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7201A -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7201A
CN109827201A CN201910236581.1A CN201910236581A CN109827201A CN 109827201 A CN109827201 A CN 109827201A CN 201910236581 A CN201910236581 A CN 201910236581A CN 109827201 A CN109827201 A CN 109827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ware
heat
gas
heating tube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65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7201B (zh
Inventor
吴先锋
李桂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65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7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7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7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7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7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和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中的热源机构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输至锅具,使锅具温度升高,加速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向锅具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

Description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烹饪锅具清洗后会在锅具内残留水分,如不及时清理,残留的水分会长时间残留在锅具的底部,参与锅具表面氧化过程,促使锅具生锈,进而降低锅具的使用寿命。为了减轻水分残留对锅具使用寿命的影响,在每次清洗结束后,需要操作人员及时对锅具内的水分进行清理。
但由于清洗过程通常发生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锅具残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因此,操作人员在直接清理残留的水分时,很容易被锅具烫伤,使得操作人员并没有主观意愿去清理残留水分。而锅具冷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待锅具冷却后,操作人员经常忘记清理锅具内残留的水分。
由于快速清理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能够有效防止锅具生锈,因此还可以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通过再次点燃燃气灶上的炉头装置,产生火焰加热锅具,促使锅具上残留的水分蒸发,即使锅具保持干燥状态,以缓解锅具生锈。但是,通过燃气灶加热的方式促使残留水分蒸发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一直看守,并且在水分蒸发后及时将燃气灶关闭,以避免锅具长时间干烧,维护厨房安全。
还可以通过设置自动点火装置点燃炉头装置,并且在炉头装置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燃气灶,以避免干烧情况。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燃气灶本身的燃烧加热过程,而受限于燃气灶的点火方式,点火时炉头装置有一定几率不能顺利燃烧。而在不能顺利燃烧时,极容易造成煤气泄漏,危及厨房以及室内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燃气灶烹饪后锅具容易残留水分以致锅具生锈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包括:平台、燃烧装置、蒸发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燃烧装置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蒸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外围,以在锅具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所述蒸发装置和燃烧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燃烧孔内;
所述蒸发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热源机构;所述加热管为能够接触到锅具底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热源机构连接所述加热管,以向所述加热管提供热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平台上靠近燃烧装置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所述热源机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以在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和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中的热源机构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输至锅具,使锅具温度升高,加速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向锅具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基于热储原理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基于电热原理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基于接近开关的锅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基于称重传感器的锅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燃气灶的蒸发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主要包括:平台1、燃烧装置2、蒸发装置3以及控制系统4。其中,平台1用于安装固定,并且使得燃气灶的工作平面与内部部件之间实现分离。即在实际应用中,平台1上方维持为一个光滑的平台面,并且设有至少一个燃烧孔11;燃气管路,炉头等点火和燃烧部件设置在平台1的下方。示例地,燃烧孔11可以是开设在平台1上的圆形通孔结构。
燃烧装置2,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燃烧头、燃气管路和燃气流量调节装置。燃烧头上设有多个燃烧孔结构,用于将燃气点燃,以及维持燃气燃烧过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燃气种类以及适用场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结构的燃烧头。燃气管路连接燃烧头,以将供气管道中的燃气导入燃烧头内。燃气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燃气管路上,用于调节向燃烧头供给的燃气流量,以便调节燃烧头上的火焰大小。一般,燃气流量调节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烹饪中可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1改变燃气管路中的燃气供给流量。
