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7312B - 蛹虫草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蛹虫草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7312B
CN109757312B CN201910207065.6A CN201910207065A CN109757312B CN 109757312 B CN109757312 B CN 109757312B CN 201910207065 A CN201910207065 A CN 201910207065A CN 109757312 B CN109757312 B CN 109757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rdyceps militaris
silkworm
silkworm chrysalis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7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7312A (zh
Inventor
陆琴
钱忠兵
章亚蓓
曹陆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GAO SERICULTURE TECHNICAL GUIDANCE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RUGAO SERICULTURE TECHNICAL GUIDANCE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GAO SERICULTURE TECHNICAL GUIDANCE STATION filed Critical RUGAO SERICULTURE TECHNICAL GUIDANCE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9102070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7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7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7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7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73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蛹虫草培育方法,所述方法所使用的蛹虫草培育设备用于容纳蚕蛹(C)并以所述蚕蛹(C)为载体培育所述蛹虫草,其包括内托(10),其中,所述内托(10)的主体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槽(11),所述槽(11)的宽度大于所述蚕蛹(C)的宽度,所述槽(11)的长度至少大于两个所述蚕蛹(C)的长度,使得两个以上的所述蚕蛹(C)能在所述槽(11)内纵向地排布、从所述蚕蛹(C)的头部指向所述蚕蛹(C)的尾部的方向与所述槽(1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槽(11)的底部呈曲面形状。根据本发明的蛹虫草培育设备,能使蚕蛹在蛹虫草培育过程中有序排列,蚕蛹不容易发生不期望的位移,且多个蚕蛹之间不容易发生相互影响。

Description

蛹虫草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育领域,尤其涉及蛹虫草的人工培育,特别是培育蛹虫草所用的设备和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一种以蚕蛹为载体而生长的真菌,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份包括:虫草素、虫草酸、氨基酸、甾醇类、核甘类、虫草多糖和SOD酶等。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成份在对人体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人工培育蛹虫草技术已日趋成熟,蛹虫草的培育要经过选蛹、消毒、接种、基础培育、快速生长、收获等阶段。
现有技术中,选蛹、消毒和接种这三个环节通常都需要人工参与操作。例如,选蛹时由操作人员拾取活蛹,多角度观察后决定该活蛹是否能被选作合格蚕蛹。然后,合格蚕蛹被送至消毒环节,由操作人员使用毛刷蘸取消毒液对活蛹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活蛹容易自发地左右摆动,操作人员需要用手辅助调整蚕蛹的姿态。之后进入接种环节,操作人员将菌种植入活蛹体内,该过程也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抓持或触压蚕蛹以保证菌种被植入蚕蛹体内合适的部位。上述环节中,操作人员对蚕蛹的接触可能由于接触力度的不恰当而造成对活蛹的损害,并且人手逐个地接触蚕蛹的方式操作效率较低。
完成接种的蚕蛹被统一放入培育箱内等待菌株生长。在基础培育阶段,可能出现部分病变甚至失活的蚕蛹,这些病变的蚕蛹不仅不能使菌株生长,而且蚕蛹会发生腐烂、流出可能污染其它活蛹的液体。
此外,在菌株生长过程中,由于活蛹的左右摆动及菌株的生长方向不受控制,可能出现来自多个蚕蛹的菌株生长结合到一起的现象,不利于后期菌株的采摘。
