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1961B -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 Google Patents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1961B
CN109841961B CN201910224904.5A CN201910224904A CN109841961B CN 109841961 B CN109841961 B CN 109841961B CN 201910224904 A CN201910224904 A CN 201910224904A CN 109841961 B CN109841961 B CN 109841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metal
super
metal patch
double
open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49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1961A (zh
Inventor
杨锐
杨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249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1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能够同时实现极化选择和多波束辐射的特性,并简化天线的结构;包括主反射镜、馈源、副反射镜和支撑结构;所述主反射镜采用中心镂空的由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组成平面阵结构,该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印制在第一介质基板一个侧面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和另一个侧面的金属地板;所述副反射镜采用由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组成平面阵结构,该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印制在第二介质基板一个侧面的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和另一个侧面的金属栅条;通过将主反射镜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且相邻矩形区域附加相位相差180度,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辐射波束。

Description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镜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适用于卡塞格伦、格林高利等各种双镜天线,可用于通信和雷达领域。
技术背景
多波束天线是指能够从一个天线口径上产生两个或多个波束的天线系统。双镜天线,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的辐射效率高和辐射增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波束天线的设计。双镜天线主要是由中心镂空的主反射镜、馈源、副反射镜以及支撑结构组成,副反射镜的作用在于实现波束发散,主反射镜的作用在于实现波束的高增益辐射。多波束双镜天线主要是在主反射镜的中心位置放置多个馈源来形成多馈源结构以产生多波束,其存在的缺陷是:对于这种双反射镜的天线系统,从结构和辐射路径来看,在设计上虽然要求副反射镜尽可能的小于主反射镜,但又要求副反射镜的辐射面大于馈源的辐射口,两种之间的矛盾关系造成副反射镜的体积难以缩小,因此副反射镜将会遮挡主反射镜的辐射面,必然会对天线的辐射性能产生影响,这将使得多波束性能恶化较快。
为解决双镜天线因为副反射镜的遮挡对辐射性能的影响,一种侧馈偏置的双镜天线被提出,通过对主反射镜和副反射镜进行调整,并将馈源置于偏离天线波束某一特定位置的天线结构。该结构不仅降低了副反射镜的遮挡,还减小了反射波束对馈源的影响。2018年,丁伟等在名为“一种星载Ka频段侧馈偏置卡塞格伦多波束天线设计”的期刊中,提出了一种多波束双镜天线,通过由多个馈源组成的馈源阵进行馈电,实现了多波束辐射,并且采用侧馈偏置结构避免了副反射镜的遮挡,但其存在的缺陷是:主反射镜和副反射镜均由曲面结构,加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另外需要采用多个馈源组成的阵列实现多波束辐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能够同时实现极化选择和多波束辐射的特性,并简化天线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反射镜1和副反射镜3,该两个反射镜通过支撑结构2固定;所述主反射镜1的中心镂空;所述副反射镜3的焦点位于主反射镜1的中心法线上;所述主反射镜1中心镂空的位置固定有馈源4,该馈源4的相位中心与副反射镜3的焦点重合;
所述主反射镜1,由M×N个均匀排布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组成平面阵结构形成,M≥8,N≥8;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11、印制在第一介质基板111一个侧面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和另一个侧面的金属地板113,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尺寸是通过其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相位补偿值确定;
所述主反射镜1被划分为m×n个矩形区域,且相邻矩形区域附加相位相差180度,每个矩形区域包含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的数量为i×j个,m≥4,n≥4,i≥2,j≥2,m×n×i×j=M×N;
所述副反射镜3,采用由P×Q个均匀排布的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组成的平面阵结构,P≤M,Q≤N;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包括第二介质基板311、印制在第二介质基板311一个侧面的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和另一侧面的金属栅条313,每个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尺寸是通过其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相位补偿值确定;
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中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所在的一面与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中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所在的一面相对。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包括第一方形环金属贴片1122和嵌套在其内的第二方形环金属贴片1121,该两个方形环金属贴片的一对对角上设置有开口,另一对对角通过矩形金属条1123连接。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采用单开口方环形金属贴片结构,且开口位于与金属栅条313垂直的所在边的中心位置。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一介质基板111板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二介质基板311板面的中心位置;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支撑结构2,采用非金属材料;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馈源4,采用矩形喇叭天线结构;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31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1,y1,z1为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中心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33
