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7720A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7720A
CN109787720A CN201711121875.7A CN201711121875A CN109787720A CN 109787720 A CN109787720 A CN 109787720A CN 201711121875 A CN201711121875 A CN 201711121875A CN 109787720 A CN109787720 A CN 109787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own channel
time
harq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18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7720B (zh
Inventor
杜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17111218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7720B/zh
Priority to EP17931942.1A priority patent/EP371312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11530 priority patent/WO20190952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7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720A/zh
Priority to US16/871,801 priority patent/US1143810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7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用户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装置和系统,能够确定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结合FEC(Feed-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馈式错误修正)与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的技术。采用该技术,用户终端(UE)对该下行业务数据接收的确认(ACK)或者非确认(NACK)信息,以便网络设备确定重新调度该下行业务数据还是向该用户终端调度新的下行业务数据。ACK和NACK信息统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
LTE系统中,下行子帧的调度信息和下行子帧的数据传输在相同的子帧,即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与其对应的PDSCH位于相同的子帧。
对于FDD(Frequency Division Dual,频分双工)而言,如果用户终端在下行子帧n-4上检测到PDSCH传输,则用户终端会在上行子帧n回复HARQ-ACK。
对TDD(Time Division Dual,时分双工)而言,如果用户终端在下行子帧n-k上检测到PDSCH传输,则用户终端会在上行子帧n回复HARQ-ACK。其中,k不大于K,每个上行子帧对应的K是定义的,针对TDD的每种上行下行配置(“UL-DL Configuration”)如下表1所示。
集合K中包括的下行子帧称为一个“HARQ反馈窗口”,即“HARQ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所定义的HARQ-ACK反馈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发送。
表1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 K:{k0,k1,…kM-1}for TDD
LTE系统中,载波聚合的每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Cell)。多个Cell可以划分为1个或者多个Cell组,每个Cell组中有一个Cell是主Cell,记为PCell。其它Cell是辅Cell,记为SCell。在每个Cell组内仅有PCell上配置有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
如网络设备在为用户终端服务的PCell、SCell-1、SCell-2为同一个Cell组内的小区,这些小区发送的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ACK信息均在PCell上配置的PUCCH信道中传输。用户终端在PCell的子帧n发送HARQ-ACK也对应于一个“HARQ反馈窗口”内的所有载波上的下行数据。
现有技术通过PDSCH和HARQ-ACK之间预设的定时关系确定“HARQ反馈窗口”,并根据“HARQ反馈窗口”的大小,半静态或者动态确定HARQ-ACK的码本大小。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中,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灵活,下行数据传输和其相对应的HARQ-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也灵活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并未公开如何确定在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确定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HARQ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一种HARQ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一种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上,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下行信道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一种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上,该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一种HARQ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对应的HARQ窗口由DCI中指示的第一定时时间的范围,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确定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传输和其对应的HARQ-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上下行信道与HARQ窗口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a)为HARQ窗口和参考下行信道之间的关系中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4(b)为HARQ窗口和参考下行信道之间的关系中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6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一个时隙内的部分符号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大于一个时隙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聚合载波场景中上下行信道和HARQ窗口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HARQ时间窗口和DAI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聚合载波场景下各下行信道发送时间相同且结束时间不同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9个下行信道收发时间指示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实现HARQ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应用于实施例二中的技术的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具体实现时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对应的HARQ窗口由DCI中指示的第一定时时间的范围,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确定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该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如基站等。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下文描述时,无线通信系统,以NR系统为例。
实施例一
应用于NR系统中下行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输过程。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如第一PDCCH,该第一PDCCH中包括有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时需要的控制信息。例如,第一下行信道的时间频率资源大小,对应的HARQ进程号、调制编码方式等。
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后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并非仅发送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而是发送一个HARQ窗口内所有和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下行信道的HARQ-ACK信息。
当然,如果和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HARQ窗口内仅有第一下行信道的HARQ-ACK,则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仅发送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
NR系统中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灵活,下行数据传输和其相对应的HARQ-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也灵活。
参见图2,图2为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传输和其对应的HARQ-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2所示PDCCH-A和其对应指示的PDSCH-A之间的时间差为T1,PDSCH-A和其对应的HARQ-ACK之间的时间差为T2;PDCCH-B和其对应指示的PDSCH-B之间的时间差为T1’,PDSCH-B和其对应的HARQ-ACK之间的时间差为T2’;PDCCH-C和其对应指示的PDSCH-C之间的时间差为T1”,PDSCH-C和其对应的HARQ-ACK之间的时间差为T2”。
根据PDCCH-A、PDCCH-B、和PDCCH-C各自的指示,用户终端在相同的时间发送PDSCH-A、PDSCH-B、和PDSCH-C各自对应的HARQ-ACK信息。
