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406A - 组件和组件组合 - Google Patents

组件和组件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406A
CN109843406A CN201780059873.1A CN201780059873A CN109843406A CN 109843406 A CN109843406 A CN 109843406A CN 201780059873 A CN201780059873 A CN 201780059873A CN 109843406 A CN109843406 A CN 109843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dule
sleeve
fixing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98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406B (zh
Inventor
黄阳
陈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eometric Paradise To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bo Bloc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bo Blocks Ltd filed Critical Lobo Bloc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3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04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 A63H33/06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to be assembled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 A63H33/08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to be assembled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provided with complementary holes, grooves, or protuberances, e.g. dovetails
    • A63H33/086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to be assembled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provided with complementary holes, grooves, or protuberances, e.g. dovetails with primary projections fitting by friction in complementary spaces between secondary projections, e.g. sidew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7/00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3H17/2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17/262Chassis; Wheel mountings; Wheels; Axles; Suspensions; Fitting body portions to chas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04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 A63H33/06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to be assembled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 A63H33/062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to be assembled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elements with clip or snap mechanisms

Abstract

一种组件组合,包括可拆卸接合的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可机械性接合并绕着转轴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的第一个模块是组件模块,此组件模块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可卡扣或压扣接合,据此形成组件堆栈块;第二个模块由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沿着连接轴所构成的连接方向快速紧固时,由第一个模块将其保持在机械性的固持状态下,此连接轴与转轴同轴排列,据此形成组件堆栈块。

Description

组件和组件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露内容即关于组件和组件组合。
背景技术
用于构建玩具的模块化可互连的组件,如玩具人偶、玩具车、玩具屋、玩具农场、玩具机器、玩具模型和其他玩具组件、玩具产品和玩具结构等皆是众所周知者,因其教育价值而受到认可,如促进和鼓励创造力、耐心和毅力。有益教育的模块化可互连的玩具积木,如许多不同类型的玩具组件、玩具产品和玩具结构体,可用少量精心设计基本配置的组件,这些组件可被重复使用,再用于制造其他玩具组件、玩具产品和玩具结构等。模块化可互连的组件也可用于建筑行业,如用作为建物和结构体的模块化组件,已知可使用模块化可互连的组件促成灵活、快速和标准化的构造,减少手动工作的要求并提高生产率。除了玩具和建筑行业的应用外,模块化可互连的玩具积木还可用于工具、设备、器具和许多其他类型产品的模块化构造。
发明内容
揭露内容包括模块化可互连的组件和组件组合。
本文揭露的组件组合包括可拆卸接合的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可机械连接并绕着转轴转动,第一个模块是组件模块,其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藉由卡扣或压扣形成一个组件堆栈块。第二个组件由卡扣固持状态下的第一个模块和连接轴所构成连接方向的第二个模块进行机械性固持,此连接轴与转轴共轴形成组件堆栈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个表面的第一个主体和背离第一个表面的第二个表面,多个卡扣接头分布在第一个表面上,藉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和具有第一个连接方向的第一个连接表面,第二个组件包括第二个主体,第二个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和背离第一个表面的第二个表面。多个卡扣接头分布在第二个表面上,藉此形成第二个连接装置和具有第二个连接方向的第二个连接表面,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连接装置与卡扣连接装置配接兼容进行卡扣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个固持部份,第二个模块包括第二个固持部份,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形成固持装置,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沿转轴的轴向进行相对的移动或在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同时可让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沿着转轴所构成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和/或让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呈现固持状态,其中的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即彼此互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固持部份具有相对于转轴径向上的第一个固持轮廓,第二个固持部份在径向上具有第二个固持轮廓。第一个固持轮廓和第二个固持轮廓是互补轮廓设计,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在轴向上的相对运动或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同时可让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绕着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固持部份包括外围延伸信道或外围延伸肋板,信道或肋板沿着圆周的径向平面延伸围绕转轴,径向平面和外围方向垂直于转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具有特征凹口,肋板具有突起特征,凹口和肋板在外围方向上具有恒定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口在径向上相对于转轴具有锥形轮廓或扩口轮廓,突起物在径向上具有锥形轮廓或扩口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口或突起物在轴向具有圆形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组件包括第一个拆分固持部份,第二个组件包括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第一个拆分固持部份和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藉由堆栈轴在堆栈方向上的堆栈,藉此形成第一个固持部份,堆栈轴与转轴彼此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件形成拆分固持,采用低摩擦热塑性的塑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在垂直于转轴的接合平面上进行接合,第一个拆分固持部份和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绕着接合平面呈镜像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绕着转轴进行转动时,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形成转动导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个模块是组件模块,此组件模块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以卡扣方式紧固,藉此形成组件堆栈块,第一个固持部份可从第一个组件模块拆卸或第二个固持部份可从第二个组件模块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固持部份包括多个分离的部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的部件包括多个可自由转动的滚珠轴承。
本文揭露的组件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在第一个轴端上具有第一个表面,在第一个轴端形成第一个连接表面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在第二个轴端具有第二个表面,第二个连接装置构成第二个表面并形成第二个连接表面,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在主体的中心轴与轴端相对,连接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并具有周壁的外围部份,在周壁形成部份周围固持装置并外露。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包括第一个外围构造物,当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和对应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接合时,第一个外外围构造物即可配接形成具有对应组件其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第二个外围构造物的固持部份,对应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即可压扣或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围构造物是外围延伸的突起物或凹口,外围延伸的突起物或凹口沿着圆形路径延伸,可为连续或不连续的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围延伸的凹口和突起物具有径向固持轮廓,径向固持轮廓是均匀的曲线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围延伸的突起物包括多个球形套筒和对应的多个可自由转动的滚珠轴承,球形套筒用于容纳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一小部份从周壁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包括在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之间延伸贯穿的圆柱孔,圆柱孔与中心轴同轴,外围部份包括贯穿穿透孔边界的内周壁和拆分外围固持部份,或者在内周壁形成外围构造物。
本文揭露的组件模块具有模块中心轴其第一个轴端上的第一个表面,相对于第一个轴端其第二个轴端上的第二个表面,与第一个轴端部互连的外围部份和具有周壁的第二个轴端部,在周壁形成外围固持部份并外露。此模块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当中的各个组件都具有第一个连接表面,在第一个连接表面即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第一个组件上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组件上的第一个连接装置是彼此配接兼容的连接装置,可藉由压扣或卡扣进行接合,藉由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的中心轴对齐堆栈下,即可形成外围固持部份。
