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9253A -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9253A
CN109859253A CN201811544155.6A CN201811544155A CN109859253A CN 109859253 A CN109859253 A CN 109859253A CN 201811544155 A CN201811544155 A CN 201811544155A CN 109859253 A CN109859253 A CN 109859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point
point
seed
dispar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41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青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441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9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92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040 priority patent/WO2020125637A1/zh
Priority to US17/350,714 priority patent/US1199585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50Depth or shape recovery
    • G06T7/55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 G06T7/593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from stereo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06T2207/10012Stereo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4Color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24Filtering details
    • G06T2207/20028Bilateral fil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76Probabilistic image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112Image segmentation details
    • G06T2207/20156Automatic seed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获得初始左视差图和初始右视差图;在初始左视差图或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种子点,并确定该种子点的视差值为其初始视差值;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其可信度传播区域;基于该非种子点在该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该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基于所有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得较好的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立体匹配是一种从相同场景的双目视图中计算视差图的技术,用于从平面图像中恢复深度信息。作为三维重建、立体导航、非接触测距等技术中的关键步骤,立体匹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测距,导航)、3D显示、安防监控、遥感图像分析、机器人智能控制等领域。
当前,立体匹配的主流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和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其中,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耗时较短但获取到的立体匹配效果较模糊,而全局立体匹配算法能够获取到较佳的立体匹配效果但由于收敛缓慢的优化过程而无法达到实时。从而,为了兼顾速度与精度,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在分割区域中利用种子像素点的视差值进行视差传播的立体匹配方法,但该方法前期的分割工作十分耗时,依然难以同时兼顾速度和精度。
因此,现有的立体匹配方法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得较好的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匹配方法,包括:
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
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包括: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
其中,对于每一扫描行,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包括:
以所述非种子点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的左侧分割点和右侧分割点,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满足下述条件: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包括: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则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包括: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处于闭塞区域或深度不连续区域,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否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匹配装置,包括:匹配单元、种子点单元、视差传播单元以及视差图生成单元;
所述匹配单元用于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所述种子点单元包括种子点选取模块和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
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
所述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传播单元包括分割模块和视差传播模块:
所述分割模块用于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所述视差传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可选地,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
其中,对于每一扫描行,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分割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非种子点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的左侧分割点和右侧分割点,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满足下述条件: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视差传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则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可选地,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所述视差传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处于闭塞区域或深度不连续区域,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否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正单元;
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可选地,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
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立体匹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立体匹配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立体匹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首先基于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出双目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初始左视差图和初始右视差图,然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者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而对于每一个非种子点,则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并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最终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能够快速形成精度较高的稠密视差图,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取了较好的结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取种子点的示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造非种子点的可信度传播区域的示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立体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应用于任意需要进行立体匹配以获取视差图的应用场景,比如,三维重建、双目视觉测距、无人驾驶、三维显示、机器人智能控制等等。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可以由任意电子设备执行,是一种基于种子点传播生长成稠密视差图的方法,具体为:首先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然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最后,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一方面由于只需进行局部立体匹配和视差传播,能够快速形成稠密视差图,另一方面,由于选取了在局部立体匹配中可信度较高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在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形成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内进行视差传播,能够提升所形成的稠密视差图中各个像素点的视差值的精度,从而,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取了较好的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装置可以是由软件程序构成的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的虚拟装置,其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意具有一定逻辑运算能力,能够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满足用户意图的功能的硬件设备,比如,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机器人、汽车MCU、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等。该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或者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装置,其同样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
