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6623A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6623A
CN109756623A CN201811623768.9A CN201811623768A CN109756623A CN 109756623 A CN109756623 A CN 109756623A CN 201811623768 A CN201811623768 A CN 201811623768A CN 109756623 A CN109756623 A CN 109756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touch
touch display
output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37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绍斌
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37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在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根据输出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及根据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在进行接近检测状态时,将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做预定处理而不直接响应,有效避免了在由触控状态切换为接近状态后进行初始化的时间段内,外界物体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操作的误触发。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手机的屏占比,接近传感器被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然而如此,接近传感器在屏幕点亮时工作可能导致屏幕的闪烁,因而采用触摸屏替代接近传感器实现接近熄屏的功能,触摸屏在由触摸检测切换至接近检测时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初始化,在这段时间内耳朵、头或头发碰到触摸屏时,会误触发触摸屏的触控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及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所述触控操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和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在进行接近检测状态时,将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做预定处理而非直接响应,有效避免了在由触控状态切换为接近状态后进行初始化的时间段内,外界物体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操作的误触发。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沿II-II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至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子装置的沿A-A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导光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导光件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0-图2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计算机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全面屏已经成为手机的发展趋势。全面屏高屏占比的特点使得屏幕顶部留给接近传感器或者其他元件的位置有限,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透光显示屏下时,由于光电效应,接近传感器在发射红外光的过程中使屏幕里的电子受到激发从而引起透光显示屏闪烁,从而与透光显示屏的正常显示形成干涉,影响用户的体验。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触摸显示屏10,接近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21和处理器23。触摸显示屏10包括显示层13,显示层13包括显示区1311。接近传感器16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0下方。进一步地,接近传感器16设置在显示区1311下方。接近传感器16用于发射红外光并接收被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以检测物体至电子装置100的距离。
示例性的,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的,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入耳式耳机、吊坠、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装置10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装置1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装置1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设备的便携式设备。
手机通过设置接近传感器16以确定手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防止用户的误操作和有利于节省手机的电量。例如,当用户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并将手机靠近头部时,接近传感器16经过计算发射器发出红外光和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的时间生成检测信息,处理器23根据该检测信息触摸显示屏10。当手机远离头部时,处理器23再次根据接近传感器16反馈回来的检测信息重新打开触摸显示屏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层13包括OLED显示层。
具体地,OLED显示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够较好地透过可见光和红外光。因此,OLED显示层可以在展现内容效果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接近传感器16发射和接收红外光。显示层13也可以采用Micro LED显示层,Micro LED显示层同样具有对可见光和红外光良好的透光率。当然,这些显示层仅作为示例性的而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另外,触摸显示屏10可设置在壳体20上。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摸显示屏10还包括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透光盖板11设置在触控层12上。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显示层13的上表面131朝向触控层12。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对可见光透光率和红外光透光率均大于90%。
