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406B -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19406B CN109819406B CN201910060803.9A CN201910060803A CN109819406B CN 109819406 B CN109819406 B CN 109819406B CN 201910060803 A CN201910060803 A CN 201910060803A CN 109819406 B CN109819406 B CN 1098194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ss
- sequence
- wifi
- user
- position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FSCNUJMKSQHQSY-UHFFFAOYSA-N Gein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C=C1OC1C(O)C(O)C(O)C(COC2C(C(O)C(O)CO2)O)O1 FSCNUJMKSQHQS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64 k means clus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0764238 Isis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利用多用户在室内随意行走所形成的轨迹,将多人形成的轨迹组合,形成室内环境的逻辑平面图。利用地标实现位置矫正以及实现逻辑平面图和物理平面图的匹配及其叠加,最终实现三维楼宇内部无线定位。本发明采用设定阈值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不同用户对同一位置或者近似位置所测得的WiF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偏差问题。其次,利用用户行走的轨迹图与大楼的物理图进行重合与叠加,实现了一个与真实布局近似的无线三维楼宇内部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迅猛,高精度位置信息是提供高质量位置服务的基础。最早出现的GPS定位系统,在室外环境下能提供高质量的定位服务。与GPS系统类似的系统还包括俄罗斯的GLONA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欧盟的伽利略以及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但是由于建筑物的遮蔽,导致此类卫星导航信号不能提供准确甚至不能提供位置信息,继而无法达到在室内定位上的精度要求。
目前室内定位逐渐成为定位导航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和研究热点。现存的室内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基于特定设备的定位技术、基于WiFi信号定位技术以及基于移动传感器的定位技术。
基于特定设备的定位技术中,特定设备是研究人员为了满足特定的室内定位需求而专门设计可以发送、接收特殊信号并具有一定计算处理能力的设备,如红外、超声波、RFID等。该类技术的特点是精度高,但是需要部署专用的硬件设施,继而部署成本高,适用范围小。
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测距和基于指纹定位,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量衰减特性计算出到多个已知位置Acess Point(AP)节点的距离,继而通过相应的方法计算出目标节点的位置。基于指纹的定位方法是根据无线信号在空间的差异性,将无线信号特征作为特征,建立指纹——位置数据库,利用信号匹配方式推算出目标节点的位置。基于WiFi信号的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已达到米(m)级别,基本满足在部署有无线热点的公共室内场所行人、设备等物理实体定位的要求。但是其也存在易受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WiFi接收信号不准确等问题。
基于移动传感器的定位技术是通过移动智能手机所携带移动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指南针等来收集丰富的数据,使得基于移动传感器定位方法在面对复杂的室内环境时具有相对准确的定位效果。根据定位原理的不同,基于移动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可分为基于行人航位推算的定位技术、基于众包的定位技术和基于摄像测量的定位技术。基于行人航位推算的定位技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定位精度较高,但其只能获取相对位置信息,且需额外校正操作来降低漂移误差累积的影响,增加了定位计算量和能量消耗。基于众包的定位方法能在没有先验知识及基础架构支撑等条件下取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当手机获取的行走轨迹、周围环境信息等数据较多时,用户位置的估算也愈发精准,但现存的技术也只能收敛到一个与真实布局近似的2D平面图,并且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用户在同一位置获取的数据可能会由于用户手持移动设备的姿势而导致偏差。基于摄像测量的定位技术定位精度高,但该定位技术使用特殊芯片,并特别定制LED灯具,其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利用多用户在室内随意行走所形成的轨迹,将多人形成的轨迹组合,形成室内环境的逻辑平面图。利用地标实现位置矫正以及实现逻辑平面图和物理平面图的匹配及其叠加,最终实现三维楼宇内部无线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位置点的信号强度RSS,用户在室内走动,通过所携带的移动设备每隔ΔT自动采集用户当前位置点的RSS,第X位置点的RSS记为:SX={SX,1,SX,2,...,SX,j,...,SX,g},其中,SX,j表示第X位置点接收到的第j个WiFi接入点AP的RSS;
