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8727A -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 Google Patents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8727A
CN109868727A CN201910279824.XA CN201910279824A CN109868727A CN 109868727 A CN109868727 A CN 109868727A CN 201910279824 A CN201910279824 A CN 201910279824A CN 109868727 A CN109868727 A CN 109868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ead
steel tube
positioning steel
bridge pier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98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8727B (zh
Inventor
李磊
魏益峰
庄万律
王昌将
陈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98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8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8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8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8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8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涉及建筑防雷的技术领域,其中,对接连接件包括定位钢管,以及设置在定位钢管的内部的至少两个接触导电片和多个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导电片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沿定位钢管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件安装在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上,每个接触导电片在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从而便于引下线插入。将本申请的对接连接件应用在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或桥墩里,随着引下线的插入,定位钢管内的弹性件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与引下线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引下线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防雷装置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构成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

Description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背景技术
原来的桥墩大多采用整体浇铸的方式建造,防雷结构在建造的过程中就已经埋设在桥墩里,但桥墩体积过大,采用整体浇铸的方式不方便;现有的桥墩通常采用预制构件拼装的方式建造,且这种拼装方式操作简单,同时也需要满足在这种拼装式桥墩的内部能够预埋防雷结构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预埋在各预制构件中的引下线可能会存在整体无法有效连接,从而无法贯通的情况,使得桥墩整体无法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或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埋在桥墩的预制构件内部的防雷结构可能存在的无法有效连接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接连接件,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定位钢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钢管的内部的至少两个接触导电片和多个弹性件;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沿所述定位钢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定位钢管的中心轴的方向弯曲。
优选地,所述接触导电片的边缘向所述定位钢管的管口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定位钢管的管口处弯曲形成圆弧形触头。
优选地,所述接触导电片与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之间围设成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抵接于所述接触导电片的一面与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之间;
在靠近所述定位钢管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件,以及至少一段能够插入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引下线,所述对接连接件和所述引下线均设置在所述预制构件内;
其中,所述引下线的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构件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预制构件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优选地,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间距小于所述引下线的厚度。
优选地,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所述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形成的最大孔径大于所述引下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对接连接件并列设置有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之间通过钢筋连接。
优选地,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与所述预制构件的主筋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材料,且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预制构件的主筋之间留有空隙。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墩,包括第一方面的对接连接件,在所述桥墩的立柱、盖梁和承台内分别预埋引下线;
