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1777A -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1777A
CN109781777A CN201811489481.1A CN201811489481A CN109781777A CN 109781777 A CN109781777 A CN 109781777A CN 201811489481 A CN201811489481 A CN 201811489481A CN 109781777 A CN109781777 A CN 109781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re
fibre composite
current
lightning
th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9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1777B (zh
Inventor
姚学玲
孙晋茹
陈景亮
李亚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4894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1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1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1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1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1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在线监测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变化,以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电耦合模型计算温度特性;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测量和计算两种温度特性方法之间的差异,用得到的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电导特性作为调控量,对碳纤维的热电耦合模型进行调控,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计算温度特性与温度测试仪测试的温度特性相接近的结果,为高强度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雷电直接效应的热电耦合模型的建模、计算结果和雷电损伤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Description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 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动态特性的测量技术,涉及一种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既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又具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及民用工业等各个领域。随着飞机设计的改进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进步,碳纤维增强型聚合物复合材料CFRP(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在大型民用飞机、军用飞机、无人机及隐形飞机上的用量不断增长,从1960年麦道公司DC-9机型上CFRP的用量不足1%,到2011年末波音B787的主翼、尾翼、机体、地板等结构的50%用的是CFRP材料,空客A350XWA上CFRP材料所占的比例达到53%。
相比较飞机中传统使用的铝、钢和钛合金材料,CFRP的电传导性能差。一般来讲,CFRP层合板经向方向的电阻率为10-5Ω·m量级、横向平面方向的电阻率为10-1Ω·m量级、深度/厚度方向的电阻率更大。这就使得CFRP层合板在雷击情况下无法像金属材料那样具有短时间使积累的电荷迅速转移或扩散的能力,这部分积聚的能量以焦耳热的形式使得CFRP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CFRP的纤维断裂、树脂热解、深度分层等严重损伤。
自CFRP问世以来,诸多学者就将研究热点集中在其机械特性的研究方面,得出了机械冲击参量与CFRP的抗拉伸强度、抗压缩强度及损伤区域和损伤深度之间的关系规律。但是,雷电对飞机的直接效应包含着大电流引发的高压冲击波、磁场力及焦耳热效应,因此,雷电对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雷击损伤作用与机械冲击损伤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美国军用标准MIL STD和欧洲民航组织EUROCAE对飞机及其部件的雷电直接效应的试验波形和试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雷电直接效应的试验波形和试验方法并未做出规定。
目前而言,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的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在实验手段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单一雷电流A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的热电耦合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然后根据温升情况推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电损伤面积、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一方面,此仿真模型一般是以温度的临界值或者电导随热解度变化的规律而建立的,且热电耦合模型的初始条件将CFRP层合板设置为各向异性的纯电阻模型,电导参数设置为直流小电流下的静态电导率,但忽略了雷电流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导率与静态直流小电流的显著差异,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流作用下的非线性特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忽略了温度对CFRP动态电导特性的影响,使得仿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雷击下的雷电损伤存在较大差异。发明专利ZL2015104538855公开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破坏性雷电流作用下阻抗特性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结构、工艺特性,在雷电流作用下其电导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性,而且温度对其电导特性也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高强度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仿真温度特性、雷电损伤是否正确无法得到校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无法考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为高强度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雷电直接效应的热电耦合模型的建模、计算结果和雷电损伤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系统,包括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的控制和测量单元、瞬态温度测试单元、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平台、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
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端分别引出两对电气连接线,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一输出端通过一侧的电气连接线与被测试品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一端连接,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的另一输出端通过另一侧的电气连接线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另一端相连并接参考地,脉冲电压传感器两端分别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侧的另外两根电气连接线相连,脉冲电流传感器套接在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低压端的电连接线上,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的控制和测量单元相连;
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在线监测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同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电耦合模型,计算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
进一步,所述瞬态温度测试单元采用红外热像测量仪。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接入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中;
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设置多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
3)、启动控制和测量单元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
4)、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在线测量雷电流I1条件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
5)、建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电耦合模型并计算雷电流I1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
6)、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重复上述过程步骤4)和步骤5),……直到获得雷电流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单元测量结果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
7)、根据雷电流I1……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单元测量结果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差异;
8)、如果差异大于5%,则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对热电耦合模型进行调控,重新进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直到计算结果与瞬态温度测试单元测试的温度特性差异不大于5%为止。
进一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测试方法如下:
2.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接入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中;
2.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至少设置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至少为5;
2.3)、控制和测量单元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
2.4)、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端的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端的电压U1及放电电流I1的值;
2.5)、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将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端的电压U2及放电电流I2的值,重复步骤2.5)……,直到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两端的电压Un及放电电流In为止;
2.6)、将得到的一组电流-电压值(I1,U1)、(I2,U2)……(In,Un)数据拟合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电导曲线,得到碳钎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建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电耦合模型过程是:
3.1)、设置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初始电导率以及铺层结构、材料的密度、比热、导热率和机械强度参数;
3.2)、设置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仿真模型的边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以及非破坏雷电流作用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热传导及辐射系数;
