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3564A -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3564A
CN109793564A CN201910271886.6A CN201910271886A CN109793564A CN 109793564 A CN109793564 A CN 109793564A CN 201910271886 A CN201910271886 A CN 201910271886A CN 109793564 A CN109793564 A CN 109793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torer
protecting tube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1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3564B (zh
Inventor
保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2718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3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3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3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35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器头部,并且防护管的表面远离所述复位器头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持握杆,所述持握杆的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套,本发明,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橡胶防滑套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提高使用时复位器头部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受压带动杆轴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体复位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背景技术
椎体终板是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椎体上下面的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骨板,呈轻度凹陷,即为骨性终板,椎体终板的中央仍为一薄层透明软骨覆盖,并终生存在,即为软骨终板,上下软骨终板与髓核和纤维环连接共同构成椎间盘,椎体终板构成了椎间盘的上下边界,位于椎体中心的松质骨和椎间盘之间,当椎体终板内部受损或出现塌陷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医疗技术中,对椎体终板的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椎体终板进行支撑和复位。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椎体终板复位装置多为螺旋调节的结构,并且复位装置的调节部分与固定部分分离,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复位装置时需要双手同时操作才能将复位部分撑起和复位,并且由于是转动的调节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需要用力保障固定部分不会发生同步转动,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者重复扭转手腕,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方便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橡胶防滑套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时复位器头部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受压带动杆轴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透明的防护罩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防护罩内部的情况,限位板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指针同步移动,根据定位指针的移动距离可以在定位刻度表上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从而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的状态与情况,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器头部,并且防护管的表面远离所述复位器头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持握杆,所述持握杆的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套,并且持握杆的内部开设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并且收缩槽的内表面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收缩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一侧贯穿所述收缩杆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收缩杆的内部,并且第一滑杆延伸至所述收缩杆内部的一侧通过两个限位滑块与所述收缩感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收缩杆的一侧与所述收缩槽内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收缩杆的一侧位于所述收缩槽外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握杆与防护管之间垂直安装,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橡胶防滑套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当按压块在向收缩槽的内部按压时,按压块带动收缩杆同步向收缩槽的内部,当按压块不施加外力按压时,第一复位弹簧带动收缩杆同步向外移动,同时收缩杆推动按压块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防护管与所述持握杆之间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辅助孔,所述连接块的一侧通过第一辅助孔延伸至所述盒体的内部,并且连接块延伸至所述盒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块在受力按压时可以带动连接块同步移动,连接块可以在盒体上的第一辅助孔内部自由的滑动,连接块同步带动固定框左右移动,保障连接块与盒体内部的传动结构同步运动,以便于对复位器的调节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二滑块与所述固定框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并且升降块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框内壁的顶部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的外部,所述升降块延伸至所述固定框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缩齿板,所述收缩齿板的齿牙结构为右侧的倾角小于90度,左侧的倾角大于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在左右移动时可以带动收缩齿板同步左右移动,并且当收缩齿板的齿牙受到倾斜向下的外力时,收缩齿板受力带动升降块向固定框的方向一定,当收缩齿板不受倾斜向下的外力时,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收缩齿板复位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收缩齿板齿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盒体与所述防护管之间开设有第二辅助孔,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面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与所述防护管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的内部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