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760A -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760A
CN109713760A CN201910133379.6A CN201910133379A CN109713760A CN 109713760 A CN109713760 A CN 109713760A CN 201910133379 A CN201910133379 A CN 201910133379A CN 109713760 A CN109713760 A CN 109713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voltage
charging
electric current
critical curren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3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760B (zh
Inventor
李贡献
杨勇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1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1和ΔU2为正数且ΔU2大于ΔU1。本发明提供的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根据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大小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实现对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能够解决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不一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等用电设备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现今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5V/1A的充电功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开始支持快充技术。在此背景下,支持快充功能的大电流放电的充电设备比如移动电源应运而生。
然而,传统的充电设备比如适配器、移动电源在给电子设备充电时,由于充电线、充电接口等的损耗,使得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低于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并且该电压的降低幅度会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导致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不一致。例如,当大电流放电的移动电源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时,由于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会明显低于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的负载不足,从而大幅降低需求的移动电源的输出功率,从而使得移动电源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明显低于电子设备的需求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确保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所述放电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1和所述ΔU2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之前,还包括:
检测到用电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后,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或者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所述ΔU1为0.05V~0.3V,所述ΔU2为0.2V~0.6V,并且ΔU2-ΔU1≥0.15V,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8.5V~9.5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1.2V~12.8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4V~16V。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二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1之和,所述第二临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2之和,所述ΔU12和所述ΔU11为正数,所述ΔU12大于所述ΔU11且所述ΔU12小于所述ΔU2。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为0.6A~1A,所述ΔU11为0V~0.05V,所述ΔU12为0.05V~0.3V,ΔU2为0.2V~0.6V,且ΔU12-ΔU11≥0.05V,ΔU2-ΔU12≥0.15V,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8.5V~9.5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1.2V~12.8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4V~16V。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1之和,所述第三临界电流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2之和,所述ΔU21和所述ΔU22为正数,且所述ΔU22大于所述ΔU21。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临界电流为1.6A~2A,所述ΔU21为0.2V~0.4V,所述ΔU22为0.3V~0.6V,并且ΔU22-ΔU21≥0.1V。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或者,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所述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值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放电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放电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电芯;
升压模块,所述电芯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接口,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以使得所述电芯通过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以及
充放电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2和所述ΔU1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第四方面的移动电源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包括:
用电设备与所述移动电源的第一接口电连接后,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
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以及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2和所述ΔU1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第四方面的移动电源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包括:
用电设备与所述移动电源的第一接口电连接后,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维持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不变;以及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由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变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2和所述ΔU1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放电方法包括: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1和ΔU2为正数且ΔU2大于ΔU1。本发明提供的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根据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大小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实现对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能够解决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时输出功率低于充电设备的额定功率的问题,提高了充电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及上述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中,移动电源在给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并且充放电管理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输出电流的大小,控制升压模块使得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对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使得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电子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的负载足够,从而使得移动电源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电子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方法可以应用于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适配器、车充、移动电源等,例如,所述充电设备可以是输入电压为110V~220V的适配器、输入电压为12V的车充、输入电压为110V~220V且带有USB输出的排插、自带电芯的移动电源等有线充电设备。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放电方法应用于移动电源为例,相应的,所述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为移动电源在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后,实时检测移动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S102:判断所述输出电流是否小于第一临界电流,若是,则执行步骤S103,否则执行步骤S104;
