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7730B -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7730B
CN109827730B CN201910226954.7A CN201910226954A CN109827730B CN 109827730 B CN109827730 B CN 109827730B CN 201910226954 A CN201910226954 A CN 201910226954A CN 109827730 B CN109827730 B CN 109827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ressure
driving
adjus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69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7730A (zh
Inventor
栗蕾
李广慧
李强
苏小舟
陈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9102269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7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7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7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7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7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综合对模型的抗震、负载能力进行实验,无法模拟具有方向性的地震波,无法在负载下进行抗震实验,实验流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中空无顶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部上下滑动连接有载物板,所述的载物板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外壳内固定设置有可带动载物板震动的震动装置,所述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装置,所述的外壳前端面设置有驱动结构;本发明结构简洁,操作简易,功能多样,可更真实的模拟地震波对模型的震动,可在施加负载的同时对模型进行抗震能力检测,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壳结构实验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网壳结构是一种与平板网架类似的空间杆系结构,系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结构布置的空间构架,它兼具杆系和壳体的性质。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此结构是一种国内外颇受关注、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空间结构。
网壳结构的发展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应用,为建筑结果提供了一种新颖合理的结构形式,这主要是网壳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网壳结构兼有杆件结构和薄壳结构的主要特性,受力合理,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
2、具有优美的建筑造型,无论是建筑平面、外形和形状都能给设计师以充分的创作自由。
3、应用范围广,既可以用于中、小跨度的民用和工业建筑,也可用于大跨度的各种建筑,特别是超大跨度的建筑。
4、可以用小的构件组成很大的空间,而且杆件单一,这些构件可以在工厂预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安装简便快速,适应采用各种条件下的施工工艺,不需要大型设备,因此综合经济指标较好。
网壳结构主要应对使用阶段的外荷载(包括竖向和水平向)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对单层网壳通常要进行稳定性计算,并据此进行杆件设计。而和其他常见的土建结构相同,网壳结构在设计基本成型后,同样需要制作等比例模型并经历各种检测,其中包括了抗震检测、负载能力检测和负载下的抗震能力检测等。而现有的装置在进行类似的检测时通常采用振动台进行抗震能力检测,而现有的震动台往往采用震动电机震动,震动无规律无方向性,无法有效的模拟地震波的震动;而检测负载能力时则多采用压力检测仪,而现有的压力检测仪无法检测在震动状态下的模型负载,而现有的震动台通常无法实现网壳结构的负载抗震能力检测,现有的为网壳结构模型加负载的方式通常为直接在模型上固定配重,这种方式配重可调节的区间有限,试验结果较为粗糙,不够精确。总的来说,现有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具有下列不足:
1、只能单独检测网壳结构模型的抗震能力或负载能力,无法集成综合实验,模型需要在震动台、压力检测仪等不同的检测装置上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复杂,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2、现有震动台无法有效模拟地震波的方向性,实验结构和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3、现有的试验装置无法在网壳结构模型负载的情况下进行抗震能力的检测,实验结果较差。
故,急需一种装置,能够有效的分别检测网壳结构模型的抗震能力、负载能力和负载下的抗震能力。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综合对模型的抗震、负载能力进行实验,无法模拟具有方向性的地震波,无法在负载下进行抗震实验,实验流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中空无顶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部上下滑动连接有载物板,所述的载物板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外壳内固定设置有可带动载物板震动的震动装置,所述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装置,所述的外壳前端面设置有驱动结构;
所述的驱动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前端面的驱动斜齿轮,所述的驱动斜齿轮和固定连接在外壳内部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外壳前端面左右滑动连接有齿轮框架,所述的齿轮框架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从动斜齿轮和下从动斜齿轮,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和下从动斜齿轮均可和所述的驱动斜齿轮啮合,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可和所述的压力装置相连,所述的下从动斜齿轮可和所述的震动装置相连,所述的驱动斜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驱动齿轮,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上下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滑动连接在外壳前端面的上调节齿条和下调节齿条,所述的上调节齿条和下调节齿条分别连接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前端面的调节装置,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相连。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分别置于所述齿轮框架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前端面的调节滑轨,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上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U形滑块,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一端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内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推杆,两个所述的调节推杆一端均穿过调节U形滑块一端滑动连接有转动连接在外壳前端面的调节摆杆,两个所述的调节摆杆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的上调节齿条或下调节齿条滑动连接,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内设置有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U形滑块内的调节弹簧,所述的调节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调节推杆上,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调节卡块,两个所述的调剂卡块下端均通过弹簧和相应的调节滑轨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震动装置包括和下从动斜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的震动驱动齿轮,所述的外壳内部前端面转动连接有震动惰轮,所述的震动惰轮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的震动从动齿轮,所述的震动从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驱动左链轮和震动驱动右链轮,所述的外壳内部均匀的转动连接有若干震动轴,每个所述的震动轴前后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从动链轮,所述的震动驱动左链轮和震动驱动右链轮通过链条和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相连,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