具体地,触控层12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信号并传送到电路板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获得用户触碰触控层12的具体位置。需要指出的是,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可以指的是触控层12与显示层13接触。例如,可以采用In-Cell或者On-Cell技术,将触控层12与显示层13进行贴合,能够有效地减轻显示层13的重量和减少显示层13的整体厚度。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也可以指的是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方,并与显示层13间隔。
另外,将透光盖板11设置在触控层12上,能够有效地保护触控层12及其内部结构,避免了外界作用力对触控层12及显示层13的损坏。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透光率均大于90%,不仅有利于显示层13较好地展现内容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设置在显示层13下的接近传感器16稳定地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保证了接近传感器16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层13包括上表面131和下表面132。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涂布在下表面132且覆盖接近传感器16的第一涂布层14。第一涂布层14用于透过红外光和拦截可见光。接近传感器16用于透过第一涂布层14和显示层13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
具体地,设置第一涂布层14透过红外光是为保证接近传感器16的正常工作。第一涂布层14拦截可见光能够实现从外部观看电子装置100时,达到接近传感器16不可见的效果。
请参阅图4及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6包括发射器1611和接收器1612。发射器1611用于透过第一涂布层14和显示层13发射红外光。接收器1612用于接收经物体发射的红外光以检测物体与电子装置100的距离。
具体地,一般情况下,当用户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电子装置100靠近人体头部,发射器1611发出红外光,接收器1612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处理器23计算红外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便发出相应指令控制屏幕关闭。当电子装置100远离头部时,处理器23再次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发出指令,便重新打开屏幕。如此,不仅防止了用户的误操作,而且节省了手机的电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6在下表面132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涂布层14在下表面132的正投影内。
具体地,在进行工艺装配的过程中接近传感器16的安装通常需要预留装配间隙,导致接近传感器16与其他元件之间出现缝隙,使可见光从缝隙里进入,出现漏光现象。因此,在接近传感器16和显示层13层叠的方向上,第一涂布层14在下表面132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接近传感器16在下表面132的正投影的面积,能够在不影响接近传感器16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第一涂布层14充分遮挡接近传感器16,实现从外部观看电子装置100时,达到接近传感器16不可见的效果。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6在下表面132的正投影与第一涂布层14重合。
具体地,在接近传感器16和显示层13层叠的方向上,也可以设置第一涂布层14正投影于下表面132的面积等于接近传感器16正投影于下表面132的面积。如此,能够在不影响接近传感器16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第一涂布层14刚好遮挡接近传感器16,实现从朝向并垂直于显示层13上表面131的方向观看电子装置100时,达到接近传感器16不可见的效果。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下表面132且包围接近传感器16的遮光层17。
具体地,当设置第一涂布层14正投影于下表面132的面积等于接近传感器16正投影于下表面132的面积的情况时,由于在放置接近传感器16的空间体积比接近传感器16的体积大,导致从外部环境观看电子装置100时,围绕接近传感器16周围的空间出现漏光现象。因此,通过设置包围接近传感器16的遮光层17,填补了接近传感器16与周围空间的缝隙,可以消除这种漏光现象。遮光层17可以是采用黑色材质制成的泡棉,也可以是其他黑色的泡沫塑料或者橡胶。当然,这些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而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涂布层包括IR油墨,IR油墨对红外光的透光率大于85%,IR油墨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小于6%,IR油墨可透过的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940nm。
具体地,由于IR油墨具有对可见光低透光率的特性,所以从外部观看电子装置100时,基于人眼的视觉观察不到设置在第一涂布层14下的接近传感器16。同时,IR油墨兼具对红外光高透光率的特性,能够使接近传感器16稳定地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保证了接近传感器16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涂布在下表面132且与第一涂布层14相接的第二涂布层15。
具体地,第一涂布层14主要用于透过红外光和遮挡接近传感器16,但由于第一涂布层14使用的IR油墨的成本较普通黑色油墨高,若将下表面132全部涂布IR油墨,将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普通黑色油墨相比IR油墨对可见光的透光率能够达到更低,遮挡效果更为突出。如此,通过设置第二涂布层15,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遮挡效果更符合工艺要求。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覆盖下表面132且避让接近传感器16的缓冲层18。
具体地,缓冲层18用于减缓冲击力和防震以保护触控层12和显示层13及其内部结构,避免显示层13因受到外界的冲击作用而损坏。缓冲层18可以由泡棉或者泡沫塑料或者橡胶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当然,这些缓冲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而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此外,在设置缓冲层18的过程中避让接近传感器16,是为了防止缓冲层18遮挡接近传感器16,以免接近传感器16在发射和接收红外光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请参阅图11和图12,进一步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覆盖缓冲层18且避让接近传感器16的金属片19。