下面结合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无人机、机器人、汽车MCU等电子设备执行。
具体地,请参阅图1,该立体匹配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110: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视图”和所述“右视图”是指同一拍摄场景对应的双目视图,该双目视图可以是预先存储在该电子设备上的,也可以是从某个数据源处接收到的,或者,还可以是通过双目或者单目摄像头实时拍摄得到的。
所述“初始左视差图”包括所述左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其中,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具体是指该像素点所在位置与该像素点在所述右视图中的对应点/匹配点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d1。所述“初始右视差图”包括所述右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其中,在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具体是指该像素点所在位置与该像素点在所述左视图中的对应点/匹配点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d2。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意局部立体匹配算法,比如,像素差的绝对值(SAD)、自适应窗口算法、自适应权重算法等,分别计算给定的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取到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的过程中,对于每一左视图中的像素点p,可以由该像素点p与其在右视图中的对应点q的颜色差以及结构编码的差这两项的和构成该像素点p的代价方程,进而通过优化该代价方程来确定该像素点p的初始视差值;同理,对于每一个右视图中的像素q,也可以由该像素点q与其在左视图中的对应点p的颜色差以及结构编码的差这两项的和构成该像素点q的代价方程,进而通过优化该代价方程来确定该像素点q的初始视差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出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能够减少立体匹配过程的计算量,提高立体匹配的速度。
步骤120: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亦即,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的像素点p的初始视差值与所述像素点p在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的对应点q的初始视差值相等;或者,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的像素点q的初始视差值与所述像素点q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的对应点p的初始视差值相等。所述“种子点”即视差传播过程的起始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以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为基准进行视差传播以形成最终的稠密视差图;也可以以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为基准进行视差传播以形成最终的稠密视差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而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像素点则为非种子点,最后结合所有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的视差图。或者,也可以在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而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像素点则为非种子点,最后结合所有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的视差图。
下文以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对所述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的各个像素点进行逐一判断,如果某一像素点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将该像素点标注为种子点。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的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是: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具体地,在进行逐行扫描时,对于每一扫描行,可以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其中,所述“颜色差”用于描述两个像素点之间的颜色差异,其具体可以为:两个像素点在各个颜色通道中差异最大的颜色通道上的差值的绝对值,比如,在RGB空间中,如果像素点p0和像素点p1在R通道上的差值的绝对值为I1,在G通道上的差值的绝对值为I2,在B通道上的差值的绝对值为I3,且I1>I2>I3,那么,像素点p0和p1之间的颜色差即I1。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差异最大的颜色通道上的差值的绝对值来衡量两个像素点之间的颜色差异,能够避免因光照等条件变化引起各个颜色通道同时发生较大改变而产生的误判,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场景边缘。
所述“像素空间距离”即两个像素点之间的像素距离,比如,像素点p0和像素点p1之间的像素空间距离为x个像素点。
所述“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具体可以为:如图2所示,以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p0为起始点,向右逐一判断各个像素点与该起始点p0的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是否均在对应的预定范围以内,若是,则将该像素点与该起始点p0归为同一支持区域;若否,则以该像素点作为下一支持区域的起始点p1,继续进行向右传输的线性分割;以此类推,即可获得该扫描行上的多个支持区域。
进一步地,由于具有相似颜色的相邻像素点具有相似的视差,因此,可以认为,在同一支持区域内的各个像素点之间的视差变化是连续且缓慢的。从而,当进行种子点的选取时,只要在某一支持区域(比如,支持区域1)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S0,即可跳至下一支持区域(比如,支持区域2)的起始点p1,以在下一支持区域(比如,支持区域2)内寻找下一种子点S1,依此类推。如此,便无需对全部的像素点进行逐一判断(比如,进行左右一致性检测),能够在无损立体匹配精度的情况下,减少立体匹配的计算量,提高立体匹配的速度。
再者,由于种子点是至少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的像素点,而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则说明该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的可信度较高,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视差值,从而,可以直接将该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像素点的视差值。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种子点的视差值的可信度,以提高后续计算的精度,也可以在所述“预设条件”中增加一些额外的限定。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一个固定值,也可以是大于所述次小代价的50%的值,只要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最小代价显著小于次小代价即可。
步骤130: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种子点”即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除种子点之外的其他像素点。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即非种子点的线性分割区域,用于进行视差传播,以确定该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每一个可信度传播区域中的视差值是缓慢变化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沿着扫描线方向分别针对每一个非种子点进行线性分割,以获取每一个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在进行线性分割时,如图3所示,可以以非种子点P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P的左侧分割点Pl和右侧分割点Pr,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Pl和所述右侧分割点Pr之间的区域A(不包括所述左侧分割点Pl和所述右侧分割点Pr)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Pl和所述右侧分割点Pr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或者全部:
(1)与所述非种子点P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2)与所述非种子点P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设置,只要左侧分割点Pl和右侧分割点Pr之间的区域A满足视差值缓慢变化的特性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确定每一个非种子点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并在该可信度传播区域内进行视差传播,能够避免在视差传播过程中,因跨越前景和后景而引起的模糊,提高立体匹配的精度。