的一侧通过第二辅助孔延伸至所述防护管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处与所述盒体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缩齿板向右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齿轮同步转动,并且收缩齿板左右往复移动一次时第一齿轮转动120°,当收缩齿板左右往复移动三次时第二齿轮转动一周,当收缩齿板自动复位时,由于收缩齿板齿牙的左侧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齿轮齿牙的相对倾斜角度,使得收缩齿板在复位时可以自动向固定框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管的内部设置有杆轴,所述杆轴的左侧贯穿所述防护管内壁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管的外部,并且杆轴延伸至所述防护管外部的一侧与所述复位器头部相适配,所述杆轴表面的一侧位于所述防护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所述移动齿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适配的倾斜齿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轮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移动齿板同步向远离复位器头部的一侧移动,杆轴向远离复位器头部的一侧移动时可以带动复位器头部同步运行,并且复位器头部逐渐翘起对塌陷部位的椎体终板进行支撑和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管的表面位于所述持握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的一侧贯穿所述调节盒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调节盒的内部,并且调节螺纹杆延伸至所述调节盒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三滑块与所述调节盒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纹杆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板在调节盒的内部做水平直线移动,方便对限位结构的调节与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盒与所述防护管之间开设有第三辅助孔,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调节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撑板,所述调节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L型卡板,所述L型卡板与所述调节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块,并且L型卡板远离所述限位支撑块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卡接弹簧,所述L型卡板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齿牙的表面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L型卡板,L型卡板与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可以自由的向右移动,并且倾斜齿牙向右移动时,L型卡板受力转动且在弹力的作用下与靠近复位器头部一侧的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当L型卡板的表面与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无法向靠近倾斜齿牙的方向移动,从而保障杆轴带动复位器头部使用或复位器头部受压时,杆轴始终保持最后调节至的位置上且固定,提高使用时复位器头部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受压带动杆轴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环,所述辅助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杆轴的一侧依次贯穿所述防护管内壁的一侧、所述辅助环的一侧和所述防护罩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罩的内部,所述杆轴延伸至所述防护罩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侧通过两个第四滑块与所述防护罩的内表面滑动,所述防护罩为透明材料制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防护罩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防护罩内部的情况,防护罩杆轴在移动时带动防护罩内部的限位板同步移动,限位板通过两个第四滑块在防护罩的内部稳定水平的滑动,提高杆轴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并且限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指针,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定位刻度表,所述定位指针与所述定位刻度表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指针同步移动,根据定位指针的移动距离可以在定位刻度表上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从而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的状态与情况,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壁的两侧之间位于所述固定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杆上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套接有第四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杆方便连接块的移动,同时保障连接块移动时的水平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收缩齿板左右移动时始终处于稳定的往复运动,方便带动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第四复位弹簧在收缩齿板带动第一齿轮转动120°后,松开按压块,第四复位弹簧带动连接块向远离第四复位弹簧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块带动固定框同步向左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复位弹簧同时带动收缩杆同步向左移动,当固定框向左移动时带动收缩齿板同步向左移动,收缩齿板齿牙的左侧与第一齿轮的齿牙接触时,由于杆轴在L型卡板的作用下无法向左移动,导致第二齿轮无法反向转动,由于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卡接,第一齿轮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此时第一齿轮相对于收缩齿板无法转动,因此收缩齿板在移动时在第一齿轮的作用下向固定框的方向收缩,从而达到收缩齿板的复位,以便于再次的调节,使得移动齿板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持握杆与防护管之间垂直安装,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的舒适度,同时橡胶防滑套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
2本发明,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L型卡板,L型卡板与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可以自由的向右移动,并且倾斜齿牙向右移动时,L型卡板受力转动且在弹力的作用下与靠近复位器头部一侧的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当L型卡板的表面与倾斜齿牙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无法向靠近倾斜齿牙的方向移动,从而保障杆轴带动复位器头部使用或复位器头部受压时,杆轴始终保持最后调节至的位置上且固定,提高使用时复位器头部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受压带动杆轴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
