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5639A - 扣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扣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5639A
CN109805639A CN201910284960.8A CN201910284960A CN109805639A CN 109805639 A CN109805639 A CN 109805639A CN 201910284960 A CN201910284960 A CN 201910284960A CN 109805639 A CN109805639 A CN 109805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ker
component
plug
ontology
plu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49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明�
蔡兴国
王庆彦
吕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o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o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o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o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849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56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5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5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扣手装置,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扣手本体和固定于扣手本体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扣手本体包括扣手部和位于扣手部底端的固定部,扣手本体通过固定部与固定主体固定;扣手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以及分别与第一扣手组件和第二扣手组件连接的第三扣手组件,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和第三扣手组件共同形成一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固定部位于第三扣手组件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扣手本体与固定主体固定后,第三扣手组件与固定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缝隙;扣手堵头包括堵头主体和与堵头主体连接的延伸部,延伸部位于第一缝隙中,扣手堵头与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如此有利于节约生成工序,缩短交付期。

Description

扣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扣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家具的门柜面板、抽屉面板等,依款式要求均配装有扣手,以便于使用者打开门柜面板或抽屉面板。以厨房的门柜面板或抽屉面板为例,常见的一种扣手材质为金属,通常安装在柜门面板或抽屉面板的顶部边缘或底部边缘,当橱柜为地面柜时,扣手往往安装在门板的顶部和底部边缘,当橱柜为墙面柜时,扣手往往安装在门板的底部边缘,以方便使用者在合适的高度位置利用扣手打开柜门。
通常,安装在面板顶部边缘或底部边缘的扣手采用铝型材制成,通过锯切的方式使铝型材扣手的长度与门柜边缘的长度相匹配,当将铝型材锯切后会使其露出本色,与铝型材表面颜色形成明显反差,导致美观度降低;此外,铝型材扣手经过锯切后,其锯切面由于锯齿不平整,有尖锐毛刺等,通常需要经过砂磨圆弧角再做表面处理方能进行交付使用,特别是异形复杂的截面形状,很难砂磨圆弧角,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交付期延长,另一方面还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扣手装置,在扣手本体的基础上加入了扣手堵头,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至少一侧进行遮挡,该扣手堵头能够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有效遮挡,如此省去了对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而既有利于节约扣手本体的生产工序,缩短扣手装置的交付期,还有利于降低扣手本体的制作成本,此外还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的美观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扣手装置,包括扣手本体和固定于所述扣手本体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所述扣手本体包括扣手部和位于所述扣手部底端的固定部,所述扣手本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与固定主体固定;
所述扣手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和所述第二扣手组件连接的第三扣手组件,所述第一扣手组件、所述第二扣手组件和所述第三扣手组件共同形成一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
所述扣手本体与所述固定主体固定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与所述固定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缝隙;
所述扣手堵头包括堵头主体和与所述堵头主体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缝隙中,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
可选地,其中:
所述堵头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堵头组件、第二堵头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堵头组件连接的第三堵头组件,所述第一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堵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共同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
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朝向所述扣手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二扣手组件直接接触,所述第三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直接接触。
可选地,其中:
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包覆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内壁和至少部分外侧壁。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或外侧壁接触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扣手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包括至少一通孔,所述第一堵头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包括至少一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通孔中。
可选地,其中:
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凸起为柱状凸起,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柱状凸起的外径。
可选地,其中:
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扣手组件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扣手组件的高度;
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堵头组件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堵头组件的高度。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扣手组件、所述第二扣手组件、所述第三扣手组件和所述固定部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
可选地,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倒刺结构,所述固定部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主体固定。
可选地,其中:
第一堵头组件、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扣手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扣手装置,包括扣手本体和固定于扣手本体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扣手本体中的扣手部通过位于其底部的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主体上,此处的固定主体例如可以是门柜或抽屉等。扣手部中的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和第三扣手组件共同形成第一凹槽,在使用时,该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手指,从而方便使用者对门柜的开启或关闭。特别是,在将扣手本体固定在固定主体上后,扣手本体与固定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缝隙,扣手堵头中的延伸部沿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插入上述第一缝隙中,使得扣手堵头与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如此,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至少一侧进行遮挡,即引入的扣手堵头能够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有效遮挡,如此省去了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而既有利于节约扣手本体的生产工序,缩短扣手装置的交付期,还有利于降低扣手本体的制作成本。此外,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遮挡后,还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的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将图1中扣手本体和扣手堵头相互配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本体与固定主体结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中扣手堵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与图3实施例中的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的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与固定本体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7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位置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中扣手主体与固定主体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9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与图8中的扣手主体形成紧配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与固定主体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2所示为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柜门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扣手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扣手组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扣手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扣手组件的方式,而是以扣手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安装在门柜顶部边缘或底部边缘的扣手采用铝型材制成,通过锯切的方式使铝型材扣手的长度与门柜边缘的长度相匹配,当将铝型材锯切后会使其露出本色,与铝型材表面颜色形成明显反差,导致美观度降低;此外,铝型材扣手经过锯切后,其锯切面由于锯齿不平整,有尖锐毛刺等,通常需要经过砂磨圆弧角再做表面处理方能进行交付使用,特别是异形复杂的截面形状,很难砂磨圆弧角,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交付期延长,另一方面还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扣手装置,在扣手本体的基础上进入了扣手堵头,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至少一侧进行遮挡,该扣手堵头能够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有效遮挡,如此省去了对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而既有利于节约扣手本体的生产工序,缩短扣手装置的交付期,还有利于降低扣手本体的制作成本,此外还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的美观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将图1中扣手本体和扣手堵头相互配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本体与固定主体结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扣手装置100,包括扣手本体10和固定于扣手本体10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20,扣手本体10包括扣手部14和位于扣手部14底端的固定部15,扣手本体10通过固定部15与固定主体30固定;
请参见图3,扣手部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手组件11、第二扣手组件12以及分别与第一扣手组件11和第二扣手组件12连接的第三扣手组件13,第一扣手组件11、第二扣手组件12和第三扣手组件13共同形成一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91,固定部15位于第三扣手组件13远离第一凹槽91的一侧;
扣手本体10与固定主体30固定后,第三扣手组件13与固定主体30之间形成第一缝隙41;
请参见图4,扣手堵头20包括堵头主体24和与堵头主体24连接的延伸部25,延伸部25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缝隙41中,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请参见图4至图7,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扣手堵头2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20与图3实施例中的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的一种截面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与固定主体3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7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位置B处的局部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仅示出了一个扣手本体10对应两个扣手堵头20的一种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扣手本体10也可仅对应一个扣手堵头20,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1-图7也仅示意性地给出了扣手装置100中的各部件以及扣手装置100与固定主体3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
