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7651A -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7651A
CN109737651A CN201910079193.7A CN201910079193A CN109737651A CN 109737651 A CN109737651 A CN 109737651A CN 201910079193 A CN201910079193 A CN 201910079193A CN 109737651 A CN109737651 A CN 109737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cylinder
pipeline section
liquid level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91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岐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st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heckout Equipment Co Lt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Fast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heckout Equipment Co Lt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t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heckout Equipment Co Lt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Fast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heckout Equipment Co Lt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9100791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7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7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7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筒体,内部为一汽化腔室;输入管道,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工质缓释管段用于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输出管道,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输送;加热管,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及受控电磁阀,安装于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段。本发明用以解决采用膨胀阀的常规方案遇低温环境时阀体阀芯不工作的问题;并且也用于解决将从外部返回的液态工质所内含杂质更好地分离开来的问题,避免现有汽车工质回收设备采用膨胀阀方案时的种种缺陷,有利于汽车空调工质回收操作及后续处理工作执行。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维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制冷设备一般都需要定期/不定期做保养维修,因此汽修行业一般会使用到汽车空调工质回收装置,用于将从汽车处返回的液态工质,汽化成气态工质,然后将所述气态工质输送至压缩机。因此,通常都会使用到一设有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的缸体作为汽化腔室,并且在所述输入管道的外端安装一膨胀阀,所述缸体内设有一加热器件。然而如此设置有两个明显的缺陷:(1)由于返回的液态工质温度也低,同时,膨胀阀的阀芯、阀口比较小,一旦周围的气温环境冷至一定温度,例如接近零下左右,其阀体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结冰,并且将阀芯所在的阀体位置被完全封堵,如此一来,该膨胀阀就会失去工作能力;(2)汽化腔室同时也作为一个将液态工质内含有的一些杂质分离出来的空间,目的在于让所述杂质停留在腔室内,避免杂质进入至用于接收气态工质的压缩机内。然而由于汽化腔室的设计不够合理,加上液态工质的冲击力比较大,液态工质所带回来的杂质仍有不少被带至压缩机处。并且,尚存有一个缺陷,由于汽化腔室和输入管道的配合存在不合理,也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介入,因此会有部分液态工质尚未汽化就被带到/喷到输出管道中,这些尚未来得及液化的工质液滴,对压缩机的转子而言,会极易造成致命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用以解决采用膨胀阀的常规方案遇低温环境时阀体阀芯不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用于解决将返回的液态工质所内含杂质更好地分离开来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用于避免尚未液化的工质液滴被带至压缩机,从而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用于提供该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所对应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及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筒体,内部为一汽化腔室;
输入管道,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工质缓释管段用于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
输出管道,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输送;
加热管,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
及受控电磁阀,安装于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段。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螺旋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的母线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母线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数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设有一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液态工质当前在汽化腔室内所形成液池的液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端头呈封闭状,工质缓释管段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数量相等的通孔组,通孔组沿工质缓释管段轴向分布,每一通孔组所包含的通孔单元沿所述工质缓释管段周向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管道在筒体的顶端穿接于筒体,并且向筒体的底部延伸;所述加热管围设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的导线保护管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受控电磁阀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最高点与筒体顶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1/3,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最低点与筒体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1/3,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最低点与所述筒体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2/3;所述输出管道在筒体的顶端连通所述汽化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端设有一可开闭的杂质清洁端口。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硬件设备,包括:
