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928B -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9928B
CN109819928B CN201910150753.3A CN201910150753A CN109819928B CN 109819928 B CN109819928 B CN 109819928B CN 201910150753 A CN201910150753 A CN 201910150753A CN 109819928 B CN109819928 B CN 109819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plates
plate
field
clap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07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9928A (zh
Inventor
陆专灵
王大鹏
黄黎明
张益峰
唐章生
卢智发
侯树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1507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9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9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9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本发明主要包括田间整理、田埂硬化及改造、鱼沟和鱼坑设计、防逃措施、瓜果棚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高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产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殖,作为立体农业的一种方式,已被引起重视,其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稻田养殖是将水稻种植与水生动物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其可利用水生动物的摄食游动清除杂草、吞食水稻害虫,减少农药施放,同时稻田的生长呼吸所产生的一些有机物又可以作为鱼类的食物,达到互利的目的。
现有的稻田养殖水产动物的田间设施的田埂需要硬化处理,常用的硬化包括稻田原土硬化以及混凝土硬化两种,原土硬化田埂存在1、渗漏、水土流失严重;2、雨季时土田埂不便于人行走;3、土田埂上易生杂草和寄生农田害虫,特别容易被老鼠肆孽,导致农田作物产量降低;4、土田埂修筑对土方量需求较大,且施工起来费时费力;混凝土硬化田埂的基层软化或冻涨后,混凝土的表层易开裂,牢固性受损,需定期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主要包括田间整理、田埂硬化及改造、鱼沟和鱼坑设计、防逃措施、瓜果棚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高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产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
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
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
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步骤一具体为:将稻田中的杂草清除,并将稻田田块耙平。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步骤二具体为:在稻田的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对所述外环沟进行清底,使得坚实土层或基岩露出;在所述外环沟内放置田埂,田埂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稻田的一侧均内接有防逃网。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田埂包括:
支撑架,其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任一位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底板、多个顶板、多个第一侧板、多个第二侧板、多个第一隔板以及多个第二隔板,任一底板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多个底板依次铺设于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并将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完全遮盖,多个底板形成与所述外环沟底部形状一致的回字形,任一相邻的两个底板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中设有铁钎,铁钎的上端设有挡块,且位于底板上表面,下端竖直向下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继续向下延伸至外环沟的土基层内;一个底板对应设置一个顶板,任一顶板水平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底板的正上方,且宽度小于底板,多个顶板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沟正上方的且与所述外环沟形状一致的回字形框体,任一顶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一个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位于底板靠近稻田的一侧,任一第一侧板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任一第一侧板和任一第二侧板的下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上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内部中空的、两端敞口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侧板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第二侧板的远离稻田的一侧铺设有塑料薄膜,任意相邻的两个塑料薄膜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一个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竖直设置且上侧边均与顶板的内侧固定连接,下侧边均与底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且沿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与其相对应的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分隔成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多个第一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一腔室,多个第二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二腔室,多个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三腔室;任一第一隔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透水孔,任一第二隔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中内接有单向透水膜;
保水层,其填充于第一腔室内,所述保水层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20重量份的甘蔗渣、10~2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成体积为0.01~0.2cm3的颗粒状的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堆成堆后加少入15~25重量份的水,充分搅拌均匀,水被第一混合物完全吸收后,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密度为0.85~1.0g/cm3块状的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5~12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2~6重量份的铝硅酸盐矿石粉、1~3重量份的微晶纤维素和2~4重量份的玉米淀粉水凝胶混合均匀,再次挤制成1.25~1.35g/cm3块状结构,即得所述保水材料;
缓冲层,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缓冲层包括多个石笼网,多个石笼网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与第二腔室形状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任一石笼网内部依次填充有粒径为10~15cm的石头、粒径为5~8cm的石子、粒径为0.1~0.5cm的河沙;石笼网的底部和两侧分别于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
