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4442A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64442A CN109764442A CN201910018960.3A CN201910018960A CN109764442A CN 109764442 A CN109764442 A CN 109764442A CN 201910018960 A CN201910018960 A CN 201910018960A CN 109764442 A CN109764442 A CN 1097644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heat
- temperature
- air conditioner
-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温度调节装置和中转换热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所述能量存储站,用于储存过剩能量并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提供能量。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将储存的过剩能量提供给温度调节装置提供能量,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家庭环境中,多种类型的家用电器涉及到热量的转换,往往因具有不同的功能,涉及的热量的转换过程不同。例如:家用空调在制冷过程中,需要冷量以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同时会将热量在室外散发掉;家用空调在制热过程中,需要热量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同时会将冷量在室外散发掉;冰箱在开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冷量以降低冷冻室内的温度,并将热量释放掉。在家用电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极大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源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换热管路和可移动空调;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可移动空调连接;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能量存储站连接;
所述能量存储站,用于为所述可移动空调提供能量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存储站包括:中转换热器;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器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转换热器包括:导热阀门;所述导热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为所述可移动空调提供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存储站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可移动空调为制冷模式时,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量存储站连接;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为制热模式时,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热量存储站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的空调包括热量存储装置和半导体温度调节器;所述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一端与环境介质交换热量;
所述热量存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另一端接触以交换能量;
所述热量存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空调包括充电接口;所述能量存储站还包括与所述充电接口适配的供电接口;所述能源系统通过所述供电接口为所述可移动空调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包括: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可移动空调,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换热管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将储存的能量提供给可移动空调,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实现对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节能环保。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移动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移动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结构与另一个实体或结构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结构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中,空调对整个密闭空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难以精确调节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当调节一个房间内的温度时,用户只处在房间的某个局部,只需保证该局部的温度合适,用户即可获得较佳的使用体验。采用可移动的空调即可实现对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在本发明中,采用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作为调温部件,在调温过程中不会制造过多的噪音,为用户带来较佳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是根据一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空调,该可移动空调包括: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和热量存储装置12。
其中,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第一端用于与环境介质交换热量,其中,第一端为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和热端112中的任意一端;热量存储装置12与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第二端接触,用于与所述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和热端112中的第二端交换热量,其中,第二端为与第一端相对应的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和热端112中的另一端。
该可移动的空调可安静的调节温度,便于实际应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制冷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指的是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第二端指的是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热端112,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与环境介质交换热量,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热端112与热量存储装置12交换热量,将环境介质中热量导入热量存储装置12中,实现对环境介质的制冷效果;在制热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指的是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热端112,第二端指的是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半导体温度调器的热端112与环境介质交换热量,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与热量存储装置12交换热量,将热量存储装置12的热量导入环境介质中,同时,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也会散入环境介质中,实现对环境介质的制热效果。并且,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在工作时没有噪音,故可移动空调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小,适合在室内环境中工作,便于实际应用。
环境介质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
如图2所示,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包括:冷端111、热端112、金属导体113和半导体114;半导体114包括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通过金属导体113与P型半导体连接,P型半导体通过金属导体113与N型半导体连接,多个金属导体113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冷端111固定连接,一部分与热端112固定连接。其中,冷端111和热端112为绝缘陶瓷片。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和热端112的位置与流过该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电流的方向相关,图2中为一种可选的电流通过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方式,改变流过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电流的方向,则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冷端111和热端112调换位置。
如图3所示,可移动的空调还包括:
壳体22,壳体22上开设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风道连接,风道经过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的冷端111或热端112;和,
移动底座15,设置在壳体22的下部;和,
供电装置14,与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电连接,为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提供电能;和,
风机23,用于为空气在半导体温度调节器11表面的流动提供动力,风机23包括贯流风机和轴流风机。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底座15包括:
驱动轮151,设置在移动底座15的下部;和,
驱动电机152,设置在移动底座15内,与驱动轮151传动连接;和,
导向轮153,设置在移动底座15的下部,导向轮153与驱动轮151交错设置。
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底座的移动。其中,一种可选的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传动连接的实施方式为: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一种可选的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传动连接的实施方式为: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一种可选的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传动连接的实施方式为:驱动电机152与驱动轮151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移动底座15包括两个驱动轮151,相对应地,移动底座1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52。即可单独控制每个驱动轮151的转速。可采用万向轮作为驱动轮151,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151的转速,即可实现空调直行或转弯动作。
可选地,移动底座15包括两个驱动轮151和一个驱动电机152,移动底座15还包括导向电机,导向轮153通过支撑轴与移动底座15转动连接,导向电机与支撑轴传动连接,可选为通过链条传动,可选为通过皮带传动,可选为通过齿轮传动,进一步地,还可通过减速器传动。随着导向电机的转动,支撑轴即可完成旋转动作,从而带动导向轮153完成旋转动作,使得导向轮153实现导向作用。
可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被动轮154,设置在移动底座15的下部,随着移动底座15的移动而动作。可增加的移动底座15的承重能力。可选地,被动轮154为万向轮,减小移动底座15转弯时的阻力。
可选地,导向轮153的直径大于驱动轮151的直径,使得导向轮15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较小扭矩,降低移动底座15的移动阻力。
以空调移动方向为前方,可选地,导向轮153在驱动轮151前方;可选地,驱动轮151在导向轮153前方。
可选地,移动底座包括避障装置155,避障装置155设置移动底座移动方向的前方。其中,避障装置155可为但不限于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如图5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能量存储站501、换热管路502和可移动空调503。
其中,换热管路502的第一端与可移动空调503连接,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能量存储站501连接。能量存储站501,用于为可移动空调提供能量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其中,所述可移动空调储存温度调节装置产生的过剩能量。具体的,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所述过剩能量为冷凝器释放的能量。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制冷模式下,所述过剩能量为冷凝器释放的能量;制热模式下,所述过剩能量为蒸发器释放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的空调503包括热量存储装置和半导体温度调节器。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一端与环境介质交换热量,热量存储装置的一端与半导体温度调节器的另一端接触以交换能量,热量存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可移动空调,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换热管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将储存的能量提供给可移动空调,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实现对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节能环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501包括:中转换热器。能量存储站501通过中转换热器与换热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准确控制可移动空调503的温度,中转换热器包括:导热阀门。导热阀门用于控制热量存储站501为所述可移动空调503提供的能量。
参见图6至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中转换热器20,包括:
吸热端201,用于连通至能量存储站10/调温设备(如,第一调温设备1111或者第四调温设备1221);和,
放热端202,用于连通至调温设备(如,第二调温设备1121或者第三调温设备1211)/能量存储站10。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接入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之间,对能量存储站10和多个调温设备之间的能量转换起中转作用。在实际应用时,调温设备的数量不定,可以为一个,也可能为两个,甚至更多个;而能量存储站10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为一个或多个,放热端202也为一个或多个,实现一路转多路,多路转一路,或者多路转多路,能够方便调节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的能量存储和释放,而且通路控制方便,依据实际情况,可导通其中部分通路进行能量交换即可。而且,还能够简化能量存储站与调温设备之间的连通管路,方便管路的布局,降低成本。
如图6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Ⅰ,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多个,多个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7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Ⅱ,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一个放热端202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8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Ⅲ,吸热端201为一个,一个吸热端201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多路转一路。
如图9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Ⅴ,吸热端201为多个,多个吸热端201相互连通由一组连通管组与能量存储站10(或者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连通;放热端202为多个,多个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多个吸热端201的管路相互连通,多个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10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Ⅳ,吸热端201为一个,一个吸热端201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一个放热端202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多路转多路。
如图11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Ⅵ,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一路。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六种,其中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结构可以互换,也可以任意组合。连通侧(能量存储站侧和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的连通管路组的数量确定适配的中转换热器的结构即可。另外,第一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或者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为多组时,个数不限定,依据所需接入的能源存储站10或者调温设备的个数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中,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如,采用板式换热器时,两者相对设置(可接触或不接触),保证换热面积最大化;当采用换热盘管时,使两者的盘管部分相互交错设置(可接触或不接触),保证有效换热。或者,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设计为一体。设置方式不限定,只要实现,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能够进行热传递即可。如图6至图11所示,均为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采用不接触式的相对设置的换热装置结构,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不限于附图所给出的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中转换热器20,还包括,吸热阀门231,串联设置在吸热端201的管路上;和/或,放热阀门232,串联设置在放热端202的管路上。设置阀门的目的是控制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吸热端201(每个换热装置)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吸热阀门231,在每个放热端202(一每个换热装置)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放热阀门232。通过对各阀门的控制,分别实现对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放热端202和吸热端201的各连通管路的开合控制,调节能量的传递,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控制能源存储站10向部分调温设备进行能量释放,也可以控制部分调温设备箱能源存储站10存储能量。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中转换热器,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