所述引下线的一端分别伸出所述桥墩的立柱、盖梁和承台的表面,未伸出所述立柱和所述盖梁的表面的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立柱和所述盖梁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所述立柱、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通过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引下线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所述承台内的所述引下线用于与所述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桥墩,包括第二方面的预制构件,所述桥墩的立柱由所述预制构件拼装形成,且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上的所述对接连接件和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在所述桥墩的盖梁和承台内分别预埋引下线,所述引下线的一端分别伸出所述桥墩的盖梁和承台的表面,未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盖梁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所述立柱、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通过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引下线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所述承台内的所述引下线用于与所述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其中,对接连接件包括定位钢管,以及设置在定位钢管的内部的至少两个接触导电片和多个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导电片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沿定位钢管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件安装在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上,每个接触导电片在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将本申请的对接连接件应用在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或桥墩里,定位钢管用于连接引下线,并用于定位,进而防雷构造无需额外的定位措施;接触导电片由一定间距排列的弹性件进行固定,每个接触导电片在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从而便于引下线插入。随着引下线的插入,定位钢管内的弹性件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与引下线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引下线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防雷装置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构成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预制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钢管与引下线的插接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预制构件组成的桥墩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桥墩的立柱与承台拼装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柱底部的示意图。
图中:1-对接连接件;111-定位钢管;112-接触导电片;1121-圆弧形触头;113-弹性件;114-空腔;115-第一孔;116-第二孔;2-引下线;3-钢筋;4-绝缘材料;5-立柱;6-盖梁;7-承台;8-立柱内的钢筋;811-立柱内的主筋;9-承台内的钢筋;10-灌浆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进”、“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接连接件1,对接连接件1包括定位钢管111,以及设置在定位钢管111的内部的至少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和多个弹性件113;
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沿定位钢管111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件113安装在定位钢管111的内侧壁上,每个接触导电片112在对接连接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111中心轴的方向弯曲。
进而,使用定位钢管111插接其他部件,不仅可以实现与其他部件的连接,还可以实现定位功能;接触导电片112由一定间距排列的弹性件113进行固定,每个接触导电片112在对接连接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111中心轴的方向弯曲,从而便于其他部件插入。随着其他部件的插入,定位钢管111内的弹性件113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112与其他部件紧密接触,从而实现部件之间的有效连接。
优选地,接触导电片112的边缘向定位钢管111的管口方向延伸,并在定位钢管111的管口处弯曲形成圆弧形触头1121。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钢管111内部的接触导电片112由一定间距排列的弹性件113进行固定,其中,弹性件113采用常见的弹簧;接触导电片112的一端弯曲形成圆弧形触头1121,圆弧形触头1121抵触至定位钢管111的顶壁,接触导电片112的另一端也弯曲形成圆弧形触头1121,此圆弧形触头1121可便于其他部件的插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定位钢管111内部的接触导电片112由一定间距排列的弹性件113进行固定,定位钢管111内部的接触导电片112也可仅由分别位于接触导电片112的两端附近的两个弹性件113进行固定,如此至少保证定位钢管111内部的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在端部附近的夹持力。在定位钢管111内部的接触导电片112的两端附近由两个弹性件113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可提高对接连接件1的组装适应性,便于与其他部件的结合。
优选地,接触导电片112与定位钢管111的内侧壁之间围设成空腔114,弹性件113设置在空腔114内,并抵接于接触导电片112的一面与定位钢管111的内侧壁之间;在靠近定位钢管111的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与空腔114连通的第一孔115和第二孔116。
进一步地,接触导电片112与定位钢管111的内侧壁之间围设成空腔114,在靠近定位钢管111的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与空腔114连通的第一孔115和第二孔116;通过第一孔115和第二孔116进入的其他材料可以容纳在空腔114内,在其他部件插入定位钢管111,完成对接后,可以进行密实压浆,从而使其他部件与定位钢管111充分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a表示第一个弹性件113和最后一个弹性件113之间的距离;b表示定位钢管111的长度。
实施例二:
如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墩,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对接连接件1,在桥墩的立柱5、盖梁6和承台7内分别预埋引下线2;
