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8957B -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8957B
CN109848957B CN201910211869.3A CN201910211869A CN109848957B CN 109848957 B CN109848957 B CN 109848957B CN 201910211869 A CN201910211869 A CN 201910211869A CN 109848957 B CN109848957 B CN 109848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iece
active
robot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18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8957A (zh
Inventor
张旻
吴一川
王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118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8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8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89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625 priority patent/WO20201867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8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8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7/00Micro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ing means for manipulat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包括:上下贴合的主动柔性和被动柔性件,以及第一支撑件;主动柔性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被动柔性件用于在主动柔性件的带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第一支撑件设置在被动柔性件底部的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本发明可以在提高微型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极端环境探索,军事信息侦探,灾难搜寻和救援等场景下,由于地形原因,经常会使用到微型机器人参与现场工作,而对于毫米至厘米级尺寸大小的微型机器人来说,每增添一毫克的质量也会对机器人运动系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现场作业效率,提供一种结构轻巧,运动速度快的微型机器人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为了提高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一般会将微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用以在提高微型机器人运动速度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包括:
上下贴合的主动柔性件和被动柔性件,以及第一支撑件;
所述主动柔性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
所述被动柔性件用于在所述主动柔性件的带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
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被动柔性件底部的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可选的,所述主动柔性件采用压电材料,所述被动柔性件采用非压电材料;
所述柔性微型机器人还包括:导电层,设置在所述主动柔性件的上下相对面上;
所述主动柔性件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在交流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伸长或缩短。
可选的,所述主动柔性件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
可选的,所述被动柔性件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聚酰亚胺。
可选的,该柔性微型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被动柔性件底部的另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的度数为20°-80°。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20nm-50nm。
可选的,所述主动柔性件的厚度为15μm-30μm。
可选的,所述主动柔性件和所述被动柔性件的弯曲角度为30°-60°。
可选的,所述被动柔性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以粘贴的方式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动柔性件和被动柔性件,并使主动柔性件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被动柔性件在主动柔性件的带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保证了在后续的作业中,可以通过外力控制主动柔性件伸长或缩短,并带动被动柔性件弯曲或舒张,进而在第一支撑件的支撑作用下在地面上不断运动。由于第一支撑件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因此,柔性微型机器人在地面上能够快速运动。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微型机器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够提高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微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位移试验数据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频率试验对比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承压试验对比示例图。
附图标号如下:
1 主动柔性件,
2 被动柔性件,
3 第一支撑件,
4 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如附图1所示,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包括:上下贴合的主动柔性件1和被动柔性件2,以及第一支撑件3。主动柔性件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被动柔性件2用于在主动柔性件1的作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第一支撑件3设置在被动柔性件2底部的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当需要控制柔性微型机器人在地面上运动时,利用外力(此处的外力包括:光能、电能或温度等)使主动柔性件1发生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被动柔性件2向底部弯曲或舒张,在此过程中,控制外力不断变化,使主动柔性件1不断重复进行伸长或缩短的动作,进而带动被动柔性件2不断向底部弯曲或舒张,在第一支撑件3的支撑作业下,即可实现柔性微型机器人在地面上的运动(因为存在第一支撑件3,所以在柔性微型机器人发生变形后,其前后摩擦力是不平衡的,这时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就会进行单向运动)。在作业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柔性微型机器人作为载体(例如,在柔性微型机器人上安装一些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微型机器人,通过设置主动柔性件1和被动柔性件2,并使主动柔性件1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被动柔性件2在主动柔性件1的带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保证了在后续的作业中,可以通过外力控制主动柔性件1伸长或缩短,并带动被动柔性件2弯曲或舒张,进而在第一支撑件3的支撑作用下在地面上不断运动。由于第一支撑件3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因此,柔性微型机器人在地面上能够快速运动。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微型机器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够提高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
其中,第一支撑件3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杆体结构、柱状结构等。
为了保证柔性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可以将主动柔性件1和被动柔性件2的弯曲角度设置为30°-60°(如30°、45°、50°等)。
