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578A -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578A
CN109788578A CN201711123704.8A CN201711123704A CN109788578A CN 109788578 A CN109788578 A CN 109788578A CN 201711123704 A CN201711123704 A CN 201711123704A CN 109788578 A CN109788578 A CN 109788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k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equipment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3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8578B (zh
Inventor
周明宇
路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237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8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其中,所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包括: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用户设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和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聚合技术,是指支持UE(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同时通过LTE网络和WIFI网络接收和发送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流的技术。目前,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支持多种LTE和WIFI聚合技术,分为LTE核心网处LTE和WIFI聚合技术和R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级的LTE和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聚合技术。
在LTE核心网处LTE和WIFI聚合技术中,有可信方式接入和非可信方式接入两种网络架构,支持WLAN分别以可信方式或非可信方式连接到核心网PGW(PDN网关,PDNGateWay)。在非可信方式下UE通过WLAN建立与核心网的PDN连接,并与核心网之间建立安全连接(IPSec隧道)来保证数据安全。在可信方式下UE通过WLAN与核心网建立PDN连接时无需建立安全连接,只需建立IP隧道。UE通过WLAN建立PDN连接后,PGW可通过WIFI网络接收和发送UE的IP数据流。PGW在同一时刻可同时通过LTE网络和WIFI网络接收和发送UE数据,也可仅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接收和发送UE数据。类似的,UE也可通过WLAN接收和发送LTE核心网数据。
3GPP R13的RAN级LTE和WLAN聚合(LWA,LTE and WLAN Ran Level Aggregation)技术可支持LTE基站eNB将部分流量卸载到WLAN中传输给UE。在该LWA技术中,LTE eNB从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将部分RAN流量卸载至WLAN,通过WLAN将下行RAN流量发送给UE,或者,UE从PDCP层将RAN流量卸载至WLAN,通过WLAN将上行RAN流量发送到LTE eNB。用于流量卸载的WT(WLAN Termination,WLAN设备)与核心网之间没有接口,不需要WLAN核心网设备,可由eNB统一管理LTE网络和WLAN网络。例如,UE由LTE网络统一认证,简化了网络管理过程并有利于集中控制。此外,该LWA技术还可以方便地支持WLAN与LTE网络之间的小区级负载均衡。但该LWA技术对WT的升级要求比较高,在eNB与WT非共站址场景下,eNB与WT间需要建立Xw接口。后续3GPP又引入另一种RAN级的LTE和WLAN聚合技术,即采用IPSec的RAN级LTE和WLAN聚合(LWIP,LTE WLAN Radio Level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技术,该LWIP技术对传统WT没有升级要求。在该LWIP技术中,LTE eNB从PDCP层之上(IP层)将RAN流量卸载至WLAN,UE与WLAN建立关联后与LTE eNB之间建立IPSec隧道用于传输从RAN分流的数据。
但是,基于目前3GPP的LTE与WIFI聚合架构,无论LTE核心网处还是RAN级的LTE和WLAN聚合技术,在UE通过WLAN与LTE核心网建立PDN连接之后,在网络侧LTE核心网或eNB只支持将目的地址为UE地址的IP数据分流到WIFI网络发送到UE,在UE侧只支持将自身地址为源地址的IP数据通过WIFI网络分流发送到网络。其中,UE的IP地址为LTE核心网(PGW)分配的IP地址。这样,若UE作为其他通信设备(例如PC,iPad等)的回传链路端点,即其他通信设备通过UE连接到网络,必须将其他通信设备的IP数据封装为UE的LTE网络IP数据才能在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造成不必要的通信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的LTE与WIFI聚合架构中,当其他通信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时,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需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才能WIFI网络中传输,造成不必要的通信开销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四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五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在网络设备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后,通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一中的第一、第二传输链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二中的第一、第二传输链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三中的第一、第二传输链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四中的第一、第二VxLAN链路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例四中的用户设备数据的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例四中的用户设备数据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即LTE网络和WIFI网络,终端设备是用户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LTE网络建立有第一传输链路,以及通过WLAN(即WIFI网络)建立有第二传输链路。网络设备可以经由第一传输链路通过LTE网络向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也可以经由第二传输链路通过WIFI网络向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用户设备,实现了用户设备数据流在终端侧的聚合。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位于LTE核心网PGW的上游,如图2所示,即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的第一传输链路经过PGW。在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位于PGW设备中,也可位于一体化小基站中,该一体化小基站集成LTE核心网功能。如图2所示,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可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PGW、eNB和终端设备,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无线访问控制器AC、无线接入器AP和终端设备,第二传输链路不经过PGW,用户设备(即用户1、用户2和用户3)数据从网络设备处分流到LTE网络和WIFI网络。除此之外,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还可经过相同的传输路径,如图3所示,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PGW、eNB和终端设备,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PGW、AC、AP和终端设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可同时经过PGW,PGW之后分成不同的传输路径,用户设备(即用户1、用户2和用户3)数据从LTE核心网PGW处分流到LTE网络和WIFI网络。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PGW、eNB和终端设备,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PGW、eNB、AP和终端设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可同时经过LTE网络的PGW和eNB,eNB之后分成不同的传输路径,用户设备(即用户1、用户2和用户3)数据从LTE eNB处分流到LTE网络和WIFI网络。在图2、图3和图4中,用户1、用户2和用户3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Internet。
另外需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具体可为分组数据网关PGW或者基站。
步骤102: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应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在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后,需针对同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建立对应关系(即绑定关系),以便于将经由同一个终端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102也可先于步骤101实施,例如,在网络设备中可预先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然后网络设备再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步骤103: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
其中,一个终端设备可能是多个用户设备的中转或回传设备,网络设备是用户设备另一端的中转或回传设备。例如,LTE网络的CPE(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或WIFI网络的无线路由器,可分别作为回传设备服务多个用户手机或电脑PC,LTE核心网PGW作为用户手机或电脑在网络端的中转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时,允许经由一个传输链路上传输的端到端用户设备数据在另一个传输链路上传输。例如,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链路上传输后,即可获得该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将该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允许该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二传输链路上传输;或者,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二传输链路上传输后,即可获得该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将该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允许该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链路上传输。
步骤104: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后,可首先确定用户设备数据的发送模式,然后根据确定的发送模式,将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
