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638B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638B
CN109792638B CN201780060179.1A CN201780060179A CN109792638B CN 109792638 B CN109792638 B CN 109792638B CN 201780060179 A CN201780060179 A CN 201780060179A CN 109792638 B CN109792638 B CN 1097926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bandwidth
user device
terminal
maximum us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01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638A (zh
Inventor
高桥秀明
手岛邦彦
梅田大将
安部田贞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792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用户装置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述用户装置中,具备: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作为所述用户装置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1最大带宽;以及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作为所述基站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2最大带宽的带域内的、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Description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背景技术
当前,在3GPP中,正在进行作为第4代无线通信系统之一的LTE-Advanced的后续的、被称为5G的下一代系统的研究。在5G中,例如设想eMBB(扩展移动宽带(extendedMobile Broadband))、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等用例。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104V14.0.0(2016-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V13.2.0(2016-0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101V14.0.0(2016-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设想了如上所述的各种用例的5G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能够分别在DL(下行)和UL(上行)中使用从窄带宽(例如,LTE的1RB(180KHz))到超宽带宽(例如,5GHz宽)之间的任意带宽。
但是,在现有的LTE(包含LTE-Advanced)中,作为信道带宽,仅规定了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这6个模式的带宽(非专利文献1),在各小区中,使用这些信道带宽中的任1个信道带宽。此外,在某小区中驻留的用户装置使用在该小区中被使用的信道带宽。在这种状况下,假设对运营商分配宽带宽(例:800MHz)的带域,且进行使用了该带域的运行的情况下,例如考虑将该带域分割为20MHz的带宽的40个载波,并进行最大40CC的CA(载波聚合)。但是,在规定了最大40CC的CA的情况下,为了用户装置进行与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相应的CA,考虑用户装置需要对基站进行与涉及非常多的组合的带域组合(bandcombination)有关的能力通知,由于信令量的增加,系统容量可能下降。
为了不发生如上所述的问题,在5G中,希望用户装置即使不进行CA,也能够根据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而灵活地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例:对运营商分配且基站支持的带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户装置能够根据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而灵活地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用户装置,是具有用户装置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述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作为所述用户装置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1最大带宽;以及
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作为所述基站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2最大带宽的带域内的、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使用户装置能够根据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而灵活地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被使用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概要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操作的整体的流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1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1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1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2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2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2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3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3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与用于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例3对应的规范表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与最大可使用带宽有关的UE能力的例子1的图。
图14是表示与最大可使用带宽有关的UE能力的例子2的图。
图15是表示与最大可使用带宽有关的UE能力的例子3的图。
图16是表示资源分配的例子1的图。
图17是表示资源分配的例子2的图。
图18是表示中心频率和子带的设定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同步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同步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同步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用户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基站2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只要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不矛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20以及用户装置10能够进行遵照了LTE(也包含LTE-Advanced以及后续的5G)的通信方式的操作。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中,能够适当地使用在LTE中被规定的现有技术。但是,该现有技术不限于LTE。此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LTE以外的通信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LTE中被使用的P-BCH、MIB、SIB2等术语,它们仅为例子,也可以以其他名称来称呼与它们功能相同的信道、信号等。
(系统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在图1中,分别表示了1个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但这是例子,也可以分别具有多个。此外,基站20也可以包括1个或者多个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head))。
(带宽的概要)
参照图2,说明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被使用的带宽有关的事项的概要。
如上所述,由于在LTE中作为信道带宽仅规定了6个模式,因而在用户装置以及基站各自中所支持的信道带宽被限定于这6个模式。通过灵活使用现有的无线发送接收技术,作为用户装置以及基站中的信道带宽,能够支持LTE的6个模式以外的带宽,但由于在LTE中被规定的信道带宽是6个模式,因此在LTE中,在用户装置以及基站各自中所支持的信道带宽被限定于这6个模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不设置像LTE那样限定的模式的信道带宽,而使在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各自中,能够支持从窄带宽到超宽带宽(例:5GHz)为止的任意的带宽。这里,窄带宽例如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小调度单位。该最小调度单位例如也可以是作为LTE中的1RB(资源块)的带宽的180KHz。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用户装置10/基站20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最大可使用带宽(available maximum bandwidth)”。用户装置10/基站20能够使用最大可使用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来进行通信。