在上述培育过程中,如何简化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蚕蛹的病变和交叉感染、提高全株成活率是提高蛹虫草培育效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蛹虫草培育过程中为蚕蛹提供辅助定位和隔离的蛹虫草培育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蛹虫草培育设备,用于容纳蚕蛹并以所述蚕蛹为载体培育所述蛹虫草,其包括内托,其中,
所述内托的主体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槽,所述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蚕蛹的宽度,所述槽的长度至少大于两个所述蚕蛹的长度,使得两个以上的所述蚕蛹能在所述槽内纵向地排布、从所述蚕蛹的头部指向所述蚕蛹的尾部的方向与所述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槽的底部呈曲面形状。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槽的底部具有多个贯穿所述槽的溢水孔。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槽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水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蚕蛹的长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托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凸出于所述内托的所述主体的背向所述槽的端面。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防溢垫,所述防溢垫呈长条状,所述防溢垫用于放置在所述槽的内部将所述蚕蛹和所述槽的底部隔开。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包括箱体和箱盖,若干所述内托能够平铺地放置在所述箱体内。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具有多个贯通的泄水孔。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培育箱具有贯通箱内外的喷淋接头,所述喷淋接头用于与外部的水管连接以给箱内补充水分,所述喷淋接头在不供给水时能够被密封地关闭。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培育箱的内部,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水管和若干喷头,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喷淋接头和所述喷头,每一个所述喷头能够将水喷洒至一个所述内托。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培育箱由透明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蛹虫草培育设备,能使蚕蛹在蛹虫草培育过程中有序排列,蚕蛹不容易发生不期望的位移,且多个蚕蛹之间不容易发生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蛹虫草培育设备的内托的示意图(内托中示意性地置有两个防溢垫和四个蚕蛹)。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蛹虫草培育设备的内托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蛹虫草培育设备的培育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内托;11 槽;12 隔档;13 溢水孔;14 脚垫;
20 培育箱;21 箱体;211 泄水孔;22 箱盖;221 喷淋接头;
30 防溢垫;C 蚕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发明,而不用于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蛹虫草培育设备(以下简称培育设备)包括内托10、培育箱20和防溢垫30。在蛹虫草的培育过程中,内托10可以被容纳于培育箱20内,防溢垫30置于内托10的槽11内。其中,一个培育箱20内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内托10,每个内托10具有多个槽11。
首先参照图1和图2介绍培育设备的内托10。
内托10呈扁平的板状,内托10包括主体和脚垫14。内托10的主体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向内凹进而限定出多个长条形的槽11。图中所示出的每个内托10具有10个沿内托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槽11;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对一个内托10所包括的槽11的数量不作限制,其可以根据培育规模和统计习惯等因素设置,例如,一个内托10也可以包括20个槽11。
槽11的宽度略大于蚕蛹C的平均宽度,使得蚕蛹C能够恰好被纵向地放入槽11内,即从蚕蛹C的头部指向尾部的方向与槽11的长度方向一致。由于蚕蛹C在蛹虫草的整个培育过程中的活动主要是左右摆动、即朝着槽11的宽度方向摆动,而蚕蛹C在槽11内受到槽宽的限制不能较大幅度地摆动而产生位移。