其中,该发送模式可为如下发送方式中一种: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仅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及同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在具体实现时,对于不同的用户设备可有不同的发送模式,网络设备可根据链路传输质量、业务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链路负载等选择发送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在网络设备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后,通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的第一传输链路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网络设备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的第二传输链路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可以是层三隧道或层二隧道。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隧道,例如第一传输链路是GPRS隧道,第二传输链路是VxLAN隧道。
具体的,网络设备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的过程可为:
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第一隧道地址,和为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第二隧道地址;
网络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其中,第一隧道地址可以是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中的IP层地址、链路层地址或高层协议地址等,第二隧道地址可以是终端设备在WIFI网络中的IP层地址、链路层地址或高层协议地址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采用如下不同方式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隧道地址或第二隧道地址,详述如下。
方式一
方式一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隧道地址,具体分配过程为:
在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NAS(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隧道地址。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一隧道地址可以为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中的IP地址,是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NAS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此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需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 IP数据进行发送。
方式二
方式二中,网络设备因终端请求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具体分配过程为: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网络设备根据该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
其中,网络设备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时,可接收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后,网络设备可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为终端分配第二隧道地址。例如,网络设备通过LTE网络的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再通过LTE网络的NAS或RRC消息为终端分配第二隧道地址;或者,网络设备通过WIFI网络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再通过WIFI网络为终端分配第二隧道地址。
方式三
方式三中,网络设备主动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具体分配过程为:
当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网络设备通过NAS消息或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
其中,网络设备在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后,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需封装为终端设备的WIFI IP数据或MAC数据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建立同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时,可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分别详述如下。
方式一
方式一中,网络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具体建立过程可为:
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确定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通常,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在LTE网络中会分配有第一隧道地址。若网络设备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二隧道地址,或者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传输链路IKEv2安全认证/密钥信息,在终端设备完成IKEv2安全认证、鉴权流程后,网络设备通过IKEv2分配第二隧道地址,或者终端设备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请求分配第二隧道地址,则网络设备在分配第二隧道地址后即可得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如IMSI、TMSI、CRNTI等)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针对同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否则,需要额外信令步骤使网络设备获得第一传输链路与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时,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LTE网络标识和第二隧道地址后,根据该LTE网络标识和第二隧道地址,确定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或者,在通过LTE网络的RRC消息或NAS消息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隧道地址后,根据该第二隧道地址,确定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方式二
方式二中,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可为: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
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其中,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时,可通过LTE网络或者WIFI网络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
方式三
方式三中,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可为:
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隧道地址;
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方式四
方式四中,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可为:
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隧道地址;
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时,可首先将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然后将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将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时,可首先将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然后将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将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
例如,若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是层三隧道(如IPIP隧道、GRE隧道、IPSec隧道),网络设备可将用户设备的IP数据封装为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若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是层二隧道(如PPTP隧道、L2F隧道、L2TP隧道、VxLAN隧道等),网络设备可将用户设备的链路层数据封装为第一传输链路、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可以为IP地址,此时网络设备可将用户设备数据封装进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的IP数据包中进行发送,该IP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IP地址为终端设备的第一隧道IP地址或第二隧道IP地址。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也可为MAC地址,此时网络设备可将用户设备数据封装进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的MAC数据包中进行发送,该MAC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为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MAC地址或第二隧道MAC地址。第一隧道地址和第二隧道地址也可为高层地址(如GPRS隧道地址),此时网络设备可将用户设备数据封装进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的高层协议数据包中进行发送,该高层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地址为终端设备的第一隧道的高层地址或第二隧道的高层地址。
以VxLAN隧道为例,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经由LTE网络的第一VxLAN链路和经由WIFI网络的第二VxLAN链路后,封装和解封VxLAN协议包的VTEP设备可位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如图5所示,第一VxLAN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VTEP设备)、PGW、eNB和终端设备(VTEP设备),第二VxLAN链路对应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VTEP设备)、AC、AP和终端设备(VTEP设备),网络设备可集成VxLAN管理、VxLAN选择和VxLAN协议处理功能(VTEP),终端设备可集成VxLAN选择和VxLAN协议处理功能(VTEP)。其中,VxLAN管理指分配终端设备侧的第一VxLAN链路IP地址和第二VxLAN链路IP地址(即VTEP设备的IP),VxLAN选择指选择通过第一VxLAN链路或通过第二VxLAN链路向CPE发送数据,VxLAN协议处理指负责根据不同的VxLAN链路封装或解封装VxLAN协议包。用户设备对应于用户1、用户2和用户3,通过终端设备接入Internet。
如图6A所示,当网络设备位于LTE网络的PGW时,第一VxLAN链路和第二VxLAN链路经过PGW后,用户设备数据从PGW处分流至LTE网络和WIFI网络。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封装的第一VxLAN链路数据包、第二VxLAN链路数据包可如图6B所示,包括外层IP、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VxLAN ID、内层MAC和用户的IP数据包,从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包中,外层IP目的地址为终端设备的第一VxLAN链路或第二VxLAN链路IP地址,内层MAC目的地址为用户设备的MAC地址,内层IP目的地址为用户设备的IP地址。
