无线方式从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力来输出充电电压。充电电压可以用于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例如,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从电池1920供应的电力来输出操作电压。操作电压可以用于操作连接到电子设备1000的外围设备(例如,键盘、外部存储设备等)。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作为接口电源管理器进行操作,以适当地对在电子设备1000中使用的电力进行传输和分配。
然而,提供图1中所示的示例组件是便于更好地理解,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电子设备1000可以不包括图1中所示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或还可以包括图1中未示出的至少一个组件。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电子设备1000的示例配置的概念图。例如,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1000是智能电话。然而,本公开不限于图2的示例。可以容易地理解的是,可以将与图2中所示的配置类似的配置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壳体1001,用以在电子设备1000中设置各种电子电路。例如,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例如,MST电路17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1内,因此可以被配备在电子设备1000中。MST电路1700可以用电子电路芯片或芯片封装件来实现。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上(或顶)盖1002和下(或底)盖1003,从而将壳体1001的内部空间与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分开。
电感元件1705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电感元件1705可以以线圈的形式实现,以基于电流产生磁通量。电感元件1705可以连接到MST电路1700。电感元件1705可以响应于从MST电路1700提供的电流而产生磁通量。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使用由电感元件1705产生的磁通量来与外部设备/系统进行无线通信。
电感元件1705可以布置在上盖1002和下盖1003之间。例如,电感元件1705可以设置为与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相邻(例如,与下盖1003的一个表面接触)以提供稳定且准确的通信。
然而,提供图2的示例是便于更好地理解,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可以依据诸如电子设备1000的类型、配置、功能等因素,不同地改变或修改每个组件的形状、布置、位置和连接。
图3是示出了与图1的MST电路1700相关联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MST电路1700可以通过连接节点CN连接到电感元件1705。MST电路1700可以输出电流I1,电感元件1705可以基于来自MST电路1700的电流I1产生磁通量。
MST电路1700可以基于数据DAT产生电流I1。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数据DAT可以包括信用卡的信息,信用卡是电子设备1000的用户所拥有的。例如,数据DAT可以包括与信用卡的类型、信用卡的识别码、信用卡的有效期等相关联的信息。然而,这是为了描述可能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一个,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数据DAT可以包括另一种信息。
例如,数据DAT可以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400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中。数据DAT可以从缓冲存储器1400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直接读取,或者可以通过主处理器1800来读取。又如,数据DAT可以存储在主处理器1800的内部存储器中。例如,当数据DAT包括信用卡的信息时,数据DAT可以存储在安全区域中,安全区域被包括在缓冲存储器1400、非易失性存储器1500和/或主处理器1800的内部存储器中。
MST电路1700可以将电流I1输出到电感元件1705。电流I1可以具有对应于数据DAT的值而变化的值。响应于电流I1的值的变化,可以在电感元件1705中感应到磁通量。电感元件1705可以基于电流I1对输出信号(例如,感应磁通量)进行输出,因此可以关于数据DAT执行与读取器设备2000的无线通信。
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是与电子设备1000分离的外部设备。例如,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是能够收集信用卡的信息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来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支付管理、信用信息处理等)的电子设备(例如,销售点(POS)设备或购买点(POP)设备)。
可以在读取器设备2000中设置电感元件2705。类似于电感元件1705,电感元件2705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并且可以被配置为线圈的形式。基于电感元件1705产生的磁通量,电流I2可以由电感元件2705产生。
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基于电流I2来获得与数据DAT相关联的信息。例如,当数据DAT包括信用卡的信息时,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基于电流I2获得信用卡的信息。在该示例中,MST电路1700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1000和读取器设备2000之间交换卡信息和金融信息。电子设备1000的用户可以将卡信息和金融信息提供给读取器设备2000而无需磁性信用卡或集成电路(IC)信用卡。
以上描述与用于交换卡信息和金融信息的通信相关联,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可以采用MST电路1700和读取器设备2000之间的通信来交换其他种类的信息。
另外,以上描述与使用MST电路1700和电感元件1705的基于MST的通信相关联,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可以容易地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用在各种其他类型的基于电流I1来交换信息的通信中。
MST电路1700可以用于向读取器设备2000发送信息,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用于从包括MST电路1700的电子设备1000接收信息。在这方面,MST电路1700可以被理解为发射器电路,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被理解为接收机设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MST电路1700可以包括驱动器1710以及开关S1、S2、S3和S4。驱动器1710可以接收数据DAT。驱动器1710可以基于数据DAT产生驱动信号D1、D2、D3和D4。驱动信号D1、D2、D3和D4可以分别用于控制开关S1、S2、S3和S4。
开关S1、S2、S3和S4可以分别响应于驱动信号D1、D2、D3和D4提供用于输出电流I1的路径。通过开关S1、S2、S3和S4输出的电流I1可以被提供给电感元件1705。电流I1可以(例如,沿第一方向)从电感元件1705的第一端流到电感元件1705的第二端,或者可以(例如,沿第二方向)从电感元件1705的第二端流到电感元件1705的第一端。
例如,开关S1、S2、S3和S4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并且可以分别响应于驱动信号D1、D2、D3和D4而导通或关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开关S1、S2、S3和S4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用于提供电流路径的任何种类的元件。