引下线2的一端分别伸出桥墩的立柱5、盖梁6和承台7的表面,未伸出立柱5和盖梁6的表面的引下线2的另一端分别与对接连接件1的定位钢管111的一端焊接连接,且定位钢管111的另一端的表面与立柱5和盖梁6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其中,引下线2采用专设的扁钢,材料及横断面大小应满足电阻值不大于10Ω的要求。引下线2分别高出立柱5、盖梁6和承台7的顶面一部分,布置根数及间距根据对引下线2的规范要求进行,其水平位置与相互插接的定位钢管111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对接连接件1来说,定位钢管111的材料及横断面大小应满足电阻值不大于10Ω的要求,且在考虑施工误差后,方便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进行插接连接。定位钢管111自身长度为0.8m,如图6所示,b为0.8m,a为(N-1)×0.1m,相邻两个弹性件113之间的距离为0.1m,其中N表示弹性件113的个数,定位钢管111预埋于立柱5和盖梁6的内底部,布置根数、间距及水平位置应与引下线2一一对应。
其中,定位钢管111上设置的第一孔115和第二孔116主要用于进出灌浆使用,在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插入对接完成后,进行密实压浆,使引下线2与定位钢管111充分接触,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如图9所示,在立柱5的内部有专门用于立柱内的钢筋8连接的灌浆套筒10,其中E为进浆方向,D为出浆方向。
如图10所示,立柱内的主筋811与对接连接件1之间留有空隙d,d是防止雷电击穿混凝土的安全距离,只有保证立柱内的主筋811与对接连接件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d时,才能保证混凝土不被击穿,从而保护混凝土内的主筋。
立柱5、盖梁6和承台7通过对接连接件1与引下线2插接连接;
预埋于承台7的引下线2高出承台7顶面一部分,其水平位置与预埋于立柱5内底部的定位钢管111一一对应,在进行桥墩的立柱5吊装架设时,完成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的对接插入;预埋于立柱5的引下线2高出立柱5的顶面,其水平位置与预埋于盖梁6内底部的定位钢管111一一对应,在进行桥墩的盖梁6吊装架设时,完成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的对接插入。进而,定位钢管111采用类似“插销”的方式与引下线2进行对接,使分段的引下线2贯通导电。
需要补充的是,预埋于立柱5内部的引下线2和定位钢管111之间采用焊接进行连接,同理,预埋于盖梁6内部的引下线2与定位钢管111之间也采用焊接进行连接。
其中,引下线2伸出盖梁6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承台7内的引下线2用于与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进而,预埋在盖梁6的引下线2高出盖梁6的顶面,进行和上部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的可靠连接;预埋在承台7内的引下线2与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从而接地干线、引下线2与桩基内钢筋网形成的良好电气通路,满足桥墩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0Ω的要求,从而构成完整的防雷接地保护系统。
需要补充的是,在盖梁6内设置等电位连接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等电位连接线采用钢筋3,钢筋3通过焊接工艺将预埋于盖梁6的内部的定位钢管111连通;除此之外,在立柱5和盖梁6内的定位钢管111也通过钢筋3连通,构成等电位连接体系,以减小雷电电流流经引下线2时由电磁感应产生的危险电位差。进一步地,在定位钢管111与立柱内的主筋811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材料4。
进一步的,在进行桥墩的立柱5吊装时,同步完成立柱5的底部的定位钢管111与承台7的顶面外露的引下线2的插入对接;在进行桥墩的盖梁6吊装时,同步完成盖梁6的底部的定位钢管111与立柱5的顶面外露的引下线2的插入对接。
由此可知,采用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插接的方式进行防雷装置的构建,解决了桥墩拼装时各段引下线2之间的有效连接问题,保证防雷装置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构成完整的防雷接地保护系统。引下线2保护了桥墩的内部钢筋不受雷电的影响,不影响外观,且各段引下线2的对接工作随桥墩的拼装施工同步完成,无需额外的定位措施和施工工序,定位钢管111的接触导电片112通过弹性件113作用于引下线2,使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紧密接触,电气连接效果可靠。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对接连接件1,以及至少一段能够插入对接连接件1的引下线2,对接连接件1和引下线2均设置在预制构件内;
其中,引下线2的一端伸出预制构件的表面,另一端与对接连接件1的定位钢管111的一端焊接连接,且定位钢管111的另一端的表面与预制构件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具体地,预埋于同一构件内部的引下线2和定位钢管111之间采用焊接连接,预埋于不同构件内部的引下线2和定位钢管111之间采用插接连接;定位钢管111的另一端的表面与预制构件的另一个表面平齐,这样不同的构件在进行拼装时,可以保证拼接处的缝隙很小,从而保证整体性。
优选地,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在弹性件113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间距小于引下线2的厚度。
当引下线2插入定位钢管111时,需要保证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在弹性件113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间距小于引下线2的厚度,才能使得定位钢管111内的弹性件113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112与引下线2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之间的有效连接。
优选地,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在对接连接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111中心轴的方向弯曲形成的最大孔径大于引下线2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引下线2插入定位钢管111内部时,当两个接触导电片112弯曲形成的最大孔径大于引下线2的厚度时,便于引下线2插入定位钢管111中,随着引下线2插入深度的增加,定位钢管111内的弹性件113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112与引下线2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定位钢管111与引下线2之间的有效连接。
优选地,对接连接件1并列设置有多个时,相邻两个对接连接件1的定位钢管111之间通过钢筋3连接。
钢筋3相当于等电位连接线,将钢筋3预埋于预制构件内部,采用焊接工艺将定位钢管111进行连通,从而构成等电位连接体系,以减小雷电流流经引下线2时由电磁感应产生的危险电位差。
优选地,对接连接件1的定位钢管111与预制构件的主筋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材料4,且对接连接件1与预制构件的主筋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在进行预制和预埋时,在定位钢管111与预制构件内部的主筋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材料4,从而保证主筋不导电,免受雷电的干扰;预制构件的主筋与对接连接件1之间留有空隙,这一空隙是防止雷电击穿混凝土的安全距离,只有保证预制构件的主筋与对接连接件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这一空隙时,才能保证混凝土不被击穿,从而保护混凝土内的主筋。
