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3758B -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3758B
CN109743758B CN201811654441.8A CN201811654441A CN109743758B CN 109743758 B CN109743758 B CN 109743758B CN 201811654441 A CN201811654441 A CN 201811654441A CN 109743758 B CN109743758 B CN 109743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gateway
data packet
serv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44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3758A (zh
Inventor
张炜隽
张军
彭彬
李卓研
赖明基
劳荣添
李昱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xing Newsta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xing Newst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xing Newsta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xing Newst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44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3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3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该多链路通信系统服务器及与服务器连接的网关;该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由于网关中配置有多种通信模块,因此在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与外网终端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Description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政府、消防等专业客户产生了确保异地部门之间可靠通信的迫切需求,这不仅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集成、还利于增强协同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
目前,一些专业客户设置有不同的部门(如隶属于不同市的部门或者隶属于不同县的部门),每个部门均使用各自的私网。因此为实现属于不同私网的异地部门(如隶属于市的部门与隶属于县的部门)之间的通信,即实现私网中的终端对外网终端的访问,一般需要购买运营商专线服务。购买运营商专线服务,即相当于在异地部门之间建立固定的专用通信物理链路,如租赁卫星链路或电缆链路、购买运营商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卡等。
然而,上述三种方式在异地部门的通信过程中,一旦出现链路故障,就会导致通信中断,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客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以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包括:服务器及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
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
所述网关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有需要发往所述网关的第二数据包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的种类包括移动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WiMax通信模块、网口传输模块及光口传输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网关还用于:
解析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所述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所述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所述全网信息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所述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查找到的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网关和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协商通信机制,基于协商得到的通信机制类型,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通信机制类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负载均衡机制、链路热备机制及自定义链路负载比重机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应用于网关,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如果是,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的步骤,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所述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所述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判断所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如果是,通过所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应用于网关,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所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多链路通信系统服务器及与服务器连接的网关;该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网关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且该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在有需要发往所述网关的第二数据包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网关。由于网关中配置有多种通信模块,因此在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与外网终端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异地部门的通信过程中,一旦出现链路故障,就会导致通信中断,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客户体验。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在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与外网终端的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多链路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私网中的设备与外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例如异地部门的业务终端之间的访问过程。如图1所示,该多链路通信系统具体包括:服务器及与该服务器连接的网关。上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图1中以三条通信链路为例,并不作为具体限定)。
网关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且该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其中,该业务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等通信业务终端。
服务器用于在有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该第二数据包发送至上述网关。
在具体实现时,网关可以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接入公网,并通过公网访问服务器,以使与公网连接的服务器可以中转该网关的数据至外网终端中,该外网终端可以是与本申请中的网关连接,也可以是与传统的网关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网关与服务器之间的实际通信过程中,会经由多个网络设备,即经由该多个网络设备之间的多条链路构成的通信路径,通过公网(如Internet网络或者是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到达服务器。由于公网未知网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网关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路径描述为网关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
由于网关中配置有多种通信模块,因此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在与外网终端的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模块的种类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移动通信模块、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通信模块、WiMax通信模块、网口传输模块及光口传输模块。其中每种通信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该通信模块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入模块、网口接入模块、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其中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支持2G/3G/4G移动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或其他可用于与公网通信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入模块指的是支持802.11协议的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内可内置多个网口传输模块,网口传输模块与网口接入模块均指的是支持802.3的通信模块。因此多链路传输网关可通过插入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连接运营商电缆网线、光纤等方式与公网设备进行通信。该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参见图2,通过无线接入模块01接入无线网络(如移动网络,卫星通信链路),网口接入模块02接入电缆网线,并由数据发送模块03与数据接收模块04分别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析数据包报头进行排序)及发送处理(如对数据包编号、封装、加密等),通过作为无线传输模块的移动通信模块05、WI-FI通信模块06、WiMax通信模块07、网口传输模块08,或者是作为有线传输模块的网口传输模块09(以两个网口传输模块为例)及光口传输模块10将发送数据包。
对应图2中的通信模块,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网口接入模块11与上述网关中的网口接入模块02类似,数据发送模块12和数据接收模块13分别与网关中的数据发送模块03与数据接收模块04类似,网口传输模块14和网口传输模块15与上述网关的网口传输模块08和网口传输模块09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该服务器是通过有线通信接入公网的。
上述网关可以通过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确定外网终端,例如,该网关连接多个部署在本地的业务终端,在网关开机运行后可以自动获取与其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从而建立本地信息。其中该本地信息可以包括该网关的标识,与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该本地信息可以当不限于是本地路由信息表的形式。基于此,上述网关还用于:解析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获得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该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如果不存在,则确定该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利用查表的方式可以快速定位目的终端是否为外网终端,从而及时作出响应,提高通信效率。