进一步地,主动柔性件1采用压电材料,被动柔性件2采用非压电材料。如附图1所示,柔性微型机器人还包括:导电层4。该导电层4设置在主动柔性件1的上下相对面上。主动柔性件1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在交流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伸长或缩短。
基于压电材料可以因电场发生机械变形,而非压电材料不受电的影响,通过采用压电材料和非压电材料相互配合,保证了主动柔性件1可以通过交流电时刻发生变形,而被动柔性件2可以随主动柔性件1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设置导电层4,相当于为主动柔性件1提供了一层保护能量吸收层,其具有较好的遮盖防护性能。其中,导电层4的厚度为20nm-50nm(如20nm、30nm、35nm等)。
具体地,如果将柔性微型机器人的一端固定住,将其看作是一个悬臂梁,在此可以推导出在静态的电压驱动下,悬臂梁的变形情况,推导公式如下:
上述(1)、(2)、(3)、(4)中,ε为主动柔性件1的应变;t1、t2、t3分别为主动柔性件1,导电层4和被动柔性件2的厚度;E1、E2、E3分别为主动柔性件1,导电层4和被动柔性件2的杨氏模量;U为驱动电压;d31为压电系数;c为一个中间轴量;tb为一个厚度量。
通过公式(1)、(2)、(3)、(4),我们可以计算出在某一电压下,悬臂梁自由端的位移量。具体示例数据如附图2所示,在不同的电压驱动之下,悬臂梁自由端的位移量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相似。在交流驱动电压之下,机器人身体发生变形,由于前后摩擦力的不平衡产生单方向的运动。在交流信号的驱动下,驱动频率应接近机器人的共振频率。在此频率附近,机器人的身体变形的振幅最大,运动速度最快。如附图3所示,在共振频率850Hz下,机器人达到20cm/s(20身位/秒)的速度,高于800Hz和900Hz下的速度,表明共振是比较有效的机器人运动的方式。此外,基于被动柔性件2和主动柔性件1的柔性材料,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在承受59.5kg的压力和身体大变形的情况下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运动的功能,具体可参见附图4。
由于聚偏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加工性及抗疲劳和蠕变性,因此,主动柔性件1的材质可以为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
基于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和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被动柔性件2的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
其中,主动柔性件1可以为薄膜结构,其厚度可以为15μm-30μm(15μm、20μm、25μm等)。
为了提高柔性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该柔性微型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设置在被动柔性件2底部的另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二预设夹角。其中,“另一侧”指的是与第一支撑件3相对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被动柔性件2底部的另一侧增加第二支撑件相当于增加一个动力件,在柔性微型机器人运动时,第一支撑件3和第二支撑件同时支撑地面,其运动过程与马类似,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其运动速度可以实现奔腾的效果,即在运动过程中短暂离开地面,从而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柔性微型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的度数可以为20°-80°(如30°、50°、70°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被动柔性件2和第一支撑件3可以以粘贴的方式相连接。
通过如此设置,即可以保证被动柔性件2和第一支撑件3连接紧固,同时便于安装。
其中,第一支撑件3的材质可以设置为与被动柔性件2相同,即第一支撑件3可以进行折叠,以便随时调成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下面以主动柔性件1采用PVDF、被动柔性件2采用PET为例对本发明的柔性微型机器人的制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制作出镂空方形图案的长3cm、宽1.5cm的掩模板,用于作为在柔性压电薄膜PVDF上蒸镀金属的掩模。在掩模板下,通过蒸镀或者溅射的方式在厚度为20μm的PVDF两面分别蒸镀20nm厚度的金。在双面镀金之后,用激光切割机或者剪纸机将蒸镀好的长为3cm和宽为1.5cm的方形图案切割下来。用同样的切割机器将不具备压电性能的PET单面带胶的薄膜切割出相同尺寸的方形图案。在PVDF的两个表面分别用导线固定好,用PET带胶的一面与双满PVDF薄膜黏贴,形成机器人的骨架。将平面的骨架放在用3D打印的曲面上,通过热压的方式将平面骨架狗造成拱形的三维曲面,曲率为45度。用PET折叠成为一个角度,黏贴到拱形三维曲面的一端组成腿部,腿部与地面夹角为70度。将PVDF引出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入驱动电路板的两个端子。驱动电路板输出可调的交流信号。制作好后的柔性微型机器人的质量小于0.1g。
作业时,PVDF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外接引线,连接到外界电源的正负极,正极提供交流电压,峰峰值为50V到200V区间,负极可接地。
综上,本发明利用简单的制作工艺和结构设计,实现了柔性微型机器人的快速运动;并且经过大压力和变形作用之后,机器人仍然能够保持连续运动的能力,表明了该柔性微型机器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贴合的主动柔性件(1)和被动柔性件(2),以及第一支撑件(3);
所述主动柔性件(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伸长或缩短;
所述被动柔性件(2)用于在所述主动柔性件(1)的带动下向底部弯曲或舒张;
所述第一支撑件(3)设置在所述被动柔性件(2)底部的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其中,所述主动柔性件(1)采用压电材料,所述被动柔性件(2)采用非压电材料;其中,压电材料因电场发生机械变形,非压电材料不受电场的影响;
所述柔性微型机器人还包括:导电层(4),设置在所述主动柔性件(1)的上下相对面上;其中,导电层(4)为主动柔性件(1)提供了一层保护能量吸收层;
所述主动柔性件(1)用于接入交流电,并在交流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伸长或缩短;被动柔性件(2)随主动柔性件(1)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主动柔性件(1)和所述被动柔性件(2)的弯曲角度为30°-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柔性件(1)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柔性件(2)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聚酰亚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被动柔性件(2)底部的另一侧,且与地面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的度数为20°-8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4)的厚度为20nm-5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柔性件(1)的厚度为15µm-30µ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柔性件(2)和所述第一支撑件(3)以粘贴的方式相连接。
CN201910211869.3A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Active CN109848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1869.3A CN109848957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PCT/CN2019/110625 WO2020186734A1 (zh) 2019-03-20 2019-10-11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1869.3A CN109848957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8957A CN109848957A (zh) 2019-06-07
CN109848957B true CN109848957B (zh) 2024-03-22

Family

ID=6690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1869.3A Active CN109848957B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8957B (zh)
WO (1) WO20201867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8957B (zh) * 2019-03-20 2024-03-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CN111230912B (zh) * 2020-03-20 2021-05-04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4d打印的软关节手爪及其一致性控制方法
CN112373631A (zh) * 2020-10-30 2021-02-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水上柔性机器人