筒体;
输入管道,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工质缓释管段用于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
输出管道,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输送;
加热管,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
受控电磁阀,安装于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段;
电控单元,具有计时器和若干I/O接口,用于控制受控电磁阀的通流/截止;
及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的导线保护管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受控电磁阀电连接;
操作流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加热管供热;
S21:电控单元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通流,液态工质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释放至汽化腔室,并在汽化腔室内形成液池,液池的液面逐渐上升;当受控电磁阀通流到一既定时间T1后,电控单元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截止,用于使当前液池液面降低;
S22:当受控电磁阀截止到一既定时间T2后,返回执行S21;
S3:如果在步骤S21中,液池的液面到达液位传感器所在高度时,电控单元感知液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信号,则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截止,截止时长为T3,然后返回执行S21;
所述T3>T2>T1
进一步地,所述T1=1′00″,T2=1′30″,T3=3′00″。
相比现有技术,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膨胀阀控制输入管道的方案,直接采用电磁阀控制连通汽化腔室的输入管道的通流与截止,避免现有方案中膨胀阀因周围环境天气寒冷而失去正常工作的属性;本申请直接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该工质缓释管段也避免了液态工质在筒体内冲击力过于集中的情况,让液态工质可以均衡地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周向地释放至汽化腔室,有别于现有的输入管道,直接从管端的底部将液态工质直接冲喷出来,会引起液态工质液滴因为冲击力过大,溅到输出管道处,使得输出管道下游的压缩机受损。
(2)筒体具有合理的高度,工质缓释管段的最高点、最低点均与筒体高度关联,并且利用液位传感器,只要工质液池达到了所述液位传感器所在位置,即所述液池的液面达到了所述筒体高度的2/3位置,电控单元就会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截止,停歇一段时间再返恢复通流状态。
(3)筒体底部设有一可开闭的杂质清洁端口,在外部设备及本发明均处于停机状态时,对已积累的杂质进行清除。
(4)受控电磁阀间歇地通流及截止,使得汽化腔室内的液池液面高度不至于过高甚至逼近输出管道;同时,只要液池液面尚未达到筒体高度的2/3位置,液位传感器就不会反馈信息至电控单元,受控电磁阀依然是间歇地通流及截止交替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已剖开部分筒体外壁及剖开部分加热管管段);
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电控单元与电磁阀、液位传感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0、筒体;11、加热管;12、电连接接口;13、观察窗;14、杂质清洁端口;20、受控电磁阀;21、输入管道;210、工质缓释管段;22、输出管道;23、液位传感器;230、导线保护管;3、压缩机;4、电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
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筒体10、输入管道21、输出管道22、加热管11及受控电磁阀20。该筒体10内部为一汽化腔室,筒体10呈圆筒状;该输入管道21通过密封件穿接于筒体10内外,用于将从室内机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21位于筒体10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210,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具有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工质缓释管段210可以是多孔管;该输出管道22通过密封件安装并连通筒体10内外,该输出管道22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具有压缩机3输送;该加热管11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用于将液态工质加热汽化;该受控电磁阀20安装于输入管道21位于筒体10外部的管段,用于控制液压工质的通流和截止,通过受控电磁阀20在通流状态和截止状态间歇地切换的方式,避免液态工质在汽化腔室内出现液滴溅到输出管道22处,甚至液态工质满溢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对液态工质的液面高度起到限制,可以将从室外机带回来的杂质暂存在该汽化腔室底端,避免杂质冲到压缩机3处。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管11包括第一螺旋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的母线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母线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数值相同。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加热管11加热液池的方式更合理,加热效率也比较高。
特别地,该加热管11可以是采取通流来自外部的高温气态工质的方式实现对汽化腔室内供热;当然,也可以是另一形式,譬如,该加热管11内部安装有发热丝,并且通过一设于筒体10壁部上的电连接接口12连通外部电源。
受控电磁阀20可以是手动控制的,可以是电连接外部的手动开关,如果是采取手动控制的方式,此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筒体10设有一观察窗13,所述观察窗13用于观察液态工质当前在汽化腔室内所形成液池的液面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的靠近筒体10底端的端头呈封闭状,工质缓释管段210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数量相等的通孔组,通孔组沿工质缓释管段210轴向分布,每一通孔组所包含的通孔单元沿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周向排列,如此方式有利于工质液流分散喷洒出来,与周向围设在工质缓释管段210外侧的螺旋式加热管11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输入管道21在筒体10的顶端穿接于筒体10,并且向筒体10的底部延伸;所述加热管11围设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的外周。
