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3024A -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3024A
CN109813024A CN201910114264.2A CN201910114264A CN109813024A CN 109813024 A CN109813024 A CN 109813024A CN 201910114264 A CN201910114264 A CN 201910114264A CN 109813024 A CN109813024 A CN 109813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air
temperature
source position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4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云飞
李将熙
武继荣
姚龙
张志�
王君
刘海燕
郭思志
方向
阚文青
陈伟
阚爱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42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3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3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3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其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内设容纳腔;送风组件,可活动地设于容纳腔内;传感组件,设于容纳腔内,传感组件用于获取容纳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传感组件和送风组件相连,控制器用于根据多个温度确定热源位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制冷设备内的热源,并确定热源位置,再通过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处就近送风,加快热源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快速降低热源温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和一种定点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多采用风冷,以保持冰箱内的干燥度,避免结冰。但是风冷冰箱的冷风风向固定,在冰箱内放入新的热源后,无法自动识别热源,更无法根据热源位置自动调整风向,从而不能针对性的快速降低热源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点送风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内设容纳腔;送风组件,可活动地设于容纳腔内;传感组件,设于容纳腔内,传感组件用于获取容纳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传感组件和送风组件相连,控制器用于根据多个温度确定热源位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热源的温度较高,因此可以通过传感组件来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分析和识别出温度较高的位置而确定热源位置,再通过控制器控制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处就近送风,加快热源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快速降低热源温度的目的,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安装。
可选地,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冰柜、冷柜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组件包括:移动装置;通风装置,设于移动装置上,通风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向热源位置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组件包括移动装置和通风装置,且通风装置设于移动装置上,使得送风组件能够随着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向热源位置移动,实现定点送风或者调整风向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风装置包括:进风管,一端与容纳腔连通;风道,风道的进风口与进风管的另一端连通,风道的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出风口用于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进风管与风道的设置,进风管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风道的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便于通过进风管从低温区域将冷空气经风道、出风口输出,从而在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时,能够使冷风被吹送至热源位置处,进一步加快热源位置处的热量交换,实现快速降低热源位置处温度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风装置还包括:风机,设于风道内和/或出风口位置处,风机用于抽取容纳腔内的冷空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风道内和/或出风口位置处设置风机,能够加快空气流动,提升热交换速度,从而进一步快速降低热源位置处的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管为软质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进风管设置为软质管,可以避免进风管在遇到障碍物时与障碍物发生磕碰而影响到送风组件的移动,提升送风组件移动的顺畅度,进而保证送风组件能够准确地移动至热源位置处。
可选地,进风管为橡胶管、聚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包括:轨道,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通风装置相连,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上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上移动,这样的结构简单,且通风装置的移动路线也简单,易于控制,且通风装置能够在热源位置的近距离处进行送风,加快了热源位置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提升了降温效率。
可选地,轨道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曲线形,或者多条直线和/或曲线相互交叉的组合形状,或者类似网状的轨道,可以理解地,轨道的形状越复杂,长度越长,则通风装置可以移动的范围越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设于箱体上,第二驱动装置与通风装置相连,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通风装置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仅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且第二驱动装置设于箱体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通风装置转动来实现对热源位置的送风,即在确定热源位置后,控制器能够控制通风装置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向热源位置处送风,这样就不再需要设置轨道,使得通风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小,可以提升容纳腔内空间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同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通风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与轨道相连,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上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同时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通风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与轨道相连,这样,通风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下沿轨道移动至热源位置处时,还可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转动,使通风装置的出风口能够更加准确地朝向热源位置处,使得出风口吹出的冷风能够直接对热源降温,提升了冷风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对热源位置处的降温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包括:行走小车,通风装置设于行走小车上;第三驱动装置,与行走小车相连并驱动行走小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移动装置设置为行走小车,这样不需要设置轨道,通风装置也不需要固定在容纳腔内的某处,而是随行走小车的行走而移动,大幅提升了通风装置的移动范围,简化了容纳腔内的结构,且这样的送风组件还可以不经过拆卸就从制冷设备内取出,从而在实现热源位置处降温后,取出送风组件,提升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还便于送风组件的维护保养或者更换;进一步地,可以将取出的送风组件用于其它制冷设备,即多个制冷设备使用同一个送风组件,节省了材料,提升了送风组件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设于移动装置上,温度传感器随移动装置移动并获取容纳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并设于移动装置上,这样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随着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到达容纳腔内不同位置处,从而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温度的检测,这样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所需要的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也少。