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1138B -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1138B
CN109831138B CN201910142699.8A CN201910142699A CN109831138B CN 109831138 B CN109831138 B CN 109831138B CN 201910142699 A CN201910142699 A CN 201910142699A CN 109831138 B CN109831138 B CN 109831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point
point
current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synchro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26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1138A (zh
Inventor
刘平
黄守道
陈常乐
王建武
覃思雨
李力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426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1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1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1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采用MTPA曲线迭代获取目标转矩对应的最小电流工作点下的定子dq轴电流;S2、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S3、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电流极限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获取新的工作点。上述方法相较于线性化方式大大弱化了电压约束条件,可获得更佳的动态响应;能准确的求取MTPA曲线与电流限制曲线或电压限制曲线的交点避免了出现因计算误差而导致的转矩不稳定甚至震荡情况的出现。

Description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其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而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动汽车牵引电机,目前在日本的电动汽车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实现优良的动态性能、高精度和很宽的调整范围,在要求高性能、快速响应的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电动机性能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性能的优劣。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优良的调速性能,因此成为了我国电动汽车的主流驱动电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渐追求着更高的功率密度,与之而来的便是更小的电机及逆变器体积、不断提高的逆变器开关频率,这将给永磁同步电机带来越来越大的热环境的挑战。恶劣的热环境将严重限制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发挥,并导致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甚至导致永磁体退磁。在不改变现有硬件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来提高其运行效率,则能减小电机发热,改善电机的热环境。同时,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一直是电动汽车在推广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效率及其区间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制约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行效率问题,将驱动系统效率80%以上区间定义为高效区间,且高效区间应超过80%的范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可改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热环境,更好地发挥电机性能,提高电机寿命,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转矩动态响应,使电动汽车具有更佳的动力性能。
为了以最小的定子电流达到目标转矩,从而将定子铜耗降至最小并发挥出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性能,通常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MTPA(MaximumTorquePerAmpere,MTPA)控制。但永磁同步电机的反电动势正比于电机转速,当单机端电压到达逆变器所能输出的最大值时,如果仍采用MTPA控制,随着转速的进一步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将迅速下降。这将导致永磁同步电机无法以较高的转速运行,从而无法满足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要求。
永磁同步电机的励磁磁场由永磁体产生,因此无法像异步电机那样容易弱磁。80年代ThomasM.Jahns等人开始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进行探索,90年代后弱磁控制的基本原理被不断并最终完善。弱磁控制指出,对于永磁同步电机,只能通过注入负的d轴电流以实现直轴去磁,从而在更宽的调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转矩性能。近年来发展出很多基于弱磁理论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如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是一种转矩动态响应最优的控制策略,采用矢量控制的驱动电机在额定转速附近的运行效率较高,但远离额定转速区的效率不高。所以为了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最小损耗控制等控制方法被提出,但最小损耗控制的动态响应难以满足电动汽车频繁启停、变速的要求。
专利《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电流确定方法及装置》(专利号:CN107959452A)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多种工况下的交直轴电流的确定方法,但是,该方法对于较远的新工作点交直轴电流计算所需迭代次数多,导致系统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特别是针对电动汽车应用在中速、中高负载情况下的新工作点的初始迭代点固定也相对较慢。
因此,提出针对电动汽车应用,解决其运行在中速、中高负载情况下的交直轴电流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电动汽车应用,解决其运行在中速、中高负载情况下的交直轴电流计算方法,通过选取动态初始迭代点进行工作点的迭代计算,以更快的速度确定新工作点的交直轴电流,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根据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采用MTPA曲线迭代获取目标转矩TeSP对应的最小电流工作点下的定子d轴电流(idSP,iqSP);
S2、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S3、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获取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31
所述步骤S2中,电机约束条件包括:
电机约束条件一:
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32
应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压要求:d|U|≤d|U|SP
|U|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U|SP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的限制值;d|U|表示电压幅值的增量;d|U|SP表示电压幅值的限制值的增量;
电机约束条件二:
新工作点(id *,iq *)应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流要求:
(id *)2+(iq *)2≤Imax 2
若新工作点(id *,iq *)因为优先满足约束条件一而导致无法满足(id *)2+(iq *)2≤Imax 2,则新工作点(id *,iq *)的选取应满足电流要求:
min[(id *)2+(iq *)2];
电机约束条件三:
新工作点(id *,iq *)应当与目标转矩曲线的距离最小,即新工作点对应的转矩应满足转矩要求:min|dTeSP-dTe|,
TeSP为要达到的目标转矩,Te为新工作点的转矩;
电机约束条件四:
新的工作点(id *,iq *)应当最靠近MTPA方式计算得到的电流工作点(idSP,iqSP),即新的工作点应满足效率要求:min|didSP-did|。
所述步骤S2包括:
建立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的dq坐标系,在dq坐标系中,建立电压极限椭圆、电流极限圆、最优转矩控制曲线、目标转矩曲线;
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模型一: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且在dq坐标系中,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左边,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和约束条件二,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定子d轴的右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41
模型二: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MTPA曲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三: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电机约束条件三、电机约束条件四,选择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四: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上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约束条件三,选择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五: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电机约束条件三和电机约束条件四,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模型六: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取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所述步骤S3包括:
S31、获取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
S32、判断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且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左边,则获取第一交点(idq0,0),并将第一交点(idq0,0)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一交点(idq0,0)为电压极限椭圆定子d轴的右交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33;
S33、判断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4,若是,则执行步骤S35;
S34、获取第二交点(idTm,iqTm),判断第二交点(idTm,iqTm)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是,则将第二交点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6;所述第二交点(idTm,iqTm)为电流极限圆与MTPA曲线的交点;
S35、获取第三交点(idSP,iqSP),判断第三交点(idSP,iqSP)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否,则执行步骤S37,若是,则将第三交点(idSP,iqSP)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三交点(idSP,iqSP)为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
S36、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并将第四交点(idUI,iqUI)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四交点(idUI,iqUI)为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idUI,iqUI);
S37、获取第五交点(idUT,iqUT),判断第五交点(idUT,iqUT)是否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若是,则将第五交点(idUT,iqUT)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8;所述第五交点(idUT,iqUT)为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
S38、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并将第六交点(idUI',iqUI')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六交点(idUI',iqUI')为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UI',iqUI')。
所述步骤S36中,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包括:
判断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
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
所述第七交点为以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为横坐标的电流极限圆上的点;
所述公式一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61
其中,I*=Du×u+λ·v+x0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62
Du=u-uT·x0,x0=[-id0,-iq0]T=[-idTm,-iqTm]T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71
rd=RSud0eLduq0,rq=RSuq0eLqud0,Ld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d轴电感,Lq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q轴电感,ud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uq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q轴电流,ωe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角速度,RS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电阻;
所述公式二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072
所述步骤S37中,获取第五交点包括:
以第三交点(idSP,iqSP)为迭代起始点(id0,iq0),获取第八交点,所述第八交点为直线Lt与直线Lu的交点,并以第八交点作为第二次迭代的起点,按照公式一继续迭代,直到id *与iq *均收敛至常数。
所述直线Lu为:d|U|SP|U|0=rddid+rqdiq
所述直线Lt为:kddid+kqdiq=dTeSP
所述步骤S38中,获取第六交点包括:
判断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电流控制模块、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
所述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和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获得新的工作点;
所述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新的工作点调整对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调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工作电流。