用户终端在上行信道发送HARQ-ACK信息之前,需要对待发送的HARQ-ACK码本做信道编码、调制等处理。
如果不定义上行信道对应的HARQ窗口,用户终端无法确定什么时间可以开始执行待发送HARQ-ACK码本信息的信道编码。
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在接收完PDSCH-B后,不确定后续是否还有需要在同一上行信道发送的PDSCH-C对应的HARQ-ACK,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在同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码本信息的信道编码、调制等过程。
而如果用户终端可确定与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HARQ窗口,则用户终端确定该窗口内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对应的HARQ-ACK码本信息后,用户终端即可对这些HARQ-ACK码本信息做信道编码、调制等处理过程,以便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HARQ-ACK信息,方便网络设备对下行数据的调度处理。
步骤102,用户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步骤103,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信息所对应的下行信道均在第一HARQ窗口内,可使用户终端确定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范围,确定HARQ-ACK信息发送前的处理过程。
具体的,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内的各信道的时间和所述第一时间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如上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指示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信道和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信道之间的时间差。
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下行信道最早和该第一上行信道时间差为第一阈值,最晚在和该第一上行信道时间差为第二阈值。
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分别是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如,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为Slot#n,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用2比特信息携带。该2比特信息所指示的信息如表2所示:
即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为6个Slot,最小值为3个Slot。那么第一HARQ窗口的范围为Slot#n之前的Slot#n-6至Slot#n-3的时间。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是Slot#n-6的时间起点,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是Slot#n-3的时间结束点。每个上行信道都有与之对应的HARQ窗口。
第一定时信息 第一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X slot
00 X=3
01 X=4
10 X=5
11 X=6
表2
参见图3,图3为上下行信道与HARQ窗口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中,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第一HARQ窗口,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第二HARQ窗口。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为Slot#n的第一时间,第二上行信道的时间为Slot#n+1的第二时间。
第一HARQ窗口的范围为Slot#n-6至Slot#n-3的时间范围,第二HARQ窗口的范围为Slot#n+1之前的Slot#n+1-6至Slot#n+1-3的时间范围。即,不同上行信道所对应的HARQ窗口可以有重叠部分,一个下行信道也可以位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HARQ窗口内。
如果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长度相同,则两个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无论以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起点计算还是以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结束点计算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长度不同,则两个信道之间的时间差以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起点计算和以两个信道各自的时间结束点计算不同。
如果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则上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
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均为网络设备可以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信道。
以NR系统为例,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可能不同。例如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1个Slot。以1个Slot中包括14个符号为例,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一个Slot、多个Slot、也可能是一个Slot中的部分符号。
这样,第一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以二者的起始时间计和以二者的结束时间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Slot#n,下行信道是Slot#n-k中的第8~14个符号。则,第一上行信道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信道的起始时间的时间差为k个Slot加上7个符号的时间;第一上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的时间差为k个Slot的时间。
因此,在NR系统中,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阈值对应,第一HARQ窗口的结束时间和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二阈值确定对应。
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这里设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差为第一阈值的信道为第一参考下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差为第二阈值的信道为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仅用于标识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范围,并非网络设备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道。
例如如果下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小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则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范围中可能包括多个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
参见图4(a),图4(a)为HARQ窗口和参考下行信道之间的关系中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1个Slot。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长度也是1个Slot的时间长度。下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为半个Slot的时间长度。即网络设备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道的时间长度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的一半。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范围中包括两个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
参见图4(b),图4(b)为HARQ窗口和参考下行信道之间的关系中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4(b)所示,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1个Slot。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长度也是1个Slot的时间长度。下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为两个Slot的时间长度。即网络设备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道的时间长度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的两倍。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范围中包括半个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
以上通过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确定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即,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另一方面,在NR系统中,用户终端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也可以是灵活的。
例如,1个时隙的时间包括14个符号,第一上行信道只占用其中的部分符号。如果用上述方式,通过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确定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则可能确定的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也不是一个时隙的边界。该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和实际用于下行传输的下行信道的边界是不对齐的。
如果用户终端根据该种方式确定第一HARQ窗口,则第一HARQ窗口边界处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是否在第一上行信道传输方面有一定的模糊度。