每个所述的震动轴上均均匀的同轴固定连接有若干震动凸轮,每个所述的震动凸轮均可和所述的载物板下端面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穿过载物板固定连接在载物板上的夹紧螺纹套,所述的夹紧螺纹套内啮合有夹紧螺杆,所述的夹紧螺杆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片,所述的夹紧螺杆一侧啮合有转动连接在载物板下端的夹紧驱动螺杆,所述的夹紧驱动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皮带轮,所述的夹紧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和传动连接在载物板下端的夹紧驱动皮带轮相连,所述的夹紧驱动皮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锥齿轮,所述的夹紧从动锥齿轮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所述载物板下端的夹紧驱动锥齿轮,所述的夹紧驱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外壳后端面外的夹紧调节手轮。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螺杆上端同轴一体连接有夹紧滑轴,所述的夹紧滑轴上端套设有上端封顶的夹紧套筒,所述的夹紧套筒和夹紧滑轴之间通过夹紧弹簧相连,所述的夹紧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有夹紧螺母,所述的夹紧螺母内啮合有夹紧螺栓,所述的夹紧螺栓和所述的固定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压力驱动齿轮,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可和压力驱动齿轮啮合的压力从动齿轮,所述的压力从动齿轮旁啮合有上下滑动连接在外壳上的压力齿条,所述的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筒,所述的压力驱动筒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仓,所述的压力驱动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压力驱动活塞杆,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下端穿过压力驱动仓下端面和所述的压力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力驱动仓上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中转仓,所述的压力中转仓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从动仓,所述的压力从动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压力从动仓外的压力从动活塞杆,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上端、压力中转仓、压力从动活塞杆上端的空间内充满有液压油。
优选的,所述的压力中转仓内固定连接有小口径的压力通道,所述的压力通道后端设置有滑动连接在压力中转仓内的隔板,所述的压力从动仓和压力中转仓连通口位于隔板后。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载物板上的四个夹紧板,四个所述的夹紧板两两相对的滑动连接在载物板上,四个所述的夹紧板均通过弹簧和载物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每个所述的支撑柱上端均不和载物板接触,每个所述的支撑柱外均套设有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底部的支撑弹簧,每个所述的支撑弹簧另一端均和载物板下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压力从动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固定连接在外壳上端的中控台电连接,所述的中控台和所述的驱动电机电连接。
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无法综合对模型的抗震、负载能力进行实验,无法模拟具有方向性的地震波,无法在负载下进行抗震实验,实验流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做出改进,将震动台常用的振动电机更换为具有方向性的震动装置,以模拟地震波的方向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增设控制调节结构,通过控制调节调节将震动装置和压力装置相连,实现一机多能的效果,使本装置既可检测模型的负载能力、抗震能力又能在为模型施加负载的同时检测其抗震能力,具备多样化的检测能力,本发明结构简洁,操作简易,功能多样,可更真实的模拟地震波对模型的震动,可在施加负载的同时对模型进行抗震能力检测,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结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调节装置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调节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调节U形滑块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去载物板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震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震动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压力装置剖视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压力装置剖视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载物板及夹紧装置立体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载物板及夹紧装置立体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夹紧装置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中空无顶的外壳1,所述的外壳1可置于桌面或地面,用于为后续结构提供固定基础,同时可在外壳1外部下端面固定连接橡胶支腿,增加外壳1放置在桌面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本装置在做抗震实验时装置因震动的原因出现整体位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部上下滑动连接有载物板2,所述的载物板2用于承载网壳结构模型,所述的载物板2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用于将载物板2上的网壳结构模型牢固的固定在载物板2上,防止其在震动过程中发生位移,所述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可带动载物板2震动的震动装置,所述的震动装置可制造带有方向性的震动波并带动所述的载物板2震动,从而模拟地震波的方向性,所述的外壳1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装置,所述的压力装置用于为载物板2上的网壳结构模型施加压力,从而检测其负载能力,所述的外壳1前端面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的驱动结构用于控制震动装置和压力装置的工作状态,并为震动装置和压力装置提供动力;