为附加相位,用于实现多波束辐射;
上述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其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32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1,y1,z1为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中心坐标,x2,y2,z2为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f2x,f2y,f2z为馈源2相位中心坐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调整副反射镜每个超表面单元的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的相位补偿实现波束发散,使电场与栅条垂直的电磁波均匀入射至主反射镜并转换为电场与栅条垂直的电磁波,同时通过每个超表面单元的金属栅条实现极化选择,使电场与栅条垂直的电磁波完全透射,避免了副反射镜对辐射波束的遮挡,与现有技术相比,兼顾了波束发散和极化选择特性。
2.本发明的主反射镜与副反射镜均采用平面超表面结构,并通过调整主反射镜上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的相位补偿的附加相位,使双镜天线实现多波束辐射,与现有采用曲面双镜结构和多馈源实现多波束辐射的技术相比,在保证多波束高增益辐射的前提下,简化了天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天线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主反射镜附加相位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34
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反射系数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15GHz频率上3D辐射方向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phi=16度方向上的二维方向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phi=-16度方向上的二维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副反射镜3位于主反射镜1和主反射镜1的焦点之间的卡塞格伦双镜天线。
参照图1,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反射镜1和副反射镜3,该两个反射镜通过支撑结构2固定;所述主反射镜1的中心镂空;所述副反射镜3的焦点位于主反射镜1的中心法线上;所述主反射镜1中心镂空的位置固定有馈源4,该馈源4的相位中心与副反射镜3的焦点重合;
所述主反射镜1,由30×30个均匀排布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组成平面阵结构形成;该主反射镜1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极化波到另一种极化波的转换,同时通过调节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尺寸实现波束校准,提高天线增益;
所述副反射镜3,采用由22×22个均匀排布的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组成的平面阵结构;该副反射镜3能够反射电场与金属栅条313平行的极化波并且透射电场与金属栅条313垂直的极化波,同时通过调节每个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尺寸实现波束发散,使波束均匀入射至主反射镜1;
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中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所在的一面与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中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所在的一面相对;
所述支撑结构2,采用非金属材料;所述馈源4,采用矩形喇叭天线结构;
参照图2,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11、印制在第一介质基板111一个侧面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和另一个侧面的金属地板113;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包括第一方形环金属贴片1122和嵌套在其内的第二方形环金属贴片1121,该两个方形环金属贴片的一对对角上设置有开口,另一对对角通过矩形金属条1123连接;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一介质基板111板面的中心位置;该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的尺寸如下:a1=6mm,t1=3mm,w1=0.3mm,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41
所述主反射镜1的相位补偿依赖于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旋转角度和尺寸d的变化,由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散射参数相位决定,本实施例取但不限于d的范围为[1.5mm,5.0mm],其中旋转角度的取值为45°时散射参数相位变化为[0°,180°],旋转角度的取值为-45°时散射参数相位变化为[-180°,0°];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51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1,y1,z1为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中心坐标,f1x,f1y,f1z为透镜1的焦点坐标为(0mm,0mm,144mm)。参照图4,将主反射镜1划分为5×5个矩形区域,且相邻矩形区域附加相位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53
相差180度,每个矩形区域包含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数量为6×6个。
参照图3,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包括第二介质基板311、印制在第二介质基板311一个侧面的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和另一侧面的金属栅条313;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采用单开口方环形金属贴片结构,且开口位于与金属栅条313垂直的所在边的中心位置;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二介质基板311板面的中心位置;该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的尺寸如下:b1=4mm,t2=1mm,c1=3.5mm,w2=0.2mm。所述副反射镜3的相位补偿依赖于每个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尺寸c2的变化,由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散射参数相位决定,本实施例取但不限于c2的范围为[1mm,3.9mm]。每个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其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52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2,y2,z2为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0mm,0mm,144mm),f2x,f2y,f2z为馈源2相位中心坐标(0mm,0mm,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馈源发射出的电场与金属栅条平行的电磁波经过具有极化选择功能的副反射镜会产生全反射,同时调节单开口金属环贴片的相位补偿实现波束发散使波束均匀入射至主反射镜,反向后经过具有极化扭转功能的主反射镜,将电场与金属栅条平行的电磁波扭转90°后成为电场与金属栅条垂直的电磁波,同时通过调节每个环形金属贴片的相位补偿以及附加相位实现多波束辐射,然后使电磁波再次经过副反射镜后全透射出去,最终将能量几乎全部辐射到空间,这就从理论上大大降低了副反射镜的遮挡。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仅将副反射镜3的位置调整至主反射镜1的焦点之外,并将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调整为:
