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9897B -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9897B
CN109729897B CN201811634805.6A CN201811634805A CN109729897B CN 109729897 B CN109729897 B CN 109729897B CN 201811634805 A CN201811634805 A CN 201811634805A CN 109729897 B CN109729897 B CN 109729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apling
planting
wa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4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9897A (zh
Inventor
施建中
黄胜
郁虎
陈培培
孙峰
许妍
徐军
侯俊
周丹露
汤鹏
郭仕军
王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jiang Green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jiang Gree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jiang Green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jiang Gree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48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9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包括用于种植树苗的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外套有第二圆筒,第一圆筒的外壁与第二圆筒的内壁尺寸配合,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均两端开口且均插入水底泥土中,第一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具有人为培养树苗适应种植处水深的优点。通过逐渐加深树苗的生长水深,使树苗逐渐适应种植处的水深,达到了人为培养树苗适应种植处水深的目的;通过辅具将树苗在种植处实地培养,使树苗能够慢慢适应种植处的水质、气温、湿度等自然因素,从而使脱离辅具后的树苗能够在种植处正常生长。

Description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园林建设科学性和文化内涵的提高,为适应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景观绿化受到政府及公众的重视,水生植物的应用和造景也倍受关注。用于水中建植的植物要具有能适应水中生存的特点,但新植的水生乔木是不能够直接、长期地浸泡在水中的,否则会导致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耐水湿乔木都有自己的适生深度和生长极限深度,种植位的确定和水位控制极为关键,是适地适树的原则体现,水位控制失当会造成生长不良或死苗。同一种植物在缓苗期和盛苗期对水位的要求也不一样,通常缓苗期水位不宜过深。新植的耐水湿乔木如中山杉、水松、南川柳等,若苗圃为陆生苗,移植后不能直接在深水中栽植,否则极易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根据植物这一生长特点,在种植时须采取人为控制水位的方式,让植物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2-3年以上为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具有人为培养树苗适应种植处水深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包括用于种植树苗的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外套有第二圆筒,第一圆筒的外壁与第二圆筒的内壁尺寸配合,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均两端开口且均插入水底泥土中,第一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圆筒相对于第二圆筒旋转时,可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离或相通,第二通孔位于水底泥土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圆筒相对于第二圆筒旋转,达到向第一圆筒内进水和停止进水的目的,从而人为地控制第一圆筒内的水位,使第一圆筒内的树苗慢慢适应不同的水深。在保持树苗健康的前提下多次提高第一圆筒内的水位,使树苗慢慢适应深水,当第一圆筒内超出树苗根部的水位高度与第二圆筒外的水深相当时,即可撤掉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将第一圆筒内的营养土和树苗埋入水下原地即可。由于树苗适应了该处的水深和水质,因此可在该处水中正常生长。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顶部设有第一竖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手握住第一竖杆可方便旋转第一圆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的顶部设有第二竖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通过螺纹杆连接,第一竖杆贯穿螺纹杆,螺纹杆上螺接有两个螺母,第二竖杆夹于两个螺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两个螺母可缓慢调节第二竖杆与第一竖杆的距离,从而达到缓慢调节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通处水流量的目的,也可锁定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相对位置,防止自然力量使第一圆筒相对于第二圆筒旋转导致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第一圆筒内进水、树苗被淹。