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803A -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803A
CN109802803A CN201711148386.0A CN201711148386A CN109802803A CN 109802803 A CN109802803 A CN 109802803A CN 201711148386 A CN201711148386 A CN 201711148386A CN 109802803 A CN109802803 A CN 109802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subcarrier
frequency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83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803B (zh
Inventor
郭志恒
毕文平
万蕾
沈祖康
赵旸
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9106157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061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8386.0A priority patent/CN109802803B/zh
Priority to BR112020009455-2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09455A2/pt
Priority to EP18877910.2A priority patent/EP3709550B1/en
Priority to ES18877910T priority patent/ES2925203T3/es
Priority to JP2020526982A priority patent/JP7030193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020 priority patent/WO20190962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2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803A/zh
Priority to US16/875,679 priority patent/US2020028052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预留资源。采用本申请,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6GHz以下的频带可以同时部署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缩写:LTE)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fifth-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缩写:5G)新空口(New radio interface,缩写:NR)。在LTE和5G NR同时部署的场景下,可能会存在LTE和NR之间信号的干扰,如NR的数据传输可能会对LTE的参考信号如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缩写: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缩写:CSI-RS)等产生干扰。为了保证LTE系统能够为传统的LTE用户服务,终端设备需要对LTE的这些参考信号对应位置的NR资源进行预留(reserving)。例如,对于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缩写:SCS)为15kHz的NR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缩写:PDSCH),终端设备可以在LTE CRS的资源位置对应的NR资源进行预留。其中,该预留资源的位置可以通过频率偏移量Vshift(cell-specific frequency shift)和CRS的天线端口数(CRS antenna port(s))来进行指示,以解决LTE系统下行的CRS被NR系统的下行数据信号干扰的问题。
然而,由于LTE下行所使用的频率的中心子载波是直流子载波(Direct-Currentsubcarrier,缩写:DC subcarrier),该直流子载波是不用于信息传输的,这就导致了在LTE系统和NR系统下行共享频率部分,在LTE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子载波两侧资源块(ResourceBlock,缩写:RB)的对齐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假设在LTE中心子载波左侧,LTE和NR的共享的频带中LTE和NR的RB完全对齐;在LTE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子载波右侧,由于LTE中心子载波为DC子载波,不用于信息传输,也即不计算在RB的子载波中,而NR将该LTE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子载波计算在RB子载波中。因此,NR中每个RB的位置相对于LTE的RB的位置发生了变化,LTE的CRS对应在NR中的频域资源位置在LTE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子载波左右两侧的对齐情况不同,即左右两侧的子载波偏移量不同。其中,左侧子载波的频率低于右侧子载波的频率。因此,终端设备仅按照上述的频率偏移量Vshift和CRS的天线端口数无法准确确定出NR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其中,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该第一资源为预留资源。从而能够解决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参考信号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资源块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即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需预留的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一致,这就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子载波的编号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系统的中心子载波在第二系统如NR系统中对应的子载波的编号,该第一频率可以是指该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带宽信息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第一带宽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或者索引index),该第二子载波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子载波个数(或者index),该第一资源块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RB个数(或者index),该第二资源块位图可以是指第二系统如NR的带宽如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缩写:BWP)对应的RB位图。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的个数或第二资源单元的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其中,该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该第一资源单元和/或该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为RB、子载波等等。也就是说,该指示信息中还可包括系统间的共享频率的起始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如编号),终止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或者包括起始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子载波或RB的个数,或者包括终止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子载波或RB的个数。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系统间的共享频率(共同使用的频率)如LTE和NR之间的共享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确定出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比如根据该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其中,在第一频域范围和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该第一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该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中频率低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该第二频域范围包括该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可选的,该第二带宽可以是指系统间如LTE和NR的共享频率,该第二带宽可以是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的,或者按照默认规则确定出的(比如为整个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其中,该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中频率低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该第二频域范围包括该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其中,该第三子载波可以是指该第一频域范围内该第一资源对应的任一子载波,该第四子载波可以是指该第二频域范围内该第一资源对应的任一子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处于需要进行资源预留的系统即第二系统如NR所使用的下行带宽如BWP范围内,从该第二系统中该第二带宽也即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到该第一子载波的范围内,即第一频域范围内,以及从该第二系统中该第一子载波到该第二带宽的终止子载波的范围内,即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在一个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比如在RB中的子载波编号不同,即存在偏移;或者称为该第一频域范围和该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第一资源的方式不同;或者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可选的,如果该第一子载波处于该第二系统所使用的下行带宽范围外,该第一资源的确定方式可以和该第一频域范围内的第一资源的确定方式相同;或者在RB中的子载波编号相同;或者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包括该第一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信息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缩写:OFDM)符号的编号,比如该OFDM符号的编号可以是{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或者可以是指该编号集合的index),此处不一一列举。从而终端设备还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需预留的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进而结合该时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该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如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如子载波编号,确定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进而根据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关系确定出第一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实际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资源信息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者个数的index)、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中的至少一个。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带宽信息等信息确定出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实际位置。该第二资源可以是指一种占位资源,也即使得其他系统如第二系统需要为该第二资源预留资源位置的资源,比如第二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系统的参考信号如LTE的C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天线端口信息如天线端口数(或者端口数的index)、频率偏移量、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确定出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实际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资源信息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者个数的index)、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中的至少一个。