另外,在确定上述本地信息中存在与该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时,确定该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本地终端,则直接将该第一数据包转发至该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即可。例如图1所示,网关连接业务终端1.1和业务终端1.2,网关接收到业务终端1.1发往业务终端1.2的第一数据包后,直接将该第一数据包发送至业务终端1.2。
由于上述服务器连接的通信设备,并不限于本申请中的网关,还可能连接其他通信设备诸如传统网关。基于此,上述服务器还用于:解析第二数据包,获得该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该全网信息包括与该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该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通过该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上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该网关。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服务器在网关中插入运营商SIM卡、电缆网线或者光线接入公网后,会与网关建立多种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并通过该通信链路上传本地信息,该本地信息还可以包括通信链路类型、通信链路质量及通信数据流量等,服务器根据与其连接的网关上传的本地信息生成全网信息。其中该全网信息可以是表格的形式。由此,在服务器根据该全网信息确定第二目标IP对应的网关。然后还可以根据该网关对应的参数如通信链路类型,或者是预先该网关配置的用于表征该网关是否包括多种通信模块的标识,来确定第二目标IP对应的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如果是,则通过该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上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该网关,从而实现服务器与网关之间的多链路通信。
基于上述服务器与网关之间建立的多条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可以在完成通信链路的建立之后,网关与服务器即可以协商通信机制。基于此网关和服务器还用于协商通信机制,基于协商得到的通信机制类型,发送数据包;其中该通信机制类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负载均衡机制、链路热备机制及自定义链路负载比重机制。该自定义链路负载比重机制为自定义分配各个通信链路的负载比重,如三条通信链路的负载比重为1:1:2,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通过上述多链路协同传输的方式,可以提升数据安全性,致使非法分子无法从单一通信链路窃取完整数据,保证了端到端的数据安全,同时,多链路协同工作有效增大网关设备上下行数据传输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关与服务器之间通信机制的协商,以及本地信息及全网信息的更新过程是伴随业务工作一直进行的,如按照预设的周期更新本地信息或者全网信息,从而避免数据更新的延时对通信质量造成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运营商普通移动卡、电缆网络的,即可实现跨公网的私网IP通信方式,通信资费相比APN卡、专线和卫星等传输方式,资费具有极大的优势。
为进一步增加全网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上述服务器可以可选择任一可靠地点部署,上述网关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区域内,例如客户部门所在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站点。此时多链路通信系统如图4(图中以两个网关为例,并不作为限定)所示,多个网关均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连接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数据中转,实现属于不同私网的网关之间的通信传输。图4中以两个网关为例,网关1连接其本地的业务终端1.1和业务终端1.2;网关2连接其本地的业务终端2.1和业务终端2.2,网关1和网关2接入公网Internet网络,进而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采用各网关与服务器连接构成的星型结构网络,对跨公网传输的数据进行监测。任一站点只要和中央节点(即服务器)相连接即可与其他站点通信,这种高可用集中式转发方式不仅可兼容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实现异地部门之间(即私网与外网之间)的高可用、高可靠通信,也易于对传输数据的监控与管理,做到可控可管的状态。
为了便于对上述网关与服务器工作方式的理解,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通信系统的信息交互示意图。以图4所示的多链路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交互过程包括:
步骤S501,业务终端1.1发送第一数据包至网关1。
步骤S502,网关1接收第一数据包,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判断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为外网终端。
如果不是外网终端,则执行步骤S503;如果是外网终端,则执行步骤S504。本实施例中,下面以本地的业务终端1.2和外网终端:业务终端1.2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S503,网关1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本地连接的业务终端1.2。
例如当检测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业务终端1.2,则直接将第一数据包转发至业务终端1.2。
步骤S504,网关1将第一数据包按照与服务器协商的通信机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发送至服务器。
例如当检测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为外网终端,该外网终端为业务终端2.1,则直接将第一数据包转发至服务器。
步骤S505,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根据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确定该业务终端对应网关2,将该第一数据包按照与网关2协商的通信机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发送至网关2。
步骤S506,网关2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根据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本地的业务终端2.1。
为了进一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和通信质量,在网关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时,还用于: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封装及编号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网关时,还用于对网关的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数据包的编号,根据该编号对数据包排序重组,对未收到编号的数据包请求网关重发,以保证网关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不丢包、不乱序,从而提高通信质量。该服务器还用于将重组后的数据包依次发送至目的网关。网关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后还用于:获取数据包的编号,对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重组数据流;将重组数据流发送至目的终端。
为便于对上述实施例的理解,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以图4所示的多链路通信系统作为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假设,网关1的IP地址为192.168.3.1/24,业务终端1.1的IP地址为192.168.3.10/24,业务终端1.2的IP地址为192.168.3.11/24;网关2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4.1/24,业务终端2.1的IP地址为192.168.4.10/24,业务终端2.2的IP地址为192.168.4.11/24;服务器接入的公网IP为222.101.11.101/24。
当业务终端1.1需要与业务终端2.1跨公网通信时,业务终端1.1先把数据包发送至网关1,网关1解析出业务终端1数数据包目的地址为192.168.4.11,网关1在本地信息查询与目的IP地址的目的终端,若在本地信息查询无果,网关1则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封装及编号,把数据包依据协商的通信机制按编号依次把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从通信链路中接收到网关1发送的数据流后,进行数据包排序重组,对未收到编号的数据包进行请求重发;接着解析数据包头中的目的IP地址,查找服务器的全网信息,把数据包转发至的网关2。
网关2从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流,把数据包按编号排序重组,还原为原始数据流,转发至目的终端即业务终端2.1,最终实现私网设备的跨公网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多链路通信方法应用于网关,该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该方法包括:
步骤S601,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步骤S602,判断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步骤S603,如果是,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以使该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转发给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上述判断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的步骤,包括:解析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不存在,则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多链路通信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01,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步骤S702,判断上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步骤S703,如果是,通过上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上述网关。
进一步地,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多链路通信方法还包括:解析第二数据包,获得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全网信息包括与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该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通过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该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网关。
由于网关中配置有多种通信模块,因此在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与外网终端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多链路通信装置应用于网关,该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判断模块12,用于判断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13,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1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以使该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转发给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判断模块12还用于:解析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不存在,则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多链路通信装置应用于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判断模块22,用于判断上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23,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上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上述网关。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发送模块23还用于:解析第二数据包,获得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全网信息包括与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该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通过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该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网关。
