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5219B - 面罩 - Google Patents
面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65219B CN109865219B CN201910134235.2A CN201910134235A CN109865219B CN 109865219 B CN109865219 B CN 109865219B CN 201910134235 A CN201910134235 A CN 201910134235A CN 109865219 B CN109865219 B CN 1098652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p
- mask
- end portion
- wearer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罩,其包括面罩主体和系带,所述系带包括中间部分以及从所述中间部分向两侧延伸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中间部分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系带的纵向分叉成为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所述纵向分叉成为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与所述面罩主体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呼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面罩的固定带按照结构一般分为颈带式,耳带式和头带式。
头带式面罩的固定带由两条相互独立的系带组成,一条包绕至头部,一条包绕至颈部。这种佩戴方式的优点是固定稳固,缺点是佩戴不方便需要分两次将头带绕过头部分别调整,当佩戴头盔时面罩的佩戴极为不便,需要摘掉头盔才能佩戴面罩。
耳带式面罩的固定带由两条相互独立的系带组成,一只耳朵上挂一条系带;其优点是佩戴方便,缺点是头带的牵拉力会造成耳朵疼痛,对于比较软的耳朵容易滑脱。
颈带式面罩的固定带由两条相互独立的系带组成,面罩左右两侧各有一条,两条头带在颈部后方通过卡扣或钩子连接在一起;其优点是固定稳固且不影响帽子和头盔的佩戴,缺点是佩戴不方便需要搭解搭扣或挂钩,且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一种单根的面罩固定带,这样的固定带是一条较宽的系带环绕在耳朵上方的头部,其优点是只有一条系带佩戴过程比较简单,缺点是在头发上容易滑脱不稳固,较宽的系带比较闷气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有分叉式系带的面罩兼顾了佩戴的方便性、稳定性和密合性,同时使耳朵较少地感受到压痛感且成本低,还可在不使用面罩时方便地将面罩临时挂在脖子上。该面罩是一种更舒适、更方便、更稳定且密合性更高的新型面罩。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罩,该面罩包括面罩主体和至少一根系带,所述系带包括中间部分以及从所述中间部分向两侧延伸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中间部分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系带的纵向分叉成为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所述纵向分叉成为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与所述面罩主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中每一者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端部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下端部的宽度之和,且等于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和所述第一下端部形成夹角θ1,且0<θ1<180;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形成夹角θ2,且0<θ2<18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夹角θ1等于所述夹角θ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下端部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下端部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下端部的宽度相等,并且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下端部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通过粘结、装订、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面罩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佩戴时,所述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整个所述系带全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佩戴时,所述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所述第一上端部和所述第一下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的数量是两条,其中的一条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完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侧,其中的另一条系带包绕至所述佩戴者的颈部并且完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下侧,并且两条所述系带的两端的共八个固定点固定于所述面罩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所述纵向分开的位置是可变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中设置有多个预制孔,并且在所述多个预制孔中的两个相邻预制孔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系带由尼龙、聚丙烯或聚异戊二烯制成。
在阅读并理解了本发明的附图和详细描述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明白本发明的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系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系带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一种佩戴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另一种佩戴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面罩的设置有预制孔的系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侧面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通过对分叉耳带、分叉头带和单根头带进行对比实验而得到的实验结果。
图中:1-面罩主体;2、2’-系带;20、20’-中间部分;21-第一端部;21a-第一上端部;21b-第一下端部;22-第二端部;22a、22a’-第二上端部;22b、22b’-第二下端部;23-预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下文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和“第二”在本发明中仅用于表示相对于一者的另一者。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不同的部件或部分,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下文的描述中,表示方向的术语“上”、“下”、“左”、“右”等都表示在使用时相对于佩戴者的头部的方向,并不受附图中所示方位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和系带2,面罩主体1用于包覆佩戴者的口部和鼻部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系带2用于连接面罩主体1的边缘并将面罩主体1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面罩主体1由无纺布等软性材料的幅材制成,其形成大致杯状造型以便包覆佩戴者的口部和/或鼻部。面罩主体1是可折叠的或不可折叠的。面罩主体1可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具有防止颗粒物透过的功能。