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确定出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实际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第一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编号、一个资源块中该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频率偏移量、天线端口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预先配置得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能够接收该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需预留的第一资源。从而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子载波的编号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系统的中心子载波在第二系统如NR系统中对应的子载波的编号,该第一频率可以是指该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网络设备通过指示该频率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带宽信息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第一带宽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或者带宽的index),该第二子载波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子载波个数(或者索引index),该第一资源块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RB个数(或者个数的index),该第二资源块位图可以是指第二系统如NR的带宽如BWP对应的RB位图。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的个数或第二资源单元的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其中,该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该第一资源单元和/或该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为RB、子载波等等。网络设备通过指示该带宽信息,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系统间的共享频率(共同使用的频率)如LTE和NR之间的共享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包括该第一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比如该OFDM符号的编号可以是{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或编号集合的index),此处不一一列举。网络设备通过指示该OFDM符号的编号,使得终端设备还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需预留的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进而结合该时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该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如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一个资源块中该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如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编号,确定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进而根据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带宽信息等确定第一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实际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频域资源信息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个数的index)、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一个资源块中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带宽信息等信息确定出第一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实际位置。该第二资源可以是指一种占位资源,也即使得其他系统如第二系统需要为该第二资源预留资源位置的资源,比如第二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系统的参考信号如LTE的C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网络设备通过指示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天线端口信息如天线端口数(或端口数的index)、频率偏移量、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确定出第一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实际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频域资源信息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个数的index)、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确定出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实际位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如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如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的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该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设备能够生成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和/或带宽信息的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二系统如NR中需要对第一系统如LTE中的参考信号如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和/或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根据该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分别确定出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资源块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即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一个资源块中需预留的资源位置不一致,这就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一种LTE和NR的资源预留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中心子载波位置与BWP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资源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具体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中,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缩写: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缩写: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TD-S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缩写: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网络等,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用于未来网络,如5G网络,也可以称为新空口(New Radio,缩写:NR)网络,或者可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网络,M2M(machine to machine)网络等等。
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指网络侧的一种用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实体,比如可以是基站,或者可以是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缩写:TP)、收发点(transmissionand receiver point,缩写:TRP)、中继设备,或者具备基站功能的其他网络设备等等。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缩写:UE),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等。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指无线终端、有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其可以经无线接入网(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中,基站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基站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网络中基站称为节点B(NodeB),在LTE网络中的基站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NodeB,缩写:eNB或者eNodeB),在未来5G系统中可以称为收发节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缩写:TRP)网络节点或g节点B(g-NodeB,gNB),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
下面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可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通过上述的通信系统进行通信。其中,在多个通信系统共存的场景下,会涉及到一个系统(如第二系统)需要在另一系统(如第一系统)发送某一类型的信号的资源位置上进行资源预留的情况,以避免干扰。比如LTE和5G NR系统共存且共享频谱资源的场景下,NR系统下行需要在对应于LTE系统发送参考信号如CRS或CSI-RS等的子载波位置进行资源预留,或者称为进行速率匹配(rate-matching)。网络设备可通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进行预留/速率匹配的资源位置信息如需要为LTE系统CRS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
同时,在某些场景下,仅凭频率偏移量Vshift和CRS的天线端口数无法准确确定出NR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例如,在LTE系统和NR系统同样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缩写:SCS)时,他们的子载波位置是对齐的,但是由于LTE系统下行所使用的频率的中心子载波不用于信息传输,因此,在LTE系统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系统的子载波两侧,NR和LTE系统的子载波对应关系存在一个子载波的偏移。因此,根据该LTE中心子载波的位置(频率),NR系统中需要预留的资源的位置在该中心子载波的频率两侧的位置不同,比如偏移量可能不同,或者称为在资源块中的编号不同;或者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即存在区别。因此,网络设备需要针对该区别生成指示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指示信息分别确定出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以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下文具体描述中以第一资源即需要预留的资源在该中心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两侧的位置不同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中,指示天线端口数、子载波个数、编号、带宽等信息,既可以指示具体的值,也可以指示该值对应的index,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中,预留资源或者进行资源预留是指在该资源上不发送和/或不接收任何信号,包括数据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等等。
在本申请中,子载波的位置可以是指该子载波对应的频率,或者称为频率位置,或者称为位置频率,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中,在同一频率位置不同系统均存在资源,则可以称该不同系统的该资源对齐。如RB对齐可以是指在同一频率位置两个系统的RB的起始位置(如起始子载波)对齐;如子载波对齐可以是指同一频率位置两个系统的均存在子载波。
在本申请中,子载波(的位置)位于带宽如BWP内,可以是指该子载波的频率处于该BWP的频率范围内,或者说该BWP的频率范围包括该子载波的频率;相应的,子载波(的位置)位于带宽如BWP外,可以是指该子载波的频率不处于该BWP的频率范围内,或者说该BWP的频率范围不包括该子载波的频率。
在本申请中,共享频率可以是指多个系统均可使用的频率,例如,LTE和NR均可使用的频率,则可称为LTE和NR的共享频率。