受控电磁阀20可以是采取闭环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该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4和液位传感器23;所述液位传感器23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10的导线保护管230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4与所述液位传感器23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4与所述受控电磁阀20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的最高点与筒体10顶端的距离等于筒体10高度的1/3,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的最低点与筒体10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10高度的1/3,所述液位传感器23的最低点与所述筒体10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10高度的2/3;所述输出管道22在筒体10的顶端连通汽化腔室。根据输入管道21的流速,筒体10的高度可以是45cm,筒体10直径为13cm。在既定的液态工质流速的条件下,如此尺寸规格是充分考虑制造成本、汽化效率及设备可靠性后的最优解,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杂质、工质液滴进入输出管道22。
特别地,由于工质缓释管段210在汽化腔室内的液态工质出射方式是利用多组通孔周向地进行,再配合围设的加热管11,加热管11的螺旋状结构会进一步衰减液态工质射流的冲击力。有利于杂质下沉于汽化腔室的底部,方便后续清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筒体10的底端设有一可开闭的杂质清洁端口14,此处可以是以设置法兰盘的方式实施,也可是其他现有的手段实现。
一种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硬件设备,包括:
筒体10;
输入管道21,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21位于筒体10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210;
输出管道22,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3输送;
加热管11,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
受控电磁阀20,安装于输入管道21位于筒体10外部的管段;
电控单元4,可以是PLC或者是单片机,具有计时器和若干I/O接口,并且已录入一控制程序,用于控制受控电磁阀20的通流/截止;
及液位传感器23,所述液位传感器23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10的导线保护管230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4与所述液位传感器23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4与所述受控电磁阀20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可以使用是导线和/或线路板。
操作流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加热管11供热,可以是通流源于外部的高温气态工质,如果是内含发热丝的形式,则是通电发热工作;
S21:电控单元4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20通流,液态工质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210释放至汽化腔室,并在汽化腔室内形成液池,液池的液面逐渐上升;当受控电磁阀20通流到一既定时间T1后,电控单元4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20截止,用于使当前液池液面降低;
S22:当受控电磁阀20截止到一既定时间T2后,返回执行S21;
S3:如果在步骤S21中,液池的液面到达液位传感器23所在高度时,电控单元4感知液位传感器23所反馈的信号,则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20截止,截止时长为T3,然后返回执行S21;
并且,满足T3>T2>T1。换言之,受控电磁阀20间歇地通流及截止,使得汽化腔室内的液池液面高度不至于过高甚至逼近输出管道22;同时,只要液池液面尚未达到筒体10高度的2/3位置,液位传感器23就不会反馈信息至电控单元4,受控电磁阀20依然是间歇地通流及截止交替执行,使得液池液面收敛在筒体10高度的1/3~2/3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T1=1′00″,T2=1′30″,T3=3′00″。T3、T2及T1时间段均为经发明人实验总结所得最佳效果的数据。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内部为一汽化腔室;
输入管道,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用于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
输出管道,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输送;
加热管,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
及受控电磁阀,安装于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螺旋管段和第二螺旋管段,所述第一螺旋管段的母线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母线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和第二螺旋管段的旋转直径数值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有一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液态工质当前在汽化腔室内所形成液池的液面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端头呈封闭状,工质缓释管段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数量相等的通孔组,通孔组沿工质缓释管段轴向分布,每一通孔组所包含的通孔单元沿所述工质缓释管段周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在筒体的顶端穿接于筒体,并且向筒体的底部延伸;所述加热管围设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的导线保护管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受控电磁阀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最高点与筒体顶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1/3,所述工质缓释管段的最低点与筒体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1/3,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最低点与所述筒体底端的距离等于筒体高度的2/3;所述输出管道在筒体的顶端连通所述汽化腔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端设有一可开闭的杂质清洁端口。
9.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件设备,包括:
筒体;
输入管道,用于将返回的液态工质输送至所述汽化腔室受热汽化,所述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工质缓释管段,工质缓释管段用于减少液态工质流动冲击力的阻尼结构;