所述的驱动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驱动斜齿轮3,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和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电线和外接电源相连,所述的外壳1前端面左右滑动连接有齿轮框架4,所述的齿轮框架4包括横向左右滑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两个横梁,两个横梁两端均通过竖梁固定连接,两个竖梁将两个横梁连接为一体,使得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梁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的齿轮框架4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从动斜齿轮6和下从动斜齿轮5,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下从动斜齿轮5均可和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啮合,当齿轮框架4向左滑动时,所述的下从动斜齿轮5和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啮合,驱动电机工作通过驱动斜齿轮3带动下从动斜齿轮5转动,当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时,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啮合,驱动电机工作通过驱动斜齿轮3带动上从动斜齿轮6转动,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上从动斜齿轮6、下从动斜齿轮5均为斜齿轮,其设计的目的在于在齿框左右滑动带动上从动斜齿轮6或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时,若采用常规直齿轮则较易出现卡齿、打齿的情况存在,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本装置将驱动斜齿轮3、上从动斜齿轮6、下从动斜齿轮5均设置为斜齿,因斜齿在啮合时为由点接触开始变为面接触的,从而规避的打齿、卡齿的风险,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可和所述的压力装置相连,所述的下从动斜齿轮5可和所述的震动装置相连,即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左滑动时,所述的驱动电机工作通过驱动斜齿轮3、下从动斜齿轮5可带动所述的震动装置工作,当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时,所述的驱动电机工作通过驱动斜齿轮3、上从动斜齿轮6带动所述的压力装置工作,从而实现了一机多能的效果,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驱动齿轮7,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上下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滑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所述的外壳1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齿条滑槽,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分别滑动连接在相应的滑槽内,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转动可带动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向左运动,或可带动所述的下调节齿条9向右运动,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分别连接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装置,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4相连,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网壳结构模型放置在载物板2上,通过夹紧装置将其牢固固定在载物板2上,之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工作带动调节驱动齿轮7和驱动斜齿轮3转动,初始状态时,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可和上从动斜齿轮6啮合,也可和下从动斜齿轮5啮合,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即用户需要先检测模型的抗震能力还是负载能力,当驱动斜齿轮3和下从动斜齿轮5啮合时,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转动带动上调节齿条8向左滑动时,所述的下调节齿条9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当上调节齿条8向左滑动至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时,上调节齿条8通过左侧的调节装置推动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当带动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从而使驱动斜齿轮3通过上从动斜齿轮6带动压力装置工作,向模型施加压力负载,同时,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通过右侧的调节装置将下调节齿条9向左推动,使下调节齿条9和调节驱动齿轮7啮合,调节驱动齿轮7转动带动下调节齿条9向右滑动,当下调节齿条9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时,下调节齿条9通过右侧的调节装置将齿轮框架4向左推动,带动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从而使压力装置停止工作并保持压力,驱动斜齿轮3转动通过下从动斜齿轮5带动震动装置工作,使载物台震动,从而实现模型的负载抗震实验,若用户想要单独检测模型的负载能力或抗震能力,只需将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卸下,并推动齿轮框架4向相应的方向滑动即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使得上调节齿条8或下调节齿条9在向左或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并不作用,只有当上调节齿条8或下调节齿条9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时,相应的调节装置才工作并推动齿轮框架4向相应的方向滑动,具体的,参考图4、图5、图6、图7,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分别置于所述齿轮框架4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滑轨10,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10上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U形滑块11,所述的调节滑轨10可以是任何常见的滑轨类型,本实施例中采用T形槽滑轨,以便于使调节U形滑块11在调节滑轨10上滑动的同时可防止调节U形滑块11从调节滑轨10上脱出,相应的,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下端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的T形滑槽相应的T形滑块,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T形滑块上部左右两端的两个滑块隔板48,两个所述的滑块隔板48中的一个开设有推杆通孔,两个滑块隔板48中的另一个上固定连接有导向轴,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一端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4接触连接,所述的调节推杆12一端开设有导向孔,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内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推杆12,调节推杆12开有导向孔一端穿过推杆通孔并使所述的导向轴置于导向孔内,导向轴的设置用于导向调节推杆12的滑动方向,使调节推杆12在左右滑动时不至于上下左右歪斜,两个所述的调节推杆12一端均穿过调节U形滑块11一端滑动连接有转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摆杆13,两个所述的调节摆杆13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或下调节齿条9滑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推杆12远离导向孔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转轴,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条转轴,所述的调节摆杆13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摆杆滑槽,所述的推杆转轴和齿条转轴分别置于调节摆杆13两端的摆杆滑槽内,所述的调节摆杆13中部转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上,使上调节齿条8或下调节齿条9向左滑动时可通过调节摆杆13带动调节推杆12向右滑动,反之亦然,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内设置有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U形滑块11内的调节弹簧14,所述的调节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调节推杆12上,具体的,所述的调节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推杆12开设有导向孔的一端,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10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调节卡块15,两个所述的调节卡块15下端均通过弹簧和相应的调节滑轨10相连,