本文中的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头,可在邻接的模块化组件之间进行可拆卸或可松脱的机械性接合,此机械性接合通常采用压扣或卡扣接合。此组件包括在至少一个连接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接头,此组件可堆栈彼此邻接的各个连接表面,各个连接表面上的接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机械性接合。
本文中的组件可采用玩具积木,玩具积木通常由热塑性塑料所制成,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聚碳酸酯)或其他塑料材质,具有高强度和刚性及轻微的弹性,其变形的特性方便压扣或卡扣的接合。
本文中的组件可由黏土、陶瓷、瓷器、混凝土或其他可模制的材料所制成,这些材料具有高刚性和非常低的弹性或实际上并无弹性。
本文中的组件也可由木材、金属(如钢、铝、铝合金或可成形的其他材料)所制成。
当组件由高刚度但弹性非常低或不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时,组件可与具有足够弹性组件接合,藉由其接头的弹性变形促成机械性接合。
一般而言,组件可以是刚性并具有轻微弹性或无弹性的材料,也可藉由选择适当的材料或适当进行材料混合的方式,藉此选择适用的刚性和弹性。
本文中的组件可以是陶瓷组件或瓷器组件,陶瓷或瓷器组件可以是陶瓷砖块或瓷砖块、陶瓷砖或瓷砖、陶瓷板或瓷板或其他形式不失其一般性的陶瓷部件。陶瓷或瓷器组件可使用黏合剂,如胶水、水泥或砂浆互连形成模块、装配组件或装配子组件或与由刚性和轻微弹性材料制品互连。
本文中的组件通常包括主体、主体第一个侧面的第一个表面,主体第二个侧面的第二个表面,在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之间延伸的外围部份以及在主体上形成的多个接头。主体通常是刚性或半刚性材质,接头具有周壁,此周壁是刚性或半刚性并且具有稍微的弹性,便于藉由接头的弹性变形与对应的接头进行卡扣接合,通常在主体的面板部份形成接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面板部份构成公接头,在另一个面板部份构成母接头,这两个面板部份彼此分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共有的面板部份形成公接头和母接头。
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本文中的接头即为组件接头,组件接头包括一个连接部份,此连接部份具有构成耦合方向的一个耦合轴。连接部份包括一个接合部份,此接合部份用于配对接头的紧密接合,藉此构成一对彼此接合的接头。
接合部份包括机械性的配接功能特征,用于接头对应接合部份的紧密接合,藉此构成一对彼此接合的接合部份,接合部份可以是凸形接合部份或凹形接合部份。
接头通常可分为公接头或母接头,但除了固有的凸形接合部份外,公接头也含一个凹形接合部份;除了固有的凹形接合部份外,此母接头也含一个凸形接合部份。
凸形接合部份包括凸形配接功能特征,凸形接合部份通常包括一个突起物,此突起物的形状和尺寸适于紧密配接对应的凹形接合部份。适于紧密配接凹形接合部份的突起物即为对应此凹形接合部份的凸形接合部份,本文中的突起物也称为「突起部份」、「突出件」、「突起件」、「突出件」和「突出体」,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这些用语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凹形接合部份包括凹形配接功能特征,凹形接合部份通常包括一个耦合套筒,其形状和尺寸适于紧密配接对应的凸形接合部份。用于紧密配接对应凸形接合部份的耦合套筒即为凸形接合部份配接对应的凹形接合部份。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本文中的套筒意指凹形组件接头的耦合套筒,凹形组件接头的耦合套筒也称为凸形接合部份的套筒或凸形接头套筒。
当分离的组件可拆卸构成可松脱的机械性接合时,一对接头即可用于配接对应的接合部份。当这对接头具有配接的卡扣接合部份时,接头即可进行卡扣接合,藉此构成卡扣接合的配对接头。
凸形接合部份和对应的凹形接合部份具有配对兼容的配接功能特征,当彼此将各自的连接轴对准并对向接近或移动时,即可紧密配接,本文中的接合或紧密接合可藉由插入或卡扣接合的方式进行接合,当本文中的一对配接接头彼此对向接近或移动时,其各自的耦合轴对齐后即可压扣在一起,配接的接头即接合进入紧密配接的状态。
接头具有径向轮廓的特征,接头的径向轮廓具有接合部份的径向范围或接头及其轴端间的接合部份等特征,卡扣接头在轴向具有不均匀的径向范围特征,尤其是具有外突径向轮廓的特征。
凸形连接部份包括突起物部份,此突起物部份进入对应的凹形连接部份其套筒中,藉此构成可松脱的机械性接合,突起物部份可以是突起物体、突出体、突出件或突起对象。
凸形连接部份的突起物部份从基部表面突出,沿着轴向延伸并远离基部表面,轴向即为突起物部份耦合轴的相对方向,凸形连接部份包括构成其轴端的一个接头,突起部份的轴向范围即沿着开始突出的基部表面及其轴端间凸形连接部份的耦合轴所测得,藉此构成突起物的高度。突出体具有一个外周壁,此外周壁即构成突起物部份的配接功能特征,其内容包括形状、构造、径向轮廓和尺寸等。
凸形卡扣接头的突起物部份具有外部周壁所构成的径向轮廓,卡扣接头的径向轮廓在轴向具有不均匀径向范围的特征,凸形卡扣接头通常包括一个具有外突径向轮廓的凸出部份和一个具有内凹径向轮廓的内凹部份。
本文中的突起物部份是环形突起物,包括第一个突起物部份和第二个突起物部份,第一个突起物部份和第二个突起物部份彼此串联并在耦合轴上彼此对齐,第一个突起物部份与基部表面邻接,第二个突起物部份包括轴端,此轴端通常是自由移动的轴端,第一个突起物部份在轴向位置上,即位于第二个突起物部份和基部表面之间的范围内。
第一个突起物部份称为颈部,被基部表面所支撑,第二个突起物部份称为由颈部所支撑的头部。
相较于颈部的径向轮廓,头部具有更大的径向轮廓,也称为扩大部份,当轮廓呈现径向扩大时,此头部也称为加宽部份。
一般而言,头部是具有头部径向轮廓的扩大部份,此径向轮廓即为凸出的径向轮廓或是外突的轮廓。
头部具有外外围,此外外围通常是外围延伸的肋板设计,此处的外围延伸肋板是环形肋板,具有沿外围方向延伸的头部径向轮廓,此环形肋板突起物部份的周壁即构成环形肋板,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设计,外围方向垂直于耦合轴并与构成环形肋板的圆相切,环形肋板环绕头部的核心部位,此头部的核心部位可以是实心或中空的设计。当核心部位是中空设计时,此头部是具有内部隔间的中空壳体形状。头部径向轮廓和环形肋板具有径向突起物的径向轮廓,并藉此构成接合部份,更具体而言,即构成凸形连接部份的凸形卡扣接合部份。为能够便于参考,凸形连接部份其头部的接合部份即称为突起部份或凸形连接部份的第一个接合部份或第一个卡扣接合部份。「肋板」和「脊板」的用语意思均相同,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外突头部具有最大的径向范围,此最大径向范围构成相对于基部表面在轴向水平面上的最大径向平面,最大径向平面即为最大横向平面,最大径向平面的轴向水平面即为最大径向范围的水平面。
外突部份具有下表面,此下表面在最大径向平面和基部表面间延伸,下表面是锥形表面与基部表面相对排列,随着轴向水平面趋近基部表面的基部水平面,藉此构成下锥形表面时,在轴向水平面的外突头部,其下表面的轴向范围即缩小。相反地,随着下表面的轴向范围逐渐远离基部表面,轴向水平面的外突头部其下表面的径向范围即增加。当外突头部与其颈部接合时,外突头部下表面的径向范围在轴向水平面上达到局部最小值。
当头部从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朝向基部表面轴向延伸时,头部逐渐锥化变窄。相反地,当头部从基部表面朝向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进行轴向延伸时,头部即扩张变宽。
头部的轴向自由端可以是扁平的或圆的,在轴向自由端是扁平的情况下,公接头具有扁平的头部形状。当轴端是圆形的,公接头即为圆头形状。圆头可以是圆顶形、球盖形或圆形凸台或其他合适形状的设计。
头部径向轮廓在外围方向上延伸,藉此构成头部的环形外外围,颈部径向轮廓在外围方向上延伸,可藉此构成颈部的环形外外围。
相较于头部径向轮廓,颈部具有较小的径向轮廓也称为内凹部份。当轮廓呈径向内凹,颈部也称为窄化部份。
一般而言,颈部是内凹具有颈部径向轮廓的扩大部份,此径向轮廓是锥形的径向轮廓或简称为锥形轮廓。
颈部具有外外围,此外外围采用外围信道延伸的形式,外围延伸信道是环形信道,在外围方向具有颈部径向轮廓范围的径向轮廓。环形通道由突起物部份的外周壁所构成,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形式。外围方向垂直于耦合轴,其方向与构成环形通道的圆相切。环形信道即为外围延伸的信道,环绕颈部的核心部份,颈部的核心部份可以是实心的或中空的。当核心部份是中空时,颈部具有内部隔间中空壳体的形式。颈部径向轮廓和环形通道是具有径向凹口的径向轮廓,藉此构成接合部份,更具体而言,即为凸形连接部份的凹形卡扣接合部份。为便于参考,凸形连接部份的颈部接合部份即称为突起部份或凸形连接部份的第二个接合部份或第二个卡扣部份。此第二个接合部份是固持部份,可接入用于固持母接头的颈部套筒。所谓的「通道」和「凹槽」都是相同的用语,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颈部在轴向水平面具有局部最大径向范围,在此轴向水平面,颈部与头部连接或邻接。局部最大径向范围构成局部最大径向平面,这也是局部最大横向平面。
颈部具有外围表面,此外围表面在局部最大径向平面和基部表面之间延伸,外围表面是锥形表面与基面彼此相对排列。随着轴向水平面趋近基部表面的基部水平面,藉此构成外部锥化的外围表面时,轴向范围的颈部其外外围表面径向范围即缩小。相反地,随着外外围表面其轴向水平面越远离基部表面,轴向水平面上的窄化颈部其外外围表面径向范围即增加。颈部其外外围表面的径向范围在轴向水平面届达局部最小值时,即会接合头部。外外围表面可采用头部下表面的连续平滑延续部份的形式,在头部下表面沿着曲线轮廓逐渐窄化时,外外围表面径向轮廓也可沿着锥形曲线轮廓的曲线延续部份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曲线轮廓沿着最大径向范围其一半的曲率半径移动。
因此,当颈部从局部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朝向基部表面进行轴向延伸时,颈部即逐渐窄化。相反地,当颈部从基部表面朝向局部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进行轴向延伸时,颈部即扩张变宽。
当外围通道主要由颈部其外外围表面与基部表面所共同构成时,整个通道可视为由扩大部份的下轴端、窄化颈部和基部表面所共同构成。
通道可在轴向上具有恒定的径向范围或可具有锥形径向轮廓,可让颈部的径向范围沿着轴向的水平面朝向基部表面范围减小而逐减。
锥化可沿着曲线轮廓进行,例如凸曲线、直斜坡或其他不失其一般性的所需轮廓造型。
一般而言,连接部份的突起物轴向范围是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选定20%和80%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通常,轴向范围即50%和80%范围间的较高值,突起物具有圆形端部或部份的球端形状,在15%和60%范围内的较低值,突起物具有扁平的头部或轴端。对环形突起物而言,最大径向范围E其圆形直径为D,此圆形构成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前述部份也是直径相关部位。
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和突起物部份轴向自由端之间的轴向范围即为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最大径向范围5%和50%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5、10、15、20、25、30、35、40、45、50%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突起物上部的轴向范围即为5%至30%之间的较低值,突起物具有扁平的头部或轴端时,取用25%至50%之间的较高值,突起物具有圆形的端部或部份球形的端部形状。当上突起物的轴向范围是50%,上部即为半球形。
基部表面和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间的轴向范围即为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最大径向范围6%到30%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6、8、10、12、15、18、20、25、30%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外突部份的轴向范围是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最大径向范围E其5%和25%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5、10、15、20、25%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颈部轴向范围是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最大径向范围E其5%和25%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5、10、15、20、25%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颈部径向范围是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最大径向范围其90%和99%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90、91、92、93、94、95、96、97、98、99%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构成颈部通道的径向凹口的径向范围是突起物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1%和6%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1、2、3、4、5、6%或更高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突起物部份或此部位其中的一部份即为中凸环形部份,向着耦合轴方向的基部表面延伸时,即沿着中凸曲线移动。中凸环形部份可为球形,此球形部份的曲率半径为R,R是最大径向平面其最大径向范围、轴向范围或高度h的一半值。最大径向平面通常包含两个较小的径向平面,可让中凸弯曲部份的径向范围从第一个较小径向平面所构成的第一个径向范围增加到最大径向范围,然后当弯曲部份沿着耦合轴方向延伸时,减小到由第二个径向范围所构成的第二个径向范围,径向平面侧向或侧向延伸与耦合轴正交。
基部表面和最大径向平面间的突起物部份可以是球形或截头圆锥形状,如截头圆锥形。基面和最大径向平面间的轴向水平面可任选R值20%和85%之间的数值,R是构成球体部份的球体半径,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在突起物部份与基部表面邻接的颈部为球体时,颈部具有下球体部份的形状并径向上具有凸出的曲线轮廓。当颈部具有此类的形状时,颈部在基部表面具有较小的径向范围,在基部表面的轴向间隔处具有局部最大径向范围。