电流I1可以基于电源电压VDD和VSS产生。将参考图9至图16描述用于向MST电路1700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示例实施例。例如,电源电压VSS可以对应于接地电压。然而,可以不同地改变或修改电源电压VDD和VSS以产生电流I1。
MST电路1700可以基于电源电压VDD通过开关S1、S2、S3和S4来输出电流I1。因此,电流I1可能受到电源电压VDD的影响。例如,当电源电压VDD基于电池电压时,电流I1和电池电压可能相互影响。将参考图6至图8进一步对此进行描述。
例如,当开关S1和S4导通并且开关S2和S3关断时,电流I1可以基于电源电压VDD沿第一方向流过开关S1、电感元件1705和开关S4。例如,当开关S1和S4关断并且开关S2和S3导通时,电流I1可以基于电源电压VDD沿第二方向流过开关S2、电感元件1705和开关S3。
图4是用于描述图3的MST电路1700和读取器设备2000之间的示例通信的时序图。
例如,电流I1的值可以在正峰值+I1M和负峰值-I1M之间变化。可以理解的是,具有正值的电流I1流动的方向与具有负值的电流I1流动的方向相反。电流I1的值的变化可以包括第一转变和第二转变。
例如,第一转变可以意味着电流I1的值从负峰值-I1M变化为正峰值+I1M,第二转变可以意味着电流I1的值从正峰值I1变化为负峰值-I1M。或者,第一转变可以意味着电流I1的值从正峰值+I1M变化为负峰值-I1M,第二转变可以意味着电流I1的值从负峰值-I1M变化为正峰值+I1M。第一转变和第二转变可以交替地重复。
电流I1的值可以对应于数据DAT的值而变化。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转变和第二转变的交替频率可以与数据DAT的值相关联。例如,在参考时间间隔RTL期间发生第一转变和第二转变的频率可以指示数据DAT的值。
例如,当数据DAT的值对应于第一逻辑值(例如,逻辑“0”)时,在第一转变之后的参考时间间隔RTL期间内不会发生第二转变。另一方面,当数据DAT的值对应于第二逻辑值(例如,逻辑“1”)时,在第一转变之后的参考时间间隔RTL内会发生第二转变。
然而,提供上述示例实施例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电流I1可以被不同地改变或修改,以适当地指示数据DAT的值。
当具有变化值的电流I1流过电感元件1705时,可以在电感元件1705中感应磁通量。在电感元件1705中感应的磁通量可以通过磁耦合引起在电感元件2705中感应的磁通量。在电感元件2705中感应的磁通量可以使电流I2流过电感元件2705。
因此,电流I2可以基于电流I1而产生。电流I2的值也可以响应于电流I1的第一转变和第二转变而变化。例如,电流I2的值可以在正峰值+I2M和负峰值-I2M之间变化。
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基于电流I2的值的变化来获得与数据DAT对应的信息。例如,当在参考时间间隔RTL期间电流I2的值改变一次时,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识别数据DAT的第一逻辑值。例如,当在参考时间间隔RTL期间电流I2的值改变两次时,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识别数据DAT的第二逻辑值。以这种方式,读取器设备2000可以获得与数据DAT对应的信息。
图5是示出了与图1的充电器电路1910相关联的示例配置的框图。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对在电子设备1000中使用的电力进行适当地传输和分配。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包括开关1911和1912、电压调节器1913a的晶体管SR1和SR2以及开关SP。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与电感元件LR1和电容元件CR1连接。电感元件LR1和电容元件CR1可以设置在充电器电路1910的外部,或者可以置于充电器电路1910内。
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输出充电电压以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充电电压可以通过连接到电池1920的电池端子输出。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通过充电输入端子接收到的充电输入CHGIN和WCIN中的至少一个而输出充电电压。
充电输入CHGIN和WCIN可以包括通过充电输入端子从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力。例如,充电输入CHGIN可以包括通过有线连接(例如,导线、电缆等)从外部电源(例如,变压器、电源插座等)接收的电力。例如,充电输入WCIN可以包括从无线充电终端无线地(例如,通过磁耦合)接收的电力。
可以响应于充电输入与充电输入端子的连接来启动充电模式。当检测到充电输入CHGIN时,开关1911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DC,提供电力传输路径。当检测到充电输入WCIN时,开关1912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DW1和DW2,提供电力传输路径。
晶体管SR1和SR2、电感元件LR1和电容元件CR1可以构成电压调节器1913a。当晶体管SR1和SR2分别响应于控制信号DR1和DR2导通或关断时,充电输入CHGIN或WCIN的能量可以传递到电感元件LR1,或者电感元件LR1的能量可以被发射。电容元件CR1可以缓冲电感元件LR1的输出。
因此,电压调节器1913a可以基于充电输入CHGIN或WCIN的电力来输出调节的电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电压调节器1913a的操作,因此将省略与电压调节器1913a相关联的详细描述。
电压调节器1913a的输出可以通过开关SP提供给电池1920。开关SP可以在充电模式下响应于控制信号DP而提供指向电池1920的电力传输路径。因此,电池1920可以被充电。
充电器电路1910还可以包括充电控制器,以处理控制信号DC、DW1、DW2、DR1、DR2和DP。图5示出了开关1911、1912和SP包括晶体管和二极管。然而,提供图5是便于更好地进行理解,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开关1911、1912和SP可以被不同地改变或修改,以提供电力传输路径。
在电池工作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电池端子接收从电池1920输出的电池电压VBAT。当没有提供从外部输入到充电输入端子的连接时,可以启动电池工作模式。在电池工作模式下,开关SP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DP提供电力传输路径,并且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提供系统电压VSYS。系统电压VSYS可以提供给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以产生要提供给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的电力。
电源管理器电路1900可以将通过适当地转换系统电压VSYS而获得的电力传输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因此,在电池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1000可以使用从电池1920提供的电力来操作。在一些情况下,在充电模式下,可以基于充电输入CHGIN或WCIN的电力来提供系统电压VSYS,电子设备1000可以使用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来操作。
在电源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输出用于操作外围设备的操作电压。可以响应于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来启动电源模式。例如,用于辅助电子设备1000的使用的外围设备可以(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到至少一个充电输入端子。当检测到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来输出操作电压。