防水层,其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防水层包括多个水泥块,多个水泥块形成与第三腔室结构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且外壁紧贴于第三腔室内壁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鱼坑挖设于稻田的一角或中部,鱼坑的深度为70~90cm,鱼坑的外周设有挡护墙,挡护墙用空气砖砌设,挡护墙上设有1~3个开口与鱼沟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鱼沟至少为一条,鱼沟为一字形或十字形或井字形结构,鱼沟宽度60~80cm,深度30~50cm。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进水口对应的防逃网为60目的聚乙烯网布;出水口对应的防逃网包括沿出水方向间隔设置的铁丝网和尼龙网,铁丝网和尼龙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大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网孔直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主要包括田间整理、田埂硬化及改造、鱼沟和鱼坑设计、防逃措施、瓜果棚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高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产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可持续发展;
2、本发明在稻田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在外环沟里放置预制田埂,代替常规的土田埂,解决了土田埂渗漏、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预制田埂上不会生杂草,避免了农田害虫的寄生,为农田作物以及养殖的水产动物营造良好的环境;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一侧设置防逃网,避免养殖的水产动物从进水口或出水口逃出,本发明中的水产动物优选禾花鲤,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防逃网的网孔直径小于最小禾花鲤的尺寸,保证所有的禾花鲤都能被阻挡在稻田内;
3、本发明的预制田埂包括依次包覆在稻田外周围的保水层、缓冲层和防水层,设置支撑架使得保水层、缓冲层和防水层稳固的铺设在稻田的外周围,多个底板、多个顶板、多个第一侧板、多个第二侧板形成多个依次密封连接的等腰梯形体单元,最终形成回字形的支撑架,多个等腰梯形体单元的设计方便安装,可操作性强,根据外环沟的大小确定使用的多个等腰梯形体单元的个数,位于支撑架任一拐角处的两个相邻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之间可加入密封垫,以保证此处的两个等腰梯形体单元的密封连接;
4、多个第一侧板上均设有第二透水孔,稻田内的水可通过多个第二透水孔进入保水层内,保水层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实际应用中保水层应将第一腔室填充满,保水层具体填充至第一腔室的方法可为,在第一腔室的底面内壁和侧面内壁上均铺设纱布,将保水材料放入纱布内,然后用纱布将保水材料完全包裹;也可以制作多个纱布袋,每个纱布袋中装满保水材料,然后将多个装有保水材料的纱布袋放入第一腔室内,保证多个纱布袋将第一腔室空间填满为宜;保水材料中的甘蔗渣、玉米秸秆、聚丙烯酰胺、铝硅酸盐矿石粉、微晶纤维素和玉米淀粉水凝胶均是较好的吸水剂,由以上几种物质经过粉碎、混合、挤压制得保水材料,具有极好的保水保水、保肥功效,多个第一隔板上均设有第三透水孔,当保水层内蓄存的水过多时,可通过多个第三透水孔进入缓冲层;
在第二腔室内密封排布多个石笼网,石笼网的高度、宽度与第二腔室的高度、宽度一致,保证第二腔室内部空间被多个石笼网完全占据,石笼网内部填充石料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增强整个田埂的牢固性,向石笼网内依次填充石头、石子和沙子,保证石笼网内部能够被填充满,缩小石料内部的间隙,缓冲层不与水直接接触,可避免流动水将石笼网内部粒径较小的沙子带走,同时缓冲层将保水层和防水层隔开,能够对防水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稻田内水流幅度过大,水浪对防水层冲击力过大,造成对防水层的损伤,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5、由水泥块形成的防水层具有较好阻水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第二隔板上多个通孔中内接的单向透水膜,第三腔室内的水可穿过单向透水膜移动至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内的水被单向透水膜阻挡,不能移动至第三腔室内,保证第三腔室内的少量水可汇集至第二腔室内,同时避免稻田中的通过水泥块中可能出现的裂缝中渗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田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将稻田中的杂草清除,并将稻田田块耙平;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粘性土质、保水性强、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连片田块作为稻田,根据稻田情况,因地制宜,修正田块,清除杂草,尽量将田块处于同一水平;
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在稻田的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对所述外环沟进行清底,使得坚实土层或基岩露出,外环沟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在所述外环沟内放置田埂,田埂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稻田的一侧均内接有防逃网;进水口对应的防逃网为60目的聚乙烯网布;出水口对应的防逃网包括沿出水方向间隔设置的铁丝网和尼龙网,铁丝网和尼龙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大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网孔直径,避免禾花鲤逃跑;田埂的上表面宽度为10cm以上,田埂高度要高出田面30cm,田埂改造可有效防止田埂崩塌,起到保水、保肥、防逃和抗旱减灾等作用;田埂为预制田埂,如图1所示,田埂包括:
支撑架,其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任一位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底板11、多个顶板12、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多个第一隔板15以及多个第二隔板16,任一底板1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多个底板11依次铺设于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并将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完全遮盖,多个底板11形成与所述外环沟底部形状一致的回字形,任一相邻的两个底板11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底板11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中设有铁钎,铁钎的上端设有挡块,且位于底板11上表面,下端竖直向下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继续向下延伸至外环沟的土基层内;一个底板11对应设置一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水平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正上方,且宽度小于底板11,多个顶板12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沟正上方的且与所述外环沟形状一致的回字形框体,任一顶板12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一个底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且第一侧板13位于底板11靠近稻田的一侧,任一第一侧板13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任一第一侧板13和任一第二侧板14的下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上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12