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3220B - 组合型把手 - Google Patents

组合型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3220B
CN103953220B CN201410212926.7A CN201410212926A CN103953220B CN 103953220 B CN103953220 B CN 103953220B CN 201410212926 A CN201410212926 A CN 201410212926A CN 103953220 B CN103953220 B CN 103953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body part
hole
matrix por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29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3220A (zh
Inventor
李世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曹国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曹国基 filed Critical 曹国基
Priority to CN2014102129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3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3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2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把手,包括手握部和连接在手握部上的轴部,手握部至少由基体部和盖体部叠合构成,轴部连接在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上;在基体部的尾端部位和盖体部的尾端部位设置有能够相互卡接的卡接机构,盖体部的前端部位和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盖体部的前端部位被拉紧机构可拆卸地拉紧定位在基体部的前端部位。这样,基体部和盖体部能够分别独立制造,但它们之间又能够巧妙地结合一起,使手握部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另外也由于基体部和盖体部的尾、前端部位之间分别设置卡接机构和拉紧机构,不仅使基体部和盖体部之间的安装非常便捷但也不容易松脱,而且在需要把盖体部拆卸下来时也非常方便。

Description

组合型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用把手,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型的门用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组合型的门把手,一般都是将两个组合件通过外露的螺丝予以紧固,如此不仅不雅观而且螺丝外露或松脱后也容易刮手。其次我们也关注到另一种采用粘合结构的门把手,两个组合件通过黏胶粘结在一起,但这种结构的把手经过长期使用后容易脱胶。另外,还有一种采用扣合机构的门把手,两个组合件通过上下分置的扣合臂结合一起,这种结构的把手安装方便,而且可以节省紧固件的使用量,但拆卸的时候非常困难,而且非常容易损坏组合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提出一种新型门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至少两个分体外观件,所述分体外观件部件不仅安装方便、紧固可靠,而且拆卸也非常便捷,拆卸的过程中也不会损坏所述分体外观件;另外,所述门把手的连接结构能够还好地被隐藏,从而使所述门把手浑然一体,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也不会有外露的紧固件影响手感。
为了达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型把手,包括手握部和连接在所述手握部上的轴部,所述手握部至少由基体部和盖体部叠合构成,所述轴部连接在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部的尾端部位和盖体部的尾端部位设置有能够相互卡接的卡接机构,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和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被所述拉紧机构可拆卸地拉紧定位在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
其中,所述手握部是所述把手提供给使用者握持从而方便控制所述把手运动的区域,至少由基体部和盖体部叠合构成。这样,所述盖体部是覆盖于所述基体部的侧旁而形成一个组合型把手。
其中,所述轴部是把所述手握部连接到锁面板或门板等基板上的过渡区域,也可以为所述手握部的转动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座和卡臂,当卡臂沿卡接方向插入到所卡座中后,所述卡座能够与所述卡臂之间能够形成卡接结合从而实现所述基体部的尾端部位与所述盖体部的尾端部位之间的卡接定位,但当所述卡臂沿卡接的反方向撤离所述卡座时,所述卡座并不能阻碍所述卡臂的离开。所以所述卡接机构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定位机构能够使所述基体部的尾端部位和盖体部的尾端部位便捷的卡接安装,同时还能够便捷的拆分。与目前其他组合件常用的扣合机构不用,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扣座和扣臂,当所述扣臂沿扣合方向伸入到所述扣座后,所述扣座会限制所述扣臂沿扣合的反方向撤离,所以通过所述扣合机构把两个组合件组合后,要拆分所述两个组合件的操作非常困难和反锁,往往由于用力过度而折断所述扣座或扣臂,又或者损坏所述两个组合件的外观。
另外,所述卡接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种方式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尾端部位的门形卡座和设置在所述盖体部尾端部位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座中的卡臂。又或者另一种方式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尾端部位的钩状卡座和设置在所述盖体部尾端部位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座中的卡臂。
通过所述卡接机构,所述盖体部的尾端部位能够定位到所述基体部的尾端部位。而为了稳固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并协助所述卡接机构稳固所述盖体部的尾端部,从而把所述盖体部可靠的锁定在所述基体部上,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和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从而使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被可拆卸地拉紧定位在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所述拉紧机构能够对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施予拉紧力使其紧靠于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
所述拉紧机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是: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中的通孔状台阶孔、设置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上与所述台阶孔对应的盖部螺纹孔以及盖部螺栓,所述盖部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旋接在所述盖部螺纹孔上拉紧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
