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5086B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65086B CN109765086B CN201811624340.6A CN201811624340A CN109765086B CN 109765086 B CN109765086 B CN 109765086B CN 201811624340 A CN201811624340 A CN 201811624340A CN 109765086 B CN109765086 B CN 109765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plate
- locating
- fault
- structural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包括第一立杆、十字连接件、承重盘、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二立杆、固定支撑、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薄钢板、钢板固定螺栓、U型箍、倾角定位螺栓、倾角定位盘、转轴螺栓、倾角定位槽、走向定位螺栓;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包括确定装置几何尺寸,装置组装及定位,优势结构面制备。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能够模拟多走向、多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具有结构面和断层几何特征定位准确、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易于推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是一种解决岩体工程问题的重要科学研究手段,它是以真实物理实体为原型进行科学比例缩尺后的再现。地下工程模型试验将地下工程结构和围岩作为统一系统考虑,通过试验测试给出的结果,探索许多目前用数学、力学方法尚不易解决的问题,为建立新的理论和数学模型提供依据。现有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传统制作过程繁琐,制作方式多种多样,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走向及倾角定位不准,尤其是较大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十分困难,相关制作装置及方法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目前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走向及倾角定位不准、较大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困难、相关制作装置及方法欠缺的技术问题,提供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包括第一立杆、十字连接件、承重盘、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二立杆、固定支撑、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薄钢板、钢板固定螺栓、U型箍、倾角定位螺栓、倾角定位盘、转轴螺栓、倾角定位槽、走向定位螺栓;所述第一立杆上部具有走向定位槽,所述第一立杆、所述连杆、所述第二立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十字连接件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杆上,可在所述承重盘上自由转动,并可通过所述走向螺栓和所述走向定位槽进行固定;所述承重盘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上,能承受一定竖向荷载,所述承重盘上表面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连杆一端为螺纹连接头,另一端为螺纹孔;横向的连杆通过螺纹孔连接十字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定位板连接杆;纵向的连杆通过螺纹孔连接第一立杆,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第二立杆;所述定位板连接杆一端为螺纹孔,另一端为中间有空隙的两块平行矩形板,两矩形板外侧具有所述倾角定位槽、所述倾角定位盘和所述光滑孔,所述倾角定位盘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定位板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螺栓与所述第一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可绕所述转轴螺栓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可通过所述U型箍、所述倾角定位螺栓和所述倾角定位槽对角度固定;所述U型箍两侧具有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立杆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铰接,所述固定支撑与所述第二立杆中轴线在垂直向下方向的最大张开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通过定位板厚度方向的所述螺纹孔和螺纹接头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厚度面两侧各有一个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定位板厚度面一侧为所述螺纹孔,另一侧为所述螺纹接头,所述第三定位板一侧具有所述螺纹孔,另一侧光滑,三种定位板表面还均具有上下两个所述螺纹孔;三种定位板连接时,两块第三定位板在最边缘的两侧,一块第一定位板在正中间,其他位置填充第二定位板;所述薄钢板通过钢板固定螺栓和定位板上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上,所述薄钢板宽度与所述定位板宽度相同,每一个定位板均一一对应一个薄钢板。
进一步的,上提所述第二立杆,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固定支撑可自动收起。
进一步的,确保任意倾角下固定在三种定位板的所述薄钢板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在同一平面上,对所述薄钢板一端进行了开槽处理,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未拧紧时,所述薄钢板可上下自由滑动,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拧紧时,所述薄钢板保持固定。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1、依据模型试验台架尺寸及模型试验所要求的结构面或断层尺寸确定所需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及薄钢板数量;