所述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或空间矢量调制,根据新的工作点调整对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多数工作点的选取和计算均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原始的非线性特性曲线,因此获得的目标工作点较为准确,相较于线性化方式大大弱化了电压约束条件,可获得更佳的动态响应;能准确的求取MTPA曲线与电流限制曲线或电压限制曲线的交点,可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永磁同步电机输出转矩;相较于线性化方式,本发明对工作点求取的准确度不受负载以及目标转矩的影响,避免了出现因计算误差而导致的转矩不稳定甚至震荡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模型六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获取新工作点信令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迭代求取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迭代求取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系统空间矢量调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基本控制规则如下:
(1)选取电流集合{(id,iq)},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实际转矩Te尽量接近目的转矩TeSP,即:
{(id,iq)}=arg min|TeSP-Te| (1)
且满足约束条件: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01
其中:|U|,|I|-定子电压和电流单相幅值;ud,uq-定子d轴电压和q轴电压;id,iq-定子d轴电流和q轴电流;其中3/2变换采用幅值不变约束条件。
(2)在集合{(id,iq)}中选取最接近MTPA曲线的组合(id,iq)。
具体操作流程为给定目标转矩TeSP后,根据MTPA曲线迭代求解出TeSP对应的最小电流工作点下的定子d轴电流idSP,然后用约束条件进行约束重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具体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根据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采用MTPA曲线迭代获取目标转矩TeSP对应的最小电流工作点下的定子d轴电流(idSP,iqSP)。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方程如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02
其中,Te为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Ld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d轴电感,Lq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q轴电感,Ψ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链。
最大转矩电流比下的d轴电流id和q轴电流iq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03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04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05
因此,可获得MTPA轨迹上的d轴和q轴电流是目标转矩TeSP的单值函数,即:
[id_MTPA,iq_MTPA]=f(TeSP)。
但直接联立上式求取TeSP在MTPA曲线上对应的idSP、iqSP的值将需要求解四次方程,计算极为繁琐。考虑到当转矩电流比最大时,也同时意味着定子铜耗PCu最小,若PCu将化为id的一元函数,此时应有: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11
则可通过牛顿迭代的方式求取d轴目标电流idSP。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转
矩方程可得: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12
定子铜耗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13
因此,得到PCu关于id的一元函数: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14
根据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15
可得到迭代方程一:
iqSP=id0+Δid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21
通过每次控制循环都将根据迭代方程一修正当前d轴电流id0,因此单次迭代就可以得到很高的精度。
S2、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对电机存在多种约束条件,要对约束条件进行优先级的区分,约束条件的优先级如下:
电机约束条件一:
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22
应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压要求:d|U|≤d|U|SP
|U|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U|SP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的限制值。d|U|表示电压幅值的增量;d|U|SP表示电压幅值的限制值的增量。
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大小有限,且当调制比过大时有可能出现上下桥臂直通、电流严重畸变等不利情况,因此电压约束应当被最优先考虑,因此要保证满足约束条件d|U|≤d|U|SP
电机约束条件二:
新工作点(id *,iq *)应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流要求:
(id *)2+(iq *)2≤Imax 2
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23
的电流应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内部以保证避免电机的工作温度过高,所以要满足约束条件(id *)2+(iq *)2≤Imax 2
若工作点(id *,iq *)因为满足约束条件一导致无法满足(id *)2+(iq *)2≤Imax 2,则新工作点(id *,iq *)的选取应满足电流要求:
min[(id *)2+(iq *)2]。
电机约束条件三:
新工作点的转矩Te与目标转矩TeSP相比,是限制条件下的最大转矩:min|dTeSP-dTe|,
TeSP为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要达到的目标转矩,Te为新工作点的转矩。
当受到电流极限圆或者电压极限椭圆的限制导致无法获得要求的转矩时,应当尽量获得限制条件下的最大转矩,即min|dTeSP-dTe|。
条件四:
新的工作点是最靠近MTPA方式计算得到的电流工作点(idSP,iqSP):min|didSP-did|。
尽量使用MTPA方式计算得到的电流工作点(idSP,iqSP),若无法使用该点时应当尽量使工作点靠近该点以获得最大效率,即min|didSP-did|。
根据约束条件,步骤S2包括:
建立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dq坐标系,在dq坐标系中,建立电压极限椭圆、电流极限圆、最优转矩控制曲线、目标转矩曲线。
根据约束条件的优先级设置以及电流极限圆、电压极限椭圆和转矩曲线三者的关系可将工作点的选取分为以下六种情况,同时也对应电动汽车多种不同的工况,如图2所示,其中虚线转矩曲线表示电动汽车在该速度下进行刹车制动。
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模型一: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且在dq坐标系中,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左边,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和电机约束条件二,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定子d轴的右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41