2)构建RSS序列及RSS序列集,通过路径上各位置点的RSS,构建该路径所对应的RSS序列,记为Ri={S1,S2,...,SX,...,SN},其中,R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表示Ri序列中第X位置点的RSS,N表示RSS序列中点的个数;通过RSS序列构建RSS序列集Rbefore,记为{R1,R2,...Ri,...RM},其中,M表示RSS序列集Rbefore中RSS序列个数;
3)利用K-Means聚类的方法,依次对RSS序列集Rbefore中的每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生成聚类后的RSS序列集Rafter={L1,L2,...Li,...LM},其中Li是Ri聚类后的RSS序列,记为{S1,S2,...,SK},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1≤x≤K)表示第i条RSS序列中的第x个位置点的RSS值;
4)利用AP的表征能力分析和打分矩阵对序列集Rafter={L1,L2,...Li,...LM}中的序列进行序列间聚类,生成聚类后的一条序列L1=L1∪L2,...,∪LM;
5)设置地标;所述地标包括软地标和硬地标,将步骤4)中被多次记录的位置点设置为软地标;将楼梯口、墙角处设置为硬地标;
6)合并多用户的序列形成室内逻辑平面图;
7)匹配逻辑图与物理图,利用步骤5和步骤6将楼层的逻辑平面图与该楼层的物理图进行匹配,将真实的室内平面图转化为物理平面图;
8)叠加逻辑图与物理图;
9)基于位置指纹的用户室内定位,在指纹库中,找到在指纹库中与RSS观测值的欧氏距离最近的指纹,然后将它所对应的位置坐标作为用户当前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中,对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包括如下步骤:
3.1)初始化聚类簇数K(1≤K≤N);
3.2)从RSS序列Ri中随机挑选K个点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其中Tq={tq,1,tq,2,...,tq,g}(1≤q≤K)表示第q个均值向量的WiFi RSS测量值;
3.4)令循环变量p=1,标志变量r=0;
3.5)计算RSS序列Ri={S1,S2,...,SX,...,SN}中的第X个样本SX和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的元素Tq的差值选择距离最近的均值向量确定SX的簇标记:λi,X=argminq∈{1,2,...,K}dX,q,λi,X∈{1,2,...,K}表示样本SX的簇标记,即将样本SX划入相应的聚簇集合
3.6)令X=X+1,重复步骤3.5),直到X=N;
3.7)依次对第q个簇集合(1≤q≤K),计算新均值向量其中且表示在第q个簇集合中的位置点接收到第p个AP的WiFiRSS均值。如果Tq≠Tq',则r=1,并将当前的均值向量Tq更新为Tq',否则保持均值向量Tq不变;
3.8)若r=1,则重复步骤3.4)到步骤3.7),否则Ui=Li,即得到聚类后的第i条序列Li={S1,S2,...,SK};
3.9)令i=i+1,重复步骤3.1)到步骤3.8),直到i=M,得到聚类后的序列集Rafter={L1,L2,...Li,...LM}。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序列间聚类包括如下步骤:
4.1)分析表征能力,不同的WiFi AP对不同的位置具有各不相同的表征能力,则选择表征能力强的AP,其对应的WiFi RSS测量值更加准确,方法如下:
4.1.1)分别对序列L1={S1,S2,...,SK}中的位置点Sm={Sm,1,Sm,2,...,Sm,g}(1≤m≤K)和序列Lj={S1,S2,...,SK}(2≤j≤M)中的位置点Sn={Sn,1,Sn,2,...,Sn,g}(1≤n≤K)的WiFi RSS测量值进行排序,并选择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其中Sm表示RSS序列L1中的第m个位置点,Sn表示RSS序列Lj中的第n个位置点;
4.1.2)若位置点Sm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与位置点Sn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相同并且则Sm=Sn,否则Sm≠Sn。其中δ表示位置点相似性的阈值,Sm,k和Sn,k分别表示在第k个AP在位置点Sm和位置点Sn处的WiFi RSS测量值;
4.2)建立加分规则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2;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1;