3.3)、划分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模型的仿真计算网格,设定注入雷电流分量的参数,计算雷电流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作用过程中存在的热电效应得到雷电流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设置至少5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系统,包括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及其控制、测量单元,瞬态温度测试单元和碳纤维温度特性的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平台,为测量和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提供平台。
本发明的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通过测量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得到雷电流幅值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电导特性。同时,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在线监测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变化,以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电耦合模型计算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测量和计算两种温度特性方法之间的差异,用得到的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电导特性作为调控量,对碳纤维的热电耦合模型进行调控,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计算温度特性与温度测试仪测试的温度特性相接近的结果,为高强度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雷电直接效应的热电耦合模型的建模、计算结果和雷电损伤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平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温度特性的测量校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本发明的测试系统包括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控制和测量单元2,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平台4,脉冲电压传感器6和脉冲电流传感器7。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分别引出两对电气连接线HV1、HV2和LV1、LV2。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一输出端通过电气连接线HV1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一端连接,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另一端通过电气连接线LV1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参考地。
脉冲电压传感器6的高压端通过电气连接线HV2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高压端相连,脉冲电压传感器6的低压端通过电气连接线LV2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低压端相连。脉冲电流传感器7套接在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低压端的电连接线上,脉冲电压传感器6和脉冲电流传感器7的输出到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控制和测量单元2。
其中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选用国内外认可的红外热像测量仪,如美国FLUKE等系列产品。
参见图2,本发明的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测量方法如下:
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接入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中;
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至少设置5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至少为5;
3)控制和测量单元2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
4)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2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1及放电电流I1的值;
5)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将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2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2及放电电流I2的值,重复此步骤……,直到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n及放电电流In为止;
6)将得到的一组电流-电压值(I1,U1)、(I2,U2)……(In,Un)数据连接拟合,就可以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非线性电导特性曲线,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电导特性;
参见图3,本发明的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方法是:
(1)设置拟建模仿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温度特性的初始电导率;
(2)设置拟建模仿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结构,材料的密度、比热、热导率及机械强度参数;
(3)、设置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的仿真模型边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以及雷击作用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热传导及辐射系数;
(4)、划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热电耦合模型的仿真计算网格;
(5)设定注入雷电流分量的波形参数,计算获得雷电流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作用过程中存在的热电效应。
参见图4,本发明的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温度特性的测量、校准方法如下:
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接入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中。
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至少设置5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至少为5。
3)启动控制和测量单元2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
4)采用瞬态温度测试仪在线测量雷电流I1条件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
5)建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电耦合模型并计算雷电流I1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
6)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重复上述过程4)和5),……直到获得雷电流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仪测量结果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
7)根据雷电流I1……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仪测量结果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差异。
8)如果差异大于5%,则应用图2所示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对热电耦合模型进行调控,重新进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直到计算结果与瞬态温度测试仪测试的温度特性接近为止。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控制和测量单元(2)、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平台(4)、脉冲电压传感器(6)和脉冲电流传感器(7);
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分别引出两对电气连接线,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一输出端通过一侧的电气连接线与被测试品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一端连接,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另一输出端通过另一侧的电气连接线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另一端相连并接参考地,脉冲电压传感器(6)两端分别与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侧的另外两根电气连接线相连,脉冲电流传感器(7)套接在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低压端的电连接线上,脉冲电压传感器(6)和脉冲电流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的控制和测量单元(2)相连;
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在线监测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同时采用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平台4计算雷电流分量作用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采用红外热像测量仪。
3.基于权利要求1测量系统的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接入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中;
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设置多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
3)、启动控制和测量单元(2)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
4)、采用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在线测量雷电流I1条件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温度特性;
5)、建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电耦合模型并计算雷电流I1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
6)、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重复上述过程步骤4)和步骤5),……直到获得雷电流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测量结果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
7)、根据雷电流I1……In作用下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测量结果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差异;
8)、如果差异大于5%,则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对热电耦合模型进行调控,重新进行热电耦合模型的计算,直到计算结果与瞬态温度测试单元(3)测试的温度特性差异不大于5%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测试方法如下:
2.1)、将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接入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中;
2.2)、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至少设置(5)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至少为5;
2.3)、控制和测量单元(2)按照设定的放电电流幅值I1,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输出预设放电电流值,规定波形、幅值电流为I1的雷电流流过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
2.4)、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2)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1及放电电流I1的值;
2.5)、继续控制可控雷电流分量发生电源(1)输出下一个电流值I2流经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将脉冲电压和流经的雷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电压传感器和脉冲电流传感器提取,并输至控制和测量单元(2)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2及放电电流I2的值,重复步骤2.5)……,直到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两端的电压Un及放电电流In为止;
