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347B -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347B
CN109792347B CN201780059438.9A CN201780059438A CN109792347B CN 109792347 B CN109792347 B CN 109792347B CN 201780059438 A CN201780059438 A CN 201780059438A CN 109792347 B CN109792347 B CN 109792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rrc message
rrc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94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347A (zh
Inventor
金成勋
金相范
张宰赫
金东建
G-J.范利舒特
H.范德维尔德
A.萨延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19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725A/zh
Priority to CN202210869138.XA priority patent/CN115426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91Revocation or update of secret information, e.g. encryption key update or re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会聚第5代(5G)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5G通信系统利用物联网(IoT)的技术支持超过第4代(4G)系统的更高速率。本公开可被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诸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健康管理、数字教育、智能零售、安保服务。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挂起的信息的第一RRC消息;基于第一RRC消息保持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并挂起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至少一个其他SRB;通过SRB0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第二RRC消息;通过SRB1从基站接收用于RRC连接恢复的第三RRC消息;以及基于第三RRC消息恢复SRB2和DRB。

Description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连同使用多个天线一起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技术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和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对自第四代(4G)通信系统发布以来不断增长的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进行了开发改进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或5G前通信系统的努力。因此,5G通信系统或5G前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为了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考虑在更高频率(mmWave)波段、例如60GHz波段中实现5G通信系统。为了减轻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度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基于高级的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和接收端干扰消除等针对系统网络改进进行研发。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FQAM)以及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代码多址(SCMA)。
互联网作为人类在其中产生和使用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现在正在向物联网(IoT)演进,在物联网(IoT)中,诸如事物的分布式实体之间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作为IoT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而相结合的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由于为了实现IoT,已经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要素,所以近来已经研究了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等。这样的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之间产生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种工业应用的融合和结合,IoT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
与此一致,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MTC和M2M通信的技术已经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而实现。作为以上描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RAN的应用也可以被视为5G技术与IoT技术的融合的示例。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被提供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以上任何内容是否可用作针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则未作出任何决定,也未进行任何声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以下优点。
目前,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来分配和配置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并使用PUCCH资源来发送PUCCH。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连同多个天线一起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技术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波束方向。此外,如果新小区被定义或新基站结构被定义,则用于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变得有必要与其相适应。相应地,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提供多个连接期间进行分组损失恢复的装置和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终端在执行基于波束的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号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信令无线电承载(SRB)相关配置和操作,以便终端和基站在以下情况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基站和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挂起它们的连接之后,在需要时执行恢复所述连接的过程。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基站和终端的操作,以便终端和基站在以下情况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基站和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挂起它们的连接之后在需要时恢复所述连接。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挂起的信息的第一RRC消息;基于第一RRC消息保持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并挂起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至少一个其他SRB;通过SRB0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第二RRC消息;通过SRB1从基站接收用于RRC连接恢复的第三RRC消息;以及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DRB。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挂起的信息的第一RRC消息,基于第一RRC消息保持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并挂起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至少一个其他SRB,通过SRB0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第二RRC消息,通过SRB1从基站接收用于RRC连接恢复的第三RRC消息,并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DRB。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挂起的信息的第一RRC消息;通过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从终端接收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第二RRC消息;通过SRB1向终端发送用于RRC连接恢复的第三RRC消息;以及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在基于第一RRC消息SRB0被保持的同时,DRB和至少一个其他SRB被挂起;并且,在第三RRC消息被接收之前,SRB1不处于挂起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挂起的信息的第一RRC消息,通过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从终端接收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第二RRC消息,通过SRB1向终端发送用于RRC连接恢复的第三RRC消息,并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在基于第一RRC消息SRB0被保持的同时,DRB和至少一个其他SRB被挂起;并且,在第三RRC消息被接收之前,SRB1不处于挂起状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通过用于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相适应地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有效的PUCCH传输变得可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终端即使在于提供多个连接期间连接配置被改变或取消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数据损失。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终端可在确定适合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之后,以预定周期根据特定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来测量参考信号(RS)的强度和质量,而不需要连续测量所有波束,由此可降低终端的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基站和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挂起它们的连接之后在需要时恢复所述连接的情况下指定SRB相关的配置和操作,由此,终端和基站可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基站和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挂起它们的连接之后恢复所述连接的情况下,清楚地检查基站和终端的操作,由此,基站和终端可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公开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特点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1B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波束扫描(sweep)的示图;
图1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子帧结构的示图;
图1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另一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1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1-1实施例的用于在中央单元(CU)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中配置和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的示图;
图1F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1-2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分布单元(DU)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1的示图;
图1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1-3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DU的MAC层用于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2的示图;
图1H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1-4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DU的MAC层用于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3的示图;
图1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1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1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收发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参考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参考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图2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了本公开的第5代(5G)系统中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2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使用用于根据测量配置选择性地确定将被测量的波束的方法的情况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示图;
图2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了本公开的终端的操作的顺序的示图;
图2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图3A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连接操作方案的示图;
图3B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支持多连接的多个射频(RF)链的终端的示图;
图3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持多连接的时域复用(TDM)方法的应用的示图;
图3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应用TDM方法的单个RF链的终端的示图;
图3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应用TDM方法的单个TX链和多个RX链的终端的示图;
图3F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TDM类型多连接的第3-1实施例的示图;
图3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3-1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3H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3-1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操作的示图;
图3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TDM类型多连接的第3-2实施例的示图;
图3J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3-2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操作的示图;
图3K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释放TDM方法的方案的示图;
图3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3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应用了本公开的NR系统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4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现有LTE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监视(RLM)操作的示图;
图4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现有LTE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失败(RLF)操作的示图;
图4E是概念上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RLF操作的示图;
图4F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RLM/RLF下的服务波束和波束组的示图;
图4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LM操作的示图;
图4H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RLM/RLF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4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处理的示图;
图4J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处理的示图;
图4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图4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图5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LF相关终端和网络的操作的示图;
图5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涉及RRC连接挂起/恢复过程的终端和网络的操作的示图;
图5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5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图5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图6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网络挂起与终端的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图6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终端和网络恢复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图6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图6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的网络挂起与终端的连接的过程的示图;以及
图6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的终端和网络恢复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述描绘包括各种有助于理解的特定细节,但这些应被视为仅仅是示例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简明,可省略对公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字面含义,而仅是被发明人用来实现对本公开的清楚和一致的理解。相应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提供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目的,其中,本公开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应理解,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意味,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并非如此。因此,作为示例,对“一个部件表面”的指代包括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表面的指代。
本公开的各方面和特点以及用于实施所述各方面和特点的方法将通过参照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而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按照相反的顺序来实施。在说明书中限定的内容,诸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仅是被提供以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全面理解所述公开的特定细节,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在本公开的整个描述中,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号用于相同的部件。
<第一实施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新无线电(NR)或第5代(5G))中配置和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方法和装置,并且终端可包括以下操作:
—终端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层3消息)接收第一信息的操作。
—第一信息可包括类型1PUCCH的格式和类型2PUCCH的格式。关于格式的信息可以是预定最小值与预定最大值之间的整数。
—关于格式的信息可指示PUCCH的大小和将被放入PUCCH中的内容。
—第一信息可指示用于信道状态信息(SCI)的测量的频率资源。
—类型1PUCCH可被周期性发送。此外,类型1PUCCH可根据由第二信息指示的特定周期而被周期性发送。
—类型1PUCCH的发送可由包括第二信息的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来触发。
—类型1PUCCH可包括周期性CSI。诸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的信息可被包括在CSI中。
—类型2PUCCH可被周期性发送。此外,其可被发送n次。整数n可在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中被指示。
—类型2PUCCH的发送可由包括第三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触发。
—类型2PUCCH可包括周期性CSI。
—终端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消息(MAC控制消息或MAC控制元素)接收第二信息的操作。
—第二信息可包括类型1PUCCH的传输周期或用于类型1PUCCH的传输资源信息(频率资源或时间资源)。
—终端通过PHY控制消息(PDCCH中的物理控制信息或DCI)接收第三信息的操作。
—第三信息可包括类型2PUCCH的传输数量或用于类型2PUCCH的传输资源信息(频率资源或时间资源)。
—终端发送类型1PUCCH或类型2PUCCH的操作。
—终端可应用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并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类型1PUCCH。
—终端可应用第一信息或第三信息,并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类型2PUCCH。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终端从网络接收第一消息的操作。
—第一消息可以是RRC消息。
—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信息。
—终端确认第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第一消息中的操作。
—如果第二信息被包括在第一消息中,则终端在接收第一消息之后发送类型1PUCCH的操作。
—基于第一消息的第一信息和第一消息的第二信息来执行类型1PUCCH的发送。
—由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执行类型1PUCCH的发送。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如果第二信息被包括在第一消息中,则终端在接收第二信息之后发送类型1PUCCH的操作。
—基于第一消息的第一信息和第二消息的第二信息来执行类型1PUCCH的发送。
—第二消息可以是MAC控制消息。
—由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执行类型1PUCCH的发送。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和发送PUCCH的过程,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更详细的内容。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1A,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由新无线点节点B(NR NB)1a-10和新无线电核心网络(NR CN)1a-05组成。用户终端(新无线电用户设备(NR UE))1a-15通过NR NB 1a-10和NR CN 1a-05连接到外部网络。
在图1A中,NR NB 1a-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NB可通过无线电信道连接到NR UE 1a-15,并由此可提供比现有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由于所有用户业务通过共享信道被服务,所以通过合并(consolidation)每个UE的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NR NB 1a-10负责此项处理。一个NR 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LTE相比的超高速度的数据传输,NR NB可具有等于或高于现有最大带宽的带宽,并且,可考虑正交频分复用(OFDM)来额外接合波束成形技术,作为无线电连接技术。此外,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终端的信道状态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方法被应用于NR NB。NR CN 1a-05执行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服务质量(QoS)配置。NR CN是不仅负责终端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并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与现有LTE系统互锁,并且,NRCN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a-25。MME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 1a-30。