输出管道,用于将气体工质向压缩机输送;
加热管,安装于所述汽化腔室内;
受控电磁阀,安装于输入管道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段;
电控单元,具有计时器和若干I/O接口,用于控制受控电磁阀的通流/截止;
及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一穿接于所述筒体的导线保护管设于汽化腔室内,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受控电磁阀电连接;
操作流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加热管供热;
S21:电控单元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通流,液态工质从所述工质缓释管段释放至汽化腔室,并在汽化腔室内形成液池,液池的液面逐渐上升;当受控电磁阀通流到一既定时间T1后,电控单元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截止,用于使当前液池液面降低;
S22:当受控电磁阀截止到一既定时间T2后,返回执行S21;
S3:如果在步骤S21中,液池的液面到达液位传感器所在高度时,电控单元感知液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信号,则发出指令使得受控电磁阀截止,截止时长为T3,然后返回执行S21;
并且符合T3>T2>T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1′00″,T2=1′30″,T3=3′00″。
CN201910079193.7A 2019-01-28 2019-01-28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9737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9193.7A CN109737651A (zh) 2019-01-28 2019-01-28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9193.7A CN109737651A (zh) 2019-01-28 2019-01-28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7651A true CN109737651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66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9193.7A Pending CN109737651A (zh) 2019-01-28 2019-01-28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765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5384A (ja) * 1995-04-14 1996-11-01 Nippondenso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
JPH102640A (ja) * 1996-06-13 1998-01-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CN201297813Y (zh) * 2008-10-31 2009-08-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回热型气液分离器
FR2951495A1 (fr) * 2009-10-20 2011-04-22 Faurecia Sys Echappement Volume d'echappement muni d'une paroi poreuse d'absorption acoustique.
CN102232167A (zh) * 2008-10-01 2011-11-02 开利公司 跨临界制冷循环中的液体蒸气分离
CN205446793U (zh) * 2016-04-05 2016-08-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降噪水龙头
CN209960813U (zh) * 2019-01-28 2020-01-17 广州迅奥汽车电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5384A (ja) * 1995-04-14 1996-11-01 Nippondenso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
JPH102640A (ja) * 1996-06-13 1998-01-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2232167A (zh) * 2008-10-01 2011-11-02 开利公司 跨临界制冷循环中的液体蒸气分离
CN201297813Y (zh) * 2008-10-31 2009-08-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回热型气液分离器
FR2951495A1 (fr) * 2009-10-20 2011-04-22 Faurecia Sys Echappement Volume d'echappement muni d'une paroi poreuse d'absorption acoustique.
CN205446793U (zh) * 2016-04-05 2016-08-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降噪水龙头
CN209960813U (zh) * 2019-01-28 2020-01-17 广州迅奥汽车电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785B (zh) 变频空调压缩机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U2020375666B2 (en) Air cooling system, wind turbine generator unit and coo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737988B (zh) 宽温型全新风调温除湿机
CN109737651A (zh)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3900253A (zh) 即开即用式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98245A (zh)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CN209960813U (zh) 汽车空调工质改良型回收处理装置
CN105066494A (zh) 一种核级直接蒸发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67358A (zh) 一种可利用自然风冷却的低功耗型车载空调
CN202835900U (zh) 高能效满液式风冷热泵机组
CN111156747A (zh) 冷媒清洗装置及方法、空调
CN20332332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布管结构
CN105357907A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CN203432172U (zh) 一种应用于大型制冷设备的磁性过滤装置
CN113251686B (zh) 一种快速除霜的风冷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29320U (zh) 空调智能喷雾降温系统
CN202133199U (zh) 一种空调用节流阀结构
CN204084983U (zh) 三合一气液分离器
CN218280781U (zh) 一种耦合罐集成系统
CN112524970A (zh) 一种智能冷凝器
CN208652721U (zh) 一种分体式空调节能装置
CN208869632U (zh) 一种用于稀贵金属冶炼环保设备
CN210943207U (zh) 一种油罐应急排风装置
CN204063701U (zh) 一种空调低压管改进的电动汽车
CN209462849U (zh) 一种免排水型工业电气柜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