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VxLAN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可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VxLAN链路,或者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二VxLAN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可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VxLAN链路。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探测第一VxLAN链路中传输的用户设备数据,获取用户设备与第一VxLAN链路的对应关系,进而将用户设备与第二VxLAN链路绑定。具体的,网络设备可通过检测第一VxLAN链路数据包中的内层MAC地址和外层IP地址,获知用户设备MAC地址与第一VxLAN链路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用户设备与第一VxLAN链路的对应关系,而后将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与第二VxLAN链路IP地址建立绑定关系,从而将用户设备与第二VxLAN链路绑定。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关于该用户设备的MAC层数据时,可将该MAC层数据在第一VxLAN链路中传输,同时也可将该MAC层数据在第二VxLAN链路中传输。此获取用户设备与第一VxLAN链路的对应关系,并将该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VxLAN链路的方法,及传输数据的方式同样适用于终端设备侧。
再如图6A所示,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数据后,可确定用户设备数据的发送模式,确定用户1数据仅通过第一VxLAN链路发送,用户2数据通过第一VxLAN链路和第二VxLAN链路发送,以及用户3数据仅通过第二VxLAN链路发送。网络设备即其中的VTEP设备,可根据发送模式将用户1数据、用户2的部分数据发送到LTE网络的PGW以封装为GTP-U数据,并将GTP-U数据发送到LTE网络的eNB以及终端设备,同时将用户2的部分数据、用户3数据发送到WIFI网络(即WLAN)的AP以及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处,LTE网络和WIFI网络空口数据汇聚至VTEP设备,由VTEP设备解封装VxLAN协议包头和外层IP包头后经内部IP数据发送到用户1、用户2和用户3。
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步骤702: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终端设备将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用户设备。
其中,用户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步骤701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参见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终端设备是用户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LTE网络建立有第一传输链路,以及通过WIFI网络建立有第二传输链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数据后,可以经由第一传输链路通过LTE网络向网络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也可以经由第二传输链路通过WIFI网络向网络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实现了用户设备数据流在网络侧的聚合。
步骤802: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时,允许经由一个传输链路上传输的端到端用户设备数据在另一个传输链路上传输。例如,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链路上传输后,即可获得该用户设备与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将该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二传输链路,允许该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二传输链路上传输;或者,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二传输链路上传输后,即可获得该用户设备与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将该用户设备绑定到第一传输链路,允许该用户设备的数据在第一传输链路上传输。
步骤803:当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步骤801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需指出的是,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数据时,对用户设备数据的处理方式可参见上述网络设备在发送用户设备数据时对用户设备数据的处理方式,同样适用,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步骤902: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或第二传输链路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网络设备,用户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步骤901包括:
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为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为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为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说明。
参见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11,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12,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第一绑定模块13,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一发送模块1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所述第一建立模块11包括:
第一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一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二建立模块1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LTE网络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或者
根据通过LTE网络的RRC消息或NAS消息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建立模块12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三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建立模块12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四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建立模块12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第五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4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的发送模式;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模式,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模式为如下发送方式中一种: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仅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及同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4包括: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4包括: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关或基站。
参见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21,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一接收模块2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所述第三建立模块21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六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四建立模块31,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绑定模块32,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二发送模块33,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所述第四建立模块31包括: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七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参见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五建立模块41,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接收模块4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能够使得当终端设备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回传链路端点时,不需要将其他通信设备的数据封装为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数据也能LTE与WIFI聚合架构的WIFI网络中传输,从而降低通信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可选的,所述第五建立模块41包括:
第二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八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包括: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二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四接收子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该通信设备具体可为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
参见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总线141、收发机142、天线143、总线接口144、处理器145和存储器14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46上并可在处理器145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具体的,当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4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控制收发机142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具体的,当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4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控制收发机142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具体的,当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4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控制收发机142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具体的,当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4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控制收发机142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在图1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41来代表),总线14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41将包括由处理器145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46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41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44在总线141和收发机14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4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45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4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43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45。