第二种方式是: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中的通孔状台阶孔、设置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上与所述台阶孔对应的盖部连接块、斜面活动块以及盖部螺栓,所述盖部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斜面活动块具有斜面部并在其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盖部螺栓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斜面活动块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盖部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旋接在所述斜面活动块的螺纹孔上拉紧所述斜面活动块进而拉紧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
其中,由于通孔状台阶孔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中,这样,当所述盖部螺栓穿过所述台阶孔旋接在所述盖部螺纹孔上时,所述盖部螺栓能够很好地隐藏于所述轴部中而不会裸露于所述把手外。由此可见,所述卡接机构和拉紧机构都能够隐藏于所述把手内,从而使整个所述把手浑然一体而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而且也不会由于所述盖部螺栓的外露而影响使用者握持所述手握部时的手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尾、前端部位之间分别设置卡接机构和拉紧机构,使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能够分别独立制造,从而使基体部和盖体部能够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艺制造,还能够配置不同的颜色,这样,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能够给使用者鲜明的不同的外观效果但它们之间又能够巧妙地结合一起,使所述手握部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另外也由于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尾、前端部位之间分别设置卡接机构和拉紧机构,不仅使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之间的安装非常便捷但也不容易松脱,而且在需要把所述盖体部拆卸下来时也非常方便,只需解除所述拉紧机构对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的定位,然后往所述卡接机构的卡接反方向推动所述盖体部即能够把所述盖体部拆卸下来,而不会对所述卡接机构、拉紧机构,还有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盖体部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台阶孔的第一柱体,所述盖部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之间还设置有中间过渡件;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外周边的下侧覆盖在所述基体部的外周边上,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外周边的上侧覆盖在所述盖体部的外周边上,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前端部位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拉紧机构的第一避空位;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尾端部位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卡接机构的第二避空位。
其中,所述中间过渡件是独立于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构件,所述中间过渡件能够采用不同于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材料、加工工艺制造,还能够配置不同的颜色,从而使所述中间过渡件具有不同于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外观效果,丰富所述手握部的色彩配置或表面处理效果,使所述手握部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另外,当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采用五金材料制造时,所述中间过渡件可以采用塑料制造从而能够把难于制造在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上的结构,例如止口结构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从而降低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的制造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盖体部的内侧中段部位还分别设置有左右排列的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还分别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避让孔和避让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二柱体插入到所述第二避让孔中,所述第三柱体插入到所述第三避让孔中。其中,所述中段部位是位于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的拉紧机构和尾端部位的卡接机构之间的区域。这样,所述中间过渡件借助所述第二柱体与第二避让孔的结合、所述第三柱体与第三避让孔的结合进一步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其次,也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提高所述盖体部的内侧中段部位的抗压机械强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的根部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小凸台,所述小凸台顶压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
其中,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的根部,是指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连接的部位;由于所述小凸台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为此所述小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的上部柱体的外径,当所述上部柱体插入到所述第二避让孔后,所述小凸台顶压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从而更好地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当然作为一种等同的技术方案还以可以是,将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设置在所述基体部上,也能够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也能够强化所述盖体部中段位置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体部的内侧呈浅凹坑状,所述中间过渡件的部分壁体沉入到所述基体部的内侧凹坑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台阶孔的进口端部设置有连接螺纹。这样,连接螺栓能够与所述连接螺纹连接而封堵所述台阶孔并能够顶压所述盖部螺栓,防止所述盖部螺栓松动掉落。另外,还能够借助所述连接螺栓与连接螺纹的结合把所述把手定位在锁面板或门板等基体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组合型的把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合型把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把手安装到锁具上;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C区域放大图;
