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9408B -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9408B
CN109809408B CN201910124807.9A CN201910124807A CN109809408B CN 109809408 B CN109809408 B CN 109809408B CN 201910124807 A CN201910124807 A CN 201910124807A CN 109809408 B CN109809408 B CN 109809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section
heating device
furnace body
carbon disulf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48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9408A (zh
Inventor
朱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chuan County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chuan County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chuan County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chuan County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48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9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9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9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包括炉体、气化室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燃烧口,反应室位于炉体远离燃烧口的一侧,反应室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加热装置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观察孔处还设置液硫补充箱,液硫补充箱能够向炉体内添加液体硫磺。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直接对炉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能,减少能源损失,加热装置的燃料采用可燃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反应室位于炉体内远离燃烧口的一侧,并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使液硫气化流出的路径更为通常,令气化后气体流动过程平稳可靠;另外,在观察孔处设置液硫补充箱,保证二硫化碳顺利生成。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硫化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51979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式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是一种全封闭自动落渣气化反应炉,反应炉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反应炉虽然在双封闭自动加料的基础上实现了连续生产和自动出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反应炉能源耗费较大,炉温所需温度为950度至1000度,而反应炉温度在800度时,每30分钟需要加燃煤150千克,反应炉温度在950度至1000度时,每15分钟加燃煤150千克;另外,传统燃煤加热由于煤的发热大小不一,在加热过程中,无法计量燃煤数值,热源时高时低,大量热源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反应炉的节能环保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升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环保节能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包括炉体、气化室和加热装置,所述气化室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内腔中,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加炭口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所述气化室的顶部设置加硫箱,所述加硫箱能够与所述气化室相连通,所述气化室的底部与所述炉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燃烧可燃废气对所述炉体进行加热;
所述炉体包括顺序相连的炉上节、炉中节、炉底节和出渣尾节,所述加炭口和所述二硫化碳气体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炉上节的顶部,所述炉中节和所述炉底节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燃烧口,所述反应室位于所述炉体远离所述燃烧口的一侧,所述反应室靠近所述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所述反应室自所述炉中节始延伸至所述炉底节,所述炉上节和所述出渣尾节均伸出所述加热装置外;所述加热装置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所述炉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反应室的底部,所述观察孔处还设置液硫补充箱,所述液硫补充箱能够向所述炉体内添加液体硫磺;所述出渣尾节的外壁上套装有电加热套,所述电加热套能够对所述出渣尾节进行加热,所述出渣尾节连接有自动落渣口。
优选地,所述炉体采用中硅球墨铸铁铸造制成,所述炉体的壁厚为8-10cm。
优选地,所述炉上节、所述炉中节、所述炉底节和所述出渣尾节通过耐高温粘合胶粘结相连,所述炉上节、所述炉中节、所述炉底节和所述出渣尾节之间还设置中硅球墨铸铁80目铁粉。
优选地,所述观察口处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可拆卸相连,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压条,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气化室内部设置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气化室内壁之间具有缝隙,相邻的隔板与所述气化室内壁之间的缝隙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炉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出渣尾节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包括炉体、气化室和加热装置,气化室设置于炉体的内腔中,炉体的顶部设置加炭口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气化室的顶部设置加硫箱,加硫箱能够与气化室相连通,气化室的底部与炉体的内腔相连通,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燃烧可燃废气对炉体进行加热;炉体包括顺序相连的炉上节、炉中节、炉底节和出渣尾节,加炭口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均设置于炉上节的顶部,炉中节和炉底节设置于加热装置内,加热装置设置燃烧口,反应室位于炉体远离燃烧口的一侧,反应室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反应室自炉中节始延伸至炉底节,炉上节和出渣尾节均伸出加热装置外;加热装置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观察孔与炉体的内腔相连通,观察孔位于反应室的底部,观察孔处还设置液硫补充箱,液硫补充箱能够向炉体内添加液体硫磺;出渣尾节的外壁上套装有电加热套,电加热套能够对出渣尾节进行加热,出渣尾节连接有自动落渣口。