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内部中空的、两端敞口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13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侧板14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第二侧板14的远离稻田的一侧铺设有塑料薄膜,任意相邻的两个塑料薄膜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一个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15和一个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上侧边均与顶板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下侧边均与底板11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相互平行且沿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与其相对应的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分隔成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15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16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多个第一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一腔室,多个第二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二腔室,多个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三腔室;任一第一隔板15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透水孔,任一第二隔板16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中内接有单向透水膜;
保水层17,其填充于第一腔室内,所述保水层17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重量份的甘蔗渣、1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成体积为0.01cm3的颗粒状的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堆成堆后加少入15重量份的水,充分搅拌均匀,水被第一混合物完全吸收后,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密度为0.85g/cm3块状的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5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2重量份的铝硅酸盐矿石粉、1重量份的微晶纤维素和2重量份的玉米淀粉水凝胶混合均匀,再次挤制成1.25g/cm3块状结构,即得所述保水材料;
缓冲层18,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缓冲层18包括多个石笼网,多个石笼网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与第二腔室形状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任一石笼网内部依次填充有粒径为10cm的石头、粒径为5cm的石子、粒径为0.1cm的河沙;石笼网的底部和两侧分别于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
防水层19,其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防水层19包括多个水泥块,多个水泥块形成与第三腔室结构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且外壁紧贴于第三腔室内壁的;
田埂的安装过程为:将多个底板11水平铺设于外环沟底部,多个底板11将外环沟底面完全遮盖,底板11上至少设有一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一个钢钎,任一钢钎插入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延伸至土基层内,从而实现将底板11与土基层的固定;然后在每个底板11上焊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沿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随后将多个第一侧板13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靠近稻田的一侧,多个第二侧板14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远离稻田的另一侧,具体连接可通过焊接,或钢丝拧接方式,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的上端均位于同一水平,在任一第二侧板14远离稻田的一侧面铺设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上端高于第二侧板14的上端,多个底板11和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开口的回字形结构,任一底板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敞口、两端贯通、中空的等腰梯形体单元,该底板11上的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该等腰梯形体单元分隔成沿稻田内侧到外侧依次排布且互不连通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多个第一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一通道内放入保水层17,确保保水层17将第一通道内部空间完全占据,保水层17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二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在第二通道内放入缓冲层18,任一石笼网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三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三通道内放置防水层19,任一水泥块为直角梯形体,水泥块的两侧与第二隔板16、第二侧板14内壁紧贴,上表面与第一侧板13位于同一水平面,多个水泥块将第三通道填满;最后安装多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与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的上端焊接,相邻的两个顶板12重叠部分焊接,多个塑料薄膜的上端弯曲至水平并紧贴于多个顶板12上表面,任一塑料薄膜与顶板12上表面重叠宽度为1~2cm;最终完成田埂的放置工作;在田埂两侧外壁与外环沟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填满石头或砖块;
进水口设置在田埂的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出水口设置在田埂的另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开挖鱼沟和鱼坑。坑沟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面积的10%,鱼坑可建设在田块一角或中间,开挖深度约70cm,鱼坑的外周设有挡护墙,挡护墙用空气砖砌设,挡护墙上设有1个开口与鱼沟连通,鱼坑四周也可用砖块或水泥砌好,保留1个坑口与鱼沟相通;鱼沟可根据田块建设至少一条,可设置“一”字、“十”或“井”字等多种形状,鱼沟宽度60cm,深度30cm;鱼坑和鱼沟是禾花鲤栖息的场所,同时还方便投喂和捕捞;
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在鱼坑的顶部搭建生态瓜果棚,鱼坑四周种植的瓜果,种植的瓜果不仅绿色美观,还可遮阴鱼坑,给养殖的禾花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还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将稻田中的杂草清除,并将稻田田块耙平;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粘性土质、保水性强、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连片田块作为稻田,根据稻田情况,因地制宜,修正田块,清除杂草,尽量将田块处于同一水平;