颈部在基部表面的径向范围是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90%和98.8%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90、92、94、96、98、98.8%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局部最大径向平面在基部表面处拉高并具有较小的径向范围,邻接径向平面和基部表面。
颈部可逐渐变细以某个接合角度连接基部表面,锥化可沿着凸出的曲线轮廓移动,可具有恒定的斜率或者其他所预期的锥形。此接合角度是锐角,可任选50度和88度之间的数值,例如,采用的度数为50、55、60、65、70、75、70、80、85、88度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
突起部份如外突部份或内凹部份可包括圆柱体或棱柱体,让其远离基面突出,在外围构成锥形部份邻接或靠近基部表面。
本文中的卡扣接头或卡扣接头的接合部份是轴向对称,轴向对称的接合部份具有轴向对称配接功能特征的轮廓。轴向对称接合部份或接头通常在接合部份耦合轴或接头所构成的轴向具有圆形截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份未必是轴向对称设计,具有正方形截面或5个边、6个边、7个边、8个边、9个边、10边或更多边的正多边形截面形状。除非本文另有要求,否则本文中的卡扣接头包括轴向对称和非轴向对称等类型。
在另一方面,压扣突起物部份或无卡扣功能的径向范围在轴向实际上采用均匀配布设计。
凹形连接部份包括用于接合其对应公接头突起物部份的耦合套筒,更具体而言,凹形连接部份包括一个耦合套筒或简称为套筒,用于紧密配接其对应凸形连接部份的突起物部份,便于进行卡扣接合。当凸形接合部份与凹形接合部份紧密配接时,凸形接合部份由套筒进行接合,凸形接合部份至少有一部份伸入和接上套筒隔间。
母接头套筒包括套筒隔间和套筒入口,藉此可让对应的凸形连接部份其突起物的轴端插入套筒隔间中。套筒内含内周壁,此内周壁构成套筒隔间、套筒入口及套筒入口平面和套筒入口处的入口孔。入口孔通常位于套筒轴端上,也称为入口孔,套筒入口平面垂直于耦合轴,入口孔构成套筒的最小径向间隙,此最小径向间隙又构成突起物的最大径向范围或外突部份,不会让套筒入口或公接头突起物出现径向变形,即可藉此插入套筒中。耦合套筒轴向延伸远离套筒入口,藉此构成套筒隔间的轴向范围。沿着构成套筒隔间的内周壁轴端间的套筒耦合轴,套筒的轴向范围即可构成套筒高度,套筒的内周壁可构成套筒隔间的套筒隔间的形状、构造和尺寸,套筒可以是套筒部份、套筒本体或套筒件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母接头包括构成套筒的周壁。周壁可包括内周壁和外周壁,内周壁构成套筒和套筒隔间的径向轮廓,外周壁环绕内周壁并构成套筒的外外围,此周壁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的外周壁从面板部份悬垂占用其轴向范围的大部份区域,此部份与面板隔开或独立存在。例如,外周壁可在轴向范围或套筒隔间的最大径向范围,取用下列的百分比值,即55、60、65、70、75、80、90、95、100%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外周壁和面板部份间的径向隔开空间即为套筒的占用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轴向范围较小的部份与面板部份隔开或独立存在,此较小的部份(轴向范围或套筒隔间的最大径向范围百分比)的百分比值可为5、6、7、8、9、10%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
凹形卡扣接头包括一个卡扣接合套筒,此套筒的形状和尺寸适于紧密配接凸形卡扣接合部份。当凹形卡扣接头和凸形卡扣接头紧密配接时,凸形接合部份受到凹形接合部份的套筒向内施加较小的径向压缩力,套筒承受凸形接合部份向外施加较小的径向膨胀力。+98
母接头的套筒隔间具有套筒内周壁所构成的径向轮廓,凹形卡扣接头套筒隔间的径向轮廓在轴向具有不均匀的径向范围,通常包括轴向的外突套筒部份和内凹套筒部份的内凹径向轮廓。除非内容另有要求,否则所谓的套筒、耦合套筒、卡扣接合套筒、套筒部份、套筒主体和套筒件等用语,在本文中均可互换使用。
入口孔位于套筒轴端或其上方处,形状属环形孔,其凸形接合部份提供有通道,可让凸形接合部份插入套筒隔间,藉此插入轴端和入口孔,然后再插入套筒进行紧密接合。套筒在其两个轴端中各设计有一个入口孔,便于让公接头突起物部份的入口或出口可从选定的两个轴端处进出。
入口孔或可具有径向间隙,此径向间隙小于或略小于凸形接合部份的最大径向范围,此凸形接合部份的最大径向范围通常位于公接头突起物的外突部份。入口孔处的径向间隙小于外突部份的最大径向范围,通常即表示套筒轴端处呈现径向收缩。凸形连接装置的外突部份要克服径向收缩的阻力,才能从套筒隔间外部进入套筒隔间中,或假如已在套筒隔间内即留在套筒隔间内,在入口孔构成套筒的最小径向间隙范围。
套筒可包括具有第一个套筒隔间的第一个套筒部份和具有第二个套筒隔间的第二个套筒部份,第一个套筒部份和第二个套筒部份串联,在耦合轴彼此对齐,第一个套筒部份具有轴端,此轴端包括套筒入口端,第二个套筒部份在轴向延伸并远离第一个套筒部份和套筒入口。在卡扣接合时,第一个套筒部份环绕并卡扣接合对应的凸形接合部份的颈部,此部份称为套筒颈部,此套筒颈部也称为接合颈部,内含一个套筒颈部隔间。在卡扣接合时,第二个套筒部份环绕并卡扣接合对应凸形接合部份的头部,此部份称为套筒头部,套筒头部也称为接合头部,内含一个套筒头部隔间,这两个套筒部份即为套筒头部和套筒颈部,可以是分离或一体成型设计。
套筒部份的接合部份是构成套筒部份的内周壁所构成的环形套筒部份,接合部份可以是环形托架部份、套环部份或套环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部份在每个轴端都有入口孔,可在任一轴端帮助进入和/或离开配接的凸形接合部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可只有一个套筒部份,例如,只有套筒头部或套筒颈部。
套筒头部隔间包括套筒头部隔间,可用于套接单一的公接头其头部的卡扣接合,并具有径向夹紧轮廓,此夹紧轮廓可采用互补的形状设计和尺寸,用于配接对应的公接头其外突部份的径向轮廓。
套筒头部是扩大的套筒部份,也称为加宽的套筒部份或简称为扩大部份。套筒头部具有套筒头部径向轮廓,相较于套筒颈部的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已加大。套筒头部的径向轮廓在外围方向进行延伸,藉此构成套筒头部的环形内外围。套筒头部的径向轮廓和套筒头部的内外围由构成套筒头部的内周壁所构成,套筒头部的接合部份一般是环形扣或环形夹的形式,在环形托架的实施例中,可为环形托架件、套环部份或套环件,通常在套筒头部构成套筒的最大径向间隙范围。
构成套筒头部和套筒头部隔间的套筒内周壁部份具有凹口或内凹的径向轮廓,此凹口或内凹部位面向耦合轴。此凹口具有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即构成套筒头部的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可以是弯角或弯曲设计,在外围方向延伸,即为环形延伸,藉此构成套筒头部隔间及其边界。外围方向垂直于耦合轴,其方向与构成环形扣或环形夹的圆形相切,此环形扣或环形夹采用环形通道的形式,环绕套筒头部的核心部份。套筒头部构成凹形连接部份的凹形卡扣接合部份,为能够便于参考,即称为套筒的第一个接合部份或第一个卡扣接合部份,本文中所谓的「通道」和「凹槽」可互换使用。
套筒头部具有最大径向范围,此最大径向范围是在称为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的轴向水平面处所构成,最大径向平面也是最大横向平面。随着距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其轴向距离的增加,套筒头部的径向范围即减小。具体而言,套筒头部的径向范围随着套筒头部延伸远离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并趋近套筒入口处而缩小,套筒头部的径向范围随着套筒头部延伸远离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和套筒入口而缩小。因此,套筒头部随着轴向远离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或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而锥化变窄。相反地,当轴向延伸趋近最大径向范围平面或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时,套筒头部即加宽。
套筒头部远离套筒入口的轴端可为扁平或弯曲的形状,例如,可为球盖形或或其他所需形状的设计。
套筒颈部包括一个套筒颈部隔间,此套筒颈部隔间用于卡扣配接对应公接头的颈部,其径向夹紧轮廓采用互补形状设计,可用于配接对应公接头的颈部径向轮廓。
相较于套筒头部的径向轮廓,套筒颈部是内凹的套筒部份。套筒颈部是内凹的套筒部份,因为此部位具有套筒颈部的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小于套筒头部的径向轮廓,内凹的套筒部份也称为窄化的套筒部份或简称为内凹部份。套筒内周壁部份构成套筒颈部的径向轮廓,此套筒的内周壁部份即构成套筒颈部和套筒颈部的内外围。外围方向延伸的套筒颈部径向轮廓构成套筒颈部的环形内外围,套筒内周壁部份构成套筒颈部,套筒颈部隔间具有凹口状或内凹状的径向轮廓,向内面向套筒头部的耦合轴和最大径向平面中心点。此凹口具有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即为套筒颈部径向轮廓或构成此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可以是弯角或弯曲设计,沿着外围方向延伸即为环形延伸,藉此构成套筒隔间的颈部及其边界。
在套筒颈部实例中的接合部份采用环形扣或环形夹的形式,环绕构成套筒颈部,环形扣或环形夹可能具有夹紧托架或夹紧套环的径向轮廓,在实施例中的套筒颈部即采用环形托架部份、环形托架件、套环部份或套环件的设计。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本文中所谓的「托架」和「套环」可互换使用。本文中的夹紧托架即为倾斜托架,具有面向套筒头部其耦合轴和最大径向平面中心点的内凹部份或凹口,此托架沿着外围外围方向延伸构成套筒颈部隔间及其边界。外围方向垂直于耦合轴,其方向与构成环形扣或环形夹的圆形相切,套筒颈部构成凹形连接部份的凹形卡扣接合部份,根据情况而定,可称为套筒或凹形连接部份的第二个接合部份或第二个卡扣凹形接合部份。这个所谓第二个的接合装置类似第一个接合装置,即为构成凹形固持装置的固持部份,通常在套筒颈部构成套筒的最小径向间隙范围。
内凹的套筒部份具有在称为局部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其轴向范围处的局部最大径向范围,此局部最大径向平面也就是局部最大横向平面。随着轴向远离局部最大径向范围的水平面并趋近套筒入口,套筒颈部隔间的径向范围即加大。具体而言,套筒颈部隔间的径向范围随着套筒颈部隔间远离最大径向范围水平面并插入套筒入口而减小。套筒颈部隔间是锥形套筒颈部,当轴向延伸趋近套筒入口时,即呈锥形窄化。相反地,当套筒颈部突出病变轴向远离套筒入口时,套筒颈部隔间即加宽。
套筒颈部的锥形入口端其形状尺寸根据结合部份选定,或更具体而言,即为根据其凸形接合部份来选定,用于对应凸形接合部份其窄化颈部的接合或扣接,如楔入接合。因此,此锥形入口端可视为套筒的第三个卡扣接合部份。
锥化可沿着曲线移动,如凹曲线、直斜线或其他不失其一般性的预期轮廓。
凹形连接部份的套筒可套接凸形连接部份的突起物,当两个组件具有可配接的连接装置时,即可堆栈接合,其对应的连接装置采用可松脱的接合方式,组件的对应连接表面可采用邻接甚至是插接设计。为能够满足接合要求,远离入口端的套筒轴端或顶部需位于足以接合突起物的轴向水平面。
套筒入口端位于接合表面的轴向水平面,除非顶端开放可让突起物插入者,否则在一般的情况下,套筒顶端位于对应接合表面突起物其轴向范围的水平面。一般而言,套筒隔间的轴向范围即为最大径向范围、突起物或套筒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15%和80%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通常,轴向范围即50%和80%范围间的较高值,突起物具有圆形端部或部份的球端形状,在15%和60%范围内的较低值,突起物具有扁平的头部或轴端。
在外突部份卡扣接合的套筒头部具有径向夹紧轮廓,采用互补外形设计,用于配接套筒头部外突径向轮廓。
为能够在外突部份提供有效的卡扣接合,套筒头部的径向夹紧轮廓径向范围,可与对应的凸形接合部份其外突部份的轴向范围进行比较,藉由环形托架的径向轮廓来判定。一般而言,套筒头部的径向范围即为外突部份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10%和40%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套筒头部可与径向范围对称,对应外突套筒头部的最大径向范围平面或卡扣接合突起物的外突部份,对称平面将套筒头部份分成为以径向平面为准对称的两半,套筒头部随着轴向延伸远离最大径向范围的平面进行锥形窄化,套筒头部可沿着凹入的锥形轮廓移动,或在轴向锥形延伸时构成凹入的径向轮廓。另外,此凹形轮廓可沿着或配接其对应外突部份的突形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形轮廓沿着具有与外突部份最大径向范围相等或相当直径的凹形曲率移动,此锥化可沿着斜直线率或其他不失其一般性的预期轮廓来移动,此凹形曲线的曲率半径是最大径向范围E的一半值。
套筒头部径向范围在对称平面端,其套筒头部轴向范围即为外突套筒头部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95%和99%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95、96、97、98、99%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套筒颈部的轴向范围可在公接头颈部提供卡扣夹持力,轴向范围是外突部份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2%到10%之间的数值,例如,2、3、4、5、6、7、8、9、10%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
为能够在突起物颈部提供足够或有效的卡扣夹紧力道,套筒颈部径向夹紧轮廓的径向范围,即为环形托架的径向轮廓,应与对应凸形接合部份的颈部范围相当。一般而言,套筒颈部的径向范围即为基部表面颈部其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10%和35%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5%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套筒颈部的最大径向范围可视为套筒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1.9%到5%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1.9、2、2.0、2.5、3、3.5、4、4.0、4.5、5%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套筒颈部轴向延伸趋近通行孔,即会进行锥化构成窄化的通行孔有助于卡扣接合。
