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7361A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67361A CN109867361A CN201910315366.0A CN201910315366A CN109867361A CN 109867361 A CN109867361 A CN 109867361A CN 201910315366 A CN201910315366 A CN 201910315366A CN 109867361 A CN109867361 A CN 1098673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sludge
- mixed liquor
- pump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9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3116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062 hydrolysi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460 hyd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855 fer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151 fer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20477 pH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2651 NO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NHNBFGGVMKEFGY-UHFFFAOYSA-N 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O-])=O NHNBFGGVMKEFG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396 nit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113 dietary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94 fatty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29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665 fatty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01 hydroly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Ammonium Chemical compound [NH4+]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Ammo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NH4+].[OH-]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283 Pachira macrocarp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388 Polyphosph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37 Polyprol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83492 Trap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364 Trapa nata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05 cytoplas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HEPBYXIRTUNPN-UHFFFAOYSA-N hydridophosphorus(.) (triplet) Chemical compound [PH] BHEPBYXIRTUNP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41 municip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05 poly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76 polyphosph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165 saligo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池、设于活性污泥池内的闸门、搅拌机、进水泵、风机泵、滗水器、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MLSS污泥浓度计、PLC模块,所述PLC模块与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闸门控制连接并控制进水泵、风机泵及各闸门的运行,所述PLC模块与所述的风量电磁流量计、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以及液位计在线仪表控制连接,用于接收出风量、进水流量数据,接收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MLSS污泥浓度计及液位计反应的运行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闸门的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小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组成:居民住宅围墙外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过河道/过高速公路/过铁路等障碍物的倒虹/管桥/套管保护穿越、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地埋式或地上式,采用一体化生物膜法/净化槽/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单一处理工艺的装置)、处理达标尾水的排放(排放到自然河道水体等)。
常规处理工艺实现针对性运行要求方面的局限性:限于上述污水收集管网的零星化、碎片化特点,进水组成多为雨污混接、杂质悬浮物较多、管道渗漏较多、水量受旱季和雨季影响波动较大。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多采用地埋式一体化生物膜法、净化槽、人工湿地或生态塘工艺。上述常规工艺有其适用优势和运行特点,但针对于收集污水不同季节水温不同、旱季和雨季收集水量不同等实际发生情况,常规工艺在工艺模式应对变化方面缺乏灵活性,造成出水水质的季节性的不稳定。常规工艺无法做到针对具体的收集污水来水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可相互切换的工艺模式应对。其次,上述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在实现互联网+方面的配合方面,缺乏现场运行数据的采集、PLC集成并无线传输、大数据至管理人员管的数据软件分析等先进的远程管理手段。
常规工业废水预处理系统组成包括:企业车间内工业废水收集管道、车间内产品生产流程内部的废水回用环节、车间外的工业废水输送管道、企业工业废水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达到城镇下水道纳管标准后接入到城镇市政污水管道。
常规工业废水预处理系统采用的处理工艺单一,无法根据工业废水水量和水质随产品种类、产量等生产周期性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而及时调整相应的、合适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单一、运行手段单调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无法稳定确保工业废水的出水水质要求。而且,在运行能耗、运行药耗等方面无法随来水变化而做到精细化运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式单一,无法根据工业废水的水量和水质随产品种类、产量等生产周期性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而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不能保证工业废水的出水水质要求,且在运行能耗、运行药耗方面无法做到随来水变化而精细化运行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活性污泥池,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并列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沿所述活性污泥池的长度方向排布且连通;
所述活性污泥池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叠梁门,所述第一叠梁门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叠梁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有G池与F池,所述G池与A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F池与所述B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活性污泥池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二叠梁门,所述第二叠梁门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二叠梁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H池与I池,所述I池与A池设有闸门;所述H池与所述B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活性污泥池还包括E池,所述E池的前端与所述F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E池的中部与所述D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E池的后端与所述H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A池、B池、C池、D池及G池内的搅拌机;
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所述进水管的管体上设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支管,各所述进水支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水蝶阀,控制所述进水蝶阀的开启调节进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流量;
风机泵,所述风机泵具有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分别通入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各所述输出端上分别设有电动调节菱形阀以控制调节所述风机泵的风量在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的分配,所述风机泵的输出端还设有风量电磁流量计以记录所述风机的出风总量;
分别与所述G池及所述I池连接的二滗水器,各所述滗水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以排出污水;
所述A池、D池内分别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用以分析A池、D池的ORP指标,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MLSS污泥浓度计,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
PLC模块,与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控制连接并控制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所述PLC模块与所述的风量电磁流量计、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以及液位计在线仪表控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风量电磁流量计、所述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的出风量、进水流量数据,接收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及液位计在线仪表反应的运行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池、所述B池、所述C池及所述D池分别设有放空过流孔用于放空所述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通过设置的过流孔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F池、G池、H池、I池的池底部分别设有泥斗,各所述泥斗在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池壁相接处开有通向池壁外侧的排口,所述泥斗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输出端与剩余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排泥管的污泥自所述剩余污泥泵的输出端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入端通过外回流管与所述D池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D池内的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设有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以记录从所述回流污泥泵输出的回流污泥流量,所述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泥手动蝶阀以控制回流污泥自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输出至所述A池和/或D池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混合液内回流泵,所述D池、E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所述D池、所述E池的混合液分别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进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后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分别进入E池、B池及D池的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各所述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控制所述混合液进入所述E池、B池及D池中任意池的手动蝶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风机泵、进水泵均为变频运行。