具体地,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执行步骤S103;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执行步骤S104。
这里,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可以设置为0.9A~1.5A,具体可以是0.9A、1A、1.5A等。
步骤S103: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这里,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可以从所述充电设备的出厂配置信息中获得,并且由于充电设备的不同,对应的额定输出电压也可能不同,比如所述额定输出电压可以为4.7V~5.3V,具体可以是5V、5.2V等。此外,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也可以为8.5V~9.5V、11.2V~12.8V或14V~16V等。可以称ΔU1为第一设定电压值,ΔU1为正数,所述ΔU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ΔU1可以设置为0.05V~0.3V,具体可以是0.05V、0.2V等。可以理解地,假设将所述第一临界电流看作是在理想状态下充电设备在额定输出电压下对应的输出电流,然而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线自身存在的电阻会造成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部分损耗在充电线上即存在电压损耗,会导致用电设备实际接收到的充电电压低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因此,若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实现对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即确保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
步骤S104: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称ΔU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ΔU2为正数且大于ΔU1,所述ΔU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ΔU2可以设置为0.2V~0.6V,具体可以是0.2V、0.4V等。所述ΔU2大于ΔU1,可以是ΔU2-ΔU1≥0.15V,也就是说在ΔU1确定的情况下,ΔU2比ΔU1要大0.15V。当然,所述ΔU2大于ΔU1,可以是ΔU2-ΔU1≥0.25V情况。可以理解地,假设将所述第一临界电流看作是在理想状态下,充电设备在额定输出电压下对应的输出电流,然而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线自身存在的电阻会造成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部分损耗在充电线上,会导致用电设备实际接收到的充电电压低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并且在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充电线会不断发热,而电流越大,发热越高,发热后的充电线电阻随之升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充电线上的电压损耗。在此情况下,为了让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一致,需要大幅的增加电压补偿,即若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实现对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即确保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
综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方法中,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1和ΔU2为正数且ΔU2大于ΔU1。如此,根据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大小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实现对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确保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从而解决了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不一致的问题,并提高了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所述检测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之前,还可包括:
检测到用电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后,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或者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
这里,充电设备在检测到用电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后,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或者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不同输出电压灵活向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二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1之和,所述第二临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2之和,所述ΔU12和所述ΔU11为正数,所述ΔU12大于所述ΔU11且所述ΔU12小于所述ΔU2。
这里,所述第二临界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在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时,所述第二临界电流可以设置为0.6A~1A,具体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时,设置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为0.6A等。ΔU11可以称之为第三设定电压值,ΔU1为正数,所述ΔU1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ΔU11可以设置为0V~0.05V,具体可以是0.01V、0.03V等。ΔU12可以称之为第四设定电压值,ΔU12为正数,所述ΔU1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在所述ΔU2为0.2V~0.6V时,所述ΔU12可以设置为0.05V~0.3V,具体可以是0.06V、0.2V等。所述ΔU12大于ΔU11,可以是ΔU12-ΔU11≥0.15V,也就是说在ΔU11确定的情况下,ΔU12比ΔU11要大0.15V。当然,所述ΔU12大于ΔU11,可以是ΔU12-ΔU11≥0.25V等情况。同时,所述ΔU12小于所述ΔU2,可以是ΔU2-ΔU12≥0.15V等。如此,根据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大小不同,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分段式线补,即在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较大时,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的补偿相应较大,而在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较小时,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的补偿相应较小,方式灵活,进一步确保了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并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1之和,所述第三临界电流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2之和,所述ΔU21和所述ΔU22为正数,且所述ΔU22大于所述ΔU21。