因为锥化的结果,套筒颈部锥化轴端的通行孔具有径向范围,此径向范围是套筒内部隔间其间隙最大径向范围的一部份,此部份可任选85%和96%之间的数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85、90、95、96%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由于锥化的结果,套筒颈部的内周壁在套筒颈部的通行孔轴端,与径向平面呈一个倾斜角度。此倾斜角度可任选50和88度之间的数值,例如,这些度数即为50、55、60、65、70、75、80、85、88度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倾斜角度最好对应于接合角度,有助于套筒颈部和颈部间的紧密接合。
套筒包括套筒颈部和套筒头部,可由套筒的周壁构成这两个部份,套筒周壁的轴向范围可任选30%和85%之间的R值,例如,可表示为下列的百分比值,即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由任何上述值和/或范围的组合所限制的任何单一或多个范围。
说明书附图
参考附图的实例说明,其中:
图1是从轴端部透视其组件组合实例的透视图,
图1A1是图1组件的分解图,
图1A2是从图1组件从另一个轴端截取的透视图,
图1A3是图1组件平面图显示剖线A-A'的平面图,
图1A4是图1沿着图1A3的A-A'剖线所截取的组件组合剖视图,
图1B和1B1是图1从对侧轴端所截取的组件透视图,
图1C和1C1是图1从对侧轴端所截取的组件透视图,
图1BC是图1组件组合模块实例的侧视图,
图1CB是图1B和1C其组件所构成模块另一个实例的侧视图,
图1D是图1组件组合模块实例的透视图,
图1D1是图1D显示剖线B-B的模块平面图,
图1D2是沿着图1D1剖线B-B'所截取的模块剖视图,
图1D3是与图1D2模块兼容模块实例的剖视图,
图1E是与图25D2兼容模块另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2是从轴端透视的组件组合实例透视图,
图2A1是图2组件的分解图,
图2A2是图2显示剖线C-C'的组件组合平面图,
图2A3是图2沿着图2A2剖线C-C'所截取的剖视图,
图2B和2B1是图2从对侧轴端所截取组件组合模块的透视图,
图2B2是图2B组件模块的侧视图,
图2C和2C1是图2从对侧轴端所截取另一个组件模块的透视图,
图2C2和2C3是从图2C模块相对轴端所截取的平面图,
图2D1是图2C组件实例的底视图,
图2D2是图2C插入滚珠轴承其组件实例的底视图,
图3是组件组合实例的透视图,
图3A是图3组件组合模块的透视图,
图3A1是图3A的模块分解图,
图3B是图3另一个组件模块的透视图,
图4A是模块实例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将滚珠轴承移除的模块透视图,
图4C是图4A模块的分解图,
图5和5A是组件组合实例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组件组合50的模块透视图,
图5C1、5C2和5C3是组件模块50B其组件580的透视图和正视图,和
图5D1、5D2和5D3是组件模块50B其组件580的透视图和正视图。
说明
组件组合10实例包括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藉由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形成组件10,如图1所示。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可绕着转轴X-X'转动,如图1A1和1A4所示。第一个模块10A包括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在连接平面上彼此卡扣固接,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藉由固持装置达成固持状态。在固持状态下,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互锁并固持为单个组件,其中的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可绕着转轴作为共同的转轴进行转动。
第一个组件11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112、第二个表面113以及在第一个表面112和第二个表面113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114。参照图1A1、1A4、1B、1B1、1BC,在第一个表面112上形成多个卡扣接头116,藉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并构成第一个组件110上的第一个连接表面。每个卡扣接头116包括具有耦合轴的连接部份,此耦合轴是连接部份的功能特征,连接部份包括具有机械性配接特征的接合部份,可用于配接对应接头其对应的接合部份,藉此进行卡扣接合。第一个连接表面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构成连接方向,第一个连接装置沿着此连接方向与配接对应接头其连接表面上的接合装置进行卡扣接合。
在第二个表面113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接头117,此第二个表面113即为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二个连接表面,如图1B1所示。接头117可为压扣配接设计,如卡扣接头设计,但可以是或包括具有可松脱接合的功能特征其他类型的机械性接合接头设计。
第一个表面112是主体其面板部份的顶部面板表面,此面板部份具有顶部面板表面和底部面板表面。外围表面114是主体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外围部份具有内部外围表面和围绕内部外围表面的外围表面。主体的底部门板表面和外围部份的内部外围表面共同构成主体的内部隔间,接头117从底部门板表面突出并沿接头117的耦合轴向延伸,藉此趋近由第二个表面113所构成的的横向平面。第二个表面113由主体的周壁部份底边所构成,主体其周壁部份的底部边缘构成主入口孔,用于插入内部隔间和接头117中。
在本实例中,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中的各个圆形表面即为轴向对称表面,环绕中心轴向对称排列,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的中心轴彼此同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面中的各个表面可为轴向对称的正多边形,如等边的正方形或正多边形。例如,正多边形可具有6、7、8、9、10个等边。当组件组合用作为转动组件时,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面可为同轴排列。
外围部份是径向外突,从第一个表面112的外外围呈现径向外突,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随径向外突而向下轴向延伸,在第一个组件110的轴端处连接第二个表面113,因为相较于第一个表面112,第二个表面113有较大的径向表面。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沿着轮廓曲线移动,从第一个表面112朝向第二个表面113延伸时,即形成凹入的外围部份。随着外围表面更远离第一个表面112延伸连接第二个表面113时,外围表面从轮廓曲线变为轮廓直线,如图1B所示,外围表面在弯曲轮廓的下轴端处改变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个表面113,形成具有恒定径向范围的外缘或外围凸缘。弯曲轮廓的下轴端与第二个表面113构成特定的轴向距离,此轴向距离即构成与外缘或外围凸缘的厚度等长的轴向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与面板部份或外围壁部份的厚度相当或略大,藉此获得足够的强度或坚固性。外围部份是第一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此部份用于整合第二个组件130对应的第二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构成第一个模块10A的外围固持部份,第一个和第二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是外围构造物的实例。
第二个组件13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132、第二个表面133以及在第一个表面132和第二个表面133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134,如图1A1、1A4、1C、1C1所示,在第一个表面132上形成多个卡扣接头136,藉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并构成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一个连接表面。每个卡扣接头136包括具有耦合轴的连接部份,此耦合轴是连接部份的功能特征。连接部份包括具有机械性配接特征的接合部份,可用于配接对应接头其对应的接合部份,藉此进行卡扣接合。第一个连接表面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构成连接方向,第一个连接装置沿着此连接方向与配接的对应的接头其应连接表面上的接合装置彼此卡扣接合,例如,第一个连接装置其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一个表面112。
在第二个表面133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接头137,第二个表面133是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二个连接表面,接头117可为压扣接合接头的设计如卡扣接头,但可以是或可包括具有可松脱接合特征其他类型的机械式接头。
第一个表面112是主体面板部份的顶部面板表面,此主体具有顶部面板表面和底部面板表面,外围表面134是主体的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外围部份具有内周表面和围绕内周表面的外围表面。主体的底部门板表面和外围部份的内部外围表面共同构成主体的内部隔间,接头136从底板表面突出并沿接头136的耦合轴进行轴向延伸,藉此趋近由第二个表面113所构成的横向平面。
第二个表面132由主体周壁的底边所构成,主体周壁底边即构成主入口孔,用于插入内部隔间和接头117中。
在本实例中,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中的各个圆形表面即为轴向对称表面,环绕中心轴向对称排列,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的中心轴彼此同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面中的各个表面可为轴向对称的正多边形,如等边的正方形或正多边形。例如,正多边形可具有6、7、8、9、10个等边。当组件组合用作为转动组件时,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面可为同轴排列。
外围部份是径向外突,从第一个表面的外外围呈现径向外突,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随径向外突而向上轴向延伸,即突出于主体上轴端其第二个表面133接合,相较于第一个表面132,此第二个表面133110呈径向扩大。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沿着轮廓曲线移动,从第一个表面2朝向第二个表面延伸时,即形成凹入的外围部份。随着外围表面更远离第一个表面132延伸连接第二个表面133时,外围表面从轮廓曲线变为轮廓直线,如图1C所示,外围表面在弯曲轮廓的上轴端处改变以在垂直于第二个表面133的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具有恒定径向范围的外缘或周缘凸缘。弯曲轮廓的上轴端与第二个表面构成特定的轴向距离,此轴向距离即构成与外缘或外围凸缘的厚度等长的轴向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与面板部份或外围壁部份的厚度相当或略大,藉此获得足够的强度或坚固性。外围部份是第一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此部份用于整合第一个组件110对应的第一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构成第一个模块10A的外围固持部份。
在本实例中,第一个组件110的主体和第二个组件130的主体,即绕着连接平面或相同的平面彼此呈镜像对称排列。镜像对称排列时,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一个表面112和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一个表面132具有相同尺寸可彼此配接的表面,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二个表面113和第二个组件133第二个组件130具有相同尺寸彼此配接的表面,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的外围部份绕着连接平面彼此呈镜像对称排列。
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是彼此配接互补的卡扣连接装置,可藉此形成卡扣接合状态。
在本实例中,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与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所对应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彼此邻接,在连接平面形成第一个模块10A实例。当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卡扣接合时,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彼此堆栈接合,其对应的第一个连接表面30与共享的中心轴对齐并邻接形成连接平面。
当组件组合其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卡扣接合形成组件组合时,第一个组件110其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组件130其第一个连接装置与组件组合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即彼此卡扣接合。在这种邻接状态下,第一个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装置位于第二个组件130的内部隔间,为了便于参考,第一个连接装置也称为内部连接装置。在另一方面,第二个表面上的连接装置用于外部连接且为了便于参考即称为外部连接装置。