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在稻田的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对所述外环沟进行清底,使得坚实土层或基岩露出,外环沟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在所述外环沟内放置田埂,田埂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稻田的一侧均内接有防逃网;进水口对应的防逃网为60目的聚乙烯网布;出水口对应的防逃网包括沿出水方向间隔设置的铁丝网和尼龙网,铁丝网和尼龙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大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网孔直径,避免禾花鲤逃跑;田埂的上表面宽度为10cm以上,田埂高度要高出田面50cm,田埂改造可有效防止田埂崩塌,起到保水、保肥、防逃和抗旱减灾等作用;田埂为预制田埂,如图1所示,田埂包括:
支撑架,其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任一位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底板11、多个顶板12、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多个第一隔板15以及多个第二隔板16,任一底板1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多个底板11依次铺设于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并将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完全遮盖,多个底板11形成与所述外环沟底部形状一致的回字形,任一相邻的两个底板11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底板11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中设有铁钎,铁钎的上端设有挡块,且位于底板11上表面,下端竖直向下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继续向下延伸至外环沟的土基层内;一个底板11对应设置一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水平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正上方,且宽度小于底板11,多个顶板12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沟正上方的且与所述外环沟形状一致的回字形框体,任一顶板12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一个底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且第一侧板13位于底板11靠近稻田的一侧,任一第一侧板13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任一第一侧板13和任一第二侧板14的下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上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12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内部中空的、两端敞口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13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侧板14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第二侧板14的远离稻田的一侧铺设有塑料薄膜,任意相邻的两个塑料薄膜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一个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15和一个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上侧边均与顶板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下侧边均与底板11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相互平行且沿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与其相对应的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分隔成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15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16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多个第一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一腔室,多个第二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二腔室,多个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三腔室;任一第一隔板15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透水孔,任一第二隔板16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中内接有单向透水膜;
保水层17,其填充于第一腔室内,所述保水层17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20重量份的甘蔗渣、2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成体积为0.2cm3的颗粒状的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堆成堆后加少入25重量份的水,充分搅拌均匀,水被第一混合物完全吸收后,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密度为1.0g/cm3块状的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12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6重量份的铝硅酸盐矿石粉、3重量份的微晶纤维素和4重量份的玉米淀粉水凝胶混合均匀,再次挤制成1.35g/cm3块状结构,即得所述保水材料;
缓冲层18,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缓冲层18包括多个石笼网,多个石笼网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与第二腔室形状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任一石笼网内部依次填充有粒径为15cm的石头、粒径为8cm的石子、粒径为0.5cm的河沙;石笼网的底部和两侧分别于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
防水层19,其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防水层19包括多个水泥块,多个水泥块形成与第三腔室结构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且外壁紧贴于第三腔室内壁的;
田埂的安装过程为:将多个底板11水平铺设于外环沟底部,多个底板11将外环沟底面完全遮盖,底板11上至少设有一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一个钢钎,任一钢钎插入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延伸至土基层内,从而实现将底板11与土基层的固定;然后在每个底板11上焊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沿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随后将多个第一侧板13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靠近稻田的一侧,多个第二侧板14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远离稻田的另一侧,具体连接可通过焊接,或钢丝拧接方式,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的上端均位于同一水平,在任一第二侧板14远离稻田的一侧面铺设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上端高于第二侧板14的上端,多个底板11和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开口的回字形结构,任一底板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敞口、两端贯通、中空的等腰梯形体单元,该底板11上的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该等腰梯形体单元分隔成沿稻田内侧到外侧依次排布且互不连通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多个第一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一通道内放入保水层17,确保保水层17将第一通道内部空间完全占据,保水层17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二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在第二通道内放入缓冲层18,任一石笼网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三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三通道内放置防水层19,任一水泥块为直角梯形体,水泥块的两侧与第二隔板16、第二侧板14内壁紧贴,上表面与第一侧板13位于同一水平面,多个水泥块将第三通道填满;最后安装多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与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的上端焊接,相邻的两个顶板12重叠部分焊接,多个塑料薄膜的上端弯曲至水平并紧贴于多个顶板12上表面,任一塑料薄膜与顶板12上表面重叠宽度为1~2cm;最终完成田埂的放置工作;在田埂两侧外壁与外环沟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填满石头或砖块;