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传感组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容纳腔内的不同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感组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容纳腔内的不同位置处,这样便于及时发现热源,从而尽早对热源位置处进行降温;且在没有发现热源时,不需要移动装置带着温度传感器四处移动,降低了能耗。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定点送风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设备,包括:获取容纳腔内多个位置处的第一温度;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热源位置;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制冷设备中,一个新放入的热源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通过多个第一温度的获取,易于确定热源位置,并在热源位置确定后,通过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进行送风,可以加快热源位置处的空气流动,提升热源位置处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局部迅速制冷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热源位置,具体包括: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确定与最大值相对应的位置为热源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前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位置确定为热源位置,这种判断方式简单而准确,易于控制,且判断速度快,有利于快速发现热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热源位置处送风之后,还包括:持续获取热源位置处的第二温度;持续送风至第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停止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热源位置持续送风,能够快速降低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在此过程中,通过持续获取热源位置处的第二温度,在第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停止送风,这样可以避免热源位置处的温度降低至与周围环境一致后,送风组件继续送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点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定点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定点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箱体,100容纳腔,12送风组件,120进风管,121风道,122风机,123轨道,124第一驱动装置,125第二驱动装置,14传感组件,20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0,内设容纳腔100;送风组件12,可活动地设于容纳腔100内;传感组件14,设于容纳腔100内,传感组件14用于获取容纳腔100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控制器(附图未示出),分别与传感组件14和送风组件12相连,控制器用于根据多个温度确定热源20位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送风组件12移动至热源20位置并在热源20位置处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热源20的温度较高,因此可以通过传感组件14来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分析和识别出温度较高的位置而确定热源20位置,再通过控制器控制送风组件12移动至热源20位置处就近送风,加快热源20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快速降低热源20温度的目的,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安装。
如图1所示,具体地,送风组件12可活动地设于容纳腔100内,便于送风组件12在容纳腔100内移动或转动,例如沿着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以便针对特定位置送风,实现定点送风,快速降低特定位置温度的目的;通过传感组件14的设置,能够获取容纳腔100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尤其包括热源20的温度;传感组件14与控制器相连,便于传感组件14将获取到的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传输给控制器,经过控制器的分析比较,发现其中较高的温度值,从而根据该较高的温度值,确定出与该较高的温度值相对应的热源20位置,实现热源20的自动识别;进一步地,控制器与送风组件12相连,从而在热源20位置确定后,如图2所示,控制器能够控制送风组件12移动到热源20位置处,并在该位置处送风,实现了定点送风的目的,加快了热源20位置处的空气流动,使得热源20附近的热空气快速流向其它低温区域,而低温区域的冷空气则流向热源20位置处,从而针对性的快速降低了热源20的温度。
可选地,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冰柜、冷柜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送风组件12包括:移动装置;通风装置,设于移动装置上,通风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向热源20位置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组件12包括移动装置和通风装置,且通风装置设于移动装置上,使得送风组件12能够随着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向热源20位置移动,实现定点送风或者调整风向的目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风装置包括:进风管120,一端与容纳腔100连通;风道121,风道121的进风口与进风管120的另一端连通,风道121的出风口与容纳腔100连通;出风口用于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进风管120与风道121的设置,进风管120的一端与容纳腔100连通,风道121的出风口与容纳腔100连通,便于通过进风管120从低温区域将冷空气经风道121、出风口输出,从而在送风组件12移动至热源20位置时,能够使冷风被吹送至热源20位置处,进一步加快热源20位置处的热量交换,实现快速降低热源20位置处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地,除了热源20位置处之外,其余位置的温度都较低,且越是靠近热源20位置处温度越高,因此,通过进风管120和风道121的设置,可以从距离热源20位置较远的低温区域抽取冷空气输送到热源20位置处,从而不仅仅通过加快空气流动的方式来降温,还通过提供冷空气以提供更多的冷量来进行降温,提升了对热源20位置处降温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风装置还包括:风机122,设于风道121内和/或出风口位置处,风机122用于抽取容纳腔100内的冷空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风道121内和/或出风口位置处设置风机122,能够加快空气流动,提升热交换速度,从而进一步快速降低热源20位置处的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风管120为软质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进风管120设置为软质管,可以避免进风管120在遇到障碍物时与障碍物发生磕碰而影响到送风组件12的移动,提升送风组件12移动的顺畅度,进而保证送风组件12能够准确地移动至热源20位置处。
可选地,进风管120为橡胶管、聚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包括:轨道123,与箱体10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24,与通风装置相连,第一驱动装置124用于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123上移动,即如图4所示,通风装置能够沿箭头所示方向,在第一驱动装置124的驱动下进行移动。
具体地,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2,图5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2,其中,送风组件12按照图4中箭头的方向移动,图5是图4中的送风组件12沿轨道123移动后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24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123上移动,这样的结构简单,且通风装置的移动路线也简单,易于控制,且通风装置能够在热源20位置的近距离处进行送风,加快了热源20位置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提升了降温效率。
可选地,轨道123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曲线形,或者多条直线和/或曲线相互交叉的组合形状,或者类似网状的轨道,可以理解地,轨道123的形状越复杂,长度越长,则通风装置可以移动的范围越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25,设于箱体10上,第二驱动装置125与通风装置相连,第二驱动装置125用于驱动通风装置转动。