图1B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波束扫描的示图。
参照图1B,NR旨在支持与现有LTE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有所增长的数据传输速度。作为用于在NR中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的方法,已经考虑用于使用在6GHz或更高的频带中存在的宽频带来发送信号的方法。也就是说,已经考虑使用毫米波(以下称为“mmWave”)波段,诸如28GHz波段或60GHz波段,来提高传输速率。针对mmWave考虑的频带具有每单位距离相对较大的信号衰减大小,因此,为了确保覆盖率,基于使用多天线产生的定向波束的传输是必要的。基于定向波束的传输的问题在于难以在没有形成波束的位置发送或接收信号,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使用波束扫描技术。波束扫描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发送设备在连续扫描的同时发送具有恒定波束宽度的定向波束或旋转定向波束以使得位于发送设备的波束到达距离之内的接收设备接收波束。例如,发送接收点(TRP)1b-05是在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设备,并可以是5G NB或连接到5G NB的设备。TRP可在特定时间t1沿特定方向发送具有特定宽度的定向波束,并在时间t2沿另一方向发送具有相同宽度的定向波束,使得在特定时间周期波束覆盖所有方向。结果,由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在时间t9到达终端1b-15,并在时间t4到达终端1b-10。
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主要用于基站不知道将应用到终端的定向波束的方向的情况,并且,通过波束扫描来发送将被发送到处于空闲状态下的终端(空闲状态终端)的公共开销信号(common overhead signal,OSF)。
为了提高波束效率,不仅可使用发送定向波束,还可使用接收定向波束。如果使用了接收定向波束,则发送波束的方向性/方向和接收波束的方向性/方向应彼此同步。例如,如果接收波束的方向性与发送波束的方向性不同步,则尽管终端(1b-20)位于发送波束的区域中,终端也无法接收发送波束。相反,如果发送波束的方向性与接收波束的方向性同步且终端(1b-25)位于发送波束的区域中,则与不使用接收波束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高得多的效率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为了找到与发送波束同步的接收波束,接收设备通过针对相同的发送波束应用不同的接收波束来搜索提供最突出接收质量的接收波束。该处理被称为接收波束扫描。
图1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子帧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1C,在使用定向波束、模拟波束或混合波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特定子帧通过波束扫描来发送公共开销信号(OSF),并可在另一子帧中使用单个方向的定向波束向特定终端发送用户数据或从特定终端接收用户数据。
在预定周期1c-10中重复发送已经接收了OSF 1c-05的子帧。一个子帧由多个码元组成,并且,在OSF中,对于一个码元发送一个定向波束。例如,发送定向波束(或模拟波束),其中,第一码元1c-15到第十一码元1c-25分别对应于时间t1到t11,各个码元具有相同的波束宽度但覆盖不同的区域,并且,沿不同方向来配置方向性。
可对于OSF的各个码元发送以下的开销信号。
—用于下行链路同步建立的信号,诸如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
—波束参考信号(BRS),能够针对每个波束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或接收信号质量。
—系统信息、主信息块(MIB)或物理广播信道(PBCH)。
—在PBCH中,包括终端接入1d系统的必需信息,例如,下行波束带宽或系统帧号。
作为参考,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标识符可以通过除MIB之外的另一信道来广播。
在并非周期性发送OSF的子帧中,相同的波束在若干连续的码元上被发送,并且,可通过该波束发送用于处于连接状态的特定终端的用户数据。以下,该子帧被称为数据子帧(DSF)1c-30。
图1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应用本公开的另一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1D,由基于波束操作的NR基站(NR gNB)1d-05服务的小区可由TRP 1d-10、1d-15、1d-20、1d-25、1d-30、1d-35和1d-40组成。TRP 1d-10、1d-15、1d-20、1d-25、1d-30、1d-35和1d-40指示从现有LTE基站eNB分离发送和接收物理信号的部分功能而获得的块,并包括多个天线。NR基站可被表示为中央单元(CU),并且TRP可被表示为分布单元(DU)。可通过从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无线电链路控制(RLC)/MAC/物理(PHY)层分离各个层1d-45来配置NR gNB和TRP的功能。也就是说,TRP 1d-15和ld-25可执行仅与PHY层相应的层的功能,TRP 1d-10、ld-35和ld-40可执行仅与PHY层和MAC层相应的层的功能,并且TRP 1d-20和ld-30可执行仅与PHY层、MAC层和RLC层相应的层的功能。具体说来,TRP 1d-10、1d-15、1d-20、1d-25、1d-30、1d-35和1d-40可使用波束成形技术,其通过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沿若干方向产生窄波束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用户终端ld-50通过TRP 1d-10、1d-15、1d-20、1d-25、1d-30、1d-35和1d-40连接到NR gNB ld-05和外部网络。为了向用户提供服务,NR gNBld-05经由通过合并每个终端的状态信息(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信道状态)执行调度来支持终端与核心网络(CN)之间的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以上描述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并提出用于在以上描述的系统中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和装置。可基于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来配置用于发送PUCCH的传输资源。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应用如图1B所示的使用窄波束的波束成形技术,因此,当发送PUCCH时,有必要考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甚至是波束方向。此外,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如图1D所示,一个CU(或gNB)可连接到若干DU(TRP),并且,各个TRP的层和功能可彼此不同。相应地,当PUCCH被配置时,应考虑以下项:
—可在TRP中接收和处理PUCCH。
—可由TRP来控制PUCCH传输资源。
—可由TRP来控制PUCCH发送波束。
在这种结构下,一个CU难以通过控制信号管理在如图1D所示的较大区域中存在的所有终端。也就是说,由于CU与DU(TRP)之间的回程延迟,CU难以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终端,并且,由于CU应针对终端执行许多信号处理,所以会显著增加复杂性。
图1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1-1实施例的用于在CU的RRC层中配置PUCCH并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的示图。
参照图1E,CU 1e-03或gNB可具有PDCP/RLC/MAC层,并且,DU或TRP 1e-02可仅具有PHY层。相应地,CU可管理传输资源的调度。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由于特定原因有必要配置终端1e-01的PUCCH,则CU1e-03确定相应终端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PUCCH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PUCCH传输周期、PUCCH格式(用于周期性CSI的格式和用于非周期性CSI的格式)、传输资源大小、传输资源信息(时间信息和频率信息)、发送波束信息、接收波束信息和非周期性CSI的发送数量。传输资源信息可包括用于指示周期的子帧的数量、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子帧号(SFN)、指示频率资源的资源块(RB)索引和指示时间资源的码元索引。
如果PUCCH传输配置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e-05,CU 1e-03将信息传送到TRP 1e-02。此外,在操作1e-10,CU 1e-03通过将信息发送到终端1e-01作为RRC消息来配置PUCCH。在操作1e-15,针对其从RRC消息配置了PUCCH的终端1e-01可使用从操作1e-10接收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将周期性CSI报告给TRP 1e-02作为PUCCH格式和用于周期性CSI的传输资源。当报告周期性CSI时,终端1e-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周期性CSI。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e-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e-01当前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e-01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e-01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如果由于特定原因CU 1e-03有必要从终端1e-01接收非周期性CSI,则在操作1e-20和1e-25,CU 1e-03配置到达TRP 1e-02的非周期性CSI,并且TRP从PDCCH到DCI向终端1e-01分配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或PUSCH传输资源。在操作1e-30,终端1e-01使用在操作1e-10配置的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和在操作1e-20配置的传输资源,向TRP 1e-02报告非周期性CSI。非周期性CSI可被连续发送n次,或根据确定规则来发送非周期性CSI。整数n可被包括在PUCCH传输配置相关信息中。可在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中指示整数n。
当报告非周期性CSI时,终端1e-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非周期性CSI。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e-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e-01和基站执行的用于选择最佳波束配对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e-01使用由终端1e-01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图1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1-2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DU的MAC层用于配置PUCCH并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1的示图。
参照图1F,DU或TRP 1d-10、1d-20、1d-30、1d-35和1d-40可具有MAC层。相应地,TRP1f-02可管理传输资源的调度。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由于特定原因有必要配置终端1f-01的PUCCH,则CU 1f-03确定终端1f-01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由CU 1f-03确定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PUCCH传输周期(用于指示周期的子帧的数量、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和SFN)、PUCCH格式(用于周期性CSI的格式和用于非周期性CSI的格式)、传输资源大小、发送波束信息、接收波束信息和非周期性CSI的发送数量。如果PUCCH传输配置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f-05,CU 1f-03将信息传送到TRP 1f-02。
TRP 1f-02接收PUCCH传输配置信息并确定PUCCH的实际传输资源信息。传输资源信息可包括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SFN、指示频率资源的RB索引、指示时间资源的码元索引、发送波束信息和接收波束信息。如果传输资源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f-10,TRP 1f-02通过将PUCCH传输资源信息连同从操作1f-05接收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终端1f-01以作为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来配置终端1f-01的PUCCH。
在操作1f-15,针对其从MAC控制消息配置了PUCCH的终端1f-01可使用从操作1f-10接收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作为PUCCH格式和用于周期性CSI的传输资源将周期性CSI报告给TRP 1f-02。当报告周期性CSI时,终端1f-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周期性CSI。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f-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f-01当前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f-01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f-01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如果由于特定原因TRP 1f-02或CU 1f-03有必要从终端1f-01接收非周期性CSI,则在操作1f-20,TRP从PDCCH到DCI向终端分配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或PUSCH传输资源。在操作1f-25,终端1e-01使用在操作1f-10配置的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和在操作1f-20配置的传输资源,向TRP报告非周期性CSI。非周期性CSI可被连续发送n次,或根据确定规则来发送非周期性CSI。整数n可被包括在PUCCH传输配置相关信息中。当报告非周期性CSI时,终端1f-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非周期性CSI。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f-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f-01和基站执行的用于选择最佳波束配对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f-01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作为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用于确认信号的良好接收的确认,可使用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
图1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1-3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DU的MAC层用于配置PUCCH和发送配置信息的方法2的示图
参照图1G,DU或TRP 1d-10、1d-20、1d-30、1d-35和1d-40可具有MAC层。相应地,TRP1g-02可管理传输资源的调度。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由于特定原因有必要配置终端1g-01的PUCCH,则CU 1g-03或gNB确定终端1g-01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由CU 1g-03确定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PUCCH传输周期(用于指示周期的子帧的数量、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和SFN)、PUCCH格式(用于周期性CSI的格式和用于非周期性CSI的格式)、传输资源大小、发送波束信息、接收波束信息和非周期性CSI的发送数量。如果PUCCH传输配置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g-05,CU将信息传送到TRP。此外,在操作1g-10,CU 1g-03通过将PUCCH传输配置信息直接发送到终端1g-01作为RRC消息来配置所述PUCCH传输配置信息。
TRP 1g-02从CU 1g-03接收PUCCH传输配置信息并确定PUCCH的实际传输资源信息。传输资源信息可包括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SFN、指示频率资源的RB索引、指示时间资源的码元索引、发送波束信息和接收波束信息。如果传输资源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g-15,TRP 1g-02通过将PUCCH传输资源信息作为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发送到终端来配置终端1g-01的PUCCH。在操作1g-20,被从MAC控制消息分配了PUCCH传输资源的终端1g-01可使用从操作1g-10接收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作为用于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将周期性CSI报告给TRP。当报告周期性CSI时,终端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周期性CSI。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g-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g-01当前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g-01和基站执行的用于选择最优波束配对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g-01使用由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如果由于特定原因TRP 1b-02或CU 1g-03有必要从终端1g-01接收非周期性CSI,则在操作1g-25,TRP从PDCCH到DCI向终端1g-01分配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或PUSCH传输资源。在操作1g-30,终端1g-01使用在操作1g-10配置的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和在操作1g-25配置的传输资源,向TRP报告非周期性CSI。非周期性CSI可被连续发送n次,或根据确定规则来发送非周期性CSI。整数n可被包括在PUCCH传输配置相关信息中。当报告非周期性CSI时,终端1g-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非周期性CSI。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g-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g-01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g-01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g-01使用由终端1g-01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作为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用于确认信号的良好接收的确认,可使用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
图1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1-4实施例的CU的RRC层和DU的MAC层用于配置和发送PUCCH的方法3的示图。
参照图1H,DU或TRP 1d-10、1d-20、1d-30、1d-35和1d-40可具有MAC层。相应地,TRP1h-02可管理传输资源的调度。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由于特定原因有必要配置终端1h-01的PUCCH,则CU 1h-03或gNB确定相应终端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由CU 1h-03确定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PUCCH传输周期(用于指示周期的子帧的数量、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和SFN)、PUCCH格式(用于周期性CSI的格式和用于非周期性CSI的格式)、传输资源大小、发送波束信息、接收波束信息和非周期性CSI的发送数量。如果PUCCH传输配置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h-05,CU 1h-03将信息传送到TRP 1h-02。
然后,TRP 1h-02从CU 1h-03接收PUCCH传输配置信息并确定PUCCH的实际传输资源信息。传输资源信息可包括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SFN、指示频率资源的RB索引、指示时间资源的码元索引、发送波束信息和接收波束信息。如果传输资源信息被确定,则在操作1h-10,TRP 1h-02将PUCCH传输资源信息传送到终端1h-03。然后,在操作1h-05,CU 1h-03作为RRC控制消息对终端1h-01配置PUCCH传输配置信息和传输资源信息。在操作1h-20,配置了PUCCH的终端1h-01可使用PUCCH配置信息和PUCCH传输资源信息,作为用于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将周期性CSI报告给TRP 1h-02。当报告周期性CSI时,终端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周期性CSI。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h-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h-01当前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h-01和基站执行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h-01使用由终端1h-01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
如果由于特定原因TRP 1h-02或CU 1h-03有必要从终端1h-01接收非周期性CSI,则在操作1h-25,TRP 1h-02从PDCCH到DCI向终端1h-01分配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或PUSCH传输资源。在操作1h-30,终端1h-01使用在操作1h-10配置的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格式和在操作1h-25配置的传输资源,向TRP 1h-02报告非周期性CSI。非周期性CSI可被连续发送n次,或根据确定规则来发送非周期性CSI。整数n可被包括在PUCCH传输配置相关信息中。当报告非周期性CSI时,终端1h-01可使用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来发送所述非周期性CSI。
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由终端1h-01最近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所确定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具有与终端1h-01当前正被服务的服务波束的下行链路波束方向一致的上行链路方向的波束。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由网络来指示。此外,具有特定方向的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通过由终端1g-01和基站执行的用于选择最优波束配对的最佳波束配对选择处理所选择的上行链路波束。最佳波束选择处理是指以下处理:基站按照特定时间周期发送由基站支持的下行链路波束,终端1h-01使用由终端1h-01支持的上行链路波束来检查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的所有可行配对,然后选择具有最高信号质量的配对。作为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用于确认信号的良好接收的确认,可使用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
图1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1I,在操作1i-01,终端接收控制消息。在操作1i-05,控制消息可被确定为以下之一:RRC消息、MAC控制消息(MAC控制信息或MAC控制元素)或PDCCH的DCI。
如果控制消息是RRC消息或MAC控制消息,则在操作1i-10,终端首先确认PUCCH的传输配置信息。也就是说,终端确认PUCCH的传输当前是否已经被配置或者PUCCH的传输配置信息是否包括在接收的控制消息中。PUCCH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PUCCH传输周期、PUCCH格式(用于周期性CSI的格式和用于非周期性CSI的格式)、传输资源大小、发送波束信息、接收波束信息和非周期性CSI的发送数量。
如果PUCCH传输配置已经完成或PUCCH传输配置信息包括在接收的控制消息中,则终端进行到操作1i-15。在操作1i-15,终端确认PUCCH传输资源信息是否被包括在控制消息中。传输资源信息(时间信息和频率信息)可包括指示周期的子帧的数量、指示激活时间的系统帧号、SFN、指示频率资源的RB索引和指示时间资源的码元索引。
如果在操作1i-15确认了用于周期性CSI的PUCCH传输资源信息,则在操作1i-20,终端触发周期性CSI。如果在操作1i-10或操作1i-15没有确认周期性CSI的PUCCH传输配置信息和PUCCH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则在操作1i-25,终端执行与控制消息的命令相应的另一操作。
如果在操作1i-05接收到DCI,则在操作1i-30,终端确认关于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传输资源的信息是否被包括在DCI中。如果关于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传输资源的信息被包括在DCI中,则在操作1i-35,终端触发非周期性CSI。如果关于用于非周期性CSI的PUCCH传输资源的信息没有被包括在DCI中,则在操作1i-25,终端根据包括在DCI中的另一命令来执行另一操作。
终端的操作不限于图1I的操作,而可包括如上参照图1A到图1H所述的终端的所有操作。
图1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1J,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1j-10、基带处理器1j-20、存储单元1j-30和控制器1j-40。