当Sm=”_”或Sn=”_”(1≤m≤K+num,1≤n≤K),则gap=-1;
其中num表示用户采集的位置点存在于序列Lj却不存在与序列L1的个数,第一次序列间聚类时,num=0;
4.3)设计矩阵
RSS序列L1={S1,S2,...,SK+num}和RSS序列Lj={S1,S2,...,SK}所组成的矩阵中,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F(m,n)满足如下公式:
F(m,0)=0,0≤m≤K+num
F(0,n)=0,0≤n≤K
4.4)回溯,回溯方法如下:
4.5)计算两条RSS序列中匹配的位置点,方法如下:
若F(m,n)→F(m-1,n-1),则表示Sm-1=Sn-1;
若F(m,n)→F(m-1,n),则表示Sn-1=”_”;
若F(m,n)→F(m,n-1),则表示Sm-1=”_”;
从最高分回溯到F(0,0),根据回溯,实现不同序列间相同区域的位置点匹配,如果Sm-1=”_”,则L1=L1∪Sn-1;
4.6)执行步骤4.1到4.5,直到RSS序列L1和第M条RSS序列匹配结束;
4.7)令Ge=Ge∪L1,执行步骤3到步骤4,直到第w个用户所收集的WiFi RSS序列合并到Ge中,其中Ge是包含第e层楼中每个用户生成的RSS序列的集合,记Ge={P1,P2,...,Pv,...,Pw},初始化其中Pv表示第v个用户采集的所有位置点的集合,记Pv={Pv,1,Pv,2,...,Pv,z},z表示Pv集合中第z个位置点。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6)中,室内逻辑平面图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设置阈值,计算不同用户的采集的RSS序列中位置点的WiFi RSS绝对差,若用户v和用户y(1≤y≤w且y≠v)中的位置点则归并为一点。其中Pv,i表示第v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i个位置点,Py,j表示第y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j个位置点,Sv,i,k表示用户v在位置点i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Sy,j,k用户y在位置点j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
6.2)检测序列间是否存在连续多点聚类,若序列间存在连续多点合并,序列合并,形成复合序列,否则不能形成复合序列;
6.3)根据步骤6.1和步骤6.2,借助地标,实现多用户的序列合并,即Fe=P1∪P2∪...∪Pv...∪Pw,其中Pv表示在e层收集的第v个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Fe={fe,1,fe,2,...,fe,a,...,fe,b}是在第e层收集的所有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fe,a表示e层的第a个位置点,根据Fe和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手机中的陀螺仪转向绘制出该楼层的逻辑平面图。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8)中,逻辑图与物理图的叠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执行步骤1到步骤7,直到第E层的逻辑平面图和物理平面图匹配完成,构建该楼层所对应的RSS序列集合,记F={F1,F2,...,Fe,...,FE};
8.2)借助步骤5中的硬地标(楼梯口)将匹配后的平面图进行叠加,选大楼的一个墙角作为坐标系的原点来定义物理平面图的局部坐标系,则某一位置点的坐标为F(x,y,e)且e表示楼层,此时生成了位置-指纹轨迹图,将每一个位置点fe,a表示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其中表示在e层上第2个位置点上收集的WiFi RSS向量,(x,y,e)表示在e层上的坐标(x,y)。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9)中,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用户利用移动手机接收当前位置P的WiFi RSS的值p={s1,s2,...,sg};
9.3)利用步骤9.2分别计算P和数据库中的WiFi RSS的欧式距离,选取最小欧式距离Dmin做为当前用户的位置点,实现无线三维楼宇内部定位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考虑到不同用户在同一位置获取的数据可能会由于用户手持的移动设备的姿势而导致的偏差问题,采用设定阈值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不同用户对同一位置或者近似位置所测得的WiF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偏差问题,并且借助地标实现多用户轨迹的合并。其次,针对但现存的技术只能收敛到一个与真实布局近似的2D平面图,利用用户行走的轨迹图与大楼的物理图进行重合与叠加,实现了一个与真实布局近似的无线三维楼宇内部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基于众包的无线三维楼宇内部定位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位置点的信号强度RSS,用户在室内走动,通过所携带的移动设备每隔ΔT自动采集用户当前位置点的RSS,第X位置点的RSS记为:SX={SX,1,SX,2,...,SX,j,...,SX,g},其中,SX,j表示第X位置点接收到的第j个WiFi接入点AP的RSS;每一条序列的采集方法是:参与数据收集的用户无需进行特殊训练,只要在建筑内正常地工作行走,当用户在室内走动时,所携带的移动设备(手机)自动收集其移动路径上的WiFi RSS,其沿途的WiFi RSS就构成一条RSS序列;