这里,所述第三临界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在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时,所述第三临界电流可以设置为1.6A~2A,具体可以是1.6A、1.8A等。ΔU21可以称之为第五设定电压值,ΔU21为正数,所述ΔU2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ΔU21可以设置为0.2V~0.4V,具体可以是0.3V、0.4V等。ΔU22可以称之为第六设定电压值,ΔU22为正数,所述ΔU2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所述ΔU22可以设置为0.3V~0.6V,具体可以是0.4V、0.6V等。所述ΔU22大于ΔU21,可以是ΔU22-ΔU21≥0.1V,也就是说在ΔU21确定的情况下,ΔU22比ΔU21要大0.1V。当然,所述ΔU22大于ΔU21,可以是ΔU22-ΔU21≥0.12V等情况。如此,根据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大小不同,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分段式线补,即在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较大时,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的补偿相应较大,而在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较小时,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的补偿相应较小,方式灵活,进一步确保了充电设备给用电设备充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用电设备的需求功率基本一致,并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或者,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所述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值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充电设备对用电设备在实际充电过程中,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会实时跳动,举例来说,输出电流为1A的情况下,实际输出电流可能会突然跳高至1.5A,随即迅速恢复到1A,如果每次电流跳动至超过第一临界电流后就立刻对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增加补偿值,则可能会出现电压补偿值远大于充电线上的电压损耗,特别是ΔU2与ΔU1的差值相对较大,比如ΔU2-ΔU1≥0.15V或者ΔU2-ΔU1≥0.25V的背景下,一旦实际电流值偏低而电压补偿较高,很可能会对被充电的用电设备的电池造成损伤。因此,在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先通过判断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是否也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若所述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也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若所述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继续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或者,在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先通过判断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值是否也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若所述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值也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若所述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继续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如此,在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满足电压补偿条件时,通过延时检测以避免实际充电电流跳动带来的误补偿,优化电压补偿,并避免对用电设备的电池造成损伤。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如图2所示,该充电设备包括:处理器310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11;其中,图2中示意的处理器310并非用于指代处理器310的个数为一个,而是仅用于指代处理器310相对其他器件的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3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样,图2中示意的存储器311也是同样的含义,即仅用于指代存储器311相对其他器件的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储器31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310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应用于上述充电设备的所述放电方法。
该充电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接口312。该充电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1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31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31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313。
其中,存储器31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11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11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该充电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该充电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这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中。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应用于上述充电设备的所述放电方法。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具体步骤流程请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电源100,包括电芯10、保护电路20、升压模块30、第一接口40、第二接口50、降压模块60以及充放电管理单元70。
电芯10选择常规的3V~4.2V的商品化的电池即可。优选的,电芯10的容量不超过12000mAh。
保护电路20与电芯10直接电连接,其他任何模块与电芯10的电连接,都是通过保护电路20实现。
保护电路20为电芯10提供最后一重硬件层面的保护,该保护作用通常在软件保护失效时起作用。
目前商品化的移动电源中,大部分都会配置保护电路20。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保护电路20也可以省略,通过软件保护实现电芯10的保护。
由于电芯10的电压为3V~4.2V,而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至少都是5V,因此需要设置升压模块30来实现电压的拉升。
升压模块30通常情况下为升压电路,其用于将电芯10的电压拉升。
本实施方式中,升压模块30的输入端与电芯10的输出端电连接,并且升压模块30用于将电芯10的电压拉升至5V~5.6V。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升压模块30还可以用于将电芯10的电压拉升至更高。
升压模块30的输出端与第一接口40的引脚电连接,第一接口40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以使得电芯10通过升压模块30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升压模块30与充放电管理单元70电连接,并且升压模块30由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升压模块30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50的引脚电连接,第二接口50也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以使得电芯10通过升压模块30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通过设置多个输出接口如第一接口40和第二接口50,使得该移动电源100可以同时为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考虑到适配性,第二接口50优选为USB-A接口,并且第二接口5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等。
降压模块60通常情况下为降压电路,其用于将电芯10的电压降低。
本实施方式中,降压模块60的输出端与电芯10的输出端电连接,并且降压模块60用于将外部供电如适配器的电压降低至与电芯10的电压基本一致如3V~4.2V。
降压模块60与充放电管理单元70电连接,并且降压模块60由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40为Type-C接口,第一接口40支持双向输入和输出。
本实施方式中,降压模块60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40的引脚电连接,降压模块60的输出端与电芯10电连接,第一接口40还用于连接外部供电以使得外部供电通过降压模块60对电芯10进行充电。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40也可以为仅支持输出的接口,例如,USB-A接口。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输入接口,降压模块60的输入端与输入接口的引脚电连接,降压模块60的输出端与电芯10电连接,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外部供电以使得外部供电通过降压模块60对电芯10进行充电。输入接口可以是Micro USB接口。
充放电管理单元70用于管理升压模块30和降压模块60。
在用电设备与移动电源100的第一接口40电连接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调节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
结合图3,充放电管理单元70与第一接口40电连接以检测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2大于ΔU1。
优选的,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具体来说,第一临界电流可以为0.9A、1A、1.1A、1.2A、1.3A、1.4A或1.5A。
优选的,ΔU1为0.05V~0.3V。具体来说,ΔU1可以为0.05V、0.06V、0.07V、0.08V、...、0.29V、0.3V。
