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484A -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 Google Patents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484A
CN109713484A CN201711008860.XA CN201711008860A CN109713484A CN 109713484 A CN109713484 A CN 109713484A CN 201711008860 A CN201711008860 A CN 201711008860A CN 109713484 A CN109713484 A CN 109713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module
connection device
electric
butt conn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88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忠军
李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SHOUGANG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SHOUGA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SHOUGANG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SKAWA SHOUGA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88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该电气对接装置包括用于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电气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一电气模块;用于与执行部件通信连接的第二电气组件,包括第二电气模块;第一电气模块与第二电气模块上分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匹配的电缆插件和电缆接件;驱动部件能够驱动第一电气模块相对第二电气模块移动,以在对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配置成:位于对接状态,电缆插件与对应的电缆接件导通;位于分离状态,电缆插件与对应的电缆接件分开。该电气对接装置通过两个模块的对接或分离实现电气通讯的连接或中断,使多个工位无限回转而不使电缆缠绕得以实现,从而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对接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气对接装置的回转变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件加工工厂内,会设置多台变位机对工件进行加工,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多台变位机,会限制可操作空间,另外,若待加工工件因不同工序需要安排在不同的变位机上进行加工时,工件在不同变位机之间的移动增加了加工工序,严重影响加工效率,该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对接装置,该电气对接装置分为两个可对接或分离的模块,通过两个模块的对接或分离能够实现电气通讯的连接或中断,可应用于一机多工具,或多机多工具的切换,或使多个工位无限回转而不使电缆缠绕得以实现,从而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气对接装置的回转变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对接装置,包括:
用于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电气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一电气模块;
用于与执行部件通信连接的第二电气组件,包括第二电气模块;
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上分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匹配的电缆插件和电缆接件;
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电气模块相对所述第二电气模块移动,以在对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配置成:位于对接状态,所述电缆插件与对应的所述电缆接件导通;位于分离状态,所述电缆插件与对应的所述电缆接件分开。
如上,本发明提供的电气对接装置包括两个电气组件,通过两个电气组件的电气模块的对接与分离实现电气控制信号的接通与分离,利用该电气对接装置可使控制器与执行部件之间的连接电缆分为两部分,便于电缆线路的排布,对于不同的执行部件而言,通过该电气对接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如可应用于一机多执行部件或多机多执行部件的切换,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另外,利用该电气对接装置,可以使多工位无限回转而电缆不缠绕得以实现,以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气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气模块中,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销孔,并配置成:所述插销与所述插销孔处于插接状态,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还包括浮动部件,所述浮动部件能够调整所述第一电气模块相对所述第二电气模块的位置,以使所述插销能够插入所述插销孔。
可选的,所述浮动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及一组以上相互配合的联接件和浮动弹簧;
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电气模块固定;
两个所述连接板中,一者滑动套设于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另一者与所述联接件的第二端固定;
所述浮动弹簧套设于所述联接件,且所述浮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连接板抵接。
可选的,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设有止挡部,以防止滑动套设于其上的所述连接板滑脱。
可选的,所述止挡部与滑动套设于所述联接件的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锥形垫圈。
可选的,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与套设于其上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预设的周向移动量。
可选的,所述插销的头部为锥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或电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气组件中,一者设有到位检测开关,另一者设有到位检测件,并配置成:
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所述到位检测开关能够感应到所述到位检测件,并反馈对接成功的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回转变位机,包括三个以上的作业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台和外套于所述固定台的回转台,所述回转台能够绕所述固定台的中心旋转;各所述作业工位沿所述回转台的外周布置,且能随所述回转台一起旋转;
还包括与所述作业工位数目一致且位置对应的电气对接装置;所述电气对接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中,
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台,各所述第二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回转台;
各所述第二电气组件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作业工位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作业工位与所述控制器的通信。
如上,本发明的回转变位机应用了上述电气对接装置,能够实现多工位的无限回转,有利于提升生产节拍,节省时间成本;一般情况下,一个作业人员便可完成一个工件整个工序的生产,节省人力成本;对于相同工件、相同工序而言,应用本方案的回转变位机的占地空间小,可节省场地成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上设置有到位检测开关,所述第二电气组件上设置有到位检测件,并配置成: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所述到位件开关能够感应到所述到位检测件,并反馈对接成功的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作业工位包括与所述回转台固接的两支架、工件夹具和控制部;两所述支架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旋转盘,所述工件夹具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旋转盘固接;所述控制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旋转。