图6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1700提供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电感元件1705可以包括电感组件LM。理想的电感元件可以仅包括电感组件,但是实际的电感元件1705可以包括电阻组件RM。
当电流I1流过电感元件1705时,在电感组件LM中可能出现电压降ΔVL,在电阻组件RM中可能出现电压降ΔVR。同时,由于电感元件1705的特性,当经过长时间时,电感元件1705可以如同电感元件1705短路一样操作。因此,当经过长时间时,电压降ΔVL可以收敛到零(0),并且(例如,在饱和状态下)可以仅观察到电压降ΔVR。在这种情况下,电流I1的值可以对应于通过将电压降ΔVR的量除以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并且电流I1可以具有正峰值+I1M或负峰值-I1M。
当开关S1、S2、S3和S4中的每个开关的电阻组件可忽略时,电压降ΔVR的量可以对应于电源电压VDD。因此,电流I1的值可以对应于通过将电源电压VDD的电压值除以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
同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从电池1920接收的电池电压VBAT输出系统电压VSYS。在一些情况下,系统电压VSYS可以用作MST电路1700的电源电压VDD。也就是说,电源电压VDD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MST电路1700可以基于系统电压VSYS输出电流I1。
在该示例中,随着电池电压VBAT的值变高(例如,当电池1920被充了更多电时),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变高。因此,随着电池电压VBAT的值变高,电流I1的值可以变高。另一方面,随着电池电压VBAT的值变低(例如,随着电池1920放电越来越多),电流I1的值会变低。
图7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6的示例配置的电流I1的峰值根据电池电压VBAT的减小而变化的曲线图。将描述电流I1的正峰值+I1M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然而,可以容易地理解的是,以下描述同样适用于电流I1的负峰值-I1M。
电池1920可以随时间放电,因此电池电压VBAT的值会降低。例如,随着时间从时间点t1变化到时间点t2,电池电压VBAT的值会降低。因此,由电池电压VBAT提供的系统电压VSYS的值也会随时间降低。
此外,关于图6的示例配置,当使用系统电压VSYS作为电源电压VDD时,电源电压VDD的值也会随时间降低。当电源电压VDD的值降低时,随着时间从时间点t1变化到时间点t2,电流I1的正峰值+I1M也会降低(参见粗实线)。
电流I1的正峰值+I1M可能影响通信距离。例如,在时间点t1,电流I1的正峰值+I1M可能足够高。因此,MST电路1700的通信距离会长。另一方面,在时间点t2,电流I1的正峰值+I1M可能低。因此,MST电路1700的通信距离会短。
当电感元件1705的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小(参考虚线)时,在时间点t2,即使电池电压VBAT的值低,电流I1的正峰值+I1M也会高。因此,可以确保足够的通信距离。然而,当电池电压VBAT的值在时间点t1处高时,电流I1的正峰值+I1M可能过高,因此功耗会增加。
另一方面,当电感元件1705的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大时(参考长度不均匀的点划线),在时间点t1,可以以小功耗适当地获得电流I1的正峰值+I1M。然而,当电池电压VBAT的值在时间点t2处低时,电流I1的正峰值+I1M可能低,因此MST电路1700的通信距离可能短或通信可能不稳定。
图8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6的示例配置的根据驱动电流I1的电压降的曲线图。
如参照图4所描述的,电流I1可以具有变化的值。在图8中所示的时间间隔内,电流I1的值可以在零(0)和正峰值+I1M之间变化。随着电流I1的值达到正峰值+I1M,电压降ΔVR可以在时间点t3饱和。
MST电路1700可以突然驱动高值(例如,正峰值+I1M)的电流I1。当MST电路1700接收系统电压VSYS作为电源电压VDD时,电流I1可以影响系统电压VSYS。例如,由于电池1920的阻抗和电力传输路径(例如,包括开关SP)的阻抗,电流I1的值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系统电压VSYS的瞬间下降。
例如,随着电流I1的值急剧增加,系统电压VSYS的值可以在时间点t3附近立即减小。当电池电压VBAT的值高时(参考虚线),系统电压VSYS的下降不会对电子设备1000的操作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当电池电压VBAT的值低时(参考粗实线),系统电压VSYS的下降会对电子设备1000的操作产生影响。例如,当系统电压VSYS的值几乎降低到零(0)时,则电子设备1000可能将电池1920误解为完全放电而可以关机。
关于参照图6至图8描述的示例,当使用系统电压VSYS作为电源电压VDD时,电流I1和电源电压VDD可以影响系统电压VSYS和电池电压VBAT,并可能受到系统电压VSYS和电池电压VBAT的影响。因此,MST电路1700的通信可能变得不稳定,并且电子设备1000可能异常地操作。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代替直接使用系统电压VSYS作为电源电压VDD,可以将通过增加系统电压VSYS或电池电压VBAT的值而获得的升压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可以通过基于系统电压VSYS或电池电压VBAT进行升压来产生,使得电源电压VDD的值高于系统电压VSYS或电池电压VBAT的值。
在这些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适当地获得电源电压VDD,而不管电池1920如何放电以及系统电压VSYS的值如何降低。将参照图9至图16对此进行描述。
图9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1700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升压转换器100可以连接在充电器电路1910和MST电路1700之间。升压转换器100可以从充电器电路1910接收系统电压VSYS。升压转换器100可以对从充电器电路1910提供的系统电压VSYS进行升压(即,可以增加系统电压VSYS的值)以输出电源电压VDD。升压转换器100可以输出升压后的系统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可以将电源电压VDD提供给MST电路1700。
例如,电容元件CR2可以连接在升压转换器100的输入端和电源电压VSS之间。电容元件CR2可以对传输到升压转换器100的系统电压VSYS进行缓冲。
例如,升压转换器100可以包括电感元件LR2、晶体管SR3和SR4、电容元件CR3和调节控制器110。晶体管SR3和SR4可以在调节控制器110的控制下导通或关断。因此,从系统电压VSYS传输到电感元件LR2的能量可以通过晶体管SR3而被消耗,或者可以通过晶体管SR4而存储在电容元件CR3中。
根据上述操作,升压转换器100可以基于系统电压VSYS的电力来输出升压后的系统电压。随着系统电压VSYS升压,升压后的系统电压的值可以高于系统电压VSYS的值。可以使用升压后的系统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
调节控制器110可以基于将从升压转换器100输出的电流I3的值与参考电流的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晶体管SR3和SR4的导通和关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升压转换器100的操作,因此将省略与升压转换器100相关的详细描述。
图10示出了用于描述关于图9的示例配置的电源电压VDD的值和电流I1的峰值的曲线图。
随着时间从时间点t5变化到时间点t6,电池1920可以放电并且电池电压VBAT的值可以降低。从电池电压VBAT提供的系统电压VSYS的值也可以随时间而降低。
在图9的示例实施例中,通过对系统电压VSYS进行升压可以产生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高于电池电压VBAT的值和系统电压VSYS的值。根据升压转换器100的操作,在MST电路1700中接收的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保持等于或高于参考值RL1,而不管电池电压VBAT或系统电压VSYS的值如何降低。参考值RL1可以高于电池电压VBAT或系统电压VSYS的值。