RF处理器1j-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j-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1j-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j-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被提供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j-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j-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j-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电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执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并可在执行MIMO操作期间接收若干层。RF处理器1j-10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适当地配置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来执行接收波束扫描(sweep),或者可控制接收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宽度,使得接收波束与发送波束同步。
基带处理器1j-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j-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j-20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1j-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j-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j-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1j-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1j-20和RF处理器1j-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j-20和RF处理器1j-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1j-20和RF处理器1j-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1j-20和RF处理器1j-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可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带可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或5GHz)波段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等)波段。
存储单元1j-30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1j-30根据来自控制器1j-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1j-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j-40可通过基带处理器1j-20和RF处理器1j-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j-40在存储单元1j-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1j-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j-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j-40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更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并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1j-42。
图1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1K,基站包括RF处理器1k-10、基带处理器1k-20、回程通信单元1k-30、存储单元1k-40和控制器1k-50。
RF处理器1k-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k-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1k-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k-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被提供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k-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k-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k-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1k-20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k-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k-20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1k-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k-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k-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1k-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1k-20和RF处理器1k-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k-20和RF处理器1k-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1k-3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单元1k-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1k-40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1k-40可存储变成关于提供到终端的多连接还是挂起到终端的多连接的确定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1k-40可根据来自控制器1k-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1k-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k-50通过基带处理器1k-20和RF处理器1k-10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1k-3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k-50在存储单元1k-4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1k-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k-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k-5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1k-52。
<第二实施例>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参考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2A,无线通信系统由若干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MME 2a-25和服务网关(S-GW)2a-30组成。UE或“终端”2a-35通过基站2a-05、2a-10、2a-15及2a-20和S-GW2a-30连接到外部网络。
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是蜂窝网络中的连接节点,并向连接到网络的终端提供无线电连接。也就是说,为了向用户的业务提供服务,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通过合并终端的状态信息(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来执行调度,以支持终端与CN之间的连接。MME 2a-25是不仅负责终端的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MME连接到多个基站,并且,S-GW 2a-30是提供数据承载的设备。此外,MME 2a-25和S-GW 2a-30可进一步执行对连接到网络的终端的认证和承载管理,并处理从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到来的分组以及将被传送到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的分组。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附图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可能部分地不同于此后将定义的NR的无线电协议结构,但是为了方便,将在解释本公开时对其进行解释。
参照图2B,在终端或ENB中,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由PDCP 2b-05或2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b-10或2b-35和MAC 2b-15或2b-30组成。PDCP 2b-05或2b-40负责IP头部压缩/解压缩操作,并且RLC 2b-10或2b-35以适当的大小重新配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MAC 2b-15或2b-30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各种RLC层设备,并执行RLC PDU到MAC PDU的复用和RLC PDU从MAC PDU的解复用。物理层2b-20或2b-25执行更高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产生OFDM码元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OFDM码元,或对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码元执行解调和解码以将解调和解码后的OFDM码元传送到更高层。此外,PHY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HARQ)用于额外纠错,并且,接收端用一个比特来发送是否接收从发送端发送的分组。这被称为HARQ ACK/否定确认(NACK)信息。
可通过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来发送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并且,可通过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发送针对下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
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终端和基站的PDCP层的更高位置处存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并且,RRC层可发送和接收关于RRC的连接和测量相关配置控制消息。例如,基站可使用RRC层的消息来指示终端执行测量,并且,终端可使用RRC的消息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
图2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了本公开的5G系统中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2C,可考虑以下方案:5G系统以高频操作以便确保用于较高传输速度的宽频带宽。然而,由于难以以高频来传送信号,所以可考虑通过波束生成来发送数据的方案。
相应地,可考虑以下方案:基站或TRP 2c-01使用不同的波束与小区中的终端2c-71、2c-73、2c-75、2c-77和2c-79通信。也就是说,在图2C中,假设终端2c-71使用波束#1 2c-51来执行通信,终端2c-73使用波束#5 2c-55来执行通信,并且终端3、4和5通过波束#7 2c-57来执行通信。
为了测量终端通过哪个波束与TRP通信,在时间上存在OSF 2c-03,并且,在OSF中,基站按照码元(或通过若干码元)使用不同的波束来发送RS。在图2C中,假设基站发送12个波束——波束#1 2c-51到波束#12 2c-62,并且,在OSF中,对于每个码元2c-31到2c-42扫描和发送不同的波束。也就是说,在OSF中,按照码元来发送各个波束(例如,在第一码元2c-31发送波束#1 2c-51),并且,终端可通过测量OSF来测量在OSF中发送的哪个波束信号是最强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OSF中恒定发送的波束被称为公共波束(commonbeam)。
在图2C中,假设对于25个子帧重复相应的OSF的方案,并且,剩余24个子帧为发送和接收普通数据的DSF 2c-05。
相应地,假设以下方案:根据基站的调度,终端2c-75、2c-77和2c-79共同使用波束#7 2c-11来执行通信,终端2c-71使用波束#1 2c-13来执行通信,并且终端2c-73使用波束#5 2c-15来执行通信。
此外,由于在DSF中使用的波束是用于连接到基站的终端的波束,所以可通过根据终端的位置更精细地调整方向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为此,终端可报告从各个波束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质量,以使得基站能够执行额外的调整。如上所述用于精细调整的一系列过程被称为波束精选(beam refinement)过程。通过波束精选过程,基站可沿终端的、不同于从OSF发送的波束的方向和/或宽度的方向使用更优的波束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波束精选过程针对终端指定的波束被称为专用波束。假设仅可在稍后描述的连接模式下使用专用波束。
在示例性附图中,尽管示出了基站的发送波束#1 2c-51到#12 2c-62,但是可额外考虑用于接收基站的发送波束的终端的接收波束(例如,终端2c-71的波束2c-81、2c-83、2c-85和2c-87)。在示例性附图中,终端1具有4个波束2c-81、2c-83、2c-85和2c-87,并且其执行波束扫描,以便确定哪个波束具有最佳接收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同时使用若干波束,则可通过对于每个OSF使用一个接收波束,接收与接收波束的数量一样多的若干OSF,来找到基站的最佳发送波束和终端的接收波束。
图2D是解释在使用用于选择性地确定将根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测量配置来测量的波束的方法的情况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示图。
参照图2D,在操作2d-11,处于空闲模式RRC_IDLE的终端2d-01驻留在相应的基站以找到适当的小区,并然后在操作2d-13,由于产生了将被发送的数据而执行到基站的连接。在空闲模式下,终端2d-01没有连接到网络以节能,因此其无法发送数据。为了数据发送,终端2d-01有必要切换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此外,如上所述的术语“驻留”表示终端2d-01停留在相应的小区并接收寻呼消息以确定数据在下行链路中是否被发送。如果终端2d-01成功连接到基站2d-03,则终端2d-01的状态切换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并且,处于连接模式下的终端2d-01可向基站发送数据/从基站接收数据。
其后,当处于连接模式下的终端2d-01移入或移出小区时,有必要命令终端的移动,使得终端通过另一波束或小区/基站执行发送/接收。为此,在操作2d-15,基站2d-03被配置为指示终端来测量服务波束、在相同小区的相同发送&接收点(TRP)(TRP内)的相邻波束或者在相同小区的不同TRP(TRP间)或另一小区的相邻波束。上述测量指示包括以下条件之一:如果以下条件被满足,则终端2d-01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2d-03。
—事件1: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2: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差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3: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偏向好于(offset betterthan)最佳TRP内波束的情况。
—事件4: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5: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差于阈值1,且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阈值2的情况。
在操作2d-17,已经接收到如上所述的配置信息的终端2d-01将指示配置信息已经被成功接收的确认消息发送到基站2d-03。为此,在LTE中,可使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如以上参照图2C所述,如果终端2d-01处于连接模式以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则除了公共波束之外其可使用专用波束。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2d-01按照以上描述的事件之一来配置,则在操作2d-19,终端2d-01可确定哪个波束被选择以进行测量。也就是说,可根据事件来测量专用波束,或者,即使在专用波束被使用的情况下,也可测量公共波束。公共波束可对应于SS块,并且专用块可对应于CSI-RS。对公共波束的测量可以是基于SS块的测量,并且对专用波束的测量可以是针对CSI-RS的测量。
更具体地说,如果当在事件1和2中,终端2d-01仅测量服务波束的信号强度/质量,则终端2d-01如果使用公共波束执行通信则测量公共波束,而如果其通过波束精选过程使用专用波束,则使用专用波束。
此外,如果当在事件3中,终端2d-01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将服务波束与相邻波束进行比较,则即使在终端2d-01使用专用波束作为服务波束的情况下,终端2d-01也可使用公共波束执行测量。因为使用公共波束来测量没有专用波束的相邻波束,所以这实现了服务波束与相邻波束之间的公平比较。
此外,即使当在事件5中,在终端2d-01将服务波束与预定阈值1进行比较且将相邻波束与预定阈值2进行比较,并在两个条件全部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报告的事件中,也按照与事件3相同的方式,即使在终端2d-01使用专用波束作为服务波束的情况下,终端2d-01也使用公共波束来执行测量。
如果当在事件4中,终端2d-01仅测量相邻波束的信号强度/质量,则因为没有专用波束用于相应的相邻波束,所以终端2d-01使用相应的相邻波束的公共波束来执行测量。
可由终端2d-01来预先定义针对什么事件终端2d-01将服务波束与公共波束进行比较,并且基站2d-03可使用诸如RRC消息或MAC消息的消息对上述内容进行配置。
如上所述,在操作2d-21,终端2d-01根据从基站2d-03配置的测量事件,选择将被测量的波束(即,公共波束2d-23、另一基站2d-05的公共波束2d-25或即使处于服务波束中的专用波束2d-27),以测量相应的波束,并且,如果其与测量报告条件一致,则在操作2d-31,终端2d-01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2d-03。根据测量结果,基站2d-03可发送命令以将终端2d-01移动到相同小区中的相同TRP中的另一波束,将终端2d-01移动到相同小区中的另一TRP中的波束,或者将终端移动到属于另一小区的TRP的波束。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假设终端2d-01可从由每个TRP发送的公共波束来确定小区、小区中的TRP和波束标识符。
图2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顺序的示图。
参照图2E,在附图中,在操作2e-03,假设处于连接模式下的终端连接到基站/小区,以将数据发送到相应小区的波束/从所述相应小区的波束接收数据。
如上所述,为了移动性管理,在操作2e-05,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终端受基站指示来执行测量配置。测量配置指示消息可包括以下事件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如果以下条件被满足,则终端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
—事件1: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2: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差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3: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偏向好于最佳TRP内波束的情况。
—事件4: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预定阈值的情况。
—事件5:服务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差于阈值1,且TRP间相邻波束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变得好于阈值2的情况。
在操作2e-07,已经接收到测量配置的终端确定配置的测量事件是哪个事件。
如果如事件1或2那样,配置的测量事件是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将服务波束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则在操作2e-09,终端确定其当前使用公共波束与服务小区通信还是通过波束精选过程而使用专用波束与服务小区通信。如果终端当前使用公共波束与服务小区通信,则在操作2e-11,所述终端在根据所述事件执行测量时使用公共波束来执行测量。如果终端当前通过波束精选过程而使用专用波束与服务小区通信,则在操作2e-13,所述终端在根据所述事件执行测量时使用专用波束来执行测量。如以上参照图2C所述,公共波束是即使在诸如OSF的子帧中也沿各个方向扫描的波束。此外,专用波束被表征为具有与公共波束不同的方向和/或波束宽度,并且,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终端被表征为发送用于指示通过波束精选过程将使用哪个波束的专用消息。相应地,在操作2e-21,终端确定是否通过针对选择的服务波束测量信号强度/质量来执行测量报告。
如果如事件3那样,配置的测量事件是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将服务波束与相邻波束进行比较,则在操作2e-15,终端即使在通过波束精选过程而使用专用波束与服务小区通信的情况下也使用公共波束执行测量。相邻波束可以是相同小区的另一TRP(小区内TRP间)的波束,或另一小区的另一TRP(小区间TRP间)的波束。相应地,假设每个波束包括小区标识符和TRP标识符。相应地,如果相邻波束是指相同小区的另一TRP(小区内TRP间)的波束,则表示TRP标识符变得不同,而如果相邻波束是指另一小区的另一TRP(小区间TRP间)的波束,则表示小区标识符变得不同。相应地,在操作2e-23,终端针对服务波束选择公共波束,并确定是否通过针对服务波束和相邻波束测量信号强度/质量来执行测量报告。
如果如事件5那样,配置的测量事件是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将服务波束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且在信号强度/质量方面将相邻波束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则在操作2e-17,即使在通过波束精选过程而使用专用波束与服务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也使用公共波束来执行测量。相邻波束可以是相同小区的另一TRP(小区内TRP间)的波束,或另一小区的另一TRP(小区间TRP间)的波束。相应地,假设每个波束包括小区标识符和TRP标识符。相应地,如果相邻波束是指相同小区的另一TRP(小区内TRP间)的波束,则表示TRP标识符变得不同,而如果相邻波束是指另一小区的另一TRP(小区间TRP间)的波束,则表示小区标识符变得不同。相应地,在操作2e-23,终端针对服务波束选择公共波束,并确定是否通过针对服务波束和相邻波束测量信号强度/质量来执行测量报告。
如果在操作2e-25确定根据如上所述的确定而发送测量结果,则在操作2e-27,终端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通过测量报告,基站可发送命令以将终端移动到相同小区中的相同TRP中的另一波束,将终端移动到相同小区中的另一TRP中的波束,或者将终端移动到属于另一小区的TRP的波束。
图2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2F,终端包括RF处理器2f-10、基带处理器2f-20、存储单元2f-30和控制器2f-40。
RF处理器2f-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2f-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2f-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f-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图2F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f-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f-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2f-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电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
基带处理器2f-20根据系统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2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2f-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2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2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2f-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2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2f-20和RF处理器2f-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f-20和RF处理器2f-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2f-20和RF处理器2f-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此外,不同的频带可包括SHF(例如:2.5GHz或5GHz)波段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等)波段。
存储单元2f-30可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
控制器2f-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f-40通过基带处理器2f-20和RF处理器2f-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f-40在存储单元2f-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2f-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f-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f-40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更高层的AP。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器2f-40包括多连接处理器2f-42。例如,控制器2f-40可控制终端执行如图2F中示出的终端的操作的过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在连接到基站之后从基站接收用于命令测量的消息。已经接收到所述消息的控制器通过对根据从基站配置的测量事件将测量的波束的测量来确定将测量报告发送到基站的条件是否被满足。如果条件被满足,则控制器产生包括测量结果的消息,并通过基站处理器和RF处理器将产生的消息发送到基站。