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包括扣手本体10和固定于扣手本体10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20,扣手本体10中的扣手部14通过位于其底部的固定部15固定于固定主体30上,此处的固定主体30例如可以是门柜或抽屉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扣手部14中的第一扣手组件11、第二扣手组件12和第三扣手组件13共同形成第一凹槽91,在使用时,该第一凹槽91用于容纳手指,从而方便使用者对门柜的开启或关闭。特别是,在将扣手本体10固定在固定主体30上后,扣手本体10与固定主体30之间形成第一缝隙41,扣手堵头20中的延伸部25沿第一凹槽91的延伸方向插入上述第一缝隙41中,使得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如此,利用扣手堵头20将扣手本体10的至少一侧进行遮挡,即引入的扣手堵头20能够对扣手本体10的锯切面进行有效遮挡,如此省去了对扣手本体10的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而既有利于节约扣手本体10的生产工序,缩短扣手装置100的交付期,还有利于降低扣手本体10的制作成本。此外,利用扣手堵头20将扣手本体10的锯切面进行遮挡后,还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100的整体美观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扣手本体与扣手堵头组装后,再将安装有扣手堵头的扣手本体固定至固定主体上,也可先将扣手本体固定至固定主体上后,再将扣手堵头与扣手本体组装,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为提升扣手装置100的耐用性及使用寿命,扣手本体10的构成材料通常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型材等。扣手堵头20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材质,使得扣手堵头20具备了一定的弹性,更容易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密配合,从而有利于减小扣手堵头20从扣手本体10上脱落的可能。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将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密配合之前,还可在扣手堵头20或扣手本体10上涂抹适量的胶粘剂,如此,扣手堵头20和扣手本体10之间除实现机械连接外,还进行了胶粘,如此有利于使得扣手堵头20和扣手本体10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配合。此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首先将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进行组装,然后再将安装有扣手堵头20的扣手本体10固定在固定主体3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安装有扣手堵头20的扣手本体10固定在固定主体30上之前,还可在固定主体30上的凹槽(该凹槽为固定主体30上与扣手本体10直接接触的凹槽)中灌装适量的胶粘剂,以确保扣手本体10与固定主体30之间的固定安装更加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主体30例如可包括柜体(包括地柜、吊柜、高柜等)、抽屉(包括屉盒、拉篮、鞋兜、内柜等)、门板或面板(包括开门板、移门板、屉面板、翻门板等)等,只要是门板或面板,甚至包括装饰板均可配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该扣手装置除了起到用手扣拉开启的作用外,还有装饰美化作用,例如固定门板、假门板、装饰板等。
可选地,请参见图3,沿垂直于第三扣手组件13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扣手组件1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扣手组件12的高度;
请参见图4,沿垂直于第三堵头组件23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堵头组件2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堵头组件22的高度。
具体地,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了第一扣手组件11的高度大于第二扣手组件12的高度、对应地,第一堵头组件21的高度大于第二堵头组件22的高度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扣手组件11的高度还可等于第二口述组件的高度,对应地,第一堵头组件21的高度等于第二堵头组件22的高度,例如请参见图8-图11,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扣手本体10与固定主体3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2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9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堵头20与图8中的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与固定主体3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11实施例中是对第一扣手组件11和第二扣手组件12的高度为相同时的实施例进行的说明,与图1-图7实施例的相同之处不再重复描述。
可选地,请参见图4和图9,该堵头主体2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以及分别与第一堵头组件21和第二堵头组件22连接的第三堵头组件23,第一堵头组件21和第二堵头组件22位于第三堵头组件23的同一侧,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共同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92,沿第一方向,第二凹槽92的长度小于第一凹槽91的长度;
请参见图1、图2、图7和图11,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时,延伸部25位于第三堵头组件23朝向扣手本体10的一侧,第一堵头组件21与第一扣手组件11直接接触,第二堵头组件22与第二扣手组件12直接接触,第三堵头组件23与第三扣手组件13直接接触。
具体地,请结合图1、图2、图4、图7和图11,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引入的堵头主体24中,设置了与扣手本体10中的第一扣手组件11匹配的第一堵头组件21,与第二扣手组件12匹配的第二堵头组件22以及与第三扣手组件13匹配的第三堵头组件23,在将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时,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能够遮挡在扣手本体10的侧边缘,也就是说能够将扣手本体10的锯切面进行遮挡,既能避免锯切面裸露而造成的颜色差异,还能够省去对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繁琐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扣手堵头20中的第二凹槽92的长度在能够确保扣手堵头20能够将扣手本体10的侧面进行覆盖的前提下越小越好,以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请参见图7,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时,扣手堵头20中的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包覆于第一凹槽91的至少部分内壁和至少部分外侧壁。