更优选的,ΔU1为0.15V~0.3V。
优选的,ΔU2为0.2V~0.6V。具体来说,ΔU2可以为0.2V、0.21V、0.22V、0.23V、...、0.59V、0.6V。
更优选的,ΔU2为0.4V~0.6V。
优选的,ΔU2-ΔU1≥0.15V。更优选的,ΔU2-ΔU1≥0.25V。
考虑到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随着充电的进行,线材会不断发热,而电流越大,发热越高,发热后的线材电阻升高,从而进一步增加线材上的电压损耗。
根据ΔU=I×R,当电流I增加时,由于发热导致线材电阻R也增加,ΔU与电流I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ΔU的增加幅度远大于电流I的增加幅度。
在此情况下,为了让用电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100的额定电压一致,就需要大幅的增加电压补偿。
也就是说,通过ΔU2-ΔU1≥0.25V,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压补偿,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100的额定电压基本一致。
额定输出电压可以为4.7V~5.3V。具体来说,额定输出电压可以为4.7V、4.8V、4.9V、5V、5.1V、5.2V或5.3V。
理论上来说,额定输出电压也可以选择9V、12V、15V等高压档位,也就是说所述额定输出电压可以为8.5V~9.5V、11.2V~12.8V或者14V~16V等。
上述移动电源100的额定输出电压在5V左右时,如果需要大功率放电,则需要增大放电电流,而这样会由于线材的内阻造成较大比例的电压损失。但是当移动电源100的额定输出电压为9V时,同等放电功率下,需要的放电电流大幅降低,从而在线材上损失的电压值较小,同时由于额定输出电压增大,使得电压损失比例进一步降低。
结合上述论述,这种移动电源的额定输出电压为5V左右时,可以较大的发挥其作用,并且由于移动电源的额定输出电压为5V左右,相对于额定输出电压为高压如9V、12V等的移动电源需要将容量做到20000mAh,这种移动电源的容量可以不超过12000mAh,从而在实现基本相同的充电效率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移动电源的体积和重量。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源的容量为5000mAh、7500mAh或10000mAh。
这种移动电源100在给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并且充放电管理单元70根据检测到的输出电流的大小,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对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使得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100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电子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100的负载足够,从而使得移动电源100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实际的输出功率与其额定功率基本一致。
以苹果手机中iphone x、iphone xs、iphone xs max等机型为例,当采用普通的移动电源给苹果手机充电时,充电电流越大,线材造成的电压损耗也越高,以5V额定输出为例,当苹果手机需求的充电功率为10W时,充电电流约为1.9A即有一定的损耗,伴随着线材发热造成的线材内阻上升,最终在线材和接口部分造成的电压损耗大约在0.3V。此时苹果手机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约为4.7V,此时苹果手机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负载不足,从而请求的电流也随之降低至约1A~1.1A,从而使得实际获得的充电功率只有约5W,造成了极差的用户体验。
采用本申请的移动电源100在给电子设备比如苹果手机中iphone x、iphone xs、iphone xs max等机型为例充电时,通过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并且充放电管理单元70根据检测到的输出电流的大小,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以5V额定输出电压为例,当电子设备需求的充电功率为10W时,充电电流约为1.9A即有一定的损耗,伴随着线材发热造成的线材内阻上升,最终在线材和接口部分造成的电压损耗大约在0.3V,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输出电流值大于第一临界电流如0.9A~1.5A时,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ΔU2如0.2V~0.6V,使得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100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电子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100的负载足够,从而使得移动电源100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实际的输出功率与其额定功率基本一致。以5V额定输出电压为例,当电子设备需求的充电功率为5W时,充电电流约为0.9A即有一定的损耗,伴随着线材发热造成的线材内阻上升,最终在线材和接口部分造成的电压损耗大约在0.1V,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输出电流值小于第一临界电流如0.9A~1.5A时,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增加ΔU1如0.05V~0.3V,使得电子设备实际获得的充电电压与移动电源100的额定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电子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会认为移动电源100的负载足够,从而使得移动电源100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实际的输出功率与其额定功率基本一致。
本申请的移动电源100的充放电管理单元70通过对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电流来确定具体补偿的电压大小,这种方案更为合理,分段式补偿还可以避免移动电源100的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过高,从而导致对电子设备的电池造成损伤。
充放电管理单元70可以为写入上述相应的程序的常规的移动电源管理IC中,也可以在普通的移动电源管理IC增加一个电流检测和电压控制芯片。
优选的,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输出电流从小于第一临界电流增加至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先保持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待Δt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再次比较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与第一临界电流的关系,若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则充放电管理单元70保持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若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则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由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变为在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其中,Δt为50ms~5s。更优选的,Δt可以为250ms~2.5s。
考虑到电子设备实际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会实时跳动,举例来说,充电电流为1A的情况下,实际充电电流可能会突然跳高至1.5A随即迅速恢复到1A,如果每次电流跳动至超过第一临界电流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就立刻增加电压补偿值,则可能会出现电压补偿值远大于线材上的电压降低,特别是ΔU2与ΔU1的差值相对较大,优选的ΔU2-ΔU1≥0.15V,更优选的ΔU2-ΔU1≥0.25V,在此背景下,一旦实际电流值偏低而电压补偿较高,很可能会对被充电的电子设备的电池造成损伤。
上述方案中,在每次电压补偿值满足增加的条件时,延时检测,从而可以避免实际充电电流跳动带来的误补偿,使得方案整体更为优化,避免对电子设备的电池造成损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的操作可以为:
设定第二临界电流,第二临界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二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1之和;以及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二临界电流并且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2之和。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第二临界电流为0.6A~1A,ΔU11为0V~0.05V,ΔU12为0.05V~0.3V,ΔU2为0.2V~0.6V,并且ΔU12-ΔU11≥0.05V,ΔU2-ΔU12≥0.15V,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
具体来说,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临界电流可以为0.9A、1A、1.1A、1.2A、1.3A、1.4A或1.5A,第二临界电流可以为0.6A、0.7A、0.8A、0.9A或1A,ΔU11为0V、0.01V、0.02V、0.03V、0.04V或0.05V,ΔU12可以为0.05V、0.06V、0.07V、0.08V、...、0.29V、0.3V,ΔU2可以为0.2V、0.21V、0.22V、0.23V、...、0.59V、0.6V。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更优选的,ΔU12为0.15V~0.3V,ΔU2为0.4V~0.6V,ΔU2-ΔU11≥0.25V。
优选的,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的操作为:
设定第三临界电流,第三临界电流大于第一临界电流;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并且输出电流小于第三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1之和;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三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2之和,ΔU22大于ΔU21。
优选的,第三临界电流为1.6A~2A,ΔU21为0.2V~0.4V,ΔU22为0.3V~0.6V,并且ΔU22-ΔU21≥0.1V。
上述移动电源100可以用来给各种电子设备充电,下面给出采用上述移动电源100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
一实施方式的采用上述移动电源100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用电设备与移动电源100的第一接口40电连接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
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以及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2大于ΔU1。
另一实施方式的采用上述移动电源100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用电设备与移动电源100的第一接口40电连接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流;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维持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不变;以及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由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变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ΔU2大于ΔU1。
优选的,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由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变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的操作为:
当充放电管理单元70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时,充放电管理单元70先保持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待Δt后,充放电管理单元70再次比较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与第一临界电流的关系,若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则充放电管理单元70保持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若此时检测到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电流,则充放电管理单元70控制升压模块30使得第一接口40的输出电压由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变为在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其中,Δt为50ms~5s。更优选的,Δt可以为250ms~2.5s。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放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1和所述ΔU2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流之前,还包括:
检测到用电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后,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或者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所述ΔU1为0.05V~0.3V,所述ΔU2为0.2V~0.6V,并且ΔU2-ΔU1≥0.15V;
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8.5V~9.5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1.2V~12.8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4V~16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二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1之和,所述第二临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2之和,所述ΔU12和所述ΔU11为正数,所述ΔU12大于所述ΔU11且所述ΔU12小于所述ΔU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所述第二临界电流为0.6A~1A,所述ΔU11为0V~0.05V,所述ΔU12为0.05V~0.3V,ΔU2为0.2V~0.6V,且ΔU12-ΔU11≥0.05V,ΔU2-ΔU12≥0.15V;
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8.5V~9.5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1.2V~12.8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4V~16V。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且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1之和,所述第三临界电流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
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2之和,所述ΔU21和所述ΔU22为正数,且所述ΔU22大于所述ΔU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临界电流为1.6A~2A,所述ΔU21为0.2V~0.4V,所述ΔU22为0.3V~0.6V,并且ΔU22-ΔU21≥0.1V。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包括: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Δt后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或者,
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若在所述Δt内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值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
9.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放电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放电方法。
1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电芯;
升压模块,所述电芯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接口,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电设备以使得所述电芯通过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以及
充放电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调节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以检测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2和所述ΔU1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为0.9A~1.5A,所述ΔU1为0.05V~0.3V,ΔU2为0.2V~0.6V,且ΔU2-ΔU1≥0.15V;
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4.7V~5.3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8.5V~9.5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1.2V~12.8V,或者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14V~16V。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所述输出电流从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增大至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先保持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待Δt后,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再次比较此时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的关系,若此时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保持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若此时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则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由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1之和变为在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所述ΔU2之和;
其中,所述Δt为50ms~5s。
1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的移动电源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用电设备与所述移动电源的第一接口电连接后,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额定输出电压或者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
