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139A -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139A
CN109714139A CN201711147610.4A CN201711147610A CN109714139A CN 109714139 A CN109714139 A CN 109714139A CN 201711147610 A CN201711147610 A CN 201711147610A CN 109714139 A CN109714139 A CN 109714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time
down control
domain resource
devi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76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4139B (zh
Inventor
王磊
艾托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62523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71413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8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9080767A1/zh
Priority to EP18870327.6A priority patent/EP3703447B1/en
Priority to US16/759,264 priority patent/US11382086B2/en
Priority to KR1020207013681A priority patent/KR102341103B1/ko
Priority to JP2020523308A priority patent/JP7009626B2/ja
Priority to TW107137335A priority patent/TWI692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13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8Variabl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这样,用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用户终端侧耗电。

Description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 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固定为1毫秒(ms),且一个或者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在每个TTI的前N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上传输或者在数据区域的一组物理资源块对(PRB pair)上传输或者在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子帧上传输,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根据期望得到的信息在每个非不连续性接收(non-DRX)子帧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CSS)或者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E-specific SearchSpace,USS)上盲检自己的PDCCH。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下行控制信道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上传输,例如在每个时隙(slot)上传输一次或者每N个slot传输一次。另外,每个slot的时域长度会根据子载波间隔的不同而不同。
然而,目前如何确定终端监听下行控制信道的slot并没有明确的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如何确定终端监听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的方案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所述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在所述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和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接收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内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在所述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和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一收发机,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所述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一收发机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进一步用于: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二收发机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接收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内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机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机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这样,用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用户终端侧耗电。
附图说明
图1为LTE无线帧结构类型1的示意图;
图2为LTE无线帧结构类型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处理器,而不是用于描述处理器的特定顺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首先介绍几个技术点:
1)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移动通信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深刻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将推动人类社会信息交互方式的进一步升级,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移动云等更加丰富的业务体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带来未来移动流量超千倍增长,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的新一轮变革。而物联网则扩展了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智能互联,使移动通信技术渗透至更加广阔的行业和领域。未来,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将会推动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数以千亿的设备将接入网络,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同时,海量的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物联网业务也会给移动通信带来新的技术挑战。
随着新的业务需求的持续出现和丰富,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例如更高的峰值速率、更好的用户体验速率、更小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高的能耗效率等,并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户接入以及使用各种业务类型。为了支持数量巨大的各类终端连接以及不同的业务类型,上下行资源的灵活配置成为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的系统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子带,并在子带上划分长度不同的TTI,以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2)现有LTE子帧结构
现有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al,FDD)系统使用帧结构(framestructure type 1,简称FS1),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F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行和下行传输均使用相同的帧结构。在每个载波上,一个10ms长度的无线帧包含有10个1ms子帧,每个子帧内由分为两个0.5ms长的时域资源。上行和下行数据发送的TTI时长为1ms。
现有LTE TDD系统使用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type 2,简称FS2),如图2所示。在T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相同的频率上的不同子帧或不同时域资源。FS2中每个10ms无线帧由两个5ms半帧构成,每个半帧中包含5个1ms长度的子帧。FS2中的子帧分为三类:下行子帧、上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每个特殊子帧由下行传输时域资源(Downlink PilotTime Slot,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传输时域资源(Uplink PilotTime Slot,UpPTS)三部分构成。其中DwPTS可以传输下行导频,下行业务数据和下行控制信令;GP不传输任何信号;UpPTS仅传输随机接入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ymbol,SRS),不能传输上行业务或上行控制信息。每个半帧中包含至少1个下行子帧和至少1个上行子帧,以及至多1个特殊子帧。FS2中支持的7种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如表1所示。
表1: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s
(3)现有LTE下行控制信道
3.1、PDCCH
LTE系统的PDCCH用于承载调度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每个下行子帧的控制区域内可以有多个PDCCH,控制区域的大小由PCFICH决定,占1~4个OFDM符号。一个控制信道的传输占用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或者多个连续的CCE,每个CCE由9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组成,且PDCCH的CCE所包含的REG为没有用于承载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的REG。UE在non-DRX子帧监听PDCCH候选(candidate)集合,即根据所要监听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format)来尝试解码搜索空间中的每一个PDCCH。
3.2、增强的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
为了扩展PDCCH的容量,在R11版本(Rel-11)引入了EPDCCH。EPDCCH在子帧中的数据区域进行传输,不能占用PDCCH的传输空间。配置了EPDCCH的终端在每个子帧中配置的物理资源块配置(PRB set)内检测接收EPDCCH。
3.3、MPDCCH
对于增强型MTC(enhanced MTC,EMTC)UE,其在高层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子帧(subframe)上检测接收MPDCCH。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采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的系统(以下均简称为5G系统),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30和用户终端,例如记做UE31,UE 31可以与网络设备30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图3中采用实线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UE,网络设备和可以与多个UE通信(传输信令或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该网络设备可以为通常所用的基站,也可以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还可以为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或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上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用于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该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该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其中,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与时域资源一致,例如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slot。
上述时域资源可以是slot,或者是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频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当然并不限于此。