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滑轨10上开设有调节卡块15孔,所述的调节卡块15上下滑动连接在调节卡块15孔内,调节卡块15底部固定连接的弹簧另一固定连接在调节卡块15孔底部,当弹簧为原始长度时,调节卡块15上端突出调节滑块并将调节U形滑块11卡住,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若初始位置时齿轮框架4位于最左侧,则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完全位于相应的调节滑轨10内且其右端和齿轮框架4相接触,左侧调节卡块15上端突出相应的调节卡块15孔并以此将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卡住,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左端突出相应的调节滑轨10且其左端和齿轮框架4相接触,右侧调节卡块15因此被压入右侧调节滑轨10上开设的调节卡块15孔内,此时上调节齿条8和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啮合,下调节齿轮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调节驱动齿条转动带动上调节齿条8向左滑动,从而通过调节摆杆13带动左侧的调节推杆12向右滑动并以此压缩相应的调节弹簧14,调节弹簧14被压缩对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产生推力,此时在调节卡块15的作用下,调节U形滑块11无法被推动,随着上调节齿条8不断向左运动,左侧的调节弹簧14不断被压缩,对左侧调节U形滑块11的推力也不断增大,当上调节齿轮即将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时,左侧的调节弹簧14被压缩到极致,从而推动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向右滑动并将相应的调节卡块15压下,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向右运动将齿轮框架4推动至最右侧,从而使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同时,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将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推回右侧的调节滑轨10内,右侧的滑动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从相应的调节卡块15孔内突出并将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卡住,右侧的调节推杆12同步向右运动并通过调节摆杆13带动下调节齿条9向左运动以此和驱动调节齿轮啮合,驱动调节齿轮继续转动,此时上调节齿条8和驱动调节齿轮脱离啮合,驱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下调节齿条9向右运动,并压缩右侧的调节弹簧14,当下调节齿条9和驱动调节齿轮脱离啮合时,右侧的调节弹簧14被压缩到极致并推动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压下右侧的调节卡块15向左滑动,并将齿轮框架4向左推动,使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上调节齿条8和调节驱动齿轮7啮合,并重复上述过程,循环往复,为保护齿轮框架4和调节U形滑块11,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和齿轮框架4接触一端固定连接有硬质橡胶垫。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震动装置,使得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时,驱动斜齿轮3转动可通过下从动斜齿轮5带动震动装置工作,从而带动载物板2震动,并能使震动装置制造处具有方向性的震动波,具体的,参考图8、图9、图10,所述的震动装置包括和下从动斜齿轮5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震动驱动齿轮16,所述的外壳1内部前端面转动连接有震动惰轮17,齿轮框架4向左运动带动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时,所述的震动驱动齿轮16同步运动并和震动惰轮17啮合,此处的震动惰轮17和震动驱动齿轮16同样的可采用斜齿轮以防止打齿的情况发生,所述的震动惰轮17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震动从动齿轮18,所述的震动从动齿轮18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驱动左链轮19和震动驱动右链轮20,所述的外壳1内部均匀的转动连接有若干震动轴21,每个所述的震动轴21前后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从动链轮22,所述的震动驱动左链轮19和震动驱动右链轮20通过链条和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相连,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之间通过链条相连,即所述的震动驱动齿轮16和震动惰轮17啮合后带动其转动并以此带动震动从动齿轮18转动,震动从动齿轮18转动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震动驱动左链轮19和震动驱动右链轮20同步转动,在链条的作用下带动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转动,从而带动和其同轴固定连接的震动轴21转动,因每个所述的震动轴21两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从动链轮22,故震动轴21转动可带动其另一端的震动从动链轮22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转动,以此将震动驱动左链轮19、震动驱动右链轮20的驱动力传递给所有的震动轴21并带动其同步转动;
每个所述的震动轴21上均均匀的同轴固定连接有若干震动凸轮23,每个所述的震动凸轮23均可和所述的载物板2下端面接触连接,参考图10,相同的震动轴21上的若干震动凸轮23的摆动角度相同,不同的震动轴21上的震动凸轮23摆动角度均不同,且从左至右相邻的震动凸轮23的摆动的角度均相同且均按照顺时针摆动,其摆动的角度为360度除以震动轴21的数量,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震动轴21上的震动凸轮23能将载物板2顶起,以此模拟地震波的方向性,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左滑动带动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的震动驱动齿轮16和震动惰轮17啮合,此时,驱动斜齿轮3通过下从动斜齿轮5、震动驱动齿轮16、震动惰轮17带动所述的震动从动齿轮18转动,通过震动驱动左链轮19、震动驱动右链轮20和链条带动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转动,并通过震动轴21、震动从动链轮22和链条带动所有的震动轴2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有的震动凸轮23转动,以此完成对载物板2的震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夹紧装置,以便于将网壳结构模型牢固的固定在载物板2上,具体的,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穿过载物板2固定连接在载物板2上的夹紧螺纹套24,所述的夹紧螺纹套24内啮合有夹紧螺杆25,在夹紧螺纹套24的作用下所述的夹紧螺杆25转动可实现其自身的升降,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片26,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夹紧螺杆25上端固定连接螺母,并在固定片26上固定安装螺栓,也可以是卡扣或其他常见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所述的夹紧螺杆25可穿过网壳结构模型的空隙,之后在夹紧螺杆25下降,并通过固定片26将模型牢固压在载物台上,并依靠螺纹自锁以防止其在载物台震动的过程中松开,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一侧啮合有转动连接在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螺杆27,夹紧驱动螺杆27转动可带动夹紧螺杆25转动,在夹紧螺纹套24的作用下夹紧螺杆25上下运动,即夹紧驱动螺杆27转动可带动夹紧螺杆25上下运动,所述的夹紧驱动螺杆27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皮带轮28,所述的夹紧从动皮带轮28通过皮带和传动连接在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相连,所述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转动可通过皮带和夹紧从动皮带轮28带动所述的夹紧驱动螺杆27转动,所述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锥齿轮30,所述的夹紧从动锥齿轮30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所述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锥齿轮31,所述的夹紧驱动锥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外壳1后端面外的夹紧调节手轮32,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可带动夹紧驱动锥齿轮3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夹紧从动锥齿轮30转动,从而带动和夹紧从动直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转动,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需先将模型放置在载物板2上,之后先将固定片26拆下,再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通过夹紧驱动锥齿轮31、夹紧从动锥齿轮30、夹紧驱动皮带轮29、皮带、夹紧从动皮带轮28、夹紧驱动螺杆27和夹紧螺纹套24带动夹紧螺杆25向上运动,此处需注意的是,在夹紧螺杆25上升时其要从模型正中的孔洞中穿过,因网壳结构的孔洞较大,故夹紧螺杆25穿过网壳结构模型的孔洞是十分容易的,在夹紧螺杆25上端穿过网壳结构后,将固定片26固定在夹紧螺杆25上端,之后反向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将夹紧螺杆25降下,在固定片26的作用下将模型紧压在载物板2上,防止在载物板2震动的过程中模型脱离。