本发明另一种利用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参数数据;
对所述进水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在进水BOD<100mg/L,进水氨氮>35mg/L,或者进水BOD与进水氨氮的比值小于4,进水水温≤12℃,按照模式一:改良型交替式反应池工艺运行,模式一包括反应段和过渡段,其中:
反应段的运行程序为:打开A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A池,A池为厌氧池,B池、C池、D池为缺氧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A池内的污水与A池的活性污泥发生厌氧放磷反应,A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
打开风机泵,调节风量在E池、G池、F池内的分配,E池为连续好氧池,G池为曝气池,F池为交替曝气/沉淀池,打开E池与F池之间的闸门,E池混合液进入F池,打开F池与G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F池与G池同为曝气池,打开F池与B池之间的闸门,F池混合液经过好氧反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混合液经过混合液内回流泵提升后回流至E池;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闸门,E池混合液进入H池进行沉淀,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H池与I池同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排出,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
过渡段的运行程序为:关闭E池与F池之间的闸门,打开F池、G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F池与G池同为静沉池;打开D池与E池之间的闸门,打开风机泵对E池进行曝气,D池混合液进入E池进行好氧反应;
所述反应段的运行程序与所述过渡段的运行程序交替运行;
在进水BOD<100mg/L、进水氨氮>35mg/L,或者进水BOD与进水氨氮的比值小于4,水温≤12℃,按照模式二:主流回流污泥发酵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B池、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B池、D池,B池为缺氧池、D池为进水厌氧池或回流污泥水解酸化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D池内的污水与D池的活性污泥混合反应,进行生物放磷;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生物放磷,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水温≮20℃时,按照模式三:回流污泥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C池、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C池、D池,C池为厌氧池、D池为回流污泥预缺氧池,打开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C池、D池内的污水与C池、D池的活性污泥混合,进行生物放磷;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B池、A池为缺氧池,打开B池、A池的搅拌机,B池、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但水温<20℃,按照模式四:倒置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进入D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为缺氧池,A池为厌氧池,打开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A池、B池、C池、D池均为缺氧池,A池、B池、C池、D池内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及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F池,G池为好氧池,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A池混合液进入G池、F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且12℃<水温<20℃,按照模式五: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A池、D池的进水蝶阀,将D池流量与A池进水流量分配按照10~30%:70%~90分配,B池、C池、D池为缺氧池,A池为厌氧池,打开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D池内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厌氧放磷反应;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生物放磷,G池为厌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按照模式六:前置反硝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包括进水阶段、不进水曝气阶段、静沉阶段及滗水阶段,整个运行阶段中,E池闲置停开,A池、B池、C池及D池均为前置厌氧池,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持续搅拌;
进水阶段中:A池、B池、C池及D池均为前置厌氧池,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打开G池内的搅拌机,G池与F池内进行混合液内回流,G池、F池内的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泵提升回流至D池;H池、I池为静沉不滗水阶段;
不进水曝气阶段中,关闭进入D池的进水蝶阀,A池、B池、C池及D池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关闭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G池与F池内同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并调节风量在G池、F池内的分配;H池、I池为静沉之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静沉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
静沉阶段中,打开D池的进水蝶阀,A池、B池、C池及D池内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打开A池与I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I池,打开I池与H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H池与I池同为进水阶段且进行混合液内回流,H池、I池为静沉之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至回流污泥泵,然后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排出至D池,静沉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E池闲置停开;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G池与F池同为静沉阶段;
滗水阶段中,关闭进水泵,关闭A池与I池之间的闸门,打开风机泵对H池、I池进行曝气,A池、B池、C池及D池继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G池、F池同为滗水阶段,排放G池与F池的污泥及污水。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式一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污泥浓度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E池的DO值,该DO值>3.0mg/L,所述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所述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G池的液位值高于缺氧池的液面;
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I池的DO值,所述液位计记录I池的液位以根据液位值调整滗水器的工作位置;
模式二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三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四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五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1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六中:
进水阶段中: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3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不进水曝气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静沉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滗水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模式三运行过程中,回流污泥预缺氧工序可选择性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式一的反应段和过渡段中:D池底部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内回流管连接回流污泥泵回流至A池,并在A池内循环运行。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钢壳体拼装结构,工厂内标准模块化制作后,集装箱货运至现场,各组成单元拼接后电焊固定或铆钉固定,设备可地面安装(上设遮阳棚)或全地下安装(上部位绿化平台,设备吊装孔/检修孔)。本发明产品模块化规格为:50m3处理量/天、100m3处理量/天、150m3处理量/天、200m3处理量/天等多种。本发明现场安装时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所处理的水量,采用标准化模块拼接并联组装运行,布局紧凑管理方便,避免非标装置所带来加工制作难度问题。
(2)本发明针对不同水质特点的城镇污水、农村污水和工业废水进水水质变化特点,以及季节性水温特点,具有多种适用于不同进水水质变化情况的运行工艺手段,可现场据实际情况切换运行,本发明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方便操作性,可有力地保障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的出水水质排放要求;如果用户需要跟高要求的出水水质,本装置可在装置钢壳体内加装膜格栅、超滤膜、反渗透膜等深度处理装置,实现出水的高品质回用。避免装置今后产品升级所带来的安装面积受限、运行系统衔接不畅的问题。
本发明工艺模式相互切换的出发点是依据进水水质组成情况和水温情况,通过两个环节来挖掘提供生物脱氮除磷的优质溶解性碳源,一是活性污泥法回流污泥部分的污泥发酵水解,通过污泥水解来释放细胞质溶融质的水解后获得的挥发性脂肪酸等易被生物脱氮除磷利用碳源;二是结合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都需要消耗碳源,在特定的碳源不足情况下,如何优先满足生物脱氮所需,通过强化缺氧硝化段来促进生物的反硝化过程,并在进水流量分配、好氧区混合液内回流点如果通过搅拌脱氧来避免回流污泥干扰等等环节进行参数强化。
(3)本装置配备机械设备现场集中控制柜、在线监测仪表、集中PLC控制柜、远程无线监控信号发射装置等自控配套设备,可现场人工手动运行、现场全自动运行和远程全自控遥控运行。现场运行情况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可传送到运行管理部门手机APP,经分析整理后形成大数据系统,方便管理部门进行运行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判断和远程遥控运行。避免常规处理装置耗费大量人工、物力等管理问题;对某一特定季节、生产运行时期的进水特点,选择性地选用某一针对工艺模式,在同一套装置内部通过内部空间组合、设备/管线切换、在线仪表实时监测,对选用的针对性工艺模式进行优化运行、精细换管理。待进水水质和水量在另一季节、另一生产运行时期发生变化时,在实时地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中,做到精细化管理、节约化运行。