参见图1BC,第一个模块具有第一个组件第二个表面113所构成的第一个轴端,外围部份在第一个固持部份所构成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间延伸,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构成第一个固持部份的第一个固持表面,第一个固持表面的径向轮廓由第一个组件110第一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的径向轮廓和第二个组件第二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的径向轮廓,彼此堆栈组合所构成。
第一个模块10A包括第一个固持部份,此第一个固持部份与第二个模块10B的第二个固持部份配接形成组件的固持装置,将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固持或固定在第一个模块10A中,第二个模块10B即为彼此互锁但可转动的设计方式,更具体的说明如图1C和1A所示。当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彼此构成互锁但可转动的关系,第一个和第二个固持部可固持或阻止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间沿着转动轴X-X'的轴向相对运动或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但可在转动轴所构成的轴向进行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之间的相对转动,让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彼此固持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彼此互锁或互连。为能够进行上述转动方式的固持,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稍微松散配接在一起,可让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之间存有很小的间隙,这个小间隙控制在30°的公差范围内,可让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之间的相对转动范围保持在垂直于转轴的转动平面上。如实例,转动平面具有由转动轴所构成的正交平面偏差角度偏差,此偏差角度(以度数为单位)可以是0.3°、0.5°、0.8°、1.0°、1.1°、1.3°、1.5°、1.8°、2.0°、2.1°、2.3°、2.5°、2.8°、3.0°、3.1°、4.0°、4.1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除了将组件固持在互锁状态外,固持装置还可用作为转动导件,便于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绕着转动平面的转动,此转动平面垂直于组件的中心轴。-
在本实例中的固持部份具有转轴径向上的第一个固持轮廓,第二个固持部份在径向上具有第二个固持轮廓,第一个固持轮廓和第二个固持轮廓是互补轮廓设计,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在轴向上的相对运动或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同时可让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绕着转动方向进行转动。为了便于上述转动方式的固持,即维持模块的互锁状态,但容许转动平面上的转动,模块略微松散配接但具有极小公差范围的外围间隙。
在实例中,组件组合可配置为玩具轮,此玩具轮的外径以cm为单位,可为2、3、4、5、6、7、8、9、10、12、14、16、18、20、25、30或更大的数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一般而言,此间隙意指固持轮廓的最大径向范围(以百分比表示),可为1、2、3、4、5、6、7、8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第一个模块10A的第一个固持部份是外围延伸的的固持装置,用于固持第二个模块10B,第一个固持部份由第一个组件110的对应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以及具有对应第一个组件其第一个连接表面的第二个组件130所构成,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彼此邻接。参照图1BC,第一个组件的第一个部份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和径向最内端的第二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即彼此对齐邻接,藉此构成第一个模块10A的第一个固持部份。
第一个模块10A的外围固持装置实例包括外围延伸的的信道或可简称为外围通道。此外围通道是细长凹槽,在转轴径向延伸并沿着垂直于转轴的外围径向平面外围环绕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面当中较小的一个,外围方向垂直于转轴,通道在径向上具有固持轮廓。
在本实例中,固持轮廓是径向凹陷的形式,凹口实例是锥形内凹,当凹口朝着转轴径向朝内延伸时,即锥化变窄,在其最内端的径向端具有圆形凹口端。随着凹口锥化变窄,轴向范围朝向转轴向内径向延伸时,凹口穿孔的轴向范围(相对于转轴)即变小。在本实例中,近转轴的固持轮廓沿着接合平面的对称凹曲线移动,圆形固持轮廓如圆化的固持轮廓或弯曲的固持轮廓有助于减少摩擦并改善转动的顺畅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口可为非圆形的轮廓,例如,多边形侧边所构成的弯角轮廓,仍不失其一般性。为能够增强转动的顺畅性,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其对应固持装置的近侧表面即为低摩擦表面,如ABS和PC低摩擦材料制成和/或抛光的光滑低摩擦表面。
在本实例中,固持轮廓在外围方向是均匀分布,促成围绕转动轴的彻底顺畅转动,外围方向与固持轮廓相切,如图1D2所示。当转动限制在360度的角度范围内,均匀的固持轮廓只延伸到第一个模块10A其外围的一部份,藉此限制其相对的转动范围。
在本实例中,外围信道形成轴承座圈,外围肋板条沿着此轴承座圈滑动到外围通道,促成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相对转动。
多个卡扣接头分布在第一个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上,对应的多个卡扣接头分布在第二个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其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的卡扣接头即可进入接合状态,藉此形成第一个模块。
实例中的组件110和130,其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的卡扣接头116、117、136、137以圆形方式分布环绕转轴X-X',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连接表面包括卡扣接头,此卡扣接头的耦合轴与转轴对齐,也包括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的多个卡扣接头或单一卡扣接头。转轴上的卡扣接头可为球形接头,此球形接头具有多个耦合方向,可藉此提供更灵活的连接。
在相同的第一个连接表面上或在相同的第二个连接表面上,这些卡扣接头116、117、136、137都具有相同的凹形或突形接头特性。例如,卡扣接头117和136是凹形卡扣接头,卡扣接头116和137是凸形卡扣接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连接表面或第二个连接表面上的卡扣接头可包括凸形卡扣接头和凹形卡扣接头,连接表面包括凸形和凹形连接的连接表面,即为混合形态的连接表面。具有混合形态设计的第一个连接表面,此组件是有利的设计,因为具有相同混合形态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其组件可卡扣接合,可减少部件或部件第一个连接表面的数量。组件110和130实例其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的卡扣接头116、117、136、137分布在圆形或方形的角落中,当卡扣接头均匀分布在圆形或以均匀的间隔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相邻的卡扣接头具有可彼此交错接合的不同公母接头时,一对相同的混合交错连接表面即可进行卡扣接合。
在另一个实例中,卡扣接头均匀分布在圆形或以均匀的间隔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卡扣接头位于对称平面的相对侧,此对称平面其相对侧的卡扣接头具有可彼此交错接合的不同公母接头时,一对相同的混合交错连接表面即可进行卡扣接合。
在对称平面的相对侧上具有不同的公母接头时,相同混合交错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即可进行卡扣接合。例如,在组件110和130具有相同的混合交错连接表面下,卡扣接头均匀分布在圆形或以均匀的间隔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一对相同的混合交错连接表面即可进行卡扣接合。
第一个模块10A与第二个模块10B配接形成实例中的组件10,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可绕着转轴X-X'转动,在本实例中,此转轴也是组件的中心轴,可让组件10绕着转轴进行轴向对称的转动。
第二个模块10B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轴端162、第二个轴端164和将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的外围部份166,如图1D、1D1、1D2所示。
外围部份166包括沿外围方向和圆形路径延伸的周壁,此圆形路径具有与第一个模块10A中心轴X-X'彼此同轴的中心轴。周壁具有内外围表面166A和围绕内外围表面的外外围表面166B,内外围表面和外外围表面是圆柱形表面,其中心轴为圆柱轴,内外围表面和外外围表面间的径向分隔距离构成周壁的径向厚度,除了第二个固持部份外,周壁沿着轴向具有均匀的径向厚度,周壁沿着中心轴在轴向可测得轴向范围,此轴向范围相当于第一个模块10A的轴向范围,此轴向范围构成周壁的宽度。
第二个模块10B包括在周壁所形成的第二个固持部份,第二个固持部份具有第二个固持轮廓,此第二个固持轮廓是第二个固持部份的特征。第二个固持轮廓与第一个模块10A第一个固持部份的第一个固持轮廓彼此配接互补,藉此促成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环绕,与第二个模块的中心轴进行同轴的转动或与中心轴X-X'进行小角度偏差的转动。
在本实例中,固持装置是外围突起物,沿外围方向即周壁的内外围表面连续延伸,藉此构成垂直于中心轴的突起平面,外围方向与构成圆形周壁的圆相切。外围突起物包括外围延伸的肋板168,肋板168从内外围表面突出并且朝向中心轴进行径向的向内延伸。
参考图1D1,肋板168的内外围即构成圆形的内孔,内孔构成第二个模块10B的最大径向间隙范围,最大径向间隙范围略大于第一个模块10A在连接平面的径向范围,径向范围是由轴平面所构成的横向范围,其中包括中心轴,如图1D2所示。
参考图1D2,第二个固持部份实例其肋板168的固持轮廓即为径向突起的形式,突起物实例是锥形突出部,当突出部朝向转轴进行径向的向内延伸时,此锥形突出部逐渐变细,在其最内部的径向端部具有圆形突起端。随着突起物逐渐锥化变窄,突起物的轴向范围(相对于转轴)随着朝向转轴的向内延伸而变小。在本实例中,靠近转轴的固持轮廓沿着径向分割平面对称的凸曲线移动。
具有圆形的固持轮廓如圆化的固持轮廓或弯曲的固持轮廓,这与第一个固持部份的圆形轮廓彼此配接互补,同时具有公差范围,在严格控制下的小间隙,模块间摩擦将减少并改善转动的顺畅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物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例如,由多边形的一些侧边所共构成的弯角轮廓,仍不失其一般性。为能够增强转动的顺畅,第二个固持部份的外表面可使用PTE抛光和/或涂覆,藉此形成低摩擦的表面。在本实例中,主体由低摩擦的热塑性塑料(如ABS或PC)整体模制而成。
为能够形成组件,用户可将第一个组件110插入第二个模块10B中,例如,藉由将第一个组件110的第一个表面112插入第一个轴端162上的第一个通行孔中。例如,第二个模块10B可藉由第一个连接装置将第二个组件130的第一个表面132插入第二个模块10B其第二个轴端164上的第二个通行孔中,将第二个组件130插入第二个模块10B中,与第二个对齐装置彼此对齐。在连接装置对准的同时,将对齐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彼此轴向压扣,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即卡扣接合,藉此形成实例中的组件组合10A。
组件组合可藉由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其中的两个或一个第二个表面上的连接装置117、137接到外部的结构体。当组件连接让外部结构体无法转动时,无法转动的外部结构体在摩擦表面上滑动时,第二个模块10B将绕着外部结构体的转轴进行转动。当组件组合接到可绕转组件组合其转轴的外部结构体时,第二个模块10B即固定或固持在摩擦表面上,当外部结构体绕转转轴时,外部结构体如轮轴,将绕着第二个模块10B进行转动。-
在本实例中,第二个模块具有道路车辆用的橡胶轮胎形状,可让组件具有类似的车轮绕转动作。
当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以中心轴作为转轴进行转动时,第二个模块上的外围延伸肋板将沿着第一个模块的外围延伸信道滑动并让其引导。在操作中,外围延伸的信道即类似于轴承座圈,外围延伸的肋板类似叶片的轴承或装有轴承的叶片。
实例中的第二个模块10B即为一体成型单件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个模块可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彼此堆栈在连接平面CP-CP'处连接,如图1D3所示。当第二个模块由分离的组件所形成时,第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模块或是分离式的组件块。
可藉由不同的方式堆栈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藉此形成第一个模块10A1。在本配置实例中,第一个组件110的表面113与第二个组件130的表面133邻接,如图1CB所示。进行这种配置时,组件110和130的轴向即被反转,然后堆栈形成第一个模块10A1。藉由这种方向的反转,以下关于组件10的说明将并入本文内容,经必要的内容变更后即可适用。例如,第一个组件110的表面113即称为第一个连接表面,表面113上的连接装置称为第一个连接装置和内部连接装置,第一个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卡扣接头,此表面113即为卡扣连接表面。因此,第一个组件110的表面112即称为第二个连接表面,表面112上的连接装置即称为第二个连接装置和外部连接装置,第二个连接装置可称为或不被称为卡扣接头。同样地,第二个组件130的表面133即称为第一个连接表面,表面133上的连接装置即称为第一个连接装置和内部连接装置,第一个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卡扣接头,此表面133即为卡扣连接表面。相反地,第二个组件130的表面132即称为第二个连接表面,表面132上的连接装置称为第二个连接装置和外部连接装置,第二个连接装置可称为或不被称为卡扣接头。