2)构建RSS序列及RSS序列集,通过路径上各位置点的RSS,构建该路径所对应的RSS序列,记为Ri={S1,S2,...,SX,...,SN},其中,R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表示Ri序列中第X位置点的RSS,N表示RSS序列中点的个数;通过RSS序列构建RSS序列集Rbefore,记为{R1,R2,...Ri,...RM},其中,M表示RSS序列集Rbefore中RSS序列个数;
3)利用K-Means聚类的方法,依次对RSS序列集Rbefore中的每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生成聚类后的RSS序列集Rafter={L1,L2,...Li,...LM},其中Li是Ri聚类后的RSS序列,记为{S1,S2,...,SK},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1≤x≤K)表示第i条RSS序列中的第x个位置点的RSS值;对每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具体步骤如下:
3.1)初始化聚类簇数K(1≤K≤N);
3.2)从RSS序列Ri中随机挑选K个点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其中Tq={tq,1,tq,2,...,tq,g}(1≤q≤K)表示第q个均值向量的WiFi RSS测量值;
3.4)令循环变量p=1,标志变量r=0;
3.5)计算RSS序列Ri={S1,S2,...,SX,...,SN}中的第X个样本SX和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的元素Tq的差值选择距离最近的均值向量确定SX的簇标记:λi,X=argminq∈{1,2,...,K}dX,q,λi,X∈{1,2,...,K}表示样本SX的簇标记,即将样本SX划入相应的聚簇集合
3.6)令X=X+1,重复步骤3.5),直到X=N;
3.7)依次对第q个簇集合(1≤q≤K),计算新均值向量其中且表示在第q个簇集合中的位置点接收到第p个AP的WiFiRSS均值。如果Tq≠Tq',则r=1,并将当前的均值向量Tq更新为Tq',否则保持均值向量Tq不变;
3.8)若r=1,则重复步骤3.4)到步骤3.7),否则Ui=Li,即得到聚类后的第i条序列Li={S1,S2,...,SK};
3.9)令i=i+1,重复步骤3.1)到步骤3.8),直到i=M,得到聚类后的序列集Rafter={L1,L2,...Li,...LM}。
4)序列间聚类,利用AP的表征能力分析和打分矩阵对序列集Rafter={L1,L2,...Li,...LM}中的序列进行序列间聚类,生成聚类后的一条序列L1=L1∪L2,...,∪LM;
4.1)分析表征能力,不同的WiFi AP对不同的位置具有各不相同的表征能力,则选择表征能力强的AP,其对应的WiFi RSS测量值更加准确;方法如下:
4.1.1)分别对序列L1={S1,S2,...,SK}中的位置点Sm={Sm,1,Sm,2,...,Sm,g}(1≤m≤K)和序列Lj={S1,S2,...,SK}(2≤j≤M)中的位置点Sn={Sn,1,Sn,2,...,Sn,g}(1≤n≤K)的WiFi RSS测量值进行排序,并选择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其中Sm表示RSS序列L1中的第m个位置点,Sn表示RSS序列Lj中的第n个位置点;
4.1.2)若位置点Sm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与位置点Sn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相同并且则Sm=Sn,否则Sm≠Sn。其中δ表示位置点相似性的阈值,Sm,k和Sn,k分别表示在第k个AP在位置点Sm和位置点Sn处的WiFi RSS测量值;
4.2)建立加分规则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2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1
当Sm=”_”或Sn=”_”(1≤m≤K+num,1≤n≤K),则gap=-1
其中num表示用户采集的位置点存在于序列Lj却不存在与序列L1的个数,第一次序列间聚类时,num=0;
4.3)设计矩阵
RSS序列L1={S1,S2,...,SK+num}和RSS序列Lj={S1,S2,...,SK}所组成的矩阵中,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F(m,n)满足如下公式:
F(m,0)=0,0≤m≤K+num
F(0,n)=0,0≤n≤K
4.4)回溯,回溯方法如下:
4.5)计算两条RSS序列中匹配的位置点,方法如下:
若F(m,n)→F(m-1,n-1),则表示Sm-1=Sn-1
若F(m,n)→F(m-1,n),则表示Sn-1=”_”
若F(m,n)→F(m,n-1),则表示Sm-1=”_”
从最高分回溯到F(0,0),根据回溯,实现不同序列间相同区域的位置点匹配,如果Sm-1=”_”,则L1=L1∪Sn-1;
4.6)执行步骤4.1到4.5,直到RSS序列L1和第M条RSS序列匹配结束;