(4)本装置通过六种模式的切换运行,目的是据进水实际组成特点,有所针对地强化培养反硝化脱氮微生物、适度培养厌氧/好氧聚磷菌,突出强化在水温偏低(水温<20℃)、进水BOD偏少(BOD≮100mg/L)、进水B/C偏低(进水BOD/COD比值小于0.25)情况下的反硝化效果,适当增强厌氧放磷/好氧吸磷的生物除磷效果。在运行模式中,通过对沉淀池外回流污泥进行预缺氧,过程中加入进水流量的10%~30%来对外回流污泥进行预缺氧反硝化,消除外回流中的硝酸盐对厌氧放磷阶段的影响,以适当增强生物除磷效果。在运行模式中,对外回流污泥进行长时间静止闲置,提供静态的缺氧水解发酵条件,适度间隔时间短暂搅拌以释放厌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获得水解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利用此物质提供给后段缺氧反硝化段供生物脱氮使用。在运行模式中,适当延长反硝化缺氧段的停留时间,并对后段好氧段进行延时强化曝气,在好氧区内回流区停止曝气并进行搅拌脱氧,以优势培养反硝化微生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组成及池型分布-上层平面、内部空间及分隔及上层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组成及池型布置-污水管道、污泥管道、在线仪表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模式一反应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模式一过渡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式二的运行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模式三的运行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模式四的运行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模式五的运行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模式六进水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模式六不进水曝气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模式六静沉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模式六滗水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活性污泥池1;前壁11;后壁12;侧壁13;第三隔板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闸门21;闸门22;闸门23;闸门24;第一闸门25;第一闸门26;第一闸门27;第一叠梁门31;第二叠梁门32;竖轴式搅拌机41;竖轴式搅拌机42;竖轴式搅拌机43;竖轴式搅拌机44;竖轴式搅拌机45;出水管50;滗水器51;滗水器52;进水泵6;入水管61;进水管62;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进水支管621;进水手电两用机电一体化蝶阀622;回流污泥泵7;外回流管71;手动蝶阀72;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手动蝶阀74;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75;进泥手动蝶阀76;混合液内回流泵8;混合液内回流管81;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82;手动蝶阀83;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84;风机泵9;电动调节菱形阀V1;电动调节菱形阀V2;电动调节菱形阀V3;电动调节菱形阀V4;电动调节菱形阀V5;第三主管100;手动闸阀101;导管102;分支管103;剩余污泥输出管104;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第一总管F0;第一泥斗排泥管F1;第二泥斗排泥管;第一放空管F3;第一总阀门F4;手动蝶阀F5;第二总管H0;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第二放空管H3;第二总阀门H4;手动蝶阀H5。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围设空形成余空间的活性污泥池1,所述活性污泥池1包括相对的前壁11、后壁12及设于所述前壁11、后壁12两端之间的二侧壁13,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并列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沿所述活性污泥池的长度方向排布且连通;具体地,所述活性污泥池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二第一隔板15、一第二隔板16及三第三隔板14,所述二第一隔板15设于所述活性污泥池1的中部并分别与所述前壁11、所述后壁12之间具有第一空余空间、第二空余空间,所述二第一隔板15的一端与所述活性污泥池1的一侧壁13连接,所述二第一隔板1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隔板16,所述第二隔板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壁11、所述后壁12固定,所述第二隔板16与另一所述侧壁13之间具有第三空余空间,所述三第三隔板14间隔设于所述二第一隔板15之间以将所述二第一隔板15划分形成并列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沿所述前壁11长度方向排布且连通,所述A池与所述活性污泥池1的一侧壁13连接;
所述第一空余空间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叠梁门31,所述第一叠梁门31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叠梁门31将所述第一空余空间划分形成G池与F池,所述G池与A池之间的第一隔板15顶部设有闸门21;所述F池与所述B池之间的第一隔板中部设有闸门22;
所述第二空余空间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二叠梁门32,所述第二叠梁门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二叠梁门将所述第二空余空间划分形成H池与I池,所述I池与A池之间的第一隔板顶部设有闸门23;所述H池与所述B池之间之间的第一隔板中部设有闸门24;
所述第三空余空间形成E池,所述E池的前端与所述F池之间的第三隔板14底部设有闸门25,所述E池的中部与所述D池之间的第三隔板14底部设有闸门26,所述E池的后端与所述H池之间的第三隔板14底部设有闸门27;
三所述第三隔板14包括分别设于所述A池与所述B池之间、所述B池与所述C池之间及所述C池与所述D池之间的隔板A、隔板B及隔板C,所述隔板A、隔板B及隔板C的底部分别设有放空过流孔用于放空所述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隔板A的底部、所述隔板B的顶部及所述隔板C的底部分别设有过流孔用以连通相邻的所述A池、与B池、B池与C池及C池与D池;所述隔板A底部的过流孔A及所述隔板C的底部的过流孔C分别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底部平齐,所述隔板B顶部的过流孔位于水位下20cm。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A池、B池、C池、D池及G池内的搅拌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分别为竖轴式搅拌机41、竖轴式搅拌机42、竖轴式搅拌机43、竖轴式搅拌机44、竖轴式搅拌机45,所述搅拌机也可以为其它任何合适的搅拌机;
分别与所述G池及所述I池连接的滗水器51、滗水器52,所述滗水器51、滗水器5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50;
进水泵,进水泵6的输入端连接入水管61,所述入水管61与所述进水泵6的输入端之间设有手动蝶阀以控制水流的进入,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以记录进水流量,所述进水管62的管体上设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支管621,各所述进水支管621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水蝶阀622,通过控制所述进水蝶阀622的开启调节进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流量,所述进水蝶阀622为手电两用机电一体化蝶阀;
所述D池的底部设有一外回流管71,所述外回流管71的一端与回流污泥泵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回流管71与所述回流污泥泵7之间设有手动蝶阀72以控制回流污泥进入回流污泥泵7,所述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D池内的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所述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与所述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之间设有手动蝶阀74以控制回流污泥的输出,所述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设有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75以记录从所述回流污泥泵7输出的回流污泥流量,所述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泥手动蝶阀76,控制所述进泥手动蝶阀76的开启以控制污泥随所述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进入所述A池和/或D池内;
所述D池、E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出口端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泵8,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上设有手动蝶阀以控制D池、E池内的混合液进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所述D池、所述E池的混合液分别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后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输出至E池、B池及D池,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82,各所述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82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控制所述混合液分别进入所述E池、B池及D池的手动蝶阀83;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84以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
风机泵9,所述风机泵9具有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分别通入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各所述输出端上分别设有电动调节菱形阀以控制调节所述风机泵9的风量在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的分配,所述风机泵9的输出端设有风量电磁流量计91以记录风机泵9的出风总量,通过风机泵9的变频运行,调节出风总量;
所述A池、D池内分别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A1、D1用以分析A池、D池的ORP指标,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E1、MLSS污泥浓度计E2,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G1、液位计G2,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I1、液位计I2;
PLC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水泵6、所述风机泵9及各所述闸门控制连接并控制所述进水泵6、所述风机泵9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所述PLC模块与所述的风量电磁流量计、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以及液位计在线仪表控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风量电磁流量计、所述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的出风量、进水流量数据;所述接收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及液位计在线仪表反应的运行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预先设定的PLC运行程序,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所述进水泵6、所述风机泵9、所述回流污泥泵、所述剩余污泥泵、混合液内回流泵8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调节进风量、风量在不同池的分配、进水量、进水流量在不同池内的分配、剩余污泥的排出、各所述闸门的启闭、污泥的回流;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F池、G池、H池、I池的池底部的泥斗(图未示),各所述泥斗在与所述活性污泥池1的池壁相接处开有通向池壁外侧的排口,所述泥斗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输出端与剩余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排泥管的污泥自所述剩余污泥泵的输出端排出。
具体地,F池的前排及后排分别设有第一泥斗排泥管F1、第二泥斗排泥管F2,所述第一泥斗排泥管F1、第二泥斗排泥管F2分别与所述F池的泥斗连通以排出泥斗中的污泥;
较优地,所述F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放空管F3,所述第一泥斗排泥管F1、所述第二泥斗排泥管F2及所述第一放空管F3的末端汇集形成第一总管F0,所述第一总管F0上设有第一总阀门F4,所述第一总阀门F4控制所述H池的第一排泥斗排泥管F1、第二排泥斗排泥管F2及第一放空管F3中污泥的排放;较优地,所述第一泥斗排泥管F1、所述第二泥斗排泥管F2及所述第一放空管F3的管体上分别设有手动闸阀F5以控制各管体中污泥的排放;
H池的前排及后排分别设有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所述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分别与所述H池的泥斗连通以排出泥斗中的污泥;
较优地,所述H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放空管H3,所述第四泥斗排泥管H1、所述第五泥斗排泥管H2及所述第二放空管H3的末端汇集形成第二总管H0,所述第二总管H0上设有第二总阀门H4,所述第二总阀门H4控制所述H池的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及第二放空管H3中污泥的排放;较优地,所述第四泥斗排泥管H1、所述第五泥斗排泥管H2及所述第二放空管H3的管体上分别设有手动闸阀H5以控制各所述管体中污泥的排放;