系带2可以是长条形的,换言之,其长度可以是其宽度的预定倍数,例如,该倍数可以大于或等于3、大于或等于4,等等。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系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系带2包括中间部分20以及从中间部分20向两侧延伸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与中间部分2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例如,构成面罩的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及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的材料可以是具有弹性或伸缩性的材料。通过使用同一种材料将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及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制成为一体,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而且降低了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端部21沿系带2的纵向L分叉成为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第二端部22沿系带2的纵向L分叉成为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也就是说,系带2的纵向L(如图2的上部视图所示)为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形成分叉所沿的方向。
从图1可看出,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第一下端部21b、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与面罩主体1固定连接,并且由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形成的分叉开口朝向面罩主体1,由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形成的分叉开口朝向面罩主体1。
本发明通过在面罩的系带2的两端分别形成分叉部分(分支),在不增加系带的数量的情况下增加了固定点的数量,将面罩主体固定于佩戴者头部的固定位置分布更均匀(载荷分布更合理),面罩主体更紧密地贴附于佩戴者的面部使得面罩的整体密合性得到提高。这能够通过下文中描述的对比实验的结果得到证实。
如图2中的箭头D所示,在图2的下部视图中,第一端部21的两个分叉部分(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彼此分开成大致V形,并且第二端部22的两个分叉部分(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彼此分开成大致V形。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系带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系带2的第一端部21分叉所形成的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之间的夹角θ1与系带2的第二端部22分叉所形成的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之间的夹角θ2相等(均为开叉角度θ),并且0°<θ<180°。当然,同一系带的两端的开叉角度也可以不相等。
如图3所示,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的长度L1大于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第一下端部21b、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中每一者的长度。也就是说,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的长度大于系带2的两端的四个分叉部分中的每一个的长度。
如图3所示,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的宽度H2与第一下端部21b的宽度H3之和等于系带2的第二上端部22a的宽度H2与第二下端部22b的宽度H3之和,且等于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的宽度H1。也就是说,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的宽度大于系带2的两端的四个分叉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L2与系带2的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L3相等,并且系带2的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L2与系带2的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L3相等。此时,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和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均为L2,并且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和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均为L3。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本发明的面罩的系带2设计成使得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大于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并且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大于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或者使得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小于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并且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小于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的宽度H2与系带2的第一下端部21b的宽度H3相等,并且系带2的第二上端部22a的宽度与系带2的第二下端部22b的宽度H3相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本发明的面罩的系带2设计成使得第一上端部21a的宽度和第二上端部22a的宽度均为H2并且第一下端部21b的宽度和第二下端部22b的宽度均为H3,其中,H2>H3或者H2<H3。例如,H2为H1的2/3而H3为H1的1/3,或者H2为H1的1/3而H3为H1的2/3。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带2的第一上端部21a、第一下端部21b、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通过粘结、装订、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至面罩主体1的边缘。粘结是借助于粘合剂等使待连接的两个物体粘附结合在一起;装订是用钉子把待连接的两个物体紧钉在一起;铆接是用铆钉将待连接的两个物体铆固在一起;焊接是通过热熔或高频振动使待连接的两个物体在适当压力下结合成一体。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一种佩戴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佩戴时,面罩的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分别位于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并且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分别位于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图4中的以字母E表示的部分是佩戴者的耳朵,佩戴时将系带的中间部分绕至头部,将两侧分叉(共四个)分开各自置于耳朵上下两侧,然后调整系带到感觉舒适的位置。在此方式下,系带两端的分叉跨过耳朵,耳朵对系带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但是将面罩主体固定在佩戴者头部的牵拉力主要由头部承受,耳朵基本上不承受该牵拉力。从而,佩戴者的耳朵能够较少地感受到压痛感。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另一种佩戴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佩戴时,面罩的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整个系带2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图5中的以字母E表示的部分是佩戴者的耳朵,佩戴时将系带的中间部分绕至头部,将两侧分叉(共四个分支)分开但均置于耳朵上侧,然后调整系带到感觉舒适的位置。在此方式下,系带两端的分叉不绕过耳朵,而是使系带的中间部分20与第一下端部21b或第二下端部22b的相接的部分(在开叉部分的)置于耳朵上侧。这与通常佩戴眼镜时将两条眼镜腿架在耳朵上的方式有些相似。