4.7)令Ge=Ge∪L1,执行步骤3到步骤4,直到第w个用户所收集的WiFi RSS序列合并到Ge中,其中Ge是包含第e层楼中每个用户生成的RSS序列的集合,记Ge={P1,P2,...,Pv,...,Pw},初始化其中Pv表示第v个用户采集的所有位置点的集合,记Pv={Pv,1,Pv,2,...,Pv,z},z表示Pv集合中第z个位置点。
5)设置地标
设置地标;所述地标包括软地标和硬地标,将步骤4)中被多次记录的位置点设置为软地标;将楼梯口、墙角处设置为硬地标;
6)合并多用户的序列形成室内逻辑平面图;详细步骤如下:
6.1)设置阈值,计算不同用户的采集的RSS序列中位置点的WiFi RSS绝对差,若用户v和用户y(1≤y≤w且y≠v)中的位置点则归并为一点。其中Pv,i表示第v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i个位置点,Py,j表示第y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j个位置点,Sv,i,k表示用户v在位置点i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Sy,j,k用户y在位置点j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
6.2)检测序列间是否存在连续多点聚类,若序列间存在连续多点合并,序列合并,形成复合序列,否则不能形成复合序列;
6.3)根据步骤6.1和步骤6.2,借助地标,实现多用户的序列合并,即Fe=P1∪P2∪...∪Pv...∪Pw,其中Pv表示在e层收集的第v个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Fe={fe,1,fe,2,...,fe,a,...,fe,b}是在第e层收集的所有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fe,a表示e层的第a个位置点,根据Fe和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手机中的陀螺仪转向绘制出该楼层的逻辑平面图。
7)逻辑图与物理图的匹配
匹配逻辑图与物理图,利用步骤4和步骤5将楼层的逻辑平面图与该楼层的物理图进行匹配,将真实的室内平面图转化为物理平面图;
8)逻辑图与物理图的叠加
8.1)执行步骤1到步骤7,直到第E层的逻辑平面图和物理平面图匹配完成,构建该楼层所对应的RSS序列集合,记F={F1,F2,...,Fe,...,FE};
8.2)借助步骤5中的硬地标(楼梯口)将匹配后的平面图进行叠加,选大楼的一个墙角作为坐标系的原点来定义物理平面图的局部坐标系,则某一位置点的坐标为F(x,y,e)且e表示楼层,此时生成了位置-指纹轨迹图,将每一个位置点fe,a表示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其中表示在e层上第2个位置点上收集的WiFi RSS向量,(x,y,e)表示在e层上的坐标(x,y)。
9)基于位置指纹的用户室内定位
匹配逻辑图与物理图,利用步骤5和步骤6将楼层的逻辑平面图与该楼层的物理图进行匹配,将真实的室内平面图转化为物理平面图。
详细步骤如下:
9.1)用户利用移动手机接收当前位置P的WiFi RSS的值p={s1,s2,...,sg};
9.3)利用步骤9.2分别计算P和数据库中的WiFi RSS的欧式距离,选取最小欧式距离Dmin做为当前用户的位置点,实现无线三维楼宇内部定位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位置点的信号强度RSS,用户在室内走动,通过所携带的移动设备每隔ΔT自动采集用户当前位置点的RSS,第X位置点的RSS记为:SX={SX,1,SX,2,...,SX,j,...,SX,g},其中,SX,j表示第X位置点接收到的第j个WiFi接入点AP的RSS;
2)构建RSS序列及RSS序列集,通过路径上各位置点的RSS,构建该路径所对应的RSS序列,记为Ri={S1,S2,...,SX,...,SN},其中,R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表示Ri序列中第X位置点的RSS,N表示RSS序列中点的个数;通过RSS序列构建RSS序列集Rbefore,记为{R1,R2,...Ri,...RM},其中,M表示RSS序列集Rbefore中RSS序列个数;
3)利用K-Means聚类的方法,依次对RSS序列集Rbefore中的每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生成聚类后的RSS序列集Rafter={L1,L2,...Li,...LM},其中Li是Ri聚类后的RSS序列,记为{S1,S2,...,SK},i表示第i条RSS序列,Sx(1≤x≤K)表示第i条RSS序列中的第x个位置点的RSS值;
对一条RSS序列Ri进行序列内聚类包括如下步骤:
3.1)初始化聚类簇数K(1≤K≤N);
3.2)从RSS序列Ri中随机挑选K个点作为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其中Tq={tq,1,tq,2,...,tq,g}(1≤q≤K)表示第q个均值向量的WiFi RSS测量值;
3.4)令循环变量p=1,标志变量r=0;
3.5)计算RSS序列Ri={S1,S2,...,SX,...,SN}中的第X个样本SX和初始均值向量Ui={T1,T2,...,TK}的元素Tq的差值选择距离最近的均值向量确定SX的簇标记:λi,X=argminq∈{1,2,...,K}dX,q,λi,X∈{1,2,...,K}表示样本SX的簇标记,即将样本SX划入相应的聚簇集合
3.6)令X=X+1,重复步骤3.5),直到X=N;
3.7)依次对第q个簇集合(1≤q≤K),计算新均值向量其中且表示在第q个簇集合中的位置点接收到第p个AP的WiFiRSS均值;如果Tq≠T′q,则r=1,并将当前的均值向量Tq更新为T′q,否则保持均值向量Tq不变;
3.8)若r=1,则重复步骤3.4)到步骤3.7),否则Ui=Li,即得到聚类后的第i条序列Li={S1,S2,...,SK};