因此,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确定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可能正好对应一个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也可能对应多个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也可能为一个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的一部分。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中,以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正好对应一个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为例。
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第一参考上行信道是第一上行信道在时间上重叠的信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
其中,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是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各自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或者是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各自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如果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不同,则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指的是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各自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或者是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各自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同样,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指的是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各自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或者是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各自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参见图6,图6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一个时隙内的部分符号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参考上行信道是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间上重叠的长度为1个Slot的上行信道。第一参考上行信道仅用于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一起标识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范围,并非用户终端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信道。
参见图7,图7为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大于一个时隙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2个Slot。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间上重叠的长度为1个Slot的第一个上行信道为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第一参考上行信道仅用于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一起标识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范围,并非用户终端用于上行信息传输的信道。
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预设的。例如,预设的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是一个时隙。图6中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一个时隙内的部分符号,则第一参考上行信道是该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隙。图7中第一上行信道时间长度是大于一个时隙,则第一参考上行信道是第一上行信道所包括的第一个时隙。
根据上面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范围内包括P个下行信道,其中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该P个下行信道均可用于网络设备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该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早的信道对应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该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晚的信道对应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仅用于标识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范围,并非网络设备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道。
例如如果下行数据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小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则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各自的时间范围中可能包括多个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如果该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早的信道的时间长度小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则该时间最早的信道所对应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中包括一个以上的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道,该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是第一阈值,可参照图4(a)的情况。
同样,如果该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早的信道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则该时间最早的信道所对应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起始时间是第一下行信道的起始时间,时间长度是第一下行信道时间长度的一部分,该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是第一阈值,可参照图4(b)的情况。
即,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包括P个下行信道,其中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早的信道所对应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P个下行信道中时间最晚的信道所对应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另外,OFDM系统中的参数配置包括子载波间隔大小和循环前缀的大小等,OFDM参数配置的集合称之为numerology。和LTE系统仅支持一种numerology不同,NR系统中至少支持下表所示的6种numerology。系统所使用的numerology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一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其中包括10个子帧。对特定的numerology配置μ,其1个子帧内的时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为其中为一个子帧内包括的时隙的个数,该参数也和numerology配置μ相关。NR系统中,如果用户终端支持载波聚合,则网络设备可以将载波聚合的每个成员载波CC所使用的numerology分别通知给用户终端。
这样,NR系统的载波聚合场景中,在一个小区组内,PCell和SCell的numerology可以不同。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总是在小区组内的PCell传输。网络设备向用户终端指示的发送HARQ-ACK的定时关系时,所指示的第一定时的时间粒度是基于PUCCH信道所在的载波对应的numerology的时间粒度的。
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聚合载波场景中上下行信道和HARQ窗口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中Cell 2为PCell,该Cell对应的numerology配置下,1个子帧内包括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Cell 1对应的numerology配置下,1个子帧内包括4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Cell 2对应的numerology配置下,1个子帧包括1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
可见每个Cell对应的1个时隙的时间长度不同。但所有Cell上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ACK都在PCell反馈。
以每个Cell上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时间长度为1个时隙为例。则Cell 1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指示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为1个时隙,该时隙长度和Cell 1对应,但该下行控制信道指示下行信道和且与该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反馈的上行信道的时间差时,该时间差的单位为Cell 2的numerology对应的一个时隙的长度。即,用于调度第一HARQ窗口内的下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第一定时都以PCell的numerology所对应的时间粒度为准。