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因夹紧螺杆25为刚性材料,在夹紧螺杆25下落的距离为人工操作,其不易具体掌握,即若下降距离较小,则模型无法夹紧,若下降距离较大,则易对模型造成损坏,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在夹紧螺杆25上端增设结构,使夹紧装置能在夹紧模型的同时不对模型造成损害,具体的,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上端同轴一体连接有夹紧滑轴33,所述的夹紧滑轴33上端套设有上端封顶的夹紧套筒34,所述的夹紧套筒34可沿着夹紧滑轴33在夹紧滑轴33外上下滑动,所述的夹紧套筒34和夹紧滑轴33之间通过夹紧弹簧35相连,所述的夹紧套筒34上端固定连接有夹紧螺母36,所述的夹紧螺母36内啮合有夹紧螺栓37,所述的夹紧螺栓37和所述的固定片26固定连接,即若需将固定片26卸下,只需将夹紧螺栓37拧下即可,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在夹紧螺杆25上端穿过网壳结构后,将夹紧螺栓37拧在夹紧螺母36上以此将固定片26固定在夹紧套筒34上端,之后反向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将夹紧螺杆25降下,当固定片26和模型上端接触后可以继续小幅度的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此时夹紧螺杆25继续向下运动,而夹紧套筒34则不再随之向下运动,此时夹紧弹簧35拉伸拉动夹紧套筒34向下,从而使固定片26更紧密的压在模型上,防止在载物板2震动的过程中模型脱离,同时由于夹紧弹簧35的存在,固定片26不会对模型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保护了模型。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压力装置,使得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时,所述的压力装置能为网壳结构模型施加压力,以检测模型的负载能力,具体的,参考图11,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压力驱动齿轮38,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时,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驱动斜齿轮3转动通过上从动斜齿轮6带动压力驱动齿轮38转动,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可和压力驱动齿轮38啮合的压力从动齿轮39,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时,所述的压力驱动齿轮38同步向右滑动并和压力从动齿轮39啮合带动其转动,所述的压力从动齿轮39旁啮合有上下滑动连接在外壳1上的压力齿条40,所述的压力从动齿轮39转动可带动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所述的外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筒41,所述的压力驱动筒41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仓42,所述的压力驱动仓42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压力驱动活塞杆43,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43下端穿过压力驱动仓42下端面和所述的压力齿条40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可带动压力驱动活塞杆43同步向上运动,所述的压力驱动仓42上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中转仓44,所述的压力中转仓4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从动仓45,所述的压力从动仓45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压力从动仓45外的压力从动活塞杆46,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43上端、压力中转仓44、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上端的空间内充满有液压油,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时,所述的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下端和压力从动仓45下端面接触,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时,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所述的压力驱动齿轮38同步向右滑动并和压力从动齿轮39啮合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带动压力驱动活塞杆43向上运动,通过液压油带动压力从动活塞杆46向下运动,从动活塞杆向下运动并和夹紧螺栓37接触,从动活塞杆继续向下运动带动夹紧螺栓37向下运动,通过固定片26为网壳结构模型施加负载,此时夹紧弹簧35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夹紧螺杆25对从动活塞杆向下运动的阻碍,此时需注意的是,当齿轮框架4向左运动使得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后,压力驱动齿轮38同样和压力从动齿轮39脱离啮合,此时驱动活塞杆上端、压力中转仓44、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上端的空间内的液压将无法保持,故需要在压力从动齿轮39上增设一个单向锁死机构,该单向锁死机构采用常见的单向锁死机构即可,具体的,其可以是在压力从动齿轮39的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一个棘轮,并在其旁边设置一个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并可和棘轮配合的棘爪,此即可保证压力从动齿轮39的单向锁死,当实验结束后,用户可将单向锁死机构关闭,针对上述的棘轮棘爪结构即为将棘爪拨开,并手动将压力齿条40压回原位即可。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放大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推动压力驱动活塞杆43所产生的压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结构以实现该功能,具体的,参考图12,所述的压力中转仓44内固定连接有小口径的压力通道47,当压力齿条40上升时,所述的液压油向压力中转仓44右侧运动,在经过压力通道47时因压力通道47内径小于压力中转仓44内径,故液压在压力通道47内被放大,所述的压力通道47后端设置有滑动连接在压力中转仓44内的隔板48,所述的压力从动仓45和压力中转仓44连通口位于隔板48后,所述的隔板48和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上端之间的空间内充满惰性气体,其目的在于惰性气体相对液压油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防止液压突变对模型造成的损伤,同样的,因当齿轮框架4向左运动使本装置载物台开始震动时,压力装置的压力并未消失而是被保持,以此模拟负载抗震的情况,则此时载物台的上下起伏将会使模型受到的负载产生周期性的变动,惰性气体的设置使得模型的负载在变化的过程中更加柔和,不易对模型造成损伤。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或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夹紧装置增设了四周夹紧的结构,具体的,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载物板2上的四个夹紧板49,四个所述的夹紧板49两两相对的滑动连接在载物板2上,四个所述的夹紧板49均通过弹簧和载物板2相连,具体的,所述的载物板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夹紧基板,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夹紧板49上,一端固定连接在相应的夹紧基板上,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模型放在四个夹紧板49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夹紧板49将模型固定在载物板2上。