实施例四: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桥墩,包括实施例三中的预制构件,桥墩的立柱5由预制构件拼装形成,且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上的对接连接件1和引下线2插接连接;
将两个不同的预制构件拼装连接,使这一预制构件的对接连接件1与另一预制构件的引下线2插接连接,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拼装形成完整的立柱5。
在桥墩的盖梁6和承台7内分别预埋引下线2,引下线2的一端分别伸出桥墩的盖梁6和承台7的表面,未伸出盖梁6的引下线2的另一端与对接连接件1的定位钢管111的一端焊接连接,且定位钢管111的另一端的表面与盖梁6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立柱5、盖梁6和承台7通过对接连接件1与引下线2插接连接;
其中,引下线2伸出盖梁6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承台7内的引下线2用于与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结构相同,因此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也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引下线2保护了桥墩内的钢筋免受雷电干扰,不影响外观,且各段引下线2的对接工作随预制构件的拼装施工同步完成,无需额外的定位措施和施工工序,定位钢管111内接触导电片通过弹性件113作用于引下线2上,使得弹性件113与引下线2紧密接触,电气连接效果可靠。
除此之外,本申请实施例以桥墩为技术背景,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其他方面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优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其中,将本申请的对接连接件应用在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或桥墩里,定位钢管用于连接引下线,并用于定位,进而防雷构造无需额外的定位措施;接触导电片由一定间距排列的弹性件进行固定,每个接触导电片在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从而便于引下线插入。随着引下线的插入,定位钢管内的弹性件受挤压变形,使得接触导电片与引下线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引下线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防雷装置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构成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
引下线随预制构件的要求进行分段,预留于各预制构件内,并在桥墩施工时,随预制构件的拼装进行各段的连接,最终使拼装式桥墩内的引下线实现上与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下与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达到防雷接地的作用。本申请主要采用类似“插销”的方式解决了各预制构件内的引下线之间的可靠连接问题,将预留高出承台顶面的引下线与预埋在立柱底的定位钢管进行插接连接;通过同样的方式实现盖梁和立柱内的引下线与定位钢管之间的连接;整个插入对接的过程随承台、立柱和盖梁的架设施工同步完成,无需额外定位措施,操作简单,连接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定位钢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钢管的内部的至少两个接触导电片和多个弹性件;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分别通过至少两个沿所述定位钢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定位钢管的中心轴的方向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电片的边缘向所述定位钢管的管口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定位钢管的管口处弯曲形成圆弧形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电片与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之间围设成空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抵接于所述接触导电片的一面与所述定位钢管的内侧壁之间;
在靠近所述定位钢管的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4.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连接件,以及至少一段能够插入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引下线,所述对接连接件和所述引下线均设置在所述预制构件内;
其中,所述引下线的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构件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预制构件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间距小于所述引下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导电片在所述对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向远离所述定位钢管中心轴的方向弯曲形成的最大孔径大于所述引下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件并列设置有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之间通过钢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与所述预制构件的主筋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材料,且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预制构件的主筋之间留有空隙。
9.一种桥墩,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墩的立柱、盖梁和承台内分别预埋引下线,
所述引下线的一端分别伸出所述桥墩的立柱、盖梁和承台的表面,未伸出所述立柱和所述盖梁的表面的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立柱和所述盖梁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所述立柱、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通过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引下线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所述承台内的所述引下线用于与所述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10.一种桥墩,包括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的立柱由所述预制构件拼装形成,且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上的所述对接连接件和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在所述桥墩的盖梁和承台内分别预埋引下线,所述引下线的一端分别伸出所述桥墩的盖梁和承台的表面,未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连接件的定位钢管的一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定位钢管的另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盖梁的另一个表面平齐;