上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连续的时间单元,例如时间单元为10ms,当然并不限于此。
步骤402、根据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约定,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协议约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基站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即偏移值和周期值是确定的,例如对于调度剩余的系统信息(RMSI,remaining systeminformation)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周期,可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可以通过基站配置,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使得基站能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或者不同应用场景为UE配置不同的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减少终端耗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例如:预定的时域范围包含L个时域资源,则基站配置小于L的任意整数作为偏移值,该L可以为10,或者为20,当然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进一步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例如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显式信令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若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则该方法还包括:通知用户终端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这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终端侧耗电。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该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该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其中,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与时域资源一致,例如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时隙。
上述时域资源可以是slot,或者是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频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当然并不限于此。
上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连续的时间单元,例如时间单元为10ms,当然并不限于此。
步骤502、根据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例如,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例如w=10ms,当然并不限于此;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例如预定时间单元为1ms)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该k为与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e)相关的参数,例如:k可取集合{0,1,2,3,4,5}中的数值,当然并不限于此,k的可取集合可以根据未来系统中存在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例如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进一步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位置也可以仅通过偏移值或者周期值确定,例如:
仅根据偏移值确定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域资源时,由如下公式确定,意味着基站在每个时域范围内的固定时域资源上发送。
(W×nf×2k+ns-Toffset)=0
再例如,仅根据周期确定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域资源时,由如下公式确定:
(W×nf×2k+ns)modTperiod=0
步骤503、在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约定,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协议约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基站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即偏移值和周期值是确定的,例如对于调度剩余的系统信息(RMSI)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周期,可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可以通过基站配置,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例如:预定的时域范围包含L个时域资源,则基站配置小于L的任意整数作为偏移值,该L可以为10,或者为20,当然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进一步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方法还包括: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这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终端侧耗电。
参见图6,图中示出了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用户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该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该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其中,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与时域资源一致,例如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slot。
上述时域资源可以是slot,或者是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频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当然并不限于此。
步骤602、根据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协议约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基站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即偏移值和周期值是确定的,例如对于调度剩余的系统信息(RMSI)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周期,可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接收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使得基站能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或者不同应用场景为UE配置不同的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减少终端耗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例如:预定的时域范围包含L个时域资源,则基站配置小于L的任意整数作为偏移值,该L可以为10,或者为20,当然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进一步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这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终端侧耗电。
参见图7,图中示出了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用户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701、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该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该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其中,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与时域资源一致,例如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slot。
上述时域资源可以是slot,或者是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频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当然并不限于此。
步骤702、根据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例如,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例如w=10ms,当然并不限于此;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例如预定时间单元为1ms)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该k为与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e)相关的参数,例如:k可取集合{0,1,2,3,4,5}中的数值,当然并不限于此,k的可取集合可以根据未来系统中存在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例如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进一步的,也可以仅通过偏移值或者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例如:
仅根据偏移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由如下公式确定,意味着终端在每个时域范围内的固定时域资源内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W×nf×2k+ns-Toffset)=0
再例如,仅根据周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由如下公式确定:
(W×nf×2k+ns)modTperiod=0
步骤703、在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通过协议约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基站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即偏移值和周期值是确定的,例如对于调度剩余的系统信息(RMSI)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周期,可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例如,接收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即,该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使得基站能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或者不同应用场景为UE配置不同的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减少终端耗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例如:预定的时域范围包含L个时域资源,则基站配置小于L的任意整数作为偏移值,该L可以为10,或者为20,当然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进一步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基站在配置时,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这样,终端能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增加系统灵活性,并可以减少终端侧耗电。
实施例1:
假设基站为UE配置在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也即10ms)内,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编号的相关参数。
假设一个时域范围,即一个radio frame内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用于表示与子载波间隔相关的参数k等于0,也即一个时域资源的时域长度为1ms。
基站为UE的UE-specific PDCCH配置的相关参数为偏移值Toffset=0,周期值Tperiod=2,该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时域资源的单位,则UE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在一个时域范围,也即一个radio frame内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位置。例如:基站在配置Toffset时,可以配置Toffset为小于10的任意整数,或者,配置Toffset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offset value)中选择,例如一组offset value为{0,2,4,8}。