每一个槽11能够纵向地容纳多个蚕蛹C,例如图1示出了其中一个槽11内容纳了4个蚕蛹C。由于蚕蛹C不容易发生纵向地位移,即不容易沿槽11的长度方向发生位移,因此相邻的两个蚕蛹C之间只需留出较小的空间使二者不接触。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对槽11的长度不作限制,即对一个槽11内可容纳的蚕蛹C的数量不作限制,其可以根据培育规模和统计习惯等因素设置,例如,一个槽11内可容纳的蚕蛹C的数量还可以是8个。
每一个槽11的横截面呈大致U形(参照图2),槽11的底部呈曲面形状,使得槽11与蚕蛹C的外形的贴合度较好。相邻的两个槽11之间具有隔档12,优选地,隔档12距离槽11的底部的高度大于蚕蛹C的腹部至背部的高度,从而蚕蛹C能够被完全容纳在槽11内。应当理解,槽11的高度也不宜过高而影响作业人员对蚕蛹C的取放等操作,例如优选地,槽11的高度为10mm。
槽11的底部设有多个溢水孔13,使槽11内积蓄的过多的水分、或由于未成功接种而腐烂的蚕蛹C产生的液体(例如菌浓)能够通过溢水孔13排出槽11。优选地,每一个槽11内的相邻的两个溢水孔13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蚕蛹C的长度,从而腐烂的蚕蛹C产生的液体能够及时通过溢水孔13排出槽11、而不会流至其它健康蚕蛹C处造成污染。
内托10的主体的底部的四个角上各具有一个脚垫14,即脚垫14凸出于主体的背向槽11的端面。脚垫14将内托10的主体悬空垫高,从而方便溢水孔13排水。
优选地,在槽11的底部放置有长条状的防溢垫30,防溢垫30的长度与槽11的长度大致相等、防溢垫30的宽度与槽11的宽度大致相等。蚕蛹C被放置在防溢垫30的上部。防溢垫30由吸水性较好的纤维构成,当某个蚕蛹C发生不期望的腐烂时,防溢垫30能够将腐烂液体及时吸附以防止污染。作业人员在发现腐烂蚕蛹C后,可以将防溢垫30在该蚕蛹C的头部和尾部附近处割断(例如使用小刀伸入槽11内将防溢垫30割断),连同割断的部分防溢垫30和腐烂蚕蛹C一起从槽11内取出而不影响其它健康蚕蛹C。此外,在蛹虫草收获时,作业人员还可以通过提拉防溢垫30以将其从槽11内取出的方式、将放置在防溢垫30上的一列蛹虫草一并取出。
接下来,参照图3介绍培育箱20。培育箱20包括箱体21和箱盖22。箱体21用于容纳内托10,优选地,一个箱体21内能够容纳多个内托10,例如,4个内托10可以以平铺地形式(例如形成两行两列的矩阵)放置在箱体21内。箱体21的高度高于内托10的高度。
箱体21的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211,从内托10的溢水孔13内流出的液体将流入箱体21内、并进一步通过泄水孔211排出箱体21。
当箱盖22盖附到箱体21时,箱体21内形成一个保温保湿的小环境,此时,箱体21可以通过泄水孔211与外界保持一定的通风。
优选地,箱盖22的上部设有喷淋接头221,喷淋接头221连通了培育箱20的内外。当需要为培育箱20补充水分时,外部的水管可以连接到喷淋接头221以提供水源。喷淋接头221对内连接内部喷淋系统(图中未示出),内部喷淋系统包括水管和若干喷头。例如,培育箱20内放置四个内托10,箱盖22的内部连接的喷淋系统包括四个喷头,每个喷头对应能够喷洒一个内托10所覆盖的区域。在不进行补水作业时,喷淋接头221能够被盖上(图中未示出喷淋接头221的盖)。
应当理解,本发明对喷淋接头22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制,例如,其也可以设置在箱盖22的侧部、或是设置在箱体21的侧部。
优选地,箱体21和箱盖22均由透明的材料(例如聚丙烯)制成,以方便作业人员观察箱内的蛹虫草培育状况,并且使得光线能够进入箱内为蛹虫草的培育提供足够的采光。
为节约培育空间,多个培育箱20可以层叠地放置(例如多个培育箱20互相接触地叠放,或者多个培育箱20不接触地叠放于立体收纳架)。此时,由于箱盖22是封闭的,从位于上层的箱体21内流出的液体不会污染位于下层的箱体21内的环境。
接下来介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蛹虫草培育设备进行蛹虫草培育的方法。
首先是蛹虫草培育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蛹、消毒和接种三个环节。健康的蚕蛹C被选出并纵向地放置在内托10的槽11内(槽11的底部垫有防溢垫30),蚕蛹C的放置姿态以腹部朝上(即腹部朝槽11的开口方向)为宜。当一个内托10被排列好的蚕蛹C填满后,统一对这些蚕蛹C消毒,例如作业人员用毛刷蘸取消毒液,将毛刷顺次划过每一个蚕蛹C。之后为完成消毒的一批蚕蛹C逐个接种菌种。
然后是基础培育环节,装有完成接种的蚕蛹C的内托10被放入培育箱20内,使培育箱20内达到合适的湿度。在基础培育环节,作业人员需要定期观察蚕蛹C的健康状况,若发现蚕蛹腐烂现象,及时将腐烂的蚕蛹C连同该蚕蛹C所垫附的部分防溢垫30取出。
在快速生长环节,作业人员根据需要通过喷淋接头221给培育箱20补水。
在收获环节,作业人员将蛹虫草连同防溢垫30逐列地从槽11内取出。
之后清洗设备,为下一次培育做准备。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个优点:
(i)内托10具有多个长条形的槽11,每一个槽11将蚕蛹C定向地收纳,使蚕蛹C在蛹虫草培育过程中不容易发生随意地活动。一方面使得选蛹、消毒和接种环节能更顺利地进行,避免作业人员用手挤压蚕蛹C对其造成损害,且对蚕蛹C的操作可批量进行;另一方面使菌株在生长过程中不易发生歪斜,不容易形成多个蛹虫草交叉生长到一起的情况,收获的蛹虫草质量高。
并且由于每个槽11内可以容纳多个蚕蛹C,即每个内托10所包括的槽11的数量小于内托10所能容纳的蚕蛹C的数量,内托10的结构简单,对内托10的清洗维护简单。
(ii)腐烂的蚕蛹形成的液体能够及时被防溢垫30吸附,过多的腐烂液体能够通过溢水孔13排出槽11,使腐烂的蚕蛹不至于污染健康的蚕蛹。