例如,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在参考值RL1和参考值RL2之间变化。参考值RL2可以高于参考值RL1。晶体管SR3和SR4可以在调节控制器110的控制下交替地导通和关断,因此电源电压VDD可以包括纹波分量。然而,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保持在参考值RL1和参考值RL2之间。
当电源电压VDD的值保持为等于或高于参考值RL1时,电流I1的正峰值+I1M和负峰值-I1M中的每一者的量值I1M可以保持等于或高于参考量值RA1。参考量值RA1可以对应于通过将参考值RL1除以电感元件1705的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
同时,随着电源电压VDD的值在参考值RL1和参考值RL2之间变化,电流I1的正峰值+I1M和负峰值-I1M中的每一者的量值I1M可以在参考量值RA1和参考量值RA2之间变化。参考量值RA2可以对应于通过将参考值RL2除以电感元件1705的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
关于参照图9和图10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使用升压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保持在根据升压转换器100的设计而提供的目标电压间隔(例如,参考值RL1和参考值RL2之间的电压间隔)内。因此,电流I1的峰值的量值I1M可以保持在目标电流间隔(例如,参考量值RA1和参考量值RA2之间的电流间隔)内。
可以确定电流I1的峰值的量值I1M,使得在消耗少量电力的同时获得合适的通信距离。升压转换器100可以被设计为输出电源电压VDD,其中,电源电压VDD使得电流I1的峰值具有确定的量值。
根据参照图9和图10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电流I1的峰值可以保持在目标电流间隔内,而不管电池1920的放电以及系统电压VSYS的值的降低。因此,可以适当地获得电流I1的值,并且MST电路1700可以在没有大量功耗的情况下执行稳定的通信。
另外,当连接升压转换器100并且将电源电压VDD保持在目标电压间隔内时,即使电流I1的值突然变化,也可以防止或减轻系统电压VSYS的瞬间下降。因此,可以防止电子设备1000的异常操作。
此外,电源电压VDD和电流I1可以被实现为适合于电路设计的意图,因此,可以接受的是设计电感元件1705使得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不是小的。由于需要大量材料来获得小电阻值的电阻元件,因此制造小电阻值的电感元件会需要高成本。因此,当电阻组件RM的电阻值不是小值时,可以以低成本来制造电感元件1705。
图11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1700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可以连接到充电器电路1910的充电输入端子。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可以通过电感元件1935(例如,通过磁耦合)从无线充电器端子无线地接收电力。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电力将充电输入WCIN提供给充电器电路1910。
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充电输入端子从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接收充电输入WCIN。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充电输入WCIN通过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以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可以将输出充电电压提供给电池1920。因此,可以基于通过电感元件1935和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提供的电力,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MST电路1700可以在无需图9的升压转换器100的情况下连接到充电器电路1910。例如,MST电路1700可以连接到与充电输入WCIN相关联的充电器电路1910的充电输入端子,而不是被配置为从充电器电路1910接收系统电压VSYS。即,图11的MST电路1700可以接收充电器电路1910的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
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电池端子接收电池电压VBAT,并且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通过充电输入端子输出电源电压VDD。输出的电源电压VDD可以通过充电输入端子提供给MST电路1700。
在图11的示例配置中,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选择性地输出电源电压VDD和充电电压中的一个。例如,在充电模式下,当充电器电路1910通过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不输出电源电压VDD。另一方面,在基于MST的通信是由MST电路1700执行的MST模式下,当充电器电路1910通过充电输入端子输出电源电压VDD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不输出充电电压。
图12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1700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如参照图11所描述的,在MST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与充电输入WCIN相关联的充电输入端子输出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而产生,并且可以提供给MST电路1700。MST模式可以响应于基于MST的通信的请求而启动。
如参照图5所描述的,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包括开关SP、晶体管SR1和SR2以及开关1912,并且可以与电感元件LR1和电容元件CR1连接。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充电器电路1910还可以与电容元件CR4连接。电容元件CR4可以设置在充电器电路1910外部,或者可以置于充电器电路1910内。
晶体管SR1和SR2、电感元件LR1和电容元件CR4可以构成电压调节器1913b。当晶体管SR1和SR2分别响应于控制信号DR1和DR2导通或关断时,从电池电压VBAT传输到电感元件LR1的能量可以通过晶体管SR2被消耗,或者可以通过晶体管SR1存储在电容元件CR4中。
根据与升压转换器100的操作类似的这些操作,在MST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将电池电压VBAT升压,并且可以输出升压后的电池电压。随着电池电压VBAT升高,升压后的电池电压的值可以高于电池电压VBAT的值。可以将升压后的电池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输出。为此,在MST模式下,开关SP和开关1912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DP、DW1和DW2提供电力传输路径。
充电器电路1910还可以包括充电器控制器1917。充电器控制器1917可以基于充电器电路1910的操作模式来适当地输出控制信号DP、DR1、DR2、DW1和DW2。例如,类似于升压转换器100的调节控制器110,充电器控制器1917可以基于将从充电器电路1910输出的电流的值与参考电流的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晶体管SR1和SR2的导通和关断。
类似于参照图9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在图11和图12的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升压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充电器电路1910和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在无需升压转换器100的情况下将升压后的电池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输出。