UE接收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RRC signaling),该高层信令携带有基站配置的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编号的相关参数Toffset=0,Tperiod=2。UE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的编号。
(10×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
在第一个radio frame内,nf=0,满足上述公式的时域资源的编号为0,2,4,6,8。则UE需要在时域资源#0,时域资源#2,时域资源#4,时域资源#6,时域资源#8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在第二个radio frame内,nf=1,满足上述公式的时域资源的编号为0,2,4,6,8。则UE需要在时域资源#0,时域资源#2,时域资源#4,slot#6,slot#8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参见图8。
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资源可以表示slot,也可以表示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域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实施例2:
假设基站为UE配置在一个radio frame(也即10ms)内,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的编号的相关参数。
假设一个时域范围(即一个radio frame)内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用于表示与子载波间隔相关的参数等于1,也即一个时域资源的时域长度为0.5ms。
基站为UE的UE-specific PDCCH配置的相关参数为偏移值Toffset=2,周期值Tperiod=4,该偏移值和周期值的单位均为时域资源的单位,则终端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在一个时域范围,也即一个radio frame内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位置。例如:基站在配置Toffset时,可以配置Toffset为小于20的任意整数,或者,配置Toffset为从预定义的一组offset value中选择,例如一组offset value为{0,2,4,8,10,12,14,16,18}。
UE终端接收高层信令,例如RRC signaling,该高层信令携带有基站配置的需要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编号的相关参数Toffset=2,Tperiod=4。
UE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的编号。
(10×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
在第一个radio frame内,nf=0,满足上述公式的时域资源的编号为2,6,10,14,18。则UE需要在时域资源#0,时域资源#2,时域资源#6,时域资源#10,时域资源#14,时域资源#18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参见图9。
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资源可以表示slot,也可以表示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域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实施例3:
对于公共下行控制信道,例如调度剩余的系统信息(RMSI)传输的下行控制信道,UE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相关参数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的方式确定,例如偏移值Toffset和周期值Tperiod取协议预定义的固定数值,UE需要根据该协议预定义的固定数值,确定在哪些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资源可以表示slot,也可以表示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域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实施例4:
对于公共下行控制信道,例如调度RMSI传输的下行控制信道,UE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相关参数可以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携带的MIB信息通知终端。例如MIB信息中分别指示偏移值Toffset和周期值Tperiod的取值。
例如:Toffset有N个可能的取值,Tperiod有M个可能的取值,则MIB信息需要ceil(log2(N))bit指示Toffset的值,并通过ceil(log2(M))bit指示Tperiod的值。
或者,MIB信息指示一个Toffset和Tperiod取值的组合。如下表所示。例如MIB信息中对应的指示bit为00,则Toffset=N1,Tperiod=M1。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组合的数值。
组合 T<sub>offset</sub> T<sub>period</sub>
00 N1 M1
01 N2 M1
10 N1 M2
11 N2 M2
确定Toffset和Tperiod的取值之后,终端根据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公式,确定需要在哪些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调度RMSI的PDCCH。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域资源可以表示slot,也可以表示比slot单位更小的时域资源,例如微时隙(mini-slot),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实施例5:
实施例4的方式也可应用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以及指示信令,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介绍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再敷述。
实施例6:
假设UE需要检测接收承载占优指示(pre-emption indication)信息的组公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group common PDCCH)。UE可以通过如实施例1~5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确定检测接收承载该pre-emption indication信息的group common PDCCH的slot位置或者mini-slot位置。当然,Tperiod可以取不同于其他下行控制信道检测周期的数值,可选地,取决于基站侧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0,图中示出了基站的结构,该基站1000包括:
第一处理器1001,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一收发机100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所述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001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一收发机1002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001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进一步的,也可以仅通过偏移值或者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例如:
仅根据偏移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再例如,仅根据周期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1002还用于: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1002进一步用于: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由于用户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相似,因此该用户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1,图中示出了用户终端的结构,该用户终端1100包括:
第二处理器1101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二收发机110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收发机1102进一步用于: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收发机1102进一步用于:接收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内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1101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二收发机1102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1101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进一步的,也可以仅通过偏移值或者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例如:
仅根据偏移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再例如,仅根据周期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时,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图1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基站1200包括:处理器1201、收发机1202、存储器1203、用户接口1204和总线接口。
其中,处理器1201可以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3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203上并可在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在图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UE,用户接口12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3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如图13所示,图13所示的用户终端1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304和用户接口1303。用户终端1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3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3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3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305。
其中,用户接口13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3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3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302保存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3021和应用程序13022。
其中,操作系统13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3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3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302保存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3022中保存的程序或指令,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1)

1.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所述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在所述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和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16.一种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包括:
接收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内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在所述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和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偏移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