蒸发装置3,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的外围,以在锅具7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7。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所述蒸发装置3和燃烧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蒸发装置3可以在控制系统4的控制下,按照设定的规则启动和停止。即在需要蒸发锅具7内残留水分时,控制系统4向蒸发装置3发送启动指令,使蒸发装置3向锅具7输送热量,提高锅具7的温度,从而加速锅具7中的水分蒸发。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3所示,本申请所述蒸发装置3进一步包括加热管31和热源机构32。其中,加热管31用于通过接触锅具7,使热量从加热管31传递到锅具7上。热源机构32用于向加热管31提供热量。因此,所述加热管31为能够接触到锅具7底部的环形结构,即加热管31可以总体呈现为一种环形结构,并在锅具7底面或侧面位置上接触锅具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加热管31与锅具7之间具有热传递过程,而热传递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环形结构的加热管31,增加加热管31与锅具7之间的接触区域大小,从而使加热管31上更多的热量能够传递给锅具7。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源机构32连接所述加热管31,以向所述加热管31提供热源。具体在应用中,热源机构32可以通过电热或储能供热的方式,实现向加热管31传递热量。针对不同的供热模式,热源机构32和加热管31的结构具有不同,具体表现为:
如果所述蒸发装置3基于储能供热的方式,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导热液体;所述热源机构32包括储能腔321和循环泵322。实际应用中,加热管31通过循环泵322连接储能腔321在储能腔321上,当启动循环泵322时,循环泵322驱动加热管31内的导热液体流动,以使所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形成液流循环。所述储能腔321内设有储能物质,以向所述加热管31传递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液体可以是能够顺利流动,并且能够快速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液体,如工业散热剂、轻油等。为了保证安全性能和导热效率,导热液体可以为不可燃的试剂,并且保证试剂的比热容不宜过大。所述储能物质是指通过物质的熔化、凝固等形态变化,进行热量的存储和释放的物质。可以为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熔盐热储材料,也可以为水等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或者其他可以储热的材料。
以熔盐热储材料为例,如图3所示,实际应用时,储能腔321可以预先填充熔盐热储材料。熔盐热储材料可以在烹饪过程中收集热量,并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熔化将热量储存在所述储能腔321中;以及,在烹饪结束后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凝固,将热量从所述储能腔321中释放至所述加热管31。
即,储能腔321中的熔盐热储材料在常温下,呈现为固态。在正常的烹饪过程中,由于燃烧装置2上燃气燃烧作用,其周围的温度会升高。升高的温度会使得一部分热量会传递给加热管31以及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通过在管道内的液体循环,不断吸收燃烧装置2周围辐射的热量,并且将热量携带至储能腔321中,再向熔盐热储材料释放。熔盐热储材料在吸收导热液体传递的热量后,会发生物态变化,并开始熔化,转变为液态。在烹饪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的能量传递,从而使熔盐热储材料最终全部转化为熔融状态。
在烹饪结束后,燃烧装置2停止工作,锅具7以及其周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以致温度会降低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温度以下。此时,加热管31内的导热液体会向外释放热量,使导热液体的温度下降。同样,导热液体通过在加热管31中的循环流动,可以循环进入到储能腔321中,使储能腔321中的热量被不断从熔盐热储材料中释放给导热液体内,从而提高导热液体的温度。而由于加热管31与锅具7的底面或侧面接触,可以将热量传导给锅具7,以致提高锅具7的温度,进而加速锅具7中残留的水分蒸发。
进一步地,储能腔321外部可以通过隔热材料包覆,阻隔储能腔321内的熔盐热储材料通过外壁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损失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燃气灶燃烧装置2在烹饪过程中的热量对储能物质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322为连接控制器42的双向泵。通过控制器42可以控制循环泵322驱动导热液体的流向。双向泵可以在每次进行残留水分蒸发时,加热管31内的液体流向不同。这样既可以有效传递热量,又可以避免由于长期使用造成导热液体内的杂质在加热管31中产生沉积,即避免杂质沉积而堵塞加热管31。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熔盐热储材料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通过导热液体收集燃烧装置2周围的热量,并且产生物态变化,将热量进行存储。由于燃烧装置2周围空间并不参与到烹饪的加热过程,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烹饪过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燃烧装置2周围散发的多余热量,使得能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并且,在烹饪结束后,再通过储能物质释放先前收集的热量,加热锅具7,使得锅具7在不使用燃烧装置2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热量,从而保持一个相对周围环境较高的温度促进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另外,本实施例由于采用熔盐热储材料进行热量的存储和释放,可以使得锅具7的温度变化过程相对趋于舒缓,造成锅具7可以长时间维持一个合适的蒸发温度,因此,可以避免对锅具7的干烧,减少烫伤危险。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基于电热过程的蒸发装置3为例。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热源机构32为电源;所述加热管31电连接所述热源机构32,以通过电流热效应,使所述加热管31发热,加热锅具7。
实际应用中,加热管31内部可以设置有特定发热功率的电热丝。在烹饪结束后,电源向电热丝供电,电热丝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产生热量,使加热管31的温度上升。在加热管31的温度高于锅具7的温度后,即开始向锅具7传递热量,同样能够使锅具7的温度上升,促进锅具7中残留的水分蒸发。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热丝的加热,可以迅速使锅具7的温度上升,即快速达到加热目的。同时,通过电源驱动电热丝加热的方式,还能够简化蒸发装置3的结构,并且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都可以通过电源的输出电能进行控制,使锅具7中残留水分的蒸发过程更加灵活可控。
由上述蒸发装置3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烹饪结束后针对锅具7进行加热,可以加快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从而在没有发生进一步生锈化学变化时,就能够将残留的水分蒸发掉。可见,在实际应用时,如何马上将水分蒸发掉,使防锈的关键。对于快速蒸发掉残留的水分,其决定条件包括两个,一个是加热过程持续的时间,另外一个是加热过程开始的时间。而如何确定这两个时间需要进一步通过控制系统4来实现。
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平台1上靠近燃烧装置2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即,一般烹饪结束后,随着燃烧装置2停止工作,其周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以恢复至室温状态。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41可以对通过对燃烧装置2周围的温度检测,以及将检测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自动判断使用者是否结束了烹饪过程。例如,预设的温度阈值为40℃,在关闭燃烧装置2后,周围温度会逐渐降低,当检测到其周围温度下降至40℃以下后,判断当前已结束烹饪过程。
再通过所述热源机构3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所述控制器42,以在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32。对于热储物质型的蒸发装置3,启动热源机构32即启动循环泵322,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2产生启动指令发送给循环泵322或者循环泵322的控制继电器,使循环泵322开始运转。而对于电热型的蒸发装置3,启动热源机构32即启动电源,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2产生启动指令发送给电源或电源开关,使开关闭合,向电热丝供电。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平台1上的燃烧孔11边缘位置设有弧形孔12,加热管31为矩形波浪状的环形结构。加热管31的上凸起部,穿过弧形孔12接触平台1上方的锅具7;加热管31的下凸起部,设置在平台1下方,以绕过平台1上锅具7的支撑脚5。在实际应用中,支撑脚5可以用来承载锅具7,其具体结构可以与传统燃气灶中的支撑脚5结构相同。相邻两个支撑脚5之间的弧形孔12的长度,与加热管31的每段上凸起部的长度相适应。对于不同数量的支撑脚5,所述弧形孔12的数量也不同。例如,一个燃烧装置2对应四个支撑脚5时,均匀布置的支撑脚5,可以将燃烧装置外部圆环划分为4个区域,从而,每个区域中对应一个弧形孔12即可。