具体地,金属片19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及接地,具有扩散温升的作用。金属片19可以采用铜箔、铝箔等金属材料裁剪而成。当然,这些金属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而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此外,在设置金属片19的过程中避让接近传感器16,是为了防止金属片19遮挡接近传感器16,以免接近传感器16在发射和接收红外光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请一并参阅图13-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壳体20、收容壳200、导光件51及光感应器5。收容壳200滑动地与壳体20连接,并能伸出壳体20或缩回壳体20中。收容壳200设有入光孔2006,导光件51收容于收容壳200内部且部分伸入入光孔2006。导光件51具有相背的入光面511和出光面512。入光面511朝向收容壳200外部。出光面512朝向收容壳200内部。光感应器5收容于收容壳200内部且正对出光面512。
如此,由于入光孔2006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收容壳200中,而非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触摸显示屏10,因此入光孔2006的设置既能够满足光感应器5接收环境光的需求,还不会限制触摸显示屏10的屏占比,使得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较大。
具体地,请参照图13-14,以电子装置100处于该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装置100具有宽度方向X、长度方向Y及厚度方向Z,长度方向Y垂直于宽度方向X,厚度方向Z垂直于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
壳体20还包括顶端面1002和与顶端面1002相背设置的底端面1003。一般的,顶端面1002和底端面1003可沿宽度方向X延伸。也即顶端面1002和底端面1003为电子装置100的短边。底端面1003用于排布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器、麦克风、扬声器等。
如图14,壳体20的顶部上开设有容纳槽1004,容纳槽1004自壳体20的顶部向壳体20内部凹陷。容纳槽1004贯穿壳体20的侧面。收容壳200于容纳槽1004中与壳体20滑动连接。换言之,收容壳200滑动连接壳体20,以伸出或缩回容纳槽1004。
收容壳200内还可以设置功能元件300,功能元件300例如为摄像头、听筒或激光发射器等,摄像头通过入光孔2006露出,例如功能元件300通过收容壳200的侧面的入光孔2006露出。在收容壳200伸出壳体20时,摄像头可以拍摄电子装置100的外部图像。摄像头例如为RGB摄像头等摄像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壳200具有外侧面,入光面511部分或全部相对外侧面凸出。如此,收容壳200对入光面511的遮挡较少,甚至完全不遮挡入光面511,使得入光面511能够接收更多环境光线,导光件5151能够更好地引导外界光线进入光感传感器5。
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壳200的外侧面包括顶面2003,顶面2003开设有入光孔2006。导光件51与位于顶面2003的入光孔2006对应。或者说,光感应器5通过导光件51接收经过位于顶面2003的入光孔2006的光线。如此,无论收容壳200伸出还是缩回壳体20,光感应器5均能感测环境光。入光面511部分或全部相对顶面2003凸出。
请参阅图15-图17,入光面511具有中心区域5111和围绕中心区域5111设置的边缘区域5112。中心区域5111相对边缘区域5112凸出。此时,入光面511的面积较大,更多的外界光线能够进入导光件51。其中,入光面511为弧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壳200具有内侧面2063,内侧面2063形成定位槽2064,定位槽2064连通入光孔2006,导光件51包括入光部513和出光部514,入光面511为入光部513背离出光部514的端面,出光面512为出光部514背离入光部513的端面,入光部513穿设于入光孔2006,出光部514部分或全部嵌设于定位槽2064。
此时,导光件5151与收容壳200彼此固定,不易滑动。同时,出光部514朝向入光部513513的面上可粘接密封件,密封件连续地环绕入光部513513设置。密封件被抵持在出光部514与定位槽2064的槽壁面上,以实现密封,防止外界粉尘、水汽等经入光孔2006进入收容壳200的内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光面512的面积大于入光面511的面积,在入光面511向出光面512的方向上,入光部513的横截面积递增。
具体地,入光部513的形状大致呈圆台形,有利于光线在入光部3513中传递,且能够扩散开,以均匀进入出光部51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光件51还包括定位部515,定位部515与出光部514围设出容置空间516,容置空间516用于收容光感应器5。收容于容置空间516的光感传感器5能够被定位部515及出光部514所保护,避免在电子装置100跌落或受到撞击时受损。其中,出光面512与光感传感器5的感光区52之间形成间隙。
请参阅图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
S10,在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
S11,根据输出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
S12,根据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10的输出信号,及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10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以及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请参阅图19,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200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控制装置2000实现。
具体地,控制装置2000包括采集模块210、处理模块220和控制模块230。采集模块210用于在电子装置100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10的输出信号。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10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也即是说,S10可以由采集模块210实现,S11可以由控制模块230实现,S12可以由处理模块220实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2000和电子装置100中,在进行接近检测状态时,将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做预定触控而非直接响应,有效避免了在由触控状态切换为接近状态后进行初始化的时间段内,外界物体对触控显示屏10的触控操作的误触发。
具体地,触摸显示屏10例如为电容式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10可以根据物体与触摸显示屏10的距离大小输出不同的电容值,根据触摸显示屏10输出的电容值及电容值的数量可以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挡。例如,触摸显示屏10输出的电容值数量为10个,10个电容值均大于阈值且基本一致时判定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
在一个例子中,当电子装置100进入通话业务时,用户一般会将电子装置100放至耳边,在用户将电子装置100放至耳边的过程中,由于面部及耳朵等具有皮肤的部位为导体,触摸显示屏10可以根据电子装置100与人体头部的距离生成不同的信号值,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完成将电子装置100放至耳边的动作。