所述G池设有第三泥斗排泥管G1,所述第三泥斗排泥管G1与所述G池中的泥斗连通,所述I池设有第六泥斗排泥管I1,所述第六泥斗排泥管I1与所述I池中的泥斗连通,所述第三泥斗排泥管G1及所述第六泥斗排泥管I1上分别设有电动蝶阀G2、电动蝶阀I2以控制所述第三泥斗排泥管G1及所述第六泥斗排泥管I1中污泥的排放;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泥斗排泥管F1、所述第二泥斗排泥管F2、第三泥斗排泥管G1、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及第六泥斗排泥管I1均包括连接主管及连通于所述连接主管上的分连接管,所述第一泥斗排泥管F1、所述第二泥斗排泥管F2、第四泥斗排泥管H1、第五泥斗排泥管H2的分连接管的数量为五只,所述第三泥斗排泥管G1及第六泥斗排泥管I1的分连接管的数量为三只。
所述第一总管F0、所述第二总管H0、所述第三泥斗排泥管G1及所述第六泥斗排泥管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三主管100相互连通,所述第三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手动闸阀101以控制污泥从所述第三主管100的两端流出,所述第三主管100的中部连通有一导管102,所述导管102上开设有分支管103,所述分支管103分别与剩余污泥泵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支管103与所述剩余污泥泵10的输入端之间设有手动蝶阀以控制所述剩余污泥进入所述剩余污泥泵10,所述剩余污泥泵10的输出端连接有剩余污泥输出管104,所述剩余污泥输出管104与所述剩余污泥输出泵10的输出端之间设有手动蝶阀以控制剩余污泥从所述剩余污泥泵10输出,污泥从所述剩余污泥输出管104排出,所述剩余污泥输出管104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以记录剩余污泥的排出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回流污泥泵7、剩余污泥泵、风机泵9、进水泵6均为变频运行,以及时根据在线仪表所示信号,按预设程序随时调节。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进水泵6的进水参数数据;
对所述进水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在进水碳源不足(BOD<100mg/L),进水氨氮较高(氨氮大于35mg/L),或者进水BOD/进水氨氮比值<4,进水水温不大于12℃,按照改良型交替式反应池工艺(模式1)运行,如图3、图4所示;
在进水碳源不足(BOD<100mg/L)、进水氨氮较高(氨氮大于35mg/L),或者进水BOD/进水氨氮比值<4、水温较低(水温≤12℃),按照主流回流污泥发酵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模式2)运行,如图5所示;
在进水碳源充足(BOD≮100mg/L),流量稳定(时变化系数Kz≯1.5),水温适宜(水温≮20℃),按照回流污泥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模式3)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回流污泥预缺氧工序可选择性运行,如图6所示;
在进水碳源不足(BOD<100mg/L)且水温偏低(12℃<水温<20℃),按照缺氧/好氧工艺(模式4)运行,如图7所示;
在进水碳源充足(BOD≮100mg/L),流量稳定(时变化系数Kz≯1.5),但水温偏低(水温<20℃),按照倒置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模式5)运行,如图8所示;
在进水流量波动较大(时变化系数Kz>1.5),按照前置反硝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模式6)运行,如图9至图12所示。
模式1
I反应段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以记录进水流量;打开A池进水点池顶的电动蝶阀V6,使得进水管62内的污水进入A池,A池为厌氧池,B池、C池、D池为缺氧池,打开A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1,全池慢速搅拌,进入A池的污水与A池的活性污泥发生厌氧放磷反应;A池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
开启F池、G池、E池池顶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2、空气电动菱形阀V1、空气电动菱形阀V3,打开E池与F池之间的附壁式电动铸铁镶铜方闸门G125、提起F池与G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A131,使得F池、G池为曝气池,E池为连续好氧池,E池1倍进水流量混合液进入H池进行沉淀,E池N倍进水流量混合液进入F池及G池继续进行好氧反应,继续经好氧硝化后,F池混合液通过F池较高的水位重力流入B池较低的水位池,进行缺氧反硝化;A池产物进入B池随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B、C、D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2、43、44开启,全池慢速搅拌,利用来自曝气池F池的N倍内回流中的硝酸盐和进水COD底物,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混合液经过混合液内回流泵8提升后回流至E池进行好氧反应;
打开D池底部的外回流管71,打开外回流管71上控制D池混合液进入回流污泥泵7的手动闸阀,使得D池混合物通过外回流管71进入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D池混合液经回流污泥泵7处理后,从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输出至厌氧池A池并在A池内进行生物放磷;较佳地,所述回流污泥泵7为变频水泵,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75记录来自缺氧池至厌氧池的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比例,回流污泥量少对形成高负荷生物吸附有利,内回流比例在50%~100%流量比例范围内;通过回流污泥泵7的变频控制污泥回流量,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中的回流污泥进入A池并随A池内进行生物放磷;
D池的池底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打开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手动闸阀以令D池的混合液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混合液内回流泵8并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排出至E池并在E池进行好氧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液内回流泵8变频开启,将D池N+1倍进水流量混合液流量从D池提升后进入E池,N值可为进水流量的100%~400%;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的比例;
开启E池与H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7,E池混合液自底部进入H池,提起H池与I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32,使得H池和I池同为沉淀池;利用池型的长宽比、宽高比,形成稳定的层流出水,污泥沉淀在底部的泥斗中通过剩余污泥泵10排出,污水通过末端池面滗水器出水排放;
开启H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开启I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I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开启与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管泥斗排泥管连接的污泥阀,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泥斗排泥管管对污泥进行输送至剩余污泥泵10及回流污泥泵7;
变频开启剩余污泥泵10将剩余污泥排出,每天1~2次,每次1~2hr;变频开启回流污泥泵7,所述H池及I池中污泥的排放可通过排泥管的一同排放/轮换排放,来控制污泥回流取泥点;较优地,剩余污泥泵10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计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II过渡段
关闭E池与F池之间的闸门,F池与G池之间的叠梁门A1提起,F池、G池为静沉池,此阶段静沉不滗水;打开D池与E池之间的闸门,打开风机泵9对E池进行曝气,D池混合液进入E池进行好氧反应;II反应阶段中,A池持续进行生物放磷,B池、C池、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H池、I池为沉淀池并排出剩余污泥。
在模式1中,所述反应段的运行程序与所述过渡段的运行程序交替运行;一个完整周期包括Ⅰa反应段(3.5hr)、Ⅰb过渡段(0.5hr),Ⅱa反应段(3.5hr)、Ⅱb过渡段(0.5hr),完整周期时间8.0hr。
模式1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如过高则降低缺氧池的回流量,或降低好氧池的内回流量;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如过高则降低好氧池的内回流量,或降低好氧池的曝气量,停开部分空气竖管阀门或整体减少风机泵9的风量,并将G池作为单独的脱氧池使用;
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污泥浓度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E池的DO值,该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所述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可通过泥斗定期排泥量控制;
反应段中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如果DO值过大会影响反硝化的脱氮,则应降低总曝气风量并相应关小F池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2,并停开G池空气电动菱形阀V1,同时开启G池的搅拌机45,将G池作为脱氧池使用,使得内回流少夹带溶解氧,所述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G池的液位值高于缺氧池的液面;过渡段中G池的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高于缺氧池的液面;
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I池的DO值,所述液位计记录I池的液位以根据液位值调整滗水器的工作位置;
模式2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打开B池、D池池顶的进水蝶阀,以控制B池、D池的进水流量;较佳地,在进水碳源丰富或水温较高时,可选择多点进水,暨D池和B池均考虑进水,通过阀门的开启度调节进水厌氧池D池和缺氧池B池的进水流量比例,控制在70%:30%左右;在进水碳源不足时或者进水水温偏低时,关闭D池的进水点,仅保留B池进水点;B池为缺氧池,D池为进水厌氧池或回流污泥水解酸化池,A池为缺氧池,C池为进水厌氧池或回流污泥水解酸化池,D池和C池不作为回流污泥水解发酵段,作为厌氧释磷段;
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1、42、43、44,全池慢速搅拌,D池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生物放磷,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1,将F池与G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一叠梁门31放下,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
打开风机泵9及F池池顶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2;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G1及E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3,E池为连续好氧池,F池产物进入E池继续进行硝化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使得H池和I池同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经旋转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7提升后回流至D池;
E池的池底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打开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手动闸阀以令E池的混合液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混合液内回流泵8并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排出至D池并在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液内回流泵8变频开启,将N倍混合液流量从E池好氧池提升后进入D池,N值可为进水流量的100%~400%;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的比例;较佳地,为了降低好氧池E池中混合液内回流夹带的溶解氧对缺氧池B池的影响,在混合液内回流泵8吸入口部位关闭该位置处的空气竖管,防止E池中的氧气进入B池;
开启H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开启I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I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开启与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管泥斗排泥管连接的污泥阀,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泥斗排泥管管对污泥进行输送至剩余污泥泵10及回流污泥泵7;
