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456A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456A
CN109714456A CN201910133625.8A CN201910133625A CN109714456A CN 109714456 A CN109714456 A CN 109714456A CN 201910133625 A CN201910133625 A CN 201910133625A CN 109714456 A CN109714456 A CN 109714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electronic equipment
screening
mode
photo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3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4456B (zh
Inventor
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336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4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4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后盖盖设于中框,以形成收容空间,后盖具有透光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设于收容空间内,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活动连接于中框,以正对或远离透光部,当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透光部,当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与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透光部时,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相异。该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较佳。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集成越来越多的摄像头。然而,随着摄像头数量增加,电子设备的后盖上开设的透光孔越来越大,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后盖的外观一致性越来越差,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即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具有较佳的外观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后盖具有透光部,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均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正对或远离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时,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相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后盖具有透光部,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均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
所述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包括:
接收拍摄信号;
根据所述拍摄信号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此时,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切换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拍摄模式或者第二拍摄模式。
此外,当用户切换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拍摄模式时,无需使用的第三摄像头能够隐藏在后盖内部,从而减小透光部的面积,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当用户切换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拍摄模式时,无需使用的第一摄像头能够隐藏在后盖内部,从而减小透光部的面积,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装饰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轴,X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轴,Y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Z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
如图1及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中框1、后盖10、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后盖10盖设于中框1,以形成收容空间2。后盖10具有透光部11。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设于收容空间2内。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均活动连接于中框1,以正对或远离透光部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可以沿Y轴的方向排布。当然,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也能够沿X轴的方向排布,或者在X-Y平面内任意排布。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3。显示屏3安装于中框1上。显示屏3用于显示图像。
请参考图1及图3,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透光部11,即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能够通过透光部11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请参考图2及图4,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透光部11,即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能够通过透光部11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相异。例如,第一拍摄模式为人脸识别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或者,第一拍摄模式为虹膜识别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活动连接于中框1,以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透光部11;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透光部11。此时,用户能够通过切换第一拍摄模式及第二拍摄模式来满足自身的拍摄需求,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体验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切换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拍摄模式时,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及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透光部11,此时,未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三摄像头40能够与透光部11相互错开,即第三摄像头40被隐藏在后盖10的内部,使得第三摄像头40无需占用透光部11所对应的后盖10内部空间,从而减小透光部11在X-Y平面的面积。相同的,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未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摄像头20也能够与透光部11相互错开,从而减小透光部11在X-Y平面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电子设备100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设于收容空间2内。控制器50不仅限于位于附图3所画出的位置。当所述控制器50接收到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时,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拍摄模式。
可选的,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环境光传感器51。环境光传感器51设于收容空间2内。环境光传感器51可固定于中框1上。环境光传感器51电连接于控制器50。环境光传感器51用于测量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时,向控制器50发送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的信号。具体的,环境光传感器51测量外界的关照强度,并根据所测量的外界的光照强度判断是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环境光传感器51向控制器50发送第一信号,控制器50接收第一信号,并控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及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透光部11,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拍摄模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拍照时,用户可以直接打开拍摄界面。此时,用户能够根据外界的光照强度的情况来判断电子设备100是否需要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点击显示屏上拍摄界面的相应按钮,以使显示屏向控制器50发送第一信号,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摄像头20为黑白摄像头。第二摄像头30为彩色摄像头。此时,当电子设备100的黑白摄像头的感光面及彩色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透光部11时,黑白摄像头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彩色摄像头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将所拍摄的图像通过算法处理,以获得最终的图片。该图片具有清晰度高且动态范围优等优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摄像头20可以为红外摄像头。第二摄像头30为彩色摄像头。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用于处理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所拍摄图片的摄像头芯片。摄像头芯片设于收容空间2内,且摄像头芯片电连接于控制器50。具体的,摄像头芯片通过图像合成算法将第一摄像头20与第二摄像头30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合成,或者将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拍摄的图片进行合成,再通过其他算法对合成的图片进行处理,以得到清晰度较高的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控制器50接收到拍摄对象至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控制器50控制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拍摄对象指的是用户所要拍摄的物或人。