3.9)令i=i+1,重复步骤3.1)到步骤3.8),直到i=M,得到聚类后的序列集Rafter={L1,L2,...Li,...LM};
4)利用AP的表征能力分析和打分矩阵对序列集Rafter={L1,L2,...Li,...LM}中的序列进行序列间聚类,生成聚类后的一条序列L1=L1∪L2,...,∪LM;
序列间聚类包括如下步骤:
4.1)分析表征能力,不同的WiFi AP对不同的位置具有各不相同的表征能力,则选择表征能力强的AP,其对应的WiFi RSS测量值更加准确,方法如下:
4.1.1)分别对序列L1={S1,S2,...,SK}中的位置点Sm={Sm,1,Sm,2,...,Sm,g}(1≤m≤K)和序列Lj={S1,S2,...,SK}(2≤j≤M)中的位置点Sn={Sn,1,Sn,2,...,Sn,g}(1≤n≤K)的WiFiRSS测量值进行排序,并选择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其中Sm表示RSS序列L1中的第m个位置点,Sn表示RSS序列Lj中的第n个位置点;
4.1.2)若位置点Sm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与位置点Sn的前d个最大WiFi RSS测量值所对应的d个APs相同并且则Sm=Sn,否则Sm≠Sn;其中δ表示位置点相似性的阈值,Sm,k和Sn,k分别表示在第k个AP在位置点Sm和位置点Sn处的WiFi RSS测量值;
4.2)建立加分规则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2;
当Sm≠Sn(1≤m≤K+num,1≤n≤K),则score(Sm≠Sn)=-1;
当Sm=”_”或Sn=”_”(1≤m≤K+num,1≤n≤K),则gap=-1;
其中num表示用户采集的位置点存在于序列Lj却不存在与序列L1的个数,第一次序列间聚类时,num=0;
4.3)设计矩阵
RSS序列L1={S1,S2,...,SK+num}和RSS序列Lj={S1,S2,...,SK}所组成的矩阵中,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F(m,n)满足如下公式:
F(m,0)=0,0≤m≤K+num
F(0,n)=0,0≤n≤K
4.4)回溯,回溯方法如下:
4.5)计算两条RSS序列中匹配的位置点,方法如下:
若F(m,n)→F(m-1,n-1),则表示Sm-1=Sn-1;
若F(m,n)→F(m-1,n),则表示Sn-1=”_”;
若F(m,n)→F(m,n-1),则表示Sm-1=”_”;
从最高分回溯到F(0,0),根据回溯,实现不同序列间相同区域的位置点匹配,如果Sm-1=”_”,则L1=L1∪Sn-1;
4.6)执行步骤4.1到4.5,直到RSS序列L1和第M条RSS序列匹配结束;
4.7)令Ge=Ge∪L1,执行步骤3到步骤4,直到第w个用户所收集的WiFi RSS序列合并到Ge中,其中Ge是包含第e层楼中每个用户生成的RSS序列的集合,记Ge={P1,P2,...,Pv,...,Pw},初始化其中Pv表示第v个用户采集的所有位置点的集合,记Pv={Pv,1,Pv,2,...,Pv,z},z表示Pv集合中第z个位置点;
5)设置地标;所述地标包括软地标和硬地标,将步骤4)中被多次记录的位置点设置为软地标;将楼梯口、墙角处设置为硬地标;
6)合并多用户的序列形成室内逻辑平面图;
7)匹配逻辑图与物理图,利用步骤5和步骤6将楼层的逻辑平面图与该楼层的物理图进行匹配,将真实的室内平面图转化为物理平面图;
8)叠加逻辑图与物理图;
9)基于位置指纹的用户室内定位,在指纹库中,找到在指纹库中与RSS观测值的欧氏距离最近的指纹,然后将它所对应的位置坐标作为用户当前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室内逻辑平面图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设置阈值,计算不同用户的采集的RSS序列中位置点的WiFi RSS绝对差,若用户v和用户y(1≤y≤w且y≠v)中的位置点则归并为一点;其中Pv,i表示第v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i个位置点,Py,j表示第y个用户收集的RSS序列中的第j个位置点,Sv,i,k表示用户v在位置点i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Sy,j,k用户y在位置点j处接收到第k个AP的WiFi RSS;
6.2)检测序列间是否存在连续多点聚类,若序列间存在连续多点合并,序列合并,形成复合序列,否则不能形成复合序列;
6.3)根据步骤6.1和步骤6.2,借助地标,实现多用户的序列合并,即Fe=P1∪P2∪...∪Pv...∪Pw,其中Pv表示在e层收集的第v个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其中Fe={fe,1,fe,2,...,fe,a,...,fe,b}是在第e层收集的所有用户经过路径采集的WiFi RSS的集合,fe,a表示e层的第a个位置点,根据Fe和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手机中的陀螺仪转向绘制出该楼层的逻辑平面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逻辑图与物理图的叠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执行步骤1到步骤7,直到第E层的逻辑平面图和物理平面图匹配完成,构建该楼层所对应的RSS序列集合,记F={F1,F2,...,Fe,...,FE};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0803.9A CN109819406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0803.9A CN109819406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19406A CN109819406A (zh) | 2019-05-28 |