CN113370244B (zh) * 2021-06-30 2023-07-2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可编程操纵柔性执行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2527B (zh) * 2022-06-02 2023-06-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由pvdf谐振驱动的双步态软体爬行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959A (zh) * 2009-03-16 2009-08-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谐振式微小型机器人移动机构
CN103465250A (zh) * 2013-09-11 2013-12-25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机器人及微型移动机构
CN203527454U (zh) * 2013-09-11 2014-04-09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机器人及微型移动机构
CN104309714A (zh) * 2014-01-28 2015-01-28 浙江大学 柔性智能爬行机器
CN104369181A (zh) * 2014-10-27 2015-02-25 南京理工大学 利用电场驱动的自成形柔性机器人
CN107235090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零矢量喷气式弹跳机器人运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18495A (zh) * 2018-07-13 2018-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压电驱动的柔性机器人
CN109353424A (zh) * 2018-09-17 2019-02-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腿式跳跃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50907U (zh) * 2019-03-20 2019-12-27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2234A (ja) * 2001-11-15 2003-05-23 Sony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57462B1 (ko) * 2011-07-22 2014-02-04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지능형 연성 복합재 작동기
CN109848957B (zh) * 2019-03-20 2024-03-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959A (zh) * 2009-03-16 2009-08-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谐振式微小型机器人移动机构
CN103465250A (zh) * 2013-09-11 2013-12-25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机器人及微型移动机构
CN203527454U (zh) * 2013-09-11 2014-04-09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机器人及微型移动机构
CN104309714A (zh) * 2014-01-28 2015-01-28 浙江大学 柔性智能爬行机器
CN104369181A (zh) * 2014-10-27 2015-02-25 南京理工大学 利用电场驱动的自成形柔性机器人
CN107235090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零矢量喷气式弹跳机器人运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18495A (zh) * 2018-07-13 2018-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压电驱动的柔性机器人
CN109353424A (zh) * 2018-09-17 2019-02-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腿式跳跃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50907U (zh) * 2019-03-20 2019-12-27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8957A (zh) 2019-06-07
WO2020186734A1 (zh)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8957B (zh)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US9876161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Tao et al. Miura-origami-inspired electret/trib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for wearable energy harvesting with water-proof capability
KR100401808B1 (ko) 전기작동 재료층과 섬유복합 재료층으로 구성된 곡면형 작동기
Eun et al. A flexible hybrid strain energy harvester using piezoelectric and electrostatic conversion
CN209850907U (zh) 一种柔性微型机器人
US11245345B2 (en) Self-resonance tuning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with broadband operation frequency
US7015624B1 (en) Non-uniform thickness electroactive device
US10211388B2 (en)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2040775A1 (en) Undulatory structures
Ngo et al. An energy harvester based on a bistable origami mechanism
US10777730B2 (en) Scalable piezoelectric linear actuator
York et al. Meso scale flextensional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US7459837B2 (en) Broadband energy harves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Yunas et al. Mechanical charaterization of mems vibration membrane with planar spring design for energy harvestER
Ji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flexible piezoelectric module structure based on a lead-free piezoceramic embedded in nanofiber composites
Praveenkumar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based solar energy harveste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Ernst et al. High performance PZT thick film actuators using in plane polarisation
Kahar et al. MEMS-based energy scavengers: journey and future
Wang et al. Contribution discrimination of auxetic cantilever for increased piezoelectric output in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ing
Yeh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micro-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fabricated with aerosol deposi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facing circuits
Uddin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cantilever beam using vibration for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Lee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elf-powered and stretchable sensor for wearable electronics
CN100502075C (zh) 具有放大装置的压电设备
F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terference in typical rotational plucking energy harve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