吸热端301,用于连通至能量存储站10/调温设备(如,第一调温设备1111或者第四调温设备1221);
放热端302,用于连通至调温设备(如,第二调温设备1121或者第三调温设备1211)/能量存储站10;和,
单向导热装置31,吸热端301和放热端302设置在单向导热装置31的两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通过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可以在能量存储站向释放端调温设备释放能量时,为调温设备提供精准的能量。另外,还适用于当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不能按设定的方向进行能量传输的情况。一般进行热传递时,只能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如果热量存储站内的温度本身高于调温设备输出的媒介温度,而此时,热量存储站还有许多供热量存储的容量,则此时无法对热量存储站按设定方向进行热量储存,反而会造成热量存储站的热量流失,起到相反的作用。热量存储站进行热量释放时,也是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该第二中转换热器30,利用单向导热装置31对从调温设备导向热量(冷量)存储站的媒介温度,以及从热量(冷量)存储站导向设备的媒介温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向释放端调温设备提供精确的能量,或者使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按设定方向正常的进行热量传递。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是在前述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基础上,在吸热端和放热端之间增加了单向导热装置31。因此,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收端301和放热端302的结构设置,以及所起的作用均与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相同,可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依据如图6至图11所述的第一中转换热器Ⅰ至第一中转换热器Ⅵ结构,在吸热端和放热端之间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即可依次得到吸热端和放热端对应一致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Ⅰ至第二中转换热器Ⅵ。如图12所示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Ⅱ30即是在第一中转换热器Ⅱ20的基础上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得到的,如图13所示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Ⅵ30即是在第一中转换热器Ⅵ20的基础上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单向导热装置31实现将吸热端的热量(强制)交换至放热端。具体可以采用冷媒换热器或者半导体温度调节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冷媒换热器包括蒸发器311、压缩机(图未示)、冷凝器312和膨胀阀(图未示),四者连接构成换热回路。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两个绝热保温设置的吸热腔室303和放热腔室304;蒸发器311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热端301相对设置,并设置在吸热腔室303中;冷凝器312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放热端302相对设置,并设置在放热腔室304中。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导体温度调节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的第一端换热器和第二端的第二端换热器,以及供电装置。供电装置用于为半导体制冷片提供电能。通过控制供电电流的方向,可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产热和产冷的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例如,在正向电流下,第一端为冷端,第二端为热端;切换电流方向后,第一端切换为热端,第二端切换为冷端。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两个绝热保温设置的吸热腔室303和放热腔室304;第一端换热器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热端301相对设置,并设置在吸热腔室303中;第二端换热器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放热端302相对设置,并设置在放热腔室304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端换热器为热端(或者冷端)和第二端换热器为冷端(或者热端)即可。
当需要向释放端调温设备提供精确的能量,或者,在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之间不能按设定方向进行热传递时,启动单向导热装置31,将吸热端301的热量强制交换至放热端302,再由放热端302将热量传递至能量存储站10(或者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
结合图14至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能量存储站10,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用于吸收能够产生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的能量,能量释放端102用于向需要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释放能量。以及,
一个或多个前述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或,一个或多个前述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在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或第二中转换热器3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在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时,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一一对应,第二中转换热器20并联连接在第一中转换热器20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的连接管路24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站,具有以下几种具体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第一种能源站,包括能量存储站10和第一中转换热器20,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第一中转换热器20。该第一种能源站中,除了采用图14所示的第一中转换热器Ⅱ外,还可以采用如图10、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一中转换热器,实现能量存储站10与多个调温设备的一路转多路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多路转多路的第一中转换热器Ⅴ,适用于具有多个能量存储站10时,第一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或者放热端202)的多个连通管路分别与多个能量存储站10连通,实现多个能量存储站10同时向调温设备释放能量,或者多个调温设备同时向多个能量存储站10储能。
如图15所示,第二种能源站,包括能量存储站1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第二中转换热器30。该第二种能源站中,除了采用图15所示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Ⅱ(图12所示)外,还可以采用第二中转换热器Ⅰ、第二中转换热器Ⅲ和第二中转换热器Ⅳ,实现能量存储站10与多个调温设备的一路转多路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多路转多路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Ⅴ,适用于具有多个能量存储站10时,第一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或者放热端202)的多个连通管路分别与多个能量存储站10连通,实现多个能量存储站10同时向调温设备释放能量,或者多个调温设备同时向多个能量存储站10储能。
第三种能源站,包括能量存储站10、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能量存储站10与部分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第一中转换热器20,与另一部分调温设备之间接入第二中转换热器30。