CN109819406B true CN109819406B (zh) | 2020-12-18 |
Family
ID=66604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0803.9A Active CN109819406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194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2554A (zh) * | 2019-09-20 | 2019-12-31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联邦学习的室内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CN114125696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楼层建筑的指纹地图的构建方法、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13055814B (zh) * | 2021-02-05 | 2023-03-21 | 江苏大学 | 一种改进wknn的室内定位方法 |
CN116184312B (zh) * | 2022-12-22 | 2023-11-21 | 泰州雷德波达定位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语义Wi-Fi的室内众源指纹库构建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2000A (zh) * | 2014-10-15 | 2015-01-2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信号接收强度指示相关性的室内定位方法 |
CN106714109A (zh) * | 2017-01-12 | 2017-05-24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众包数据的WiFi指纹库更新方法 |
CN108521631A (zh) * | 2018-04-13 | 2018-09-11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面向室内定位的移动ap识别方法 |
CN109141420A (zh) * | 2018-07-05 | 2019-01-0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众包数据的室内定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33337B2 (en) * | 2011-07-18 | 2013-04-30 | Ting-Yueh Chin | RSS-based DOA indoor location esti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10171646B2 (en) * | 2015-07-07 | 2019-01-01 | Crowdcomfort,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geolocation services |
-
2019
- 2019-01-22 CN CN201910060803.9A patent/CN1098194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2000A (zh) * | 2014-10-15 | 2015-01-2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信号接收强度指示相关性的室内定位方法 |
CN106714109A (zh) * | 2017-01-12 | 2017-05-24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众包数据的WiFi指纹库更新方法 |
CN108521631A (zh) * | 2018-04-13 | 2018-09-11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面向室内定位的移动ap识别方法 |
CN109141420A (zh) * | 2018-07-05 | 2019-01-0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众包数据的室内定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基于众包数据的室内定位方法和平台;黄正宇;《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118;第18卷(第11期);第1页-第9页 * |
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黄正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60710;第1页-第97页 * |