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底部蒙盖有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避开第二通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土工布可封住第二圆筒底部,防止水从第二圆筒底部渗入第一圆筒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底部设有外凸的环形凸缘,防水土工布包裹环形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底挖坑后埋入第二圆筒,再向坑与第二圆筒外壁之间的间隙中回填土壤以压住环形凸缘,可提高第二圆筒与水底泥土的结合稳定性,从而降低水流冲击对第二圆筒竖立姿态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用于箍紧防水土工布的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防水土工布的防水效果,使第二圆筒的底部不易进水。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顶部罩有网板,第一竖杆插于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板可阻挡喜好啃食树苗的小动物进入第一圆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底端设有供第一竖杆插入的第一插孔,第二圆筒的底端设有供第二竖杆插入的第二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个第一圆筒/两个第二圆筒叠加时可插接固定,从而使这套树苗水中种植辅具适用于更深处的水中种植。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均为透明筒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涉水靠近第一圆筒,即可观察到第一圆筒内树苗的长势,而且树苗可全方位接受阳光照射,树苗的生长速度加快。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根据上述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的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Step1.于水底泥土上挖坑,于第二圆筒底部包裹防水土工布后将第二圆筒埋入坑中,再将第一圆筒插入第二圆筒中,然后于第一圆筒内填入配制的营养土,最后将树苗栽入营养土中;
Step2.保持第二圆筒不动,旋转第一圆筒,使第一圆筒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圆筒上的第二通孔相通,待第一圆筒内的水位达到所需高度后再次旋转第一圆筒,使第一圆筒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圆筒上的第二通孔分离;
Step3.在保持树苗健康的前提下多次重复Step2,当第一圆筒内超出树苗根部的水位高度与第二圆筒外的水深相当时,依次从坑中抽出防水土工布、挖出第二圆筒、抽出第一圆筒,将营养土留于坑中,向坑内回填土壤固定营养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树苗适应水中种植处的水深和水质,使树苗可在该处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逐渐加深树苗的生长水深,使树苗逐渐适应种植处的水深,达到了人为培养树苗适应种植处水深的目的;
2.通过辅具将树苗在种植处实地培养,使树苗能够慢慢适应种植处的水质、气温、湿度等自然因素,从而使脱离辅具后的树苗能够在种植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圆筒;1a、第一通孔;1b、第一插孔;2、第二圆筒;2a、第二通孔;2b、第二插孔;2c、环形凸缘;2d、环形凹槽;3、第一竖杆;4、第二竖杆;5、螺纹杆;51、螺母;6、防水土工布;7、绳;8、网板;9、营养土;10、水底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如图1所示,包括两端均开口的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第一圆筒1的外壁与第二圆筒2的内壁尺寸配合,第一圆筒1内部用于种植树苗,第二圆筒2用于埋入水底泥土10中。
第二圆筒2在埋入水底泥土10中之前,需要在其底部蒙盖防水土工布6(图1中用虚线表示),第二圆筒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外凸的环形凸缘2c,防水土工布6包裹环形凸缘2c。埋第二圆筒2的方法:在水底泥土10上挖坑,将第二圆筒2置于坑内,然后在水底泥土10与第二圆筒2外壁之间的间隙中回填泥土,从而压紧环形凸缘2c,可提高第二圆筒2与水底泥土10的结合稳定性,从而降低水流冲击对第二圆筒2竖立姿态的影响。
如图2所示,第二圆筒2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d,第二圆筒2埋于水底泥土10中时环形凹槽2d位于水底上方,环形凹槽2d内绑有一圈绳7,绳7将防水土工布6的顶部箍紧于环形凹槽2d内,可提高防水土工布6的防水效果,使第二圆筒2的底部不易进水。
如图3、图4所示,第二圆筒2内的第一圆筒1中盛放有营养土9,树苗即栽种于营养土9中。第一圆筒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竖杆3、封盖有网板8,第一竖杆3插于网板8上,网板8可阻挡喜好啃食树苗的小动物进入第一圆筒1破坏树苗,而第一竖杆3可防止大风吹走网板8。