步骤140: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非种子点,均基于该非种子点在其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来确定该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沿着扫描线的方向进行种子点视差的传播。对于每一个非种子点P,可以首先在其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找出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Sl和右侧种子点Sr。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Sl,则可以根据同一可信度传播区域内的各个像素点具有相似的视差值这一特性,以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同理,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Sr,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Sl和右侧种子点Sr,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以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Sl和右侧种子点Sr,也可以根据所述非种子点P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
比如,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处于闭塞区域(其中,若所述非种子点P的初始视差值与所述非种子点P在初始右视差图中的对应点Q的初始视差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比如,1或2个像素点),可以认为该非种子点P处于闭塞区域),则说明该非种子点P处于前景和后景的切换区域,而这种切换区域的特点为:其中的某些部分对一张视图(比如,左视图)可见而对另一张视图(比如,右视图)不可见,故而不存在准确的视差计算。此时,可以认为该非种子点P位于远处,以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
又如,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处于深度不连续区域(其中,若该非种子点P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该非种子点P处于深度不连续区域),则说明该非种子点P处于某些变化迅速的边缘,此时,也可以认为该非种子点P位于远处,以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
此外,如果所述非种子点P既不处于闭塞区域,也不处于深度不连续区域,则可以认为该非种子点P处于视差缓慢变化的平滑区域,此时,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即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该非种子点P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Sl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Sr的视差值,确定该非种子点P的视差值,能够进一步提升各个非种子点的视差值的可信度,提高立体匹配精度。
步骤150: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初始左视差图(或者,初始右视差图)中所有的像素点分为两类,即,种子点和非种子点。从而,将所有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按照对应的坐标位置整合到一起,即可形成稠密视差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通过首先基于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出双目视图中各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初始左视差图和初始右视差图,然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者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而对于每一个非种子点,则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并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最终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能够快速形成精度较高的稠密视差图,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取了较好的结果。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另一种立体匹配方法。
具体地,请参阅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210: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步骤220: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
步骤230: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步骤240: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步骤250: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步骤260: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由于上述步骤230和240在确定非种子点的视差时,是沿着水平方向构造可信度传播区域以进行视差传播的,有可能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条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具体地,可以针对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每一个像素点p,首先构造一个以(0,dmax)为横轴范围的直方图,其中,dmax为给定的最大视差值。然后,以该像素点p为中心,沿着竖直方向选出一定邻域内的像素点,若邻域内某一像素点p1与该像素点p之间的颜色差小于阈值,则在所述直方图的横轴上标记该像素点p1对应的视差值,并在该视差值对应的纵轴上加1。最后,选取直方图中纵轴上的最大值对应的视差值(即,投票数量最多的视差值)作为该像素点p的视差值。从而,可以抵消水平方向上的不利影响,并且实时性较好。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立体匹配的精度,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其中,所述“四邻域”是指该像素的最近邻的上、下、左、右四个像素点。通过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能够过滤掉上述视差传播和/或垂直投票过程产生的噪点。
此外,需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10至250分别与如图1所示的立体匹配方法中的步骤110至150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因此,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10至150中相应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便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获取到稠密视差图之后,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立体匹配的精度。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该装置50包括:匹配单元51、种子点单元52、视差传播单元53以及视差图生成单元54。
所述匹配单元51用于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所述种子点单元52包括:种子点选取模块521和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522;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521用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所述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522用于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传播单元53包括:分割模块531和视差传播模块532;所述分割模块531用于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所述视差传播模块532用于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图生成单元54用于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利用所述匹配单元51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然后由所述种子点单元52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进而通过所述视差传播单元53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并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最后由所述视差图生成单元54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521具体用于: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其中,对于每一扫描行,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割模块531具体用于:
以所述非种子点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的左侧分割点和右侧分割点,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满足下述条件: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差传播模块532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则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所述视差传播模块532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处于闭塞区域或深度不连续区域,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否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50还包括:修正单元55;所述修正单元55用于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其中,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正单元55还用于: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立体匹配装置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立体匹配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同样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装置通过首先利用所述匹配单元51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然后由所述种子点单元52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进而通过所述视差传播单元53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并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最后由所述视差图生成单元54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能够快速形成精度较高的稠密视差图,在立体匹配的速度与精度这两个方面均获取了较好的结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6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硬件设备,如:无人机、汽车MCU、智能手机、机器人、个人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或者,运行上述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匹配装置。