无论是图4还是图5所示的佩戴方式,均无需任何扣件即可实现面罩的佩戴和摘除一次完成。而且,还可在不使用面罩时方便地将面罩临时挂在脖子上。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设置两根系带,第一根系带2设置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侧,在第一根系带2的下方还可以再设置第二根系带2’,在佩戴时,第一根系带2置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该第一根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可以绕在佩戴者的头部并且两端分别开叉,第二根系带2’置于佩戴者的耳朵下侧,该第二根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可以绕在佩戴者的颈部并且如同第一根系带2一样在两端分别开叉,第二根系带2’的两端的共四个分叉(图中仅示出22a’和22b’)固定于面罩主体的两侧的边缘。在此时,实际上是通过两条分叉的系带(共八个分叉或分支,即八个固定点)来固定面罩主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1或第二端部22沿系带2的纵向L分开的位置是可变的。也就是说,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与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相接的位置以及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与系带2的中间部分20相接的位置是可调整的。可以通过调整同一系带的两端的分叉的位置来调整系带的两端的开叉角度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借助于裁剪工具在第一端部21或第二端部22沿系带2的纵向L分开的位置处朝向中间部分20进一步裁剪系带2以增加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和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或者增加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和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在系带2的中间部分20中设置有多个预制孔23,并且在多个预制孔23中的两个相邻预制孔之间具有预定间隔。与借助于特定工具相比,这种方式无需使用裁剪工具就可方便地调整第一上端部21a的长度和第一下端部21b的长度或者调整第二上端部22a的长度和第二下端部22b的长度。也就是说,可简单地用手将分叉的第一上端部21a和第一下端部21b以及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二下端部22b进一步撕开。
例如,预制孔可以是在系带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制作出的镂空孔洞,可以通过冲压或刻蚀等工艺来制作镂空的孔洞。这些预制孔一方面可以提高散热性能,另一方面也简化了分叉处的裁剪并为进一步裁剪提供方向引导。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面罩的系带2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系带2可由尼龙、聚丙烯或聚异戊二烯等弹性体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面罩的系带2是通过机织、针织或编织工艺制成的松紧带。松紧带按织造方法不同分为机织松紧带、针织松紧带、编织松紧带。机织松紧带由棉或化纤为经纱、纬纱,与一组橡胶丝(乳胶丝或氨纶丝)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针织松紧带采用经编衬纬方法织成。经线在勾针或舌针的作用下,套结成编链,纬线衬于各编链之中,把分散的各根编链连接成带,橡胶丝由编链包覆,或由两组纬线夹持。编织松紧带又称锭织松紧带,经线通过锭子围绕橡胶丝按“8”字形轨道编织而成。使用通过机织、针织或编织工艺制成的松紧带作为面罩的系带的一个好处在于:在如上所述调整系带的分叉部分(分支)的长度或分叉部分(分支)之间的角度时,由于松紧带中互相交织的经线、纬线和橡胶丝的缠结作用,只能以缓和的方式逐渐地改变开叉点的位置或分支间的角度,这就避免了以剧烈的方式将开叉点的位置或分支间的角度突然改变得过多或过大。
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罩既包括随抛式面罩也包括可更换式面罩,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尤其是在把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罩作为随抛式面罩使用时,由于其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效果突出,与现有的一次性口罩等产品相比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总泄漏率测试方法
为检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面罩的性能,我们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2626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对面罩的总泄漏率(TIL,Total Inward Leakage)进行测试。
总泄漏率表示受测者吸气时,从包括过滤元件在内的面罩所有部分泄漏入面罩内部的模拟剂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越低表示面罩的密合性越好。
面罩的总泄漏率的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受测者(如为男性则要将胡须刮干净)在洁净空气中佩戴好面罩,正常呼吸,用采样管采集面罩内的气体,检测其颗粒物浓度,共检测5次,以平均值作为本底浓度。
(2)测试者进入检测仓并站好。检测仓顶部有进气口,前侧下部有出气口,并设有分别连接至仓内和面罩内的检测管。
(3)受测者按顺序进行以下五个动作:头部静止不说话2分钟——左右转动头部约15次,看检测仓的左右侧壁2分钟——低头和抬头约15次,看检测仓的顶壁和底壁2分钟——大声说话2分钟——头部静止不说话2分钟。
测试中,通过进气口以不低于100L/min的流量通入含有(1±0.2)mg/m3浓度的氯化钠(NaCl)颗粒的模拟剂,并保证检测仓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幅度不超10%。
在进行每个动作时,通过采样管分别采集检测仓内和面罩内的气体,检测其颗粒物浓度,每个动作中检测5次,以平均值作为该动作的面罩内浓度和面罩外浓度。
(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动作的总泄漏率:
某动作的总泄漏率=(该动作的面罩内浓度-本底浓度)×1.7÷该动作的面罩外浓度×100%
记录每位受测者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TIL),总泄漏率(TIL)越低,说明面罩的密合性越好。在各表中用符号“*”标出了总泄漏率超过11%的数值,一般认为,在一次测试中(十位受测者分别完成五个动作,共计五十个动作),总泄漏率超过11%的次数越少或者没有超过11%的数值,则面罩的密合性好。
计算每位受测者的五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总泄漏率的平均值=(第1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2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3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4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5次动作的总泄漏率)÷5。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越低,说明面罩的密合性越好。在各表中用符号“^”标出了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超过8%的数值,一般认为,总泄漏率的平均值低于8%,则面罩的密合性好。
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A1