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50,每个所述的支撑柱50上端均不和载物板2接触,每个所述的支撑柱50外均套设有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底部的支撑弹簧51,每个所述的支撑弹簧51另一端均和载物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柱50的高度具体应和载物板2所能运动到的最低高度相同,以防止载物板2的重量全部压在震动轴21上,从而造成震动轴21的损坏,减少其使用寿命,支撑弹簧51的设置则是为了更好的模拟地震波的复杂情况,支撑弹簧51的增设在震动装置单纯的依靠震动凸轮23实现震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来自弹簧的扰动,除了能在本装置停止工作后模拟地震波余波的情况,还可更真实的模拟地震波在实际情况下复杂的震动情况,因弹簧在震动情况下的。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六或七的基础上,所述的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2和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端的中控台53电连接,所述的中控台53和所述的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的中控台53内集成有输入输出模块、信息收发模块、控制模块,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为现在常用的触摸屏,所述的驱动电机内集成有电机控制模块并和中控台53的信息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2和中控台53的信息收发模块电连接,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可事先输入压力装置需要达到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52将采集到的压力信息通过信息收发模块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和输入的压力值对比,当压力传感器52采集到的压力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直大于用户输入的压力值时,控制模块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和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用户需将模型放在四个夹紧板49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夹紧板49将模型固定在载物板2上,之后用户需将将固定片26拆下,再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通过夹紧驱动锥齿轮31、夹紧从动锥齿轮30、夹紧驱动皮带轮29、皮带、夹紧从动皮带轮28、夹紧驱动螺杆27和夹紧螺纹套24带动夹紧螺杆25向上运动,此处需注意的是,在夹紧螺杆25上升时其要从模型正中的孔洞中穿过,在夹紧螺杆25上端穿过网壳结构后,将夹紧螺栓37拧在夹紧螺母36上以此将固定片26固定在夹紧套筒34上端,之后反向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将夹紧螺杆25降下,当固定片26和模型上端接触后可以继续小幅度的转动夹紧调节手轮32,此时夹紧螺杆25继续向下运动,而夹紧套筒34则不再随之向下运动,此时夹紧弹簧35拉伸拉动夹紧套筒34向下,从而使固定片26更紧密的压在模型上,防止在载物板2震动的过程中模型脱离,同时由于夹紧弹簧35的存在,固定片26不会对模型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保护了模型,在通过中控台53将压力装置需要达到的压力值输入,准备工作完成;
通过中控台53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工作带动调节驱动齿轮7和驱动斜齿轮3转动,初始状态时,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可和上从动斜齿轮6啮合,也可和下从动斜齿轮5啮合,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即用户需要先检测模型的抗震能力还是负载能力,若初始位置时齿轮框架4位于最左侧,则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完全位于相应的调节滑轨10内且其右端和齿轮框架4相接触,左侧调节卡块15上端突出相应的调节卡块15孔并以此将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卡住,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左端突出相应的调节滑轨10且其左端和齿轮框架4相接触,右侧调节卡块15因此被压入右侧调节滑轨10上开设的调节卡块15孔内,此时上调节齿条8和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啮合,下调节齿轮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调节驱动齿条转动带动上调节齿条8向左滑动,从而通过调节摆杆13带动左侧的调节推杆12向右滑动并以此压缩相应的调节弹簧14,调节弹簧14被压缩对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产生推力,此时在调节卡块15的作用下,调节U形滑块11无法被推动,随着上调节齿条8不断向左运动,左侧的调节弹簧14不断被压缩,对左侧调节U形滑块11的推力也不断增大,当上调节齿轮即将和调节驱动齿轮7脱离啮合时,左侧的调节弹簧14被压缩到极致,从而推动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向右滑动并将相应的调节卡块15压下,左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向右运动将齿轮框架4推动至最右侧,从而使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同时,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将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推回右侧的调节滑轨10内,右侧的滑动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从相应的调节卡块15孔内突出并将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卡住,右侧的调节推杆12同步向右运动并通过调节摆杆13带动下调节齿条9向左运动以此和驱动调节齿轮啮合,驱动调节齿轮继续转动,此时上调节齿条8和驱动调节齿轮脱离啮合,驱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下调节齿条9向右运动,并压缩右侧的调节弹簧14,当下调节齿条9和驱动调节齿轮脱离啮合时,右侧的调节弹簧14被压缩到极致并推动右侧的调节U形滑块11压下右侧的调节卡块15向左滑动,并将齿轮框架4向左推动,使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上调节齿条8和调节驱动齿轮7啮合,并重复上述过程,循环往复;
若用户想要单独检测模型的负载能力或抗震能力,只需将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卸下,并推动齿轮框架4向相应的方向滑动即可;
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左滑动带动下从动斜齿轮5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从而带动所述的震动驱动齿轮16和震动惰轮17啮合,此时,驱动斜齿轮3通过下从动斜齿轮5、震动驱动齿轮16、震动惰轮17带动所述的震动从动齿轮18转动,通过震动驱动左链轮19、震动驱动右链轮20和链条带动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转动,并通过震动轴21、震动从动链轮22和链条带动所有的震动轴2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有的震动凸轮23转动,以此完成对载物板2的震动;
当所述的齿轮框架4向右滑动时,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啮合,所述的压力驱动齿轮38同步向右滑动并和压力从动齿轮39啮合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压力齿条40向上运动带动压力驱动活塞杆43向上运动,通过液压油带动压力从动活塞杆46向下运动,从动活塞杆向下运动并和夹紧螺栓37接触,从动活塞杆继续向下运动带动夹紧螺栓37向下运动,通过固定片26为网壳结构模型施加负载,此时夹紧弹簧35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夹紧螺杆25对从动活塞杆向下运动的阻碍,此时需注意的是,当齿轮框架4向左运动使得上从动斜齿轮6和驱动斜齿轮3脱离啮合后,压力驱动齿轮38同样和压力从动齿轮39脱离啮合,此时驱动活塞杆上端、压力中转仓44、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上端的空间内的液压将无法保持,故需要在压力从动齿轮39上增设一个单向锁死机构,该单向锁死机构采用常见的单向锁死机构即可,具体的,其可以是在压力从动齿轮39的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一个棘轮,并在其旁边设置一个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并可和棘轮配合的棘爪,此即可保证压力从动齿轮39的单向锁死,当实验结束后,用户可将单向锁死机构关闭,针对上述的棘轮棘爪结构即为将棘爪拨开,并手动将压力齿条40压回原位即可;