变频开启剩余污泥泵10将剩余污泥排出,每天1~2次,每次1~2hr;变频开启回流污泥泵7,所述H池及I池中污泥的排放可通过排泥管的一同排放/轮换排放,来控制污泥回流取泥点;较优地,剩余污泥泵10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计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模式二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如过高则降低E池曝气区的鼓风风量,或将H池沉淀的污泥外回流量降低,将H池泥斗的排泥阀关小,使得外污泥回流量降低,再者延长沉淀池的静沉不搅拌时间;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可通过泥斗定期排泥量控制;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如果DO值过高,停开E池内回流位置部分空气竖管阀门或减少风量进入,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具体地,模式3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分别打开进入C池、D池的进水管62的手动蝶阀、电动蝶阀以控制C池、D池的进水流量;调节阀门开启度,控制进入C池的进水流量在80~90%左右,进入D池的进水流量在10~20%左右;对D池内的回流污泥进行缺氧反硝化,消除硝酸盐对后道厌氧放磷的干扰;
D池为回流污泥预缺氧池,C池为厌氧池,B池、A池为缺氧池,开启D池、C池、B池及A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4、43、42、41,全池慢速搅拌,D池、C池利用进水COD底物和混合液污泥进行快速混合,进行生物放磷;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生物放磷,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开启A池G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1,开启G池内竖轴式搅拌机45,放下G池与F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一叠梁门31,全池慢速搅拌,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31底部设过流孔进入F池进行好氧反应,开启F池顶部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2,通过风机泵9对F池进行曝气;
开启E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3,通过风机泵9对E池进行曝气,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开启F池与E池之间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5,使E池与F池连通,两池同为曝气池,F池混合液进入E池发生好氧反应;
E池的池底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打开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手动闸阀以令E池的混合液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混合液内回流泵8并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排出至B池并随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液内回流泵8变频开启,将N倍进水流量混合液从E池好氧池提升后进入D池,N值可为进水流量的100%~400%;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用于分析与进水流量的比例;较佳地,为了降低好氧池E池中混合液内回流夹带的溶解氧对缺氧池B池的影响,在混合液内回流泵8吸入口部位关闭该位置处的空气竖管,防止E池中的氧气进入B池;
开启E池底部安装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7,E池与H池连通,E池产混合液进入H池进行沉淀,提起H池与I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A2,使得H池与I池同为沉淀池,利用池型的长宽比、宽高比,形成稳定的层流出水,污泥沉淀在H池、I池底部的泥斗中,通过I池的滗水器出水排放;
开启H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开启I池池底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I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全部开启或其他阀门间隔开启池底泥斗排泥管对H池、I池泥斗中的污泥进行输送至剩余污泥泵10;
变频开启剩余污泥泵10将剩余污泥排出,每天1~2次,每次1~2hr;变频开启回流污泥泵7,所述H池及I池中污泥的排放可通过排泥管的一同排放/轮换排放,来控制污泥回流取泥点;较优地,剩余污泥泵10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计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模式3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如过高则延长静沉不搅拌时间;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可通过泥斗定期排泥量控制;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如果DO值过高,停开E池内回流位置部分空气竖管阀门或减少风量进入,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可在D区将污泥外回流进行预缺氧反硝化,加入进水量的10~20%左右,目的是对回流污泥进行脱氮,促进后道的厌氧放磷过程。该运行模式适用在提高生物除磷率,避免回流污泥对生物放磷影响场合。
模式4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63以记录进水流量;打开进入D池的电动进水蝶阀所述进水管62的出水口伸入D池,所述进水管62的出口位置设有电动蝶阀V8以控制D池的进水流量;
D池、C池、B池、A池均为缺氧池,开启D池、C池、B池、A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4、43、42、41,全池慢速搅拌,利用来自曝气池的N倍回流中的硝酸盐和进水COD底物,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
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1,将G池与F池之间铝合金叠梁门A1提起,打开F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2,G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1及风机泵9,对G池、F池进行曝气,G池为好氧池,F池为曝气池,使得混合液依次在D、C、B、A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之后进入G池及F池进行好氧反应;
开启E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3开启,对E池进行曝气,E池为连续好氧池,打开E池与G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5,F池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进行好氧硝化反应;
较优地,E池的池底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打开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手动闸阀以令E池的混合液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混合液内回流泵8并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排出至D池并在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液内回流泵8变频开启,将N倍混合液流量从E池好氧池提升后进入D池,N值可为进水流量的100%~400%;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的比例;较佳地,为了降低好氧池E池中混合液内回流夹带的溶解氧对缺氧池的影响,在混合液内回流泵8吸入口部位关闭该位置处的空气竖管,防止E池中的氧气进入缺氧池;
开启E池与H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7,提起H池与I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32,使得H池和I池同为沉淀池,E池混合液进入H池、I池进行沉淀,利用池型的长宽比、宽高比,形成稳定的层流出水,污泥沉淀在底部的泥斗中,污水通过末端池面滗水器出水排放;
开启H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开启I池池底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I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全部开启或其他阀门间隔开启池底泥斗排泥管对H池、I池泥斗中的污泥进行输送至剩余污泥泵10;
变频开启剩余污泥泵10将剩余污泥排出,每天1~2次,每次1~2hr;变频开启回流污泥泵7,所述H池及I池中污泥的排放可通过排泥管的一同排放/轮换排放,来控制污泥回流取泥点;较优地,剩余污泥泵10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计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模式4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可通过泥斗定期排泥量控制;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如DO值过小则加大鼓风量;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冬季水温较低时(12℃<水温<20℃),适当延长缺氧段停留时间,并加大风量进行曝气硝化。冬季水温较低,为了创造更好地好氧硝化时间,将此工艺的曝气段适当延长,并取消厌氧段,换为缺氧运行。
模式5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开启进入A池、D池的进水电动蝶阀,调节蝶阀开启度,视进水BOD浓度,将D池前端流量与A池后端进水流量分配可按10~30%:70~90%进行分配;
A池为厌氧池,D池、C池、B池为缺氧池,开启D池、C池、B池的竖轴式搅拌机44、43、42开启,全池慢速搅拌,利用进水COD底物和混合液污泥进行快速混合,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厌氧放磷反应;开启G池的竖轴式搅拌机45以及A池与G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1,G池为厌氧池,A池混合液进入G池,在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基本上反硝化去除基础上,获得进水部分COD底物,在G池进行较为充分的厌氧生物放磷;
放下G池与F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一叠梁门31,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
开启风气泵,打开F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2、E池池顶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3以及F池与E池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5,对F池及E池进行曝气,F池为曝气池,E池为连续好氧池,F池混合液进入E池进行好氧反应;
较优地,E池的池底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81,打开混合液内回流管81的手动闸阀以令E池的混合液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81进入混合液内回流泵8并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8排出至D池并在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液内回流泵8变频开启,将N倍混合液流量从E池好氧池提升后进入D池,N值可为进水流量的100%~400%;混合液内回流泵8的输出端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电磁流量计记录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的比例;较佳地,为了降低好氧池E池中混合液内回流夹带的溶解氧对缺氧池的影响,在混合液内回流泵8吸入口部位关闭该位置处的空气竖管,防止E池中的氧气进入缺氧池;
开启E池与H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7,提起H池与I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32,使得H池和I池同为沉淀池,E池混合液进入H池、I池进行沉淀,利用池型的长宽比、宽高比,形成稳定的层流出水,污泥沉淀在底部的泥斗中,污水通过末端池面滗水器出水排放;
开启H池池底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开启I池池底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I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全部开启或其他阀门间隔开启池底泥斗排泥管对H池、I池泥斗中的污泥进行输送至剩余污泥泵10;
变频开启剩余污泥泵10将剩余污泥排出,每天1~2次,每次1~2hr;变频开启回流污泥泵7,所述H池及I池中污泥的排放可通过排泥管的一同排放/轮换排放,来控制污泥回流取泥点;较优地,剩余污泥泵10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计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模式五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如过高则降低来自好氧池的混合液内回流量,并通过沉淀池的污泥回流量来补充,停开E池内回流位置部分空气竖管阀门或整体减少鼓风风量;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如果DO值过小,则增大进风总量,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可通过泥斗定期排泥量控制;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1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6中