图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2,图7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2,其中,图7是图6中的送风组件12的通风装置在第二驱动装置125的驱动下向热源20位置处转动后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移动装置仅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25,且第二驱动装置125设于箱体10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25驱动通风装置转动来实现对热源20位置的送风,即在确定热源20位置后,控制器能够控制通风装置在第二驱动装置125的驱动下,转向热源20位置处送风,这样就不再需要设置轨道123,使得通风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125所占用的空间小,可以提升容纳腔100内空间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同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2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25,通风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25与轨道123相连,第二驱动装置125用于驱动通风装置在轨道123上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同时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12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25,通风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25与轨道123相连,这样,通风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124下沿轨道123移动至热源20位置处时,还可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25的驱动而转动,使通风装置的出风口能够更加准确地朝向热源20位置处,使得出风口吹出的冷风能够直接对热源20降温,提升了冷风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对热源20位置处的降温效率。
可以理解地,第一驱动装置124和第二驱动装置125为电机、气缸、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包括:行走小车,通风装置设于行走小车上;第三驱动装置,与行走小车相连并驱动行走小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移动装置设置为行走小车,这样不需要设置轨道123,通风装置也不需要固定在容纳腔100内的某处,而是随行走小车的行走而移动,大幅提升了通风装置的移动范围,简化了容纳腔100内的结构,且这样的送风组件12还可以不经过拆卸就从制冷设备内取出,从而在实现热源20位置降温后,取出送风组件12,提升容纳腔100的空间利用率,还便于送风组件12的维护保养或者更换;进一步地,可以将取出的送风组件12用于其它制冷设备,即多个制冷设备使用同一个送风组件12,节省了材料,提升了送风组件12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传感组件14包括:温度传感器,设于移动装置上,温度传感器随移动装置移动并获取容纳腔100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传感组件14包括温度传感器,并设于移动装置上,这样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随着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到达容纳腔100内不同位置处,从而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温度的检测,这样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所需要的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也少。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传感组件14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容纳腔100内的不同位置处。
在该实施例中,传感组件14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容纳腔100内的不同位置处,这样便于及时发现热源20,从而尽早对热源20位置处进行降温;且在没有发现热源20时,不需要移动装置带着温度传感器四处移动,降低了能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冰箱,冰箱内设有活动风道(即通风装置),还包括导轨(即轨道123)及导轨电机(即第一驱动装置124),电机(第一驱动装置124)可以在导轨(轨道123)上任意移动,将活动风道(通风装置)移动至任意位置,例如由图1中的位置移动至图2中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4与图5所示,活动风道(通风装置)包括风机122及软性进风管120,风机122及软性进风管120可以将冷空气经风道121迅速抽出至出风口,直达热源20位置,从而达到迅速制冷的目的;
冰箱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活动风道固定在一起,可随活动风道的移动而移动,以扫描箱体10内的热源20,热源20位置定位后可将活动风道导航至热源20位置处。
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冰箱,能够检测箱体10内的局部热源20,并迅速对新放入的热源20定位,通过活动风道迅速降温制冷。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点送风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步骤S100:获取容纳腔内多个位置处的第一温度;
在制冷设备中,一个新放入的热源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通过多个第一温度的获取,易于确定热源位置;
步骤S102: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如上所述,在获取到多个第一温度后,可以根据这多个第一温度值来确定热源位置,以便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
步骤S104: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
在热源位置确定后,通过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进行送风,可以加快热源位置处的空气流动,提升热源位置处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局部迅速制冷的目的。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定点送风方法包括:
步骤S200:获取容纳腔内多个位置处的第一温度;
在制冷设备中,一个新放入的热源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通过多个第一温度的获取,易于确定热源位置;
步骤S202: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
步骤S204:确定与最大值相对应的位置为热源位置;
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可以在多个第一温度中找出其中的最大值;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位置确定为热源位置,这种判断方式简单而准确,易于控制,且判断速度快,有利于快速发现热源。
步骤S206: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
在热源位置确定后,通过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进行送风,可以加快热源位置处的空气流动,提升热源位置处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局部迅速制冷的目的。
如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定点送风方法包括:
步骤S300:获取容纳腔内多个位置处的第一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制冷设备中,一个新放入的热源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通过多个第一温度的获取,易于确定热源位置;
步骤S302:根据多个第一温度,确定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
步骤S304:确定与最大值相对应的位置为热源位置;
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位置的温度,因此,可以在多个第一温度中找出其中的最大值;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位置确定为热源位置,这种判断方式简单而准确,易于控制,且判断速度快,有利于快速发现热源。
步骤S306: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并在热源位置处送风;
在热源位置确定后,通过移动送风组件至热源位置处进行送风,可以加快热源位置处的空气流动,提升热源位置处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局部迅速制冷的目的。
步骤S308:持续获取热源位置处的第二温度;
通过持续获取热源位置处的第二温度,能够获取到热源位置处的降温效果,以便确定是否继续送风;
步骤S310:持续送风至第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停止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热源位置持续送风,能够快速降低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在第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停止送风,这样可以避免热源位置处的温度降低至与周围环境一致后,送风组件继续送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制冷设备内的热源,并确定热源位置,再通过送风组件移动至热源位置处就近送风,加快热源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快速降低热源温度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内设容纳腔;
送风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传感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传感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容纳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多个所述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送风组件移动至所述热源位置并在所述热源位置处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移动装置;