也可以将“最大可使用带宽”称为“发送带宽结构(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Bandwidth Configuration))”。此外,也可以将在“最大可使用带宽”两侧追加了保护带域的带宽称为“信道带宽”。此外,也可以将“最大可使用带宽”称为“信道带宽”。此外,也可以将“最大可使用带宽”替换为“发送带宽”、“接收带宽”、“发送接收带宽”、“最大带宽”、“最大发送带宽”、“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接收带宽”、“系统带宽”中的任一个。此外,也可以将“最大可使用带宽”替换为这些之外的名称。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使用例。另外,图2所示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可以解释为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也可以解释为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也可以解释为对DL和UL公共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例:TDD的情况)。
在图2的例子中,基站20支持XMHz(X是规定的数字)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该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值例如是1<X<5000(MHz)的范围中的任意值。在该情况下,1是最小值,5000是最大值。该最小值和最大值也可以通过规范预先确定。
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用户装置10(A)支持100MHz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用户装置10(B)支持200MHz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用户装置10(C)支持400MHz的最大可使用带宽。
各用户装置10使用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范围内的带宽来与基站2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装置10(C)能够根据来自基站20的资源的分配,使用400MHz以下的带宽(例:400MHz、200MHz等)来与基站20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最大可使用带宽能够设为任意的带宽,粒度例如是1RB(例:180KHz)单位、1MHz单位、或者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100KHz)。此外,也可以将这些之外的值设为粒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FFT点(FFT point)的数量(X),也能够像1≦X≦N(例:N=524288)这样在规定的范围内取任意的整数。此外,频谱屏蔽(Spectrum Mask)被定义为带宽X的函数,用户装置10能通过使用该函数,根据使用的带宽计算频谱屏蔽(Spectrum Mask)并进行应用。
以下,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例等。
(整体的操作流程)
参照图3的时序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操作的整体的流程的例子。
在步骤S1中,基站20向用户装置10通知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系统信息的广播进行该通知。但是,也可以使用向各用户装置的专用信道来实施该通知。此外,步骤S1中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通知可以设为分别关于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而进行,也可以设为关于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中的任一个而进行。此外,在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不区分UL和DL而进行最大可使用带宽的通知。
作为一例,从基站20接收到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用户装置10能够判断是否驻留在该基站20的小区中。例如,在基站20只支持比用户装置10用于通信所必须的带宽小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情况下,考虑用户装置10进行不在该小区中驻留的判断。另外,如后所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装置10也能够驻留于小区中而进行通信。此外,在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之中存在用户装置10自身不支持的带域(或者频率)的情况下,从基站20接收到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用户装置10也可以在步骤S2中通知该带域(或者频率)。在该情况下,基站20能够分配将用户装置10不支持的带域排除了的资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中心频率,用户装置10例如能够通过该中心频率和用户装置10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掌握使用的资源的范围。因此,也可以设为不实施步骤S1。
在步骤S2中,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报告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UE能力(UE capability))。步骤S2中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报告可以设为分别关于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而进行,也可以设为关于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中的任一个而进行。此外,在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区分UL和DL而进行(对UL和DL公共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的报告。
在步骤S3中,基站20基于自身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例如进行后述的子带以及中心频率的设定,向用户装置10指示(分配)用户装置10在通信中使用的子带内的资源。该指示例如通过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来进行。在步骤S4中,用户装置10使用从基站20被指示的资源来与基站20进行通信(例:进行数据发送或者数据接收)。
另外,关于用于步骤S1、S2、S3中的信息通知的资源,也可以是预先被确定的资源,也可以是被任意地选择的基于竞争的资源,也可以是通过某些信令而向用户装置10分配的资源,也可以是其他资源。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的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各自的处理内容的例子。
(步骤S1:来自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广播)
如上所述,在步骤S1中,基站20通过广播发送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值。作为一例,基站20在P-BCH(MIB)中发送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值,并在SIB2中发送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值。作为通知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方法(表现的方法)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以下3个例子。
<最大可使用带宽通知的例1>
在例1中,最大可使用带宽被表示为1RB单位的整数值。该整数值例如是1~10000(RBs)的范围的值。作为一例,在1RB的带宽是180KHz,最大可使用带宽是180MHz的情况下,例1中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值为1000。
<最大可使用带宽通知的例2>
在例2中,最大可使用带宽被表示为25RB单位的整数值。即,若将该整数值设为N,则最大可使用带宽=25×N[RBs]的关系成立。此外,N例如是使最大可使用带宽成为25~1600(RBs)的范围的值。即,例如1≦N≦64。
<最大可使用带宽通知的例3>
在例3中,最大可使用带宽被表示为基于25RB的2的幂(整数值)。即,若将该整数值设为N,则最大可使用带宽=25×2^N[RBs]的关系成立。此外,N的范围例如是0≦N≦63。
<规范表的例子>
图4~6是与上述的例子1对应的3GPP的规范表(摘录)的例子。图4~6基于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对非专利文献2进行了变更的部分由下划线表示。这一点在图7~12中也相同。
图4表示用于通知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MIB。MIB中的“dl-Bandwidth”表示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dl-Bandwidth”是1~10000的范围内的1RB单位的整数值。
图5、6表示用于通知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SIB2。SIB2中的“ul-Bandwidth”表示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ul-Bandwidth”是1~10000的范围内的1RB单位的整数值。
图7~9是与上述的例子2对应的3GPP的规范表(摘录)的例子。图7表示用于通知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MIB。MIB中的“dl-Bandwidth”表示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dl-Bandwidth”是1~64的范围内的25RB单位的整数值。
图8、9表示用于通知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SIB2。SIB2中的“ul-Bandwidth”表示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ul-Bandwidth”是1~64的范围内的25RB单位的整数值。