则,用户终端根据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确定的第一HARQ窗口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适用于载波聚合的所有载波。即上述的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如图8所示,和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HARQ窗口是根据第一上行信道以及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确定的。该第一HARQ窗口中包括Cell 1中的8个时隙的下行信道、Cell2中的4个时隙的下行信道、以及Cell 3中2个时隙的下行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NR系统中,一个下行信道中可能包括一个以上的传输块TB(Transmission Block),用户终端需要对每个传输块分别反馈HARQ-ACK信息。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在对一个传输块编码的时候,可能先将1个传输块分为若干码块CB(Code Block),每个码块加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后单独编码,级联后再编码。1个TB中的CB可分为若干CBG(Code Block Group)。用户终端有可能需要反馈各CBG对应的HARQ-ACK。即用户终端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大小不仅和对应的HARQ窗口内包括的下行信道的个数相关,还和下行信道中传输的传输块的多少、是否按照码块组反馈HARQ-ACK等有关。
在本实施例中,仅描述HARQ-ACK的码本大小和HARQ窗口内包括的下行信道的个数相关的因素,针对一个下行信道反馈多个传输块的HARQ-ACK、或者反馈多个码块组的HARQ-ACK信息的情况不加特别说明。
根据上述方法,用户终端可以确定第一HARQ窗口以及该第一HARQ窗口内包括的下行信道。关于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大小由两种可能的确定方式:
第一种为静态方式确定HARQ-ACK码本大小。即,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是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在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的有的一些下行信道中,用户终端并没有接收到下行数据,则在对应该信道的HARQ-ACK码本中,用户终端反馈NACK。
另外一种用户终端通过动态方式确定HARQ-ACK码本大小。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也就是说,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并且被指示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信道,才属于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HARQ-ACK码本中包括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
采用动态方式确定HARQ-ACK的码本,用户终端不需要发送没有接收到下行数据的信道对应的HARQ-ACK。HARQ反馈信息的传输效率较高。但是,由于下行数据PDSCH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传输并不是100%可靠,用户终端可能丢失某些下行控制信息DCI,从而导致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确定的HARQ-ACK反馈的码本大小不同,从而导致HARQ-ACK的出错率变高。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所包括的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字段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可选的,DAI包括计数DAI(Counter DAI)和/或总量DAI(Total DAI)两个部分。Counter DAI对应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用于告诉用户终端在当前的调度是HARQ反馈窗口内的第几个下行信道的传输,Total DAI用于告诉用户终端截止当前子帧,在HARQ反馈窗口共有多少个下行传输。这可以帮助用户终端检测到是否丢失了某些下行DCI,可以帮助用户终端确定需要反馈多少bit的HARQ-ACK信息。
例如,网络设备在第一HARQ窗口内的5个下行信道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该5个下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Index(DAI)字段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以DAI字段包括2比特信息长度为例,该5个下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字段分别为00、01、10、11、00,对应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分别为1、2、3、4、5。
如果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第2个下行信道,则其接收到的4个下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字段分别为00、10、11、00。根据该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AI索引,用户终端可判断在DAI字段为00的下行控制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和DAI字段为10的下行控制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之间,丢失了网络设备调度的一个下行信道。
这样,用户终端反馈的HARQ-ACK码本中包括该丢失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用户终端可将该丢失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设为NACK。由此确定HARQ-ACK的码本,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下行数据PDSCH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传输不可靠带来的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确定的HARQ-ACK反馈的码本大小不同,最终导致HARQ-ACK的出错率变高。LTE系统中,每个载波上的numerology相同,HARQ反馈窗口内的PDSCH对应的计数DAI的排序规则为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
NR系统中,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是灵活的,网络设备在DCI中通过第二定时信息将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指示给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该第一下行信道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给用户终端的。
该第一调度信息中包括表示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一下行信道之间的定时关系的第二定时信息。例如,该第二定时信息用2比特指示,第二定时信息的含义如下表3所示,其表示用户终端在什么时间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用户终端接收的第一下行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信息可能在其接收第一下行信道之后3、4、5、或6个Slot之后从用户终端发送。
第二定时信息 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一下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Y
00 Y=0
01 Y=1
10 Y=2
11 Y=3
表3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是第一HARQ窗口中的下行信道。如果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是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所指示的下行信道组成的集合,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包括的控制信息各自的第一定时信息均对应于第一上行信道,同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包括的控制信息各自的第二定时信息均对应于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的信道。
如果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是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所指示的下行信道组成的集合,即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采用动态方式确定,需考虑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中控制信道的DAI的排序问题。
通常来说,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中各控制信道中的DAI排序对应第一上行信道中HARQ-ACK的码本排序。
例如,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大小为OACK,码本序列为中是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中DCI的Counter DAI指示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为1的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是DCI的Counter DAI指示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为2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是DCI的Counter DAI指示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为OACK的下行控制信道所指示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
在NR系统中,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是灵活的,网络设备在DCI中通过第二定时信息将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指示给用户终端。
如果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中控制信道的DAI的排序问题考虑其对应的HARQ-ACK码本在第一上行信道的可获得性的先后顺序,可加快HARQ-ACK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系统的效率。
通常来说,网络设备较早发送的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DAI对应的值应尽可能小。