采用购自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的8862型面罩作为面罩主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858821A)所记载的实施例1,该面罩主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口罩前部为一体形式,且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两侧的连接边界相连,并且对两侧的接触部的薄区与厚区进行焊接。如本发明图4所示的结构,在面罩主体上设置一根系带,并且在佩戴时,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第一上端部21a(或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一下端部21b(或第二下端部22b)分别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下两侧。
按照本发明的总泄漏率测试方法,分别对10位受测者配戴该口罩进行5个动作的总泄漏率测试,每位受测者的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测试结果以及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记录于表1。
实施例A2
采用购自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的8862型面罩作为面罩主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858821A)所记载的实施例1,该面罩主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口罩前部为一体形式,且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两侧的连接边界相连,并且对两侧的接触部的薄区与厚区进行焊接。如本发明图5所示的结构,在面罩主体上设置一根系带,并且在佩戴时,系带2的中间部分20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整个系带2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即第一上端部21a(或第二上端部22a)和第一下端部21b(或第二下端部22b)均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
按照本发明的总泄漏率测试方法,分别对10位受测者配戴该口罩进行5个动作的总泄漏率测试,每位受测者的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测试结果以及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记录于表2。
对比例B
采用购自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的8862型面罩作为面罩主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858821A)所记载的实施例1,该面罩主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口罩前部为一体形式,且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两侧的连接边界相连,并且对两侧的接触部的薄区与厚区进行焊接。在面罩主体上设置一根系带,系带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分叉,直接与面罩主体相连,在佩戴时,整根系带的中间部分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位于耳朵上侧。
按照本发明的总泄漏率测试方法,分别对10位受测者配戴该口罩进行5个动作的总泄漏率测试,每位受测者的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测试结果以及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记录于表3。
实施例E
采用购自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的8862型面罩作为面罩主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858821A)所记载的实施例1,该面罩主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口罩前部为一体形式,且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两侧的连接边界相连,并且对两侧的接触部的薄区与厚区进行焊接。如本发明图7所示的结构,在面罩主体上设置两根宽度为16mm的针织带(系带),每一根系带的中间部分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沿所述系带的纵向分叉成为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纵向分叉成为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两根系带,一共8个分叉点与面罩主体固定,在佩戴时,第一根系带的中间部分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整个系带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第二根系带的中间部分包绕至佩戴者的颈部,并且整个系带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下侧。
按照本发明的总泄漏率测试方法,分别对10位受测者配戴该口罩进行5个动作的总泄漏率测试,每位受测者的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测试结果以及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记录于表4。
对比例F
采用购自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的8862型面罩作为面罩主体,如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858821A)所记载的实施例1,该面罩主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口罩前部为一体形式,且上本体和下本体在两侧的连接边界相连,并且对两侧的接触部的薄区与厚区进行焊接。在面罩主体上设置两根宽度为16mm的针织带(系带),每一根系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不分叉,直接与面罩主体相连,在佩戴时,第一根系带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上侧,第二根系带全部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下侧。
按照本发明的总泄漏率测试方法,分别对10位受测者配戴该口罩进行5个动作的总泄漏率测试,每位受测者的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测试结果以及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记录于表5。
TIL测试结果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图8示出了通过对实施例A1(分叉耳带)、实施例A2(分叉头带)和对比例B(单根头带)进行对比实验而得到的实验结果。从图8中可以明显看出,与单根不分叉的头带相比,分叉的耳带和头带均能显著地降低面罩的总泄漏率,从而提高面罩的密合性。这使得绝大多数气体都要经过面罩的过滤层的过滤才能进入口部和鼻部,从而改善了面罩的过滤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面罩,包括面罩主体和至少一根系带,所述系带包括中间部分以及从所述中间部分向两侧延伸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中间部分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系带的纵向分叉成为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所述纵向分叉成为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与所述面罩主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中每一者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端部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下端部的宽度之和,且等于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和所述第一下端部形成夹角θ1,且0<θ1<180;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形成夹角θ2,且0<θ2<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夹角θ1等于所述夹角θ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下端部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