在本申请中,该资源块如RB可以是physical resource block,即相对于整个BWP的RB;也可以是carrier resource block,即相对于整个带宽的RB,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以下分别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和/或带宽信息。
可选的,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如EARFCN(E-UTRAN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其中,该第一子载波的编号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系统的中心子载波在第二系统如NR系统中对应的子载波的编号,该第一频率可以是指该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频率)。
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其中,该第一带宽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或者index),该第二子载波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子载波个数(或者index),该第一资源块个数可以是指第一系统如LTE的带宽对应的RB个数(或者索引index),该第二资源块位图可以是指第二系统如NR的带宽对应的RB位图。也就是说,该带宽信息可隐式指示系统间如LTE和NR的共享频率(即共同使用的频率),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系统间的共享频率如LTE和NR之间的共享频率。进一步的,在带宽信息包括资源块位图如RB位图的情况下,共享频率的起始RB需对齐。
或者,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的个数或第二资源单元的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其中,该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该第一资源单元和/或该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为RB、子载波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也就是说,该指示信息中还可包括系统间的共享频率的起始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如编号),终止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或者包括起始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子载波或RB的个数,或者包括终止的子载波或RB的位置,子载波或RB的个数。也即,该带宽信息可显式指示系统间如LTE和NR的共享频率,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系统间的共享频率如LTE和NR之间的共享频率。
或者,可选的,该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还可预先配置得到。
3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303、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该终端设备还可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或者终端设备可根据默认设置的频率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其中,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可以是指该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该第一子载波的频率。在第一频域范围和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该第一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比如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下文不再赘述)。其中,该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即共享频率中频率低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该第二频域范围包括该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该第二带宽是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的。也就是说,在第二系统如NR系统中上述的中心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的左右两侧,确定出的第一资源在资源块如RB中的位置(编号、偏移量等)不同,而不是按照相同的位置(编号、偏移量等)确定该第一资源,由此提升了确定出的预留资源的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包括该第一资源占用的时域位置信息,比如OFDM符号的编号。例如,该OFDM符号的编号可以是{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此处不一一列举。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需预留的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进而结合该时域位置和上述根据频率位置信息和/或带宽信息等信息确定出的频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接收来自于该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进而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出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为一种预留资源。也就是说,该第一资源为需要预留的资源。该预留资源是指在该资源上不进行信号传输。
例如,第一系统为LTE,第二系统为NR,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即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或LTE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比如该中心子载波的频率、绝对无线频道号或该中心子载波在NR对应子载波的编号。进一步的,其余信息如共享频率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可默认设置得到或者不配置,其中,该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的信息可包括频率偏移量和天线端口数,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编号,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等等。其中,该第二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系统的参考信号如LTE的CRS。比如终端设备可将整个NR的BWP作为共享频率(如在LTE的带宽大于等于NR系统的BWP,且NR的BWP的频域位置在LTE的带宽内的场景下),默认设置天线端口数为{1,2,4}中的任意一个,如4、频率偏移量为1-6中的任意一个,如0等等。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或者该时域位置信息还可以默认设置得到,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和该时域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在该共享频率如整个BWP范围内,在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的左右两侧在一个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
在本申请中,资源在某个位置(如即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或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不同可以是指该资源在该左右两侧在一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不同,或者可以是指该左右两侧的第一资源的确定方式不同。比如该频率偏移量为该左侧对应的频率偏移量时,在右侧按照频率偏移量加1个子载波对应频率或者子载波编号加1的方式确定该第一资源,而在该左侧仍按照原偏移量或子载波编号确定出该第一资源;相应的,如果该频率偏移量为该右侧对应的频率偏移量时,在右侧按照原偏移量或子载波编号确定出该第一资源,而在该左侧按照频率偏移量减1个子载波对应频率或者子载波编号减1的方式确定该第一资源。其中,该左侧是指频率低于该位置(如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右侧是指频率高于该位置的频率,以下不再赘述。也就是说,本申请中该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偏移量(或者默认设置的频率偏移量)可以是指该左侧的频率偏移量也可以是指该右侧的频率偏移量,具体可由默认设置到,或者由网络设备通知该终端设备该频率偏移量为该左侧还是右侧的偏移量,本申请不做限定。
又如,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带宽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一步的,其余信息如该频率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可默认设置得到或者不配置。比如可默认该LTE中心子载波在NR中对应的子载波处于NR的BWP外,也即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处于该BWP的频率范围以外,或者频率位置信息配置为某个特殊值如-1,等等。此时,终端设备可根据默认设置的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确定出该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在整个共享频率中,在每个资源块中的位置(每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集合)相同;或者默认该LTE中心子载波在NR中对应的子载波处于NR的BWP的中心位置,此时,终端设备可根据该默认设置的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和该中心位置确定出该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在该中心位置左右两侧的位置不同。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或者该时域位置信息还可以默认设置得到,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带宽信息和该时域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资源。
再如,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和带宽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LTE中心子载波在NR中的位置即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出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一步的,其余信息如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可默认设置得到。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和该带宽信息确定出该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在该共享频率范围内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不同。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或者该时域位置信息还可以默认设置得到,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和该时域位置信息确定出该第一资源。
进一步可选的,该终端设备还可结合包括一个资源块中子载波的图样信息如一个资源块中该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的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子载波的图样信息如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的第三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的第四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的第五信息等等,即结合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确定出该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即确定出第一资源。其中,该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index)、子载波编号(或index)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二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系统中的参考信号如LTE CRS或CSI-RS等等。