<第三实施例>
图3A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连接操作方案的示图。
参照图3A,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由NR NB 3a-15和NR CN 3a-05组成。用户终端(NR UE)3a-20通过NR NB 3a-15和NR CN3a-05连接到外部网络。
参照图3A,NR NB 3a-15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eNB。NR NB可通过无线电信道而连接到NB UE 3a-20,并由此可提供比现有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由于所有用户业务通过共享的信道而进行服务,所以通过合并每个UE的状态信息(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NR NB 3a-15负责此项处理。一个NR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LTE相比的超高速度的数据传输,NR NB可具有等于或高于现有最大带宽的带宽,并且,可考虑OFDM来额外接合波束成形技术,作为无线电连接技术。此外,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终端的信道状态的AMC方法被应用于NR NB。NR NB 3a-15执行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NR CN是不仅负责终端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并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与现有LTE系统互锁,并且,NR CN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3a-25。MME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3a-25。终端可同时连接到NR NB和eNB以接收服务。这被称为多连接。多连接被如下定义。
一种操作的模式,借由此模式,处于连接模式下的多个Rx/Tx UE被配置为采用由经由非理想回程连接的多个独立的调度器提供的E-UTRA和/或NR之中的无线电资源。
作为一种服务方案的示例,多连接终端可通过NR来接收超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并可通过LTE接收VoLTE(语音)服务。
图3B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支持多连接的多个RF链的终端的示图。为了支持多连接,多个RF链是必要的。
参照图3B,终端具有由支持NR的RX链3b-05和TX链3b-10组成的一个RF链和由支持LTE的RX链3b-15和TX链3b-20组成的一个RF链.具有多个RF链的终端可同时与NR和LTE执行数据发送/接收。然而,这种结构会由于大量RF链而增大终端的功耗,并且在材料代价方面没有节省空间。在便宜终端的情况下,这种代价增加会导致多连接支持变得不可行。此外,在RX链与TX链之间会发生设备内干扰。这被称为设备内共存(IDC)干扰。例如,从TX链辐射出的信号会被输入NR的RX链,以变成NR的干扰信号。
图3C是解释用于支持多连接的TDM方法的应用的示图。
参照图3C,一种用于克服如上所述的使用多个RF链的多连接的缺陷的方法在于应用TDM方法,其用于在使用单个RF链的状态下,在某一时刻仅利用一个系统来发送/接收数据。单个RF链意味着终端中功耗和材料代价的降低。此外,根据TDM方法,可排除IDC干扰。例如,在以频率F1使用NR且以频率F2使用LTE的情况下,终端可在特定时间周期t1 3c-05向NR发送数据/从NR接收数据,并可在预定RF变换时间t2 3c-10之后在特定时间周期t3 3c-15向LTE发送数据/从LTE接收数据。为了单个RF链控制预定频带,需要预定时间。相应地,在上述时间周期期间,不执行数据发送/接收。
图3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应用TDM方法的单个RF链的终端的示图。
参照图3D,终端具有由一个RX链3d-05和一个TX链3d-10组成的单个RF链。对于特定时间周期,终端的RF链被配置为仅由NR或LTE使用的频率。此外,对于特定时间周期,RX链可被配置为NR频率(LTE频率),并且TX链可被配置为LTE频率(NR频率)。
图3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用于应用TDM方法的单个TX链和多个RX链的终端的示图。
参照图3E,终端具有多个RX链3e-05和3e-10以及一个TX链3e-15。终端可同时从NR和LTE接收数据,但对于特定时间周期仅可将数据发送到NR或LTE。上述结构从功耗和代价来考虑效率较低,但是从复杂性来考虑具有优势。
图3F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TDM类型多连接的第3-1实施例的示图。
参照图3F,终端3f-05驻留在第一基站3f-10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站3f-10用作触发TDM操作的主机。第一基站3f-10可以是NR NB或eNB。在操作3f-20,第一基站3f-10向终端3f-05通知第一基站3f-10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f-30,终端3f-05向第一基站3f-10通知终端3f-05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f-25,第二基站3f-15向第一基站3f-10通知第二基站3f-15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f-35,第一基站3f-10根据正向终端3f-05提供的服务或QoS来确定是否配置TDM操作。此外,终端3f-05根据将被提供给终端3f-05自身的服务或QoS来确定TDM操作是否必要,并可在操作3f-40请求第一基站提供TDM操作。
如果根据第一基站3f-10的决定或终端请求而确定配置TDM操作,则在操作3f-45,第一基站3f-10将与TDM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提供给终端3f-05。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关于TDM模式(pattern)的信息。TDM模式是终端3f-05可在NR或LTE频率发送/接收数据的时间信息。可按照位图的形式来提供所述信息,或者,可将所述信息提供为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周期和偏移信息。如果按照位图的形式来提供所述信息,则每个比特用于指示终端3f-05针对特定单位时间发送/接收数据的频率。特定单位时间可被配置。如果信息被提供为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周期和偏移信息,则使用偏移信息来计算将以特定频率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时间点,并使用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以所述频率针对指示的时间周期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时间周期携带特定周期。在操作3f-50,已经接收到TDM配置信息的终端3f-05操作特定定时器。直到所述特定定时器过期,终端应完成与第二基站3f-15的RRC连接建立。
在特定定时器操作的时间期间,在操作3f-55,终端的RF链应被配置为由第二基站3f-15使用的频率。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终端3f-05在操作3f-60从第二基站3f-15接收系统信息,并在操作3f-65执行随机接入。此外,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终端将从第一基站3f-10提供的TDM配置信息提供给第二基站3f-15。如果与第二基站3f-15的RRC连接建立完成,则在操作3f-70,终端3f-15在所述特定时间开始TDM操作。如果RRC连接建立直到定时器过期也未成功完成,则在操作3f-75,终端3f-05无法开始TDM操作,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3f-80,终端3f-05使用特定消息将这一失败通知第一基站3f-10。TDM操作开始的特定时间对于终端3f-05、第一基站3f-10和第二基站3f-15应全部是知悉的。相应地,用于指明这一信息的方法是必要的。
—方法1:终端3f-05使用操作3f-80的特定消息向NR或LTE通知开始TDM操作的时间的方法。如果与第二基站3f-15的RRC连接建立完成,则终端3f-05使用L1信令、MAC CE或RRC消息将所述时间通知给第一基站。第二基站3f-15可基于随机接入性能完成来隐式地掌握TDM操作时间。此外,如同第一基站3f-10那样,终端3f-05可使用L1信令、MAC CE或RRC消息将所述时间通知给第一基站。
—方法2:第一基站3f-10隐式地开始TDM操作的方法。第一基站3f-10在没有从终端3f-05接收任何消息的情况下使用自定时期来开始TDM操作。定时器将在TDM配置信息被提供给终端3f-05之后开始,并可具有与定时器的配置值相同或类似的配置值。第二基站3f-15还可基于随机接入性能完成来隐式地掌握TDM操作时间。
如果TDM操作开始,则在操作3f-85和3f-90,终端3f-05使用TDM模式信息通过NR和LTE频率的变换来执行数据发送/接收。
图3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3G,在操作3g-05,终端与终端驻留在其上的第一基站交换TDM支持能力。在操作3g-10,终端根据将被提供给终端自身的服务的类型或QoS向第一基站请求TDM操作。在操作3g-15,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TDM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TDM模式信息。在操作3g-20,终端在操作3g-25从第二基站接收系统信息,并且,在操作3g-30,终端执行随机接入处理。在操作3g-35,终端将从第一基站提供的TDM配置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发送到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TDM模式信息。在操作3g-40,终端在特定时间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执行TDM操作。
图3H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3H,在操作3h-05,第一基站与终端交换TDM支持能力。在操作3h-10,第一基站根据将被提供给终端的服务的类型或QoS以及服务提供者/网络策略来确定TDM操作。在操作3h-15,第一基站将TDM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在操作3h-20,第一基站在特定时间执行与终端的TDM操作。
图3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配置TDM类型多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示图。
参照图3I,终端3i-05驻留在第一基站3i-10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站用作触发TDM操作的主机。第一基站可以是NR NB或eNB。在操作3i-20,第一基站3i-10向终端3i-05通知第一基站3i-10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i-30,终端3i-05向第一基站3i-10通知终端3i-05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i-25,第二基站3i-15向第一基站3i-10通知第二基站3i-15自身是否支持TDM操作。在操作3i-35,第一基站3i-10根据正向终端3i-05提供的服务或QoS来确定是否配置TDM操作。此外,终端根据将被提供给终端3i-05自身的服务或QoS来确定TDM操作是否必要,并可在操作3i-40请求第一基站3i-10提供TDM操作。如果根据第一基站3i-10的决定或终端请求而确定配置TDM操作,则在操作3i-45,第一基站3i-10使用包括与TDM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消息来请求第二基站3i-15提供TDM操作。在操作3i-50,第二基站3i-15将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一基站3i-10。在操作3i-55,已经从第二基站3i-15接收到接受响应消息的第一基站3i-10将与TDM操作相关的配置信息提供给终端3i-05。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TDM模式信息。TDM模式是终端3i-05可在NR或LTE频率发送/接收数据的时间信息。可按照位图的形式来提供所述信息,或者,可将所述信息提供为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周期和偏移信息。如果按照位图的形式来提供所述信息,则每个比特用于指示终端3i-05针对特定单位时间发送/接收数据的频率。所述特定单位时间可被配置。如果所述信息被提供为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周期和偏移信息,则使用偏移信息来计算将以特定频率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时间点,并使用用于停留在特定频率的时间周期信息以所述频率针对指示的时间周期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所述时间周期携带特定周期。在操作3i-60,已经接收到TDM配置信息的终端3i-05操作特定定时器。直到所述特定定时器过期,所述终端3i-05应完成与第二基站的连接。在特定定时器操作的时间期间,在操作3i-70,终端3i-05的RF链应被配置为由第二基站3i-15使用的频率。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终端3i-05在操作3i-65从第二基站3i-15接收系统信息,并在操作3i-75执行随机接入处理。第二基站3i-15的系统信息可通过在操作3i-55的RRC连接配置消息而传送到终端3i-05。当在操作3i-50从第二基站3i-15接收TDM响应时,第一基站3i-10可同时被提供第二基站3i-15的系统信息。此外,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在操作3i-80,终端3i-05将从第一基站3i-10提供的TDM配置信息提供给第二基站3i-15。如果第二基站3i-15从终端3i-05成功接收到RRC连接识别完成消息,则到第二基站3i-15的连接完成,并且,在特定时间,TDM操作开始。如果所述连接直到定时器过期也未成功完成,则在操作3i-85,终端3i-05无法开始TDM操作,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3i-90,终端3i-05使用特定消息将这一失败通知第一基站3i-10。TDM操作开始的特定时间应对于终端3i-05、第一基站3i-10和第二基站3i-15全部是知悉的。已经描述过了用于指明所述信息的方法。
如果TDM操作开始,则在操作3i-95和3i-100,终端3i-05使用TDM模式信息通过NR和LTE频率的变换来执行数据发送/接收。
在图3D示出的结构的情况下,终端3i-05可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来执行TDM操作。在图3E示出的结构的情况下,终端3i-05可在针对上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和数据时执行TDM操作。
终端3i-05可双重链接到第一基站3i-10和第二基站3i-15,并且,在第一基站3i-10是LTE基站且第二基站3i-15是NR基站的情况下,其可对应于EN-DC。
图3J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3-2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3J,在操作3j-05,第一基站与终端交换TDM支持能力。在操作3j-10,第一基站根据将被提供给终端的服务的类型或QoS以及服务提供者/网络策略来确定TDM操作。在操作3j-15,第一基站请求第二基站提供TDM操作。在操作3j-20,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接受响应消息。在操作3j-25,第一基站将TDM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在操作3j-30,第一基站在特定时间与终端执行TDM操作。
图3K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释放TDM方法的方案的示图。
参照图3K,如果特定事件发生,则执行TDM操作的终端可将其挂起。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紧急灾害信息(诸如地震和海啸系统(ETWS)/商用移动告警系统(CMAS))被发送,则在操作3k-15,正在执行的TDM操作被挂起或释放,并且,从提供ETWS/CMAS的系统优选地接收紧急灾难信息。通常,考虑到事情的重要性,终端应尽可能快地完成紧急灾难信息的接收。然而,在保持TDM操作的情况下,会花费时间来完成紧急灾难信息的接收。例如,在紧急灾难信息仅在NR系统中提供的情况下,切换到LTE系统意味着直到紧急灾难信息的接收完成要花费很多时间。即使在NR和LTE系统两者提供紧急灾难信息的情况下,从各个系统发送的紧急灾难消息具有不同的格式,因此,从时间延迟来考虑,仅在特定系统接收紧急灾难信息是有益处的。终端接收寻呼消息,其中,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紧急灾难消息正从NR或LTE系统发送。已经接收到寻呼消息的终端忽略配置的TDM操作,并接收包括正由已经发送了寻呼消息的系统所广播的紧急灾难消息的系统信息。直到紧急灾难消息已经被从成功接收,才执行配置的TDM操作。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可在以下情况下针对特定系统来挂起或释放配置的TDM:
—终端执行重建,或者
—移交,或者
—如果发生RLF。
如果发生RLF,则终端根据已经发生了RLF的基站是主机还是从机而进行不同操作。如果RLF发生在主基站,则终端挂起或释放TDM操作,并执行重新建立操作。如果RLF发生在从基站,则终端可执行重新建立操作或可完全释放连接。在执行重新建立操作的情况下,在已经发生RLF的系统的频率执行操作,并且,在执行操作期间,不执行TDM操作。这是为了最大化重新建立的成功率。
即使在执行移交的情况下,RF链也被固定到执行了移交的系统的频率。也就是说,TDM操作被挂起或释放。这也是为了最大化移交的成功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在执行TDM操作的终端中出现了上述缘由,则终端可释放或挂起TDM操作,并且,这种操作可被应用于所有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TDM操作和用于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的TDM操作。
图3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3L,终端包括RF处理器3l-10、基带处理器3l-20、存储单元3l-30和控制器3l-40。
RF处理器3l-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3l-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3l-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3l-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3l-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3l-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3l-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电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执行MIMO,并可在执行MIMO操作期间接收若干层。
基带处理器3l-20根据系统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3l-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3l-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3l-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3l-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3l-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3l-2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3l-20和RF处理器3l-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3l-20和RF处理器3l-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3l-20和RF处理器3l-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3l-20和RF处理器3l-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可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带可包括超SHF(例如:2.5GHz或5GHz)波段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等)波段。
存储单元3l-30可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说来,存储单元3l-30可存储与使用第二无线电连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连接节点相关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3l-30根据来自控制器3l-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3l-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l-40通过基带处理器3l-20和RF处理器3l-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3l-40在存储单元3l-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3l-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3l-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3l-40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更高层的AP。控制器3l-4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3l-42。
图3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3M,基站包括RF处理器3m-10、基站处理器3m-20、回程通信单元3m-30、存储单元3m-40和控制器3m-50。
RF处理器3m-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3m-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3m-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3m-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3m-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3m-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3m-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3m-20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3m-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3m-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3m-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3m-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3m-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3m-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3m-20和RF处理器3m-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3m-20和RF处理器3m-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3m-30提供用于在网络中执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3m-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另一节点、例如辅助基站或CN的比特串转换为物理信号,并将从所述另一节点接收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串。
存储单元3m-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3m-40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3m-40可存储变成关于提供还是挂起到终端的多连接的确定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3m-40根据来自控制器3m-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3m-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m-50通过基带处理器3m-20和RF处理器3m-10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3m-3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3m-50在存储单元3m-4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3m-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3m-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3m-5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3m-52。
<第四实施例>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4A,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由新无线点节点B(以下称为“NR NB”)4a-10和NR CN 4a-05组成。用户终端(“NR UE”或“终端”)4a-15通过NR NB 4a-10和NR CN 4a-05连接到外部网络。
在图4A中,NR NB 4a-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eNB。NR NB可通过无线电信道连接到NR UE 4a-15,并由此可提供比现有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由于所有用户业务通过共享信道被服务,所以通过合并每个UE的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NR NB 4a-10负责此项处理。一个NR 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LTE相比的超高速度的数据传输,NR NB可具有等于或高于现有最大带宽的带宽,并且,可考虑OFDM来额外接合波束成形技术,作为无线电连接技术。此外,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终端的信道状态的AMC方法被应用于NR NB。NR CN4a-05执行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NR CN是不仅负责终端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并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与现有LTE系统互锁,并且,NR CN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4a-25。MME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 4a-30。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应用了本公开的NR系统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4B,可考虑以下方案:NR系统以高频操作以便确保用于较高传输速度的宽频带宽。然而,由于难以以高频来传送信号,所以可考虑通过波束生成来发送数据的方案。