Figure GDA0002409340140000061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2,y2,z2为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0mm,0mm,60mm),f2x,f2y,f2z为馈源2相位中心坐标(0mm,0mm,0mm)。
以下结合仿真实验结果,对本发明双镜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描述。
1.仿真条件:
使用商业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对本发明实施例1进行。
2.仿真内容:
仿真1,对本发明实施例1在14.0GHz~16.0GHz的S11参数进行仿真,其结果如图5所示;
仿真2,对本发明实施例1在15.0GHz频率下的3D辐射方向图进行了仿真,其结果如图6所示;
仿真3,对本发明实施例1在15.0GHz频率下的二维辐射增益曲线进行了仿真,其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3.仿真结果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在14.0GHz~16.0GHz的频率区内的S11曲线.仿真结果说明,S11在14.0~15.7GHz的频带范围内低于-10dB,说明在该频带范围内天线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
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1在15GHz频率上辐射方向图,其中灰度值大的地方代表增益大,可以看出有四个不同方向的主波束;
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1在phi=16度方向上的二维方向图,可以看出,最大辐射方向为16°和-16°,且交叉极化较低,说明极化转换良好,完美避免了副反射镜的遮挡;
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1在phi=-16度方向上的二维方向图,可以看出,最大辐射方向为16°和-16°,且交叉极化较低,说明极化转换良好,完美避免了副反射镜的遮挡;
以上描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均可在不脱离本发明创新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但这些改变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反射镜(1)和副反射镜(3),该两个反射镜通过支撑结构(2)固定;所述主反射镜(1)的中心镂空;所述副反射镜(3)的焦点位于主反射镜(1)的中心法线上;所述主反射镜(1)中心镂空的位置固定有馈源(4),该馈源(4)的相位中心与副反射镜(3)的焦点重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反射镜(1),由M×N个均匀排布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组成平面阵结构形成,M≥8,N≥8;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11)、印制在第一介质基板(111)一个侧面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和另一个侧面的金属地板(113),每个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尺寸是通过其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相位补偿值确定;
所述主反射镜(1)被划分为m×n个矩形区域,且相邻矩形区域附加相位相差180度,每个矩形区域包含的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的数量为i×j个,m≥4,n≥4,i≥2,j≥2,m×n×i×j=M×N;
所述副反射镜(3),采用由P×Q个均匀排布的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组成的平面阵结构,P≤M,Q≤N;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包括第二介质基板(311)、印制在第二介质基板(311)一个侧面的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和另一侧面的金属栅条(313),每个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尺寸是通过其所在位置的电磁波入射角和相位补偿值确定,其中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23119690000011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2,y2,z2为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的中心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f2x,f2y,f2z为馈源(2)相位中心坐标;
所述极化转换超表面单元(11)中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所在的一面与所述极化选择超表面单元(31)中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所在的一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包括第一方形环金属贴片(1122)和嵌套在其内的第二方形环金属贴片(1121),该两个方形环金属贴片的一对对角上设置有开口,另一对对角通过矩形金属条(11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采用单开口方环形金属贴片结构,且开口位于与金属栅条(313)垂直的所在边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一介质基板(111)板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单开口环形金属贴片(312),其几何中心位于所在第二介质基板(311)板面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采用非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4),采用矩形喇叭天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其相位补偿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23119690000021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1,y1,z1为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112)的中心坐标,f1x,f1y,f1z为主反射镜(1)的焦点坐标,
Figure FDA0002423119690000022
为附加相位,用于实现多波束辐射。
CN201910224904.5A 2019-03-24 2019-03-24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Active CN10984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4904.5A CN109841961B (zh) 2019-03-24 2019-03-24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4904.5A CN109841961B (zh) 2019-03-24 2019-03-24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961A CN109841961A (zh) 2019-06-04