例如,该指示信息可指示该频率位置信息和该用于指示第一资源位置的信息如上述的第二信息、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或第五信息,比如在LTE的带宽大于或等于NR系统的BWP,且NR BWP的频域位置在LTE频域带宽内的场景,该共享频率即为该BWP,从而该终端设备可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和该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又如,该指示信息可指示该带宽信息和该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如上述的第二信息、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比如在频率位置信息不配置或者是为某个特殊值如-1的场景,从而该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带宽信息和该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的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指示第一资源的时域位置如OFDM符号的编号,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和/或带宽信息等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出NR系统中需要对LTE系统中的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和/或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根据该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共享频率等信息分别确定出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RB中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这就有助于提升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第一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编号、频率偏移量和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
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中,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或LTE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相对于NR带宽如BWP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内,二是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BWP外。如图5所示,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内时,包括Case 1(LTE BW包含于NRBWP)、Case 2(LTE BW与NR BWP部分重合,且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频率在NR BWP内)两种场景,该Case 2又分为Case 2a和Case 2b;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外时,包括Case 3(LTE BW与NR BWP部分重合,且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频率不在NR BWP内)两种场景,该Case 3又分为Case 3a、Case 3b两种情况。
可选的,该频率位置信息可以是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信息,如可以包括第一子载波(如LTE中心子载波在NR系统中对应的子载波)的编号、该第一子载波对应的绝对无线频道号或该第一子载波的频率即第一频率。例如,如果该第一子载波在BWP内,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编号。如果该第一子载波在BWP外则无法对应BWP内的子载波编号,此时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可以置该频率位置信息的字段为空(不进行配置);或者为该字段配置一个默认的值,比如-1;或者为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但是不在BWP内包含的子载波编号(同样为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范围内,比如BWP为0-71(子载波),该频率位置信息可指示为76(或者不在该0-71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值),以表示其在BWP外。
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LTE的带宽值,如通过{1.4,3,5,10,15,20}MHz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RB个数,如通过{6,15,25,50,75,100}个RB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子载波数,如通过{72,180,300,600,900,1200}个子载波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以上三种值的index来进行指示。由于LTE系统带宽只有有限的6种,因此指示LTE系统带宽的方法可以有效节省指示信息需要使用的比特数,节省了系统开销。或者,该带宽信息也可以包括NR下行BWP RB位图(bitmap)(比如该方法可适用于LTE和NR的重合带宽部分的起始RB是对齐的情况),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y1表示该RB为需要进行资源预留的,y2表示该RB不需要进行资源预留。如y1和y2的典型值可以为1,0,1表示需要进行资源预留,或者存在需预留的资源如子载波;0表示不需要进行资源预留,或者不存在需预留的资源如子载波。
或者,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或第二资源单元的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即共享频率的信息。例如,该带宽信息可包括起始子载波/RB+终止子载波/RB,或者可以包括起始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或者可以包括终止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可以表示为“和”),或者可以包括起止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其中,该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两者均为RB,或者均为子载波,或者一个为RB另一个为子载波,本申请不做限定。进一步的,如果包括起始/终止RB,则需要在起始/终止的时候RB是对齐的;如果起始和终止都是RB,则需要至少一个是对齐(起始RB和/或终止RB对齐),如果一个对齐,则需通知用户该对齐的RB为起始RB还是终止RB,或者,该对齐的RB也可以默认设置得到,比如默认起始RB或终止RB对齐。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带宽信息”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指示带宽信息,比如其可以表示一种值,在其他场景下,该“带宽信息”还可以叫做其他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第一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可以包括子载波个数和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如子载波个数为2或4其中的一个,也可以通知其index;如一个资源块中子载波编号可以为[0,6]、[1,7]、[2,8]、[3,9]、[4,10]、[5,11]、[0,3,6,9]、[1,4,7,10]、[2,5,8,11]中的一个,也可以通知上述集合的index。其中子载波数为2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子载波编号集合为:[0,6]、[1,7]、[2,8]、[3,9]、[4,10]、[5,11]其中的一个,具体指示哪一个可以通过基站指定也可以为默认确定;子载波数为4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编号集合为:[0,3,6,9]、[1,4,7,10]、[2,5,8,11]其中的一个,具体指示哪一个可以通过基站指定也可以为默认确定。
可选的,该频率偏移量可以是指偏移的子载波个数,或者还可以为其他粒度的偏移量,或者可以为偏移的频率值,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进而终端设备可结合该时域位置和上述根据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频率偏移量和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等信息确定出的频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进一步提升确定出的第一资源的可靠性。
403、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进而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出预留的第一资源。
可选的,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通过调整频率偏移量来确定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位置。具体的,假设终端设备通过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也即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的位置),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该子载波和RB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和RB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和RB编号)。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通过该带宽信息以及终端设备自身的BWP信息确定出共享频率(带宽信息仅指示了LTE的带宽信息或者NR的RB位图信息),或者通过该带宽信息直接确定出该共享频率(带宽信息指示了共享频率的信息的情况),得到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编号Ns和终止子载波编号Ne。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则在从Ns到Ne的所使用的频率偏移量Vshift,NR=Vshift,其中Vshift可以为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偏移量;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NR BWP内,那么从起始子载波Ns开始到子载波Nc,所使用的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从子载波Nc+1到终止子载波Ne,所使用的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1,如下表一所示(此场景下,该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偏移量可以是指该左侧的频率偏移量)。或者,该频率偏移量也可以是指该右侧的频率偏移量,也即,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NR BWP内,那么从起始子载波Ns开始到子载波Nc,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1,从子载波Nc+1到终止子载波Ne,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则在从Ns到Ne的频率偏移量Vshift,NR=Vshift-1。其中,NR的BWP信息可以是NR系统在系统消息中进行配置得到。
表一
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根据在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共享频率起始子载波编号Ns和Vshift,NR得到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根据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Vshift,NR确定出在每个资源块中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集合;再根据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编号可以得到需要最终预留的子载波编号(在整个带宽中的子载波编号,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
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在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数量为4,对应的占用子载波编号为[0,3,6,9](也可以是指示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编号为[0,3,6,9]),Vshift=4,LTE系统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系统子载波位置为Nc=40,且Nc在NR系统所使用的BWP中,LTE和NR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为Ns=4,终止子载波为Ne=76,则在Nc左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也就是子载波编号4-40,Vshift,NR=4,则在每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的编号为[0,3,6,9]中的每个编号加Vshift,NR=4后得到的编号模12得到[4,7,10,1];而在Nc右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也就是子载波编号40-76,Vshift,NR=Vshift+1=5,则在每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的编号为[0,3,6,9]中的每个编号加Vshift,NR=5后得到的编号模12得到[5,8,11,2]。再根据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Ns=4,以及NR系统中每个子载波在资源块中的位置,可以确定在Nc左侧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为[4,7,10,13…28,31,34,37](在BWP中的编号);在Nc右侧则需要预留的子载波为[41,44,47,…65,68,71,74]。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但在确定频率偏移量时,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内时,在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的频率偏移量是不同的,右侧比左侧多1,即多了一个子载波的频率的偏移量;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时,整个偏移的模式只有一种,即该指示信息包括的频率偏移量。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子载波编号的偏移来实现。具体的,当第一子载波在NR BWP内时,终端设备可根据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用的频域信息和Vshift信息得到在一个资源块中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一个资源块中的编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根据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个数(或子载波编号)以及频率偏移量Vshift得到在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用的子载波编号信息;然后再根据共享频率起始子载波的编号Ns确定出在共享频率部分第一资源的子载波临时编号为:kNR(在整个带宽中的子载波编号,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则在中心子载波位置Nc左侧共享频率部分的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为:kNR;在Nc右侧的共享频率部分,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为:kNR+1。当第一子载波在NR BWP外时,则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为:kNR。如下表二所示。也就是说,kNR为资源块编号、每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和频率偏移量的函数。