进水口设置在田埂的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出水口设置在田埂的另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开挖鱼沟和鱼坑。坑沟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面积的10%,鱼坑可建设在田块一角或中间,开挖深度约90cm,鱼坑的外周设有挡护墙,挡护墙用空气砖砌设,挡护墙上设有3个开口与鱼沟连通,鱼坑四周也可用砖块或水泥砌好,保留3个坑口与鱼沟相通;鱼沟可根据田块建设至少一条,可设置“一”字、“十”或“井”字等多种形状,鱼沟宽度80cm,深度50cm;鱼坑和鱼沟是禾花鲤栖息的场所,同时还方便投喂和捕捞;
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在鱼坑的顶部搭建生态瓜果棚,鱼坑四周种植的瓜果,种植的瓜果不仅绿色美观,还可遮阴鱼坑,给养殖的禾花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还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将稻田中的杂草清除,并将稻田田块耙平;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粘性土质、保水性强、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连片田块作为稻田,根据稻田情况,因地制宜,修正田块,清除杂草,尽量将田块处于同一水平;
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在稻田的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对所述外环沟进行清底,使得坚实土层或基岩露出,外环沟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在所述外环沟内放置田埂,田埂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稻田的一侧均内接有防逃网;进水口对应的防逃网为60目的聚乙烯网布;出水口对应的防逃网包括沿出水方向间隔设置的铁丝网和尼龙网,铁丝网和尼龙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大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网孔直径,避免禾花鲤逃跑;田埂的上表面宽度为10cm以上,田埂高度要高出田面40cm,田埂改造可有效防止田埂崩塌,起到保水、保肥、防逃和抗旱减灾等作用;田埂为预制田埂,如图1所示,田埂包括:
支撑架,其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任一位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底板11、多个顶板12、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多个第一隔板15以及多个第二隔板16,任一底板1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多个底板11依次铺设于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并将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完全遮盖,多个底板11形成与所述外环沟底部形状一致的回字形,任一相邻的两个底板11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底板11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中设有铁钎,铁钎的上端设有挡块,且位于底板11上表面,下端竖直向下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继续向下延伸至外环沟的土基层内;一个底板11对应设置一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水平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正上方,且宽度小于底板11,多个顶板12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沟正上方的且与所述外环沟形状一致的回字形框体,任一顶板12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一个底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且第一侧板13位于底板11靠近稻田的一侧,任一第一侧板13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任一第一侧板13和任一第二侧板14的下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上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12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内部中空的、两端敞口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13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侧板14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第二侧板14的远离稻田的一侧铺设有塑料薄膜,任意相邻的两个塑料薄膜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一个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15和一个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上侧边均与顶板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下侧边均与底板11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相互平行且沿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与其相对应的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分隔成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15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16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多个第一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一腔室,多个第二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二腔室,多个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三腔室;任一第一隔板15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透水孔,任一第二隔板16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中内接有单向透水膜;
保水层17,其填充于第一腔室内,所述保水层17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5重量份的甘蔗渣、15重量份的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成体积为0.15cm3的颗粒状的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堆成堆后加少入20重量份的水,充分搅拌均匀,水被第一混合物完全吸收后,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密度为0.9g/cm3块状的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9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4重量份的铝硅酸盐矿石粉、2重量份的微晶纤维素和3重量份的玉米淀粉水凝胶混合均匀,再次挤制成1.30g/cm3块状结构,即得所述保水材料;