本实施例中,加热管31的矩形波浪环状结构,可以避开每一个支撑脚5,使支撑脚5仍然具有其原本的支撑作用。避免锅具7重力作用压迫加热管31。并且,通过该结构加热管31,还可以将热源机构32设置在平台1的下方,从而保持平台1以致整个燃气灶的美观程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平台1下方还设有连接所述加热管31的升降机构6。控制器4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6调整所述加热管31的高度。实际应用中,升降机构6可以是伸缩电机或液压活塞装置,即可以在工作后,通过升降机构6推动加热管31上升或下降,以改变加热管31的高度。在烹饪状态下,升降机构6可降低加热管31的高度,使加热管31回收至平台1之下,从而避免烹饪过程中锅具7磕碰加热管31,提高便利性。在烹饪结束状态下,可以通过控制器42控制升降机构6启动工作。从而提高加热管31的高度,使加热管31接触到锅具7的底部,以进行热量传递。
在实际应用中,锅具7最容易在清洗后残留水分,而对于锅具7的清洗,一般需要操作人员将锅具7从燃烧装置2的上方拿离,并在清洗完成后再放置在燃烧装置2的上方。针对上述过程,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4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锅具检测器43;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所述燃烧孔11的阶梯台面上,以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的上方是否设有锅具7。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接近开关;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两个支撑脚5之间;或者,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锅具7正下方所覆盖范围内的平台1上。接近开关为一种常见的距离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无需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产生开关动作,具体可以基于激光测距、红外测距、声波测距原理,在距离检测到反射信号后,判断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过接近开关,可以快速检测到燃烧装置上方是否具有锅具7,进而辅助控制器42运行更加精准的控制策略。
实际应用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通过称重传感器感应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锅具7放置在了燃烧装置2的上方。即,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称重传感器;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任一支撑脚5的下方,以检测所述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本实施例应用的称重传感器可以为应变片等传感器,以便通过检测支撑脚5作用下的电阻变化,间接检测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显然,在实际控制策略中,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大,即代表有锅具7放置在了燃烧装置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可以适应燃烧装置2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使控制系统4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以调整火焰大小,和启动/关闭燃烧装置2的烹饪状态。所述控制器42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1,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21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是否处于烹饪状态,以及在非烹饪状态下,启动蒸发装置3对锅具7加热。实际应用中,控制器42可以在用户旋转调节旋钮21至非零位状态时,确定当前为烹饪状态。而在烹饪状态时,不启动蒸发装置3的控制程序。而在调节旋钮21恢复至零位时,确定当前烹饪状态已结束,则启动相应的蒸发控制程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3和控制系统4,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4中的温度传感器41可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42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3中的热源机构32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31将热量传输至锅具7,使锅具7温度升高,加速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7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3向锅具7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2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

Claims (10)

1.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1);
燃烧装置(2),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
蒸发装置(3),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的外围,以在锅具(7)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7);
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
其中,所述蒸发装置(3)和燃烧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内;所述蒸发装置(3)包括加热管(31)和热源机构(32);所述加热管(31)为能够接触到锅具(7)底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热源机构(32)连接所述加热管(31),以向所述加热管(31)提供热源;
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所述温度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平台(1)上靠近燃烧装置(2)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所述热源机构(3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所述控制器(42),以在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导热液体;所述热源机构(32)包括储能腔(321)和循环泵(322);
所述加热管(31)通过所述循环泵(322)连接所述储能腔(321),以使所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循环流动;所述储能腔(321)内设有储能物质,以向所述加热管(31)传递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322)为连接控制器(42)的双向泵;
所述储能腔(321)中的储能物质为熔盐热储材料,以在烹饪过程中收集热量,并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熔化将热量储存在所述储能腔(321)中;以及,在烹饪结束后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凝固,将热量从所述储能腔(321)中释放至所述加热管(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热源机构(32)为电源;所述加热管(31)电连接所述热源机构(32),以通过电流热效应,使所述加热管(31)发热,加热锅具(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边缘位置设有弧形孔(12),所述加热管(31)为矩形波浪状的环形结构;