图10~12是与上述的例子3对应的3GPP的规范表(摘录)的例子。图10表示用于通知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MIB。MIB中的“dl-Bandwidth”表示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dl-Bandwidth”是0~63的范围内的整数值。若设该整数值为N,则最大可使用带宽=25×2^N[RBs]。
图11、12表示用于通知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SIB2。SIB2中的“ul-Bandwidth”表示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ul-Bandwidth”是0~63的范围内的整数值。若设该整数值为N,则最大可使用带宽=25×2^N[RBs]。
(步骤S2:从用户装置10到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报告)
如前所述,在步骤S2中,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报告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UE能力(UE capability))。
作为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报告自身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情况下的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表现方法,可以使用上述例1(1RB单位的值)、例2(25RB单位的值)、例3(基于25RB的2的幂的值)中的任一方法,也可以使用与例1~例3都不同的方法。
图13~图15是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例子的图。图13所示的例子是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例如,用户装置10可以将作为对UL和DL公共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1个最大可使用带宽当做能力信息报告给基站20。此外,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10也可以将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分别报告给基站20。
另外,图13表示了在UL和DL中中心频率相同的情况,但即使是中心频率在UL和DL中不同的情况下,当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相同时,也可以应用上述的能力信息的报告方法。
图14所示的例子是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不同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例如,用户装置10分别向基站20报告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另外,图14表示了在UL和DL中中心频率相同的情况。
图15所示的例子是UL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不同的情况下的其他例子。在该情况下,例如,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分别报告U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DL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图15表示了在UL和DL中中心频率不同的情况。
(步骤S3:对于用户装置10的资源的分配)
如上所述,在步骤S3中,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分配用户装置10在通信中使用的资源(例:时间/频率资源)。更详细地,为了用户装置10进行UL数据发送,分配UL的资源,为了用户装置10进行DL数据发送,分配DL的资源。另外,在TDD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区分UL和DL而对用户装置10分配资源。由于在以下说明的操作基本上在UL和DL中是相同的操作,因此只要不特别否定,就不区分它们而使用“通信”这种词语来进行说明。即,在以下说明的操作只要不特别否定,则可以解释为与UL有关的操作,也可以解释为与DL有关的操作。在与UL有关的操作的情况下,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基站20的接收带宽,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用户装置10的发送带宽。在与DL有关的操作的情况下,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基站20的发送带宽,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用户装置10的接收带宽。
参照图16、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资源分配的一例。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800MHz,用户装置10(A)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100MHz,用户装置10(B)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200MHz。即,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以上。
在该情况下,基站20将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800MHz)的带域中的一部分带域(资源)分配给各用户装置。例如,基站20能够对用户装置10(A)分配最大可使用带宽(800MHz)的带域中的、用户装置10(A)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100MH)的带域的一部分带域(例:图16的C所示的带域)。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400MHz,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800MHz。即,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小于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
在该情况下,可以设基站20向用户装置10分配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400MHz)的带域中的一部分带域(资源),也可以将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400MHz)的全部带域分配给用户装置10。
<资源分配操作的详细例>
在以下,说明在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比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大的情况(例:图16)下的资源分配操作的详细例。以下的操作是主要着眼于特定的用户装置10的操作,但实际上,分别对基站20下属的多个用户装置,根据其能力,实施在以下说明的操作。
在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比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大的情况下,基站20以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已通过能力信息掌握)为基准,将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分割为多个子带。然后,在1个子带内确定1个中心频率。即,在相同子带内的资源中,中心频率被固定。
图18表示分割成子带的一例。图18表示了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800MHz,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200MHz的例子。如图18所示,在A中表示的800MHz宽的带域,如B所示,被分割为4个(800÷200)。此外,例如,对于最大可使用带宽为400MHz的用户装置,A中所示的800MHz宽的带域被分割为2个400MHz宽的带域。另外,“分割”包含了管理(保持)被分割后的带域的信息(在图18的例子中,表示Sub-B#1~#4的信息)。
此外,如图18的C所示,在各子带中,附加PRB(物理资源块)的索引。作为一例,如图18所示,附加子带内的PRB索引以使从频率较低的PRB起,索引的数值(编号)每次增加1。例如,将12(或者16)个子载波作为1RB,从子带内的频率较低的PRB起向高的方向升序地对PRB附加索引。用户装置10和基站20都掌握这种索引的附加规则。
此外,基站20根据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和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而求得各子带的中心频率。例如,在基站20支持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是28GHz、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800MHz、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200MHz的情况下,子带的数量是4,并能够计算中心频率从最低起是27700MHz、27900MHz、28100MHz、28300MHz。
更通常地,在基站20支持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是CF,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BSBW,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是UEBW的情况下,子带的数量是“BSBW÷UEBW”。另外,在本例中,设想BSBW是被UEBW除尽的数值。如果,在不能除尽的情况下,优选舍去(round down)没有除尽的余数(不满1的数),以使收敛于基站20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但是,也可以设为将没有除尽的余数(不满1的数)进位(round up)。
此外,作为一例,若设子带的数量(“BSBW÷UEBW”)为N,并设子带的索引为i(设i被附加于子带上,以使从频率较低的子带起,从0开始每次增加1。0≦i≦N-1。),则通过“CF-((N/2-i)×UEBW)+UEBW/2”计算出索引i的子带的中心频率。
接下来,参照图19,说明如上所述地基于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而分割带域并决定中心频率的情况下的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和子带的关系的例子。