下端部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下端部的宽度相等,并且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上端部的宽度与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二下端部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所述第一上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通过粘结、装订、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面罩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在佩戴时,所述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整个所述系带全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在佩戴时,所述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所述第一上端部和所述第一下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所述第二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下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上侧和下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的数量是两条,其中的一条系带包绕至佩戴者的头部并且完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侧,其中的另一条系带包绕至所述佩戴者的颈部并且完全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下侧,并且两条所述系带的两端的共八个固定点固定于所述面罩主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系带的所述纵向分开的位置是可变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罩,其中,在所述系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中设置有多个预制孔,并且在所述多个预制孔中的两个相邻预制孔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罩,其中,所述系带由尼龙、聚丙烯或聚异戊二烯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34235.2A CN109865219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面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34235.2A CN109865219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面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65219A CN109865219A (zh) | 2019-06-11 |
CN109865219B true CN109865219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6691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34235.2A Active CN109865219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面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652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82122A (zh) * | 2020-03-20 | 2020-06-16 | 庆阳市人民医院 | 一种麻醉面罩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151752C (en) * | 1994-07-20 | 2006-03-07 | George D. Reese | Face mask with enhanced seal and method |
CN202776730U (zh) * | 2012-08-30 | 2013-03-13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新生儿蓝光照射保护眼罩 |
CN105339031A (zh) * | 2013-04-26 | 2016-02-17 |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 用于呼吸面罩的头帽 |
CN106858821A (zh) * | 2017-02-04 | 2017-06-2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折叠式口罩 |
CN109011250A (zh) * | 2018-10-30 | 2018-12-18 | 王浩 | 一种消防用防毒面具 |
-
2019
- 2019-02-22 CN CN201910134235.2A patent/CN1098652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151752C (en) * | 1994-07-20 | 2006-03-07 | George D. Reese | Face mask with enhanced seal and method |
CN202776730U (zh) * | 2012-08-30 | 2013-03-13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新生儿蓝光照射保护眼罩 |
CN105339031A (zh) * | 2013-04-26 | 2016-02-17 |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 用于呼吸面罩的头帽 |
CN106858821A (zh) * | 2017-02-04 | 2017-06-2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折叠式口罩 |
CN109011250A (zh) * | 2018-10-30 | 2018-12-18 | 王浩 | 一种消防用防毒面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65219A (zh) | 2019-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283454A1 (en) | Face mask | |
US5237986A (en) | Respirator harness assembly | |
KR102150345B1 (ko) | 마스크 | |
WO2016106054A1 (en) | Buckle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strap and respirator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7613912B (zh) | 颌固定带 | |
GB2491227A (en) | Respiratory mask with strap made from one-piece blank | |
JP2014501157A (ja) | 流体跳ね保護フィルタ式顔面装着呼吸マスク | |
CN109865219B (zh) | 面罩 | |
CA2062695C (en) | Holding means | |
KR102285976B1 (ko) | 백헤드 착탈식 길이조절형 이어밴드를 갖는 마스크 | |
US11406144B2 (en) | Surgical face mask gripper to improve particulate filtering efficiency | |
CN212754379U (zh) | 一种具有可调节佩戴松紧度的医用口罩 | |
JP2016073444A (ja) | マスク | |
KR200433854Y1 (ko) | 일회용 방진 마스크 | |
KR20090077454A (ko) | 우레탄 원사의 직조와 통기성 구조를 갖는 마스크용 이어밴드의 제조방법 | |
JP2018021279A (ja) | マスク | |
CN212994615U (zh) | 呼吸防护装置的固定结构及呼吸防护装置 | |
KR102442112B1 (ko) | 끈 길이 조절가능한 마스크 | |
CN208436276U (zh) | 一种用于呼吸器的钩子 | |
CN212728883U (zh) | 立体剪裁双重防护夹层口罩 | |
JP3231145U (ja) | マスク | |
CN214509617U (zh) | 一种病原体传播阻挡口罩 | |
CN220157639U (zh) | 一种柳叶形多功能口罩 | |
CN213639756U (zh) | 一种方便摘戴的医用口罩 | |
CN213128133U (zh) | 一种儿童用可调式防护口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