支持悬浮触控的触摸显示屏上包括两种电容信号,互电容信号和自电容信号。自电容信号比互电容信号强度更大,可以检测更远的手指感应,检测距离范围可达20mm。互电容信号的电场很小,以至于信号强度很低,无法感应到那些非常弱小的信号。因此,当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时,根据互电容信号无法对手指的悬停检测。
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显示屏10在进行接近检测时,根据自电容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接近触摸显示屏10,在进行触摸检测时,根据互电容信号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
实际操作过程中,当电子装置100进入通话业务时,触摸显示屏10由触摸检测状态切换为接近检测状态,由于自电容信号易受外界因素,例如亮度、温度等干扰较大,因此,每次进入接近检测状态后都需要根据当前环境重新获取电容基准数据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一般需要耗时0.3-0.5s。
在初始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电子装置100由远及近逐渐靠近用户时,头发等其他外界物体误触碰触摸显示屏10,从而触发触摸显示屏10的触控操作。例如,由于头发触发的触控操作可能触发操作系统的下拉菜单,并进一步地触发下拉菜单中的其他操作,例如开启飞行模式而误挂断电话。
本实施方式中,在进入接近检测状态后,将检测到的触控动作做预定触控而非直接响应,可以有效避免触摸显示屏在两种检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可能导致的触控操作的误触发。
上述的通话业务包括来电、去电或接通电话。进一步地,通话业务可以为用户进行语音对话的过程,例如,通话业务为用户向他人拨出电话而等待对方接听的过程,即去电状态;也可以为用户通过语音与他人正在对话的过程,即接通电话状态;也可以为电子装置100接入外部呼入的电话而等待用户接听的过程,即来电状态。
触控操作可以包括滑动操作和/或点击操作。也即是说,触控操作可以为滑动操作,也可以为点击操作,或者同时为滑动操作及点击操作。
其中,滑动操作指的是用户自触摸显示屏10的一个位置沿着一定的轨迹滑动至触摸显示屏10的另一个位置。滑动操作的轨迹例如为直线。滑动操作可以为上下滑动操作或者左右滑动操作。
点击操作指的是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0的某些位置点击触碰。其中,点击操作可以为单点操作,也可以为多点操作。
处理触控操作,为除即时响应以外的其他处理方式,例如撤销、延时响应等。
请参阅图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包括:
S121:根据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
S122:若触发触控操作,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在第一预定时间后响应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在触发触控操作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在第一预定时间后响应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1、S122可以由处理模块220实现,或者说,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在触发触控操作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在第一预定时间后响应触控操作。
具体地,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是大于500ms的时间,例如1s。可以理解地,一般地,1s的时长足以完成接近检测状态的初始化,同时也能判断是否有真实的接近动作,若有接近动作则熄灭屏幕,自然中断了这个时间段内的触控操作,若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接近动作,则在1s后响应触控操作,也不会影响用户操作。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装置进入接近检测状态后,将检测到的触控动作做延时响应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触摸显示屏在两种检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可能导致的触控操作的误触发。
请参阅图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包括:
S123:根据输出信号判断在响应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是否触发触控操作;
S124:若是,撤销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在响应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在响应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触发触控操作时撤销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3、S124可以由处理模块220实现,或者说,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在响应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在响应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触发触控操作时撤销触控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在进入接近检测状态后,记录触摸屏的输出信号,根据该输出信号可以确定是否有接近动作产生,也即是说,能够检测到手或脸与触摸显示屏10的相关动作。当判断有接近操作产生时,在接近动作发生直至触摸显示屏10响应接近操作的过程中,不响应触发的触控操作,并将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触控操作撤销。响应接近操作也即是根据输出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10的显示状态。将接近操作响应前第二预定时间内的触控操作撤销,可以有效避免触摸显示屏在接近操作由发生到响应的过程中,外界物体误触发的触控操作。
第二预定时间例如可以是500ms的时间。可以理解地,外界物体可能对触摸屏产生的触控操作通常发生在响应接近动作前的短时间内,500ms的时长足以能够判断是否有干扰的触控操作产生,同时也能够避免时间过长而忽略了真实的触控操作。
请参阅图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包括:
S111: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和
S112:在触摸显示屏被遮挡时,控制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挡,并在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进入熄灭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1、S112可以由控制模块230实现,或者说,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挡,并在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进入熄灭状态。
具体地,根据触摸显示屏10的输出信号可以控制触摸显示屏10的显示状态,从而使得电子装置100在通话时,且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进入熄灭状态,以节省电量。
具体地,在步骤S142中,触摸显示屏10的熄灭状态包括显示区1311处于全熄灭状态;或显示区1311的一部分显示预定内容而显示区1311的其他部分处于熄灭状态。在显示区1311处于全熄灭状态时,触摸显示屏10断电,显示区1311呈现为黑色外观。