当电动汽车运行在高速工况下,例如高速平稳行驶,高速轻刹车等情况,这种工况可以具体表示为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且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左边,由于约束条件(1)优先级最高,此种工况不需考虑转矩的大小与方向。如图3所示,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为了满足约束条件一和条件二,此时应以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右交点(idq0,0)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42
此时的输出转矩大小为零,但这种情况下定子电流已经超过了限制值,长时间运行将会损坏电机,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模型二: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MTPA曲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当电动汽车运行在低速、高转矩的工况,例如启动、慢速爬陡坡和低速紧急刹车等情况,此种工况具体可以表示为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但电流极限圆上与转矩曲线最近的点(idTm,iqTm)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如图4所示,此时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为满足约束条件一、二和三,应以电流极限圆上与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作为新工作点,即图4中MTPA曲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Tm,iqTm)。
模型三: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电机约束条件三、电机约束条件四,选择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当电动汽车运行在低速、低转矩的工况,例如低速平稳行驶,低速下坡等情况下,此种工况具体可以表示为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MTPA方式计算所得的理想工作点(idSP,iqSP)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如图5所示,此时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此时应当以MTPA方式计算得到的(idSP,iqSP)作为新工作点(id *,iq *)。
模型四: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上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当电动汽车运行在中速、中高转矩的工况,例如中速爬缓坡、中速刹车等情况,此种工况下的电压限制圆与转矩曲线和电流极限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但电流极限圆与电压极限椭圆有交点,且电流极限圆上与转矩曲线最近的那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如图6所示,为了满足约束条件一、二和三,此时应当以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idUI,iqUI)作为新工作点(id *,iq *)。
模型五: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模型五是当电动汽车运行在中速、中高转矩的工况的第二种关系,是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如图7所示,为满足约束条件一、二和三,应当以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作为新的工作点(id *,iq *)。
模型六: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和电机约束条件二,选取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模型六是当电动汽车运行在中速、中高转矩的工况的第三种关系,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方式计算所得的理想工作点(idSP,iqSP)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位于电流极限圆外部。
如图8所示,为满足约束条件一、二,与模型四相同,当选取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I',iqUI')作为新的工作点(id *,iq *)。
S3、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获取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61
根据对以上各种情况成立条件的讨论以及各情况的求解方法的说明,整个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的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
S31、获取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
电压极限椭圆(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电流极限圆)Imax为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算法中,对逆变器电流电压进行轨迹的控制。电流极限圆,即通过对电流进行3/2静止坐标系变换和2/2旋转坐标系变换后定子电流被分配到d轴和q轴上。
而电压极限椭圆因永磁同步电机在稳态时同时忽略定子电阻的情况下需满足电压方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62
同时电压又会受到逆变器最大输出限制,Us^2=Ud^2+Uq^2<=Ulim^2,获得的电压极限椭圆方程。
以当前直轴电流id为横坐标,当前交轴电流iq为纵坐标,建立dq坐标系,获取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S32、判断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且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左边,则获取第一交点(idq0,0),并将第一交点(idq0,0)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一交点(idq0,0)为电压极限椭圆定子d轴的右交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33。
此时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为模型一。
判断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且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左边。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如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71
其中ωe为电角速度,ωm为机械角速度,电机转速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72
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即ωe很大),定子电阻Rs在式中可以忽略。将iq=0、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73
带入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可以得到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右交点横坐标: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74
若idq0<-Imax,即可判别为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为了使电流最小,应当选取(idq0,0)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75
S33、判断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4,若是,则执行步骤S35;
S34、获取第二交点(idTm,iqTm),判断第二交点(idTm,iqTm)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是,则将第二交点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6;所述第二交点(idTm,iqTm)为电流极限圆与MTPA曲线的交点。