3本发明,透明的防护罩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防护罩内部的情况,限位板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指针同步移动,根据定位指针的移动距离可以在定位刻度表上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从而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的状态与情况,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较佳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D部的放大图。
图中:1、防护管;2、复位器头部;3、持握杆;4、橡胶防滑套;5、收缩槽;6、第一滑杆;7、第一滑块;8、收缩杆;9、限位滑块;10、第一复位弹簧;11、按压块;12、连接块;13、盒体;14、第一辅助孔;15、固定框;16、第二复位弹簧;17、升降块;18、第二滑块;19、收缩齿板;20、第一齿轮;21、第二辅助孔;22、第二齿轮;23、杆轴;24、移动齿板;25、倾斜齿牙;26、调节盒;27、调节螺纹杆;28、调节板;29、第三滑块;30、第三辅助孔;31、调节支撑板;32、L型卡板;33、限位支撑块;34、卡接弹簧;35、辅助环;36、防护罩;37、限位板;38、第四滑块;39、第三复位弹簧;40、定位指针;41、定位刻度表;42、第二滑杆;43、第四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如图1、2、3、4和6所示,包括防护管1,所述防护管1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器头部2,并且防护管1的表面远离所述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持握杆3,所述持握杆3的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套4,并且持握杆3的内部开设有收缩槽5,所述收缩槽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6,并且收缩槽5的内表面通过第一滑块7滑动连接有收缩杆8,所述第一滑杆6的一侧贯穿所述收缩杆8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收缩杆8的内部,并且第一滑杆6延伸至所述收缩杆8内部的一侧通过两个限位滑块9与所述收缩杆8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收缩杆8的一侧与所述收缩槽5内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0,并且收缩杆8的一侧位于所述收缩槽5外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11,复位器头部2上设置有防护膜,复位器头部2处于初始状态时,复位器头部2处于平行状态,未发生折起,并且复位器头部2上下之间的距离处于最短的状态。
持握杆3与防护管1之间垂直安装,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橡胶防滑套4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当按压块11在向收缩槽5的内部按压时,按压块11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收缩槽5的内部,当按压块11不施加外力按压时,第一复位弹簧10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外移动,同时收缩杆8推动按压块11进行复位。
较佳地,所述按压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所述防护管1与所述持握杆3之间设置有盒体13,所述盒体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辅助孔14,所述连接块12的一侧通过第一辅助孔14延伸至所述盒体13的内部,并且连接块12延伸至所述盒体13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5。
按压块11在受力按压时可以带动连接块12同步移动,连接块12可以在盒体13上的第一辅助孔14内部自由的滑动,连接块12同步带动固定框15左右移动,保障连接块12与盒体13内部的传动结构同步运动,以便于对复位器的调节和使用。
较佳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块17,所述升降块17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二滑块18与所述固定框15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并且升降块17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框15内壁的顶部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15的外部,所述升降块17延伸至所述固定框15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缩齿板19,所述收缩齿板19的齿牙结构为右侧的倾角小于90度,左侧的倾角大于90度。
固定框15在左右移动时可以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左右移动,并且当收缩齿板19的齿牙受到倾斜向下的外力时,收缩齿板19受力带动升降块17向固定框15的方向一定,当收缩齿板19不受倾斜向下的外力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收缩齿板19复位且固定。
较佳地,所述收缩齿板19齿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20,所述盒体13与所述防护管1之间开设有第二辅助孔21,所述第一齿轮20的齿面啮合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的轴心处与所述防护管1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21的内部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22的一侧通过第二辅助孔21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20的轴心处与所述盒体13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收缩齿板19向右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0同步转动,并且收缩齿板19左右往复移动一次时第一齿轮20转动120°,第一齿轮20与第二齿轮22结构相同,当收缩齿板19左右往复移动三次时第二齿轮22转动一周,当收缩齿板19自动复位时,由于收缩齿板19齿牙的左侧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齿轮20齿牙的相对倾斜角度,使得收缩齿板19在复位时可以自动向固定框15的方向移动。
较佳地,如图1-6所示,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设置有杆轴23,所述杆轴23的左侧贯穿所述防护管1内壁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的外部,并且杆轴23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外部的一侧与所述复位器头部2相适配,所述杆轴23表面的一侧位于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24,所述移动齿板2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22相适配的倾斜齿牙25。
第二齿轮22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移动齿板24同步向远离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移动,杆轴23向远离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移动时可以带动复位器头部2同步运行,并且复位器头部2逐渐翘起对塌陷部位的椎体终板进行支撑和复位。
较佳地,所述防护管1的表面位于所述持握杆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盒26,所述调节盒2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27,所述调节螺纹杆27的一侧贯穿所述调节盒26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调节盒26的内部,并且调节螺纹杆27延伸至所述调节盒26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板28,所述调节板28的两侧均通过第三滑块29与所述调节盒26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
转动调节螺纹杆27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板28在调节盒26的内部做水平直线移动,方便对限位结构的调节与固定。