根据图11和图12的示例实施例,不管电池电压VBAT的值如何(例如,不管电池电压VBAT的值增加或降低),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保持等于或高于参考值,其中,参考值高于电池电压VBAT的值。电源电压VDD的值可以保持在根据充电器电路1910和电压调节器1913b的设计所设置的目标电压间隔内。因此,不管电池1920的放电如何,电流I1的峰值的量值I1M可以保持等于或高于参考量值,并且可以保持在目标电流间隔内。可以将这些特征理解为与参照图10描述的特征类似。
根据该示例实施例,可以适当地获得电流I1的值,并且MST电路1700可以在没有大量功耗的情况下执行稳定的通信。另外,由于电源电压VDD通过充电器电路1910保持在目标电压间隔内,所以即使电流I1的值突然变化,也可以防止或减轻电池电压VBAT的瞬间下降。因此,可以防止电子设备1000的异常操作。另外,可以以低成本来制造电感元件1705。
图13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对图1的电池1920进行充电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如参照图5和图11所描述的,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充电输入端子从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接收充电输入WCIN。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充电输入WCIN通过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可以将输出的充电电压提供给电池1920,以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
如参照图5所描述的,晶体管SR1和SR2、电感元件LR1以及电容元件CR1可以构成电压调节器1913a。电压调节器1913a可以基于充电输入WCIN的电力来输出调节后的电压。对于充电模式的电力传输,充电器控制器1917可以基于控制信号DW1、DW2、DP、DR1和DR2适当地控制开关1912、晶体管SR1和SR2以及开关SP。
一起参照图12和图13,晶体管SR1和SR2、电感元件LR1以及电容元件CR1和CR4可以构成电压调节器1913a或电压调节器1913b。电压调节器1913a可以根据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来调节电池端子的电压。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根据电池端子的电压来调节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
在MST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充电输入端子来输出电源电压VDD。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作为升压转换器操作。例如,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升高电池端子的电压(例如,电池电压VBAT),以调节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例如,电源电压VDD)。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将充电输入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输出为电源电压VDD。
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调节器1913a可以用作降压转换器。例如,电压调节器1913a可以降低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例如,充电输入WCIN的电压),以调节电池端子的电压(例如,充电电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输出电池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作为充电电压。
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电压调节器1913a或1913b提供升压转换器和降压转换器二者的功能。即,即使在没有另外的升压转换器100的情况下仅提供了充电器电路1910,MST电路1700也可以接收升压后的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DD。因此,与图9的示例配置相比,图11至图13的示例配置可以不需要额外的电路区域,并且可以实现在相对较小的区域上。
同时,与充电器电路1910相关联的元件(例如,电感元件LR1及电容元件CR1和CR4)可以具有适合于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的元件值(例如,电感值、电容值和/或电阻值)。另一方面,另外的升压转换器100的元件(例如,电感元件LR2及电容元件CR2和CR3)可以具有适合于调节电源电压VDD的元件值。因此,另外的升压转换器100可以提供相对更灵活的电路设计。
图14是示出了关于图11的示例配置的用于向外围设备10提供操作电压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例如,外围设备10可以以无线方式与电子设备1000连接。外围设备10可以是用于辅助电子设备1000的使用的附属(或辅助)设备(例如,键盘、外部存储设备、扬声器、投影仪等)。当提供与外围设备10的连接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在电源模式下操作,以输出用于操作外围设备10的操作电压。
在电源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与充电输入WCIN相关联的充电输入端子来输出操作电压。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来产生操作电压。可以通过无线电力传输电路1930和电感元件1935(例如,通过磁耦合)将操作电压提供给外围设备10。
类似于参照图12描述的那些,晶体管SR1和SR2、电感元件LR1以及电容元件CR4可以构成电压调节器1913b。在电源模式下,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作为升压转换器操作。例如,电压调节器1913b可以升高电池端子的电压(例如,电池电压VBAT),以调节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例如,操作电压)。
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通过电压调节器1913b输出升压后的电池电压。升压后的电池电压(即,充电输入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可以作为操作电压输出。
图15是示出了用于向图1的MST电路1700提供电源电压VDD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已经参照图11至图14描述了MST电路1700连接到与充电输入WCIN相关联的充电器电路1910的充电输入端子的示例配置。同时,参照图15,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MST电路1700可以连接到与充电输入CHGIN相关联的充电器电路1910的充电输入端子。
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从外部电源接收(例如,以有线方式)的充电输入CHGIN来输出用于对电池1920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电路1910和相关元件可以提供降压转换器的功能。
在MST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输出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可以通过与充电输入CHGIN相关联的充电输入端子提供给MST电路1700。另外,在电源模式下,外围设备可以连接到与充电输入CHGIN相关联的充电输入端子。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基于电池电压VBAT输出用于外围设备的操作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电路1910和相关元件可以提供升压转换器的功能。
在图15的示例配置中,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选择性地输出电源电压VDD和充电电压中的一个。例如,在充电模式下,当充电器电路1910通过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不输出电源电压VDD。另一方面,在MST模式下,当充电器电路1910通过充电输入端子输出电源电压VDD时,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不输出充电电压。