参见图1CB,实例中的第一个模块具有第二个组件130第二个表面132所构成的第一个轴端及第一个组件110其表面112所构成的第二个轴端,外围部份在第一个固持装置所构成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间延伸,外围部份的外围表面构成第一个固持部份的第一个固持表面,第一个固持表面的径向轮廓是由组件130、110的第一个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其径向轮廓堆栈组合形成径向轮廓。
第一个固持部份与对应的第二个模块其第二个固持部份配接,将第一个模块10A1和对应的第二个模块固定或固持为互锁但可转动的状态中。
第一个固持部份在径向上具有第一个固持轮廓,径向相对于转轴,第二个固持部份在径向上具有第二个固持轮廓。第一个固持轮廓和第二个固持轮廓是互补轮廓设计,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在轴向上的相对运动或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同时可让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绕着转动方向进行转动。为了便于上述转动方式的固持,即维持模块的互锁状态,但容许转动平面上的转动,模块略微松散配接但具有极小公差范围的外围间隙。
同样地,实例中的第一个模块10A1其第一个固持部份是外围延伸的固持装置,用于固持对应配接的第二个模块。第一个固持部份藉由组件组合110,130其对应的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部份堆栈连接所形成,其中的组件组合所对应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彼此邻接。
参考图1CB,模块10A1的第一个固持部份包括外围延伸的肋板或简称为外围肋板。外围肋板细长脊板绕着转轴径向延伸,并沿着垂直于转轴其外围方向的径向平面,环绕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当中较小一个的外围,外围方向垂直于转轴。
第一个固持部份具有固持轮廓特征,第一个模块10A1的第一个固持部份其固持轮廓即为径向突起物的形式。实例中的突起物是锥形突起物,当突起物沿径向向外延伸并远离突起物开始移动的组件轴端时,此锥形突起物逐渐变细窄化。锥形突起物的移动终止于固持装置的最外部径向端,藉此形成扁平端,突起物的轴向范围(相对于转轴)随着远离转轴向外延伸而变小。
突起物在径向上的固持轮廓,如图1CB所示。参照图1CB,当突物起沿着径向向外远离轴端朝向第一个模块10A1的连接平面延伸时,突起物即沿着凹形曲线逐渐变细变窄。由于组件110,130的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构成的凹形曲线在突起物的最外径向端停止移动,形成具有轴向厚度的扁平周缘。此周缘的轴向厚度相当于组件面板部份的轴向范围整合部份,第一个固持部份的固持轮廓在连接平面上呈镜像对称排列,在本实例中,固持部份在径向端处具有非圆形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端部可以是圆形端部,但仍不失其一般性。
适用于接合实例中第一个模块10A1的第二个模块即类似模块10B,但外围延伸肋板168为外围延伸信道所取代者除外。藉由外围延伸信道的取代,第二个模块在其轴端的径向厚度实际上大于模块10A,藉此用于接合通道的径向范围。固持装置构成模块10A的最大径向范围,更具体而言,就是外围延伸信道168的外外围,模块10A1的最大径向范围由模块10A1其外围肋板的径向范围所构成。
外围延伸信道的设计具有径向轮廓,此径向轮廓实际上可用于配接第一个固持部份的突起物径向轮廓,藉此固定或固持第一个模块10A1,与对应的第二个模块彼此互锁但仍具有上述可转动的接合状态。为了便于进行上述方式的转动固持,第一个模块10A1及其对应的第二个模块10B稍微松散配接,可让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之间存有很小的间隙,如上所述,相关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即可适用。
当第一个模块10A和对应的第二个模块10B以中心轴作为转轴进行转动时,第一个模块上的外围延伸肋板将沿第二个模块的外围延伸信道滑动并让其引导。在操作中,外围延伸信道是连续延伸的信道类似于轴承座圈,外围延伸肋板的功能类似叶片轴承或轴承叶片。
模块10A1、10B实例的外围延伸肋板即为外围方向连续延伸的肋板延伸方向,与对应模块的延伸信道连续接合,有助于导引转动平面上的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多个分离的突起物,即可作为固持部份藉此取代连续延伸的肋板,可让第二个模块包括第二个固持部份,此第二个固持部份具有沿着连接平面分布的分离固持件,此连接平面也是固持平面。
实例中的第二个模块10B1与对应的第一个模块彼此配接,第一个模块具有连续延伸的外围延伸信道,例如,类同第一个模块10A的第一个模块,如图1E所示。第二个模块10B1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轴端、第二个轴端以及将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的外围部份,外围部份166包括沿外围方向延伸和圆形路径延伸的周壁,此圆形路径具有与第一个模块10A中心轴X-X'彼此同轴的中心轴,周壁具有内外围表面168A1和围绕内外围表面的的外外围表面166B1。由于第二个模块10B1与模块10B的说明内容基本上均相同,除了藉由多个不连续的突起物取代连续延伸肋板之外,相关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即可适用。
实例中的突起部1681是轴向对称的突出部,具有圆形基部,在外围的内外围表面和圆顶形成一体成型的圆形基部,对称轴具有一个中心轴,此中心轴贯穿圆形基部并与转轴相交。突起部1681是锥形突起物,从圆形基部径向突出朝向转轴进行径向延伸,具有可配接的固持轮廓(即略微松散带有小间隙的配接状态),所对应的第一个模块其第一个固持部份的固持轮廓有助于藉由上述方式进行固持和转动。突起部1681也可沿着内外围表面168A1均匀分布,突起部1681的中心轴在径向平面上彼此对齐,此径向平面最好是第二个模块其主体的径向对称平面。
同样地,第一个模块10A1的连续肋板可藉由类似的方式由多个分离的突起物来取代第一个模块,此第一个模块具有类似于突起部1681其突起物的第一个固持部份,但仍不失其一般性。
第一个或第二个固持部份的突起部可为非轴向对称的排列,例如,突起部可在外围方向上具有均匀的固持轮廓,但仍不失其一般性。在第一个模块1010A1、10B所构建的组件实例中,突起部具有锥形的径向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径向轮廓可以是喇叭形。
图2中的组件组合20实例包括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可藉由可松脱的方式固接形成组件组合20,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可绕着转轴X2-X2'转动,第一个模块10A和第二个模块10B藉由固持装置保持在固持状态下,当处于固持状态下,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互锁并固持成为单一组合,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可绕着转轴X2-X2'转动。
第一个模块20A包括第一个轴端、第二个轴端以及将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的外围部份,如图2B、2B1、2B2所示。第一个模块10A包括第一个组件110和第二个组件130,彼此卡扣接合在连接平面上,第一个模块20A与模块10A实际上均相同,关于模块10A的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
第二个模块20B包括第一个组件260、卡扣接合在连接平面上的第二个组件280和装设在第二个模块20B上的多个滚珠轴承。
第二个模块20A包括第一个轴端、第二个轴端以及将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的外围部份,如图2B、2B1、2B2所示。第二个模块20B的外围部份包括内周壁254、外周壁255以及在内周壁和外周壁之间延伸的中间外围部份。内周壁是圆柱形并构成圆柱孔,此圆柱孔具有与转轴对齐的孔轴,在中间外围部份形成多个球形套筒,各个球形套筒在内周壁具有一个球形套筒孔。
第一个模块20A具有径向范围,此径向范围仅略小于第二个模块20B其圆柱孔的径向范围。第一个模块20A的径向范围仅略小于圆柱孔的径向范围,让第一个模块20A可紧密邻接圆柱孔并穿过圆柱球。
多个滚珠轴承500固持在第二个模块20B上,多个滚珠轴承由中间外围部份所对应的多个球形套筒258所固持,球形套筒258上的每个轴承座可绕着球形套筒和第二个模块自由转动,实例中的滚珠轴承采用钢材、ABS或PC(聚碳酸酯)制成,滚珠轴承的主要部份固持在中间外围部份的内部,滚珠轴承较小的部份位于球形套筒外部,藉由球形套筒孔突出到中间外围部份的外部,滚珠轴承突出到第二个模块20B其中间外围外侧者,即属外露部份,从内周壁254向内径向突出,再朝向转轴向内径向延伸。滚珠轴承可自由转动,便于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之间的低摩擦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珠轴承可绕着球形套筒和/或第二个模块构成不转动的接合状态,多个滚珠轴承形成组件组合20的第二个固持部份。
第二个模块20B的第一个组件26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262、第二个表面263以及内周壁264和外周壁265之间所构成的中间外围部份,内周壁264和外周壁265中的各个周壁在第一个表面262和第二个表面263之间延伸,内周壁264沿着圆形轨道延伸,此轨道将转轴用作为圆形轨道的中心点。外周壁265与内周壁264同心排列并沿着圆形轨道延伸,藉此环绕内周壁264。
在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一个表面262上形成多个卡扣接头266,藉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并构成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卡扣接头266沿着圆形轨道分布,在相邻的卡扣接头266之间具有相等或均匀的间隔,此圆形轨道与内周壁264同心排列,卡扣接头266位于内周壁264和外周壁265之间约一半距离处。
每个卡扣接头116包括具有耦合轴的连接部份,此耦合轴即为连接部份的特征部位。连接部份包括具有机械性配接特征的接合部份,可用于配接对应接头其对应的接合部份,藉此进行卡扣接合。第一个连接表面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构成连接方向,第一个连接装置沿着此连接方向与配接对应接头其连接表面上的接合装置进行卡扣接合。
在内周壁264上形成多个拆分球形套筒268,在第一个组件260的中间外围部份形成各个拆分球形套筒268,即为凹口的部位。此凹口即为在第一个表面262和内周壁264之间延伸的凹口或切口,每个凹口由具有拆分球形表面的套筒所构成,用于容纳球体,藉此构成拆分球形套筒的形状,套筒壁在第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个套筒孔,在内周壁形成第二个套筒孔。拆分球形套筒268的形状尺寸适于容纳滚珠轴承,容纳滚珠轴承时,滚珠轴承的主要部份位于中间外围部份的内部,滚珠轴承较小的部份即位于中间外围部份之外并突出远离内外围,滚珠轴承可自由转动。一般而言,拆分球形套筒268即构成一个套筒,此套筒用于容纳半球形区段,此半球形区段具有大于球形半径的区段高度,二等分的区段大致在第一个表面262上构成半球形区段。拆分球形套筒可为均匀间隔分布的排列方式,促进轴向的均匀性和组件的平衡,拆分球形套筒是组件周壁的外围构造物。
第二个组件28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282、第二个表面283、内周壁284和外周壁285。内周壁284和外周壁285中的各个周壁在第一个表面282和第二个表面284之间延伸,藉此构成中间外围部份287。内周壁284沿着圆形轨道延伸,将转轴作为圆形轨道的中心点并构成一个内孔,类似于对应的实施例,此内孔是圆形设计并构成第二个模块20B的最大径向间隙范围,此最大径向间隙范围略大于第一个模块20A的径向范围,可让第一个模块安装并固持在第二个模块20B内,其中的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可相对转动。
外周壁265与内周壁264同心排列并沿着圆形轨道延伸,藉此环绕内周壁264。
在第二个组件280形成多个卡扣接头266,藉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并构成第二个组件280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各个卡扣接头286具有连接部份和接合部份,连接部份具有耦合的功能特征,接合部份即为具有机械性配接功能特征的连接部份。第二个组件28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是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一个连接装置的对应配接装置,可藉由卡扣接合形成一对彼此卡扣接合的第一个连接装置。
第二个组件280的第一个连接表面282上的卡扣接头286其分布方式对应于第一个组件260第一个连接表面262上的卡扣接头266分布方式,卡扣紧固件266、286形成一对彼此对应的卡扣紧固件,此卡扣紧固件与接合部份对齐接合。
第二个表面283是面板部份的顶端表面,此面板部份具有顶端表面和底部表面,底部表面位于面板部份轴向上的顶端表面下方,内周壁284和面板部份的底部表面之间的组件部份即形成内部隔间,多个卡扣接头286从面板部份的底部表面向下轴向突出并朝向第一个连接表面282进行轴向延伸。
在内周壁284形成多个拆分球形套筒,内周壁284形成套筒架,在套筒架上方形成多个拆分球形套筒288,内周壁284是壳壁的一部份,壳壁远离面板部份的底部表面并突出朝向第一个连接表面282进行轴向延伸。多个拆分球形套筒在壳壁形成多个彼此对应的球形套筒凹口,当壳体壁远离第二个表面283延伸,藉此构成拆分球形套筒时,壳壁即扩口变宽。同样地,球形套筒的形状和尺寸可让滚珠轴承较小的部份外露穿过内周壁284所构成的内孔,壳壁25任意的均匀厚度,当壳壁沿着外围方向周向延伸环绕组件280的内孔时,壳壁即沿着波纹轮廓移动,在本实例中,壳壁是连续壁但可为不连续或中断的结构体设计,相较于其他的实施例,中空的组件重量较轻,拆分球形套筒可在实心的中间外围部份形成一个切口,此壳体构造可为实心的切口,反之亦然,仍不失其一般性。