如图4所示,第二圆筒2的顶部也固定有第二竖杆4,用一只手握住第二竖杆4使第二圆筒2的位置固定,然后用另一只手握住第一竖杆3即可旋转第一圆筒1。第一圆筒1的侧壁上具有第一通孔1a,第二圆筒2的侧壁上具有第二通孔2a,当第一圆筒1相对于第二圆筒2旋转时,可使第一通孔1a与第二通孔2a相通或分离。当第一通孔1a与第二通孔2a相通时,第二圆筒2外的水即可流入第一圆筒1内;当第一通孔1a与第二通孔2a分离时,第二圆筒2外的水不可流入第一圆筒1内。如图1所示,第二圆筒2埋于水底泥土10中时,第二通孔2a位于水底泥土10上方,且防水土工布6不覆盖第二通孔2a。
如图4所示,第一竖杆3与第二竖杆4通过螺纹杆5连接,螺纹杆5的一端具有套环,第一竖杆3穿于套环内,螺纹杆5上螺接有两个螺母51,第二竖杆4夹于两个螺母51之间。通过旋转两个螺母51可缓慢调节第二竖杆4与第一竖杆3的距离,从而达到缓慢调节第一通孔1a与第二通孔2a相通处水流量的目的,也可锁定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的相对位置,防止自然力量使第一圆筒1相对于第二圆筒2旋转导致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第一圆筒1内进水、树苗被淹。
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为透明塑料或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种植人员无需涉水靠近第一圆筒1,即可观察到第一圆筒1内树苗的长势,而且树苗可全方位接受阳光照射,可加快树苗的生长速度。
如图5所示,为使这套树苗水中种植辅具适用于更深处的水中种植,第一圆筒1的底端设有供第一竖杆3插入的第一插孔1b,第二圆筒2的底端设有供第二竖杆4插入的第二插孔2b,可将两个第一圆筒1/两个第二圆筒2叠加并插接固定,从而增加这套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的高度。
利用上述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种植树苗的种植方法为:
第一步,在水底泥土10上挖坑,在第二圆筒2底部包裹防水土工布6并用绳7扎紧防水土工布6,然后将第二圆筒2埋入坑中,再将第一圆筒1插入第二圆筒2中,然后于第一圆筒1内填入配制的营养土9,接着将树苗栽入营养土9中。保持第二圆筒2不动,旋转第一圆筒1,使第一圆筒1上的第一通孔1a与第二圆筒2上的第二通孔2a相通,待第一圆筒1内的水位达到所需高度后再次旋转第一圆筒1,使第一圆筒1上的第一通孔1a与第二圆筒2上的第二通孔2a分离,几日后若树苗健康则继续向第一圆筒1内进水,每次使第一圆筒1内水位上涨一个单位高度,然后观察几日,若树苗健康则继续进水,直至第一圆筒1内超出树苗根部的水位高度与第二圆筒2外的水深相当时,继续观察几日若树苗仍健康,则依次从坑中抽出防水土工布6、挖出第二圆筒2、抽出第一圆筒1,最后将营养土9留于坑中,向坑内回填土壤固定营养土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第一圆筒1相对于第二圆筒2旋转,达到向第一圆筒1内进水和停止进水的目的,从而人为地控制第一圆筒1内的水位,使第一圆筒1内的树苗慢慢适应不同的水深。在保持树苗健康的前提下多次提高第一圆筒1内的水位,使树苗慢慢适应深水,当第一圆筒1内超出树苗根部的水位高度与第二圆筒2外的水深相当时,即可撤掉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将第一圆筒1内的营养土9和树苗埋入水下原地即可。由于树苗适应了该处的水深、水质、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因此可在该处水中正常生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包括用于种植树苗的第一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外套有第二圆筒(2),第一圆筒(1)的外壁与第二圆筒(2)的内壁尺寸配合,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均两端开口且均插入水底泥土(10)中,第一圆筒(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1a),第二圆筒(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a);第一圆筒(1)相对于第二圆筒(2)旋转时,可使第一通孔(1a)与第二通孔(2a)分离或相通,第二通孔(2a)位于水底泥土(10)上方;
第一圆筒(1)的顶部设有第一竖杆(3),第二圆筒(2)的顶部设有第二竖杆(4),第一竖杆(3)和第二竖杆(4)通过螺纹杆(5)连接,第一竖杆(3)贯穿螺纹杆(5),螺纹杆(5)上螺接有两个螺母(51),第二竖杆(4)夹于两个螺母(51)之间;
第一圆筒(1)的底端设有供第一竖杆(3)插入的第一插孔(1b),第二圆筒(2)的底端设有供第二竖杆(4)插入的第二插孔(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2)底部蒙盖有防水土工布(6),防水土工布(6)避开第二通孔(2a)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2)底部设有外凸的环形凸缘(2c),防水土工布(6)包裹环形凸缘(2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2)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d),环形凹槽(2d)内设有用于箍紧防水土工布(6)的绳(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的顶部罩有网板(8),第一竖杆(3)插于网板(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和第二圆筒(2)均为透明筒体。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苗水中种植辅具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tep1.于水底泥土(10)上挖坑,于第二圆筒(2)底部包裹防水土工布(6)后将第二圆筒(2)埋入坑中,再将第一圆筒(1)插入第二圆筒(2)中,然后于第一圆筒(1)内填入配制的营养土(9),最后将树苗栽入营养土(9)中;