图19表示基站20在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内的2个频率位置上的规定的带宽中发送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例子。在图19中,该2个频率位置上的同步信号被表示为SS#1以及SS#2。此外,基站20也可以在与发送同步信号的规定的带宽相同的带宽中发送P-BCH(物理广播信道。发送MIB等的信道)。另外,同步信号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例如,用户装置10预先知道发送同步信号的规定的带宽(例:6RB),通过在频率方向上搜索该带宽的信号,检测基站20发送的SS#1或者SS#2,并通过SS#1或者SS#2,能够与基站20取得同步。这里的同步是时间方向的定时的同步,将无线帧、子帧、以及时隙等的边界视为与通过同步信号而获取到的定时相同。即,同步信号成为定时参考(timingreference)。
此外,用户装置10检测SS#1(或者SS#2),并在与基站20取得了同步之后,向基站20通知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基站20例如能够通过在上述的能力信息通知中使用了的信道的频率而识别用户装置10通过SS#1(或者SS#2)实现了同步。但这是个例子,基站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掌握用户装置10通过SS#1(或者SS#2)实现了同步。
基站20基于用户装置10的能力信息,如图19所示将带宽(800MHz)分割为4个子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同步信号和通过该同步信号能够同步的子带进行关联。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一例,SS#1被与子带#1和子带#2进行关联,SS#2被与子带#3和子带#4进行关联。
基站20管理(保持)同步信号和通过该同步信号能够同步的子带的对应关系,基站20使用同步信号、或者在与该同步信号相同的带域中被发送的P-BCH、或者它们以外的信道来向用户装置10通知通过该同步信号能够同步的子带。此外,基站20也可以向用户装置10通知该同步信号以外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和通过该同步信号能够同步的子带。
例如,在图19的例子中,在用户装置10通过SS#1而同步了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通过SS#1或者P-BCH而从基站20接收通过SS#1能够同步的子带#1以及#2、和/或SS#2的中心频率与通过SS#2能够同步的子带#3以及#4。
此外,例如,在用户装置10通过SS#2而同步了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通过SS#2或者P-BCH而从基站20接收通过SS#2能够同步的子带#3以及#4、和/或SS#1的中心频率与通过SS#1能够同步的子带#1以及#2。
另外,从基站20向用户装置10的子带(子带#1以及#2、或者子带#3以及#4)的通知内容例如可以使用各子带的中心频率、各子带的两端的频率、同步信号覆盖的带域(例:在SS1#1中是子带#1+#2的带域)的两端的频率位置中的任一个。此外,也可以使用它们以外的方法。
此外,例如用户装置10通过SS#1而同步了之后,在用户装置10从基站20接受到子带#1内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掌握该资源的频率位置是SS#1覆盖的范围,并保持使用通过SS#1的同步,能够使用该资源来进行数据通信。此外,通过SS#1而同步了之后,在用户装置10从基站20接受到子带#4内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通过SS#2的中心频率来检测SS#2,并使用通过SS#2的同步,能够进行使用了子带#4内的资源的数据通信。
参照图20说明在基于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来分割带域而决定中心频率想情况下的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子带的关系的另一例。
图20表示了从基站20发送4个同步信号(SS#1~#4)的情况下的例子。另外,同步信号的数量为4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多于4或少于4。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4个同步信号的各自的带域被设定于任一个子带的带域内。具体而言,SS#1的带域被设定于子带#1的带域内,SS#2的带域被设定于子带#2的带域内,SS#3的带域被设定于子带#3的带域内,SS#4的带域被设定于子带#4的带域内。此外,与图19的情况同样地,基站20在发送同步信号的带域中发送P-BCH。图20所示的情况的操作例如下所示。
例如,用户装置10通过小区搜索而检测SS#1,并与基站20取得同步。然后,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通知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基站20例如能够通过在上述的能力信息通知中使用了的信道的频率来识别用户装置10通过SS#1实现了同步。但是,这是个例子,基站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掌握用户装置10通过SS#1实现了同步。
基站20基于用户装置10的能力信息,如图20所示将带宽(800MHz)分割为4个子带。此外,基站20决定对用户装置10设定包含SS#1的子带#1。另外,在对用户装置10设定子带#1的情况下,在子带#1内的资源中进行用于对用户装置10的通信的资源分配。
在本例中,基站20为了对用户终端设定包含SS#1的子带#1,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1的频率轴上的两端的位置(图20的(A)、(B))。该通知例如也可以通过P-BCH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信道进行。
更具体而言,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两端的频率的绝对值、或者两端的频率编号,作为表示子带#1的频率轴上的两端的位置的信息。频率编号例如是EARFCN(E-UTRA绝对射频信道编号(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非专利文献3),能够通过该编号计算物理的频率。
接收到子带#1的频率轴上的两端的位置的用户装置10能够掌握子带#1的中心频率。此外,用户装置10在从基站20接收到PRB索引的通知作为资源的分配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掌握该PRB索引表示子带#1内的PRB。
作为对于用户装置10的子带#1的设定,如上所述通过频率的绝对值或者频率编号来通知两端的位置是一个例子。作为它们以外的方法,基站20也可以对用户装置10通知从SS#1的中心频率起相对于两端的位置的偏移量(频率轴上的差)。另外,用户装置10由于通过SS#1取得同步,因此掌握SS#1的中心频率。
例如,若将SS#1的中心频率设为SCF、将图20的(A)所示的频率设为AF、将(B)所示的频率设为BF,则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AF-SCF)和(BF-SCF)作为偏移量。由此,掌握了SCF用户装置10能够掌握AF和BF,并同时能够掌握子带#1的中心频率为“(AF+BF)/2”。
另外,上述的例子为一例。例如,在用户装置10通过SS#2而同步了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从基站20接收表示子带#2的两端的位置的信息。在SS#3、SS#4的情况下也相同。
如图18的B所示,除了分割带域而决定中心频率的方法,基站20也可以将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之中的任意的频率决定为对于用户装置10的中心频率,并且在用户装置1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的范围内决定具有该中心频率的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向用户装置10通知所决定的中心频率以及最大可使用带宽。另外,也可以从基站20向用户装置10通知用于表示与所决定的中心频率以及最大可使用带宽对应的带域的两端的位置的信息(频率的绝对值、频率编号等)。图18的D表示了该最大可使用带宽的一例。关于该所决定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也可以称为子带。另外,在图18的D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将基站20支持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决定为对于用户装置10的中心频率的例子。此外,在该情况下的例子中,如图18的E所示附加PRB的索引。
接下来,说明基站20决定任意的中心频率以及最大可使用带宽(子带),并将它们通知给用户装置10的情况下的同步信号和子带的关系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在具有所决定的中心频率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的范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成为定时参考(timing referenc)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该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通知可以设为与子带的通知同时进行,也可以设为与子带的通知分开进行。此外,用于通知的信道可以使用P-BCH,也可以使用其他信道。
对于接受了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的通知的用户装置10,例如如果当前正使用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与接受到通知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相同,则维持基于该同步信号的同步,如果当前正使用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与接受到通知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则将同步切换到接受了通知的中心频率的同步信号。
参照图21说明具体的例子。在图21的例子中,也与图19的情况同样地,基站20在规定的带宽中发送SS#1、SS#2以及与它们对应的P-BCH。此外,设能够通过各同步信号而同步的子带的范围在图21和图19中相同。
例如,在从用户装置10接收到能力信息的基站20将相当于图21中的“子带#1+子带#2”的带域决定为用于用户装置10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设定SS#1作为定时参考(timing referenc),并将SS#1的中心频率通知给用户装置10。SS#1的中心频率的通知可以与“子带#1+子带#2”的通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此外,在基站20将图21中的A所示的带域决定为用于用户装置10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基站20也对用户装置10设定SS#1作为定时参考(timing referenc),并将SS#1的中心频率通知给用户装置10。