由于网关中配置有多种通信模块,因此在该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与外网终端通信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链路,在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链路访问服务器,从而可通过服务器中转访问外网终端,避免出现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通信系统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多链路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多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及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
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
所述网关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有需要发往所述网关的第二数据包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所述网关还用于:
解析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所述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所述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所述全网信息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所述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查找到的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的种类包括移动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WiMax通信模块、网口传输模块及光口传输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和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协商通信机制,基于协商得到的通信机制类型,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通信机制类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负载均衡机制、链路热备机制及自定义链路负载比重机制。
4.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关,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如果是,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的步骤,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所述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所述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5.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判断所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如果是,通过所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所述方法还包括:
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
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所述全网信息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所述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
如果查找到的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6.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关,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每类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网的服务器间均有通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终端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终端是否属于外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本地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对应的业务终端;其中所述本地信息包括所述网关的标识,与所述网关连接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不存在,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目的终端属于外网终端。
7.一种多链路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需要发往网关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关是否配置有至少两类通信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通过所述至少两类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从预先存储的全网信息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目的IP对应的网关,其中所述全网信息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标识,及所述标识对应的业务终端的IP信息;如果查找到的所述网关配置有至少两类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两类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
CN201811654441.8A 2018-12-28 2018-12-28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743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4441.8A CN109743758B (zh) 2018-12-28 2018-12-28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4441.8A CN109743758B (zh) 2018-12-28 2018-12-28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3758A CN109743758A (zh) 2019-05-10
CN109743758B true CN109743758B (zh) 2023-04-07

Family

ID=6636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4441.8A Active CN109743758B (zh) 2018-12-28 2018-12-28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3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321B (zh) * 2019-10-16 2023-05-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56786B (zh) * 2019-10-28 2023-09-01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499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链路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209A (zh) * 2009-11-11 2010-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9503970B2 (en) * 2009-12-04 2016-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user location
CN101729427B (zh) * 2010-01-20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负载分担和选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3200622A (zh) * 2012-01-09 2013-07-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CN103888945B (zh) * 2012-12-20 2018-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接入方法、系统及多模网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499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链路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3758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9803B2 (en) Peer-to-pee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ing TURN
CN102754409B (zh) 用于直径协议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724117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US20150381563A1 (en) Relay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p address of client to server and method therefor
US1096579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roviding network access from a first network to a second network
WO2009071030A1 (fr) Procédé pour rapporter des informations de dispositif,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obtenir des informations de dispositif
US7096281B2 (en) Efficient connectivity between multiple topology subnets via common connection network
US83456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GTP triggered messages
US99177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flecting FEC route information
CN109743758B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KR20080089581A (ko) 디지털 콘텐츠의 송신에 대한 서비스 품질
CN111431787A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56659B (zh) 一种网络路径的选择方法以及网络硬盘录像机
CN112217685B (zh) 隧道探测方法、终端设备、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34744B (zh) 一种分布式管理系统中节点的管理方法
WO2015184840A1 (zh) 响应消息的获取、响应消息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22379B (zh) 一种虚拟私有网vpn系统及实现方法
US11799779B1 (en) Session-based packet capture
CN103109504B (zh) 提供使用偏移的带内控制信道的伪线
CN10708695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wap网关及系统
JP5889122B2 (ja) 制御ノード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8540343B (zh) 路径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8036218B2 (en) Technique for achiev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US12015544B1 (en) Backup route for network devices in multihoming configuration
EP2891298B1 (en) Method and node for automatically exchanging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