显示区1311的一部分显示预定内容而显示区1311的其他部分处于熄灭状态指的是,仅有显示区1311的一部分处于点亮状态而显示预定内容,而显示区1311的其他部分处于关闭熄灭状态。
例如,仅有显示区1311的一部分处于点亮状态而显示预定内容时,触摸显示屏10处于熄屏AOD(Always on Display)模式。预定内容例如为时间,也即是说,无论触摸显示屏10进入休眠状态或唤醒状态,显示区1311均能显示时间信息。当然,预定内容也可以为日期、电子装置100的信号强弱等内容。
相对地,触摸显示屏10的点亮状态指的是,触摸显示屏10通电,显示区1311的所有区域均点亮以使显示区1311可以显示内容。
在步骤S112中,可以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输出信号的区域、面积及/或形状等判定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蔽。在一个例子中,用户在接听电话时,电子装置靠近脸部,此时,触摸显示屏10产生控制信号的区域面积较大。在用户用手指执行所述预定操作时,触摸显示屏10产生信号的区域面积较小。另外,用户在接听电话时与用户用手指执行预定操作时,触摸显示屏10产生信号的区域的形状不同。例如,用户在接听电话时触摸显示屏10产生信号的区域的形状不规则,而用户用手指执行所述预定操作时触摸显示屏10产生信号的区域的形状较规则。因此,可以根据触摸显示屏10产生控制信号的区域面积大小及/或形状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蔽或者接受预定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1包括:
根据触摸显示屏的顶部区域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触摸显示屏10的顶部区域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触摸显示屏10的顶部区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挡。
由于电子装置100的受话器通常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顶部。在一个例子中,在用户接听电话时,电子装置100的顶部更加靠近耳朵附近,因此,根据触摸显示屏10的顶部区域输出的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被遮蔽可以提高判定电子装置100接近头部的准确率。
本实施方式中,触摸显示屏10的顶部区域指的是在Y方向(电子装置100的纵向)上,触摸显示屏10靠近电子装置100的顶端面1002的区域。
请参阅图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2包括:
S1121: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与外界物体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
S1122:在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确定触摸显示屏被遮挡;和
S1123:控制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与外界物体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在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确定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并控制触摸显示屏10进入熄灭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21-S1123可以由控制模块230实现,或者说,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与外界物体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在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确定触摸显示屏10被遮挡并控制触摸显示屏10进入熄灭状态。
较佳地,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是否为预定姿态的步骤。
在该步骤中,可以通过电子装置100的陀螺仪等传感器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姿态。
如此,控制触摸显示屏10的显示状态的过程更加精确。可以理解,在某些情景下,即使电子装置100进入了通话业务,根据触摸显示屏10输出的信号也不一定判断用户完成了将电子装置100放至耳边的动作。比如,电子装置100进入通话业务后,用户的手指触碰了触摸显示屏10(如以上所述的预定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装置100并没有放置在用户的耳边,但是触摸显示屏10也会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
通过对电子装置100姿态的判断,可以进一步确定电子装置100是否被放至用户的耳边。具体地,可以利用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传感器对电子装置100的姿态进行判断。另外,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有很多,比如平放、倒置和竖直,由于用户在进行通话时,一般会有一个抬手的动作以将电子装置100竖直地放在用户的耳边,因此,可以将预定姿态设置为用户抬手后电子装置100处于竖直的姿态。可以理解,用户抬手的过程可以被电子装置100的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到。
例如,当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时,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X、长度方向Y及厚度方向Z这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变化。重力传感器持续地获取电子装置100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数据。可以理解,当电子装置100被放在耳边且处于通话的过程中,电子装置100在X方向、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较小。因此,重力传感器检测到X方向、Y方向上的数据变化量较小。
如果电子装置100从耳边拿至眼前,那么,电子装置100在X方向、Y方向、Z方向这三个方向中至少两个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较大,因此,重力传感器获取到X方向、Y方向、Z方向中的至少两个方向上的数据变化量较大。
由此,根据重力传感器获取到X方向、Y方向、Z方向的数据变化量可以获取电子装置100的姿态。
又如,当通过陀螺仪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时,陀螺仪测量电子装置100偏转和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陀螺仪能检测和感应3D空间的线性和动作,从而能够辨认方向、确定姿态和计算角速度。如此,根据陀螺仪的检测数据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是否为直立姿态、平放或斜放等姿态。
在步骤S1121中,如以上所述,可以根据触摸显示屏10输出不同的电容值及电容值的数量判断触摸显示屏10与物体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2后还包括:
根据触控层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触发触控操作;
若触摸显示屏10触发触控操作,控制触摸显示屏10即时响应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3用于根据触控层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在触摸显示屏10触发触控操作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即时响应触控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触控层的输出信号判断触摸显示屏10是否触发触控操作,控制模块230用于在触摸显示屏10触发触控操作时,控制触摸显示屏10即时响应触控操作。