可选的,电子设备100包括距离传感器52。距离传感器52设于收容空间2。距离传感器52电连接控制器50。距离传感器52用于测量拍摄对象与距离传感器52之间的距离,并当所述拍摄对象与所述距离传感器5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向所述控制器50发送所述拍摄对象至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距离传感器52属于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此时,距离传感器52至拍摄对象的距离大致等效为电子设备100至拍摄对象的距离。具体的,距离传感器52测量拍摄对象与距离传感器52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所测量的拍摄对象与距离传感器52的距离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当该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距离传感器52向控制器50发送第二信号,控制器50接收第二信号,并控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及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透光部11,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拍摄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拍照时,用户可以打开拍摄界面。此时,用户能够根据拍摄对象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电子设备100是否需要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点击显示屏上拍摄界面的相应按钮,以使显示屏向控制器50发送第二信号,从而通过控制器50控制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正对于透光部11。此时,第二摄像头30与第三摄像头40配合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以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图片。
可选的,第二摄像头30为彩色摄像头。第三摄像头40为长焦摄像头。此时,当电子设备100的彩色摄像头的感光面及长焦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透光部11时,彩色摄像头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长焦摄像头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将所拍摄的图像通过算法处理,以获得最终的图片。该图片能够清晰地显示所聚焦的拍摄对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摄像头30也可以为红外摄像头。第三摄像头40也可以为彩色摄像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三拍摄模式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透光部11,第三拍摄模式与第一拍摄模式及第二拍摄模式相异。可选的,第一摄像头20为广角摄像头。第二摄像头30为彩色摄像头。第三摄像头40为长焦摄像头。此时,当广角摄像头的感光面与长焦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于透光部11时,广角摄像头与长焦摄像头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广角摄像头及长焦摄像头来配合拍摄的外界景物,所拍摄的图片的细节多,清晰度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四摄像头60。第四摄像头60设于收容空间2内,第四摄像头60活动连接于中框1,以使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正对或远离透光部11,即当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正对于透光部11时,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能够经透光部11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四拍摄模式时,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透光部11。第四拍摄模式与第一拍摄模式及第二拍摄模式相异。此时,通过设置第四摄像头60活动连接于中框1,以当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与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正对透光部11时,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四拍摄模式。此时,用户能够通过切换第一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及第四拍摄模式来满足自身的拍摄需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体验性。
例如,第一摄像头20为黑白摄像头。第二摄像头30为彩色摄像头。第三摄像头40为长焦摄像头。第四摄像头60为广角摄像头。此时,通过黑白摄像头与彩色摄像头的配合拍摄,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拍摄模式。通过彩色摄像头与长焦摄像头的配合拍摄,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第二拍摄模式。通过长焦摄像头与广角摄像头的配合拍摄,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第四拍摄模式。此时,通过额外增加第四摄像头60,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模式,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再者,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四拍摄模式时,电子设备100的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及第四摄像头60的感光面61正对透光部11,此时,未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摄像头20及第二摄像头30能够与透光部11相互错开,即第一摄像头20与第二摄像头30无需占用透光部11所对应的后盖10内部空间,从而减小透光部11在X-Y平面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与后盖10具有多种连接关系:
实施方式一:如图9所示,后盖10包括后盖本体12及摄像头装饰件13。后盖本体12连接于中框1。后盖本体12设有透光通孔121。摄像头装饰件13围接于透光通孔121内。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装饰件13的周缘通过粘胶粘接于后盖本体12上,以避免外界的水汽或者灰尘从摄像头装饰件13与后盖本体1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收容空间2内。透光部11位于摄像头装饰件13上。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均滑动连接于中框1。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滑动连接于中框1时,第一摄像头20能够相对中框1滑动,以使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正对于透光部11,第二摄像头30能够相对中框1滑动,以使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透光部11。第三摄像头40能够相对中框1滑动,以使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透光部11。
请再次参考图9,电子设备100包括摄像头支架70。摄像头支架70滑动连接于中框1。摄像头支架70设有固定槽701。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固定于固定槽701内,且沿着固定槽701的延伸方向排布。请再次参考图1,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摄像头支架70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透光部11。请再次参考图2,当电子设,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摄像头支架70沿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此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透光部1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固定于固定槽701内,并通过摄像头支架70滑动连接于中框1,使得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的拍摄更加稳定且准确。
此外,当在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与第二拍摄模式时,通过设置摄像头支架70沿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滑动,可以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滑动行程,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的提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可以直接与中框1滑动连接,无需使用摄像头支架70。但相比于通过摄像头支架70滑动连接于中框1,该实施方式更节约电子设备100的成本,且电子设备100较轻薄。
再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摄像头支架70也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槽71、第二固定槽72及第三固定槽73。第一固定槽71用于收容第一摄像头20。第二固定槽72用于收容第二摄像头30。第三固定槽73用于收容第三摄像头40。可选的,第一固定槽71的大小略大于第一摄像头20。第一摄像头20可通过粘胶、泡棉胶或者螺丝固定于第一固定槽71内。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的固定方式可参考第一摄像头20。具体的不再赘述。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槽71、第二固定槽72及第三固定槽73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即第一固定槽71、第二固定槽72及第三固定槽73的排布方向平行于Y轴。当然,第一固定槽71、第二固定槽72及第三固定槽73的排布方向平行于X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可选的,第一方向为Y轴的负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的负方向。此时,通过设置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沿着Y轴的正方向与负方向滑动,从而避免占用电子设备100在X轴上空间,以使在X轴方向上排布更多的功能器件,例如听筒或者环境光传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也可以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上,或者在X-Y平面的任一方向上。