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直接对炉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能,减少能源损失,加热装置的燃料采用可燃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反应室位于炉体内远离燃烧口的一侧,并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使液硫气化流出的路径更为通常,令气化后气体流动过程平稳可靠;另外,在观察孔处设置液硫补充箱,保证二硫化碳顺利生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炉体,2为气化室,3为加热装置,4为加炭口,5为二硫化碳气体出口,6为炉上节,7为炉中节,8为炉底节,9为出渣尾节,10为燃烧口,11为观察孔,12为液硫补充箱,13为电加热套,14为自动落渣口,15为观察窗,16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升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环保节能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包括炉体1、气化室2和加热装置3,气化室2设置于炉体1的内腔中,炉体1的顶部设置加炭口4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气化室2的顶部设置加硫箱,加硫箱能够与气化室2相连通,气化室2的底部与炉体1的内腔相连通,加热装置3能够通过燃烧可燃废气对炉体1进行加热;
炉体1包括顺序相连的炉上节6、炉中节7、炉底节8和出渣尾节9,加炭口4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均设置于炉上节6的顶部,炉中节7和炉底节8设置于加热装置3内,加热装置3设置燃烧口10,反应室位于炉体1远离燃烧口10的一侧,反应室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设置,反应室自炉中节7始延伸至炉底节8,炉上节6和出渣尾节9均伸出加热装置3外;加热装置3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11,观察孔11与炉体1的内腔相连通,观察孔11位于反应室的底部,观察孔11处还设置液硫补充箱12,液硫补充箱12能够向炉体1内添加液体硫磺;出渣尾节9的外壁上套装有电加热套13,电加热套13能够对出渣尾节9进行加热,出渣尾节9连接有自动落渣口14。
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工作时,将预先烘干烤红的褐煤半焦通过加炭口4投入炉体1内腔中,加硫箱向气化室2内加入液硫,液硫由气化室2进入炉体1内腔中,液硫与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硫化碳气体,由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排出至后续装置。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3直接对炉体1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能,减少能源损失,加热装置3的燃料采用可燃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反应室位于炉体1内远离燃烧口10的一侧,并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设置,使液硫气化流出的路径更为通常,令气化后气体流动过程平稳可靠;另外,在观察孔11处设置液硫补充箱12,保证二硫化碳顺利生成。
其中,炉体1采用中硅球墨铸铁铸造制成,中硅球墨铸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强氧化性,炉体1的壁厚为8-10cm。
具体地,炉上节6、炉中节7、炉底节8和出渣尾节9通过耐高温粘合胶粘结相连,炉上节6、炉中节7、炉底节8和出渣尾节9之间还设置中硅球墨铸铁80目铁粉,增强炉体1密封性能。炉体1铸造完成后需加工,尽量减小炉体1连接处的泄漏,争取零泄漏。
更具体地,观察口处设置观察窗15,观察窗15与加热装置3的外壁可拆卸相连,观察窗15与加热装置3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压条,观察窗15由透明材质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炉体1内工作情况。
为了避免液硫因流速过快来不及与煤接触而影响二硫化碳生成,气化室2内部设置多个隔板,隔板与气化室2内壁之间具有缝隙,相邻的隔板与气化室2内壁之间的缝隙错开设置,减缓液硫流速,令液硫与煤稳定接触,提高气化均匀度。
进一步地,炉体1还包括支架16,支架16设置于出渣尾节9与加热装置3之间,用于在加热装置3中支撑炉体1。
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工作时,将预先烘干烤红的褐煤半焦通过加炭口4投入炉体1内腔中,加硫箱向气化室2内加入液硫,液硫由气化室2进入炉体1内腔中,液硫与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硫化碳气体,由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排出至后续装置。本发明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3直接对炉体1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能,减少能源损失,加热装置3的燃料采用可燃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反应室位于炉体1内远离燃烧口10的一侧,并靠近二硫化碳气体出口5设置,使液硫气化流出的路径更为通常,令气化后气体流动过程平稳可靠;另外,在观察孔11处设置液硫补充箱12,保证二硫化碳顺利生成。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气化室和加热装置,所述气化室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内腔中,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加炭口和二硫化碳气体出口,所述气化室的顶部设置加硫箱,所述加硫箱能够与所述气化室相连通,所述气化室的底部与所述炉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燃烧可燃废气对所述炉体进行加热;