步骤21、依据模型试验所要求,确定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底部高度,当模型相似材料铺设到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底边所在位置时,先放入所述第二立杆,随后接入第一步中确定数量的所述连杆,最后接入所述第一立杆,待立杆连接完成后,调整所述承重盘使其保持水平并使0°刻度线与拟开挖隧道中轴线平行;
步骤22、立杆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十字连接件套在所述第一立杆上,并加上所述走向定位螺栓,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的走向,旋转所述十字连接件借助量角器确定其最终位置并拧紧所述走向定位螺栓进行固定;
步骤23、在所述十字连接件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连杆、所述定位板连接杆,最后通过所述转轴螺栓将所述定位板接头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
步骤24、待上述操作完成后,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或断层的倾角,借助所述倾角定位盘和量角器绕所述转轴螺栓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板至试验要求倾角,随后施加所述U型箍、所述倾角定位螺栓进行倾角固定;
步骤25、将所述薄钢板通过所述钢板固定螺栓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进行固定,并使所述薄钢板底部与所述稳固支撑在同一平面内,确保整个装置在所述稳固支撑和所述薄钢板共同作用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步骤26、所述第一定位板及其对应所述薄钢板安装完成后,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和所述第三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直至整个装置的完成;
步骤31、装置放置完成后,模型材料采用分层摊铺压实,分层厚度要求小于试验要求的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垂直高度,同时不大于所述薄钢板未开槽处理部分,随后进行初步压实,然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
步骤32、在所述薄钢板抽出留下的缝隙位置充填适量云母粉,随后按试验方案要强度对相似材料进行最终压实,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制作。
进一步的,步骤26中的一次连接是以所述第一定位板为中心两边对称交替安装所述第二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31中的初步压实具体要对所述薄钢板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压实,待装置立杆及薄钢板外部相似材料具有自稳能力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以保证初步压实过程中所述薄钢板走向和倾角不出现大的变化。
进一步的,步骤32在对充填云母粉的缝隙位置压实之前,应首先按初始走向和倾角将所述薄钢板最下端重新嵌入缝隙少许后再对缝隙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最终压实,以保证整个断层的连续性。
本发明优势在于:
1、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试验操作,只需一套装置便可根据试验要求自由选择优势结构面或断层的制作;
2、通过对所述十字连接件与第一定位板之间连杆数量的选取、组装可以调节模拟断层厚度,为制作不同断层厚度的模型试验提供了方便;
3、通过旋转所述十字连接件和第一定位板,本发明装置可实现多走向、多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应用范围广、普适性强;
4、结构面或断层制备完成后,可将整个装置整体取出,并对相关位置的模型材料进行最终压实,不影响模型后期试验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本发明的装置(结构面倾角为90°)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立杆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定位板连接杆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U型箍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定位板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装置(结构面倾角非90°)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装置用于断层(倾角非90°)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立杆,2、十字连接件,3、承重盘,4、连杆,5、定位板连接杆,6、第二立杆,7、稳固支脚,8、第一定位板,9、第二定位板,10、第三定位板,11、薄钢板,12、钢板固定螺栓,13、U型箍,14、倾角定位螺栓,15、倾角定位盘,16、转轴螺栓,17、倾角定位槽,18、走向定位螺栓,19、走向定位槽,20、光滑孔,21、螺纹孔,22、螺纹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如图1~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立杆1、十字连接件2、连杆4、定位板连接杆5、第二立杆6、固定支撑7、第一定位板8、第二定位板9、第三定位板10、薄钢板11、钢板固定螺栓12、U型箍13、倾角定位螺栓14、倾角定位盘15、转轴螺栓16、倾角定位槽17、走向定位螺栓18;所述第一立杆1上设有承重盘3,在承重盘3上方,第一立杆1的侧壁上具有一圈走向定位槽19;所述第一立杆1、所述连杆4、所述第二立杆6之间依次螺纹连接;所述十字连接件2套在所述第一立杆1上,下端抵接承重盘3的上表面,通过上表面进行承重,十字连接件2可在第一立杆1上自由转动,并可通过所述走向螺栓18和所述走向定位槽19进行固定;所述承重盘3固定在第一立杆上,能承受一定竖向荷载,所述承重盘3表面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