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但电流极限圆上与转矩曲线最近的点(idTm,iqTm)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判断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无交点,即判断目标转矩的大小|TeSP|是否小于电流限制下的最大转矩Temax
电流极限圆内的最大转矩点为MTPA曲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Tm,iqTm),该点可通过: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1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2
求出,
即: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3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4
则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方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5
可计算出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6
此种情况下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且点(idTm,iqTm)在电压极限椭圆内,即新工作点要同时满足:
|TeSP|<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7
此时(idTm,iqTm)在电压极限椭圆之内,应当选取(idTm,iqTm)作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88
S35、获取第三交点(idSP,iqSP),判断第三交点(idSP,iqSP)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否,则执行步骤S37,若是,则将第三交点(idSP,iqSP)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三交点(idSP,iqSP)为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
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MTPA方式计算所得的理想工作点(idSP,iqSP)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该情况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eSP|<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91
此时选取MTPA方法得到的点(idSP,iqSP)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92
S36、获取第四交点,并将第四交点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四交点为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idUI,iqUI)。
判断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
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
所述第七交点为以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为横坐标的电流极限圆上的点;
所述公式一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93
其中,I*=Du×u+λ·v+x0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94
Du=u-uT·x0,x0=[-id0,-iq0]T=[-idTm,-iqTm]T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195
rd=RSud0eLduq0,rq=RSuq0eLqud0,Ld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d轴电感,Lq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q轴电感,ud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uq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q轴电流,ωe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角速度,RS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电阻。
所述公式二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01
如图6所示,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无交点,但电流极限圆与电压极限椭圆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上与转矩曲线最近的点(idTm,iqTm)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此种情况下选取的新工作点需要同时满足:
|TeSP|<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02
此时应当选取电压极限限制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UI,iqUI)作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03
但此交点不是固定的,求解该点的坐标值一般采用迭代法,传统迭代法以点(idTm,iqTm)为起始迭代点,通过对经过此点的电压椭圆线性化,迭代路径沿着电流极限圆到达点(idUI,iqUI),这里提供一种优化的迭代方法,即根据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右交点(idq0,0)横坐标idq0与点(idTm,iqTm)横坐标idTm的大小关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迭代起始点进行迭代,从而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加快系统的动态性能。下面具体对此优化迭代方法进行说明。
PMSM的电磁转矩方程和电压幅值方程都可以表达为id和iq的函数形式,因此电磁转矩的增量dTel和电压幅值的增量d|U|可以使用增量did和diq近似线性表达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04
对于指定初始点(id0,iq0),此点在当前转速下对应的电压为(ud0,uq0),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05
令rd=RSud0eLduq0,rq=RSuq0eLqud0,d|U|SP=|U|lim-|U|0,则在dq坐标系中可用直线Lu:d|U|SP|U|0=rddid+rqdiq近似代替|U|lim电压极限椭圆,如图10所示。
|U|0处电压椭圆的单位负梯度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11
u也即为直线Lu的垂直矢量。
如图10所示,当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交点(idq0,0)的横坐标大于点(idTm,iqTm)横坐标idTm时,选择(idTm,iqTm)作为起始迭代点。在dq坐标系中,以(idTm,iqTm)为坐标原点,那么电流圆的圆心坐标即为:
x0=[-id0,-iq0]T=[-idTm,-iqTm]T
迭代起始点到直线Lu的距离为u,其中,u有方向符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12
而坐标原点(idTm,iqTm)到直线Lu的最短距离大小则可以表示为γ=uT·x0,所以在图10中,Du的方向与u一致时,Du为正,其满足关系:
Du=u-uT·x0
由此可以得到新工作点I*在dq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I*=Du×u+λ·v+x0
其中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13
所以最后得到的新工作点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14
如图12所示,当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右交点(idq0,0)的横坐标小于于点(idTm,iqTm)横坐标idTm时,应选取在电流极限圆上的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1
作为起始迭代点(id0,iq0),即此时的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2