相应地,可考虑以下方案:基站或TRP 4b-01使用不同的波束与小区中的终端4b-71、4b-73、4b-75、4b-77和4b-79通信。也就是说,在图4B中,假设终端4b-71使用波束#1 4b-51来执行通信,终端4b-73使用波束#5 4b-55来执行通信,并且终端3、4和5通过波束#7 4b-57来执行通信。
为了测量终端通过哪个波束与TRP通信,在时间上存在OSF 4b-03,并且,在OSF中,基站按照码元(或通过若干码元)使用不同的波束来发送RS。可导出用于区分来自RS的各个波束的波束索引值。在图4B中,假设基站发送12个波束——波束#1 4b-51到波束#12 4b-62,并且,在OSF中,对于每个码元4b-31到4b-42扫描和发送不同的波束。也就是说,在OSF中,按照码元来发送各个波束(例如,在第一码元4b-31发送波束#1 4b-51),并且,终端可通过测量OSF来测量OSF中发送的哪个波束信号是最强的。
在图4B中,假设对于25个子帧重复相应的OSF的方案,并且,剩余24个子帧为发送和接收普通数据的DSF 4b-05。
相应地,假设以下方案:根据基站的调度,终端4b-75、4b-77和4b-79共同使用波束#7 4b-11来执行通信,终端4b-71使用波束#1 4b-13来执行通信,并且终端4b-73使用波束#5 4b-15来执行通信。
在示例性附图中,尽管示出了基站的发送波束#1 4b-51到#12 4b-62,但是可额外考虑用于接收基站的发送波束的终端的接收波束(例如,终端4b-71的波束4b-81、4b-83、4b-85和4b-87)。在示例性附图中,终端1具有4个波束4b-81、4b-83、4b-85和4b-87,其执行波束扫描,以便确定哪个波束具有最佳接收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若干波束无法同时使用,则可通过对于每个OSF使用一个接收波束,接收与接收波束的数量一样多的若干OSF,找到基站的最佳发送波束和终端的接收波束。
图4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LTE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监视(RLM)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4C,PHY 4c-10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来测量下行链路信号质量。信号质量是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测量值被与特定阈值Qout进行比较。所述阈值是满足PDCCH的特定块误差率(BLER)的信号质量值。如果测量值不高于阈值,则PHY向上(“更高”)层4c-05发送“未同步(out-of-sync)”指示符。阈值与BLER之间的关系受终端性能影响,因此其通过终端实现而导出。
图4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LTE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失败(RLF)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4D,终端的PHY在特定周期4d-05将测量的CRS信号质量与Qout进行比较。如果上层从物理层数次接收“未同步”指示符N310,则在4d-15,T310定时器4d-20操作。如果在T310定时器过期之前,由PHY N311数次报告“同步中(in-sync)”指示符,则T310定时器被挂起。相反,如果T310定时器过期,则在4d-25,RLF被声明。此后,终端初始化重新建立处理,并在4d-30操作T311定时器。如果终端找到适合的小区,则其在4d-40挂起T311定时器,并操作T301定时器。如果终端从基站接收到RRC连接重新建立消息,则T301定时器被挂起。如果T311或T301定时器过期,则在4d-45,终端切换到待机模式。N300、N311、T310、T311和T301的值从网络提供。
图4E是概念上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RLF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4E,即使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可具有与现有LTE类似的RLF处理。概念上,如果在4e-05,由终端测量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差于特定阈值,则在4e-10,Qout继续特定时间,在4e-15,RFL被声明。在RLF被声明之后,在4e-20,执行用于连接恢复的重新建立处理。如果重新建立处理没有被成功执行,则在4e-25,终端切换到待机模式。
图4F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RLM/RLF下的服务波束和波束组的示图。
参照图4F,一个TRP 4f-01由一个或多个波束4f-51到4f-62组成。下行链路服务波束4f-55是当TRP向终端发送数据/从终端接收数据时使用的TRP的下行链路波束。通常,波束天线的宽度非常窄,并且,在移动的终端的情况下,服务波束的测量信号质量突然变化。相反,服务波束可被容易地改变到相同TRP下的相邻波束。对于RLM操作,只有由服务波束提供的RS可被测量并与特定阈值Qout进行比较,但是基于此来声明RLF是不足够的。这是因为终端可通过服务波束充分改变到相同TRP下的另一波束来相对容易地恢复无线电连接。相应地,在执行RLM操作的情况下,有必要不仅考虑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还考虑相同TRP下的相邻波束的信号质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在RLM操作期间额外考虑在相同TRP中的特定波束组4f-63的信号质量。波束组由相同TRP中的全部或部分波束组成,并且可使用各种编排方法。例如,属于波束组的波束可被定义为:
—能够在相同TRP中将恒定信号质量提供给终端的波束,
—在相同TRP中与终端的当前服务波束相邻的波束,或者
—相同TRP中的所有波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在执行RLM操作期间,终端不仅考虑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而且考虑相同TRP下(TRP内)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可以是,
—属于该组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中的最佳信号质量,
—该组中的n个较高波束的信号质量的平均值,
—属于该组的波束的信号质量的总和,
—属于该组的波束的信号质量的平均值,或者
—在将预定权重赋予信号质量之后波束的信号质量的加权和。
如果尽管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并不好,但是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高于特定阈值,则除了声明RLF之外,优选的是执行用于将服务波束改变为相同TRP下的另一波束(属于波束组的一个波束)的无线电链路恢复操作。
图4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LM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4G,PHY 4g-10检查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和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是否分别好于不同阈值。PHY周期性地将结果报告给上(“更高”)层4g-5。如果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阈值Qout,且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阈值Qout(波束组),则PHY将“无线电链路恢复”指示符报告给上层。如果上层首先接收“无线电链路恢复”指示符作为报告,则第一定时器操作,并且如果第一定时器过期,则终端执行第一处理。在第一处理期间,终端执行用于将服务波束改变为相同TRP中的另一波束的操作。如果在第一定时器操作的同时,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变得好于第一阈值,或者,特定波束组的信号质量变得低于第二阈值,则第一定时器被挂起。如果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阈值,且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阈值,则PHY将“无线电链路问题”指示符报告给上层。“无线电链路问题”指示符对应于LTE中的“未同步”指示符。如果上层首先接收“无线电链路问题”指示符作为报告,则第二定时器操作,并且如果第二定时器过期,则终端声明RLF。已经声明了RLF的终端执行第二处理。第二处理表示在建立到重新建立处理的连接之后将RLF报告给网络的处理。如果在第二定时器操作的同时,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变得好于第一阈值,或者,特定波束组的信号质量变得好于第二阈值,则第二定时器被挂起。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通过终端实现来确定,或可由网络来配置。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可使用固定值或可由网络来配置。
图4H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RLM/RLF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4H,在操作4h-05,终端导出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作为导出方法的示例,第一阈值是满足服务波束的PDCCH的特定BLER的信号质量值。由于第一阈值与BLER之间的关系受终端性能影响,所以其通过终端实现来导出。第二阈值是满足特定波束的PDCCH的特定BLER的信号质量值。由于第二阈值与BLER之间的关系受终端性能影响,所以其通过终端实现来导出。此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从网络提供。在操作4h-10,终端接收从网络提供的波束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波束组。所述信息通过正被广播的系统信息或通过专用RRC信令而被提供给终端。在操作4h-15,终端配置由服务所述的TRP下的特定波束组成的一组。在操作4h-20,终端针对特定周期测量下行链路服务波束和波束组的信号强度。在操作4h-25,终端确定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是否好于第一阈值。如果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好于第一阈值,则终端在操作4h-30通过服务波束来维持数据发送/接收。否则,在操作4h-35,终端还确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是否好于第二阈值。如果对于特定时间,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阈值且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阈值,则终端进行操作4h-40。如果对于特定时间,服务波束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阈值且特定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阈值,则终端进行操作4h-45。在操作4h-40,终端执行第一处理。第一处理是服务波束在相同TRP(无线电链路恢复)下被改变的处理。在操作4h-45,终端声明RLF。在操作4h-50,终端执行第二处理。在第二处理中,终端执行重新建立处理,并且,在连接建立之后,终端将RLF报告给网络。
图4I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处理的示图。
参照图4I,在操作4i-05,终端对相同TRP执行随机接入处理。终端将前导码(preamble)发送到TRP中的所有波束或特定波束。终端响应于前导码从特定波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RAR),并将已经发送了RAR的波束作为TRP中具有最佳信号质量的波束或提供特定信号质量的波束。RAR包括UL授权。在操作4i-10,终端使用UL授权来发送MAC CE或RRC消息,其指示用于执行随机接入的原因是链路恢复。链路恢复是指将服务波束改变为相同TRP中的另一波束。在操作4i-15,终端使用UL授权来发送MAC CE或RRC消息,其包括TRP中的每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信息、波束组的集体信号质量信息、或所述组中的每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信息。
已经接收了上述消息的基站将使用所述消息来配置用于终端的服务波束。在操作4i-20,终端接收服务波束配置信息。在操作4i-25,终端使用配置信息来配置新的服务波束。作为另一选项,终端可隐式地将提供RAR的特定波束作为新的服务波束。
图4J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处理的示图。
参照图4J,终端在操作4j-05在重新建立处理中测量从相同TRP或相邻TRP提供的所有波束或特定波束,并搜索提供最佳信号质量的TRP/波束或提供特定信号质量的TRP/波束。在操作4j-10,终端执行随机接入处理。终端将前导码发送到相同或相邻TRP中的所有波束或特定波束。终端响应于前导码从特定波束接收RAR,并将已经发送了RAR的波束作为TRP中具有最佳信号质量的波束或提供特定信号质量的波束。在操作4j-05,终端连接到新的服务小区或波束。在操作4j-20,终端发送MAC CE或RRC消息,其指示用于执行随机接入的原因是RLA。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一种类型的RRC消息。
图4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4K,终端包括RF处理器4k-10、基带处理器4k-20、存储单元4k-30和控制器4k-40。
RF处理器4k-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4k-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4k-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4k-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4k-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4k-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4l-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电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执行MIMO,并可在执行MIMO操作期间接收若干层。
基带处理器4k-20根据系统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4k-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4k-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4k-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4k-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4k-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4k-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4k-20和RF处理器4k-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4k-20和RF处理器4k-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4k-20和RF处理器4k-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4k-20和RF处理器4k-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可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带可包括SHF(例如:2.5GHz或5GHz)波段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等)波段。
存储单元4k-30可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说来,存储单元4k-30可存储与使用第二无线电连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连接节点相关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4k-30根据来自控制器4k-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4k-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4k-40通过基带处理器4k-20和RF处理器4k-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4k-40在存储单元4k-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4k-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4k-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4k-40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较高层的AP。控制器4k-4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4k-42。
图4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4L,基站包括RF处理器4l-10、基带处理器4l-20、回程通信单元4l-30、存储单元4l-40和控制器4l-50。
RF处理器4l-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4l-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4l-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4l-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4l-10可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4l-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4l-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4l-20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4l-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4l-20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4l-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4l-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4l-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4l-2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4l-20和RF处理器4l-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4l-20和RF处理器4l-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4l-3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4l-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另一节点(例如,辅助基站或CN)的比特串转换为物理信号,并将从所述另一节点接收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串。
存储单元4l-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4l-40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4l-40可存储变成关于提供到终端的多连接还是挂起到终端的多连接的确定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4l-40可根据来自控制器4l-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4l-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4l-50通过基带处理器4l-20和RF处理器4l-10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4l-3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4l-50在存储单元4l-4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4l-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4l-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4l-5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4l-52。
<第五实施例>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有必要挂起终端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链接的使用。如果数据发送/接收是通过其使用被挂起的无线电链路所执行的,则在终端与网络之间会发生故障。例如,用于数据发送/接收的序号会被错误地更新而导致此后无法执行正常操作,或者,会在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发送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干扰。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如果发生特定事件而挂起无线电链路的使用,则终端不仅挂起物理信道的操作,还挂起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感测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终端挂起所有SRB或部分SRB的使用。
作为示例,事件可以是RLF或RRC连接挂起过程的开始。
如果RLF被感测到,则终端启动小区选择处理以搜索可恢复无线电连接的小区,并在重新选择的小区中启动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是以下处理:终端将特定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并且,基站响应于RRC控制消息将另一特定控制消息发送到终端。在这种情况下,上行链路RRC控制消息和下行链路RRC控制消息通过被称为SRB0的承载而发送和接收。SRB0是安全性不被支持的无线电承载,因此针对通过SRB0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无法保证完整性。
当基站将特定控制消息发送到终端时,RRC连接挂起过程可启动。RRC连接挂起过程是如下过程:终端和基站在其中存储当前使用的配置信息(其可被称为上下文,并包括例如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并且在下一RRC连接期间,使用存储的配置信息来更快地恢复RRC连接。由于终端和基站已经共享安全配置信息,所以针对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来应用完整性保护,为此,使用SRB1来发送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在事件发生以挂起无线电承载且所述时间是RLF的情况下,终端挂起除了SRB0之外的所有SRB的操作,而如果事件由RRC连接挂起过程所导致,则终端挂起除了SRB0和SRB1之外的所有SRB的操作,使得可正确地执行以下通信挂起过程。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了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5A,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包括ENB、“节点B”或“基站”5a-05、5a-10、5a-15和5a-20、MME 5a-25和S-GW 5a-30。UE或“终端”5a-35通过ENB 5a-05、5a-10、5a-15和5a-20和S-GW 5a-30连接到外部网络。在图5A中,ENB 5a-05、5a-10、5a-15和5a-20对应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现有节点B。ENB通过无线电信道而连接到UE 5a-35,并充当着比现有节点B的角色更为复杂的角色。在LTE系统中,由于包括通过互联网协议的实时服务(诸如互联网协议语音)的所有用户业务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以通过合并UE的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ENB 5a-05、5a-10、5a-15和5a-20负责此项处理。通常,一个ENB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几百Mbps的传输速度,LTE系统在20MHz带宽中使用OFDM作为无线电连接技术。此外,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AMC方法被应用。S-GW 5a-30是在MME 5a-25的控制下提供数据承载,并产生或去除数据承载的设备。MME是不仅负责终端的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并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5B是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5B,在终端或ENB中,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由PDCP 5b-05或5b-40、RLC 5b-10或5b-35和MAC 5b-15或5b-30组成。PDCP 5b-05或5b-40负责IP头部压缩/解压缩操作、加密/解密和完整安全性,并通过以适当的大小重新配置PDCP PDU来执行ARQ操作。MAC 5b-15或5b-30被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各个RLC层设备,并执行RLC PDU/MAC SDU到MAC PDU的复用和RLC PDU从MAC PDU的解复用。PHY 5b-20或5b-25执行更高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产生OFDM码元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OFDM码元,或者,执行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码元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将解调和解码的OFDM码元传送到上层。
无线电承载是为了提供适当的QoS而形成的逻辑路径,并由一个PDCP设备以及一个或两个RLC设备组成。处理在用户平面的上层(例如,IP层)上产生的数据的无线电承载被称为DRB。连接到RRC以处理在RRC上产生的数据的无线电承载被称为SRB。在一个终端中最多可配置3个SRB。
SRB0:这是处理C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承载,并且不对其应用安全性。只有特定大小的分组被发送到上行链路。PDCP头部和RLC头部没有被添加到向SRB0发送/从SRB0接收的RRC控制消息。换言之,RRC控制消息被直接传送到MAC,而没有通过PDCP和RLC单独进行处理。此外,用于完整性保护的针对完整性的消息认证码(MAC-I)没有被添加到向SRB0发送/从SRB0接收的下行链路RRC控制消息。
SRB1:这是处理专用控制信道(D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承载。MAC-I被附接到通过SRB1发送/接收的数据,并且PDCP层被添加到MAC-I。
SRB2:这是处理专用控制信道(D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承载。通过SRB2,与通过SRB1发送/接收的控制消息相比具有较低优先级的控制消息被发送/接收。
SRB0是可在不需要任何单独配置过程的情况下使用的,而SRB1是在RRC连接建立处理中配置的,并且SRB2是在RRC连接重新配置处理中配置的。