连杆4一端为螺纹连接头,另一端为螺纹孔;横向的连杆4通过螺纹孔连接十字连接件2,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定位板连接杆5;纵向的连杆4通过螺纹孔连接第一立杆1,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第二立杆6;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一端为螺纹孔,另一端为中间有空隙的两块平行矩形板,两矩形板外侧具有所述倾角定位槽17、所述倾角定位盘15和所述光滑孔20,所述倾角定位盘15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通过所述转轴螺栓16与所述第一定位板8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板8可绕所述转轴螺栓16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可通过所述U型箍13、所述倾角定位螺栓14和所述倾角定位槽17对角度固定;所述U型箍13两侧具有所述螺纹孔20;所述第二立杆6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7铰接,所述固定支撑7与所述第二立杆6中轴线在垂直向下方向的最大张开角度为锐角,上提所述第二立杆6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固定支撑7可自动收起;所述第一定位板8、第二定位板9和第三定位板10通过定位板厚度方向的所述螺纹孔21和螺纹接头22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8厚度面两侧各有一个螺纹接头22,所述第二定位板9厚度面一侧为所述螺纹孔21,另一侧为所述螺纹接头22,所述第三定位板10一侧具有所述螺纹孔21,另一侧光滑,除此之外,三种定位板表面还均具有上下两个所述螺纹孔21;三种定位板连接时,两块第三定位板10在最边缘的两侧,一块第一定位板8在正中间,其他位置填充第二定位板9;所述薄钢板11通过钢板固定螺栓12和定位板上所述螺纹孔21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板8、第二定位板9和第三定位板10上,所述薄钢板11宽度与所述定位板8、9、10宽度相同,每一个定位板8、9、10均一一对应一个薄钢板11;为确保任意倾角下固定在三种定位板的所述薄钢板11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7在同一平面上,对所述薄钢板11一端进行了开槽处理,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12未拧紧时,所述薄钢板11可上下自由滑动,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12拧紧时,所述薄钢板11保持固定。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确定装置几何尺寸:
依据模型试验台架尺寸及模型试验所要求的结构面尺寸确定所需所述连杆4、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所述第一定位板8、所述第二定位板9、所述第三定位板10及所述薄钢板11的数量。
步骤12、装置组装及定位:
步骤121、依据模型试验所要求,确定优势结构面底部高度,当模型相似材料铺设到优势结构面底边所在位置时,先放入所述第二立杆6,随后接入第一步中确定数量的所述连杆4,最后接入所述第一立杆1,待立杆连接完成后,调整所述承重盘3使其保持水平并使0°刻度线与拟开挖隧道中轴线平行。
步骤122、立杆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十字连接件2套在所述第一立杆1上,并加上所述走向定位螺栓18,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的走向,旋转所述十字连接件2借助量角器确定其最终位置并拧紧所述走向定位螺栓18进行固定。
步骤123、在所述十字连接件2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连杆4、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最后通过所述转轴螺栓16将所述定位板接头5与所述第一定位板8连接。
步骤124、待上述操作完成后,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的倾角,借助所述倾角定位盘15和量角器绕所述转轴螺栓16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板8至试验要求倾角,随后施加所述U型箍13、所述倾角定位螺栓14进行倾角固定。
步骤125、将所述薄钢板11通过所述钢板固定螺栓12在所述第一定位板8上进行固定,并使所述薄钢板11底部与所述稳固支撑7在同一平面内,确保整个装置在所述稳固支撑7和所述薄钢板11共同作用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步骤126、所述第一定位板8及其对应所述薄钢板11安装完成后,进一步地,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9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和所述第三定位板10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直至整个装置的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应以所述第一定位板8为中心两边对称交替安装所述第二定位板9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
步骤13、优势结构面制备:
步骤131、装置放置完成后,模型材料采用分层摊铺压实,分层厚度要求小于试验要求的优势结构面垂直高度,同时还应满足不大于所述薄钢板11未开槽处理部分,随后进行初步压实,为保证初步压实过程中所述薄钢板11走向和倾角不出现大的变化,应对所述薄钢板11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压实,待装置立杆及所述薄钢板11外部相似材料具有一定自稳能能力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
步骤132、在所述薄钢板11抽出留下的缝隙位置充填适量云母粉,随后按照试验方案要强度对相似材料进行最终压实,为保证整个优势结构面的连续性,在对充填云母粉的缝隙位置压实之前,应首先按初始走向和倾角将所述薄钢板11最下端重新嵌入缝隙少许后再对缝隙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最终压实,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优势结构面制作。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断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装置几何尺寸:
依据模型试验台架尺寸及模型试验所要求的断层尺寸确定所需所述连杆4、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所述第一定位板8、所述第二定位板9、所述第三定位板10及所述薄钢板11数量。
步骤22、装置组装及定位
步骤221、依据模型试验所要求,确定断层底部高度,当模型相似材料铺设到断层底边所在位置时,先放入所述第二立杆6,随后接入第一步中确定数量的所述连杆4,最后接入所述第一立杆1,待立杆连接完成后,调整所述承重盘3使0°刻度线与拟开挖隧道中轴线平行。
步骤222、立杆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十字连接件2套在所述第一立杆1上,并加上所述走向定位螺栓18,根据试验中断层的走向,旋转所述十字连接件2借助量角器确定其最终位置并拧紧所述走向定位螺栓18进行固定。
步骤223、在所述十字连接件2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连杆4、所述定位板连接杆5,最后通过所述转轴螺栓16将所述定位板接头5与所述第一定位板8连接。
步骤224、待上述操作完成后,根据试验中断层的倾角,借助所述倾角定位盘15和量角器绕所述转轴螺栓16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板8至试验要求倾角,随后施加所述U型箍13、所述倾角定位螺栓14进行倾角固定。
步骤225、进一步地,将所述薄钢板11通过所述钢板固定螺栓12在所述第一定位板8上,并使所述薄钢板11底部与所述稳固支撑7在同一平面内,确保整个装置在所述稳固支撑7和所述薄钢板11共同作用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步骤226、所述第一定位板8及其对应所述薄钢板11安装完成后,进一步地,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9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和所述第三定位板10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直至整个装置的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应以所述第一定位板8为中心两边对称交替安装所述第二定位板9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11。
步骤227、待上述步骤完成后重复步骤223至步骤225直到完成所述十字连接件2另一端构件的安装。
步骤23、断层制备
步骤231、装置放置完成后,模型材料采用分层摊铺压实,分层厚度要求小于试验要求的断层垂直高度,同时还应满足不大于所述薄钢板11未开槽处理部分,随后进行初步压实,为保证初步压实过程中所述薄钢板11走向和倾角不出现大的变化,应对所述薄钢板11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压实,待装置立杆及所述薄钢板11外部相似材料具有一定自稳能力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
步骤232、在所述薄钢板11抽出留下的缝隙位置充填适量云母粉,随后按照试验方案要强度对相似材料进行最终压实,为保证整个断层的连续性,在对充填云母粉的缝隙位置压实之前,应首先按初始走向和倾角将所述薄钢板11最下端重新嵌入缝隙少许后再对缝隙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最终压实,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断层制作。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能够模拟多走向、多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具有结构面和断层几何特征定位准确、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易于推广等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5)
1.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杆、十字连接件、承重盘、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二立杆、固定支撑、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薄钢板、钢板固定螺栓、U型箍、倾角定位螺栓、倾角定位盘、转轴螺栓、倾角定位槽、走向定位螺栓;所述第一立杆上部具有走向定位槽,所述第一立杆、所述连杆、所述第二立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十字连接件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杆上,可在所述承重盘上自由转动,并可通过所述走向定位螺栓和所述走向定位槽进行固定;所述承重盘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上,能承受一定竖向荷载,所述承重盘上表面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连杆一端为螺纹连接头,另一端为螺纹孔;横向的连杆通过螺纹孔连接十字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定位板连接杆;纵向的连杆通过螺纹孔连接第一立杆,通过螺纹连接头连接第二立杆;所述定位板连接杆一端为螺纹孔,另一端为中间有空隙的两块平行矩形板,两矩形板外侧具有所述倾角定位槽、所述倾角定位盘和光滑孔,所述倾角定位盘具有0°、90°、180°、270°四条主刻度线,所述定位板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螺栓与所述第一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可绕所述转轴螺栓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可通过所述U型箍、所述倾角定位螺栓和所述倾角定位槽对角度固定;所述U型箍两侧具有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立杆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铰接,所述固定支撑与所述第二立杆中轴线在垂直向下方向的最大张开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通过定位板厚度方向的所述螺纹孔和螺纹接头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厚度面两侧各有一个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定位板厚度面一侧为所述螺纹孔,另一侧为所述螺纹接头,所述第三定位板一侧具有所述螺纹孔,另一侧光滑,三种定位板表面还均具有上下两个所述螺纹孔;三种定位板连接时,两块第三定位板在最边缘的两侧,一块第一定位板在正中间,其他位置填充第二定位板;所述薄钢板通过钢板固定螺栓和定位板上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上,所述薄钢板宽度与所述定位板宽度相同,每一个定位板均一一对应一个薄钢板;