可选的,如图9所示,透光部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区域111及第二透光区域112。当摄像头支架70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拍摄模式。当摄像头支架70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拍摄模式。故而,通过设置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区域111及第二透光区域112,以避免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在工作中相互干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光部11也可以直接为一个透光区域。
可选的,请参考图9及图11,摄像头装饰件13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孔131及第二透光孔132。第一透光孔131形成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二透光孔132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12。后盖10包括第一镜片14及第二镜片15。第一镜片14围接于第一透光孔131内。第二镜片15围接于第二透光孔132内。此时,当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时,第一摄像头20经第一镜片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的光线,第二摄像头30经第二镜片15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的光线。当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时,第二摄像头30经第一镜片14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的光线,第三摄像头40经第二镜片15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的光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头装饰件13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材料。此时,摄像头装饰件13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一透光区域111,部分区域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12。
进一步的,如图9及图12所示,摄像头支架7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74及第二侧部75。第一侧部74设有第一滑槽74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槽7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第二侧部75设有第二滑槽751。第二滑槽7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中框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121及第二导轨122。第一导轨121及第二导轨122可以通过螺丝或者螺钉锁合于中框1上。第一导轨12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741。第二导轨122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751。此时,通过第一导轨121在第一滑槽741内滑动,第二导轨122在第二滑槽751内滑动,以使摄像头支架70能够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以使摄像头支架70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
进一步的,如图9及图1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装置80。驱动装置8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马达。驱动装置80设于收容空间2。驱动装置80连接于摄像头支架70。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摄像头支架70相对中框滑动。具体的,马达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于螺杆。螺杆螺纹连接于滑动块。滑动块连接于摄像头支架70。此时,当马达转动时,马达带动螺杆转动。由于滑动块与螺杆螺纹连接,使得转动的螺杆带动滑动块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此时,滑动块带动摄像头支架70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整体移动,以当摄像头支架7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当摄像头支架7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正对于第一透光区域111,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正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12。
进一步的,如图9及图1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主板91、第一柔性电路板92及第二柔性电路板93。控制器50设于主板91上。主板91、第一柔性电路板92及第二柔性电路板93设于收容空间2内。第一柔性电路板92一端连接于第一摄像头20,另一端连接于主板91。此时,主板91的控制器50能够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92向所述第一摄像头20发送第一信号。第二柔性电路板9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另一端连接于主板91。此时,主板91的控制器50能够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93向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发送第二信号。第一柔性电路板92及第二柔性电路板93均呈弯曲状。此时,通过设置第一柔性电路板92呈弯曲状,以使第一摄像头20在滑动过程不会因过度拉扯第一柔性电路板92而使得第一摄像头20与控制器50发生断电。此外,通过设置第二柔性电路板93呈弯曲状,以使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因过度拉扯第二柔性电路板93而使得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与控制器50发生断电。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技术内容不在赘述:如图13所示,后盖10包括后盖本体12及摄像头装饰件13。后盖本体12连接于中框1。透光部11设于摄像头装饰件13。摄像头装饰件13活动连接于后盖本体12,以使透光部11正对于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及第二摄像头30感光面或者透光部11正对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或者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可选的,摄像头装饰件13设有第一滑槽139,后盖本体12设有第一滑块128。第一滑槽13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第一滑块128在第一滑槽139内滑动,以使摄像头装饰件13相对后盖本体12滑动。摄像头装饰件13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的平行,即摄像头装饰件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当摄像头装饰件13沿Y轴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摄像头装置件的透光部11正对于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以及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当摄像头装饰件13沿Y轴滑动至第四位置时,摄像头装饰件13的透光部11正对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及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头装饰件13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平行。
进一步的,可再次参考图9,透光部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区域111及第二透光区域112。当摄像头装饰件13相对后盖本体12滑动,且第一透光区域111正对于第一摄像头20的感光面21,第二透光区域112正对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时,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拍摄模式。当摄像头装饰件13相对后盖本体12滑动,且第一透光区域111正对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第二透光区域112正对于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时,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拍摄模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请再次参考图1及图2,电子设备100包括电子设备100包括中框1、后盖10、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后盖10盖设于中框1,以形成收容空间2。后盖10具有透光部11。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设于收容空间2内。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均活动连接于中框1。
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包括:
110:接收拍摄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考附图5,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器50与环境光传感器51。控制器50与环境光传感器51设于收容空间2内。环境光传感器51与控制器50通电连接。
“接收拍摄信号”中包括:
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51启动;具体的,控制器50向环境光传感器51发送开启命令,环境光传感器51通电。