表二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但在确定最终预留资源时,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内时,在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的子载波编号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右侧比左侧多1,即多了一个子载波的频率的偏移量,也就是说如果左侧计算公式为kNR,则右侧的计算公式为kNR+1;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时,则只有一种计算公式kN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频率偏移量和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频域位置信息指示NR系统中需要对LTE系统中的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结合该频率偏移量、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频域位置信息等信息分别确定出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即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RB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提升了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第一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编号、频率偏移量和天线端口信息。
7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中,第一子载波的位置(或LTE中心子载波的位置)相对于NR带宽如BWP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内,二是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BWP外。如图5所示,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内时,包括Case 1(LTE BW包含于NRBWP)、Case 2(LTE BW与NR BWP部分重合,且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频率在NR BWP内)两种场景,该Case 2又分为Case 2a和Case 2b;该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在NR BWP外时,包括Case 3(LTE BW与NR BWP部分重合,且LTE中心子载波的频率或第一子载波的频率不在NR BWP内)两种场景,该Case 3又分为Case 3a、Case 3b两种情况。
可选的,该频率位置信息可以是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信息,如可以包括第一子载波(如LTE中心子载波在NR系统中对应的子载波)的编号、该第一子载波对应的绝对无线频道号或该第一子载波的频率即第一频率。例如,如果该第一子载波在BWP内,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编号。如果该第一子载波在BWP外则无法对应BWP内的子载波编号,此时该频率位置信息可包括可以置该频率位置信息的字段为空(不进行配置);或者为该字段配置一个默认的值,比如-1;或者为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但是不在BWP内包含的子载波编号(同样为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范围内,比如BWP为0-71(子载波),该频率位置信息可指示为76(或者不在该0-71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值),以表示其在BWP外。
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LTE的带宽值,如通过{1.4,3,5,10,15,20}MHz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RB个数,如通过{6,15,25,50,75,100}个RB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子载波数,如通过{72,180,300,600,900,1200}个子载波中的一种进行指示;或者,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以上三种值的index来进行指示。由于LTE系统带宽只有有限的6种,因此指示LTE系统带宽的方法可以有效节省指示信息需要使用的比特数,节省了系统开销。或者,该带宽信息也可以包括NR下行BWP RB位图(bitmap)(比如该方法可适用于LTE和NR的重合带宽部分的起始RB是对齐的情况),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y1表示该RB为需要进行资源预留的,y2表示该RB不需要进行资源预留。如y1和y2的典型值可以为1,0,1表示需要进行资源预留,或者存在需预留的资源如子载波;0表示不需要进行资源预留,或者不存在需预留的资源如子载波。
或者,可选的,该带宽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或第二资源单元的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即共享频率的信息。例如,该带宽信息可包括起始子载波/RB+终止子载波/RB,或者可以包括起始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或者可以包括终止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或者可以包括起止子载波/RB+子载波/RB的个数。其中,该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两者均为RB,或者均为子载波,或者一个为RB另一个为子载波,本申请不做限定。进一步的,如果包括起始/终止RB,则需要在起始/终止的时候RB是对齐的;如果起始和终止都是RB,则需要至少一个是对齐(起始RB和/或终止RB对齐),如果一个对齐,则需通知用户该对齐的RB为起始RB还是终止RB,或者,该对齐的RB也可以默认设置得到,比如默认起始RB或终止RB对齐。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带宽信息”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指示带宽信息,比如其可以表示一种值,在其他场景下,该“带宽信息”还可以叫做其他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天线端口信息可以包括端口Port个数,如通过{1,2,4}或者是其index来进行指示。
可选的,该频率偏移量可以是指偏移的子载波个数,或者还可以为其他粒度的偏移量,或者可以为偏移的频率值,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进而终端设备可结合该时域位置和上述根据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频率偏移量和天线端口信息等信息确定出的频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进一步提升确定出的第一资源的可靠性。
703、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进而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出预留的第一资源。
可选的,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通过调整频率偏移量来确定不同区域的第一资源的位置。具体的,假设终端设备通过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也即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的位置),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该子载波和RB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和RB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和RB编号)。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通过该带宽信息以及终端设备自身的BWP信息确定出共享频率(带宽信息仅指示了LTE的带宽信息或者NR的RB位图信息),或者通过该带宽信息直接确定出该共享频率(带宽信息指示了共享频率的信息的情况),得到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编号Ns和终止子载波编号Ne。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则在从Ns到Ne的频率偏移量Vshift,NR=Vshift;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NR BWP内,那么从起始子载波Ns开始到子载波Nc,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从子载波Nc+1到终止子载波Ne,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1,如上述表一所示(此场景下,该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偏移量可以是指该左侧的频率偏移量)。或者,该频率偏移量也可以是指该右侧的频率偏移量,也即,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NR BWP内,那么从起始子载波Ns开始到子载波Nc,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1,从子载波Nc+1到终止子载波Ne,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Vshift,此处不赘述;如果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则在从Ns到Ne的频率偏移量Vshift,NR=Vshift-1。其中,NR的BWP信息可以是NR系统在系统消息中进行配置得到。
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根据天线端口数和Vshift,NR得到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根据天线端口数和频率偏移量Vshift,NR根据例如LTE系统中的用于确定CRS子载波位置信息的公式(此时可将LTE系统中的时域信息即OFDM符号编号默认为0,所有频域偏移量均体现在Vshift上)得到第三子载波编号信息kTemp(在整个带宽中的子载波编号,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再根据中心子载波位置及带宽信息得到初始频率偏移量Nre,则最终的预留资源的位置信息如第一资源的编号kNR(在整个带宽中的子载波编号,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为:kNR=kTemp+Nre。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假设天线端口信息如antenna ports为4,Vshift=0,LTE系统中心子载波对应的NR系统子载波位置为Nc=40,且Nc在NR系统分配给下行用户的BWP中,LTE和NR共享频率的起始子载波为Ns=4,终止子载波为Ne=76,则在Nc左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也就是子载波编号4-40,Vshift,NR=0,根据LTE计算CRS频域位置的方法(默认LTE系统中的时域信息,及OFDM符号编号为0,以下均为此默认方式,不再赘述,所使用的频率偏移量为Vshift,NR),得到的子载波位置为[0,3,6,9…24,27,30,33];而在Nc右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也就是子载波编号41-76,Vshift,NR=Vshift+1=1,根据LTE计算CRS频域位置的方法可以得到子载波位置为[37,40,43….61,64,67,70]。此时的初始频率偏移为4个子载波,则最终在NR中需要预留的子载波在Nc左侧为按照LTE计算CRS位置的方法得到的子载波位置加频率初始偏移量4,为[4,7,10,13…28,31,34,37];在Nc右侧则需要预留的子载波为LTE计算CRS方法算得的子载波位置加频率初始偏移量4,则位置为[41,44,47,…65,68,71,74]。