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流;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小于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1之和;以及
当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电流时,所述充放电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升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出电压为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与ΔU2之和,所述ΔU2和所述ΔU1为正数,且所述ΔU2大于所述ΔU1。
CN201910133379.6A 2018-10-24 2019-02-22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移动电源 Active CN109713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03389 2018-10-24
CN201811240338 2018-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760A true CN109713760A (zh) 2019-05-03
CN109713760B CN109713760B (zh) 2022-02-18

Family

ID=66264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379.6A Active CN109713760B (zh) 2018-10-24 2019-02-22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760B (zh)
WO (1) WO20200826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835A (zh) * 2021-05-24 2021-09-07 苏州优博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移动电源的云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1891A2 (de) * 1990-08-21 1992-02-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Ansteuerung einer Gruppe von Relais
WO2008030398A2 (en) * 2006-09-05 2008-03-13 Summit Microelectronics, Inc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battery operated system
CN101714817A (zh) * 2009-12-09 2010-05-26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线损补偿的电压转换器
KR101172005B1 (ko) * 2012-01-20 2012-08-07 더좋은생활 주식회사 능동형 직류 전압 보정 장치
CN105449807A (zh) * 2014-09-28 2016-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次级控制的充电系统及其次级控制装置
US20160254752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Cable Voltage Loss at Various Output Voltages
CN106100328A (zh) * 2016-07-18 2016-11-09 杭州重芯力科技有限公司 数控可调电源及调压方法
CN207638348U (zh) * 2017-07-24 2018-07-20 深圳市狼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cu芯片控制的车载手机充电器线损补偿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7660A (ja) * 2007-07-04 2009-01-22 Panasonic Corp 電源装置
CN104253456A (zh) * 2013-06-27 2014-12-3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和供电方法、终端设备和充电方法
CN103346598A (zh) * 2013-06-27 2013-10-09 上海网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扩展功能应用方法
CN104779792B (zh) * 2015-04-17 2017-06-06 无锡新硅微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器dc‑dc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667082B (zh) * 2017-03-30 2022-03-08 维谛公司 一种线损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1891A2 (de) * 1990-08-21 1992-02-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Ansteuerung einer Gruppe von Relais
WO2008030398A2 (en) * 2006-09-05 2008-03-13 Summit Microelectronics, Inc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battery operated system
CN101714817A (zh) * 2009-12-09 2010-05-26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线损补偿的电压转换器
KR101172005B1 (ko) * 2012-01-20 2012-08-07 더좋은생활 주식회사 능동형 직류 전압 보정 장치
CN105449807A (zh) * 2014-09-28 2016-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次级控制的充电系统及其次级控制装置
US20160254752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Cable Voltage Loss at Various Output Voltages
CN106100328A (zh) * 2016-07-18 2016-11-09 杭州重芯力科技有限公司 数控可调电源及调压方法
CN207638348U (zh) * 2017-07-24 2018-07-20 深圳市狼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cu芯片控制的车载手机充电器线损补偿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龙佼佼等: "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双向快速充放电DC-DC变换器设计及仿真", 《高电压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82650A1 (zh) 2020-04-30
CN109713760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618B (zh) 监视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电池
KR102618970B1 (ko) 복수의 셀을 충전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2822761A (zh) 功率控制管理器及方法
JP2008118847A (ja) 充電器/昇圧制御器を備える電源管理システム
KR20080039282A (ko) 전자 기기, 전자 기기의 충전 방법 및 배터리
US2021036727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677241A (zh) 充电方法、装置及固态硬盘
CN107357392A (zh) 移动终端温升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TW201128903A (en) Lithium battery module
CN109713760A (zh) 一种放电方法、充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TWI497271B (zh) Power supply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external mobile device
KR20210047816A (ko) 병렬 연결된 배터리 팩의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CN114285020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00005252A1 (en) Storage control system
CN104901358A (zh) 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
CN106129503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10047744A (ko) 병렬 멀티 배터리 팩에 포함된 스위치부의 턴온 동작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124529A1 (zh) 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
WO2022262415A1 (zh)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579704A (zh) 一种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100244785A1 (en) Source Power Limiting Charging System
CN207869462U (zh) 供电控制装置与灯具
CN1062300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座充充电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10943502B (zh) 一种充电方法、分体式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20527889U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