Step2.保持第二圆筒(2)不动,旋转第一圆筒(1),使第一圆筒(1)上的第一通孔(1a)与第二圆筒(2)上的第二通孔(2a)相通,待第一圆筒(1)内的水位达到所需高度后再次旋转第一圆筒(1),使第一圆筒(1)上的第一通孔(1a)与第二圆筒(2)上的第二通孔(2a)分离;
Step3.在保持树苗健康的前提下多次重复Step2,当第一圆筒(1)内超出树苗根部的水位高度与第二圆筒(2)外的水深相当时,依次从坑中抽出防水土工布(6)、挖出第二圆筒(2)、抽出第一圆筒(1),将营养土(9)留于坑中,向坑内回填土壤固定营养土(9)。
CN201811634805.6A 2018-12-29 2018-12-29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Active CN109729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4805.6A CN109729897B (zh) 2018-12-29 2018-12-29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4805.6A CN109729897B (zh) 2018-12-29 2018-12-29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9897A CN109729897A (zh) 2019-05-10
CN109729897B true CN109729897B (zh) 2021-03-19

Family

ID=6636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4805.6A Active CN109729897B (zh) 2018-12-29 2018-12-29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98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8664B (zh) * 2022-09-30 2024-01-2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种植乔木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5158A (ja) * 2002-09-13 2004-04-08 Nobuhiko Kobayashi 通気量・排水量調整可能な植木鉢
CN203912715U (zh) * 2014-07-08 2014-11-05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双体套装储水花盆
CN204762393U (zh) * 2015-05-18 2015-11-18 贾翠静 改进型花盆
CN205454911U (zh) * 2016-02-04 2016-08-17 四川省盛艺陶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容器
CN206564914U (zh) * 2016-10-19 2017-10-20 闵量 分体式透气可调节花盆
CN108781888A (zh) * 2018-06-26 2018-11-13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种植容器及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9897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777B (zh) 一种树木反季节移栽方法
CN104642054B (zh) 一种北方大规格国槐移植施工方法
CN104429795A (zh) 一种西北干旱地区葡萄定植方法
CN108174736A (zh) 一种古茶树的复壮方法
CN109997555A (zh) 一种易安装的荒漠地区植物种植器
CN107232003B (zh) 耐水湿乔木水中建植的施工方法
CN109729897B (zh) 树苗水中种植辅具及种植方法
JP3192992U (ja) 水中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CN206341644U (zh) 培根器
CN111742834A (zh) 一种硬质水底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CN107223509B (zh) 乔木树球孤岛法土壤原位改良修复的施工方法
CN112703955B (zh) 一种园林绿化苗木的种植方法
CN107567903A (zh) 苗木的种植方法
CN201986476U (zh) 一种环形地下渗灌装置
CN109328740A (zh) 一种促进红树植物快速生长的栽培装置和栽培方法
CN104938293B (zh) 一种红豆杉幼树的移植方法
KR101472362B1 (ko) 식생자루 및 식생자루를 이용한 광산지역 사면 녹화공법
CN208113595U (zh) 大树全冠移植前预制装配式断根沟结构
CN210987538U (zh) 一种林业树苗移栽培育盘
CN212589110U (zh) 一种杨树采伐迹地控萌水淹胁迫测定装置
JP2003143942A (ja) ヨシの育苗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育苗方法並びにヨシの移植方法
CN210900697U (zh) 大树栽植提前挖掘断根沟
CN106034892A (zh) 一种适合干旱荒漠区梭梭的栽培方法
CN107232013B (zh) 一种大树移栽成活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CN106034893A (zh) 一种适合干旱荒漠区白杨树苗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