较佳地,所述调节盒26与所述防护管1之间开设有第三辅助孔30,所述调节板28远离所述调节螺纹杆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撑板31,所述调节支撑板3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L型卡板32,所述L型卡板32与所述调节支撑板31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块33,并且L型卡板32远离所述限位支撑块33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支撑板31之间设置有卡接弹簧34,所述L型卡板32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齿牙25的表面相适配。
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L型卡板32,L型卡板32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可以自由的向右移动,并且倾斜齿牙25向右移动时,L型卡板32受力转动且在弹力的作用下与靠近复位器头部2一侧的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当L型卡板32的表面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无法向靠近倾斜齿牙25的方向移动,从而保障杆轴23带动复位器头部2使用或复位器头部2受压时,杆轴23始终保持最后调节至的位置上且固定,提高使用时复位器头部2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2受压带动杆轴23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防护管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环35,所述辅助环3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36,所述杆轴23的一侧依次贯穿所述防护管1内壁的一侧、所述辅助环35的一侧和所述防护罩36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罩36的内部,所述杆轴23延伸至所述防护罩36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7,所述限位板37的两侧通过两个第四滑块38与所述防护罩36的内表面滑动,所述防护罩36为透明材料制作。
透明的防护罩36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防护罩36内部的情况,防护罩杆轴23在移动时带动防护罩36内部的限位板37同步移动,限位板37通过两个第四滑块38在防护罩36的内部稳定水平的滑动,提高杆轴23移动时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限位板37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39,并且限位板37上设置有定位指针40,所述防护罩36上设置有定位刻度表41,所述定位指针40与所述定位刻度表41相适配。
限位板37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指针40同步移动,根据定位指针40的移动距离可以在定位刻度表41上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2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从而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2的状态与情况,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
较佳地,所述盒体13内壁的两侧之间位于所述固定框1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42,所述第二滑杆42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块12的表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杆42上位于所述连接块12的右侧套接有第四复位弹簧43。
第二滑杆42方便连接块12的移动,同时保障连接块12移动时的水平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收缩齿板19左右移动时始终处于稳定的往复运动,方便带动第一齿轮20同步转动,第四复位弹簧43在收缩齿板19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120°后,松开按压块11,第四复位弹簧43带动连接块12向远离第四复位弹簧43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块12带动固定框15同步向左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复位弹簧10同时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左移动,当固定框15向左移动时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向左移动,收缩齿板19齿牙的左侧与第一齿轮20的齿牙接触时,由于杆轴23在L型卡板32的作用下无法向左移动,导致第二齿轮22无法反向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0卡接,第一齿轮20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此时第一齿轮20相对于收缩齿板19无法转动,因此收缩齿板19在移动时在第一齿轮20的作用下向固定框15的方向收缩,从而达到收缩齿板19的复位,以便于再次的调节,使得移动齿板24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该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持握杆3与防护管1之间垂直安装,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和持握,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手术的进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橡胶防滑套4有效的提高复位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复位器在拿起时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手中,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与使用,从而提高复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当按压块11在向收缩槽5的内部按压时,按压块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收缩槽5的内部,当按压块11不施加外力按压时,第一复位弹簧10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外移动,同时收缩杆8推动按压块11进行复位,按压块11在受力按压时可以带动连接块12同步移动,连接块12可以在盒体13上的第一辅助孔14内部自由的滑动,连接块12同步带动固定框15左右移动,保障连接块12与盒体13内部的传动结构同步运动,以便于对复位器的调节和使用,固定框15在左右移动时可以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左右移动,并且当收缩齿板19的齿牙受到倾斜向下的外力时,收缩齿板19受力带动升降块17向固定框15的方向一定,当收缩齿板19不受倾斜向下的外力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收缩齿板19复位且固定,收缩齿板19向右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0同步转动,并且收缩齿板19左右往复移动一次时第一齿轮20转动120°,第一齿轮20与第二齿轮22结构相同,当收缩齿板19左右往复移动三次时第二齿轮22转动一周,当收缩齿板19自动复位时,由于收缩齿板19齿牙的左侧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齿轮20齿牙的相对倾斜角度,使得收缩齿板19在复位时可以自动向固定框15的方向移动,第二齿轮22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移动齿板24同步向远离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移动,杆轴23向远离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移动时可以带动复位器头部2同步运行,并且复位器头部2逐渐翘起对塌陷部位的椎体终板进行支撑和复位,转动调节螺纹杆27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板28在调节盒26的内部做水平直线移动,方便对限位结构的调节与固定,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L型卡板32,L型卡板32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可以自由的向右移动,并且倾斜齿牙25向右移动时,L型卡板32受力转动且在弹力的作用下与靠近