在压力从动活塞杆46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52实时监测从动活塞杆通过固定片26对模型施加的压力,压力传感器52将采集到的压力信息通过信息收发模块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和输入的压力值对比,当压力传感器52采集到的压力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直大于用户输入的压力值时,控制模块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和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实验完成。
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无法综合对模型的抗震、负载能力进行实验,无法模拟具有方向性的地震波,无法在负载下进行抗震实验,实验流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做出改进,将震动台常用的振动电机更换为具有方向性的震动装置,以模拟地震波的方向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增设控制调节结构,通过控制调节调节将震动装置和压力装置相连,实现一机多能的效果,使本装置既可检测模型的负载能力、抗震能力又能在为模型施加负载的同时检测其抗震能力,具备多样化的检测能力,本发明结构简洁,操作简易,功能多样,可更真实的模拟地震波对模型的震动,可在施加负载的同时对模型进行抗震能力检测,实用性强。

Claims (9)

1.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中空无顶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部上下滑动连接有载物板(2),所述的载物板(2)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可带动载物板(2)震动的震动装置,所述的外壳(1)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装置,所述的外壳(1)前端面设置有驱动结构;
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驱动斜齿轮(3),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和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外壳(1)前端面左右滑动连接有齿轮框架(4),所述的齿轮框架(4)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从动斜齿轮(6)和下从动斜齿轮(5),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和下从动斜齿轮(5)均能够和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啮合,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能和所述的压力装置相连,所述的下从动斜齿轮(5)能和所述的震动装置相连,所述的驱动斜齿轮(3)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驱动齿轮(7),所述的调节驱动齿轮(7)上下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滑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和下调节齿条(9)分别连接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装置,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4)相连;
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分别置于所述齿轮框架(4)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调节装置均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滑轨(10),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10)上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U形滑块(11),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一端均和所述的齿轮框架(4)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内均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推杆(12),两个所述的调节推杆(12)一端均穿过调节U形滑块(11)一端滑动连接有转动连接在外壳(1)前端面的调节摆杆(13),两个所述的调节摆杆(13)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的上调节齿条(8)或下调节齿条(9)滑动连接,所述的调节U形滑块(11)内设置有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U形滑块(11)内的调节弹簧(14),所述的调节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调节推杆(12)上,两个所述的调节滑轨(10)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调节卡块(15),两个所述的调节卡块(15)下端均通过弹簧和相应的调节滑轨(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动装置包括和下从动斜齿轮(5)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震动驱动齿轮(16),所述的外壳(1)内部前端面转动连接有震动惰轮(17),所述的震动惰轮(17)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的震动从动齿轮(18),所述的震动从动齿轮(18)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驱动左链轮(19)和震动驱动右链轮(20),所述的外壳(1)内部均匀的转动连接有若干震动轴(21),每个所述的震动轴(21)前后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震动从动链轮(22),所述的震动驱动左链轮(19)和震动驱动右链轮(20)通过链条和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相连,相邻的震动从动链轮(22)之间通过链条相连;
每个所述的震动轴(21)上均均匀的同轴固定连接有若干震动凸轮(23),每个所述的震动凸轮(23)均能和所述的载物板(2)下端面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穿过载物板(2)固定连接在载物板(2)上的夹紧螺纹套(24),所述的夹紧螺纹套(24)内啮合有夹紧螺杆(25),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片(26),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一侧啮合有转动连接在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螺杆(27),所述的夹紧驱动螺杆(27)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皮带轮(28),所述的夹紧从动皮带轮(28)通过皮带和传动连接在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相连,所述的夹紧驱动皮带轮(29)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从动锥齿轮(30),所述的夹紧从动锥齿轮(30)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所述载物板(2)下端的夹紧驱动锥齿轮(31),所述的夹紧驱动锥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外壳(1)后端面外的夹紧调节手轮(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螺杆(25)上端同轴一体连接有夹紧滑轴(33),所述的夹紧滑轴(33)上端套设有上端封顶的夹紧套筒(34),所述的夹紧套筒(34)和夹紧滑轴(33)之间通过夹紧弹簧(35)相连,所述的夹紧套筒(34)上端固定连接有夹紧螺母(36),所述的夹紧螺母(36)内啮合有夹紧螺栓(37),所述的夹紧螺栓(37)和所述的固定片(2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从动斜齿轮(6)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压力驱动齿轮(38),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部能和压力驱动齿轮(38)啮合的压力从动齿轮(39),所述的压力从动齿轮(39)旁啮合有上下滑动连接在外壳(1)上的压力齿条(40),所述的外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