缓冲层18,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缓冲层18包括多个石笼网,多个石笼网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与第二腔室形状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任一石笼网内部依次填充有粒径为13cm的石头、粒径为7cm的石子、粒径为0.3cm的河沙;石笼网的底部和两侧分别于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
防水层19,其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防水层19包括多个水泥块,多个水泥块形成与第三腔室结构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且外壁紧贴于第三腔室内壁的;
田埂的安装过程为:将多个底板11水平铺设于外环沟底部,多个底板11将外环沟底面完全遮盖,底板11上至少设有一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一个钢钎,任一钢钎插入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延伸至土基层内,从而实现将底板11与土基层的固定;然后在每个底板11上焊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均为竖直设置且沿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随后将多个第一侧板13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靠近稻田的一侧,多个第二侧板14固定连接在多个底板11的远离稻田的另一侧,具体连接可通过焊接,或钢丝拧接方式,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的上端均位于同一水平,在任一第二侧板14远离稻田的一侧面铺设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上端高于第二侧板14的上端,多个底板11和多个第一侧板13、多个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开口的回字形结构,任一底板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形成上端敞口、两端贯通、中空的等腰梯形体单元,该底板11上的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将该等腰梯形体单元分隔成沿稻田内侧到外侧依次排布且互不连通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多个第一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一通道内放入保水层17,确保保水层17将第一通道内部空间完全占据,保水层17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二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在第二通道内放入缓冲层18,任一石笼网的上端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多个第三空间形成回字形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在第三通道内放置防水层19,任一水泥块为直角梯形体,水泥块的两侧与第二隔板16、第二侧板14内壁紧贴,上表面与第一侧板13位于同一水平面,多个水泥块将第三通道填满;最后安装多个顶板12,任一顶板12与相对应的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的上端焊接,相邻的两个顶板12重叠部分焊接,多个塑料薄膜的上端弯曲至水平并紧贴于多个顶板12上表面,任一塑料薄膜与顶板12上表面重叠宽度为1.5cm;最终完成田埂的放置工作;在田埂两侧外壁与外环沟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填满石头或砖块;
进水口设置在田埂的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出水口设置在田埂的另一侧,具体设置为:水平插入一个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位于外环沟远离稻田的一侧外,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第二侧板14、防水层19、第二隔板16、缓冲层18、第一隔板15、保水层17和第一侧板13,并延伸至稻田内;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防逃网;
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开挖鱼沟和鱼坑。坑沟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面积的10%,鱼坑可建设在田块一角或中间,开挖深度约80cm,鱼坑的外周设有挡护墙,挡护墙用空气砖砌设,挡护墙上设有2个开口与鱼沟连通,鱼坑四周也可用砖块或水泥砌好,保留2个坑口与鱼沟相通;鱼沟可根据田块建设至少一条,可设置“一”字、“十”或“井”字等多种形状,鱼沟宽度70cm,深度40cm;鱼坑和鱼沟是禾花鲤栖息的场所,同时还方便投喂和捕捞;
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在鱼坑的顶部搭建生态瓜果棚,鱼坑四周种植的瓜果,种植的瓜果不仅绿色美观,还可遮阴鱼坑,给养殖的禾花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还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4)

1.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整稻田田块,将稻田中的杂草清除,并将稻田田块耙平;
步骤二、沿稻田外周围设置一圈田埂;在稻田的外周围挖设回字形外环沟,并对所述外环沟进行清底,使得坚实土层或基岩露出;在所述外环沟内放置田埂,田埂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靠近稻田的一侧均内接有防逃网;
步骤三、在稻田田块中开挖鱼沟和鱼坑;
步骤四、在鱼坑的顶部搭设瓜果棚;
其中,田埂包括:
支撑架,其为回字形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任一位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底板、多个顶板、多个第一侧板、多个第二侧板、多个第一隔板以及多个第二隔板,任一底板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多个底板依次铺设于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并将所述外环沟的底部完全遮盖,多个底板形成与所述外环沟底部形状一致的回字形,任一相邻的两个底板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中设有铁钎,铁钎的上端设有挡块,且位于底板上表面,下端竖直向下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孔内,并继续向下延伸至外环沟的土基层内;一个底板对应设置一个顶板,任一顶板水平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底板的正上方,且宽度小于底板,多个顶板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外环沟正上方的且与所述外环沟形状一致的回字形框体,任一顶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一个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位于底板靠近稻田的一侧,任一第一侧板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任一第一侧板和任一第二侧板的下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上侧边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内部中空的、两端敞口的等腰梯形体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侧板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任一第二侧板的远离稻田的一侧铺设有塑料薄膜,任意相邻的两个塑料薄膜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一个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竖直设置且上侧边均与顶板的内侧固定连接,下侧边均与底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且沿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与其相对应的等腰梯形体单元内部分隔成自稻田内侧到外侧的方向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均固定连接且部分重叠,多个第一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一腔室,多个第二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二腔室,多个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回字形的第三腔室;任一第一隔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透水孔,任一第二隔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中内接有单向透水膜;