此外,例如,在基站20将相当于图21中的“子带#3+子带#4”的带域决定为用于用户装置10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设定SS#2作为定时参考(timingreferenc),并将SS#2的中心频率通知给用户装置10。SS#2的中心频率的通知可以与“子带#3+子带#4”的通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此外,在基站20将图21中的B所示的带域决定为用于用户装置10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基站20也对用户装置10设定SS#2作为定时参考(timing referenc),并将SS#2的中心频率通知给用户装置10。
另外,如上所述,在基站20基于用户装置10的能力信息而对用户装置设定任意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参照图20说明的方法。例如,在如图20所示发送4个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通过小区搜索而检测SS#1,与基站20取得同步。然后,用户装置10向基站20通知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
基站20基于用户装置10的能力信息,例如决定对用户装置10设定相当于图20中的包含SS#1的“子带#1+子带#2”的带域。然后,基站20为了对用户装置10设定包含SS#1的“子带#1+子带#2”,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1+子带#2”的频率轴上的两端的位置。该通知例如可以在P-BCH中进行,也可以在其他信道中进行。此外,通知内容如前所述,可以是频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是频率编号,也可以是偏移量。
在图18的B的情况(分割带域而决定中心频率的情况)下,从基站20对于用户装置10的资源的指定(分配)能够通过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两端的频率)和该子带中的PRB索引而进行。该通知例如能够使用PDCCH来进行。接收到子带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和该子带中的PRB索引的用户装置10根据该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和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能够掌握该PRB索引所指示的RB,并能够使用该RB来进行数据通信(发送或者接收)。此外,也可以预先使用RRC消息或者MAC控制元素(MACControl Element)、或者其他的信号来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之后在用户装置10进行数据通信的阶段中,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为了资源指定而在PDCCH中通知PRB索引。
在图18的D的情况(决定任意的带域(子带)的情况)下,从基站20对于用户装置10的资源的指定(分配)能够通过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的最大可使用带宽、该子带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以及该子带中的PRB索引而进行。该通知例如能够使用PDCCH来进行。接收到该通知的用户装置10根据该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和最大可使用带宽,能够掌握该PRB索引所指示的RB,并能够使用该RB来进行数据通信(发送或者接收)。此外,也可以预先使用RRC消息或者MAC控制元素(MACControl Element)来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该子带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之后在用户装置10进行数据通信的阶段中,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为了资源指定而在PDCCH中通知PRB索引。在使用RRC消息或者MAC控制元素(MAC Control Element)来从基站20向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该子带的中心频率(两端的频率)时,可以同时通知子带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和该子带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通知。
另外,在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子带两端的频率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不通知最大可使用带宽。这是因为能够通过两端的频率计算出最大可使用带宽。
在通过PDCCH指定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的情况和通过RRC消息或者MAC控制元素(MAC Control Element)指定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的情况中的任一个情况下,在用户装置10中所使用的中心频率被变更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都进行向变更后的中心频率的重调(retuning)。
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通知的中心频率、两端的频率,都可以是频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是频率编号,也可以是表示频率的其他信息。
<关于DL和UL>
如上述说明,在上述的<资源分配操作的详细例>(以下,称为"详细例")中说明的与中心频率以及最大可使用带宽等有关的处理内容,也可以应用于DL,也可以应用于UL。此外,在"详细例"中说明的该处理内容可以应用于DL和UL两者,也可以仅应用于DL,也可以仅应用于UL。
在以TDD的方式运行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设为仅对DL应用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的指定,而关于UL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使用DL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此外,在以TDD的方式运行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设为仅对UL应用从基站20对用户装置10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的指定,而关于DL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使用UL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此外,例如,在以FDD的方式运行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预先确定DL和UL之间的中心频率的间隔Δ(例:“DL中的中心频率-UL中的中心频率”)。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10在从基站20接收到DL的中心频率(设为DLCF)的指定的情况下,能够不接受UL的中心频率的指定而将“DLCF-Δ”决定为UL的中心频率。此外,用户装置10在从基站20接收到UL的中心频率(设为ULCF)的指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接受DL的中心频率的指定而将“ULCF+Δ”决定为DL的中心频率。
在上述情况下,关于没有被指定的UL/DL的中心频率,基站20也与用户装置10同样地掌握UL/DL的中心频率。在对没有被指定的UL/DL的中心频率所属的子带中的用户装置10进行资源的指定时,基站20能够不指定中心频率,而通知UL/DL的PRB索引。
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关于最大可使用带宽,用户装置10都可以使用自身的最大可使用带宽。此外,在从基站20被指定UL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也可以将该带宽作为DL最大可使用带宽来使用。此外,在从基站20被指定DL最大可使用带宽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也可以将该带宽作为UL最大可使用带宽来使用。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装置10不用进行CA,就能够根据用户装置10自身的能力,灵活地使用(例:图18的B、D等)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例:图18的800MHz)。
(装置结构)
说明执行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的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的功能结构例。
<用户装置10>
图22是表示用户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2所示,用户装置10具有信号发送单元101、信号接收单元102、资源控制单元103。图22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则功能区分以及功能单元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将资源控制单元103分为接收侧和发送侧,将发送侧的资源控制单元103包含于信号发送单元101,将接收侧的资源控制单元103包含于信号接收单元102。
信号发送单元101被构成为将应从用户装置100发送的数据变换为用于通过无线发送的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该信号。信号接收单元102被构成为通过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获取数据。此外,信号发送单元101和信号接收单元102各自包含参照图19~21等而说明了的同步操作功能、以及进行中心频率的重调(retuning)的功能。
资源控制单元103生成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能力信息,并转交给信号发送单元101。该能力信息通过信号发送单元101而被发送。此外,资源控制单元103对信号发送单元101/信号接收单元102进行指示以使基于从基站20经由信号接收单元102而接收到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以及资源块的索引等,确定在通信中使用的资源块,并使用该资源块来进行通信。此外,资源控制单元103也可以设为基于从基站20经由信号接收单元102而接收到的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判断是否驻留于基站20的小区。此外,资源控制单元103也可以设为保持DL和UL的中心频率的间隔,并在接收到DL和UL中的任一个的中心频率的情况下,基于该间隔而决定另一方的中心频率。