所述第二立杆,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固定支撑可自动收起;
确保任意倾角下固定在三种定位板的所述薄钢板底部与所述固定支撑在同一平面上,对所述薄钢板一端进行了开槽处理,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未拧紧时,所述薄钢板可上下自由滑动,当所述钢板固定螺栓拧紧时,所述薄钢板保持固定。
2.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依据模型试验台架尺寸及模型试验所要求的结构面或断层尺寸确定所需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及薄钢板数量;
步骤21、依据模型试验所要求,确定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底部高度,当模型相似材料铺设到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底边所在位置时,先放入所述第二立杆,随后接入第一步中确定数量的所述连杆,最后接入所述第一立杆,待立杆连接完成后,调整所述承重盘使其保持水平并使0°刻度线与拟开挖隧道中轴线平行;
步骤22、立杆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十字连接件套在所述第一立杆上,并加上所述走向定位螺栓,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的走向,旋转所述十字连接件借助量角器确定其最终位置并拧紧所述走向定位螺栓进行固定;
步骤23、在所述十字连接件一端依次连接所述连杆、所述定位板连接杆,最后通过所述转轴螺栓将所述定位板接头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连接;
步骤24、待上述操作完成后,根据试验中优势结构面或断层的倾角,借助所述倾角定位盘和量角器绕所述转轴螺栓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板至试验要求倾角,随后施加所述U型箍、所述倾角定位螺栓进行倾角固定;
步骤25、将所述薄钢板通过所述钢板固定螺栓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进行固定,并使所述薄钢板底部与稳固支撑在同一平面内,确保整个装置在所述稳固支撑和所述薄钢板共同作用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步骤26、所述第一定位板及其对应所述薄钢板安装完成后,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和所述第三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直至整个装置的完成;
步骤31、装置放置完成后,模型材料采用分层摊铺压实,分层厚度要求小于试验要求的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垂直高度,同时不大于所述薄钢板未开槽处理部分,随后进行初步压实,然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
步骤32、在所述薄钢板抽出留下的缝隙位置充填适量云母粉,随后按试验方案要强度对相似材料进行最终压实,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优势结构面或断层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6中的一次连接是以所述第一定位板为中心两边对称交替安装所述第二定位板及其对应的所述薄钢板,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的初步压实具体要对所述薄钢板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压实,待装置立杆及薄钢板外部相似材料具有自稳能力后,沿结构面倾角方向向上整体提出整个装置,以保证初步压实过程中所述薄钢板走向和倾角不出现大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在对充填云母粉的缝隙位置压实之前,应首先按初始走向和倾角将所述薄钢板最下端重新嵌入缝隙少许后再对缝隙两侧的模型材料同时进行同力度最终压实,以保证整个断层的连续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24340.6A CN109765086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24340.6A CN109765086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65086A CN109765086A (zh) | 2019-05-17 |
CN109765086B true CN109765086B (zh) | 2023-09-22 |
Family
ID=66450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24340.6A Active CN109765086B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650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41982B2 (en) | 2020-12-09 | 2022-09-13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Variable dip fault slip simulation test method |
CN113310766A (zh) * | 2020-12-09 | 2021-08-27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不同粗糙度界面变倾角断层滑移模拟试验方法 |
CN113275654B (zh) * | 2021-05-12 | 2022-06-28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地下工程相似模型试验的断层制作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6051A (zh) * | 2011-07-20 | 2012-02-08 | 山东大学 | 一种用于模型试验地层产状定位的装置与方法 |
WO2012146047A1 (zh) * | 2011-04-29 | 2012-11-01 | Huang Guizhi | 采用旋转tin网和非剖面法直接制作平、立面图的地质勘查方法 |