所述炉体包括顺序相连的炉上节、炉中节、炉底节和出渣尾节,所述加炭口和所述二硫化碳气体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炉上节的顶部,所述炉中节和所述炉底节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燃烧口,所述气化室位于所述炉体内远离所述燃烧口的一侧,所述气化室靠近所述二硫化碳气体出口设置,所述气化室自所述炉中节始延伸至所述炉底节,所述炉上节和所述出渣尾节均伸出所述加热装置外;所述加热装置的侧壁上开设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所述炉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气化室的底部,所述观察孔处还设置液硫补充箱,所述液硫补充箱能够向所述炉体内添加液体硫磺;所述出渣尾节的外壁上套装有电加热套,所述电加热套能够对所述出渣尾节进行加热,所述出渣尾节连接有自动落渣口;所述炉上节、所述炉中节、所述炉底节和所述出渣尾节通过耐高温粘合胶粘结相连,所述炉上节、所述炉中节、所述炉底节和所述出渣尾节之间还设置中硅球墨铸铁80目铁粉;
所述观察孔处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可拆卸相连,所述观察窗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压条,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采用中硅球墨铸铁铸造制成,所述炉体的壁厚为8-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室内部设置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气化室内壁之间具有缝隙,相邻的隔板与所述气化室内壁之间的缝隙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出渣尾节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CN201910124807.9A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Active CN109809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4807.9A CN109809408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4807.9A CN109809408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9408A CN109809408A (zh) 2019-05-28
CN109809408B true CN109809408B (zh) 2024-04-26

Family

ID=6660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4807.9A Active CN109809408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9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9251A (zh) * 2020-11-30 2021-01-29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液体硫磺输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20315A (en) * 1943-03-06 1949-03-23 Standard Oil Dev Co An improved manufacture of carbon disulfide
CN203582503U (zh) * 2013-11-29 2014-05-07 李怀毅 内热式连续半焦法二硫化碳反应炉
CN105197930A (zh) * 2015-10-27 2015-12-30 朱维峰 自动落渣双封闭式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105948048A (zh) * 2016-04-11 2016-09-21 阳城县绿色铸造研发中心 节能环保型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107244674A (zh) * 2017-06-21 2017-10-13 阳城县绿色铸造研发中心 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209835642U (zh) * 2019-02-20 2019-12-24 陵川县金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20315A (en) * 1943-03-06 1949-03-23 Standard Oil Dev Co An improved manufacture of carbon disulfide
CN203582503U (zh) * 2013-11-29 2014-05-07 李怀毅 内热式连续半焦法二硫化碳反应炉
CN105197930A (zh) * 2015-10-27 2015-12-30 朱维峰 自动落渣双封闭式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105948048A (zh) * 2016-04-11 2016-09-21 阳城县绿色铸造研发中心 节能环保型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107244674A (zh) * 2017-06-21 2017-10-13 阳城县绿色铸造研发中心 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209835642U (zh) * 2019-02-20 2019-12-24 陵川县金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9408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3233B (zh)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自动控制燃烧机
CN201706483U (zh)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自动控制燃烧机
CN105062566B (zh)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等离子气化反应器
EA025539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ложения угля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и шнековыми бункерами
CN108441241A (zh) 一种连续进出料的密封热解炉
CN109809408B (zh)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206055652U (zh) 一种生物质新能源燃烧锅炉
CN103499108A (zh) 生物质节能炉
CN102553880B (zh) 一种等离子气化垃圾处理方法与装置
CN209835642U (zh) 一种自动落渣双封闭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
CN103939947A (zh) 一种生物质炉具
CN205447842U (zh) 一种带有分焰助燃的采暖炉
CN204848776U (zh) 一种套筒式等离子气化反应炉
CN202328185U (zh) 生物质直燃气化炉
CN202328242U (zh) 用于燃气热值仪上的自预热燃烧器
CN205599653U (zh) 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及工程车
CN205447762U (zh) 垃圾气化炉对接熔铝炉系统
CN204693800U (zh) 一种高效能吸热锅炉
CN201155745Y (zh) 一种颗粒燃料燃烧装置
CN202203979U (zh) 蒸汽助燃节能炉
CN101206035A (zh) 一种电点火煤粉燃烧器
CN204224630U (zh) 一种利用间壁回转窑还原炼铁的装置
CN208995437U (zh) 一种连续式高效节能热裂解装置
CN102338394B (zh) 蒸汽助燃节能炉
CN203785001U (zh) 一种生物质炉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