此外,也可以是,信号发送单元101被构成为向基站20发送作为用户装置10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1最大带宽(最大可使用带宽),信号接收单元102被构成为从所述基站20接收作为基站20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2最大带宽(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内的、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即,从所述基站20接收第2最大带宽的带域内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此外,也可以是,信号接收单元102被构成为从基站20与所述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一起、或与所述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分开地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内的资源的信息,信号发送单元101以及/或者信号接收单元102被构成为使用所述资源来进行数据通信。
<基站200>
图23是表示基站2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3所示,基站20具有信号发送单元201、信号接收单元202、资源控制单元203、资源分配单元204。图23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则功能区分以及功能单元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单元201被构成为将应从基站20发送的数据变换为用于通过无线进行发送的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该信号。信号接收单元202被构成为通过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获取数据。此外,信号发送单元201和信号接收单元202分别能够与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之间,一边切换对于用户装置的中心频率一边进行通信。此外,信号发送单元201包含参照图19~21等而说明了的同步操作功能。
资源控制单元203被构成为分割基站2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并基于该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和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决定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的带域中的中心频率。
此外,也可以是,信号接收单元201被构成为从用户装置10接收用户装置10的最大可使用带宽作为能力信息,信号发送单元202被构成为向用户装置10发送由资源控制单元203所决定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资源分配单元204被构成为决定在用户装置10中被用于通信的资源,并将表示该资源的资源块的索引等转交给信号发送单元201。信号发送单元201向用户装置10发送该索引等。
<硬件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图22以及图23)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结合了多个元素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和/或逻辑上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有线或者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10和基站20都可以作为进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在物理上分别可以作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而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更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的硬件结构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由图示的1001~1006所示的各装置而构成,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括与外围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中读取到存储器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装置10的信号发送单元101、信号接收单元102、资源控制单元103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此外,基站20的信号发送单元201、信号接收单元202、资源控制单元203、资源分配单元204也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以上述各种处理在1个处理器1001中执行之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而同时或者逐次地执行。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来实现。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而从网络被发送。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的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紧凑盘ROM(CompactDisc ROM))等光盘、硬盘驱动器、柔性盘、光磁盘(例如,紧凑盘(Compact Disc)、数字通用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棒、键驱动)、软(Floopy)(注册商标)盘、磁条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存储介质例如也可以是包含存储器1002和/或储存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及其他适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用户装置10的信号发送单元101以及信号接收单元102可以在通信装置1004中实现。此外,基站20的信号发送单元201以及信号接收单元202也可以在通信装置1004中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装置100以及基站200分别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由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装置,是具有用户装置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述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作为所述用户装置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1最大带宽;以及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作为所述基站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2最大带宽的带域内的、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根据上述结构,用户装置能够根据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而灵活地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
也可以是,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与所述中心频率或者所述两端的频率一起、或与所述中心频率或者所述两端的频率分开地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内的资源的信息,所述发送单元或者所述接收单元使用所述资源来进行数据通信。通过该结构,用户装置能够使用所述中心频率所属的带域(子带)中的资源来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的用于指定所述资源的信息也可以设为是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内的资源块上所附加的索引。通过该结构,例如能够以少的信息量适当地通知资源。
所述接收单元也可以设为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表示所述第2最大带宽的整数值。通过该结构,用户装置能够掌握所述第2最大带宽。此外,由于使用了整数值,所以能够以细的粒度表示所述第2最大带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站,是具有用户装置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作为所述用户装置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1最大带宽;资源控制单元,基于作为所述基站在通信中能够使用的最大的带宽的第2最大带宽的带域和通过所述接收单元而接收到的所述第1最大带宽,决定所述第1最大带宽以下的带宽的带域的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以及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由所述资源控制单元决定的所述中心频率或者两端的频率。
根据上述的结构,用户装置能够根据用户装置自身的能力而灵活地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提供的带宽的带域。