图4是所述卡接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5所示的把手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拉紧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合型把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到6图所示,组合型把手包括手握部1和连接在所述手握部1上的轴部2。
其中,所述手握部1是所述把手提供给使用者握持从而方便控制所述把手运动的区域,如图2所示,所述手握部1包括上下叠合的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这样,所述盖体12的前端部位12a与所述基体部11的前端部位11a上下对应设置并位于首端部,而所述盖体12的尾端部位12b与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上下对应设置位于尾端部。当然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还可以前后叠合构成所述手握部1。
其中,所述轴部2是把所述手握部1连接到基板即锁具面板3上的过渡区域,为所述手握部1的转动提供支撑。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基体部11包括底壁110和沿所述底壁110的外缘延伸的凸起外周边111,这样,所述基体部11的内侧呈浅凹坑状而具有内侧凹坑112。而所述盖体部12包括盖板121,所述盖板121的内侧还设置有沿所述盖板121外缘延伸的凸起壁123,另外,所述盖板121上还设置有延伸出所述凸起臂123的外周边122。这样,将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上下组合时,所述盖板12的外周边122覆盖在所述基体部11的外周边111上,而且所述盖板12的凸起壁123伸入到所述基体部11的内侧凹坑112内并顶靠于所述基体部11的外周边111的侧边,从而使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能够初步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和盖体部12的尾端部位12b上设置有能够相互卡接的卡接机构4。其中,所述卡接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的钩状卡座41和设置在所述盖体部12尾端部位12b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座41中的卡臂42。其中所述卡座41包括有悬空设置的钩臂41a,所述钩臂41a下面设置有沟槽。当所述卡臂42沿卡接方向D插入到所卡座41中的沟槽中后,所述卡座41能够限制所述卡臂42的往上方移动来使所述卡臂42定位于所述卡座41中从而最终实现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和盖体部12的尾端部位12b之间的定位,但当所述卡臂42沿卡接反方向F撤离所述卡座41时,所述卡座41并不能阻碍所述卡臂42的离开。所以所述卡接机构4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定位机构能够使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和盖体部12的尾端部位12b便捷地卡接安装,同时还能够便捷地拆分。
当然,所述卡座41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即在所述钩臂41a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置一个侧臂41b从而使所述卡座41呈门形从而具有门形的沟槽,这样所述门形的沟槽同样也能够与所述卡臂42结合形成卡接结构。
通过所述卡接机构4,所述盖体部12的尾端部位12b定位到所述基体部11的尾端部位11b,但连接仍不可靠,而为了能够把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稳固到所述基体部11的前端部位11a并协助所述卡接机构4稳固所述盖体部12的尾端部为12b,从而把所述盖体部12可靠的锁定在所述基体部11上,在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和所述基体部11的前端部位11a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8,从而使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被可拆卸地拉紧定位在所述基体部11的前端部位11a。所述拉紧机构8能够对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施予拉紧力使其紧靠于所述基体部11的前端部位11a。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轴部2中设置有轴向的通孔状台阶孔21,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台阶孔21的第一柱体14,在所述第一柱体14上设置有盖部螺纹孔14a,盖部螺栓5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21旋接在所述盖部螺纹孔14a上拉紧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其中,所述台阶孔21、盖部螺纹孔14a和盖部螺栓5构成所述拉紧机构8。其中,由于通孔状台阶孔21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2中,这样,当所述盖部螺栓5穿过所述台阶孔21旋接在所述盖部螺纹孔14a上时,所述盖部螺栓5能够很好地隐藏于所述轴部2中而不会裸露于所述把手外。由此可见,当所述盖体部12锁定到所述基体部11上后,所述卡接机构4和拉紧机构8都能够隐藏在所述把手内,从而使整个所述把手浑然一体而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而且也不会由于所述盖部螺栓5的外露而影响使用者握持所述手握部1时的手感。
如果所述基体部11与所述盖体部12之间是前后叠合的结构,必须让所述拉紧机构8作出改变。