整个模式6中E池闲置停开,模式6进水阶段:
H池、I池为静沉不滗水阶段,I池与H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32开启;
开启进水泵6,使所述进水泵6变频运行,所述进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上设有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开启进入D池的电动蝶阀以控制D池的进水流量;
D池、C池、B池、A池均为前置缺氧池,开启D池、C池、B池、A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4、43、42、41开启,全池慢速搅拌,利用进水COD底物和混合液污泥进行快速混合,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21,A池混合液进入G池,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31,打开G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5,G池与F池内进行混合液内回流,G池、F池内的污泥排出并通过回流污泥泵7提升回流至D池;
打开G池与A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1,开启G池竖轴式搅拌机45,G池段产生混合缺氧池,提起G池与F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31,使得G池、F池池同为进水阶段,全池混合液内回流;
运行期间,F池、G池池底所有手动污泥阀全部开启,G池、F池连通泥斗排泥管,泥斗排泥管的输出端连接回流污泥泵7,回流污泥泵7变频开启,通过回流污泥泵7的变频控制污泥回流量,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中的回流污泥进入D池并随D池内反应进行;较优地,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上设有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75以记录来自F池池底高速水流扰动缺氧池的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比例,内回流比例在80~120%流量比例范围内。
不进水曝气阶段
E池闲置停开,D池、C池、B池、A池均为前置缺氧池,A池、B池、C池及D池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关闭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打开G池内的竖轴式搅拌机45,G池与F池内同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9及F池、G池池顶空气电动菱形阀V2、V1,并调节风量在G池、F池内的分配,G池与F池为全池不进水曝气阶段;I池与H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二叠梁门32提起,H池、I池同为滗水阶段,H池、I池静沉之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静沉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
运行期间,H池、I池池底所有手动污泥阀全部开启,泥斗排泥管进行污泥排放,开启I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的定期排放G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在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电动排泥阀与剩余污泥泵10联动,H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的定期排放F池前排或后排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在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电动排泥阀与剩余污泥泵10联动,剩余污泥泵10间歇开启,定时排放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管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积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
静沉阶段
D池、C池、B池、A池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与F池之间的铝合金叠梁门A1提起,两池同为静沉阶段,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21关闭;
开启A池与I池之间的电动附壁式铸铁镶铜方闸门23,提起H池和I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二叠梁门32,I池与H池同为进水阶段,I池与H池进行混合液内回流;
运行期间,H池、I池池底所有手动污泥阀全部开启,泥斗排泥管进行污泥排放,开启I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的定期排放G池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在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电动排泥阀与剩余污泥泵10联动,开启H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的定期排放F池前排或后排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在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H池、I池排出来的污泥流入回流污泥泵7,通过回流污泥泵7的变频控制污泥回流量,回流污泥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中的回流污泥进入D池并随D池内反应进行;较佳地,污泥外回流进泥管73上设有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75以记录来自H池池底高速扰动缺氧池的混合液内回流量,分析与进水流量比例,内回流比例在100~400%流量比例范围内。
滗水阶段
关闭进水泵6,D池、C池、B池、A池全池慢速搅拌,利用进水COD底物和混合液污泥进行快速混合,进行缺氧反硝化;
关闭A池与I池之间的闸门23,开启风机泵9,风机泵9的输出端连接H池、I池,开启H池池顶控制H池进风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4,开启I池池顶控制I池进风的空气电动菱形阀V5,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铝合金第二叠梁门32,使得H池与I池同为全池不进水曝气阶段;提起G池、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31,G池、F池同为滗水阶段,排放剩余污泥,运行期间,池底所有手动污泥阀全部开启,G池、F池连通泥斗排泥管,开启F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F池前排或后排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电动排泥阀与剩余污泥泵10联动,开启G池池底剩余污泥排放电动闸阀,可选择性地定时排放F池前排或后排泥斗中的沉淀活性污泥。每周期末滗水阶段排5~10min剩余污泥,电动排泥阀与剩余污泥泵10联动,剩余污泥泵10与泥斗排泥管连通以排放G池、F池的污泥,剩余污泥泵10变频间歇开启,定时排放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管上设有剩余污泥电磁流量计105累积记录日排放剩余污泥流量和时间;污水通过G池的滗水器排放。
模式6中:
进水阶段中: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3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不进水曝气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如过高则在本段的闲置期内,进行池体慢速搅拌形成脱氧池,以降低池体内含有的溶解氧,同时调节曝气阶段的风量,使得溶解氧不至于过高;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3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静沉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如过高则在本段的闲置期内,进行池体慢速搅拌形成脱氧池,以降低池体内含有的溶解氧,同时调节曝气阶段的风量,使得溶解氧不至于过高;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滗水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进水阶段,进水泵开启后,F池和G池内的液位计开始监测液位,在液位达到满水高度(3.20m)或进水时间1.0hr,二者达到其中一个条件时,即停止进水。滗水阶段,处理200m3/d流量时,滗水高度为0.40m;处理250m3/d流量时,滗水高度为0.50m;处理300m3/d流量时,滗水高度为0.60m,处理350m3/d流量时,滗水高度为0.70m;处理400m3/d流量时,滗水高度为0.80m。滗水器在滗水高度上应做到可调,根据设定的进水流量,控制在滗水高度在上述设定值。完整周期时间,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水温等情况随机调整。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活性污泥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并列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沿所述活性污泥池的长度方向排布且连通;
所述活性污泥池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叠梁门,所述第一叠梁门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叠梁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有G池与F池,所述G池与A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F池与所述B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活性污泥池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二叠梁门,所述第二叠梁门的底部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二叠梁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内划分形成H池与I池,所述I池与A池设有闸门;所述H池与所述B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活性污泥池还包括E池,所述E池的前端与所述F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E池的中部与所述D池之间设有闸门,所述E池的后端与所述H池之间设有闸门;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A池、B池、C池、D池及G池内的搅拌机;
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以记录进水流量,所述进水管的管体上设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支管,各所述进水支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水蝶阀,控制所述进水蝶阀的开启调节进入所述A池、B池及D池内的进水流量;
风机泵,所述风机泵具有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分别通入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各所述输出端上分别设有电动调节菱形阀以控制调节所述风机泵的风量在所述E池、F池、G池、H池、I池内的分配,所述风机泵的输出端还设有风量电磁流量计以记录所述风机的出风总量;
分别与所述G池及所述I池连接的二滗水器,各所述滗水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以排出污水;
所述A池、D池内分别设置有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用以分析A池、D池的ORP指标,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MLSS污泥浓度计,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
PLC模块,与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控制连接并控制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所述PLC模块与所述的风量电磁流量计、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以及液位计在线仪表控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风量电磁流量计、所述进水流量电磁流量计的出风量、进水流量数据,接收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在线仪表、溶解氧仪在线仪表、MLSS污泥浓度计在线仪表及液位计在线仪表反应的运行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所述进水泵、所述风机泵及各所述闸门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池、所述B池、所述C池及所述D池分别设有放空过流孔用于放空所述的A池、B池、C池及D池,所述A池、B池、C池及D池通过设置的过流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池、G池、H池、I池的池底部分别设有泥斗,各所述泥斗在与所述活性污泥池的池壁相接处开有通向池壁外侧的排口,所述泥斗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输出端与剩余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排泥管的污泥自所述剩余污泥泵的输出端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流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入端通过外回流管与所述D池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分别伸入所述A池、D池内的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设有回流污泥电磁流量计以记录从所述回流污泥泵输出的回流污泥流量,所述二污泥外回流进泥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进泥手动蝶阀以控制回流污泥自所述回流污泥泵的输出端输出至所述A池和/或D池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混合液内回流泵,所述D池、E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混合液内回流管,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所述D池、所述E池的混合液分别自所述混合液内回流管进入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后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分别进入E池、B池及D池的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各所述混合液内回流进泥管的管口流入位置分别设有控制所述混合液进入所述E池、B池及D池中任意池的手动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内回流泵、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风机泵、进水泵均为变频运行。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参数数据;