(实施方式的补充)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利于发明的理解使用具体的数值例来进行了说明,但除非特别地否定,这些数值仅为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的,可以将2个以上的项目中所记载的事项根据必要而组合地使用,在某个项目中所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应用于在别的项目中所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单元或者处理单元的边界不限于一定对应于物理的部件的边界。多个功能单元的操作在物理上可以由1个部件进行,或者1个功能单元的操作在物理上可以由多个部件进行。关于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处理过程,只要不矛盾也可以改变处理的顺序。为了便于说明处理,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说明了用户装置10以及基站20,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由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由用户装置10具有的处理器进行操作的软件以及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由基站20具有的处理器进行操作的软件可以分别被保存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他适当的任意的存储介质中。
此外,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利用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20进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有时也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来进行。在由具有基站20的1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用户装置10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显然可以由基站20和/或基站20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或者S-GW等,但不限于此)来进行。在上述中例示了基站20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为1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他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以及S-GW)。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组合地使用,也可以随着执行而切换地使用。
用户装置10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他适当的词语。
基站20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NB(NodeB)、eNB(增强NodeB(enhancedNodeB))、基站(Base Station)或者一些其他适当的词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等词,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判断”、“决定”例如可包含将进行了判定(judging)、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检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检索)、确认(ascertaining)视为进行了“判断”、“决定”的情况等。此外,“判断”、“决定”可包含将进行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存储器中的数据)的视为进行了“判断”、“决定”的情况等。此外,“判断”、“决定”可包含将进行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进行了“判断”、“决定”的情况。即,“判断”、“决定”可包含视为对任何操作进行了“判断”、“决定”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基于”的记载,除非在其他段落中明确描述,否则不表示“仅基于”。换言之,所谓“基于”的记载,意为“仅基于”和“至少基于”两者。
只要是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e)”、“含有(including)”以及它们的变形,则它们与词语“具备(comprising)”同样地,意为总括。进一步,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或者(or)”,意味着并不是逻辑异或。
在本公开的整体中,例如,在由于翻译而被加上了像英语中的a、an以及the这样的冠词的情况下,除非在上下文中有明确的否定,否则这些冠词意味着包含多个。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6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2357号、以及2016年10月14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6-203120号而主张其优先权,在本申请中援引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6-192357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03120号的全部内容。
标号说明
10 用户装置
20 基站
101 信号发送单元
102 信号接收单元
103 资源控制单元
201 信号发送单元
202 信号接收单元
203 资源控制单元
204 资源分配单元
1001 处理器
1002 存储器
1003 储存器
1004 通信装置
1005 输入装置
1006 输出装置

Claims (7)

1.一种终端,具备:
发送单元,向基站发送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能力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终端使用的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
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带宽能够设定为资源块单位,从频率较低的资源块起向较高的方向升序地对资源块附加索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指定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包含所述带宽部分的频域的位置和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
所述带宽部分的带宽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能力信息而决定的带宽。
5.一种通信方法,是终端执行的通信方法,具备:
向基站发送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能力信息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终端使用的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的步骤,
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带宽能够设定为资源块单位,从频率较低的资源块起向较高的方向升序地对资源块附加索引。
6.一种基站,具备:
接收单元,从终端接收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能力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终端使用的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
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带宽能够设定为资源块单位,从频率较低的资源块起向较高的方向升序地对资源块附加索引。
7.一种系统,具备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具备:
发送单元,向基站发送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能力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终端使用的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
所述基站具备:
接收单元,从终端接收所述能力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信息,
所述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带宽能够设定为资源块单位,从频率较低的资源块起向较高的方向升序地对资源块附加索引。
CN201780060179.1A 2016-09-29 2017-09-29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792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2357 2016-09-29
JP2016-192357 2016-09-29
JP2016203120 2016-10-14
JP2016-203120 2016-10-14
PCT/JP2017/035503 WO2018062494A1 (ja) 2016-09-29 2017-09-29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638A CN109792638A (zh) 2019-05-21
CN109792638B true CN109792638B (zh) 2024-04-30

Family

ID=61759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0179.1A Active CN109792638B (zh) 2016-09-29 2017-09-29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0389B2 (zh)
EP (1) EP3522598A4 (zh)
JP (2) JP7084871B2 (zh)
CN (1) CN109792638B (zh)
AU (1) AU2017337492B2 (zh)
BR (1) BR112019006139A2 (zh)
MX (1) MX2019003622A (zh)
WO (1) WO2018062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251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plane design for bandwidth part in new radio