图16是用于描述关于图11至图15的示例配置的充电器电路1910的操作的表。
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提供降压转换器的功能。同时,在充电器电路1910内,可以将电力从用于充电输入WCIN或CHGIN的充电输入端子传输到用于电池充电的电池端子。
在MST模式和电源模式下,充电器电路1910可以提供升压转换器的功能。同时,在充电器电路1910内,可以将电力从用于电池电压VBAT的电池端子传输到用于电源电压VDD(或操作电压)的充电输入端子。
如在本领域中传统的那样,可以按照执行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块来描述和说明实施例。这些块(这里可称为单元或模块等)在物理上由模拟和/或数字电路例如逻辑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存储器电路、无源电子组件、有源电子组件、光学组件、硬连线电路等来实现,并且可以可选地由固件和/或软件来驱动。电路例如可以实现在一个或更多个半导体芯片中,或者实现在诸如印刷电路板等的基板支撑件上。构成块的电路可以由专用硬件来实现,或者由处理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相关电路)来实现,或者由执行块的一些功能的专用硬件与执行块的其他功能的处理器的组合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实施例的每个块可以在物理上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和离散块。同样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实施例的块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块。
以上描述旨在提供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示例配置和操作。除了上述示例实施例之外,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可以包括通过简单地改变或修改上述示例实施例而获得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包括以后通过容易地改变或修改上述示例实施例所实现的实施方式。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发射器电路,所述发射器电路基于电源电压输出电流,所述电流的值对应于数据的值而变化;
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基于所述电流产生输出信号,使得关于所述数据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以及
升压转换器,所述升压转换器对系统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所述电源电压,其中:
基于升压后的系统电压的从所述升压转换器提供给所述发射器电路的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等于或高于第一参考值,而不管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如何降低,
所述第一参考值高于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管理器电路,所述电源管理器电路基于所述系统电压输出要供应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随着所述系统电压被升压,所述升压后的系统电压的电压值高于所述系统电压的电压值,
所述升压转换器输出所述升压后的系统电压作为所述电源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流的值的变化包括从第一峰值到第二峰值的第一转变和从所述第二峰值到所述第一峰值的第二转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当所述数据的值对应于第一逻辑值时,在所述第一转变之后的参考时间间隔期间不发生所述第二转变,
当所述数据的值对应于第二逻辑值时,在所述第一转变之后的所述参考时间间隔内发生所述第二转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峰值的量值和所述第二峰值的量值保持等于或大于参考量值,
所述参考量值对应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参考值除以所述电感元件的电阻组件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在所述第一参考值与高于所述第一参考值的第二参考值之间。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基于电流产生输出信号;
发射器电路,所述发射器电路基于电源电压向所述电感元件输出所述电流;以及
充电器电路,所述充电器电路对电池端子的电压进行升压以选择性地输出所述电源电压,使得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等于或高于参考值而不管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的电压值如何,所述参考值高于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的电压值,其中,
基于升压后的电压的从所述充电器电路输出的所述电源电压通过充电输入端子提供给所述发射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器电路基于通过所述充电输入端子接收到的电力,通过所述电池端子输出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当所述充电器电路通过所述电池端子输出所述充电电压时,所述充电器电路不输出所述电源电压,
当所述充电器电路通过所述充电输入端子输出所述电源电压时,所述充电器电路不输出所述充电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包括晶体管和所述电感元件的电压调节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电感元件从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来调节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或者从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来调节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其中,
所述晶体管在所述充电器电路中实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充电器电路通过所述电池端子输出充电电压时,所述电压调节器用作用于降低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的降压转换器,以调节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器电路输出所述电池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作为所述充电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充电器电路通过所述充电输入端子来输出所述电源电压时,所述电压调节器用作用于对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转换器,以调节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器电路输出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作为所述电源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提供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时,所述电压调节器用作用于对所述电池端子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转换器,以调节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器电路输出所述充电输入端子的调节后的电压作为用于操作所述外围设备的操作电压。
1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发射器电路,所述发射器电路基于电源电压输出电流;以及