同样地,在中间外围部份284形成各个拆分球形套筒部份的凹口,所形成的凹口在第一个表面282和内周壁284之间延伸,拆分球形套筒288具有与拆分球形套筒268相同的功能特征,关于拆分球形套筒268的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即可简要适用于拆分球形套筒288。第二个组件280的拆分球形套筒288的分布方式对应第一个组件260的拆分球形套筒268的分布方式,具有与拆分球形套筒其分布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分布方式,关于拆分球形套筒268分布方式的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即适用于拆分球形套筒288的分布方式。第一个组件260和第二个模块20B的第二个组件280是一对彼此配接的组件,具有可彼此配接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和快速卡扣接合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当彼此配的组件260、280对齐卡扣接合时,对应配接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处于卡扣接合的状态下,即邻接对应配接的第一个连接表面,与对应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对齐邻接,对应的拆分球形套筒268、288彼此接合共同形成球形套筒。
当配接组件260,280与滚珠轴承卡扣接合,以正方形的排列方式固定在多个拆分球形套筒268或288时,即形成第二个模块20B,由已组立的球形套筒固持滚珠轴承。当处于已组立的状态时,滚珠轴承即突出于内周壁258并朝向转轴,滚珠轴承的较小部份从内周壁258向内径向径向突出并外露。
为能够促成组件组合20的组立,第一个模块20A放在支撑表面上,让第一个轴端面向上,然后将第二个模块20B的第一个组件260插入第一个模块20A中,让第一个连接表面262朝上。因为第一个模块20A的径向范围是圆形设计并略小于第一个组件260圆柱孔的径向间隙,所以,第一个组件260可穿过第一个模块20A并停留在支撑表面上,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二个表面与第一个模块20A的轴端彼此对齐,第一个模块20A的轴端位于支撑表面上。当第一个组件260和第一个模块20A如此对齐时,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一个连接表面262与第一个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或第一个模块20A的连接表面彼此对齐。当表面处于这种对齐的状态时,滚珠轴承即停留在拆分球形套筒268上,当滚珠轴承稳定停留在拆分球形套筒268时,第二个组件280即插入第一个模块20A中,第一个连接表面282面向下朝向第一个组件260的第一个表面262,让各个中心轴彼此对齐。然后,第一个260和第二个280组件其第一个连接表面上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对齐并压扣接合在一起,滚珠轴承即固定就位并形成组件组合20。
在已组立的状态下,滚珠轴承的外露部份即为滚珠轴承突出超过内周壁并朝向转轴突出的部份,将突出进入第一个模块的内部,更具体而言,滚珠轴承突出穿越内周壁并朝向转轴,突出进入第一个模块20A其外围延伸信道的内部。
在这种已组立的状态下,滚珠轴承突出超出内周壁258并延伸进入第一个模块20A的外围延伸信道内部,共同构成第二个固持部份,其第一个模块20A的外围延伸信道即构成第一个固持部份。第一个固持部份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形成固持装置,此固持装置在转轴的轴向上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或在极小公差范围内允许转轴所构成转动方向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固持装置也让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保持在固持状态下,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彼此互锁。
在替代实施例中,在第一个模块上形成球形套筒,滚珠轴承固持在第一个模块上,也在第二个模块上对应形成外围延伸凹槽。
图2中的组件组合30实例包括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可藉由可松脱的方式固接形成组件组合30,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可绕着转轴X3-X3'转动,藉由固持装置让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保持在固持状态下,在固持状态下,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互锁并固持为单一组件,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可绕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个模块30A和第二个模块30B具有如同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的功能特征,其交互作用的关系均相同,上述关于第一个第二个模块的说明得并入本文内容提供参考,为简要之便得比照适用简化内容,但仍不失其一般性。组件组合30设计上与组件组合20均相同,但相对独立转动的3个模块藉由相同或类似的机制和固持装置同心排列组立和固持者除外,例如,将模块20A固持在孔中。
图4A、4B、4C中的实例组件模块40包括第一个组件460和第二个组件480,保持卡扣紧固接合在连接平面上,第一个组件46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462、第二个表面463以及在第一个表面462和第二个表面463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465。第二个组件480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482、第二个表面483以及在第一个表面482和第二个表面483之间延伸的外围表面485。
除了在外周壁具有径向突齿和外周壁具有不同的径向范围外,第一个组件460和第二个组件480具有如同上述第一个组件260的功能特征,上述的组件280基本上具有相同的交互作用关系,关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的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为简要起见可比照适用,但仍不失其一般性。
图2中的组件组合20实例包括第一个模块20A和第二个模块20B,可藉由可松脱的方式固接形成组件组合50,第一个模块50A和第二个模块50B可绕着转轴进行转动,藉由固持装置让第一个模块50A和第二个模块50B保持在固持状态下,在固持状态下,第一个模块50A和第二个模块50B互锁并固持为单一组件,第一个模块50A和第二个模块50B可绕着转轴进行转动。
第一个模块10B1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轴端、第二个轴端以及将第一个轴端和第二个轴端互连的外围部份,第一个模块50A与模块10A实际上均相同,关于模块10A的说明得引用并入本文内容。
第二个模块50B包括第一个组件560、卡扣接合在连接平面上的第二个组件580和装设在第二个模块50B上的多个滚珠轴承,此外,在第二个模块50B的外外围形成多个滚珠轴承套筒590,由组件560上的球形套筒568A和组件580上的球形套筒588A形成球形套筒590,在此组合50中,组件接头566、588的类型如同模块10A,即为平头的组件接头566、588。此外,第二个模块50B如同上述的模块20B相同,除非本文内容另有规定者,否则关于模块20B的说明并入本文提供参考,的比照适用于模块50B,必要或适当时,对应数字的增数以300为单位。
已参考各种实施例进行公开揭露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举例,不得据此限制本揭露内容的范围。
例如,当实例中的组件是用于构建玩具轮、玩具齿轮、玩具齿轮组件的玩具积木组件时,这些组件仍可用于构建其他的玩具组件或非玩具组件。
采用玩具积木组合的应用时,构造组件具有一般为1cm到15cm之间的径向范围(或宽度或侧向范围)和轴向范围(或厚度),微型组件介于0.3mm到8cm之间。例如,关于微型组件,其径向范围可采用cm为单位,即1、1.5、2、2.5、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cm,或可对大型组件采用更高的数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例如,对微型组件而言,其径向范围可采用cm为单位,即1、1.5、2、2.5、3.5、4、4.5、5,5.5、6,6.5、7、7.5、8、8.5、9.5、10,或可对大型组件采用更高的数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如用于玩具时,组件组合和/或其部件或组件由ABS、PC或其他合适的强力热塑性塑料所制成者,此类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刚性和便于压扣接合略具弹性变形的特性,即有助于压扣和卡扣接合。
如为工业用途,如用于机器、建筑物、结构体、部件的模块化构造时,上述数值可按其单位放大,其数值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或组件成份可采用强热塑性塑料、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可模制的材料所制成,但具有高刚性和小弹性。
关于卡扣接合、卡扣连接和卡扣接头的组合已说明如上,组件可藉由其他的压扣机制或不失其一般性的方法进行接合和连接。
已参考各种实施例进行公开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举例,不得据此限制本揭露内容的范围。
例如,本文中的组件实例为玩具积木或类似玩具的应用,组件组合可为玩具积木或像是玩具的玩具积木组合。但本文中的组件也可以是非玩具积木的组件,如机器组件,诸如砖块或类似砖块构造的组件和/或其他工业组件,此类的组件组合可以是模块化构建的机器或机器部件、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结构部件、模块化结构固件、固件部件和/或固件子组合。
用于玩具积木组合时,构造组件具有一般为1cm到15cm之间的径向范围(或宽度或侧向范围)和轴向范围(或厚度),微型组件介于0.3mm到5cm之间。例如,关于微型组件,其径向范围可采用cm为单位,即1、1.5、2、2.5、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cm,或可对大型组件采用更高的数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例如,对微型组件而言,其径向范围可采用cm为单位,即1、1.5、2、2.5、3.5、4、4.5、5,5.5、6,6.5、7、7.5、8、8.5、9.5、10,或可对大型组件采用更高的数值,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
如为工业用途,如用于机器、建筑物、结构体、部件的模块化构造时,上述数值可按其单位放大,其数值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或由任何上述值的组合所形成的范围或其范围的限制值,或组件成份可采用强热塑性塑料、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可模制的材料所制成,但具有高刚性和小弹性。
关于卡扣接合、卡扣连接和卡扣接头的组合已说明如上,组件可藉由其他的压扣机制或不失其一般性的方法进行接合和连接。
本文说明的接头实例为用于卡扣接合的卡扣接头,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本文中的接头可以是压扣接合或摩擦压扣接合接头设计。
一般而言,卡扣接头包括具有卡扣接合特征的接合部份。除非本文另有要求,否则所谓的「卡扣」、「卡扣接合」、「卡扣式接合」在本文中均可互换使用。除非本文另有要求,否则所谓的「紧固件」和「接头」等用语,在本文中也可互换使用。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在本说明内容中,提及接头或具有连接轴的接合部份,所谓的「紧密配接」和「接合」可互换使用,相对于耦合轴的轴向,沿耦合轴的轴向、相对于耦合轴的径向和径向范围即属径向。
除非内容另有要求者,否则所谓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等仅便于参考,不是用于表示其优先次序或顺序。若上述通用的用语彼此冲突时,可藉由可能的合理解释来解决这些用语上的冲突。
关于本文中的单数和复数用语,单数用语适用于复数的状况,复数用语适用于本文内容中的所允许或必需的单数状况。
数值注记表

Claims (21)

1.一种组件组合,包括可拆卸接合的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可机械性接合并绕着转轴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的第一个模块是组件模块,此组件模块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可卡扣或压扣接合,据此形成组件堆栈块;第二个模块由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沿着连接轴所构成的连接方向快速紧固时,由第一个模块将其保持在机械性的固持状态下,此连接轴与转轴同轴排列,据此形成组件堆栈块。
2.根据专利申请1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组件包括第一个主体,此主体具有第一个表面和背离第一个表面的第二个表面,其中的多个卡扣接头分布在第一个表面上,据此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和具有第一个连接方向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其中的第二个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个表面和第二个表面的第二个主体,第二个表面背离第一个表面,在第二个表面分布有多个卡扣接头,据此形成第二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连接表面,第二个连接表面具有第二个连接方向,其中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和第二个连接装置是彼此兼容配接的卡扣连接装置,此连接装置在卡扣接合的状态下。
3.根据专利申请1或2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个固持部份,第二个模块包括第二个固持部份,第一个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形成固持装置,第一个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沿着转轴的轴向相对运动,或在极小公差范围内,允许转轴所构成转动方向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和/或将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保持在固持状态下,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即彼此互锁。