处理器145负责管理总线141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46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45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45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A1、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通过长期演进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无线保真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长期演进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无线保真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4、根据A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非接入层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5、根据A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6、根据A5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7、根据A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8、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9、根据A8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LTE网络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或者
根据通过LTE网络的RRC消息或NAS消息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10、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11、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12、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13、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的发送模式;
根据所述发送模式,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模式为如下发送方式中一种: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仅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及同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
A14、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中,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A15、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中,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A16、根据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关或基站。
A17、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18、根据A1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19、根据A18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20、根据A19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21、根据A19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22、根据A21所述的方法,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23、根据A19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24、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25、根据A2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26、根据A25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27、根据A26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28、根据A26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29、根据A28所述的方法,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30、根据A26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31、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32、根据A3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33、根据A32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34、根据A3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35、根据A3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36、根据A35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37、根据A33所述的方法,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3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39、根据A38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40、根据A3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41、根据A4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42、根据A4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一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43、根据A42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44、根据A4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45、根据A3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46、根据A45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LTE网络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或者
根据通过LTE网络的RRC消息或NAS消息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47、根据A3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三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48、根据A3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四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49、根据A3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第五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A50、根据A38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的发送模式;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模式,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模式为如下发送方式中一种: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仅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及同时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
A51、根据A38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A52、根据A38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封装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隧道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A53、根据A38至A5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关或基站。
A54、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55、根据A5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56、根据A5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三建立模块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六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57、根据A56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58、根据A56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59、根据A58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60、根据A56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6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四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网络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62、根据A61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63、根据A62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四建立模块包括: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七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64、根据A63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65、根据A63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66、根据A6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WIFI网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67、根据A63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五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6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五建立模块,用于通过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数据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且需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A69、根据A68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A70、根据A69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五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第八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A71、根据A7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A72、根据A7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包括: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第二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73、根据A72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四接收子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A74、根据A70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A75、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步骤。