所述立柱、所述盖梁和所述承台通过所述对接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引下线伸出所述盖梁的表面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桥墩的主梁内的接地干线连接,预埋在所述承台内的所述引下线用于与所述桥墩的桩基内钢筋网连接。
CN201910279824.XA 2019-04-09 2019-04-09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Active CN109868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9824.XA CN109868727B (zh) 2019-04-09 2019-04-09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9824.XA CN109868727B (zh) 2019-04-09 2019-04-09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8727A true CN109868727A (zh) 2019-06-11
CN109868727B CN109868727B (zh) 2021-09-03

Family

ID=6692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9824.XA Active CN109868727B (zh) 2019-04-09 2019-04-09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87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07156U1 (zh) * 1988-06-01 1988-11-17 Eltra Gmbh & Co Kg, Leicht & Trambauer, 6102 Pfungstadt, De
JPH10183529A (ja) * 1996-12-24 1998-07-14 Kajima Corp 斜張橋の対雷保護方法
CN2922231Y (zh) * 2006-07-10 2007-07-11 李连军 一种防雷套管
CN202019053U (zh) * 2010-12-20 2011-10-26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快速接线接头
CN203192947U (zh) * 2013-04-03 2013-09-11 北京鼎一伟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接地装置
CN204491401U (zh) * 2015-03-13 2015-07-22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支山型梁防雷接地结构
CN105064521A (zh) * 2015-08-06 2015-11-18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工业化建筑中结构钢筋防雷接地的套筒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07156U1 (zh) * 1988-06-01 1988-11-17 Eltra Gmbh & Co Kg, Leicht & Trambauer, 6102 Pfungstadt, De
JPH10183529A (ja) * 1996-12-24 1998-07-14 Kajima Corp 斜張橋の対雷保護方法
CN2922231Y (zh) * 2006-07-10 2007-07-11 李连军 一种防雷套管
CN202019053U (zh) * 2010-12-20 2011-10-26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快速接线接头
CN203192947U (zh) * 2013-04-03 2013-09-11 北京鼎一伟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接地装置
CN204491401U (zh) * 2015-03-13 2015-07-22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支山型梁防雷接地结构
CN105064521A (zh) * 2015-08-06 2015-11-18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工业化建筑中结构钢筋防雷接地的套筒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良福等: "《GB/T 31067-2014桥梁防雷技术规范》", 28 February 2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8727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647A (zh) 用于电力电缆的冷缩式终端
CN204011007U (zh) 用于超高压或特高压变压器的地屏
CN103902092B (zh) 触摸屏
CN104407755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9868727A (zh) 对接连接件、预制构件及桥墩
CN20556509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386758A (zh) 一种双回输电线路开断钢管杆塔及系统
CN101877462A (zh)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并联间隙的安装金具和安装方法
CN109375826A (zh) 一种触控屏、显示装置
CN103994285B (zh) 混凝土管
CN202949200U (zh) 用于电力电缆的冷缩式终端
CN109656411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5261846B (zh) 一种杆塔防雷接地装置
CN208939165U (zh) 一种螺旋扭转式的接地引下线
CN201698792U (zh) 一种单端屏蔽电容型绝缘母线
CN206272010U (zh) 电连接器
CN110257834A (zh) 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检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9853368A (zh) 防雷结构及桥墩
KR100866027B1 (ko) 망상전극의 나동선 접합용 관형 십자 슬리브
CN206558264U (zh) 自承式光伏电缆
CN208508467U (zh) 电力输送装置及电力系统
CN103117162B (zh)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及电流互感器
CN201532281U (zh) 一种流体气压传感器
CN203826916U (zh) 一种连接异形电缆的密封套
CN104281342B (zh) 单层互电容传感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928 yuhangtang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9 round City West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