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51测量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判断外界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
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所述控制器50接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51发送的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的拍摄信号。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需要拍照时,用户可以直接打开拍摄界面。此时,用户能够根据外界的光照强度的情况来判断电子设备100是否需要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点击显示屏上拍摄界面的相应按钮,以使显示屏向控制器50发送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的拍摄信号,控制器50接收拍摄信号。
再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考图6,电子设备100包括控制器50及距离传感器52。控制器50及距离传感器52设于收容空间2。距离传感器52电连接控制器50。
“接收拍摄信号”中包括:
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52启动;
所述控制器50控制距离传感器52测量拍摄对象至距离传感器52的距离,并根据所测量的拍摄对象与距离传感器52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当所测量的拍摄对象与距离传感器5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50接收所述距离传感器52发送的拍摄对象与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拍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距离传感器52属于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此时,距离传感器52至拍摄对象的距离大致等效为电子设备100至拍摄对象的距离。
再一种实施方式,当用户需要拍照时,用户可以打开拍摄界面。此时,用户能够根据拍摄对象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电子设备100是否需要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点击显示屏上拍摄界面的相应按钮,以使显示屏向控制器50发送拍摄对象与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拍摄信号,控制器50接收拍摄信号。
120:根据所述拍摄信号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
具体的,根据所述拍摄信号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当控制器接收到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的拍摄信号时,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当控制器50接收到拍摄对象与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拍摄信号时,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一摄像头20和所述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11,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二摄像头20和所述第三摄像头30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9及图12,后盖10包括后盖本体12及摄像头装饰件13。后盖本体12连接于中框1。后盖本体12设有透光通孔121。摄像头装饰件13围接于透光通孔121内。透光部11位于摄像头装饰件13上。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均滑动连接于中框1。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控制器50控制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滑动至正对于透光部11。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控制器50控制第二摄像头30及第三摄像头40滑动至正对于透光部11。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3,后盖10包括后盖本体12及摄像头装饰件13。透光部11设于摄像头装饰件13。摄像头装饰件13滑动连接于后盖本体12。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控制器50控制摄像头装饰件13滑动至透光部11正对于第一摄像头20、第二摄像头30。当电子设备100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控制器50控制摄像头装饰件13滑动至透光部11正对于第二摄像头30的感光面31及第三摄像头40的感光面41。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后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后盖具有透光部,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均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正对或远离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时,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拍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测量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光照强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光照强度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拍摄对象至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拍摄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拍摄对象与所述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当所述拍摄对象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拍摄对象至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三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及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相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四摄像头,所述第四摄像头设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四摄像头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使所述第四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或远离所述透光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第四拍摄模式时,所述第四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所述第四拍摄模式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及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相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及摄像头装饰件,所述后盖本体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后盖本体设有透光通孔,所述摄像头装饰件围接于所述透光通孔内,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摄像头装饰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均滑动连接于所述中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支架,所述摄像头支架滑动连接于中框,所述摄像头支架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且沿着所述固定槽的延伸方向排布,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时,所述摄像头支架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当所述电子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拍摄模式时,所述摄像头支架沿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当所述摄像头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分别正对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及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当所述摄像头支架沿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分别正对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均呈弯曲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支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中框内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支架,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支架相对所述中框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及摄像头装饰件,所述后盖本体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透光部设于所述摄像头装饰件,所述摄像头装饰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后盖本体。
15.一种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盖、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后盖具有透光部,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均活动连接于所述中框;
所述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包括:
接收拍摄信号;
