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6666B -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6666B
CN109846666B CN201910067014.8A CN201910067014A CN109846666B CN 109846666 B CN109846666 B CN 109846666B CN 201910067014 A CN201910067014 A CN 201910067014A CN 109846666 B CN109846666 B CN 109846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positioning
rotating ro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70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6666A (zh
Inventor
郭志男
毛丽君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670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6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6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6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6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66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座椅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上的第二支撑装置,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于第一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一滚轮、位于第一旋转杆下方的连接块、第一弹性杆,第二制成装置包括第二旋转杆、设置于第二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二滚轮、位于第二旋转杆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第二旋转杆上方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上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第一定位杆上的光滑块,驱动装置包括电缸、设置于电缸上的驱动杆。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患者下肢有效的康复训练,训练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并且通过带动患者上下移动,实现下肢抬起、放下等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神经内科技术领域,经常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康复训练,以便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然而,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需要医护人员配合进行训练,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并且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不显著,同时无法实现患者下肢弯曲训练,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现有对下肢康复训练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座椅装置、驱动装置,所述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方的连接块、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旋转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方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光滑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设置于所述电缸上的驱动杆。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上方的限定杆、顶靠块,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电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顶靠在所述顶靠块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旋转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升降杆、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第二定位杆、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若干第二弹性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杆下端的按摩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所述光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摩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弹性杆枢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坐板、位于所述坐板上方的靠板、弯曲板、位于所述坐板下方的若干第三定位杆、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第四弹簧。
优选地,所述靠板的下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的上端与所述靠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的下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能够实现对患者下肢有效的康复训练,训练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并且通过带动患者上下移动,实现下肢抬起、放下等动作,并且可以自动实现患者下肢的弯曲动作,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劳动强度小,并且可以对患者下肢进行有效的按摩,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第一支撑装置2、第二支撑装置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上的按摩装置4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的座椅装置5、驱动装置6。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 11上方的横杆14、位于所述横杆14上方的限定杆13、顶靠块15。所述第一固定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杆14呈长方体,所述横杆1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2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等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杆13呈长方体,所述限定杆13的下端与所述横杆14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15呈长方体,所述顶靠块15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杆14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旋转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杆21上的若干第一滚轮2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21下方的连接块、第一弹性杆23。所述第一旋转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2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 211,所述第一通孔211呈方形。所述第一滚轮2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2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211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滚轮 2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2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2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211内旋转。所述连接块呈长方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旋转杆2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块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21可以围绕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上端转动。所述第一弹性杆2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弹性杆23 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 23顶靠在所述顶靠块15上,所述第一弹性杆2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设置于所述横杆14 上,其包括第二旋转杆31、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31上的若干第二滚轮32、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31下方的第一弹簧33、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31上方的连接杆34、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4上的第一定位杆35、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5上的光滑块36。所述第二旋转杆3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旋转杆31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旋转杆21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 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21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一弹性杆23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31的下表面上,对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限定杆13的上端可以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31上,以便对其起到支撑限定的作用,所述第二旋转杆3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 311呈方形。所述第二滚轮3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311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滚轮32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311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32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311内旋转。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横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4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35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 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51,所述第三通孔351呈方形。所述光滑块36呈长方体,所述光滑块36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351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35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36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按摩装置4包括升降杆41、位于所述升降杆41下方的第二定位杆42、第二弹簧4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2下方的第三弹簧44、位于所述升降杆41下方的若干第二弹性杆45、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杆45下端的按摩轮46。所述升降杆41 呈长方体,所述升降杆41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31的上方,所述升降杆41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1平行,以便方便对腿部进行有效的按摩。所述第二定位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42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2贯穿所述光滑块3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杆42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光滑块36采用光滑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减小其与第二定位杆4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35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4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升降杆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横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42的下端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向下拉动所述第二定位杆42。