参见图9,图9为HARQ时间窗口和DAI的关系示意图。网络设备按时间先后依次发送第2、3下行信道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先接收到检测第2下行信道的数据,然后接收检测到第3下行信道的数据。相应地,用户终端先获得第2下行信道的数据对应的HARQ-ACK,然后获得第3下行信道的数据对应的HARQ-ACK。
在HARQ-ACK的码本中,用户终端将第2下行信道的数据对应的HARQ-ACK放在第3下行信道的数据对应的HARQ-ACK之前,有利于用户终端提前编码调制HARQ-ACK信息,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但是,在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完全灵活的情况下,在一些场景下可能很难实现较早发送的下行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位于HARQ-ACK的码本前面。
在图9的示例中,时间单元A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调度HARQ窗口内的第3下行信道,时间单元B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调度HARQ窗口内的第2下行信道。可预见的是,第1、2、3下行信道是网络设备先后发送给用户终端的,但用户终端最先接收到检测第1下行信道的数据,然后接收检测到时间单元A内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的第2下行信道的数据,最后接收检测到时间单元B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调度HARQ窗口内的第2下行信道。
时间单元A位于时间单元B之前。由于网络设备确定在时间单元A发送针对HARQ窗口内的第2下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候,可能并未确定要在时间单元B内下行控制信道调度HARQ窗口内的第2下行信道。这样,时间单元A内发送的第3下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DAI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时间单元B内发送的第2下行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DAI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即,如果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包括的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则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对应的,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码本中,则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也位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HARQ-ACK之前。即,网络设备很难实现较早发送的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较小,只能是尽力而为。
用户终端可以不必在接收检测到所有HARQ窗口内的下行信道并获得所有的HARQ-ACK码本序列后,才对这些HARQ-ACK信息做编码调制等发送前的处理。相反,用户终端可以对首先获得的HARQ-ACK码本序列中靠前的比特做编码调制等处理。这样,用户终端对于反馈的HARQ-ACK码本的处理时间可以更加灵活。
另外,网络设备接收处理第一上行信道HARQ-ACK码本时,译码过程最先处理得到排在前面的HARQ-ACK,然后得到排在后面的HARQ。
如果HARQ-ACK码本序列中靠前的比特最好和用户终端较早接收检测的下行信道对应,则网络设备可以较早获得这些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从而较早对这些下行信道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后续调度做出判断。为实现该目的,用户终端较早接收检测的下行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排序应尽量靠前。
即,如果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包括的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该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则该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在NR的载波聚合场景下,由于一个Cell组内的小区各自的numerology不同,不同numerology下的时隙长度不等。在相同时间单元发送的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其各自对应的下行信道的开始时间可能相同,但结束时间不同。或者,其各自对应的下行信道的开始时间不同,但结束时间相同。
参见图10,图10为聚合载波场景下各下行信道发送时间相同且结束时间不同的示意图。
图10中,时间单元B内有五个下行控制信道分别调度HARQ窗口内的第1、2、3、4、5下行信道,可预见的是,第1、5下行信道是网络设备同时开始发送给用户终端的,但是第1下行信道首先结束、第3下行信道再结束;第2、3下行信道的开始发送时间比第5信道晚,但结束时间比第5信道早;第4下行信道的开始时间比第5信道晚,但结束时间和第4信道相同。
用户终端最先接收检测第1、5下行信道的数据,但第1信道比第5信道提前检测完;随后,用户终端接收检测到第2、3下行信道,也比第5信道率先检测完;然后,用户终端检测到第4下行信道,和第5下行信道同时检测完。
这样,用户终端有可能先后得到第1、2、3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然后得到第4、5下行信道的HARQ-ACK。为了使用户终端对于反馈的HARQ-ACK码本的处理时间更加灵活,并且网络设备较早获得发送接收时间较早的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HARQ-ACK码本序列中靠前的比特最好和用户终端较早完成接收检测的下行信道对应。因此,网络设备较早结束发送的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应尽可能小。
如果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包括的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该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该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则该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排序规则: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集合内的下行控制信道,其各自包括的Counter DAI首先按照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排序,发送开始时间早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的计数值较小;发送开始时间相同的下行控制信道,其对应的下行信道结束时间较早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对应的值应尽可能小。
如果发送开始时间相同的下行控制信道,其对应的下行信道结束时间也相同,则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号较小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的计数值较小。
参见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9个下行信道收发时间指示示意图。
由图11可见,第9下行信道的发送时间最早,最先排第9下行信道;
剩余的下行信道中第6下行信道发送的时间最早,接着排第6下行信道;
然后剩余的下行信道中第7和第8下行信道发送时间最早,且结束时间相同,由于第7下行信道的序号比较小,因此,先排第7下行信道,再排第8下行信道;
剩下的下行信道中,发送时间相对早的是第3下行信道;
排完第3下行信道时,发现剩下的下行信道发送时间最早的是第4和第5下行信道,由于第5下行信道结束时间早于第4下行信道,因此,先排第5下行信道,再排第4下行信道;
第4下行信道排序结束后,发送时间最早的下行信道是第1和第2下行信道,由于第2下行信道比第一下行信道结束早,因此,先排第1下行信道,再排第2下行信道。至此完成所有下行信道的排序。
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1~9下行信道各自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的取值如表4所示:
即按照Counter DAI从小到大排列各信道具体如下:
第9下行信道、第6下行信道、第7下行信道、第8下行信道、第3下行信道、第5下行信道、第4下行信道、第1下行信道、第2下行信道。
第一HARQ窗口内的下行信道 下行控制信道中的Counter DAI
第1下行信道 8
第2下行信道 9
第3下行信道 5
第4下行信道 7
第5下行信道 6
第6下行信道 2
第7下行信道 3
第8下行信道 4
第9下行信道 1
表4
实施例二
应用于网络设备上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输过程。
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实现HARQ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1201,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步骤1202,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其中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所述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其中,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其中,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或任意项组合: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所述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所述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其中,
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二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
上文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针对基站侧的上述相关技术特征的理解可以参照针对终端侧对应的技术特征的理解。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上。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301、确定单元1302和发送单元1303;