这样使得迭代起始点更靠近新工作点,求得的电压近似直线Lu近似程度更好,得到新工作点的精确度更高。
计算新工作点的过程与上面类似,最后的新工作点为: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3
当得到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4
后,将其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起始点,以此循环,直到收敛于某一点,从而得到交点的坐标,即最后的解。
S37、获取第五交点(idUT,iqUT),判断第五交点(idUT,iqUT)是否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若是,则将第五交点(idUT,iqUT)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8;所述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
以第三交点(idSP,iqSP)为迭代起始点(id0,iq0),获取第八交点,所述第八交点为直线Lt与直线Lu的交点,并以第八交点作为第二次迭代的起点,按照上述公式一继续迭代,直到id *与iq *均收敛至常数。
所述直线Lu为:d|U|SP|U|0=rddid+rqdiq
所述直线Lt为:kddid+kqdiq=dTeSP
U0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初始值;其中,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5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26
其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Ψ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链。
如图7所示,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方式计算所得的理想工作点(idSP,iqSP)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该情况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eSP|<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31
idUT 2+iqUT 2≤Imax 2
此时应当选取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作为新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32
转矩方程也可以写为增量形式: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33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34
dTeSP=TeSP-Te0,则在dq坐标系中可用直线Lt:kddid+kqdiq=dTeSP近似代替TeSP转矩曲线,如图5。
同样地,用直线Lu:d|U|SP|U|0=rddid+rqdiq近似代替|U|lim电压极限椭圆。取I0=(id0,iq0)=(idSP,iqSP)作为迭代的初始点,如图12所示求出直线Lt与直线Lu的交点I1,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给出直线交点的求解,需要注意的是,求解的结果为dq坐标系下的坐标,再以I1为第二次迭代点,按照上述步骤继续迭代,最后收敛于点(idUT,iqUT)。判断(idUT,iqUT)是否在电流极限圆内部,若是,则以点(idUT,iqUT)作为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35
若否,则属于模型六。
S38、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并将第六交点(idUI',iqUI')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六交点(idUI',iqUI')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UI',iqUI')判断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
如图8所示,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方式计算所得的理想工作点(idSP,iqSP)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第六交点(idUI',iqUI')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I',iqUI')位于电流极限圆外部。此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TeSP|<Temax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41
idUT 2+iqUT 2>Imax 2
判断第六交点(idUI',iqUI')是否在电流极限圆内部的方法步骤S37中已经说明,当求得点(idUT,iqUT)后,若idUT 2+iqUT 2>Imax 2成立,则应当选取点(idUI',iqUI')作为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42
而点(idUI',iqUI')的求解方法与步骤S36中,第四交点的获取类似,同样也是根据电压极限椭圆与id轴的右交点(idq0,0)横坐标idq0与点(idTm,iqTm)横坐标idTm的大小关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迭代起始点进行迭代,最后得到(idUI',iqUI')的坐标值,作为新工作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器包括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电流控制模块、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
如图13所示,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和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获得新的工作点;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新的工作点调整对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调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工作电流。
控制器分别与永磁同步电机和三相逆变器分别连接,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以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并执行上述方法,获得新的工作点,以使永磁同步电机获得最大效率转矩比。
控制器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并执行上述方法,以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获得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51
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对三相逆变器开关管进行控制。可选地,如图14所示,控制器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并执行上述方法,以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获得新的工作点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52
采用空间矢量调整调制,通过电流PI控制转换成新的工作点电压
Figure GDA0002688610430000253
后,经SVPWM转换成三相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对三相逆变器开关管进行控制。
所述三相逆变器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根据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调整输出电压,以使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调整输出工作电流。
通过上述系统,可以在尽量满足转矩请求的同时,使电机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率以及优秀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转矩稳定性。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根据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采用MTPA曲线迭代获取目标转矩TeSP对应的最小电流工作点下的定子dq轴电流idSP、iqSP