如图16所示,第四种能源站,包括能量存储站10、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且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一一对应,第一中转换热器20接入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第二中转换热器30并联连接在第一中转换热器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该第四种能源站中,除了采用的第一中转换热器Ⅱ和第二中转换热器Ⅵ外,均可以采用其其他五种第一中转换热器和第二中转换热器,依据实际应用时的能源存储站10的个数、调温设备的数量等因素进行设置布局即可。
上述第一种至第四种的能源站不限于图14至图16中采用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和第二中转换热器30,依据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结构,以及调温设备的数量等因素,选择具有适配的吸热端和放热端的中转换热器即可。
针对第四种能源站,还包括,切换装置,切换装置设置在第二中转换热器30与连接管路24并联连接的连接接口处,用于切换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换热器连通或者通过第二中转换热器连通。具体地,所述切换装置为控制阀门组,包括两个阀门,进液控制阀门161和回液控制阀门161,通过在封堵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并联管路的第一状态和封堵连接管路24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实现切换切换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之间通过第一中转换热器连通或者通过第二中转换热器连通。
在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切换装置的控制端控制连接;当确定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无法按设定的方向进行热交换时,控制切换装置,切换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换热器30连通。
具体地,通过检测能量存储站10侧的第一媒介温度和调温设备侧的第二媒介温度,通过判断第一媒介温度与第二媒介温度的关系,确定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是否可以按设定的方向进行热交换。例如,能量存储站10为热量存储站11,释放端调温设备1201为第二调温设备1121,在热量存储站11与多个第二调温设备1121之间接入第一中转换热器Ⅱ20(如图7所示),并在第一中转换热器Ⅱ20与热量存储站1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并联接入第二中转换热器Ⅱ30。设定的热交换方向为由热量存储站11向多个第二调温设备1121供热,实现该设定热交换方向的前提是,热量存储站11侧的第一媒介温度大于第二调温设备侧的第二媒介温度。因此,当第一媒介温度小于第二媒介温度时,热量存储站11与多个第二调温设备1121之间就无法按设定的方向进行热交换,此时,控制切换装置,切换热量存储站11与第二调温设备1121之间通过第二中转换热器Ⅱ30连通。依次类推,热量存储站11与多个第一调温设备1111(吸收端调温设备)之间的切换的控制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站中,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接入的中转换热器(第一中转换热器和/或第二中转换热器)的个数不限于图14至图15中的一个,也可以接入多个。如,能源站应用在家庭中时,调温设备的数量有限,接入一个中转换热器即可。当能源站应用在小区、社区等大型场景中时,调温设备的数量庞大时,而且,所需储存的能量也很多,因此,可将调温设备进行分组(如,一个家庭内的为一组),也可设置多个能量存储站10,每组调温设备通过一个中转换热器与能量存储站10进行能量交换,也可以与多个能量存储站10进行能量交换,此时,接入多个中转换热器。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即可。
下面,结合图18至图2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站中的能量存储站10。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可吸收一个或者同时吸收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也可以向一个或者同时向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因此,依据外接调温设备的实际情况,能量吸收端1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能量释放端102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个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能量吸收端101用于吸收能够产生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1011(第一调温设备1111和第三调温设备1211)的能量,吸收方式多样,如,利用流体媒介作为载体时,能量吸收端101采用换热装置与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在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之间形成媒介循环通路。流体媒介吸收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然后流动至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能量存储站10内的储能材料将能量吸收端101的媒介的能量吸收并存储,释放能量后的流体媒介在流出至调温设备侧换热装置,吸收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如此循环,完成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存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独立设置。例如,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包括一个(如图22所示)或多个第一换热装置(如图20所示),第一换热装置具有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即,一组连通管路组14),通过两根管路与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1111和第三调温设备1211)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再如,如图19所示,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第一换热装置,并在第一换热装置的进液端连通多个进液管141,出液端连通多个出液管142。一个进液管141和一个出液管142作为一个连通管路组14,构成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通过该多个连通管路组与外接调温设备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适应多个外接调温设备同时向能量吸收端101进行能量输入的场景。通过在第一换热装置的进液端的多个进液管和出液端的多个出液管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对各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同时吸收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以及调节每个调温设备的媒介循环管路中媒介的流量,实现不同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还可以包括多个终端换热装置,每个终端换热装置具有终端进液管和终端出液管,分别通过两根管路对应与第一换热装置的第出液管和进液管连接。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用于吸收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第一换热装置与终端换热装置构成一个媒介循环通路,通过流体媒介完成将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转换至能量存储站10内。其中,能量存储站10为热量存储站11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调温设备1111侧。能量存储站10为冷量存储站12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三调温设备1211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多个能量吸收端101的管路互相连通。互相连通的方式很多,只要实现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与能量吸收端101可构成媒介循环通路即可。例如,如图21所示,多个能量吸收端101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01和出液中转管路1502连通,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进液管141均与进液中转管路1501连通,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出液管142均与出液中转管路1502连通。再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01和出液中转管路1502作为一组连通管路组,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和第三调温设备)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即将多个能量吸收端101(多个第一换热装置)的多个进液口连通,多个出液口连通。通过在进液中转管路1501和出液中转管路1502上的各连通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同时吸收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并可以向一个或多个能量吸收端101输送能量。