2.6)、将得到的一组电流-电压值(I1,U1)、(I2,U2)……(In,Un)数据拟合得到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非线性电导曲线,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5)的非线性电导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建立被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电耦合模型过程是:
3.1)、设置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初始电导率以及铺层结构、材料的密度、比热、导热率和机械强度参数;
3.2)、设置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仿真模型的边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以及非破坏雷电流作用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热传导及辐射系数;
3.3)、划分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耦合模型的仿真计算网格,设定注入雷电流分量的参数,计算雷电流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作用过程中存在的热电效应得到雷电流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温度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试验电流范围内设置至少5个电流幅值点,即I=Ij(j=1,2……n),n≥5。
CN201811489481.1A 2018-12-06 2018-12-06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Active CN109781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481.1A CN109781777B (zh) 2018-12-06 2018-12-06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481.1A CN109781777B (zh) 2018-12-06 2018-12-06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1777A true CN109781777A (zh) 2019-05-21
CN109781777B CN109781777B (zh) 2020-10-27

Family

ID=6649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9481.1A Active CN109781777B (zh) 2018-12-06 2018-12-06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177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251A (zh) * 2007-10-18 2008-03-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测试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阻温特性的装置
CN101839938A (zh) * 2010-04-15 2010-09-22 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飞机模型雷电电流分布的试验方法
CN102087322A (zh) * 2010-11-19 201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动态飞机雷电效应测试装置
CN105021688A (zh) * 2015-07-28 2015-11-04 西安交通大学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小电流伏安特性的三电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5043458A (zh) * 2015-09-17 2015-11-11 山东大学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雷击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5510385A (zh) * 2015-11-29 2016-04-20 四川大学 导电材料零件冲击损伤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315136A (zh) * 2017-07-06 2017-1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雷电瞬态电流分布试验方法
CN105158572B (zh) * 2015-07-28 2018-02-27 西安交通大学 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破坏性雷电流作用下阻抗特性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251A (zh) * 2007-10-18 2008-03-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测试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阻温特性的装置
CN101839938A (zh) * 2010-04-15 2010-09-22 西安爱邦电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飞机模型雷电电流分布的试验方法
CN102087322A (zh) * 2010-11-19 201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动态飞机雷电效应测试装置
CN105021688A (zh) * 2015-07-28 2015-11-04 西安交通大学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小电流伏安特性的三电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5158572B (zh) * 2015-07-28 2018-02-27 西安交通大学 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破坏性雷电流作用下阻抗特性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5043458A (zh) * 2015-09-17 2015-11-11 山东大学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雷击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5510385A (zh) * 2015-11-29 2016-04-20 四川大学 导电材料零件冲击损伤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315136A (zh) * 2017-07-06 2017-11-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雷电瞬态电流分布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SHIO OGASAWARA ET AL.: "Coupled thermal-electrical analysis for carbon fiber/epoxy composites exposed to simulated lightning current",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MING》 *
孙晋茹 等: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在非破坏雷电流脉冲下的动态导电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孙晋茹 等: "非破坏雷电流A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曹传亮 等: "冲击电流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胡挺 等: "飞机复合材料雷击损伤热电耦合仿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1777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8489A (zh) 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计算方法
Wang et al. Ablation damage assessment of aircraft carbon fiber/epoxy composite and its protection structures suffered from lightning strike
CN105158572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非破坏性雷电流作用下阻抗特性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Quaresimin et al. Damage evolution under cyclic multiaxial stress stat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glass/epoxy laminates and tubes
CN109783849B (zh) 单一快上升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计算方法
CN105300583B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力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9492330A (zh) 单一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仿真计算方法
Joo et al. Damage detection and self-healing of carbon fiber polypropylene (CFPP)/carbon nanotube (CNT) nano-composite via addressable conducting network
Almuhammadi et al. 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for measuring the impedance response of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laminates
Yousefpour et al. Discharge and ground electrode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lightning strike damage tolerance assessment of CFRP matrix composite laminates
Yi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ypical carbon woven fabric/epoxy laminates subjected to lightning strike
CN104181205B (zh) 复合材料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
WO2020114080A1 (zh) 考虑非线性阻抗特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评估方法
CN203037807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人工雷击损伤性能的测试装置
CN109783848A (zh) 单一缓上升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计算方法
Liu et al. Microstructural modeling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3-D carbon/epoxy woven composites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CN109781777A (zh) 非破坏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温度特性测量、校准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05021688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小电流伏安特性的三电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9765268B (zh) 单一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雷电损伤多因素评估方法
CN110827928A (zh) 基于边界元法的单层碳纤维增强塑料电导率模型构建方法
Szatkowski et al. Open circuit resonant (SansEC) sensor technology for lightning mitigation and damag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for composite aircraft applications
Suzuki et al. Smart lightning protection skin for real-time load monitoring of 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es under multiple impacts
Piche et al. Dynamic electrical behaviour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during a short circuit
Mounkaila et al. Modelling the electrical behaviour of carbon/epoxy composites and monitoring changes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during oven and autoclave curing using electrical impedancemetry
CN105021927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小电流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