US11064549B2 (en) * 2018-08-09 2021-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configura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06689A1 (en) * 2005-08-26 2008-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alable bandwidth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CN101998645A (zh) * 2009-08-19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
EP2312895A1 (en) * 2008-08-04 2011-04-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band allocation method, and downlink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8705C (en) * 2006-11-10 2017-05-1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JP5103358B2 (ja) * 2008-11-04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再送方法
JP5581331B2 (ja) 2008-12-03 2014-08-2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のパワーヘッドルームのレポーティング
US9350501B2 (en) 2009-04-28 2016-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2312A (zh) * 2011-01-12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最大带宽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3428859A (zh) * 2012-05-16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20150181560A1 (en) * 2012-08-14 2015-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with low cost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14216698A (ja) 2013-04-23 2014-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EP3099107B1 (en) * 2014-02-25 2019-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unlicensed spectrum capability
JP2017108195A (ja) 2014-04-24 2017-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KR20240052861A (ko) 2014-08-15 2024-04-2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감소된 대역폭을 갖는 wtru에 대한 업링크 송신 및 mbms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411268B2 (ja) 2015-03-31 2018-10-24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用添加剤、非水電解液、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099690B2 (ja) 2015-04-27 2017-03-2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ゴムホースの製造方法
KR102330319B1 (ko) * 2015-08-07 2021-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0420033B2 (en) * 2016-05-09 2019-09-17 Ofinno, Llc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536904B2 (en) * 2016-05-09 2020-01-14 Ofinno, Llc Paralle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CN107484243B (zh) * 2016-06-07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通知方法、装置
KR102329949B1 (ko) * 2016-07-05 2021-1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뉴머롤러지를 이용한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뉴머롤러지를 이용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1197251B2 (en) * 2016-11-04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chedul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5th gener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06689A1 (en) * 2005-08-26 2008-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alable bandwidth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EP2312895A1 (en) * 2008-08-04 2011-04-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band allocation method, and downlink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998645A (zh) * 2009-08-19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R1-166106 "Support of flexible bandwidth".3GPP tsg_ran\WG1_RL1.(第TSGR1_86期),第1节至第4节. *
Huawei, HiSilicon.R1-166106 "Support of flexible bandwidth".3GPP tsg_ran\WG1_RL1.2016,(TSGR1_86),第1节至第4节. *
Random access in NR considering flexible UE channel bandwidth;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6799》;20160812;全文 *
Support of flexible bandwidth;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6106》;201608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638A (zh) 2019-05-21
AU2017337492A1 (en) 2019-04-18
BR112019006139A2 (pt) 2019-06-18
JP7084871B2 (ja) 2022-06-15
US11490389B2 (en) 2022-11-01
EP3522598A4 (en) 2020-05-13
EP3522598A1 (en) 2019-08-07
AU2017337492B2 (en) 2022-07-14
WO2018062494A1 (ja) 2018-04-05
US20210377933A1 (en) 2021-12-02
JP2021108496A (ja) 2021-07-29
MX2019003622A (es) 2019-07-04
JPWO2018062494A1 (ja)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9194B (zh) 通信系统
CN108289332B (zh) 无线信号的频率位置指示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7193598B2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7058600B2 (ja) 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479280B1 (ko)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14009116A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EP3114790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lte communication within unused gsm channels
CN113796109B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JP2021108496A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4013088A1 (en) Terminal
CN111567118A (zh) 基站装置
WO2019138513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EP4096306A1 (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9064603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WO2021064888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11149399B (zh)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13632553A (zh) 用户装置
EP4307824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40049195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30873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WO2021038920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12930690B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13383522B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EP4002907A1 (en) Terminal
US20220346145A1 (en) Terminal and recep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