如图8所示,是所述轴部2的位置剖面示意图,也是所述拉紧机构8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基体部11与所述盖体部12是沿图8所示的垂直于纸面方向延伸,所述拉紧机构8包括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2中的通孔状台阶孔21、设置在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上与所述台阶孔21对应的盖部连接块124、斜面活动块51以及盖部螺栓5,所述盖部连接块124上设置连接孔125,所述斜面活动块51具有斜面部510并在其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盖部螺栓5对应的螺纹孔51a,所述斜面活动块51插入到所述连接孔125中,所述盖部螺栓5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21旋接在所述斜面活动块51的螺纹孔51a上拉紧所述斜面活动块51,所述斜面活动块51的斜面部510挤压所述盖部连接块124向左移动,进而拉紧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尾、前端部位之间分别设置卡接机构4和拉紧机构8,使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能够分别独立制造但又能够叠合安装为所述手握部1,从而使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能够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艺制造,还能够配置不同的颜色和表面处理效果,这样,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能够给使用者鲜明的不同的外观效果但它们之间又能够巧妙地结合一起,使所述手握部1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另外也由于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尾、前端部位之间分别设置卡接机构4和拉紧机构8,不仅使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之间的安装非常便捷,而且在需要把所述盖体部12拆卸下来时也非常方便,只需解除所述拉紧机构8对所述盖体部12的定位,然后往所述卡接机构4的卡接反方向F推动所述盖体部12即能够把所述盖体部12拆卸下来,而不会对所述卡接机构4、拉紧机构8,还有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造成损坏。
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所述手握部1的外观,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之间还设置有中间过渡件13。所述中间过渡件13具有底壁135和沿所述底壁135的外缘延伸的凸起侧壁136,在所述凸起侧壁136的顶端还设置有往外翻的外周边137。这样,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外侧呈浅凹坑状从而具有内侧凹坑13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所述盖体部12与中间过渡件13结合,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外周边137的上侧覆盖在所述盖体部12的外周边122上,所述盖体部12的凸起壁123伸入到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内侧凹坑138内并顶靠于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凸起侧壁136的内侧,从而完成所述盖体部12和中间过渡件13之间的初步组合并形成初步组合件9,然后把所述初步组合件9与所述基体部11结合,此时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外周边137的下侧覆盖在所述基体部11的外周边111上,而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底壁135和凸起侧壁136的部分壁体则沉入到所述基体部11的内侧凹坑112中,从而实现所述初步组合件9与所述基体部11之间的初步定位。
而为了避免阻碍所述卡臂42插入到所述卡座41中,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尾端部位13b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卡接机构4的第二避空位134。同样地,为了避免阻碍所述盖部螺栓5旋接到所述第一柱体14的盖部螺纹孔14a上,所述中间过渡件13上还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拉紧机构8的第一避空位,具体说所述第一避空位为中间过渡件13上的第一避让孔131,所述第一避让孔131能够避让所述盖部螺栓5从而让所述盖部螺栓5通过所述中间过渡件13。另外,当所述第一避让孔131与所述第一柱体14适配时,所述第一柱体14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避让孔131内从而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前端部位13a的位置。
为了能够进一步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13,也为了提高所述盖体部12的中段部位的抗压机械强度,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盖体部12的内侧中段部位还分别设置有左、右排列的第二柱体17和第三柱体15,在所述中间过渡件13上还分别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柱体17的第二避让孔132和避让所述第三柱体15的第三避让孔133。所述第三柱体15包括设置在根部的小凸台15a和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柱体15顶部的上部柱体15b,所述上部柱体15b的外径比所述小凸台15a外径小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环形台阶面15c。当所述盖体部12叠合到所述中间过渡件13上时,所述第二柱体17插入到所述第二避让孔132中,所述第三柱体15的上部柱体15b插入到所述第三避让孔133中,而所述上部柱体15b的底面,即环形台阶面15c顶压在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底壁135上。这样所述上部柱体15b穿过所述第三避让孔13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中段部位,而所述环形台阶面15c顶靠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底壁135上从而在垂直方向上定位所述中间过渡件13的中段部位。当然作为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柱体17的根部也可以设置如所述小凸台15a一样的小凸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段部位是位于所述盖体部12的前端部位12a的拉紧机构8和尾端部位12b的卡接机构4之间的区域。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过渡件13是独立于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构件,所述中间过渡件13能够采用不同于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材料、加工工艺制造,还能够配置不同的颜色和表面处理效果,从而使所述中间过渡件13具有不同于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外观效果,丰富所述手握部1的色彩配置和表面处理效果,使所述手握部1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另外,当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采用五金材料制造时,所述中间过渡件13可以采用塑料制造从而能够把难于制造在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结构,例如止口结构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件13上从而降低所述基体部11和盖体部12的制造难度。
为了能够把所述组合型把手安置到所述锁具面板3的轴座体31上,所述轴座体3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台阶状通孔32,所述轴部2的台阶孔21的进口端部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螺栓6通过所述通孔32与所述台阶孔21的进口端部的连接螺纹连接从而把所述组合型把手安置到所述锁具面板3的轴座体31上。而为了防止所述盖部螺栓5反向松动而脱落,所述连接螺栓6的螺栓体61设置比较长的轴向长度并靠近所述盖部螺栓5的底部,并在所述连接螺栓6的螺栓体61与所述盖部螺栓5之间设置弹性垫片7,这样所述弹性垫片7能够挤压所述盖部螺栓5从而阻止其反向松动而脱落。