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确定单元1302,用于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发送单元1303,用于在确定单元确定1302的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接收单元1301接收的第一下行信道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较佳地,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所述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较佳地,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较佳地,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或任意项组合: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所述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所述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较佳地,
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二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上。参见图14,图14为应用于实施例二中的技术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发送单元1401和接收单元1402;
发送单元1401,用于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接收单元1402,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较佳地,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所述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较佳地,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或任意项组合: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所述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所述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较佳地,
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二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
较佳地,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HARQ传输系统,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针对该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终端和实施例二中的基站,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用户终端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对应的HARQ窗口由DCI中指示的第一定时时间的范围,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确定上行信道发送的HARQ-ACK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以及HARQ-ACK的码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通过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解决了数据调度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灵活,下行数据传输和其相对应的HARQ-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也灵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何确定HARQ-ACK码本的问题。使用本发明中下行控制信道中DAI的排序方式确定的动态HARQ-ACK码本,满足了NR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时延要求和效率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用户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所述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或任意项组合: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所述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所述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二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9.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10.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上行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下行信道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长度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长度均和第一参考上行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参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属于至少两个小区,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位于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所在的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所有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一定时信息,所述第一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时间发送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由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N个下行信道组成;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均包括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所述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信道各自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计数下行分配索引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或任意项组合: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早于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所述第R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R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R1和R2均为不大于N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Q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Q个下行信道中第Q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早于第Q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所述第Q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Q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Q为不大于N的整数,Q1和Q2均为不大于Q的整数;
如果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W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时间相同,所述W个下行信道中第W1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和第W2个下行信道的结束时间相同,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在的小区索引,所述第W1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小于所述第W2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信道索引计数值,其中W为不大于N的整数,W1和W2均为不大于W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下行信道中的第M个下行信道所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括第二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定时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M个下行信道的时间接收下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18.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确认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19.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用户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在第一上行信道接收第一下行信道集合中各信道所对应的HARQ-ACK,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属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所述第一下行信道集合包括的下行信道位于第一HARQ窗口内;其中,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一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HARQ窗口内的第二参考下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之间的时间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分别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定时信息所支持指示的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第一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起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起点,所述第二参考下行信道的时间结束点是所述第一HARQ窗口的时间结束点。