所述第二弹性杆45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性杆4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弹性杆45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 45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摩轮46设有若干个,所述按摩轮 46呈圆柱体,所述按摩轮46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弹性杆4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按摩轮46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座椅装置5包括坐板51、位于所述坐板51上方的靠板52、弯曲板53、位于所述坐板51下方的若干第三定位杆54、定位框55、收容于所述定位框55内的第四弹簧56。所述坐板51呈长方体。所述靠板52呈长方体,所述靠板52的下端与所述坐板51固定连接,所述靠板52可以使得患者靠在其上。所述弯曲板53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53的上端与所述靠板52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53的下端与所述坐板51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53 可以对患者的腰部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定位杆54设有若干个且至少为三个,所述第三定位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定位杆54的上端与所述坐板5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55设有若干个,所述定位框55的数量与所述第三定位杆54的数量相同,所述定位框55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定位框55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54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55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定位杆54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5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四弹簧56收容于所述定位框55内,所述第四弹簧56 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54的下端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电缸61、设置于所述电缸61上的驱动杆62。所述电缸6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6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后者关闭,所述电缸61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6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6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61可以带动所述驱动杆62上下移动,所述驱动杆62与所述电缸61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驱动杆62的上端与所述坐板51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相互固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使用时,首先患者坐在所述坐板51上,且靠在靠板52上,所述弯曲板53对腰部起到支撑作用,然后下肢放置在第一旋转杆21及第二旋转杆31上,并且大腿顶靠在第一滚轮22上,同时小腿顶靠在第二滚轮32上,且按摩轮46处于小腿的上方。然后打开所述电缸61 的开关,使得所述驱动杆62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驱动杆62向下移动时,所述坐板51、靠板52随之向下移动,患者的上半身随之向下移动,其下肢亦随之向下移动,由于患者的下肢顶靠在第一滚轮22及第二滚轮32上,从而第一旋转杆21围绕所述第二固定杆 12的上端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21的左端向下移动且其右端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弹性杆23向上脱离所述顶靠块15,并且第二旋转杆31随之向上移动,由于此时第一弹簧33被拉伸,使得第一弹簧33具有向下拉动第二旋转杆31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31围绕所述第一旋转杆21的右端顺时针旋转,此时患者的小腿随第二旋转杆31 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可以小腿与大腿相对弯曲,实现患者下肢的自动弯曲,并且第二旋转杆31 向上移动时,所述升降杆41亦随之向上移动,由于第三弹簧44逐渐的被拉伸,使其拉力逐渐的增大,所述第二弹簧43亦随之压缩,由于第三弹簧44的弹性系数大,使得第三弹簧44向下拉动第二定位杆42,使得升降杆 41相对第二旋转杆3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按摩轮46向下顶靠在患者下肢上,此时第二弹性杆45可以弯曲变形,以便增大按摩轮46 顶靠在下肢上的力度,且可以带动按摩轮46在下肢上滚动,有利于对下肢进行按摩,促进对其血液循环。当驱动杆62向上移动时,所述坐板51、靠板52随之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杆21及第二旋转杆31逐渐的复位,所述按摩轮46亦随之逐渐的复位,患者的下肢也逐渐的从弯曲伸直,使其恢复至初始状态。由于所述驱动杆62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患者的下肢可以不断的弯曲及抬起,所述第一滚轮22及第二滚轮32可以在下肢上滚动,从而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可以促进下肢的康复训练,同时可以对下肢进行自动的按摩,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使得下肢可以快速有效的恢复,增强康复治疗的效果。至此,本发明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Claims (4)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座椅装置、驱动装置,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坐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横杆,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横杆上方的限定杆、顶靠块,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所述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限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方的连接块与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旋转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的若干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方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光滑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设置于所述电缸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端的第一凹槽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顶靠块上,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旋转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上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升降杆、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第二定位杆与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若干第二弹性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杆下端的按摩轮,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方,所述升降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平行,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所述光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摩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弹性杆枢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坐板上方的靠板、弯曲板、位于所述坐板下方的若干第三定位杆、定位框、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第四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的下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的上端与所述靠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的下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CN201910067014.8A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46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7014.8A CN109846666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7014.8A CN109846666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6666A CN109846666A (zh) 2019-06-07
CN109846666B true CN109846666B (zh) 2021-04-30

Family

ID=66895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701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46666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6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6446A (zh) * 2020-06-26 2020-11-20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骨科下肢康复锻炼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1177A (en) * 1978-08-02 1980-03-04 Tony Abbott Massage apparatus
CN203954098U (zh) * 2014-07-02 2014-11-26 孙彩霞 一种肿瘤护理用骨肿瘤腿部热疗恢复装置
CN104758141B (zh) * 2015-04-28 2017-01-18 王慕帅 一种按摩健身器
CN105411829B (zh) * 2015-12-24 2017-12-05 周桂芝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05748257A (zh) * 2016-01-31 2016-07-13 张燕 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N108969323B (zh) * 2018-06-02 2020-12-08 泰州峰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医疗下肢瘫痪病人按摩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6666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1244A (zh) 一种辅助锻炼的椅子
CN107582368B (zh) 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09009946B (zh) 一种手摇式脚底按摩器材
CN204121386U (zh) 一种模拟人工推拿按摩装置
CN213250926U (zh) 神经内科护理用康复椅
CN109846666B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N204839987U (zh) 运动康复椅
CN204170008U (zh) 带起坐功能的电动康复轮椅
CN211584151U (zh) 一种下肢康复理疗装置
CN208823393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07376227B (zh) 一种康复护理床装置
CN114768190A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肢体功能训练装置
CN208785689U (zh)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训练器
CN111068259A (zh) 一种基于自身重力的上肢拉筋训练装置
CN219517705U (zh) 一种压腿杆
CN102429811B (zh) 一种按摩椅的前臂按摩装置
CN220142544U (zh) 一种乳腺癌外科用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219271535U (zh) 一种舞蹈学习腿部拉伸放松设备
CN214632887U (zh) 一种血栓预防及康复装置
CN113143720B (zh) 一种腿部受伤病人按摩装置
CN112190450B (zh) 脚移式仿揉捏治疗肩肌劳损的装置
CN204521443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摆动训练按摩装置
CN212547198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20676656U (zh)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CN2164825Y (zh) 简易胸外心脏按摩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