具体地,触摸显示屏10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显示层用于在通电后进行显示,触控层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
在本实施方中,当触摸显示屏10处于熄灭状态时,仅显示层关闭,触控层依然保持开启状态,如此,在熄屏状态下,触摸显示屏10依然可以接收用户的触碰操作,从而实现熄屏状态下的快捷操作,例如双击唤醒点亮屏幕,以预定手势触发对应应用程序开启等。可以理解地,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不再需要进行接近检测,因此,对于触控操作的响应可以恢复至即时响应。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执行时,使得处理器23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24,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0。电子设备400包括存储器32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32中,并且被配置成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执行。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方法。
图24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400的内部模块示意图。电子设备4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31连接的处理器23、存储器32(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33、显示层13和输入装置34。其中,电子设备400的存储器32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该程序可被处理器23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处理器23可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400的运行。计算机设备400的内存储器33为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提供环境。电子设备400的显示层13可以是OLED显示层或者Micro LED显示层等,输入装置34可以是设置在显示层13上的触摸显示屏10,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400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该电子设备4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400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及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所述触控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
若触发所述触控操作,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在第一预定时间后响应所述触控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在响应所述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是否触发触控操作;
若是,撤销所述触控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和
在所述触摸显示屏被遮挡时,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触摸显示屏的顶部区域的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触摸显示屏被遮挡时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与外界物体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确定所述触摸显示屏被遮挡;和
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所述熄灭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屏在所述熄灭状态下,显示层关闭,触控层开启,所述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的步骤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触控层的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触发所述触控操作;
若所述触摸显示屏触发所述触控操作,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即时响应所述触控操作。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和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显示屏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处于通话业务时,采集并记录触摸显示屏的输出信号,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的显示状态以响应接近操作,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并处理触控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在触发所述触控操作时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在第一预定时间后响应所述触控操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在响应所述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是否触发触控操作;以及用于在响应所述接近操作前的第二预定时间内触发触控操作时撤销所述触控操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以及用于在所述触摸显示屏被遮挡时,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触摸显示屏的顶部区域的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被遮挡。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与外界物体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及用于在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确定所述触摸显示屏被遮挡,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进入所述熄灭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屏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摸显示屏在所述熄灭状态下,所述显示层关闭,所述触控层开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层的输出信号判断所述触摸显示屏是否触发所述触控操作,及用于在所述触摸显示屏触发所述触控操作时控制所述触摸显示屏即时响应所述触控操作。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指令。