对所述进水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在进水BOD<100mg/L,进水氨氮>35mg/L,或者进水BOD与进水氨氮的比值小于4,进水水温≤12℃,按照模式一:改良型交替式反应池工艺运行,模式一包括反应段和过渡段,其中:
反应段的运行程序为:打开A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A池,A池为厌氧池,B池、C池、D池为缺氧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A池内的污水与A池的活性污泥发生厌氧放磷反应,A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
打开风机泵,调节风量在E池、G池、F池内的分配,E池为连续好氧池,G池为曝气池,F池为交替曝气/沉淀池,打开E池与F池之间的闸门,E池混合液进入F池,打开F池与G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F池与G池同为曝气池,打开F池与B池之间的闸门,F池混合液经过好氧反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D池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混合液经过混合液内回流泵提升后回流至E池;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闸门,E池混合液进入H池进行沉淀,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H池与I池同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排出,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
过渡段的运行程序为:关闭E池与F池之间的闸门,打开F池、G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F池与G池同为静沉池;打开D池与E池之间的闸门,打开风机泵对E池进行曝气,D池混合液进入E池进行好氧反应;
所述反应段的运行程序与所述过渡段的运行程序交替运行;
在进水BOD<100mg/L、进水氨氮>35mg/L,或者进水BOD与进水氨氮的比值小于4,水温≤12℃,按照模式二:主流回流污泥发酵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B池、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B池、D池,B池为缺氧池、D池为进水厌氧池或回流污泥水解酸化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D池内的污水与D池的活性污泥混合反应,进行生物放磷;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生物放磷,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水温≮20℃时,按照模式三:回流污泥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C池、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自进水泵进入C池、D池,C池为厌氧池、D池为回流污泥预缺氧池,打开C池、D池内的搅拌机,进入C池、D池内的污水与C池、D池的活性污泥混合,进行生物放磷;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C池内的混合液通过顶部过流孔流入B池,B池混合液经过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B池、A池为缺氧池,打开B池、A池的搅拌机,B池、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缺氧反硝化,G池为缺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但水温<20℃,按照模式四:倒置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D池的进水蝶阀,污水进入D池,打开A池、B池、C池、D池内的搅拌机,为缺氧池,A池为厌氧池,打开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A池、B池、C池、D池均为缺氧池,A池、B池、C池、D池内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及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F池,G池为好氧池,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E池的进风量,A池混合液进入G池、F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BOD<100mg/L,且12℃<水温<20℃,按照模式五:缺氧/好氧工艺运行;
打开A池、D池的进水蝶阀,将D池流量与A池进水流量分配按照10~30%:70%~90分配,B池、C池、D池为缺氧池,A池为厌氧池,打开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D池内进行缺氧反硝化,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厌氧放磷反应;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进行生物放磷,G池为厌氧池,G池混合液通过第一叠梁门底部的过流孔进入F池发生好氧反应,F池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调节进入F池的进风量,打开F池与E池之间的阀门,F池的混合液进入E池继续在E池发生好氧反应,打开E池与H池之间的阀门,打开H池与I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E池的混合液进入H池、I池沉淀,沉淀后的污水经滗水器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排泥管排出;部分沉淀后的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回流至D池;
在进水流量时变化系数Kz>1.5,按照模式六:前置反硝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包括进水阶段、不进水曝气阶段、静沉阶段及滗水阶段,整个运行阶段中,E池闲置停开,A池、B池、C池及D池均为前置厌氧池,A池、B池、C池及D池的搅拌机持续搅拌;
进水阶段中:A池、B池、C池及D池均为前置厌氧池,D池的混合液经底部过流孔流入C池进行缺氧反硝化,C池的混合液自顶部的过流孔进入B池进行缺氧反硝化,B池的混合液自底部过流孔进入A池进行缺氧反硝化,打开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G池,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打开G池内的搅拌机,G池与F池内进行混合液内回流,G池、F池内的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泵提升回流至D池;H池、I池为静沉不滗水阶段;
不进水曝气阶段中,关闭进入D池的进水蝶阀,A池、B池、C池及D池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关闭A池与G池之间的闸门,G池与F池内同为曝气池,打开风机泵并调节风量在G池、F池内的分配;H池、I池为静沉之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静沉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
静沉阶段中,打开D池的进水蝶阀,A池、B池、C池及D池内持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打开A池与I池之间的闸门,A池混合液进入I池,打开I池与H池之间的第二叠梁门,H池与I池同为进水阶段且进行混合液内回流,H池、I池为静沉之后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至回流污泥泵,然后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排出至D池,静沉后的污水通过滗水器排出;E池闲置停开;打开G池与F池之间的第一叠梁门,G池与F池同为静沉阶段;
滗水阶段中,关闭进水泵,关闭A池与I池之间的闸门,打开风机泵对H池、I池进行曝气,A池、B池、C池及D池继续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G池、F池同为滗水阶段,排放G池与F池的污泥及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模式一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污泥浓度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E池的DO值,该DO值>3.0mg/L,所述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所述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G池的液位值高于缺氧池的液面;
I池内设有溶解氧仪、液位计,所述溶解氧仪记录I池的DO值,所述液位计记录I池的液位以根据液位值调整滗水器的工作位置;
模式二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三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5mg/L,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值,所述液位值高于沉淀池的排水区液面;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四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五中:
A池ORP在-300~-200mv或DO<0.2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E池溶解氧仪记录DO值>3.0mg/L,E池污泥浓度计记录E池的MLSS值,MLSS值的范围是3.5~4.5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1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模式六中:
进水阶段中: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0.3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不进水曝气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该DO值≮3.0mg/L;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液位计记录I池内的液位以对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静沉阶段中:
A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滗水阶段中:A池ORP在-200~-100mv;
D池ORP在-200~-100mv或DO<0.5mg/L;
G池溶解氧仪记录G池的DO值,G池的DO值,G池液位计记录G池的液位以对G池内的滗水器的工作位置或待机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I池溶解氧仪记录I池排放的污水中的DO值,DO<0.3mg/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式三运行过程中,回流污泥预缺氧工序可选择性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模式一的反应段和过渡段中:D池底部连接有混合液内回流管,D池内的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内回流管连接回流污泥泵回流至A池,并在A池内循环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15366.0A CN109867361B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15366.0A CN109867361B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67361A true CN109867361A (zh) | 2019-06-11 |
CN109867361B CN109867361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6692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15366.0A Active CN109867361B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67361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7467A (zh) * | 2020-08-07 | 2020-12-08 |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高效曝气生化系统及自动控制方法 |