通风装置,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通风装置通过所述移动装置向所述热源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进风管,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风道,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出风口用于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和/或所述出风口位置处,所述风机用于抽取所述容纳腔内的冷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管为软质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轨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通风装置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通风装置在所述轨道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通风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通风装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通风装置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轨道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通风装置在所述轨道上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行走小车,所述通风装置设于所述行走小车上;
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行走小车相连并驱动所述行走小车。
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组件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温度传感器随所述移动装置移动并获取所述容纳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组件包括:
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不同位置处。
12.一种定点送风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容纳腔内多个位置处的第一温度;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移动送风组件至所述热源位置处并在所述热源位置处送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点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第一温度,确定热源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第一温度,确定多个所述第一温度中的最大值;
确定与所述最大值相对应的位置为热源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点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源位置处送风之后,还包括:
持续获取所述热源位置处的第二温度;
持续送风至所述第二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停止送风。
CN201910114264.2A 2019-02-14 2019-02-14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Pending CN109813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4264.2A CN109813024A (zh) 2019-02-14 2019-02-14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4264.2A CN109813024A (zh) 2019-02-14 2019-02-14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3024A true CN109813024A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0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4264.2A Pending CN109813024A (zh) 2019-02-14 2019-02-14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30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5336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河北万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肾脏转运储存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932A (ja) * 1994-10-20 1996-05-17 Toyo Eng Works Ltd 局所冷却装置
CN1677031A (zh) * 2004-03-31 2005-10-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贮藏库
CN106052070A (zh) * 2016-07-11 2016-10-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摆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06931530A (zh) * 2017-04-13 2017-07-07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智能立体送风式的圆柱形空调
CN108592354A (zh) * 2018-05-14 2018-09-2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8692414A (zh) * 2018-06-15 2018-10-23 北京英策瑞德科技有限公司 行车空气轨道送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932A (ja) * 1994-10-20 1996-05-17 Toyo Eng Works Ltd 局所冷却装置
CN1677031A (zh) * 2004-03-31 2005-10-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贮藏库
CN106052070A (zh) * 2016-07-11 2016-10-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摆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06931530A (zh) * 2017-04-13 2017-07-07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智能立体送风式的圆柱形空调
CN108592354A (zh) * 2018-05-14 2018-09-2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8692414A (zh) * 2018-06-15 2018-10-23 北京英策瑞德科技有限公司 行车空气轨道送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5336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河北万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肾脏转运储存箱
CN114735336B (zh) * 2022-06-09 2022-08-30 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一种肾脏转运储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194646B1 (ko) 강제 공냉 기기를 수용한 기계실에 있어서의 공기조화방법
KR101129534B1 (ko) 공조 환기 장치
CN104566852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电机冷却方法
CN204786888U (zh) 电器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US20160001628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106414126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724952A (zh) 空调器
JPWO2006011251A1 (ja) 冷却庫及び空気冷媒式冷却システム
US10139139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US111983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heating in a vehicle
KR20120059047A (ko) 차량의 온도 조절장치
CN107726698A (zh) 一种单系统三控温制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8870858A (zh) 风冷冰箱控制方法、风冷冰箱的控制装置及风冷冰箱
CN109813024A (zh) 制冷设备和定点送风方法
CN1211626C (zh) 控制冰箱中的冷空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62754A (zh)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05318453B (zh) 室外机化霜装置及空调器
CN208139651U (zh) 一种移动式蓄冷冰板的冷藏装置
CN10400651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136139B1 (ko) 항공기용 냉난방 공급장치
CN110469910A (zh) 包括多位置和多用途的送风机的hvacr系统
CN115342590B (zh) 疫苗超低温库冷风机化霜余热智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456A (zh) 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制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070781A (ko) 냉장고
CN104792095B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