或者,终端设备也可按照整个带宽部分如BWP内的子载波的编号进行资源预留。例如,当天线端口数为1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数为2,或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为[0,6];当天线端口数为2或4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个数为4,或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为[0,3,6,9]。然后根据其余参数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计算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此编号为整个带宽内的子载波编号,如BWP内的编号),此处不赘述。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但在确定频率偏移量时,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内时,在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的频率偏移量是不同的,右侧比左侧多1,即多了一个子载波的频率的偏移量;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时,整个偏移的模式只有一种,即该指示信息包括的频率偏移量。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子载波偏移来实现。具体的,当第一子载波在NR BWP内时,终端设备可根据天线端口数和Vshift信息得到需要预留的子载波编号。例如,终端设备可根据天线端口数和频率偏移量根据LTE计算CRS频域位置信息的方法(此时可将LTE系统中的时域信息即OFDM符号编号默认为0,所有频域偏移量均体现在Vshift上)得到LTE系统中CRS所在的子载波编号信息kLTE;再根据中心子载波位置及带宽信息可以得到初始频率偏移量Nre,则第一资源的编号kNR即最终的预留资源的位置在Nc左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为kNR=kLTE+Nre;kNR在Nc右侧的共享频率部分为:kNR=kLTE+Nre+1。当第一子载波在NR BWP外时,则第一资源的编号kNR即最终的预留资源的位置为:kNR=kLTE+Nre,如上述表二所示。也就是说,kNR为天线端口数和频率偏移量的函数变量。
或者,终端设备也可按照整个带宽如BWP内的子载波的编号进行资源预留。例如,当天线端口数为1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数为2,或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为[0,6];当天线端口数为2或4时,对应的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个数为4,或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为[0,3,6,9]。然后根据其余参数照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计算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整个带宽,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此处不赘述。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但在确定最终预留资源时,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内时,在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的子载波编号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右侧比左侧多1,即多了一个子载波的频率的偏移量,也就是说如果左侧计算公式为kNR,则右侧的计算公式为kNR+1;当第一子载波位置位于BWP外时,则只有一种计算公式kN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频率偏移量、天线端口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NR系统中需要对LTE系统中的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结合该频率偏移量、天线端口信息等信息分别确定出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即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RB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提升了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第一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编号、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其中,该资源信息可包括子载波个数(或索引)、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二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系统中的参考信号如LTE CRS。
可选的,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可以是指每个RB中第二资源(例如CRS)占用的资源信息。例如,该资源信息可以包括子载波个数{2,4},或者其index,以通过该子载波个数或index来进行指示;其中,该子载波个数为2时,对应的子载波编号可以为[0,6]、[1,7]、[2,8]、[3,9]、[4,10]、[5,11]中的一个,该子载波个数为4时,对应子载波编号为[0,3,6,9]、[1,4,7,10]、[2,5,8,11]中的一个(此时的编号为一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或者也可以通过指示其index来进行指示。应理解,上述的[0,6]、[0,3,6,9]、[1,7]、[1,4,7,10]等编号是指一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
具体的,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频率偏移量、时域位置信息等的描述请参照上述图3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频率偏移量、时域位置信息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8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803、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进而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出预留的第一资源。
可选的,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如RB中子载波图样信息可以指示中心子载波位置左侧的信息,也可以指示该中心子载波位置右侧的信息,本申请不做限定。下面以指示中心子载波位置左侧的RB中子载波图样信息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能够通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也即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位置),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该子载波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通过该带宽信息以及终端设备自身的BWP信息确定出共享频率,或者通过该带宽信息直接确定出该共享频率,得到起始子载波编号Ns和终止子载波编号Ne,此处不赘述。
进一步的,如果Nc位于BWP内,从子载波Ns到Nc,终端设备可根据每个子载波在RB中的位置,结合所述RB中子载波图样和偏移量进行资源预留,例如所述RB中的子载波图样的子载波编号为k,则终端设备将每个RB中编号为(k+Vshift)mod12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资源,也即,在每个RB中预留资源的子载波编号(该编号是子载波在每个RB中的编号)为(k+Vshift)mod 12;从子载波Nc+1到Ne,终端设备根据每个子载波在RB中的具体位置,结合所述RB中子载波图样和相应频率偏移量确定预留资源,例如所述RB中的子载波图样的子载波编号为k,则终端设备将每个RB中编号为(k+Vshift+1)mod 12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资源,也即,在每个RB中预留资源的子载波编号(该编号是子载波在每个RB中的编号)为(k+Vshift+1)mod 12。如果Nc位于BWP外,则共享频率内的所有子载波均根据其在RB中的具体位置,按照所述RB中子载波图样和相应频率偏移量确定预留资源,例如所述RB中的子载波图样的子载波编号为k,则终端设备将每个RB中编号为(k+Vshift)mod 12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资源,也即,在每个RB中预留资源的子载波编号(该编号是子载波在每个RB中的编号)为(k+Vshift)mod 12。其中,该mod为取模操作。或者,由第二资源在一个资源块中所占频域资源信息、中心子载波位置信息以及带宽信息,可以确定在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信息。再根据图4所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依据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频率资源信息、频率偏移量、频率位置和带宽信息等计算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整个带宽,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果带宽信息包括起始和终止RB编号如RB ID,此时LTE和NR的共享频率的起始RB是对齐的,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即可能会多预留几个子载波。例如,起始和终止的RB编号分别为NRBs和NRBe,通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位置),可以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c(该子载波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进一步的,通过起始和终止RB的编号可以得到起始和终止的子载波编号分别为12*NRBs和12*NRBe+11,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子载波Nc在BWP内、外,确定该12*NRBs到12*NRBe+11范围内的第一资源,确定方式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赘述。
可选的,如果该带宽信息包括RB位图,终端设备通过位图信息可以得到第一个为y1的RB编号和最后一个为y1的RB编号,也即起始和终止的RB,比如分别为NRBs和NRBe。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子载波Nc在BWP内、外,确定该NRBs到NRBe范围内的第一资源,确定方式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赘述。进一步可选的,该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该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进而终端设备可结合该时域位置和上述根据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频率偏移量等信息确定出的频域位置确定该第一资源,进一步提升确定出的第一资源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的指示信息,指示NR系统中需要对LTE系统中的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结合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等信息分别确定出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即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RB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提升了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指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和第一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的编号。
其中,该第一资源可以是指第二系统中的需预留的资源如NR中需预留的子载波。
可选的,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编号,该子载波编号可以包括[0,6]、[1,7]、[2,8]、[3,9]、[4,10]、[5,11]、[0,3,6,9]、[1,4,7,10]、[2,5,8,11]其中的一个(此时的编号为一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或者也可以通过指示上述集合的index来进行指示。又如,该资源信息可以包括一个RB中的子载波编号或编号集合的index,如该资源信息可指示子载波编号为[0,6]、[1,7]、[2,8]、[3,9]、[4,10]、[5,11]、[0,3,6,9]、[1,4,7,10]、[2,5,8,11]其中的一个,或者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上面两种子载波集合的index来进行指示,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如OFDM符号的编号等的描述请参照上述图3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9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903、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资源。
具体的,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进而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出预留的第一资源。