图5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LF相关终端和网络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5C,在由终端5c-05和基站5c-10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操作5c-15,终端5c-05识别RLF的发生。RLF已经发生的情况表示已经发生无法在终端5c-05与基站5c-10之间执行正常通信的情况。例如,可能发生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的质量当前低于特定参考被保持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在操作5c-20,已经识别出RLF的发生的终端5c-05挂起除了SRB0之外的剩余SRB和DRB。
终端5c-05在操作5c-25开始小区选择处理,以搜索提供高于特定参考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小区,并在搜索到的小区之一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
如果上行链路传输资源通过随机接入处理被分配,则在操作5c-30,终端5c-05使用分配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通过SRB0来发送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该控制消息包括终端标识符信息、特定码信息/由终端的安全密钥产生的安全令牌信息和连接重新建立缘由信息。
基站5c-10具有与已经发送了控制消息的终端5c-05的RRC连接相关的信息,并且,如果安全令牌是正确的,则在操作5c-35,其接受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并通过SRB0将RRC连接重新建立消息发送到终端。该控制消息可包括安全性激活所必需的信息,例如,与安全密钥相关的信息,并且,在操作5c-40,已经接收了控制消息的终端产生安全密钥,激活完整性保护和加密/解密,并恢复SRB1的操作。与安全密钥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下一跳链计数(NCC,NextHopChainingCount)(见36.331)。然后,在操作5c-45,终端通过应用恢复的SRB1和激活的安全性来执行RRC连接重新配置处理,并且,SRB2和DRB通过以上描述的处理来恢复它们的操作。
图5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涉及RRC连接挂起/释放的终端和网络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5D,在由终端5d-05和基站5d-10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操作5d-15,基站5d-10确定挂起终端5d-10的RRC连接,并将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发送到终端5d-05。例如,如果尽管不存在将被发送到终端5d-05或从终端5d-05接收的数据,但也期望及时恢复与终端5d-05的通信,则基站5d-10可挂起RRC连接,而不是释放终端5d-05的RRC连接。例如,特定信息可以是当终端5d-05恢复RRC连接时将使用的恢复身份以及寻呼区域信息。例如,寻呼区域信息可以是小区的列表,并且,终端5d-05可以在没有任何单独通知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在重新选择不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的情况下,新小区中的终端5d-05通过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5d-10来通知基站5d-10所述终端已经移动到新的寻呼区域。
在操作5d-20,已经接收到包括所述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的终端5d-05挂起除了SRB0和SRB1之外的所有SRB和DRB,并考虑当前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和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执行确定是停留在当前小区还是移动到新小区的操作,也就是说,小区重新选择操作。
然后,如果在特定时间在终端5d-05中产生新的上行链路数据,则终端在当前服务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以恢复RRC连接。在随机接入处理期间,终端5d-05被分配了从终端5d-05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并在操作5d-25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RRC控制消息是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控制消息,并包括在操作5d-15分配的恢复身份信息。该控制消息通过SRB0而发送。
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基站5d-10通过检查控制身份来识别存储终端5d-05的上下文的基站,并且随后从基站5d-10接收终端5d-05的上下文。此外,基站5d-10使用接收的上下文来识别终端5d-05的SRB1配置、SRB2配置、由终端5d-05当前使用的安全密钥和DRB配置,并在操作5d-30发送用于指示终端5d-05通过应用终端5d-05的现有配置来恢复RRC连接的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通过SRB1来发送,并且,PDCP使用当前安全密钥来产生MAC-I,并在MAC-I被附接在RRC控制消息的后端的状态下发送MAC-I。
在操作5d-35,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终端5d-05通过检查MAC-I来执行完整性验证,并使用控制消息中的信息来恢复RRC连接。具体说来,终端5d-05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通过应用包括在控制消息中的安全信息(例如,NCC)来计算新的安全密钥,并随后在数据发送/接收期间使用新的密钥。为了应用新的安全密钥,终端5d-05重新建立其操作已经恢复的SRB1和操作被恢复的SRB2的RLC设备和PDCP设备。RLC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初始化RLC序号和各种类型的变量,并且PDCP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将PDCP序号和HFN初始化为0。
图5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5E,在操作5e-05,终端感测已经发生了应挂起至少一个DRB的事件。此外,终端感测到已经发生了使得当前RRC连接不再使用的事件。
在操作5e-10,终端检查事件的种类,并且如果事件由RLF引起,则终端进行到操作5e-15,而如果事件由特定RRC控制消息的接收所引起,则终端进行到操作5e-30。特定RRC控制消息可以是包括恢复身份和寻呼区域信息的控制消息。
在操作5e-15,终端挂起除了SRB0之外的剩余SRB,即SRB1和SRB2,并执行小区选择处理,直到RRC连接恢复条件被触发为止。在操作5e-20,如果RRC连接恢复条件被触发,例如,搜索到了能够尝试进行RRC连接重新建立的小区,则终端通过SRB0来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消息)。RRC控制消息包括终端标识符和终端安全令牌信息。
在操作5e-25,终端通过SRB0接收特定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重新建立消息)。在操作5e-27,终端通过应用包括在控制消息中的NCC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并重新建立SRB1的PDCP和RLC。此外,终端恢复小区中的RRC连接操作。
在操作5e-30,终端接收特定RRC控制消息,并挂起除了SRB0和SRB1之外的SRB,即,SRB2。终端禁止完整性保护和加密/解密,以便其后在不通过SRB1检查完整性的情况下处理下行链路控制消息。RRC控制消息包括关于恢复身份的信息等。然后,终端执行小区重新选择处理,直到RRC连接恢复条件被触发为止。
在操作5e-35,如果RRC连接恢复条件被触发,例如,如果上行链路数据被产生或寻呼消息被接收,则终端通过SRB0来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该控制消息包括终端的恢复身份。RRC连接恢复消息的恢复身份和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消息的终端标识符彼此不同。恢复身份是终端标识符和旧基站的标识符的组合,而终端标识符是由终端针对旧基站使用的终端标识符,并不包括与基站相关的信息。
在操作5e-40,终端通过SRB1接收特定RRC控制消息和用于RRC控制消息的MAC-I。在操作5e-45,终端使用包括在RRC控制消息中的NCC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激活完整性保护,并随后通过应用新的密钥来验证MAC-I。如果完整性验证成功,则终端执行由RRC控制消息指示的操作,例如,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和加密/解密激活。在这种情况下,终端通过重新建立SRB1的PDCP和RLC来初始化协议的序号、计数以及各种类型的变量。
图5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5F,终端包括RF处理器5f-10、基带处理器5f-20、存储单元5f-30和控制器5f-40。
RF处理器5f-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5f-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5f-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5f-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j-10可包括多个RF链。
基带处理器5f-20根据系统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5f-20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5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5f-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5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5f-20和RF处理器5f-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5f-20和RF处理器5f-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5f-20和RF处理器5f-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5f-20和RF处理器5f-10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
存储单元5f-30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5f-30根据来自控制器5f-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5f-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5f-40通过基带处理器5f-20和RF处理器5f-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5f-40在存储单元5f-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5f-30读取数据。此外,控制器4f-40控制SRB和DRB的挂起和操作恢复。为此,控制器5f-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5f-40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较高层的AP。控制器5f-4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5f-42。
图5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的示图。
参照图5G,基站包括RF处理器5g-10、基带处理器5g-20、回程通信单元5g-30、存储单元5g-40和控制器5g-50。
RF处理器5g-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5g-10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5g-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5g-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5g-10可包括多个RF链。
基带处理器5g-20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g-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5g-20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5g-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5g-20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5g-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5g-20和RF处理器5g-10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5g-20和RF处理器5g-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5g-30提供用于在网络中执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单元5g-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5g-40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5g-40可存储变成关于提供到终端的多连接还是挂起到终端的多连接的确定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5g-40根据来自控制器5g-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5g-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5g-50通过基带处理器5g-20和RF处理器5g-10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5g-3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5g-50在存储单元5g-4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5g-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5g-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5g-50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5g-52。
<第六实施例>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有必要挂起终端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链接的使用。如果数据发送/接收是通过其使用被挂起的无线电链路所执行的,则在终端与网络之间可能发生故障。例如,用于数据发送/接收的序号会被错误地更新而导致此后无法执行正常操作,或者,会在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发送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干扰。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如果发生特定事件而挂起无线电链路的使用,则终端不仅挂起物理信道的操作,还挂起SRB的使用。
当基站将特定控制消息发送到终端时,RRC连接挂起过程可开始。RRC连接挂起过程是如下过程:终端和基站在其中存储当前使用的配置信息(其可称为UE上下文,并包括例如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以下称为“终端上下文”),并且,在下一RRC连接期间,使用存储的配置信息来更快地恢复RRC连接。由于终端和基站已经共享安全配置信息,所以针对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来应用完整性保护,为此,使用SRB1来发送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然而,如果终端意图恢复到其的连接的基站不是先前连接到终端的基站,而是由于终端的移动性导致的新基站,则在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方面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如果新基站具有不同于终端的安全配置的安全配置,则终端无法对终端已经从SRB1接收的加密控制消息进行解码。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基站分配给终端的下一跳链计数(以下称为“NCC”)值会基本上按照基站而彼此不同。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基站和终端的操作,使得在基站和终端于挂起它们的连接之后恢复连接的情况下,即使终端连接到新基站,基站和终端也能够向彼此/从彼此正常发送/接收控制消息。
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其中,将在下一连接恢复期间使用的NCC被预先分配到基站为了挂起到终端的连接而发送的RRC连接释放消息,并且,当连接被恢复时,终端通过使用NCC产生新的安全密钥来重新建立SRB1的PDCP,使得终端和基站可正常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
由于特定原因,基站可释放到终端的连接。当释放到终端的连接时,基站将RRC连接释放消息(第一RRC消息)发送到终端。第一RRC消息可包括将由终端在恢复RRC连接时使用的恢复身份、下一跳链计数(NCC)和寻呼区域信息。如果消息被接收,则终端可在存储将在其后恢复连接时使用的终端上下文和NCC之后,切换到RRC空闲状态或RRC禁止状态。终端上下文也称为UE上下文,并包括例如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终端在寻呼区域中可在小区之间移动而不必向基站报告这样的移动,并且,如果终端离开寻呼区域,则其可报告当前小区并更新寻呼区域。寻呼区域可指示小区的列表或寻呼标识(ID)。如果基站和终端由于特定原因而意图恢复它们的连接,则终端将恢复身份(恢复ID)包括在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第二RRC消息)中以将其发送到当前小区。在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之前,终端执行与当前小区的同步以知晓目标物理小区身份(PCI)和目标频率。在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之前,终端使用当前小区的目标PCI和目标频率产生新的密钥,接收从第一RRC消息接收的NCC以进行存储,并基于此来重新建立SRB1的PDCP。此外,终端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接收响应于此的RRC连接恢复消息(第三消息),并利用SRB1的建立的PDCP来解码并确认RRC连接恢复消息。
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包括以下操作。
—终端接收包括恢复身份(恢复ID)和下一跳链计数(NCC)的第一RRC消息的操作。
—终端在接收第一RRC消息之后开始基于UE的移动性的操作。
—预定义的事件之一发生的操作。
—接收的NCC以及终端基于当前小区的小区身份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的操作。
—终端重新建立SRB1的PDCP的操作。
—终端将包括恢复身份(ID)的第二RRC消息发送到当前小区的操作。
—终端通过SRB1从当前小区接收第三RRC消息的操作。
—终端利用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来解码并确认接收的第三RRC消息的操作。
—终端根据第三RRC消息来恢复DRB并通过DRB来发送数据的操作。
第二RRC消息被发送到SRB0,并且,预定义的事件可包括以下情况。
—终端从当前小区接收寻呼消息的情况。
—终端从当前小区接收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情况。
—出现将由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
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其中,如果在基站挂起到终端的连接之后恢复了连接,则基站将NCC包括在将被发送的RRC连接恢复消息的未加密PDCP控制PDU中,并且,终端接收NCC,基于此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并建立SRB1的PDCP,使得终端和基站能够正常发送和接收控制消息。
由于特定原因,基站可释放到终端的连接。当释放到终端的连接时,基站将RRC连接释放消息(第一RRC消息)发送到终端。第一RRC消息可包括将由终端在恢复RRC连接时使用的恢复身份、和寻呼区域信息。如果所述消息被接收,则终端可在存储在其后恢复连接时将使用的终端上下文和NCC之后,切换到RRC空闲状态或RRC禁止状态。终端上下文也被称为UE上下文,并可包括例如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终端在寻呼区域中可在小区之间移动而不必向基站报告这样的移动,并且,如果终端离开寻呼区域,则其可报告当前小区并更新寻呼区域。寻呼区域可指示小区的列表或寻呼ID。如果基站和终端由于特定原因而意图恢复它们的连接,则终端将恢复身份(恢复ID)包括在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第二RRC消息)中以将其发送到当前小区。在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之前,终端执行与当前小区的同步以知晓目标PCI和目标频率。基站接收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分析恢复ID,并将终端上下文请求消息(第一消息)发送到终端的旧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旧基站基于NCC、新基站的目标PCI和目标频率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并将安全密钥和NCC两者传送到新基站。新基站响应于终端的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向终端发送RRC连接恢复消息(第三RRC消息)和包括NCC的未加密PDCP控制PDCU。终端接收RRC连接恢复消息,确认未加密PDCP控制PDU中的NCC,产生新的安全密钥连同目标PCI和目标频率,建立SRB1的PDCP,确认RRC连接恢复消息,并执行连接恢复过程。
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包括以下操作。
—终端接收包括恢复身份(恢复ID)的第一RRC消息的操作。
—终端在接收第一RRC消息之后开始基于UE的移动性的操作。
—预定义的事件之一发生的操作。
—终端将包括恢复身份(恢复ID)的第二RRC消息发送到当前小区的操作。
—新基站向终端的旧基站请求终端上下文的操作。
—旧基站使用新基站(终端的当前小区)的NCC和信息(PCI和频率)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的操作。
—旧基站将新的安全密钥和NCC传送到新基站的操作。
—新基站将NCC包括在将产生的未加密PDCP控制PDU中的操作。
—新基站将第三RRC消息和包括NCC的PDCP控制PDU发送到SRB1的操作。
—终端通过SRB1向当前小区请求第三RRC小区的操作。
—终端根据未加密PDCP控制PDU来确认NCC的操作。
—接收的NCC和终端基于当前小区的小区身份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的操作。
—终端基于新的安全密钥来重新建立SRB1的PDCP的操作。
—终端利用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来解码并确认接收的第三RRC消息的操作。
—终端根据第三RRC消息来恢复DRB并通过DRB来发送数据的操作。
第二RRC消息被发送到SRB0,并且,预定义的事件可包括以下情况。
—终端从当前小区接收寻呼消息的情况。
—终端从当前小区接收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情况。
—出现将由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了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6A,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包括ENB、“节点B”或“基站”6a-05、6a-10、6a-15和6a-20、MME 6a-25和S-GW 6a-30。UE或“终端”6a-35通过ENB 6a-05、6a-10、6a-15和6a-20和S-GW 6a-30连接到外部网络。在图6A中,ENB 6a-05、6a-10、6a-15和6a-20对应于UMTS的现有节点B。ENB通过无线电信道而连接到UE 6a-35,并充当着比现有节点B的角色更为复杂的角色。在LTE系统中,由于包括通过互联网协议的实时服务(诸如VoIP)的所有用户业务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以通过合并(consolidation)UE的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是必要的,并且ENB 6a-05、6a-10、6a-15和6a-20负责此项处理。通常,一个ENB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几百Mbps的传输速度,LTE系统在20MHz带宽中使用OFDM作为无线电连接技术。此外,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AMC方法被应用。S-GW 6a-30是在MME 6a-25的控制下提供数据承载,并产生或去除数据承载的设备。MME是不仅负责终端的移动性管理而且负责各种类型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并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6B,在终端或ENB中,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由PDCP 6b-05或6b-40、RLC 6b-10或6b-35和MAC 6b-15或6b-30组成。PDCP 6b-05或6b-40负责IP头部压缩/解压缩操作、加密/解密和完整安全性,并通过以适当的大小重新配置PDCP PDU来执行ARQ操作。MAC 6b-15或6b-30被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各个RLC层设备,并执行RLC PDU/MAC SDU到MAC PDU的复用和RLC PDU从MAC PDU的解复用。PHY 6b-20或6b-25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产生OFDM码元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OFDM码元,或者,执行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码元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将解调和解码的OFDM码元传送到较高层。
无线电承载是为了提供适当的QoS而形成的逻辑路径,并由一个PDCP设备以及一个或两个RLC设备组成。处理在用户平面的上层(例如,IP层)上产生的数据的无线电承载被称为DRB。连接到RRC以处理在RRC上产生的数据的无线电载体被称为SRB。在一个终端中最多可配置3个SRB。
SRB0:这是处理C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载体,并不对其应用安全性。只有特定尺寸的分组被发送到上行链路。PDCP头部和RLC头部没有被添加到向SRB0发送/从SRB0接收的RRC控制消息。换言之,RRC控制消息被直接传送到MAC,而没有通过PDCP和RLC单独进行处理。此外,用于完整性保护的MAC-I没有被添加到向SRB0发送/从SRB0接收的下行链路RRC控制消息。
SRB1:这是处理专用控制信道(D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载体。MAC-I被附接到通过SRB1发送/接收的数据,并且PDCP层被添加到MAC-I。
SRB2:这是处理DCCH控制消息的无线电承载。通过SRB2,与通过SRB1发送/接收的控制消息相比具有较低优先级的控制消息被发送/接收。
SRB0是可在不需要任何单独配置过程的情况下使用的,而SRB1是在RRC连接建立处理中配置的,且SRB2是在RRC连接重新配置处理中配置的。
图6C和图6D是示出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示图。