Claims (10)

1.组合型把手,包括手握部和连接在所述手握部上的轴部,所述手握部至少由基体部和盖体部叠合构成,所述轴部连接在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部的尾端部位和盖体部的尾端部位设置有能够相互卡接的卡接机构,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和基体部的前端部位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被所述拉紧机构可拆卸地拉紧定位在所述基体部的前端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中的通孔状的台阶孔、设置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上与所述台阶孔对应的盖部螺纹孔以及盖部螺栓,所述盖部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旋接在所述盖部螺纹孔上拉紧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台阶孔的第一柱体,所述盖部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轴向设置在所述轴部中的通孔状台阶孔、设置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上与所述台阶孔对应的盖部连接块、斜面活动块以及盖部螺栓,所述盖部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斜面活动块具有斜面部并在其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盖部螺栓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斜面活动块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盖部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旋接在所述斜面活动块的螺纹孔上拉紧所述斜面活动块进而拉紧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部和盖体部之间还设置有中间过渡件;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外周边的下侧覆盖在所述基体部的外周边上,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外周边的上侧覆盖在所述盖体部的外周边上,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前端部位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拉紧机构的第一避空位;所述中间过渡件的尾端部位设置有能够避让所述卡接机构的第二避空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的内侧中段部位还分别设置有左右排列的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还分别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避让孔和避让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二柱体插入到所述第二避让孔中,所述第三柱体插入到所述第三避让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或第三柱体的根部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小凸台,所述小凸台顶压在所述中间过渡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尾端部位的门形卡座和设置在所述盖体部尾端部位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座中的卡臂;或者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尾端部位的钩状卡座和设置在所述盖体部尾端部位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卡座中的卡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的内侧呈浅凹坑状,所述中间过渡件的部分壁体沉入到所述基体部的内侧凹坑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型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的进口端部设置有连接螺纹。
CN201410212926.7A 2014-05-20 2014-05-20 组合型把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3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2926.7A CN103953220B (zh) 2014-05-20 2014-05-20 组合型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2926.7A CN103953220B (zh) 2014-05-20 2014-05-20 组合型把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220A CN103953220A (zh) 2014-07-30
CN103953220B true CN103953220B (zh) 2016-06-01

Family

ID=5133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292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3220B (zh) 2014-05-20 2014-05-20 组合型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3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937B (zh) * 2017-10-30 2019-10-11 重庆华万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免穿透铝合金拉手
CN108756459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1233A (ja) * 2000-09-07 2002-03-22 Nakanishi Eng:Kk レバ−ハンドル
JP4530332B2 (ja) * 2003-10-30 2010-08-25 株式会社シュアインテリア ドア用ハンド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N201301596Y (zh) * 2008-11-21 2009-09-02 深圳市普罗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盖式把手及门锁
JP2013015000A (ja) * 2011-07-06 2013-01-24 Goal Co Ltd 錠用ハンドル
CN203924907U (zh) * 2014-05-20 2014-11-05 曹国基 组合型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220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01784S1 (en) Clog with rocker bottom
USD568718S1 (en) Housing for lock/key assembly
USD531698S1 (en) Pull-down faucet assembly
EP1584968A1 (en) Hinge for eyeglasses
USD600525S1 (en) Shank of a screw driver bit
USD614476S1 (en) Locking pin for an excavator wear assembly
USD547227S1 (en) Infant event monitoring bracelet
CN103953220B (zh) 组合型把手
USD581249S1 (en) Pin for a lock core assembly
USD550104S1 (en) Organic chemistry drafting template
CN203924907U (zh) 组合型把手
USD636297S1 (en) Semi-trailer leg
USD544477S1 (en) Computer
USD594530S1 (en) Check valve with contoured body
USD613733S1 (en) Digital audio player with tuner for vehicle
USD589781S1 (en) Door closer case with a removable panel
USD536950S1 (en) Sash lock
JP2007162733A (ja) クッション部材およびクッション部材の成形方法
USD531925S1 (en) Ring
CN209258004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
KR101485361B1 (ko) 가구용 패널 연결장치
CN204274264U (zh) 一种适用于杆体的滑套
USD521328S1 (en) Cylindrical dessert log mold assembly
CN102116340A (zh) 家具板件连接器
CN201713165U (zh) 电梯操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9

Address after: Nanhai District of Shishan Changhong industrial director Ling Gang Bei Lu 528231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rchie Hard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31 Guangdong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Shishan Changhong industrial director Ling Gang Bei Lu Guangdong elegant Hardware Co.

Patentee before: Cao Guoj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