(iii)防溢垫30还能在蚕蛹从槽11内取出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这包括腐烂蚕蛹的取出和收获的蛹虫草的取出。
对于腐烂的蚕蛹,通常腐烂蚕蛹由于表皮破坏较难被取出,而且不容易清理其周围的环境,而借助防溢垫30,作业人员可以将腐烂蚕蛹附近的部分防溢垫30单独割断,并连同隔开的部分防溢垫30将腐烂蚕蛹一起取出,取出过程方便且同时清理了腐烂物。
对于收获的蛹虫草,可以通过提拉整条的防溢垫30而将一列蛹虫草一次性地从槽11内取出,操作简单、效率高。
(iv)槽11内多余的水分或是来自腐烂蚕蛹的不期望的污染液体能够通过溢水孔13排出。
(v)内托10底部的脚垫14便于槽11的排水,且帮助槽11内空气的流通。
(vi)多个内托10能够被收纳在一个培育箱20内,培育箱20为多个内托10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培育环境,减少箱外污染物对箱内环境的影响,箱内的环境可局部调节,利于温度和湿度的保持。且多个培育箱20能够叠放,节约培育空间。
(vii)通过每个培育箱20内的喷淋系统,能够准确而高效地为多个内托10补水。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的蛹虫草培育设备进行蛹虫草的培育,
所述蛹虫草培育设备用于容纳蚕蛹(C)并以所述蚕蛹(C)为载体培育所述蛹虫草,其包括内托(10),其中,
所述内托(10)的主体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槽(11),所述槽(11)的宽度大于所述蚕蛹(C)的宽度,所述槽(11)的长度至少大于两个所述蚕蛹(C)的长度,使得两个以上的所述蚕蛹(C)能在所述槽(11)内纵向地排布、从所述蚕蛹(C)的头部指向所述蚕蛹(C)的尾部的方向与所述槽(1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槽(11)的底部呈曲面形状,所述槽(11)的底部具有多个贯穿所述槽(11)的溢水孔(13),
所述蛹虫草培育设备还包括防溢垫(30),所述防溢垫(30)呈长条状并由具有吸水性的纤维构成,所述防溢垫(30)用于放置在所述槽(11)的内部将所述蚕蛹(C)和所述槽(11)的底部隔开,
所述蛹虫草培育设备还包括培育箱(20),所述培育箱(20)包括箱体(21)和箱盖(22),若干所述内托(10)能够平铺地放置在所述箱体(21)内,
所述培育箱(20)具有贯通箱内外的喷淋接头(221),所述喷淋接头(221)用于与外部的水管连接以给箱内补充水分,所述喷淋接头(221)在不供给水时能够被密封地关闭,
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蚕蛹(C)纵向地容纳于所述槽(11)内,从所述蚕蛹(C)的头部指向所述蚕蛹(C)的尾部的方向与所述槽(1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蚕蛹(C)以腹部朝向所述槽(11)的开口的姿势被放置在所述槽(11)内;
在接种前对所述槽(11)内的所述蚕蛹(C)消毒,包括,用毛刷蘸取消毒液,使所述毛刷顺次划过每一个所述蚕蛹(C);
定期观察所述蚕蛹(C)的健康状况,当出现腐烂蚕蛹时,割断所述腐烂蚕蛹所在区域的所述防溢垫(30),并将所述腐烂蚕蛹与被割断的所述防溢垫(30)的部分区段从所述槽(11)内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槽(11)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水孔(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蚕蛹(C)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10)还包括脚垫(14),所述脚垫(14)凸出于所述内托(10)的所述主体背向所述槽(11)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的底部具有多个贯通的泄水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蛹虫草培育设备还包括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培育箱(20)的内部,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水管和若干喷头,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喷淋接头(221)和所述喷头,每一个所述喷头能够将水喷洒至一个所述内托(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20)由透明的材料制成。
CN201910207065.6A 2019-03-19 2019-03-19 蛹虫草培育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57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7065.6A CN109757312B (zh) 2019-03-19 2019-03-19 蛹虫草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7065.6A CN109757312B (zh) 2019-03-19 2019-03-19 蛹虫草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7312A CN109757312A (zh) 2019-05-17
CN109757312B true CN109757312B (zh) 2021-03-26

Family