CA2827753A1 (en) * | 2012-10-05 | 2014-04-05 | Christian Sasseville | Geological sample analysis using size fraction separation |
CN106197944A (zh) * | 2016-07-13 | 2016-12-07 | 中国矿业大学 | 模拟复杂条件下深埋隧道断层突水的试验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6248449A (zh) * | 2016-06-30 | 2016-12-21 | 四川大学 | 一种制作含非贯通型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模具 |
CN108731998A (zh) * | 2018-07-04 | 2018-11-02 | 山东大学 | 一种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断层制作装置与操作方法 |
-
2018
- 2018-12-28 CN CN201811624340.6A patent/CN1097650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46047A1 (zh) * | 2011-04-29 | 2012-11-01 | Huang Guizhi | 采用旋转tin网和非剖面法直接制作平、立面图的地质勘查方法 |
CN102346051A (zh) * | 2011-07-20 | 2012-02-08 | 山东大学 | 一种用于模型试验地层产状定位的装置与方法 |
CA2827753A1 (en) * | 2012-10-05 | 2014-04-05 | Christian Sasseville | Geological sample analysis using size fraction separation |
CN106248449A (zh) * | 2016-06-30 | 2016-12-21 | 四川大学 | 一种制作含非贯通型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模具 |
CN106197944A (zh) * | 2016-07-13 | 2016-12-07 | 中国矿业大学 | 模拟复杂条件下深埋隧道断层突水的试验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8731998A (zh) * | 2018-07-04 | 2018-11-02 | 山东大学 | 一种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断层制作装置与操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新型组合式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台架装置的研制及应用;张强勇;李术才;尤春安;郭晓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0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65086A (zh) | 2019-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5086B (zh)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 |
CN107063883B (zh) | 一种土力学多功能联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13267613B (zh) | 一种模拟断层蠕滑和粘滑错动隧道结构的实验系统 | |
CN108444813B (zh) | 多尺度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特性测试装置和方法 | |
CN107389446B (zh) | 分层卸荷与非均匀侧移支护侧压力测试模型装置与方法 | |
CN202610847U (zh) | 一种桩土负摩阻力的测量装置 | |
CN109883838B (zh) | 一种变角度散体充填材料试验装置 | |
CN103293082A (zh) | 一种测量不同液化度下砂土运动状态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 |
CN102435509B (zh) | 测定不同剪切面上抗剪强度特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08593464A (zh) | 一种桩土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测试方法 | |
CN113092148A (zh) | 可以模拟不同倾角断层的隧道开挖模型实验箱及使用方法 | |
CN107063894B (zh) | 剪切试验装置及利用所述装置进行剪切试验的方法 | |
CN107014670B (zh) | 复合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多向水平承载力的测试装置 | |
CN109520798A (zh) | 基于3d打印的多尺寸、多角度结构面试样拼接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 |
CN110411804B (zh) | 一种土体与结构的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试样、制备方法以及测试方法 | |
CN203149979U (zh) | 可旋转式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 | |
CN209820889U (zh) |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 | |
CN112095680B (zh) | 一种竖向与水平组合荷载作用下斜坡桩模型试验装置 | |
CN108593463A (zh) | 一种桩土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测试装置 | |
CN103234806A (zh) | 一种低重力环境模拟试验装置 | |
Kong et al. | Response of 3× 3 pile groups in silt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ateral loading | |
CN105717021B (zh) | 一种定量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各向异性的方法 | |
CN211371817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工程测绘用测量尺 | |
CN104834830A (zh) | 液化场地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 |
CN207407873U (zh) | 数字航空全景摄影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