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基于所述电流产生输出信号,其中:
在所述发射器电路中接收的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保持在第一参考值与第二参考值之间,所述第一参考值和所述第二参考值均高于电池电压的电压值,
从所述发射器电路输出到所述电感元件的所述电流的值在正峰值与负峰值之间变化,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的量值在第一参考量值与第二参考量值之间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电压通过基于所述电池电压进行升压而产生,使得所述电源电压的电压值高于所述电池电压的电压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量值对应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参考值除以所述电感元件的电阻组件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所述第二参考量值对应于通过将所述第二参考值除以所述电感元件的电阻组件的电阻值而获得的值。
CN201811331122.3A 2017-12-05 2018-11-09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873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66223 2017-12-05
KR1020170166223A KR102435021B1 (ko) 2017-12-05 2017-12-05 부스트된 전압을 이용하여 동작하도록 구성되는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503A true CN109873503A (zh) 2019-06-11

Family

ID=6665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1122.3A Pending CN109873503A (zh) 2017-12-05 2018-11-09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4901B2 (zh)
KR (1) KR102435021B1 (zh)
CN (1) CN1098735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112A (ja) * 1994-07-12 1996-02-02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磁気データ読取装置
JPH10107927A (ja) * 1996-09-27 1998-04-24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端末
JP2007027104A (ja) * 2005-06-17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9044811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mk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源制御回路
JP2015192560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電力制御方法
CN105379065A (zh) * 2013-07-19 2016-03-02 株式会社Ihi 供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US20160149416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181086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tter and a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3464A (en) * 1993-02-09 1996-10-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ircuit for rotating ultrasonic motor
US6208497B1 (en) * 1997-06-26 2001-03-27 Venture Scientif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o control of nonlinear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US7102366B2 (en) * 2001-02-09 2006-09-05 Georgia-Pacific Corporation Proximity de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capacitance changes
FI20075393A0 (fi) * 2007-05-30 2007-05-30 Nokia Corp Tiedonvälitysmenetelmä, laite ja moduuli
US7920396B2 (en) 2007-07-13 2011-04-05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nchronous rectifier and controller for inductive coupling
JP4725641B2 (ja) * 2008-12-17 2011-07-13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昇降圧型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US8520414B2 (en) 2009-01-19 2013-08-27 Power Systems Technologies, Ltd. Controller for a power converter
CN102342008B (zh) 2009-01-19 2016-08-03 伟创力国际美国公司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器
TWM385858U (en) 2010-02-12 2010-08-01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Frequency conversion type wireless power supply and charging device
EP2537125B1 (en) 2010-02-16 2022-10-12 Dynam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ive circuits for dynamic magnetic strip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20120313761A1 (en) 2011-01-06 2012-12-13 John Rolin Power Management for an Active RFID Tag in Credit Card Form Factor
KR101813262B1 (ko) * 2011-05-17 201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히스테리시스를 사용하여 과전압, 과전류 및 과온도로부터 무선-커플된 전력 장치들을 보호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002916B1 (en) * 2011-09-16 2015-04-07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 performance
US9348642B2 (en) 2012-06-15 2016-05-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action begin/end instructions
KR102158288B1 (ko) * 2012-07-09 2020-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를 충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374447B2 (en) * 2013-03-14 2019-08-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including at least one battery