具体地,请参阅图6,该电子设备6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01为例。
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体匹配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5所示的匹配单元51、种子点单元52、视差传播单元53、视差图生成单元54以及修正单元55)。处理器6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立体匹配装置5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立体匹配方法。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立体匹配装置5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6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立体匹配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10至150,图4中的方法步骤210至260,实现图5中的单元51-55的功能。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被图6中的一个处理器601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立体匹配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10至150,图4中的方法步骤210至260,实现图5中的单元51-55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可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上述产品(包括:电子设备、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具备执行立体匹配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匹配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立体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并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
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包括: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
其中,对于每一扫描行,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包括:
以所述非种子点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的左侧分割点和右侧分割点,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满足下述条件: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包括: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则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包括: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处于闭塞区域或深度不连续区域,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否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
9.一种立体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单元、种子点单元、视差传播单元以及视差图生成单元;
所述匹配单元用于通过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分别计算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各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以获得所述左视图的初始左视差图和所述右视图的初始右视差图;
所述种子点单元包括种子点选取模块和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
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中,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
所述种子点视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像素点的初始视差值作为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传播单元包括分割模块和视差传播模块:
所述分割模块用于对每一个非种子点,基于颜色差以及像素空间距离,沿水平方向构造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所述视差传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或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所述视差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有所述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有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形成稠密视差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点选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初始左视差图或所述初始右视差图进行逐行扫描,以选择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
其中,对于每一扫描行,从所述扫描行的最左端像素点开始,基于颜色差和像素空间距离进行向右传输的线分割,获得多个支持区域,并且,在每一个所述支持区域内,以最左端的像素点为起始点,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像素点作为种子点,当在所述支持区域内寻找到一个种子点时,跳至下一支持区域寻找下一种子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进行局部立体匹配时,所述像素点对应的次小代价与最小代价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非种子点为中心,分别沿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方向检测所述非种子点的左侧分割点和右侧分割点,并以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非种子点对应的可信度传播区域;
其中,所述左侧分割点和所述右侧分割点满足下述条件: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颜色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
与所述非种子点的像素空间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传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只存在最近邻的右侧种子点,则以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则根据所述非种子点所在区域的特性,基于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确定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在所述可信度传播区域内同时存在最近邻的左侧种子点和右侧种子点,所述视差传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非种子点处于闭塞区域或深度不连续区域,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否则,以所述左侧种子点的视差值和所述右侧种子点的视差值之间的线性插值作为所述非种子点的视差值。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正单元;
所述修正单元用于基于竖直方向的投票法修正所述稠密视差图中的条纹效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
在每一像素点的四邻域内利用双边滤波来更新其视差值。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44155.6A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859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4155.6A CN109859253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CT/CN2019/126040 WO2020125637A1 (zh) 2018-12-17 2019-12-17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7/350,714 US11995858B2 (en) 2018-12-17 2021-06-17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ereo match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4155.6A CN109859253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9253A true CN109859253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89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4155.6A Pending CN109859253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5858B2 (zh)
CN (1) CN109859253A (zh)
WO (1) WO20201256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518A (zh) * 2019-07-05 2019-10-11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匹配算法的评价方法、评价系统及测试设备
CN110825080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果园路径视觉导航方法、系统和介质