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3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一收发机,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所述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一收发机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Tperiod=0,确定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通知用户终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机进一步用于: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45.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第二收发机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至少包括:偏移值和/或周期值,其中,所述偏移值表示终端需要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偏移,所述周期值表示终端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周期,所述偏移值和所述周期值的单位与所述时域资源一致。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是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接收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接收高层信令或者主信息块MIB信息,所述高层信令或者MIB信息包含由基站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盲检周期参数。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小于预定的时域范围内包含的最大时域资源数目的任意整数。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被配置为:从特定的一组偏移值中选取。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特定的一组偏移值通过协议约定。
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值被配置为:从预定的一组周期值中选取。
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域范围内为时域上的连续时间单元。
55.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和/或周期值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
所述第二收发机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时域资源上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Tperiod为周期值。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Toffset)=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offset为偏移值。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通过公式(W×nf×2k+ns)mod Tperiod=0,确定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其中,
W为预定的时域范围;
nf为预定的时域范围的编号;
k为在预定时间单元内不同子载波间隔SCS对应的时域资源个数;
ns为时域资源在预定的时域范围内的编号;
Tperiod为周期值。
5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机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6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机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2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6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6~2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1711147610.4A 2017-10-26 2017-11-17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9714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523308A JP7009626B2 (ja) 2017-10-26 2018-10-18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検出受信方法および機器
EP18870327.6A EP3703447B1 (en) 2017-10-26 2018-10-18 Method for send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receipt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16/759,264 US11382086B2 (en) 2017-10-26 2018-10-18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ethod and device of detec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20207013681A KR102341103B1 (ko) 2017-10-26 2018-10-18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는 방법,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검출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PCT/CN2018/110813 WO2019080767A1 (zh) 2017-10-26 2018-10-18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TW107137335A TWI692963B (zh) 2017-10-26 2018-10-23 發送下行控制通道的方法、檢測接收下行控制通道的方法和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51571 2017-10-26
CN201711015157 2017-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139A true CN109714139A (zh) 2019-05-03
CN109714139B CN109714139B (zh) 2021-01-22

Family

ID=6625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7610.4A Active CN109714139B (zh) 2017-10-26 2017-11-17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2086B2 (zh)
EP (1) EP3703447B1 (zh)
JP (1) JP7009626B2 (zh)
KR (1) KR102341103B1 (zh)
CN (1) CN109714139B (zh)
TW (1) TWI6929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5611A1 (zh) * 2019-08-29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96980A (zh) * 2020-12-31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9474B2 (en) * 2019-03-28 2023-1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modeling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present in received signals
TWI742717B (zh) * 2019-07-01 2021-10-11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進行重複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CN114862445A (zh) * 2022-04-06 2022-08-05 上海能链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元宇宙下虚拟广告的投放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68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6793136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7222926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324B (zh) 2011-05-19 2013-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位置指示及信道盲检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546233B (zh) 2012-07-12 2016-1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盲检方式确定方法、盲检方法及装置
EP3076733B1 (en) 2013-11-29 2018-09-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889039B (zh) 2014-04-18 2017-05-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非连续接收功能的省电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68A (zh) * 2011-07-13 2013-01-16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7222926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93136A (zh) * 2016-05-0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5611A1 (zh) * 2019-08-29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请求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96980A (zh) * 2020-12-31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3659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00817A (ja) 2021-01-07
TW201918047A (zh) 2019-05-01
KR102341103B1 (ko) 2021-12-21
KR20200064137A (ko) 2020-06-05
EP3703447A1 (en) 2020-09-02
JP7009626B2 (ja) 2022-01-25
US11382086B2 (en) 2022-07-05
CN109714139B (zh) 2021-01-22
EP3703447A4 (en) 2020-12-30
US20200404629A1 (en) 2020-12-24
EP3703447B1 (en) 2022-03-09
TWI692963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42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714139A (zh) 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检测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12602B (zh) 盲检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21159A (zh) 盲检能力上报方法、盲检配置、盲检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7690188A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47621B1 (ko) 서브프레임 배열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465368B (zh) 一种子带资源确定装置及方法
CN110249572A (zh) 用于短pdcch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27177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672511A (zh) 发送pucch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WO2018058485A1 (zh) 下行控制信息监听、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TWI688295B (zh) 用於傳輸下行資料的資源的確定和配置方法、終端和基地台
CN108023714A (zh) 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监听指示及监听方法、装置
CN109802789A (zh) 传输公共控制信息的时频域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7690190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1834A (zh) 上行传输取消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7872883A (zh) 一种指示、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6440A (zh) 一种窄带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5661A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9495954A (zh) 一种指示以及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方法、设备、装置
CN109152045A (zh) 确定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295656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324109A (zh) Pdsch速率匹配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1213A (zh) 一种指示、确定时隙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29573A (zh) 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