图6C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网络释放到终端的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参照图6C,在由终端6c-01、基站6c-02、MME 6c-03和S-GW 6c-04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终端6c-01和网络在操作6c-05和6c-10彼此发送/接收数据的同时,基站6c-02可在操作6c-15确定挂起终端6c-01的RRC连接,并可在操作6c-20释放或挂起SRB和DRB。此外,在操作6c-25,基站6c-02将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发送到终端6c-01。例如,如果尽管不存在将被发送到终端6c-01或从终端6c-01接收的数据,但也期望及时恢复与终端6c-01的通信,则基站6c-02可挂起RRC连接,而不是释放终端6c-01的RRC连接。作为示例,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特定信息可以是当终端6c-01恢复RRC连接时将使用的恢复身份、下一跳链计数(NCC)以及寻呼区域信息。例如,寻呼区域信息可以是小区的列表,并且,终端6c-01可以在不向基站6c-02通知任何单独通知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在重新选择不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的情况下,新小区中的终端6c-01可通过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6c-02来通知基站6c-02所述终端已经移动到新的寻呼区域,并且可以更新寻呼区域。在操作6c-30,已经接收到包括所述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终端6c-01挂起所有SRB和DRB,并存储终端上下文和NCC。例如,终端上下文(其也称为UE上下文)可包括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并且,当进一步恢复所述连接时,NCC对于安全配置会是必要的。
然后,终端考虑当前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和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来执行确定是继续停留在当前小区还是移动到新小区的操作,即,小区重新选择操作。
图6D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终端和网络恢复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参照图6D,在操作6d-10,如果在特定时间出现了用于恢复连接的特定原因,例如,如果在终端6d-01中出现新上行链路数据,则在操作6d-15和6d-20,终端6d-01在当前服务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以恢复RRC连接。在随机接入处理中,终端6d-01被从基站分配用于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终端在发送RRC控制消息之前,使用目标PCI、目标频率和在图6C的操作6c-25接收的NCC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此外,在操作6d-25,终端6d-01重新建立SRB1的PDCP,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
如果6d-25的操作完成,则在操作6d-30,终端6d-01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新基站6d-02。RRC控制消息是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控制消息,并可包括关于在图6C的操作6c-25分配的恢复身份(以下称为恢复ID)、恢复缘由和短恢复MAC-I的信息。该控制消息通过上行链路SRB0而发送。
在操作6d-35、6d-40和6d-45,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新基站6d-02通过检查恢复ID来识别存储终端上下文的旧基站6d-03,并然后从旧基站6d-03接收终端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旧基站6d-03使用当如图6C中所示释放到终端6d-01的连接时传送的NCC以及当前新基站的PCI和频率信息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并将产生的安全密钥传送到新基站。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此外,在操作6d-50,新基站6d-02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恢复RRC连接的控制消息,以便使用接收的终端上下文和新的安全密钥,通过应用终端SRB1配置、SRB2配置和DRB配置来恢复RRC连接。
所述控制消息通过SRB1来发送,并且,PDCP使用当前新的安全密钥来产生MAC-I,并在MAC-I被附接在RRC控制消息的后端的状态下发送MAC-I。该控制消息可包括NCC。在操作6d-55,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终端6d-01通过基于在操作6d-25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和建立的SRB1的PDCP来检查MAC-I以执行完整性验证,并使用控制消息中的信息来恢复RRC连接。更具体地说,终端6d-01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并重新建立SRB2和DRB的RLC设备和PDCP设备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RLC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初始化RLC序号和各种类型的变量,并且PDCP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将PDCP序号和HFN初始化为0。
在以上描述的过程完成之后,在操作6d-60,终端6d-01将指示RRC连接的恢复已经完成的控制消息发送到新基站6d-02。新基站6d-02如果接收到RRC连接恢复完成消息则恢复DRB。在操作6d-65,如果DRB被释放,则新基站6d-02执行重新产生DRB的过程,而如果DRB被挂起,则基站执行校正和恢复DRB的路径的过程。然后,在操作6d-70,新基站6d-02请求旧基站6d-03释放终端上下文。然后,在操作6d-75和6d-80,终端6d-01在RRC连接状态下向网络发送数据/从网络接收数据。
图6E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6-1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示图。
参照图6E,如果基站在操作6e-05确定在终端和网络彼此发送/接收数据的状态下挂起终端的RRC连接,并将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发送到终端,则在操作6e-10,终端接收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特定信息可以是当终端恢复RRC连接时将被使用的恢复身份、下一跳链计数(NCC)和寻呼区域信息。已经接收到包括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终端挂起所有SRB和DRB,并存储终端上下文和NCC。作为示例,终端上下文(其也称为UE上下文)可包括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并且,当进一步恢复所述连接时,NCC对于安全配置会是必要的。然后,终端考虑当前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和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来执行确定是继续停留在当前小区还是移动到新小区的操作,即,小区重新选择操作。在操作6e-15,如果在特定时间出现了用于恢复连接的特定原因,例如,如果在终端6d-01中出现新上行链路数据,则在操作6e-20,终端在当前服务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以恢复RRC连接。在随机接入处理中,终端被从基站分配用于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终端在发送RRC控制消息之前,使用目标PCI、目标频率和在图6C的操作6c-25接收的NCC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此外,在操作6e-20,终端重新建立SRB1的PDCP和RLC,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
如果6e-20的操作完成,则在操作6e-25,终端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RRC控制消息是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控制消息,并可包括关于在操作6e-10分配的恢复身份(以下称为恢复ID)、恢复缘由和短恢复MAC-I的信息。在操作6e-30,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恢复RRC连接的控制消息以便恢复RRC连接,并且,终端接收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通过SRB1而发送,并且,在基站中,PDCP使用当前新的安全密钥来产生MAC-I,并在MAC-I被附接在RRC控制消息的后端的状态下发送MAC-I。该控制消息可包括NCC。在操作6e-30,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终端通过基于在操作6e-20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和建立的SRB1的PDCP来检查MAC-I以执行完整性验证,并使用控制消息中的信息来恢复RRC连接。更具体地说,终端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并重新建立SRB2和DRB的RLC设备和PDCP设备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RLC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初始化RLC序号和各种类型的变量,PDCP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将PDCP序号和HFN初始化为0。在以上描述的过程完成之后,在操作6e-35,终端将指示RRC连接的恢复已经完成的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
图6F和图6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的示图。
图6F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的网络释放到终端的连接的过程。
参照图6F,在由终端6f-01、基站6f-02、MME 6f-03和S-GW 6f-04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终端6f-01和网络在操作6f-05和6f-10彼此发送/接收数据的同时,基站6f-02可在操作6f-15确定挂起终端6f-01的RRC连接,并可在操作6f-20释放或挂起SRB和DRB。此外,在操作6f-25,基站6f-02将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发送到终端6f-01。例如,如果尽管不存在将被发送到终端6f-01或从终端6f-01接收的数据,但也期望及时恢复与终端6f-01的通信,则基站6f-02可挂起RRC连接,而不是释放终端6f-01的RRC连接。作为示例,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特定信息可以是当终端6f-01恢复RRC连接时将使用的恢复身份、下一跳链计数(NCC)以及寻呼区域信息。例如,寻呼区域信息可以是小区的列表,并且,终端6f-01可以在不向基站6f-02通知任何单独通知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在重新选择不属于寻呼区域的小区的情况下,新小区中的终端6f-01可通过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6f-02来通知基站6f-02所述终端6f-01已经移动到新的寻呼区域,并可更新寻呼小区。在操作6f-30,已经接收到包括所述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终端6f-01挂起所有SRB和DRB,并存储终端上下文。作为示例,终端上下文(其也称为UE上下文)可包括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终端6f-01考虑当前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和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来执行确定是继续停留在当前小区还是移动到新小区的操作,即,小区重新选择操作。
图6G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第6-2实施例的终端和网络恢复连接的过程的示图。
参照图6G,在操作6g-10,如果在特定时间出现了用于恢复连接的特定原因,例如,如果在终端6g-01中出现新上行链路数据,则在操作6g-15和6g-20,终端6g-01在当前服务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以恢复RRC连接。在随机接入处理中,终端6g-01被从新基站6g-02分配用于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并在操作6g-25,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新基站6g-02。RRC控制消息是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控制消息,并可包括关于在图6F的操作6f-25分配的恢复身份(以下称为恢复ID)、恢复缘由和短恢复MAC-I的信息。该控制消息通过上行链路SRB0而发送。在操作6g-30和6g-40,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新基站6d-02通过检查恢复ID来识别存储终端上下文的旧基站6g-03,并然后从该基站接收终端上下文。在这种情况下,旧基站6g-03可使用用于新基站6g-02的新安全配置的新NCC以及终端6g-01的当前新基站6g-02的PCI和频率信息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并可将新的安全密钥连同NCC传送到新的基站6g-02。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操作6g-35可被以下过程代替:旧基站6g-03将旧安全配置密钥KeNB*发送到新基站6g-02,并且,新基站6g-02使用NCC、PCI和由新基站产生的频率信息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KeNB*。此外,在操作6g-45,新基站可产生未加密PDCP控制PUD以将NCC信息传送到不知晓新的安全配置的终端6g-01。PDCP控制PDU可以包括NCC信息。在操作6g-50,新基站6g-02向终端6g-01发送用于指示终端6g-01恢复RRC连接的控制消息,以便通过使用终端上下文和新的安全密钥、以及未加密PDCP控制PDU来应用终端SRB1配置、SRB2配置和DRB配置,以恢复RRC连接。所述控制消息通过SRB1来发送,并且,PDCP使用当前安全密钥来产生MAC-I,并在MAC-I被附接在RRC控制消息的后端的状态下发送MAC-I。该控制消息可包括NCC。由于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终端6g-01无法解码控制消息,所以在操作6g-55,其首先从未加密PDCP控制PDU接收NCC以将NCC传送到RRC层,并且,RRC层使用NCC、当前小区的目标PCI和目标频率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此外,在操作6g-60,为了应用新的安全密钥,SRB1的PDCP和RLC被重新建立。终端6g-01通过基于如上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和建立的SRB1的PDCP来检查MAC-I以执行完整性验证,并通过确认包括在控制消息中的信息来恢复RRC连接。更具体地说,终端6g-01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并重新建立SRB2和DRB的RLC设备和PDCP设备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RLC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初始化RLC序号和各种类型的变量,并且PDCP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将PDCP序号和HFN初始化为0。在以上描述的过程完成之后,在操作6g-65,终端6g-01将指示RRC连接的恢复已经完成的控制消息发送到新基站6g-02。新基站6g-02如果接收到RRC连接恢复完成消息则恢复DRB。在操作6g-70,如果DRB被释放,则新基站6g-02执行重新产生DRB的过程,而如果DRB被挂起,则新基站6g-02执行校正和恢复DRB的路径的过程。然后,在操作6g-75,新基站6d-02请求旧基站6d-03释放终端上下文。此后,在操作6g-80和6g-85,终端6d-01在RRC连接状态下向网络发送数据/从网络接收数据。
PDCP控制PDU可具有以下结构。
D/C DPU类型 R NCC
表1 PDCP控制PDU格式1
D/C DPU类型 NCC R
表2 PDCP控制PDU格式1
PDCP控制PDU是未加密PDU,并可包括如以上描述的NCC。PDCP控制PDU可具有一个字节的大小,其中,包括3比特的NCC、3比特的PDU类型、1比特的D/C和1比特的保留。如果1比特的D/C为“0”,则其可指示控制PDU,而如果D/C为“1”,则其可指示数据PDU。可按照011-111来重新定义3比特的PDU类型,用于NCC传输。
如果基站在终端和网络彼此发送/接收数据的状态下确定挂起终端的RRC连接,并将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发送到终端,则终端接收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特定信息可以是当终端在恢复RRC连接时将被使用的恢复身份、和寻呼区域信息。已经接收到包括控制信息的RRC控制消息(RRC连接释放消息)的终端挂起所有SRB和DRB,并存储终端上下文。作为示例,终端上下文(其也称为UE上下文)可包括无线电承载配置信息、安全密钥信息和无线电测量配置信息,
然后,终端考虑当前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和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来执行确定是继续停留在当前小区还是移动到新小区的操作,即,小区重新选择操作。如果在特定时间出现了用于恢复连接的特定原因,例如,如果在终端中出现新上行链路数据,则终端在当前服务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处理以恢复RRC连接。在随机接入处理中,终端被从基站分配用于发送特定RRC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并将RRC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RRC控制消息是用于请求RRC连接恢复的控制消息,并可包括关于分配的恢复身份(以下称为恢复ID)、恢复缘由和短恢复MAC-I的信息。该控制消息通过上行链路SRB0来发送。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基站通过检查恢复ID来识别存储终端上下文的旧基站,并通过操作6g-30、6g-35和6g-40从该基站接收终端上下文,并接收新的安全密钥和NCC。新基站可产生未加密PDCP控制PDU以便将NCC信息传送到不知晓新的安全配置的终端。PDCP控制PDU可包括NCC信息。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恢复RRC连接的控制消息,以便通过使用终端上下文和新的安全密钥来应用SRB1配置、SRB2配置和DRB配置,以恢复RRC连接,并且,基站还发送包括NCC的未加密PDCP控制PDU。该控制消息通过SRB1来发送,并且,PDCP使用当前新的安全密钥来产生MAC-I,并在MAC-I被附接在RRC控制消息的后端的状态下发送MAC-I。该控制消息可包括NCC。
由于已经接收到控制消息的终端无法解码控制消息,所以其首先从未加密PDCP控制PDU接收NCC以将NCC传送到RRC层,并且,RRC层使用NCC、当前小区的目标PCI和目标频率来产生新的安全密钥。安全密钥可包括KeNB*。此外,为了应用新的安全密钥,SRB1的PDCP和RLC被重新建立。终端通过基于产生的新的安全密钥和建立的SRB1的PDCP来检查MAC-I以执行完整性验证,并使用控制消息中的信息来恢复RRC连接。更具体地说,终端恢复SRB2和DRB的操作,并重新建立SRB2和DRB的RLC设备和PDCP设备以应用新产生的安全密钥。RLC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初始化RLC序号和各种类型的变量,并且PDCP设备的重新建立表示将PDCP序号和HFN初始化为0。在以上描述的过程完成之后,终端将指示RRC连接的恢复已经完成的控制消息发送到基站。
终端包括RF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存储单元和控制器。
RF处理器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可包括多个RF链。
基带处理器根据系统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可通过对从RF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可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电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之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
存储单元在其中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根据来自控制器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通过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在存储单元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读取数据。此外,控制器控制SRB和DRB的挂起和操作恢复。为此,控制器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可包括执行用于通信的控制的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较高层的AP。控制器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
基站包括RF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回程通信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器。
RF处理器执行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波段变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执行将从基带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换到RF波段信号以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执行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波段信号下变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设置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可包括多个RF链。
基带处理器根据第一无线电连接技术的PHY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通过对从RF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复码元,执行复码元到子载波上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码元。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以OFDM码元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划分,通过FFT运算恢复映射到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提供用于在网络中执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单元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可存储变成关于提供到终端的多连接还是挂起到终端的多连接的确定基础的信息。此外,存储单元根据来自控制器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通过基带处理器和RF处理器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在存储单元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挂起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
基于第一RRC消息,在保持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的同时,挂起所有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至少一个SRB;
通过SRB0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
通过SRB1从基站接收用于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三RRC消息,第三RRC消息包括下一跳链计数NCC;以及
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所有DRB,
其中,在接收第三RRC消息之前,SRB1没有处于挂起状态,
其中,基于NCC更新密钥,基于密钥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通信,
其中,基于密钥向第三RRC消息应用完整性保护,并且
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去激活加密,并且在成功验证第三RRC消息的完整性的情况下激活加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三RRC消息修复关于SRB2和所有DRB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状态并重新建立用于SRB2和所有DRB的PDCP实体。
3.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经由收发器接收用于挂起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
基于第一RRC消息,在保持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的同时,挂起所有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至少一个SRB,
通过SRB0经由收发器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
通过SRB1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用于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三RRC消息,第三RRC消息包括下一跳链计数NCC,并且
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所有DRB,
其中,在接收第三RRC消息之前,SRB1没有处于挂起状态,
其中,基于NCC更新密钥,基于密钥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通信,
其中,基于密钥向第三RRC消息应用完整性保护,并且
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去激活加密,并且在成功验证第三RRC消息的完整性的情况下激活加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第三RRC消息修复关于SRB2和所有DRB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状态并重新建立用于SRB2和所有DRB的PDCP实体。
5.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用于挂起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在保持SRB0的同时,挂起所有DRB和至少一个SRB;
通过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从终端接收用于请求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以及
通过SRB1向终端发送用于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三RRC消息,第三RRC消息包括下一跳链计数NCC,
其中,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所有数据无线电承载DRB,
其中,在发送第三RRC消息之前,SRB1没有处于挂起状态,
其中,基于NCC更新密钥,基于密钥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通信,