17.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811623768.9A 2018-12-28 2018-12-28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756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3768.9A CN109756623A (zh) 2018-12-28 2018-12-28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3768.9A CN109756623A (zh) 2018-12-28 2018-12-28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623A true CN109756623A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0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3768.9A Pending CN109756623A (zh) 2018-12-28 2018-12-28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66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644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移动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74671A (zh) * 2021-08-18 2021-11-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外设控制器以及显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5037A (zh) * 2012-08-07 2013-01-02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屏移动终端及其屏幕控制方法、装置
CN103616970A (zh) * 2013-11-07 2014-03-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US20140104400A1 (en) * 2011-07-04 2014-04-17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3793175A (zh) * 2014-02-14 2014-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通信终端及其在通话状态下的触控响应方法、系统
CN105549849A (zh) * 2015-12-15 2016-05-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处理误操作指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08313A (zh) * 2017-11-2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04400A1 (en) * 2011-07-04 2014-04-17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2855037A (zh) * 2012-08-07 2013-01-02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屏移动终端及其屏幕控制方法、装置
CN103616970A (zh) * 2013-11-07 2014-03-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793175A (zh) * 2014-02-14 2014-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通信终端及其在通话状态下的触控响应方法、系统
CN105549849A (zh) * 2015-12-15 2016-05-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处理误操作指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08313A (zh) * 2017-11-2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644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移动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74671A (zh) * 2021-08-18 2021-11-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外设控制器以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1904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167857A (zh) 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521480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8881645A (zh) 手机通话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989566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0119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233933A (zh) 一种通话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56623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733275A (zh) 一种对象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9240541A (zh) 电子设备的屏幕防误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298823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10109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10110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810271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614725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8989490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756625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43451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83750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58604A (zh) 交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88282B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656429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521481B (zh) 电子装置
CN110393341A (zh) 一种链条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08989489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