具体地,当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包覆于第一凹槽91的至少部分内壁和至少部分外侧壁时,有利于增加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升扣手堵头20和扣手本体1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扣手堵头将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外壁进行包覆时,扣手堵头的厚度以及相邻两个扣手堵头之间的距离应确保不影响相邻的两扇柜门的开启和关闭,例如请参见图12,图12所示为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柜门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与两个柜门对应的扣手本体以及扣手堵头相对设置,扣手堵头20对扣手本体进行了部分包覆,但需确保相对的两个扣手堵头20之间的最小距离D1≥3mm,以保证上下门板能够正常开启。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与第一凹槽91的内壁或外侧壁接触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50。如此方式,有利于增加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与扣手本体10相接触的表面的摩擦力,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扣手堵头20在从扣手本体10上脱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因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加扣手本体10和扣手堵头2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进一步减小扣手堵头20从扣手本体10上脱落的可能。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第一扣手组件11远离第一凹槽91的一端包括至少一通孔51,第一堵头组件21远离第二凹槽92的一端包括至少一凸起52,凸起52的形状与通孔51的形状相匹配;
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时,凸起52位于通孔51中。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在扣手本体10上设置了通孔51结构,同时在扣手堵头20上设置了与通孔51结构相匹配的凸起52结构,当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形成紧配合时,凸起52穿入通孔51中,使凸起52和通孔51之前形成类似于卡扣的配合,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扣手堵头20与扣手本体1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可选地,上述通孔51的形状为圆形,凸起52为柱状凸起52,通孔51的内径大于等于柱状凸起52的外径。需要说明的是,当通孔51的内径大于柱状凸起52的外径时,指的是略大于凸起52的外径,例如尺寸差控制在0.1mm之内,如此尺寸设计,更加有利于使得柱状凸起52与圆形通孔51之间形成紧配合,从而更有利于提升扣手堵头20和扣手本体1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孔51的形状除设计为圆形外,还可设计为其他形状,只要确保该通孔51的形状与凸起52的形状相匹配即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扣手本体10中的第一扣手组件11、第二扣手组件12、第三扣手组件13和固定部15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例如,当扣手本体10采用铝型材制作时,可将铝型材在相同的工艺中在同一模具中一体压制成型,一次性形成第一扣手组件11、第二扣手组件12、第三扣手组件13和固定部15,此种方式有利于简化扣手本体10的生产流程,提高扣手本体1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固定部15包括倒刺结构60,固定部15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固定主体30固定。
具体地,在固定部15上设置倒刺结构时,在将固定部15插入固定主体30中后,该倒刺结构60能够增加扣手本体10在受到远离固定主体30的拉拔力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小了扣手本体1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从固定主体30上脱落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升扣手本体10与固定主体3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示出了倒刺结构60的一种形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倒刺结构还可体现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扣手装置100中,例如请参见图4,扣手堵头20中的第一堵头组件21、第二堵头组件22和第三堵头组件23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例如,当扣手堵头20采用塑料件构成时,可在固定的模具中将扣手堵头20注塑成型,如此,在一个工序中即可完成扣手堵头20的制作,因而有利于简化扣手堵头20的生产流程,提高扣手堵头20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美观,本申请中的扣手堵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多种不同的颜色供用户选择。因而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的整体美观性。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扣手装置,包括扣手本体和固定于扣手本体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扣手本体中的扣手部通过位于其底部的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主体上,此处的固定主体例如可以是门柜或抽屉等。扣手部中的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和第三扣手组件共同形成第一凹槽,在使用时,该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手指,从而方便使用者对门柜的开启或关闭。特别是,在将扣手本体固定在固定主体上后,扣手本体与固定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缝隙,扣手堵头中的延伸部沿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插入上述第一缝隙中,使得扣手堵头与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如此,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至少一侧进行遮挡,即引入的扣手堵头能够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有效遮挡,如此省去了对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而既有利于节约扣手本体的生产工序,缩短扣手装置的交付期,还有利于降低扣手本体的制作成本。此外,利用扣手堵头将扣手本体的锯切面进行遮挡后,还有利于提升扣手装置的整体美观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扣手本体和固定于所述扣手本体至少一侧的扣手堵头,所述扣手本体包括扣手部和位于所述扣手部底端的固定部,所述扣手本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与固定主体固定;
所述扣手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手组件、第二扣手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和所述第二扣手组件连接的第三扣手组件,所述第一扣手组件、所述第二扣手组件和所述第三扣手组件共同形成一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
所述扣手本体与所述固定主体固定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与所述固定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缝隙;