A7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的步骤。

Claims (10)

1.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长期演进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无线保真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在获取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或者,在获取到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后,将所述用户设备绑定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将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由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数据中转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接入LTE网络和WIFI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一隧道地址定义;
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由网络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第二隧道地址定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长期演进LTE网络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链路,和通过无线保真WIFI网络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根据网络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和终端设备端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LTE网络中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过程中,通过非接入层NAS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隧道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地址分配请求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网络或WIFI网络发送的所述地址分配请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WIFI网络中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附着到LTE网络后,通过NAS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LTE网络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或者
根据通过LTE网络的RRC消息或NAS消息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隧道地址,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LTE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隧道地址和所述第二隧道地址,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对应关系。
CN201711123704.8A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788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3704.8A CN109788578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3704.8A CN109788578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578A true CN109788578A (zh) 2019-05-21
CN109788578B CN109788578B (zh) 2020-11-24

Family

ID=6649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3704.8A Active CN109788578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85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375A (zh) * 2019-07-25 2019-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11756786A (zh) * 2019-10-28 2020-10-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146210A1 (en) * 2020-12-29 2022-07-07 Epiroc Rock Drills Aktiebolag Network node, mobile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1773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62530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演进分组系统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18922A (zh) * 2011-05-31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03796191A (zh) * 2014-03-05 2014-05-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233774A (zh) * 2014-06-03 2016-12-1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集成wlan/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
CN107294831A (zh) * 2017-06-28 2017-10-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1773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62530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演进分组系统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18922A (zh) * 2011-05-31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03796191A (zh) * 2014-03-05 2014-05-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233774A (zh) * 2014-06-03 2016-12-1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集成wlan/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
CN107294831A (zh) * 2017-06-28 2017-10-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375A (zh) * 2019-07-25 2019-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11756786A (zh) * 2019-10-28 2020-10-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756786B (zh) * 2019-10-28 2023-09-01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146210A1 (en) * 2020-12-29 2022-07-07 Epiroc Rock Drills Aktiebolag Network node, mobile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578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5007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900911B2 (en) QoS provision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KR10206080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6465090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的发现消息大小的可扩展解决方案
CN106465178B (zh) 集成rat系统以及控制集成rat架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59668B (zh) 经由ANDSF对WLAN QoS的移动网络运营商控制
US961538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CN102333293B (zh) 一种小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672752B1 (en) Wireless bearing building method, access point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02244899B (zh) 一种在接入网对互联网访问数据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8717B (zh) Eps中的移动路由器
US20160302110A1 (en) Cellular-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interworking
CN106233774A (zh) 用于集成wlan/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
CN104869666A (zh)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063330A (zh) 用于双连接性中的应用特定路由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8282906A (zh) 处理移动性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12096B (zh) 一种ip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488386B (zh) 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11600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terminal capabilities for LTE/NR interwork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471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FIXED ACCESS IN A CONVERGED 5G HEART
CN106899582A (zh) 一种LTE‑Advanced Pro系统实现LWA功能的协议配置方法
CN103220650A (zh) 一种WiFi终端访问不同业务域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36645A1 (en) Tunnel Failure Procedures
CN105230072A (zh) 用于在无线lan中控制服务的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88578A (zh) 一种lte与wifi聚合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94 9 / F, 10 / F, building 1, zone 1,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