同理,能量释放端102,用于向需要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释放能量。释放方式多样,如,利用流体媒介作为载体时,能量释放端102采用换热装置与设备侧的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在能量存储站10与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第二调温设备1121和第四调温设备1221)之间形成媒介循环通路。流体媒介在能量释放端102中吸收能量存储站10的蓄能材料中的能量,然后流动至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调温设备侧吸收流体媒介中的能量,释放能量后的流体媒介再流回至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如此循环,完成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独立设置。例如,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包括一个(如图22所示)或多个第二换热装置(如图20所示),每个第二换热装置具有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即,一组连通管路组14),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具体为,第二调温设备1121和第四调温设备1221)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独立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再如,如图19所示,能量释放端102包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端连通多个进液管141,出液端连通多个出液管142。一个进液管141和一个出液管142作为一个连通管路组14,构成多组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14,分别用于与外接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适应能量释放端102同时向多个外接调温设备进行能量输出的场景。通过在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端的多个进液管和出液端的多个出液管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然后通过对各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同时向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以及调节每个调温设备的媒介循环管路中媒介的流量,实现不同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还可以包括多个终端换热装置,每个终端换热装置具有终端进液管和终端出液管,分别通过该两根管路对应与第二换热装置的出液管142和进液管141连接。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调温设备侧,用于吸收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第二换热装置与终端换热装置构成一个媒介循环通路,通过流体媒介完成将能量存储站10内的能量释放给调温设备侧。其中,能量存储站10为热量存储站11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二调温设备1121侧。能量存储站10为冷量存储站12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四调温设备1221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多个能量释放端102互相连通。互相连通的方式很多,只要实现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与能量释放端102可构成媒介循环通路即可。例如,如图21所示,多个能量释放端102(多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01和出液中转管路1502连通,每个能量释放端102(每个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管141均与进液中转管路1501连通,每个能量释放端102(每个第二换热装置)的出液管142均与出液中转管路1502连通。再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01和出液中转管路1502作为一组连通管路组,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和第三调温设备)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即将多个能量释放端102(多个第二换热装置)的多个进液口连通,多个出液口连通。通过在进液中转管路和出液中转管路上的各连通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同时由一个或多个能量释放端102释放能量,并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采用的换热装置,可以采用板式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换热盘管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能量存储站10还包括多个流量控制装置13,多个流量控制装置13分别设置在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上。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包括动力作用和节流作用。其中,动力作用用于增加流量,节流作用用于减小流量。在利用流体媒介进行能量交换的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可以为动力泵和电磁阀,或者,膨胀阀等。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分别通过管路(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与外部调温设备进行能量交换,即,一个调温设备与能量吸收端101(或能量释放端102)构成一个媒介循环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每个调温设备相对应的媒介循环管路上即可。通过流量控制装置的设置,可以控制调节各自所在的媒介循环管路内的媒介的流量,可从零至最大流量之间进行调节,从而控制能量储存站10的能量的存储量或释放量。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能量吸收端101的各进液管141和各出液管142的接口处,以及能量释放端102的各进液管141和各出液管142的接口处。
可移动空调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以便于升高或降低室内环境温度。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51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当可移动空调53为制冷模式时,换热管路52的第二端与冷量存储站连接;当可移动空调53为制热模式时,换热管路52的第二端与所述热量存储站连接。
如图23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2301,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步骤S2302,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可移动空调,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换热管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将储存的能量提供给可移动空调,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实现对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节能环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包括: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量存储站与可移动空调连通,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温度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增大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冷量增多,进而实现加快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速率。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减小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冷量减少,进而实现升高室内环境温度。
同理,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量存储站与可移动空调连通,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增大导热阀门开度,热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增多,进而实现加快升高室内环境温度的速率。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减小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减少,进而实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能源存储站检测到可移动空调的充电接口与供电接口接触时,为所述可移动空调供电。
如图24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401和调节单元2402。
其中,获取单元2401,用于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调节单元24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可移动空调,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换热管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将储存的能量提供给可移动空调,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实现对密闭空间内每个局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节能环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单元1802,用于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量存储站与可移动空调连通,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温度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增大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冷量增多,进而实现加快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速率。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减小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冷量减少,进而实现升高室内环境温度。