CN201711121875.7A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9787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1875.7A CN109787720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7931942.1A EP3713123B1 (en) 2017-11-14 2017-11-17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7/111530 WO2019095253A1 (zh) 2017-11-14 2017-11-17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6/871,801 US11438102B2 (en) 2017-11-14 2020-05-11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HARQ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1875.7A CN109787720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7720A true CN109787720A (zh) 2019-05-21
CN109787720B CN109787720B (zh) 2020-11-13

Family

ID=6649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1875.7A Active CN109787720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102B2 (zh)
EP (1) EP3713123B1 (zh)
CN (1) CN109787720B (zh)
WO (1) WO20190952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62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676300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22067461A1 (en) * 2020-09-29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rq-ack codebook for multi-slot pdsch transmiss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46358A (ko) 2016-10-27 2018-05-0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차세대 무선 액세스망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0925079B2 (en) * 2016-10-27 2021-02-16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uplink signal and downlink data channel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
CA3104606A1 (en) * 2018-06-28 2020-01-0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20026297A1 (ja) * 2018-07-30 2020-02-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4342505A (zh) * 2019-06-25 2022-04-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552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05395A (zh) * 2009-07-06 2009-12-16 北京邮电大学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
CN102904698A (zh) * 2011-05-31 2013-01-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516496A (zh) * 2012-06-27 2014-01-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WO2017052345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CN106712912A (zh) * 2012-10-16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US20170171883A1 (en) * 2015-09-14 2017-06-15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in unlicensed band
CN107332646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353B (zh) * 2012-01-09 2016-03-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用户设备
CN103209061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
CN105356980A (zh) * 2014-08-20 2016-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395338B2 (en) * 2017-07-12 2022-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5G next radio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552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05395A (zh) * 2009-07-06 2009-12-16 北京邮电大学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
CN102904698A (zh) * 2011-05-31 2013-01-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7135052A (zh) * 2011-05-31 2017-09-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516496A (zh) * 2012-06-27 2014-01-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6712912A (zh) * 2012-10-16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US20170171883A1 (en) * 2015-09-14 2017-06-15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in unlicensed band
WO2017052345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CN107332646A (zh) * 2016-04-29 2017-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INC, ERICSSON: "36321_CR1097_(Rel-14)_R2-1704492_Correction to maximum number of HARQ processes for NB-IoT", 《3GPP》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62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217620B (zh) * 2019-07-12 2022-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676300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22067461A1 (en) * 2020-09-29 2022-04-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rq-ack codebook for multi-slot pdsch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4646A1 (en) 2020-08-27
EP3713123B1 (en) 2023-12-27
CN109787720B (zh) 2020-11-13
EP3713123A1 (en) 2020-09-23
US11438102B2 (en) 2022-09-06
EP3713123A4 (en) 2021-12-22
WO2019095253A1 (zh)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24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CN109787720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15906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5846977B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044625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223219B (zh)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604159B (zh) 用于在小区内载波聚合系统中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93417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US82490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CN103188061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5071907B (zh) 采用时分双工和载波聚合的基站、终端及其方法
US20130336160A1 (en)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20120039279A1 (en)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CN106452661A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168291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48597A (zh) 一种pusch的调度和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6413106A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33598A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6571895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定时方法及装置
CN104427550A (zh) 业务流量自适应系统中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435865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方法、信令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