US9450419B2 (en) * 2013-03-15 2016-09-2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ombined power supply and input/output system with boost capability
US9362756B2 (en) * 2013-12-16 2016-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ircuit and architecture for a demodulator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2280579B1 (ko) * 2013-12-19 2021-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충전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충전 시스템 및 무선전력 수신기
US20160268834A1 (en) 2014-01-08 2016-09-15 Mediatek Inc.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with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power path
US9973008B1 (en) * 2014-05-07 2018-05-15 Energous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with boost converters directly coupled to a storage element
KR101792318B1 (ko) * 2014-09-23 2017-1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KR102424286B1 (ko) 2014-11-08 2022-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결제 모듈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097017B2 (en) 2015-06-24 2018-10-0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directional two-port battery charging with boost functionality
CN106549471B (zh) 2015-09-17 2021-11-05 戴洛格半导体(英国)有限公司 功率管理电路
KR102504645B1 (ko) * 2016-02-23 2023-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부스트 컨버터,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전원 제어 방법
US10277059B2 (en) * 2017-04-24 2019-04-30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battery charg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112A (ja) * 1994-07-12 1996-02-02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磁気データ読取装置
JPH10107927A (ja) * 1996-09-27 1998-04-24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端末
JP2007027104A (ja) * 2005-06-17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9044811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mk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源制御回路
CN105379065A (zh) * 2013-07-19 2016-03-02 株式会社Ihi 供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JP2015192560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電力制御方法
US20160149416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181086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tter and a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66484A (ko) 2019-06-13
US10734901B2 (en) 2020-08-04
KR102435021B1 (ko) 2022-08-22
US20190173382A1 (en)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3017B2 (en) Charger circuit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harging paths
US8368515B2 (en) Dual mode RFID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as a reader or tag
US20190173290A1 (en) Signa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signa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939828B2 (en) DC-DC converting circuit and a power management chip packag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134033B (zh) 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KR102627231B1 (ko) 보조 배터리로부터 무선으로 전력을 수신하는 모바일 장치
CN109874374A (zh) 压控电荷泵和电池充电器
CN103119777B (zh) 向部件提供电力
KR2020004226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KR20200092749A (ko) 충전 회로 및 플래시 드라이버를 포함하는 집적 회로와 그 동작 방법
CN113853722A (zh) 电力电路以及包括电力电路的电子装置
EP2224376B1 (en) Power supply for a chip card
US10958092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41446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9873503A (zh) 包括配置为使用升压电压而操作的电路的电子设备
KR20200004132A (ko) 복수의 외부 전자 장치들의 상태에 기반한 멀티 무선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20130225076A1 (en) Recharge of an nfc device
US20150137743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US9627916B2 (en) Electronic card with a charging mechanism
CN109391040B (zh) 包括被构造为调整电流的峰强度的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13949143A (zh) 反向无线充电
JP5943621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12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witch for supplying electricity to loop antenna
CN110098645A (zh) 电动牙刷无线充电系统效率优化的开环调谐方法
EP42467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ressing hea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