WO2020125637A1 (zh) * 2018-12-17 2020-06-25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16660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差图校正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965697A (zh) * 2021-10-21 2022-01-21 北京的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连续帧信息的视差成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5289A (zh) * 2021-12-08 2022-03-08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目视觉的电点火系统电火花轮廓尺寸测量方法
CN114331919B (zh) * 2022-03-09 2022-05-31 合肥的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恢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6455A1 (en) * 2004-06-01 2005-12-15 Marta Fidric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menting an organ in a plurality of images
CN101625768A (zh) * 2009-07-23 2010-01-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
CN103226821A (zh) * 2013-04-27 2013-07-31 山西大学 基于视差图像素分类校正优化的立体匹配方法
CN103489183A (zh) * 2012-10-17 2014-01-0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边缘分割和种子点的局部立体匹配方法
CN104167000A (zh) * 2014-08-25 2014-11-26 同济大学 一种仿射不变的宽基线图像密集匹配方法
TW201824859A (zh) * 2016-12-30 2018-07-01 創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運用變焦影像資訊以改善原視差影像匹配錯誤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064B (zh) * 2015-12-03 2018-03-20 浙江万里学院 一种基于图像分割和自适应权重的立体匹配方法
US10818025B2 (en) * 2017-01-26 2020-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ereo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59253A (zh) * 2018-12-17 2019-06-07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6455A1 (en) * 2004-06-01 2005-12-15 Marta Fidric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menting an organ in a plurality of images
CN101625768A (zh) * 2009-07-23 2010-01-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
CN103489183A (zh) * 2012-10-17 2014-01-0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边缘分割和种子点的局部立体匹配方法
CN103226821A (zh) * 2013-04-27 2013-07-31 山西大学 基于视差图像素分类校正优化的立体匹配方法
CN104167000A (zh) * 2014-08-25 2014-11-26 同济大学 一种仿射不变的宽基线图像密集匹配方法
TW201824859A (zh) * 2016-12-30 2018-07-01 創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運用變焦影像資訊以改善原視差影像匹配錯誤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N SUN 等: "Stereo Matching with Reliable Disparity Propagatio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D IMAGING, MODELING, PROCESSING, VISUAL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
胡汉平 等: "基于种子点传播的快速立体匹配", 《光学精密工程》 *
苏修 等: "基于HSV颜色空间的自适应窗口局部匹配算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637A1 (zh) * 2018-12-17 2020-06-25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995858B2 (en) 2018-12-17 2024-05-28 Autel Robotic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ereo matching
CN112116660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差图校正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253805A1 (zh) * 2019-06-19 2020-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差图校正的方法、装置、终端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16660B (zh) * 2019-06-19 2024-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差图校正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322518A (zh) * 2019-07-05 2019-10-11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匹配算法的评价方法、评价系统及测试设备
CN110322518B (zh) * 2019-07-05 2021-12-17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匹配算法的评价方法、评价系统及测试设备
CN110825080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果园路径视觉导航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0825080B (zh) * 2019-10-31 2020-11-13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果园路径视觉导航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3965697A (zh) * 2021-10-21 2022-01-21 北京的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连续帧信息的视差成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95858B2 (en) 2024-05-28
WO2020125637A1 (zh) 2020-06-25
US20210319580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9253A (zh) 一种立体匹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698275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a
US81999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features from a 3-D point cloud
CN103796004B (zh) 一种主动结构光的双目深度感知方法
CN102930530B (zh) 一种双视点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
US9237326B2 (en)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949314B2 (ja) 視差マップ生成装置および視差マップ生成装置用のプログラム
JP2016071846A (ja) 単眼カメラに基づく障害物検知方法及び装置
CN111209770A (zh) 一种车道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651897B (zh) 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的视差修正方法
JP2011243194A (ja) 対応点探索のための画像処理方法
CN105005988A (zh) 一种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立体匹配方法
CN114445473B (zh) 基于深度学习算子的立体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04331890B (zh) 一种全局视差估计方法和系统
JP5318168B2 (ja)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立体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564604B (zh) 基于平面约束和三角剖分的双目视觉立体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270701A (zh) 基于分组距离网络的视差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130735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184780B (zh) 一种立体视觉深度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4408710B (zh) 一种全局视差估计方法和系统
Lee et al. Refinement of inverse depth plane in textureless and occluded regions in a multiview stereo matching scheme
Miyama Fast stereo matching with super-pixels using one-way check and score filter
CN114387324A (zh) 深度成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804157B1 (ko) 개선된 sgm 기반한 시차 맵 생성 방법
CN115170745B (zh) 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无人机测距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Xueyuan Road No. 1001 Chi Yuen Building 9 layer B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Xueyuan Road No. 1001 Chi Yuen Building 9 layer B1

Applicant before: AUTEL ROBOTIC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