其中,基于密钥向第三RRC消息应用完整性保护,并且
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去激活加密,并且在成功验证第三RRC消息的完整性的情况下激活加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二RRC消息获得关于终端的安全密钥和承载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第三RRC消息修复关于SRB2和所有DRB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状态并重新建立用于SRB2和所有DRB的PDCP实体。
8.一种基站,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用于挂起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在保持SRB0的同时,挂起所有DRB和至少一个SRB,
通过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经由收发器从终端接收用于请求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恢复身份,并且
通过SRB1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用于恢复挂起的RRC连接的第三RRC消息,第三RRC消息包括下一跳链计数NCC,
其中,基于第三RRC消息来恢复SRB2和所有数据无线电承载DRB,
其中,在发送第三RRC消息之前,SRB1没有处于挂起状态,
其中,基于NCC更新密钥,基于密钥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通信,
其中,基于密钥向第三RRC消息应用完整性保护,并且
其中,基于第一RRC消息去激活加密,并且在成功验证第三RRC消息的完整性的情况下激活加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二RRC消息获得关于终端的安全密钥和承载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基于第三RRC消息修复关于SRB2和所有DRB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状态并重新建立用于SRB2和所有DRB的PDCP实体。
CN201780059438.9A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792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1916.9A CN115426725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869138.XA CN115426724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123440 2016-09-26
KR10-2016-0123440 2016-09-26
PCT/KR2017/010600 WO2018056785A1 (en) 2016-09-26 2017-09-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9138.XA Division CN115426724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871916.9A Division CN115426725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347A CN109792347A (zh) 2019-05-21
CN109792347B true CN109792347B (zh) 2022-08-09

Family

ID=6168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9438.9A Active CN109792347B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869138.XA Pending CN115426724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871916.9A Pending CN115426725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9138.XA Pending CN115426724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871916.9A Pending CN115426725A (zh) 2016-09-26 2017-09-26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917932B2 (zh)
EP (2) EP3504834B1 (zh)
KR (2) KR102537782B1 (zh)
CN (3) CN109792347B (zh)
WO (1) WO20180567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17932B2 (en) * 2016-09-26 2021-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59506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selection
KR20190057144A (ko) * 2016-11-04 2019-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29029B2 (en) * 2017-01-05 2022-01-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951285B2 (en) * 2017-01-06 2021-03-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mobility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s
US10257835B2 (en) * 2017-03-24 2019-04-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enhanced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24108B2 (en) * 2017-04-05 2020-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80324869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US9949298B1 (en) 2017-05-04 2018-04-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protocols for enhanced beam management for initial access
US10771131B2 (en) * 2017-08-10 2020-09-08 Apple Inc. Split precoding and split prefiltering between a central unit and a distributed unit of a generation node-B (GNB)
CA3074596C (en) * 2017-09-04 2023-10-31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bust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patterns
CN111316577A (zh) 2017-09-11 2020-06-19 Idac控股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nr)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rl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064261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CURITY ENHANCEMENTS FOR EARLY DATA TRANSMISSIONS
US11265946B2 (en) * 2017-09-28 2022-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access
US11265057B2 (en) * 2017-10-27 2022-03-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US10440682B2 (en) * 2017-12-13 201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beam pair determination
US10849181B2 (en) * 2018-01-11 2020-11-24 Apple Inc. NR RRC connection setup optimisation
CN112566115B (zh) * 2018-01-19 2023-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用户设备获取密钥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6017785A (zh) * 2018-02-09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Rrc状态转换方法、终端、cu、du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123152B2 (ja) * 2018-03-26 2022-08-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Rrcインアクティブ状態における測定の一時停止/再開
WO2019183940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EP3664524A1 (en) * 2018-04-03 2020-06-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parameters provided in release / suspend
CN110351896B (zh) * 2018-04-04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重建立方法及装置
KR102143023B1 (ko) * 2018-04-16 2020-08-10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비활성 상태로부터의 rrc 재개를 위한 보안 핸들링
CN111935808B (zh) * 2018-05-07 2022-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rrc连接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ES2947134T3 (es) * 2018-05-07 2023-08-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para suspender la inactividad en reanudaciones y reanudar la inactividad en suspensiones
CN110557849B (zh) * 2018-05-30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96524B2 (en) * 2018-07-18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beam CSI feedback
CA3108686A1 (en) 2018-08-08 2020-02-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868745B (zh) * 2018-08-28 2021-10-2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窄带物联网nb-iot小区重选方法及路测设备
KR20200033166A (ko) * 2018-09-19 2020-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821672A1 (en) * 2018-09-26 2021-05-19 Google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s
EP3869865A4 (en) * 2018-10-23 2022-03-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CURITY ALGORITHM, DEVICE AND TERMINAL
US11246069B2 (en) * 2018-11-01 2022-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transmit sharing during handover and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s
CN113287367A (zh) * 2018-11-01 2021-08-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重建失败歧义的处理
WO2020089700A1 (en) 2018-11-01 2020-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handover caused by an insecure message from a network node
CN111431656B (zh) 2019-01-09 2023-01-10 苹果公司 小区边缘可靠性改进
US20220311577A1 (en) * 2019-06-06 2022-09-29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982674A1 (en) * 2019-06-06 2022-04-13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817832B (zh) * 2019-07-18 2022-03-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U2019462295B2 (en) * 2019-08-16 2023-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026282B1 (en) * 2019-08-23 2021-06-01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secondary-node beamwidth as basis to control whether to use blind addition or rather threshold-based addition when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US11424802B2 (en) * 2019-11-08 202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report including information identifying CSI-RS
WO2021146602A1 (en) * 2020-01-16 2021-07-22 Ofinno, Ll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procedure
WO2022031704A1 (en) * 2020-08-03 2022-02-10 Kyungmin Park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 for up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16406526A (zh) * 2020-11-30 2023-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20272694A1 (en) * 2021-02-23 2022-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switching gaps for beamforming
CN113015163A (zh) * 2021-03-05 2021-06-22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ue接入5g-nr基站成功率的方法以及ue入网方法
US11743881B1 (en) * 2021-05-21 2023-08-29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Dynamic cell shaping using load information on transmitted beam patterns
CN113259923B (zh) * 2021-07-05 2021-09-24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一种定向波束检测方法、跟踪方法、检测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684A (zh) * 2009-05-14 201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失败后快速连接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070445A1 (zh) * 2013-11-15 2015-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CN104756593A (zh) * 2012-10-29 2015-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释放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06387A (zh) * 2013-11-01 2016-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9673B2 (en) * 2003-11-26 2006-01-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RF power deposition during MR data acquisition
CN101651899B (zh) * 2008-08-12 2012-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 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方法、原因值设置方法及终端
US8331322B2 (en) * 2009-01-22 2012-12-1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bearer resump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2883361B (zh) 2011-07-15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信息上报和小区移动性参数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EP2557889B1 (en) 2011-08-12 2019-07-17 BlackBerry Limited Simplified ue + enb messaging
EP2557890B1 (en) 2011-08-12 2019-07-17 BlackBerry Limited Simplified ue + enb messaging
US8768305B1 (en) * 2012-10-09 2014-07-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Reestablishing a mobile devic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EP3193557B1 (en) * 2016-01-12 2020-04-22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EP3407666B1 (en) 2016-01-19 2022-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sum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WO2017129288A1 (en) * 2016-01-25 2017-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Key management for ciot
US10264611B2 (en) * 2016-03-29 2019-04-1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sume procedure
US10764953B2 (en) * 2016-05-18 2020-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resuming a radio bearer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US10820363B2 (en) * 2016-07-28 2020-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procedure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WO2018030866A1 (ko) * 2016-08-11 2018-0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저전력 rrc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34639B (zh) * 2016-08-12 2019-08-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寻呼处理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498041A1 (en) 2016-08-12 2019-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devices and nodes for resuming a radio connec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10917932B2 (en) * 2016-09-26 2021-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684A (zh) * 2009-05-14 201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失败后快速连接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56593A (zh) * 2012-10-29 2015-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释放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06387A (zh) * 2013-11-01 2016-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070445A1 (zh) * 2013-11-15 2015-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rrections to C-IoT optimisations in Stage-2;Ericss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5;R2-165844》;20160826;第10-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92156A1 (en) 2018-03-29
WO2018056785A1 (en) 2018-03-29
CN115426725A (zh) 2022-12-02
US10917932B2 (en) 2021-02-09
EP3504834B1 (en) 2023-02-22
CN109792347A (zh) 2019-05-21
KR20190047695A (ko) 2019-05-08
US20210160952A1 (en) 2021-05-27
CN115426724A (zh) 2022-12-02
EP3504834A1 (en) 2019-07-03
KR20230084590A (ko) 2023-06-13
EP3504834A4 (en) 2019-10-02
EP4195867A1 (en) 2023-06-14
KR102537782B1 (ko) 2023-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347B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68700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활성화 모드에 있는 단말의 셀 선택 및 재선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89144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高速移动的终端的信号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0033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70545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rrc非活动模式的双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2720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재선택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77138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빠르게 주파수 측정 결과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78335B (zh)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720234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pdcp设备和sdap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03003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활성화 모드에 있는 단말의 셀 선택 및 재선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32518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비활성화 모드 단말의 선택된 plmn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313992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考虑双连接来控制分组复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0367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19657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收集与报告小区测量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1363254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544447A (ja) 非認識応答モード(um)データ無線ベアラ(drb)のためのロスレス送信
US119741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without suspens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2675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34960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5147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KR20200112616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와 연결 실패를 복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137384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879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wireless backhaul node, which minimizes data downtim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74075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11436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태 천이 시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