CN109841961B true CN109841961B (zh) 2020-06-05

Family

ID=6688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4904.5A Active CN109841961B (zh) 2019-03-24 2019-03-24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1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3303B (zh) * 2019-10-29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透镜、透镜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1916909B (zh) * 2020-08-28 2022-04-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
CN112688088B (zh) * 2020-12-17 2021-10-12 北京邮电大学 双极化双模涡旋反射阵天线
CN112834829B (zh) * 2021-02-04 2021-12-31 北京邮电大学 紧缩场天线测量系统、构建其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85230A (zh) * 2021-04-21 2021-08-20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
CN113708075B (zh) * 2021-08-20 2023-09-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频率触发方向图与极化同时重构的多波束超表面折叠天线
CN114374093B (zh) * 2022-01-04 2023-11-24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660A (zh) * 2010-04-15 2010-08-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平板反射阵天线
CN103490156A (zh) * 2013-09-29 2014-01-01 东南大学 与平面馈源一体化集成的毫米波折合式反射阵天线
CN104901023A (zh) * 2015-05-27 2015-09-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频带折叠反射阵天线
CN107069238A (zh) * 2016-12-28 2017-08-18 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旋转片单元及极化旋转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1012B (zh) * 2017-03-16 2019-07-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双波束频扫谐振腔天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660A (zh) * 2010-04-15 2010-08-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平板反射阵天线
CN103490156A (zh) * 2013-09-29 2014-01-01 东南大学 与平面馈源一体化集成的毫米波折合式反射阵天线
CN104901023A (zh) * 2015-05-27 2015-09-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频带折叠反射阵天线
CN107069238A (zh) * 2016-12-28 2017-08-18 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旋转片单元及极化旋转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sign of a Folded Reflectarray Antenna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bine Dieter等;《Proceedings of the 40th European Microwave Conference》;20100930;第731-734页 *
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of transmitted terahertz wave with double-layer meta-grating surfaces;Han Sun等;《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80810;第081601-1至081601-4页 *
基于超表面相位调控原理的天线研究;程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71115;I136-9,摘要,正文第53-7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961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1961B (zh)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双镜天线
US6583760B2 (en) Dual mode switched beam antenna
CN110571531B (zh) 一种基于抛物柱面反射阵的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EP0028018B1 (en) An improve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US9054414B2 (en) Antenna system for low-earth-orbit satellites
KR101292230B1 (ko) 콤팩트한 비축대칭 이중 반사판 안테나
JP2007081648A (ja)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US20110267251A1 (en) Wide angle multibeams
CN109560373B (zh) 一种具有低rcs特性的反射阵天线
CN113258296A (zh) 双频双极化多功能透射和反射型超表面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3013638A (zh) 一种宽带折叠式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JP2018137743A (ja) リフレクト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8649345B (zh) 一种共焦双抛物面天线
KR100579129B1 (ko) 성형 반사판을 이용한 오프셋 하이브리드 안테나
CN114465019A (zh) 收发共轴用于太赫兹实孔径成像的卡塞格伦天线
CN113708075A (zh) 频率触发方向图与极化同时重构的多波束超表面折叠天线
Jana et al. Design of a single-layered Ka-band reflectarray antenna using ‘E’-shaped elements for gain enhancement
US6150990A (en) Method for reducing cross-polar degradation in multi-feed dual offset reflector antennas
US4355316A (en) Offset J-hook reflector antenna
Zhao et al. Broadband dual-polarization dual-coverage reflectarray antenna
CN116759810A (zh) 一种基于超宽带紧耦合阵列馈电的多波束反射面天线
KR20020009151A (ko) 반사경 안테나
Buch et al. Improvements in Edge of Coverage Gain for S-Band Sat-Com Applicatio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Based Feeds
CN115064874A (zh) 多波束平面天线
Cao et al. Pillbox Reflector based Low-Profile Millimeter-Wave Shared Aperture Dual-Polarized Multi-Beam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