所述扣手堵头包括堵头主体和与所述堵头主体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缝隙中,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堵头组件、第二堵头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堵头组件连接的第三堵头组件,所述第一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二堵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共同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
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朝向所述扣手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二扣手组件直接接触,所述第三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包覆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内壁和至少部分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组件、所述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或外侧壁接触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包括至少一通孔,所述第一堵头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包括至少一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扣手堵头与所述扣手本体形成紧配合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凸起为柱状凸起,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柱状凸起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扣手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扣手组件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扣手组件的高度;
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堵头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堵头组件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堵头组件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手组件、所述第二扣手组件、所述第三扣手组件和所述固定部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倒刺结构,所述固定部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主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堵头组件、第二堵头组件和所述第三堵头组件采用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艺中一体成型。
CN201910284960.8A 2019-04-10 2019-04-10 扣手装置 Pending CN1098056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4960.8A CN109805639A (zh) 2019-04-10 2019-04-10 扣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4960.8A CN109805639A (zh) 2019-04-10 2019-04-10 扣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5639A true CN109805639A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1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4960.8A Pending CN109805639A (zh) 2019-04-10 2019-04-10 扣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563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09062A (fr) * 1962-01-02 1962-11-09 élément de traction pour déplacer des parties mobiles de meubles, telles que tiroirs, portes et autres
KR101454145B1 (ko) * 2014-05-08 2014-10-22 고정옥 영,유아용 안전 가구 손잡이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유아용 안전 가구
CN207598009U (zh) * 2017-11-30 2018-07-10 东莞市创美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扣手结构
CN208524200U (zh) * 2017-07-28 2019-02-22 谷小强 家具的新型扣手
CN210055261U (zh) * 2019-04-10 2020-02-14 博洛尼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扣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09062A (fr) * 1962-01-02 1962-11-09 élément de traction pour déplacer des parties mobiles de meubles, telles que tiroirs, portes et autres
KR101454145B1 (ko) * 2014-05-08 2014-10-22 고정옥 영,유아용 안전 가구 손잡이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유아용 안전 가구
CN208524200U (zh) * 2017-07-28 2019-02-22 谷小强 家具的新型扣手
CN207598009U (zh) * 2017-11-30 2018-07-10 东莞市创美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扣手结构
CN210055261U (zh) * 2019-04-10 2020-02-14 博洛尼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扣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0196B (zh) 防水门扣及其自动调压式塞件组
CN107137044A (zh) 一种洗碗机的机壳固定连接结构
CN109805639A (zh) 扣手装置
CN105927073A (zh) 一种适用于冷柜推拉门的阻尼铰链及冷柜
CN207737226U (zh) 一种改善产品密封性能的双色注塑饰条端盖结构
CN105972917B (zh) 一种组合式冰箱门端盖、冰箱门及冰箱
CN210055261U (zh) 扣手装置
CN208997104U (zh) 一种连接器及应用有该连接器的型材组装结构
CN105571251B (zh) 一种冰箱的金属把手结构
CN220109635U (zh) 一种马桶盖及马桶
KR200232502Y1 (ko) 티슈 케이스
CN103953220B (zh) 组合型把手
CN209171932U (zh) 挂接式收纳盒
CN208379275U (zh) 干衣机面板组件及干衣机
CN208306519U (zh) 一种扶手箱盖
CN104196332A (zh) 冰箱用把手、冰箱门和冰箱
CN207485841U (zh) 一种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转轴组件
CN208355417U (zh) 洗碗机及其内胆与底座的插装结构
CN216894088U (zh) 一种扣手门型
CN205536832U (zh) 一种冰箱的金属把手结构
CN208510675U (zh) 烹饪器具的限压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573441U (zh) 一种箱包用可拆卸式内装固定插扣
KR200360987Y1 (ko) 가구용 푸쉬손잡이
CN206874069U (zh) 智能门锁
CN209252315U (zh) 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