保水层,其填充于第一腔室内,所述保水层是由纱布包覆保水材料制成,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20重量份的甘蔗渣、10~2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成体积为0.01~0.2cm3的颗粒状的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堆成堆后加少入15~25重量份的水,充分搅拌均匀,水被第一混合物完全吸收后,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密度为0.85~1.0g/cm3块状的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5~12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2~6重量份的铝硅酸盐矿石粉、1~3重量份的微晶纤维素和2~4重量份的玉米淀粉水凝胶混合均匀,再次挤制成1.25~1.35g/cm3块状结构,即得所述保水材料;
缓冲层,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缓冲层包括多个石笼网,多个石笼网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与第二腔室形状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任一石笼网内部依次填充有粒径为10~15cm的石头、粒径为5~8cm的石子、粒径为0.1~0.5cm的河沙;石笼网的底部和两侧分别于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
防水层,其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防水层包括多个水泥块,多个水泥块形成与第三腔室结构一致的回字形结构,且外壁紧贴于第三腔室内壁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鱼坑挖设于稻田的一角或中部,鱼坑的深度为70~90cm,鱼坑的外周设有挡护墙,挡护墙用空气砖砌设,挡护墙上设有1~3个开口与鱼沟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鱼沟至少为一条,鱼沟为一字形或十字形或井字形结构,鱼沟宽度60~80cm,深度30~5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水口对应的防逃网为60目的聚乙烯网布;出水口对应的防逃网包括沿出水方向间隔设置的铁丝网和尼龙网,铁丝网和尼龙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大于铁丝网和尼龙网的网孔直径。
CN201910150753.3A 2019-02-28 2019-02-28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Active CN109819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753.3A CN109819928B (zh) 2019-02-28 2019-02-28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753.3A CN109819928B (zh) 2019-02-28 2019-02-28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928A CN109819928A (zh) 2019-05-31
CN109819928B true CN109819928B (zh) 2021-03-23

Family

ID=6686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0753.3A Active CN109819928B (zh) 2019-02-28 2019-02-28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9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0543A (zh) * 2020-05-09 2020-08-04 连州市贤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稻、水产、菜心生态种养轮作模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1322A1 (de) * 1992-04-04 1993-10-07 Felke Dietrich Agrar Programm Gartenteichwanne
CN105706964A (zh) * 2014-12-04 2016-06-29 重庆市富友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沟坑式稻田养鱼方法
CN104663546A (zh) * 2015-03-10 2015-06-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鱼卵孵化器水循环系统
CN106942107A (zh) * 2017-03-02 2017-07-14 南充市高坪区权舰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CN207400065U (zh) * 2017-10-20 2018-05-25 城口县五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田养鱼生态系统
CN108684599A (zh) * 2018-06-20 2018-10-23 桂林市蔬菜研究所 一种蔬菜-鱼立体共生的种养系统和种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928A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4452B (zh) 莲藕轻简栽培和套养泥鳅的方法
CN109906994B (zh)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JP5083507B2 (ja) 浅床栽培槽による蓮根の栽培方法および栽培装置
CN201332627Y (zh) 泥鳅高密度育苗暨成鳅养殖新型生态池
US526925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wing oyster reef
CN103787507B (zh) 多功能立体式生态浮岛
CN106900197A (zh) 一种滨海盐土生态循环可持续综合改良方法
CN111670793A (zh) 一种浮床式稻鳖共生种养系统及其种养方法
CN107879476A (zh) 稻鱼草共生循环利用系统
CN112385598A (zh) 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
CN205455382U (zh) 稻田培育蟹苗的养殖装置
CN114223449B (zh) 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
CN111386992A (zh) 一种稻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及装置
CN109819928B (zh) 用于禾花鲤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设施改造方法
CN105052487B (zh) 利用建筑垃圾建造运动场草坪的结构和方法
CN112772522A (zh) 南方地区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系统
CN203583499U (zh) 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KR101582443B1 (ko) 어소가 구비된 친환경 게비온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CN107787890B (zh) 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
CN217438821U (zh) 一种用于治理滨水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护岸
CN214178195U (zh) 一种稻虾共作模式下的稻田土建规范构造
CN205233056U (zh) 一种蔬菜水面漂浮栽培装置
CN111386991B (zh) 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
CN207537230U (zh) 稻鱼草共生循环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