同理,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量存储站与可移动空调连通,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增大导热阀门开度,热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增多,进而实现加快升高室内环境温度的速率。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减小导热阀门开度,冷量存储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减少,进而实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可移动空调的充电接口与供电接口的配合状态。当能源存储站检测到可移动空调的充电接口与供电接口接触时,控制能源存储站为所述可移动空调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换热管路和可移动空调;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可移动空调连接;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能量存储站连接;
所述能量存储站,用于为所述可移动空调提供能量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站包括:中转换热器;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器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换热器包括:导热阀门;所述导热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为所述可移动空调提供的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站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移动空调为制冷模式时,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量存储站连接;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为制热模式时,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热量存储站连接。
6.一种用于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包括: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8.一种用于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可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增大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若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热阀门的开度。
10.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可移动空调的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能量存储站导热阀门的开度。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6或7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8960.3A CN109764442A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8960.3A CN109764442A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64442A true CN109764442A (zh) | 2019-05-17 |
Family
ID=6645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18960.3A Pending CN109764442A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6444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10988A (zh) * | 2019-07-23 | 2019-11-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空调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7116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际高建业有限公司 | 蓄热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 |
CN103562648A (zh) * | 2011-06-16 | 2014-02-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515217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海尔集团公司 | 蓄能空调和控制方法 |
CN104879843A (zh) * | 2015-06-12 | 2015-09-0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207196983U (zh) * | 2017-07-13 | 2018-04-06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8170532U (zh) * | 2017-10-30 | 2018-11-30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1-09 CN CN201910018960.3A patent/CN1097644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7116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际高建业有限公司 | 蓄热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 |
CN103562648A (zh) * | 2011-06-16 | 2014-02-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515217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海尔集团公司 | 蓄能空调和控制方法 |
CN104879843A (zh) * | 2015-06-12 | 2015-09-0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207196983U (zh) * | 2017-07-13 | 2018-04-06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8170532U (zh) * | 2017-10-30 | 2018-11-30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10988A (zh) * | 2019-07-23 | 2019-11-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4442A (zh)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9764460A (zh) | 一种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757904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57906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64505A (zh)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9855227A (zh)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9883057A (zh) | 一种混水箱及其控制方法、能源站 | |
CN109757913A (zh)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9757912A (zh) |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9764545A (zh) | 一种能源系统及其热水器温度调节的控制方法 | |
CN109764451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80906A (zh) | 一种中转换热器和能源站 | |
CN109764456A (zh) | 一种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764452A (zh) | 一种能源系统、加湿装置及能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09757915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80913A (zh) | 一种能源站的加热装置及能源站 | |
CN109764540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855136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98568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57899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37619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855345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80907A (zh) | 一种媒介分配混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能源站 | |
CN109764563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64509A (zh) |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