S2、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S3、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获取新的工作点id *、iq *
所述步骤S2中,电机约束条件包括:
电机约束条件一:
新工作点id *、iq *应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压要求:d|U|≤d|U|SP
|U|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U|SP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单相幅值的限制值;d|U|表示电压幅值的增量;d|U|SP表示电压幅值的限制值的增量;
电机约束条件二:
新工作点id *、iq *应位于电流极限圆的内部,即要满足电流要求:
(id *)2+(iq *)2≤Imax 2
若新工作点id *、iq *因为优先满足约束条件一而导致无法满足(id *)2+(iq *)2≤Imax 2,则新工作点id *、iq *的选取应满足电流要求:
min[(id *)2+(iq *)2];
电机约束条件三:
新工作点id *、iq *的实际转矩Te应当与目标转矩曲线的距离最小,即新工作点对应的转矩应满足转矩要求:min|dTeSP-dTe|;
电机约束条件四:
新的工作点id *、iq *应当最靠近MTPA方式计算得到的电流工作点idSP、iqSP,即新的工作点应满足效率要求:min|didSP-did *|;
所述步骤S2包括:
建立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的dq坐标系,在dq坐标系中,建立电压极限椭圆、电流极限圆、最优转矩控制曲线、目标转矩曲线;
根据电机约束条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点选取模型:
模型一: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且在dq坐标系中,电压极限椭圆整体位于电流极限圆左边,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和约束条件二,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定子d轴的右交点作为新工作点id *、iq *
模型二: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MTPA曲线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三: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电机约束条件三、电机约束条件四,选择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四: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没有交点,电流极限圆上与目标转矩曲线最近的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择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作为新工作点;
模型五: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电机约束条件三和电机约束条件四,选择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模型六:若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有交点,且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外部,电压极限椭圆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位于电流极限圆外部,则根据电机约束条件一、电机约束条件二和电机约束条件三,选取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交点作为新的工作点;
所述步骤S3包括:
S31、获取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极限椭圆|U|lim、电流极限圆Imax
S32、判断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则获取第一交点idq0、0,并将第一交点idq0、0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一交点idq0、0为电压极限椭圆定子d轴的右交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33;
S33、判断目标转矩曲线与电流极限圆是否有交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4,若是,则执行步骤S35;
S34、获取第二交点idTm、iqTm,判断第二交点idTm、iqTm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是,则将第二交点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6;所述第二交点idTm、iqTm为电流极限圆与MTPA曲线的交点;
S35、获取第三交点idSP、iqSP,判断第三交点idSP、iqSP是否位于电压极限椭圆的内部,若否,则执行步骤S37,若是,则将第三交点idSP、iqSP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三交点idSP、iqSP为MTPA曲线与目标转矩曲线的交点;
S36、获取第四交点,并将第四交点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四交点为电流极限圆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idUI、iqUI
S37、获取第五交点idUT、iqUT,判断第五交点idUT、iqUT是否位于电流极限圆内部,若是,则将第五交点idUT、iqUT作为新工作点;若否,则执行步骤S38;所述第五交点idUT、iqUT为电压极限椭圆与转矩曲线的交点idUT、iqUT
S38、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并将第六交点idUI`、iqUI`作为新工作点;所述第六交点idUI`、iqUI`为电压极限椭圆与电流极限圆的交点idUI`、iqUI`;
所述步骤S36中,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包括:
判断第一交点id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
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四交点idUI、iqUI
所述第七交点为以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为横坐标的电流极限圆上的点;
所述公式一为: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41
其中,I*=Du×u+λ·v+x0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42
Du=u-uT·x0,x0=[-id0,-iq0]T=[-idTm,-iqTm]T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43
rd=RSud0eLduq0,rq=RSuq0eLqud0,Ld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d轴电感,Lq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q轴电感,ud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uq0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q轴电流,ωe为当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电角速度,RS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电阻;
所述公式二为: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7中,获取第五交点idUT、iqUT包括:
以第三交点idSP、iqSP为迭代起始点id0、iq0,获取第八交点,所述第八交点为直线Lt与直线Lu的交点,并以第八交点作为第二次迭代的起点x1,按照公式一继续迭代,直到id *与iq *均收敛至常数;
所述直线Lu为:d|U|SP|U|0=rddid+rqdiq
所述直线Lt为:kddid+kqdiq=dTeSP
|U|0为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初始值;其中,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51
Figure FDA0002727438980000052