根据所述拍摄信号切换至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的感光面正对所述透光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及环境光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及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接收拍摄信号”中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启动;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测量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判断外界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
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发送的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光照强度的拍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及距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接收拍摄信号”中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启动;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拍摄对象至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并根据所测量的拍摄对象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当所测量的拍摄对象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拍摄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拍摄信号。
CN201910133625.8A 2019-02-22 2019-02-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Active CN109714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625.8A CN109714456B (zh) 2019-02-22 2019-02-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625.8A CN109714456B (zh) 2019-02-22 2019-02-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456A true CN109714456A (zh) 2019-05-03
CN109714456B CN109714456B (zh) 2021-02-09

Family

ID=66265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625.8A Active CN109714456B (zh) 2019-02-22 2019-02-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445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053A (zh) * 2019-08-14 2019-11-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91193A (zh) * 2019-09-03 2020-01-1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26500A (zh) * 2020-06-24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12922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51157A (zh) * 2019-08-06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259512A (zh) * 2021-05-19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080129A (zh) * 2020-08-17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56A (zh) * 2006-03-24 2007-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010133A (zh) * 2014-06-16 2014-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22594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08059A (zh) * 2017-12-26 2018-04-13 东莞市明镜光学有限公司 双马达远近切换拍摄镜头
CN107920192A (zh) * 2017-12-05 2018-04-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429883A (zh) * 2018-05-30 2018-08-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08769485A (zh) * 2018-06-27 2018-11-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9028157A (ja) * 2017-07-27 2019-02-2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56A (zh) * 2006-03-24 2007-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010133A (zh) * 2014-06-16 2014-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22594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9028157A (ja) * 2017-07-27 2019-02-2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07920192A (zh) * 2017-12-05 2018-04-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908059A (zh) * 2017-12-26 2018-04-13 东莞市明镜光学有限公司 双马达远近切换拍摄镜头
CN108429883A (zh) * 2018-05-30 2018-08-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08769485A (zh) * 2018-06-27 2018-11-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922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51157A (zh) * 2019-08-06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351157B (zh) * 2019-08-06 2022-04-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475053A (zh) * 2019-08-14 2019-11-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91193A (zh) * 2019-09-03 2020-01-14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91193B (zh) * 2019-09-03 2021-06-29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26500A (zh) * 2020-06-24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59182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4175277A4 (en) * 2020-06-24 2023-12-06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AGE CAP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04563B2 (ja) 2020-06-24 2023-12-25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画像取得方法、装置と電子機器
CN114080129A (zh) * 2020-08-17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259512A (zh) * 2021-05-19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456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4456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CN208028980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34158B (zh) 双摄像头模组
US9055220B1 (en) Enabling the integration of a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degree panoramic camera within a mobile device case
CN104410783B (zh)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7911584A (zh)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和一种终端
JP2023511581A (ja) 長焦点撮影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8432226A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0445914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9451217A (zh) 移动终端
CN106101687A (zh) Vr图像拍摄装置及其基于移动终端的vr图像拍摄系统
CN108900737B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57455A (zh) 一种带可旋转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110177200A (zh)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以及影像拍摄方法
TWI699607B (zh) 電子組件和電子裝置
CN109618102A (zh) 对焦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3532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成像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11063669U (zh) 电子设备
TW202020548A (zh) 3d感測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7427307U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8406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0437351C (zh) 立体取像数码相机模块
CN106547165A (zh) 一种用于全景成像的光学系统
CN207571393U (zh) 智能眼镜
CN110381188A (zh) 移动终端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