CN112557266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天津大拇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sv自动检测装置、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污水处理装置 |
CN113050704A (zh) * | 2021-02-25 | 2021-06-29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重力流进水流量的控制系统 |
CN113683270A (zh) * | 2021-09-17 | 2021-11-23 |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 Aao与交替式污水处理一体化中试设备及方法 |
CN115417502A (zh) * | 2022-08-01 | 2022-12-02 |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 一种气升环流沉淀分离型生物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
CN118651967A (zh) * | 2024-08-13 | 2024-09-17 | 陕西立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完全生物型有机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44735A (ko) * | 2002-11-21 | 2004-05-31 | 엄태경 | 비율분배에 의한 하수의 고도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CN1686862A (zh) * | 2005-03-29 | 2005-10-2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改良型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KR100911688B1 (ko) * | 2008-11-10 | 2009-08-10 | 태화강재산업 주식회사 | Apid 공법 제어 및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2502963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203048730U (zh) * | 2012-12-03 | 2013-07-10 | 北京工业大学 | 启动及稳定维持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污泥微膨胀的装置 |
CN103936148A (zh) * | 2012-12-28 | 2014-07-23 | 上海中信水务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
CN104291441A (zh) * | 2014-09-11 | 2015-01-21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运行方法 |
CN104492128A (zh) * | 2014-12-15 | 2015-04-08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功能初沉池、含有该初沉池的系统及其应用 |
CN205856256U (zh) * | 2016-07-04 | 2017-01-04 | 张芳 | 污水处理厂关键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系统 |
CN206173173U (zh) * | 2016-09-14 | 2017-05-17 |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污泥排放的农村污水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
CN106906892A (zh) * | 2017-02-13 | 2017-06-30 | 同济大学 | 一种内嵌可控污水截流池的排水泵站旱流及初雨截污系统 |
CN206562370U (zh) * | 2016-09-06 | 2017-10-1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CN107902758A (zh) * | 2017-10-16 | 2018-04-13 | 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多级a/o组合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
CN109502750A (zh) * | 2018-11-23 | 2019-03-2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功能绿顶型污水再生超净处理工艺 |
CN209815781U (zh) * | 2019-04-19 | 2019-12-20 |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2019
- 2019-04-19 CN CN201910315366.0A patent/CN1098673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44735A (ko) * | 2002-11-21 | 2004-05-31 | 엄태경 | 비율분배에 의한 하수의 고도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CN1686862A (zh) * | 2005-03-29 | 2005-10-2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改良型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KR100911688B1 (ko) * | 2008-11-10 | 2009-08-10 | 태화강재산업 주식회사 | Apid 공법 제어 및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2502963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203048730U (zh) * | 2012-12-03 | 2013-07-10 | 北京工业大学 | 启动及稳定维持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污泥微膨胀的装置 |
CN103936148A (zh) * | 2012-12-28 | 2014-07-23 | 上海中信水务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
CN104291441A (zh) * | 2014-09-11 | 2015-01-21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运行方法 |
CN104492128A (zh) * | 2014-12-15 | 2015-04-08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功能初沉池、含有该初沉池的系统及其应用 |
CN205856256U (zh) * | 2016-07-04 | 2017-01-04 | 张芳 | 污水处理厂关键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系统 |
CN206562370U (zh) * | 2016-09-06 | 2017-10-1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CN206173173U (zh) * | 2016-09-14 | 2017-05-17 |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污泥排放的农村污水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
CN106906892A (zh) * | 2017-02-13 | 2017-06-30 | 同济大学 | 一种内嵌可控污水截流池的排水泵站旱流及初雨截污系统 |
CN107902758A (zh) * | 2017-10-16 | 2018-04-13 | 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多级a/o组合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
CN109502750A (zh) * | 2018-11-23 | 2019-03-2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功能绿顶型污水再生超净处理工艺 |
CN209815781U (zh) * | 2019-04-19 | 2019-12-20 |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7467A (zh) * | 2020-08-07 | 2020-12-08 |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高效曝气生化系统及自动控制方法 |
CN112047467B (zh) * | 2020-08-07 | 2022-06-07 |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高效曝气生化系统 |
CN112557266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天津大拇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sv自动检测装置、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污水处理装置 |
CN113050704A (zh) * | 2021-02-25 | 2021-06-29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重力流进水流量的控制系统 |
CN113683270A (zh) * | 2021-09-17 | 2021-11-23 |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 Aao与交替式污水处理一体化中试设备及方法 |
CN115417502A (zh) * | 2022-08-01 | 2022-12-02 |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 一种气升环流沉淀分离型生物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
CN115417502B (zh) * | 2022-08-01 | 2023-09-19 |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 一种气升环流沉淀分离型生物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
CN118651967A (zh) * | 2024-08-13 | 2024-09-17 | 陕西立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完全生物型有机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67361B (zh) | 202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67361A (zh)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3936151B (zh) | 一种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 | |
CN103936148B (zh) | 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 |
CN105776544B (zh) | 一种基于在线控制的ansaoao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 |
CN205953784U (zh) | 一种城镇污水深度净化设备 | |
CN109626746A (zh) | 一体化中小型多点进水深度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5585226B (zh) | 一种基于在线控制的aaonao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 |
CN117285148B (zh) | 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 |
CN108585369A (zh) | 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09815781U (zh)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107601781A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8104176U (zh) | 一种集装箱复合式流动载体型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9354343A (zh) | 一种利用初沉池污泥发酵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3992004B (zh) | 农村污水深度处理生化过滤一体化装置及运行方法 | |
CN205398393U (zh) | 一种基于在线控制的aaonao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 | |
CN202945124U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1693582A (zh) | 简易型交替曝气塘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 |
CN107915312A (zh) | 一种连续流间歇曝气生物膜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 |
CN209338214U (zh) |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109912130A (zh) | 污水一体化、模块化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8151064U (zh) | 节能高效紧凑复合型a2/o除磷脱氮处理系统 | |
CN201261748Y (zh) | 基于缺氧-厌氧-氧化沟的化学除磷装置 | |
CN218709623U (zh) | 乡村污水集装箱式a2o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7483543U (zh) | 自动化控制的中水回用系统 | |
CN203392987U (zh) |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