复位器头部2一侧的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当L型卡板32的表面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无法向靠近倾斜齿牙25的方向移动,从而保障杆轴23带动复位器头部2使用或复位器头部2受压时,杆轴23始终保持最后调节至的位置上且固定,提高使用时复位器头部2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复位器头部2受压带动杆轴23发生移动而导致椎体终板恢复塌陷的状态,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医疗过程的稳定性,透明的防护罩36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防护罩36内部的情况,防护罩杆轴23在移动时带动防护罩36内部的限位板37同步移动,限位板37通过两个第四滑块38在防护罩36的内部稳定水平的滑动,提高杆轴23移动时的稳定性,限位板37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指针40同步移动,根据定位指针40的移动距离可以在定位刻度表41上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2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从而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2的状态与情况,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第二滑杆42方便连接块12的移动,同时保障连接块12移动时的水平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收缩齿板19左右移动时始终处于稳定的往复运动,方便带动第一齿轮20同步转动,第四复位弹簧43在收缩齿板19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120°后,松开按压块11,第四复位弹簧43带动连接块12向远离第四复位弹簧43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块12带动固定框15同步向左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复位弹簧10同时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左移动,当固定框15向左移动时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向左移动,收缩齿板19齿牙的左侧与第一齿轮20的齿牙接触时,由于杆轴23在L型卡板32的作用下无法向左移动,导致第二齿轮22无法反向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0卡接,第一齿轮20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此时第一齿轮20相对于收缩齿板19无法转动,因此收缩齿板19在移动时在第一齿轮20的作用下向固定框15的方向收缩,从而达到收缩齿板19的复位,以便于再次的调节,使得移动齿板24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在患者椎体终板进行支撑时,医护人员只需单手手持持握杆3上的橡胶防滑套4上,将处于初始状态的复位器头部2根据患者的情况安全准确的置于椎体终板塌陷处,缓慢按压按压块11,按压块11向收缩槽5的内部收缩,按压块11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收缩槽5的内部移动,按压块11通过连接块12带动固定框15同步移动,固定框15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移动,收缩齿板19带动第一齿轮20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0带动第二齿轮22同步转动,第二齿轮22带动移动齿板24向远离复位器头部2的方向移动,移动齿板24带动杆轴23同步移动,杆轴23带动复位器头部2开启,杆轴23在移动的过程中,L型卡板32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可以自由的向右移动,并且倾斜齿牙25向右移动时,L型卡板32受力转动且在弹力的作用下与靠近复位器头部2一侧的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当L型卡板32的表面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卡接时,倾斜齿牙25无法向靠近倾斜齿牙25的方向移动,从而保障杆轴23带动复位器头部2使用或复位器头部2受压时,杆轴23始终保持最后调节至的位置上且固定,并且复位器头部2上下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当收缩齿板19移动至最右侧时,松开按压块11,第四复位弹簧43带动连接块12向远离第四复位弹簧43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块12带动固定框15同步向左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复位弹簧10同时带动收缩杆8同步向左移动,当固定框15向左移动时带动收缩齿板19同步向左移动,从而达到收缩齿板19的复位,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持续上述操作,将复位器头部2开启到所需的尺寸,并且可以通过定位指针40在定位刻度表41上的移动距离清楚显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确定复位器头部2的开启角度与开启状态实时的掌握复位器头部2的状态,提高复位器使用的便利性与数据读取的方便,使用完成后,调节调节螺纹杆27,调节螺纹杆27带动调节板28同步向远离所述防护管1的方向移动,调节板28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支撑板31同步同向移动,并且调节支撑板31带动L型卡板32同步同向移动,从而带动L型卡板32与倾斜齿牙25的表面分离,杆轴23自动复位。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包括防护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1)的一侧设置有复位器头部(2),并且防护管(1)的表面远离所述复位器头部(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持握杆(3),所述持握杆(3)的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套(4),并且持握杆(3)的内部开设有收缩槽(5),所述收缩槽(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6),并且收缩槽(5)的内表面通过第一滑块(7)滑动连接有收缩杆(8),所述第一滑杆(6)的一侧贯穿所述收缩杆(8)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收缩杆(8)的内部,并且第一滑杆(6)延伸至所述收缩杆(8)内部的一侧通过两个限位滑块(9)与所述收缩杆(8)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收缩杆(8)的一侧与所述收缩槽(5)内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0),并且收缩杆(8)的一侧位于所述收缩槽(5)外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所述防护管(1)与所述持握杆(3)之间设置有盒体(13),所述盒体(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辅助孔(14),所述连接块(12)的一侧通过第一辅助孔(14)延伸至所述盒体(13)的内部,并且连接块(12)延伸至所述盒体(13)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块(17),所述升降块(17)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二滑块(18)与所述固定框(15)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并且升降块(17)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框(15)内壁的顶部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15)的外部,所述升降块(17)延伸至所述固定框(15)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缩齿板(19),所述收缩齿板(19)的齿牙结构为右侧的倾角小于90度,左侧的倾角大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齿板(19)齿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20),所述盒体(13)与所述防护管(1)之间开设有第二辅助孔(21),所述第一齿轮(20)的齿面啮合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