基于众包的室内拓扑挖掘技术研究;马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81110;第1页-第7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19406A (zh) | 2019-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19406B (zh) | 一种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方法 | |
Abdelnasser et al. | SemanticSLAM: Using environment landmarks for unsupervised indoor localization | |
Dinh et al. | Smartphone-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using BLE iBeacon and reliable lightweight fingerprint map | |
Potorti et al. | The IPIN 2019 indoor localisation competition—Description and results | |
CN110118549B (zh) | 一种多源信息融合定位方法和装置 | |
CN109951830B (zh) | 一种多信息融合的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 | |
CN105636201B (zh) | 基于稀疏信号指纹数据库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9525935A (zh) | 一种针对普适室内环境的智能楼层感知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8225304A (zh) | 基于多源传感器室内快速定位方法与系统 | |
CN104394588B (zh) | 基于Wi‑Fi指纹和多维尺度分析的室内定位方法 | |
WO2016098457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Sun et al. | Indoor localization using mi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based geomagnetic positioning and smartphone IMU sensors | |
CN112729301A (zh)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 |
Wang et al. | An adaptive indoor positioning method using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combing Wi-Fi/MM/PDR | |
Zhou et al. | Anonymous crowdsourcing-based WLAN indoor localization | |
Kwak et al. | Magnetic field 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A crowdsourcing approach | |
Shu et al. | Indoor geomagnetic positioning using direction-aware multisca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 |
CN111765887A (zh) | 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和fm广播信号的室内三维定位方法 | |
Gong et al. | An enhanced indoor positioning solution using dynamic radio fingerprinting spatial context recognition | |
Abdellatif et al. | An improved indoor positioning based on crowd-sensing data fusion and particle filter | |
Pendao et al. | FastGraph enhanced: High accuracy automatic indoor navigation and mapping | |
CN107702708B (zh) | 一种二维地磁分布定位方法 | |
CN114513746B (zh) | 融合三重视觉匹配模型和多基站回归模型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10268438A (zh) | 图像数据库构建装置、位置和倾斜估计装置以及图像数据库构建方法 | |
CN112013842A (zh) | 一种基于图像地磁场和惯性传感器的多模态室内定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4 Address after: 1003, Building A, Zhiyun Industrial Park, No. 13 Huaxing Road, Hengla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nzhida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2013 No. 301, Xuefu Road,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