所述加热管(31)的上凸起部,穿过所述弧形孔(12)接触平台(1)上方的锅具(7);所述加热管(31)的下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平台(1)下方,以绕过所述平台(1)上锅具(7)的支撑脚(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下方还设有连接所述加热管(31)的升降机构(6);控制器(4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6)调整所述加热管(31)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4)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锅具检测器(43);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所述燃烧孔(11)的阶梯台面上,以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的上方是否设有锅具(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接近开关;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两个支撑脚(5)之间;或者,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锅具(7)正下方所覆盖范围内的平台(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称重传感器;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任一支撑脚(5)的下方,以检测所述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以调整火焰大小,和启动/关闭燃烧装置(2)的烹饪状态;所述控制器(42)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1),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21)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是否处于烹饪状态,以及在非烹饪状态下,启动蒸发装置(3)对锅具(7)加热。
CN201910236581.1A 2019-03-27 2019-03-27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Active CN109827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6581.1A CN109827201B (zh) 2019-03-27 2019-03-27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6581.1A CN109827201B (zh) 2019-03-27 2019-03-27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7201A true CN109827201A (zh) 2019-05-31
CN109827201B CN109827201B (zh) 2024-03-29

Family

ID=66872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6581.1A Active CN109827201B (zh) 2019-03-27 2019-03-27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72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307A (zh) * 2020-08-14 202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具干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955A (en) * 1972-10-04 1981-01-27 Skala Stephen F Pressure cooking appliance with thermal exchange fluid
CN109084340A (zh) * 2018-09-25 2018-12-25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智能燃气灶及平衡控制方法
CN109373413A (zh) * 2018-12-26 2019-02-22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残留吸油烟机
CN210004475U (zh) * 2019-03-27 2020-01-31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955A (en) * 1972-10-04 1981-01-27 Skala Stephen F Pressure cooking appliance with thermal exchange fluid
CN109084340A (zh) * 2018-09-25 2018-12-25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平衡智能燃气灶及平衡控制方法
CN109373413A (zh) * 2018-12-26 2019-02-22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残留吸油烟机
CN210004475U (zh) * 2019-03-27 2020-01-31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307A (zh) * 2020-08-14 202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具干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29307B (zh) * 2020-08-14 2023-08-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具干燥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7201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3477B (zh) 烟灶联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JPH0363420A (ja)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プレートの下側に少なくとも1つの輻射ガスバーナーを設けたガス調理器具および該ガス調理器具の昇温時間短縮方法
US5809994A (e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a heating apparatus
CN105091043A (zh) 灶具及其煲汤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9827201A (zh)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JP4199228B2 (ja) グリル装置
KR101634784B1 (ko) 다용도 난로
KR101166904B1 (ko) 중화 렌지용 컨트롤러
CN108397792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锅具、灶具、烟机和烹饪系统
CN210004475U (zh)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JP7300308B2 (ja) ガスコンロ
CA2829847C (en) Flue damper control algorithm for standing pilot type fuel-fired water heater
WO2021135970A1 (zh) 蒸汽发生器的出蒸汽方法、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熨烫机
JP7265918B2 (ja) ガスコンロ
FI129495B (en) Gas stove to prevent rusting of cookware
KR101602572B1 (ko) 과열방지용 온도센서를 구비한 가스레인지용 조리용기
KR101360077B1 (ko) 과열방지장치를 구비한 가스렌지
KR101745312B1 (ko) 가스레인지에서 압력밥솥 자동검지에 따른 과열방지방법
JP6396769B2 (ja) ポット式燃焼器
NL2026480B1 (en) Gas stove for preventing cookware from getting rusty
JP2016156594A (ja) ボイラシステム
JP2020186871A (ja) ガスコンロ
JP7265917B2 (ja) ガスコンロ
TWI523630B (zh) The heating control method of the pot
JP2016104060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