的轴心处与所述防护管(1)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21)的内部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22)的一侧通过第二辅助孔(21)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20)的轴心处与所述盒体(13)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设置有杆轴(23),所述杆轴(23)的左侧贯穿所述防护管(1)内壁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的外部,并且杆轴(23)延伸至所述防护管(1)外部的一侧与所述复位器头部(2)相适配,所述杆轴(23)表面的一侧位于所述防护管(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24),所述移动齿板(2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22)相适配的倾斜齿牙(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1)的表面位于所述持握杆(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盒(26),所述调节盒(2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27),所述调节螺纹杆(27)的一侧贯穿所述调节盒(26)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调节盒(26)的内部,并且调节螺纹杆(27)延伸至所述调节盒(26)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板(28),所述调节板(28)的两侧均通过第三滑块(29)与所述调节盒(26)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26)与所述防护管(1)之间开设有第三辅助孔(30),所述调节板(28)远离所述调节螺纹杆(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撑板(31),所述调节支撑板(3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L型卡板(32),所述L型卡板(32)与所述调节支撑板(31)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块(33),并且L型卡板(32)远离所述限位支撑块(33)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支撑板(31)之间设置有卡接弹簧(34),所述L型卡板(32)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齿牙(25)的表面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环(35),所述辅助环(3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36),所述杆轴(23)的一侧依次贯穿所述防护管(1)内壁的一侧、所述辅助环(35)的一侧和所述防护罩(36)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防护罩(36)的内部,所述杆轴(23)延伸至所述防护罩(36)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7),所述限位板(37)的两侧通过两个第四滑块(38)与所述防护罩(36)的内表面滑动,所述防护罩(36)为透明材料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7)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39),并且限位板(37)上设置有定位指针(40),所述防护罩(36)上设置有定位刻度表(41),所述定位指针(40)与所述定位刻度表(41)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3)内壁的两侧之间位于所述固定框(1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42),所述第二滑杆(42)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块(12)的表面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杆(42)上位于所述连接块(12)的右侧套接有第四复位弹簧(43)。
CN201910271886.6A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93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1886.6A CN109793564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1886.6A CN109793564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3564A true CN109793564A (zh) 2019-05-24
CN109793564B CN109793564B (zh) 2021-03-16

Family

ID=6656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18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93564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35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63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心包穿刺抽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066B (zh) * 2010-06-12 2015-08-26 同济大学 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
CN202599231U (zh) * 2012-05-30 2012-12-12 西安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眩目器
CN203662879U (zh) * 2013-12-27 2014-06-25 李万里 枪式颈椎椎板开门器
CN107969840A (zh) * 2017-11-29 2018-05-01 郭姗姗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108673397B (zh) * 2018-06-26 2023-12-08 宁波金山行五金有限公司 枪形快转棘轮螺丝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63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心包穿刺抽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3564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2987B (zh) 一种心血管患者手术推进装置
CN109793564A (zh) 一种可撑起塌陷椎体终板的复位器
CN105662517A (zh) 一种心血管造影按压装置
CN115068094A (zh) 一种新型的骨科整复锁钉器
CN112220549B (zh) 一种骨科用于骨科的取钉装置
CN113288021A (zh) 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及方法
CN211512092U (zh) 一种用于头颈外科的可控式防移动装置
CN110974430A (zh) 一种骨科临床用器械放置盒
CN209236501U (zh) 一种骨科护理牵引支架
CN213310739U (zh) 一种医用精神科护理上臂约束装置
CN113599169A (zh) 一种骨科关节镜手术辅助装置
CN215227485U (zh) 一种新型腔镜固定器
CN207545272U (zh) 一种可撑开医用钛笼用筒形撑开工具
CN112120705A (zh) 一种骨关节的角度测量方式及其应用方式
CN110840590A (zh) 数显式托槽拆除仪
CN215019804U (zh) 骨科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用治疗辅助装置
CN214017525U (zh) 压力性损伤评估辅助装置
CN213283639U (zh) 一种医用牵引架结构
CN214968468U (zh) 一种骨盆矫形装置
CN215534215U (zh) 一种用于口腔科便于调节角度的口镜
CN214909615U (zh) 一种医用骨科护理装置
CN211271506U (zh) 一种骨科临床使用的多功能夹板
CN21784674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光电仪器
CN214857627U (zh) 一种腔镜微型支撑架
CN220134991U (zh) 一种医疗冰箱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