ID=66459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70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57312B (zh) 2019-03-19 2019-03-19 蛹虫草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7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5729A (zh) * 2019-11-25 2021-05-25 湖南金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活体桑蚕蛹虫草培育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899A (zh) * 2016-01-13 2016-04-20 吉林大学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CN106489534A (zh) * 2016-11-30 2017-03-15 张家港市藏联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
CN207948397U (zh) * 2018-01-02 2018-10-12 河南天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16495U (zh) * 2015-05-20 2015-09-09 延安大学 一种蛹虫草栽培瓶
CN206517843U (zh) * 2017-04-06 2017-09-26 天津市东方中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虫草培养盒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899A (zh) * 2016-01-13 2016-04-20 吉林大学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CN106489534A (zh) * 2016-11-30 2017-03-15 张家港市藏联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
CN207948397U (zh) * 2018-01-02 2018-10-12 河南天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培养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7312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413312B2 (en) Plant cultivation method,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rack
Benedict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anopheline mosquito colonies
US20170258010A1 (en) Pla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facility
JPWO2011125965A1 (ja) 水耕栽培装置
AU2016365988A1 (en) Hydroponic culture member and hydroponic culture method
CN109757312B (zh) 蛹虫草培育方法
CN103355261B (zh) 麻竖毛天牛幼虫作为寄主在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中的应用
JP2020137417A (ja) 把持移送装置、この把持移送装置を備えた葉物野菜収穫装置
CN106942159B (zh) 一种瓢虫智能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JPH09248083A (ja) 植物の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栽培装置
JP2007289056A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Adelberg Agitated, thin-films of liquid media for efficient micropropagation
CN104186324B (zh) 樟子松成熟合子胚体细胞胚胎的诱导方法
JP4597536B2 (ja) しいたけ菌床栽培方法
CN213463516U (zh) 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
CN209806879U (zh) 一种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接蜂装置
JP4365976B2 (ja) 植物の栽培装置
CN213306969U (zh) 一种科学养蚕实验盒
CN109984098A (zh) 一种梨小食心虫实验种群扩繁方法
CN215123312U (zh) 一种水蛭卵茧孵化装置
JP2020096567A (ja) 水耕栽培方法
JP4727150B2 (ja) しいたけ菌床栽培方法および容器
CN220044459U (zh) 一种陶瓷水培花盆
CN218680527U (zh) 一种秧苗培育装置
WO2023058257A1 (ja) イチゴ苗の生育システム及び生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