4.根据专利申请3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固持部份具有转轴径向上的第一个固持轮廓,第二个固持部份在径向上具有第二个固持轮廓,第一个和第二个固持轮廓具有彼此互补的轮廓设计,共同限制或阻止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轴向相对运动,或在极小公差范围内的相对运动,但允许第一个模块和第二个模块之间的相对转动。
5.根据专利申请3或4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固持部份包括外围延伸的信道或肋板,此通道或肋板沿着径向平面上的外围方向环绕转轴,径向平面和外围方向垂直于转轴。
6.根据专利申请3到5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信道具有凹口特征,肋板具有突起特征,凹口和肋板在外围方向实际上具有恒定的轮廓。
7.根据专利申请6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凹口在径向具有锥形轮廓或扩口轮廓,述突物在径向上具有锥形轮廓或扩口轮廓。
8.根据专利申请6或7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凹口或突起物在轴向上具有圆形端部。
9.根据专利申请3到8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组件包括第一个拆分固持部份,第二个组件包括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第一个和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藉由堆栈轴在堆栈方向堆栈形成第一个固持部份,堆栈轴与转轴对齐。
10.根据专利申请9所述的组件组合,在低摩擦热塑性塑料材质的组件上形成拆分固持部份。
11.根据专利申请9或10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在垂直于转轴的接合平面上彼此接合,第一个和第二个拆分固持部份在接合平面呈镜像对称排列。
12.根据专利申请3到11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模块绕着转轴进行转动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固持部份即共同形成转动导件。
13.根据专利申请3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二个模块是组件模块,此组件模块包括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第一个组件和第二个组件卡扣紧固,藉此形成组件堆栈块,第一个固持部份可从第一个组件模块拆卸,或第二个固持部份可从第二个组件模块拆卸。
14.根据专利申请3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第一个固持部份包括多个分离的部份。
15.根据专利申请14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分离部件包括多个可自由转动的滚珠轴承。
16.一种组件,包括一个主体,此主体在第一个轴端上具有第一个表面,在第一个轴端上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此第一个连接装置即构成第一个连接表面,在第二个轴端上具有第二个表面,在第二个表面形成第二个连接装置,第二个装置即构成第二个连接表面,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在主体的中心轴彼此相对排列,外围部份将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并具有周壁,在周壁上形成外围固持部份并外露,其中的拆分外围固持部份包括第一个外围构造物,第一个外围构造物形成固持部份,此固持部份具有对应组件其拆分外围固持部份的第二个外围构造物,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及其对应组件的第一个连接表面即可进行压扣或卡扣接合。
17.根据专利申请16所述的组件组合,其中的外围构造物是外围延伸的突起或外围延伸的凹口形式,外围延伸的突起物或外围延伸的凹口沿圆形路径延伸可为连续或不连续的设计。
18.根据专利申请17所述的组件,其中外围延伸的凹口和突起物具有径向固持轮廓,此径向固持轮廓呈均匀排列。
19.根据专利申请17所述的组件,其中的外围延伸突起物包括多个球形套筒及其对应的多个可自由转动的滚珠轴承,其中的球形套筒形状可用于容纳滚珠轴承,此滚珠轴承的一小部份突出到周壁外部。
20.据专利申请17所述的组件,其中的主体包括在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之间延伸贯穿的圆柱孔,此圆柱孔与中心轴同轴排列,其中的外围部份包括内周壁,此内周壁构成穿透孔的边界,在内周壁形成拆分外围固持装置部份或外围构造物。
21.一种组件模块,在模块中心轴的第一个轴端具有第一个表面,在第一个轴端对向排列的第二个轴端上具有第二个表面,外围部份外围部份将第一个和第二个轴端彼此互连并具有周壁,在周壁上形成外围固持部份并外露;其中的模块包括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中的各个组件具有第一个连接表面,在此连接表面形成第一个连接装置,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上的第一个连接装置即为彼此兼容配接的连接装置,可进行压扣或卡扣接合;藉由第一个和第二个组件中心轴彼此对齐堆栈接合的方式,即可形成外围固持部份。
CN201780059873.1A 2016-09-28 2017-09-28 组件和组件组合 Active CN109843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16111366.5 2016-09-28
HK16111366 2016-09-28
PCT/IB2017/055950 WO2018060911A1 (en) 2016-09-28 2017-09-28 Building blocks and building block assembl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406A true CN109843406A (zh) 2019-06-04
CN109843406B CN109843406B (zh) 2021-03-30

Family

ID=6176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9873.1A Active CN109843406B (zh) 2016-09-28 2017-09-28 组件和组件组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3651B2 (zh)
CN (1) CN109843406B (zh)
WO (1) WO20180609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6031B1 (ja) * 2019-02-27 2019-12-04 高原木材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部材セット
US11857889B2 (en) * 2021-07-09 2024-01-02 Howard Wang Spinning magnetic toy bloc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35735A1 (en) * 1997-02-18 1998-08-20 Bora Sunil K Selectively positionable interlocking toy building block having swivelling and non-swivelling positions
CN202237283U (zh) * 2011-09-23 2012-05-30 田铉国 有磁铁的活动积木
CN104248855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龙门县佳茂聚氨酯橡胶有限公司 接触式导电积木
CN10433832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李席纬 积木玩具的嵌接加强构造
CN105561593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广东信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2756A (en) * 1968-01-18 1970-02-03 Kohner Bros Inc Toy block with changeable pictures
US4606732A (en) * 1984-06-15 1986-08-19 Ronald Lyman Interlocking toy building blocks with interconnecting, releasable hinges
US4693696A (en) * 1986-01-27 1987-09-15 Buck Gordon H Inflated balloon tire for toy vehicles
US5527201A (en) 1991-11-25 1996-06-18 Maddock; Paul T. Toy construction kit with interconnecting building pieces
US5902018A (en) * 1996-08-07 1999-05-11 Spartech Industries, Inc. Hubcap locking device
CN2930815Y (zh) 2006-03-28 2007-08-08 蔡东青 一种链套式积木
US8888552B2 (en) * 2011-09-15 2014-11-18 Jakks Pacific, Inc. Twistable and connectable block
US9259968B2 (en) * 2011-12-27 2016-02-16 Great Stuff, Inc. Wheel lock
US20140011422A1 (en) 2012-07-06 2014-01-09 David Samuel Channin Element for a toy interlocking construction block set
TWM491502U (zh) 2014-06-10 2014-12-11 Xian-Ren Lin 多樣性益智拼接組合
CN205589722U (zh) 2016-03-22 2016-09-21 宏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积木帽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35735A1 (en) * 1997-02-18 1998-08-20 Bora Sunil K Selectively positionable interlocking toy building block having swivelling and non-swivelling positions
CN202237283U (zh) * 2011-09-23 2012-05-30 田铉国 有磁铁的活动积木
CN104248855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龙门县佳茂聚氨酯橡胶有限公司 接触式导电积木
CN10433832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李席纬 积木玩具的嵌接加强构造
CN105561593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广东信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玩具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60911A1 (en) 2018-04-05
US20190232186A1 (en) 2019-08-01
US11123651B2 (en) 2021-09-21
CN109843406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15160B1 (en) Building blocks and building block assemblies
CN110062645A (zh) 积木和积木组合
US8568187B2 (en) Construction set
US10905966B2 (en) Snap-lock construction toy platform
US20090298382A1 (en) Polyhedral Toy
US20060228980A1 (en) Hinged connector for multi-part construction toy
WO1997001383A1 (en) Constructional toys
CN109843406A (zh) 组件和组件组合
US20130115849A1 (en) Building block
EP1998864A2 (en) Construction toy
CZ95997A3 (en) System of bricks
JP2010540001A (ja) 組立玩具用チューブ連結体
CN110191747A (zh) 积木和积木组合
US20170209802A1 (en) Snap-lock construction toy
CN110072601A (zh) 积木和积木组合
CN109550264A (zh) 一种用于拼接玩具的连接结构
KR20140122575A (ko) 자석 블록완구
EP2910288B1 (en) Constructional toy
US20200222822A1 (en)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structural interfaces
CN208115173U (zh) 拼接结构件
CN110520204A (zh) 积木和积木组合
KR20050095560A (ko) 조립식 블럭완구
KR20180133404A (ko) 구성형 장난감
KR100915515B1 (ko) 유아용 블록완구
US20200338465A1 (en) Toy vehicle track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k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Address after: Room 1006, No. 8, Pazhou Avenue East,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geometric paradise to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3, 1 / F, block A, Mei Hua Industrial Centre, 94 Kwa Wan Road,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LOBO BLOCK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