可选的,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编号,即RB中子载波图样信息可以指示中心子载波位置左侧的信息,也可以指示该中心子载波位置右侧的信息,本申请不做限定。下面以指示中心子载波位置左侧的RB中子载波图样信息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时,能够通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也即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位置),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该子载波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通过该带宽信息以及终端设备自身的BWP信息确定出共享频率,或者通过该带宽信息直接确定出该共享频率,得到起始子载波编号Ns和终止子载波编号Ne,此处不赘述。
进一步的,如果Nc位于BWP内,从子载波Ns到Nc,终端设备可根据每个子载波在RB中的位置,即按照每个RB中子载波图样中的子载波编号k来进行资源的预留,也即,在每个RB中预留子载波的编号(该编号是子载波在每个RB中的编号)为(k);从子载波Nc+1到Ne,终端设备对于每个子载波可根据该子载波在RB的具体位置,按照该每个RB中子载波图样中的子载波编号(k+1)mod 12来进行资源的预留。如果Nc位于BWP外,则终端设备可对所有子载波均按照其在RB中的具体位置即按照该每个RB中子载波图样中的子载波编号来进行资源的预留。或者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中相关描述,依据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所占子载波编号信息、频率偏移量、频率位置和带宽信息等计算第一资源的子载波编号(整个带宽,如BWP内的子载波编号),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果带宽信息包括起始和终止RB编号如RB ID,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即可能会多预留几个子载波。例如,起始和终止的RB编号分别为NRBs和NRBe,通过第一子载波的位置(LTE中心子载波对应到NR系统的子载波位置),可以得到第一子载波编号Nc且其所在RB编号为NRBc(该子载波编号可以是BWP内的子载波编号也可以是整个带宽的子载波编号)。进一步的,通过起始和终止RB的编号可以得到起始和终止的子载波编号分别为12*NRBs和12*NRBe+11,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子载波Nc在BWP内、外,确定该12*NRBs到12*NRBe+11范围内的第一资源,确定方式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赘述。
可选的,如果该带宽信息包括RB位图,终端设备通过位图信息可以得到第一个为y1的RB编号和最后一个为y1的RB编号,也即起始和终止的RB,比如分别为NRBs和NRBe。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子载波Nc在BWP内、外,确定该NRBs到NRBe范围内的第一资源,确定方式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包括该频率位置信息、带宽信息、时域位置信息、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的指示信息指示NR系统中需要对LTE系统中的CRS进行预留的子载波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频率位置信息确定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根据该带宽信息确定LTE和NR的共享频率,进而结合该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分别确定出中心子载波的位置左右两侧即不同区域需预留的资源的位置,由此解决了由于LTE中心子载波带来的资源偏移现象导致CRS位置在中心子载波左右两侧在RB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使得提升了确定出的系统中需要预留资源的位置的可靠性。
上述方法实施例都是对本申请的信息指示方法的举例说明,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1000可包括:通信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其中,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例如,通信单元1001,用于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预留资源。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频率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其中,在第一频域范围和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或,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所述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中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频域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带宽是根据所述带宽信息确定出的。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例如,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1100可包括: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3。处理单元1102可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3中的过程303,图4中的过程403,图8中的过程803,图9中的过程9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1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3至图10中示出的功能单元或网络实体如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1,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1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103可以是收发器,或者也可以包括独立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存储单元1101可以是存储器。
参阅图12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1200可包括:处理器1202、收发器1203以及存储器1201。其中,收发器1203、处理器1202以及存储器1201可相互连接。其中,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处理单元1102的功能,收发器可以与上述通信单元1103功能类似,存储器可以与上述存储单元1101功能类似,此处不赘述。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终端设备中。
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3所示,该网络设备1300可包括:处理单元1301和通信单元1302。其中,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例如,处理单元1301,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通信单元13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例如,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网络设备1400可包括:处理单元1402和通信单元1403。处理单元1402可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3中的过程301、302,图4中的过程401、402,图8中的过程801、802,图9中的过程901、90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4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3至图9中示出的功能单元或网络实体如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401,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4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403可以是收发器,或者也可以包括独立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存储单元1401可以是存储器。
参阅图15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1500可包括:处理器1502、收发器1503以及存储器1501。其中,收发器1503、处理器1502以及存储器1501相互连接。其中,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处理单元1402的功能,收发器可以与上述通信单元1403功能类似,存储器可以与上述存储单元1401功能类似,此处不赘述。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中。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26)

1.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预留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频率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
其中,在第一频域范围和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或,
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
所述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中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频域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带宽是根据所述带宽信息确定出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8.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预留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频率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
其中,在第一频域范围和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在资源块中的位置不同;或,
在第一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三子载波编号与在第二频域范围内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的第四子载波编号满足: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不相等,或,第三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与第四子载波编号除以3的余数相差1;
所述第一频域范围包括第二带宽中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频域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带宽中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子载波的位置的频率,所述第二带宽是根据所述带宽信息确定出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2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位置信息或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频率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的编号、绝对无线频道号或第一频率中的一个,所述带宽信息包括第一带宽、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一资源块个数或第二资源块位图中的一个;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编号,所述编号包括:{0,1,4,7,8,11}或{2,5,6,9}或{2,5,9}或{1,4,5,8}或{0,4,7,11}或{1,4,8}或{0,3,6,7,10}或{3,6,10}。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所述第一资源占用的子载波的编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二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频率偏移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包括一个资源块中第一资源占用的频域资源信息和频率偏移量,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包括子载波个数、子载波编号中的至少一个。