筒(41),所述的压力驱动筒(41)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压力驱动仓(42),所述的压力驱动仓(42)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压力驱动活塞杆(43),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43)下端穿过压力驱动仓(42)下端面和所述的压力齿条(40)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力驱动仓(42)上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中转仓(44),所述的压力中转仓(4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压力从动仓(45),所述的压力从动仓(45)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下端置于压力从动仓(45)外的压力从动活塞杆(46),所述的压力驱动活塞杆(43)上端、压力中转仓(44)、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上端的空间内充满有液压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中转仓(44)内固定连接有小口径的压力通道(47),所述的压力通道(47)后端设置有滑动连接在压力中转仓(44)内的隔板(48),所述的压力从动仓(45)和压力中转仓(44)连通口位于隔板(48)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载物板(2)上的四个夹紧板(49),四个所述的夹紧板(49)两两相对的滑动连接在载物板(2)上,四个所述的夹紧板(49)均通过弹簧和载物板(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50),每个所述的支撑柱(50)上端均不和载物板(2)接触,每个所述的支撑柱(50)外均套设有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底部的支撑弹簧(51),每个所述的支撑弹簧(51)另一端均和载物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从动活塞杆(46)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2)和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端的中控台(53)电连接,所述的中控台(53)和所述的驱动电机电连接。
CN201910226954.7A 2019-03-25 2019-03-25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Active CN109827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6954.7A CN109827730B (zh) 2019-03-25 2019-03-25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6954.7A CN109827730B (zh) 2019-03-25 2019-03-25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7730A CN109827730A (zh) 2019-05-31
CN109827730B true CN109827730B (zh) 2020-07-31

Family

ID=6687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6954.7A Active CN109827730B (zh) 2019-03-25 2019-03-25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7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6890A (zh) * 2019-10-30 2020-04-03 河南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教学实训平台
CN111243416B (zh) * 2020-03-20 2021-06-15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环境设计用沙盘展示工作台
CN114486139B (zh) * 2022-01-20 2023-07-07 西华大学 一种震动平台
CN117433915B (zh) * 2023-12-20 2024-04-02 天津锐昇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装置外壳抗压性能检测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4465A (zh) * 2014-05-04 2014-07-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空间网格结构连续性倒塌、冲击实验平台
CN105841907A (zh) * 2016-05-26 2016-08-1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微小网壳结构模态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6054412U (zh) * 2016-08-22 2017-03-29 河南正泰信创新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建筑钢结构网架液压加载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4465A (zh) * 2014-05-04 2014-07-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空间网格结构连续性倒塌、冲击实验平台
CN105841907A (zh) * 2016-05-26 2016-08-1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微小网壳结构模态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6054412U (zh) * 2016-08-22 2017-03-29 河南正泰信创新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建筑钢结构网架液压加载试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ismic behavior study on a space double-layer lattice structure with a lower supporting structure;Gui-bo Nie等;《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ring 》;20181231;第10卷(第11期);第1-11页 *
单层球壳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叶继红 等;《建筑结构学报》;20130430;第34卷(第4期);第81-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7730A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7730B (zh) 网壳结构模型实验装置
CN102507172B (zh) 用于星球深层采样的钻具钻进性能测试装置
CN104300730A (zh) 一种履带机的电机安装座
CN107931089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效筛选设备
CN203350126U (zh) 一种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CN110108961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设备检测装置
CN205798972U (zh) 一种电子接插件侧钻孔夹具
CN201940360U (zh) 变频率振动筛
CN213714669U (zh) 一种建筑结构工程用测试装置
CN213392222U (zh) 一种煤矿支护用组合支架
CN113607917B (zh) 用于实现渐变应力加载的简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74859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
CN21283687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109941770B (zh) 耙料机传动同步耦合系统
CN204190546U (zh) 一种履带机的电机安装座
CN21175682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
CN220317065U (zh) 一种钢结构施工用吊装装置
CN109014879B (zh) 一种石油机械设备的螺母拆装系统
CN218780973U (zh) 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固定装置
CN207633319U (zh) 一种水利施工具有可调节多结构夯锤的蛙式打夯机
CN208032995U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筛子
CN202462327U (zh) 一种调压器的装配悬臂装置
CN203606127U (zh) 一种支重轮试验台
CN215488412U (zh) 抗震支架布点载荷自动测算系统
CN217811316U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