其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Ψ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8中,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包括:
判断第一交点idq0、0的横坐标是否大于第二交点idTm、iqTm的横坐标,若是,则以第二交点idTm、iqTm为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一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若否,则获取为第七交点,并以第七交点迭代起始点id0、iq0,建立dq坐标系,根据公式二进行迭代,获取第六交点idUI`、iqUI`。
4.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电流控制模块、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
所述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状态和给定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目标转矩TeSP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方法,获得新的工作点;
所述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新的工作点调整对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调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工作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相逆变器调制控制模块,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或空间矢量调制,根据新的工作点调整对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CN201910142699.8A 2019-02-26 2019-02-26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Active CN109831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699.8A CN109831138B (zh) 2019-02-26 2019-02-26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699.8A CN109831138B (zh) 2019-02-26 2019-02-26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138A CN109831138A (zh) 2019-05-31
CN109831138B true CN109831138B (zh) 2020-12-01

Family

ID=6686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2699.8A Active CN109831138B (zh) 2019-02-26 2019-02-26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1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033B (zh) * 2020-12-21 2022-0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控制电流轨迹搜索方法及在线控制方法
CN112468038B (zh) * 2020-12-21 2022-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电流轨迹搜索方法及在线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3197B1 (ko) * 2015-06-02 2019-06-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동기기의 운전 방법
US10211763B2 (en) * 2016-02-29 2019-02-19 Linestream Technologies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speed operation range in a mechanical system driven by PMSM or induction motors under friction and load condition
CN106627251B (zh) * 2017-01-22 2019-03-1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59452B (zh) * 2017-12-05 2019-08-20 湖南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电流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138A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93397A1 (zh) 一种内嵌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及弱磁方法和系统
KR100809170B1 (ko) 동기기 제어 장치
CN111884552B (zh) 基于电压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752795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降额控制方法、装置及永磁同步电机
US7667426B2 (en) On-line minimum copper loss control of interio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10289792B (zh) 永磁同步电机的标定方法、控制方法及台架试验控制系统
JP2000032799A (ja)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1277182B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弱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199216A1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弱磁控制方法
CN109831138B (zh)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12865639B (zh) 含路况复现功能的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CN112865653A (zh) 一种新型变交轴电压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方法
CN112217437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2671301A (zh) 基于直流功率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mtpa曲线搜索方法
JP5233427B2 (ja)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回転機の制御システム
JPH08275599A (ja) 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の制御方法
JP5510444B2 (ja)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CN112448631A (zh) 一种基于过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2234894B (zh) 可变磁通记忆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磁链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696696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区统一矢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553082A (zh) 基于内埋式pmsm扭矩提升算法
CN112234896B (zh) 一种驱永磁同步电机mtpv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09167542A (zh) 一种基于电子刹车系统的无刷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JP2003153600A (ja) 電動機制御装置における電流指令値の補正方法
CN117353614A (zh) 基于改进梯度下降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