CN201711148386.0A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802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386.0A CN10980280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201910615747.0A CN110430617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18877910.2A EP3709550B1 (en) 2017-11-17 2018-11-16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S18877910T ES2925203T3 (es) 2017-11-17 2018-11-16 Método de indicación de información,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BR112020009455-2A BR112020009455A2 (pt) 2017-11-17 2018-11-16 método de indicação de informação,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JP2020526982A JP7030193B2 (ja) 2017-11-17 2018-11-16 情報指示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PCT/CN2018/116020 WO2019096272A1 (zh) 2017-11-17 2018-11-16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6/875,679 US20200280524A1 (en) 2017-11-17 2020-05-15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386.0A CN10980280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5747.0A Division CN110430617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803A true CN109802803A (zh) 2019-05-24
CN109802803B CN109802803B (zh) 2024-01-19

Family

ID=6653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8386.0A Active CN10980280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201910615747.0A Active CN110430617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5747.0A Active CN110430617B (zh) 2017-11-17 2017-11-17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80524A1 (zh)
EP (1) EP3709550B1 (zh)
JP (1) JP7030193B2 (zh)
CN (2) CN109802803B (zh)
BR (1) BR112020009455A2 (zh)
ES (1) ES2925203T3 (zh)
WO (1) WO201909627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256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31034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的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1056707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2711A4 (en) * 2017-08-02 2021-02-17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SERVED RESOURCES FOR FORWARD COMPATIBILITY IN NEW RADIO (NR) NETWORKS
US11659474B2 (en) 2019-03-27 2023-05-23 T-Mobile Usa, Inc. Intelligent selection between singular and dual connectivity
BR112021024348A2 (pt) * 2019-06-12 2022-01-11 Qualcomm Inc Coexistência de canal físico de controle de downlink para diferentes categorias de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CN113015248B (zh) * 2019-12-20 2023-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位置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068844A1 (en) * 2021-08-27 2023-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ware tone reserv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7460004A (zh) * 2022-07-14 2024-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21A (zh) * 2008-07-31 2010-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带宽确定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202400A (zh) * 2011-05-31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占用方式的指示及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547872A (zh) * 2012-01-18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9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mrs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40098785A1 (en) * 2011-07-04 2014-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n extended bandwidth carrier
CN106031230A (zh) * 2015-01-27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资源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7239B2 (en) * 2008-04-07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CN101605356B (zh) * 2008-06-1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119102B2 (en) * 2011-04-04 2015-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using positioning gap indication for enhancing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WO2016048027A2 (ko) * 2014-09-23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JP2019054308A (ja) * 2016-01-26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2249701B1 (ko) * 2016-03-29 2021-05-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50994B1 (ko) * 2016-04-20 2019-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변 대역폭을 갖는 기지국에 접속하는 방법
CN110169173B (zh) * 2017-02-17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
CN108811139B (zh) * 2017-11-17 202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21A (zh) * 2008-07-31 2010-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带宽确定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202400A (zh) * 2011-05-31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占用方式的指示及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8785A1 (en) * 2011-07-04 2014-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n extended bandwidth carrier
CN102547872A (zh) * 2012-01-18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9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mrs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031230A (zh) * 2015-01-27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资源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6252 - NR coex with eMTC v0\"",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5 *
"\"R1-1716532 NR and LTE Coexistence\"",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4 *
"\"R1-1717079\"",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4 *
ERICSSON: "R1-1703866 \"On NB-IoT, eMTC and NR coexistence\"",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pages 1 - 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256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31034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的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1056707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617A (zh) 2019-11-08
EP3709550A4 (en) 2021-01-06
US20200280524A1 (en) 2020-09-03
EP3709550A1 (en) 2020-09-16
CN109802803B (zh) 2024-01-19
CN110430617B (zh) 2020-12-08
JP7030193B2 (ja) 2022-03-04
WO2019096272A1 (zh) 2019-05-23
BR112020009455A2 (pt) 2020-10-13
ES2925203T3 (es) 2022-10-14
JP2021503813A (ja) 2021-02-12
EP3709550B1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803A (zh)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05474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calable frame structure
CN108900286B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WO2019029338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2687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3684723A (zh) 用于操作收发机电路的方法和收发机电路
CN110769508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KR20190035765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정보 전송 기기
CN105144818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KR20180103980A (ko) 협대역 pbch의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WO2014043922A1 (zh) 传输广播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517345A (zh) 下行用户专用dm-rs传输方法和ue及网络侧装置
WO2019228511A1 (zh) 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8173627A (zh) 时间信息的确定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设备
CN109150461B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解调方法和装置
CN111726311B (zh) 数据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697097B2 (ja) セル間干渉を除去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20030255A1 (en) Reducing dmrs overhead
CN1123986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39373B (zh) 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786752B (zh)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2257848A1 (zh)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511023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0115693A (ja) セル間干渉を除去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9047773A1 (zh) 一种信号发送、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