可选的,还包括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罩设于所述回转台的外周,以将所述回转台与所述作业工位分隔在所述防护框架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电气对接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电气对接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气对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电气对接装置的第一电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第一电气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2所示电气对接装置的第二电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二电气组件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回转变位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回转变位机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回转变位机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至图1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电气对接装置10,第一电气组件11,第二电气组件12,
第一电气模块111,驱动部件112,电缆插件113,到位检测开关114,插销115,第一支座116,浮动部件117,第一连接板1171,第二连接板1172,浮动弹簧1173,螺栓1174,垫片1175;
第二电气模块121,电缆接件123,到位检测件124,插销孔125,第二支座126,
回转变位机20,固定台21,回转台22,作业工位23,支架231,旋转盘232,工件夹具233,防护框架24,回转底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气对接装置,该电气对接装置分为两个可对接或分离的模块,通过两个模块的对接或分离能够实现电气通讯的连接或中断,可应用于一机多工具,或多机多工具的切换,或使多个工位无限回转而不使电缆缠绕得以实现,从而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气对接装置的回转变位机。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电气对接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电气对接装置10包括第一电气组件11和第二电气组件12;其中,第一电气组件11用于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具体包括驱动部件112和第一电气模块111;第二电气组件12用于与执行部件通信连接,具体包括第二电气模块121。
第一电气模块111与第二电气模块121上分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匹配的电缆插件113和电缆接件123。
驱动部件112能够驱动第一电气模块111相对第二电气模块121移动,以在对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配置成:位于对接状态,电缆插件113与对应的电缆接件123导通,即控制器与执行部件之间的通信被导通,执行部件能够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位于分离状态,电缆插件113与对应的电缆接件123分开,即控制器与执行部件之间的通信被切断。
如上,该电气对接装置包括两个电气组件,通过两个电气组件的电气模块的对接与分离实现电气控制信号的接通与分离,利用该电气对接装置可使控制器与执行部件之间的连接电缆分为两部分,便于电缆线路的排布,对于不同的执行部件而言,通过该电气对接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切换,避免更换执行部件时,需要将电缆拆卸再重新连接,可节省时间;实际中,可应用于一机多执行部件或多机多执行部件的切换,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另外,利用该电气对接装置,可以使多工位无限回转而电缆不缠绕得以实现,以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应当理解,该电气对接装置不限于上述列出的应用场合,对于其他靠电缆线通信连接的电气场合,该电气对接装置同样适用,基于可将电气连接的两部件分离或接通,实际中可进行各种灵活选择,以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考图2-4,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电气对接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气对接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显然,在配置时,第一电气组件11的第一电气模块111与第二电气组件12的第二电气模块121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两者上的相互配合的电缆插件113、电缆接件123的位置也彼此对应。
需要指出的是,图示为方便表示,标记电缆插件113设置在第一电气模块111上,标记电缆接件123设置在第二电气模块121上,可以理解,实际上,第一电气模块111上也可设置电缆接件123,且可根据需要同时设置电缆插件113和电缆接件123,类似地,第二电气模块121也可如此设置。
驱动部件112驱动第一电气模块111相对第二电气模块121伸出或缩回,以与第二电气模块121实现对接或分离。
具体的方案中,驱动部件112可选用气缸或电机等,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动作功能即可。
请一并结合图5-11,其中,图5-8示出了第一电气组件的不同方位及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11示出了第二电气组件的不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电气组件11和第二电气组件12中,一者设有到位检测开关114,另一者设有到位检测件124,并配置成:当第一电气模块111与第二电气模块121处于对接状态时,到位检测开关114能够感应到到位检测件124,并反馈第一电气模块111与第二电气模块121对接成功的信号至控制器。
图示方案中,将到位检测开关114设置于第一电气组件11上,到位检测件124设置于第二电气组件12上,这是因为实际应用时,执行部件的活动性大,为避免电缆线路的过多缠绕与设置不变,通常将需要连接电缆线路的部件均设置于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电气组件11上,这样一来,执行部件只通过电缆线路与第二电气组件12的第二电气模块121连接,两者可作为一个整体,移动性更加灵活,便于与不同的控制器主体进行对接。
当然,可以理解,在有些应用场合,对执行部件的移动性没有更多的要求,在不影响线路布置的前提下,也可以将到位检测开关设置于第二电气组件12上,将到位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电气组件11上。
其中,相互配合的到位检测开关114和到位检测件124的组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置,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组到位检测开关114和到位检测件124的方案。
另外,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气模块111和第二电气模块121也可根据控制需求设置一个或几个子模块,两者一一对应即可。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电气模块111和第二电气模块121中,一者上设置插销115,另一者上设置与插销115相配合的插销孔125,并配置成:当插销115与插销孔125处于插接状态时,第一电气模块与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
如上,插销115与插销孔125的设置可以为第一电气模块111和第二电气模块121的对接提供导向,以使两者能够准确对接。
图示方案中,插销115设置在第一电气模块111上,插销孔125设置在第二电气模块121上,这是因为实际对接时,第二电气模块121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第一电气模块111通过移动来与第二电气模块121对接,将插销115设置在第一电气模块111上,在对接过程中,让插销115去插入插销孔125内,相对容易,操作更方便。当然,反向设置也是可行的,即将插销115设置在第二电气模块121上,将插销孔125设置在第一电气模块111上。实际中,可根据应用需要来灵活选择。
更具体的方案中,为消除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避免第一电气模块111与第二电气模块121的位置存在误差而无法很好地对接,该电气对接装置10还在第一电气组件11上设置有浮动部件117,该浮动部件117能够调整第一电气模块111相对第二电气模块121的位置,以便于对接过程中使插销115能够顺利插入插销孔125内。
浮动部件117的具体结构组成可参考图5和图6理解。
本方案中,浮动部件117包括两个连接板及一组以上相互配合的联接件和浮动弹簧1173;其中,两个连接板分别与驱动部件112和第一电气模块111固定,这里为便于描述,将与驱动部件112固接的连接板称之为第一连接板1171,将与第一电气模块111固接的连接板称之为第二连接板1172。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电气模块111是由驱动部件112驱动而伸出或缩回的,所以可以理解实际上第一连接板1171是与驱动部件112的伸缩端固接的。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171滑动套设于联接件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板1172与联接件的第二端固定;浮动弹簧1173套设于联接件,且浮动弹簧11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71和第二连接板1172相抵接。装配时,浮动弹簧1173的预紧力可根据需要来设定。
这样设计后,第一连接板1171和第二连接板1172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浮动部件117进行调整,从而调整第一电气模块111的伸出量,以使其能够顺利与第二电气模块121对接。
具体设置时,联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71之间还具有预设的周向移动量,也就是说,联接件的第一端相对第一连接板1171能够在各个方向上有一定的活动余量,这样,有助于对接时,插销115插入插销孔125的过程中,调整第一连接板1171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相对第二连接板1172的位置,使两者能够更顺利地对接。
可以理解,浮动部件117的设置能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应设备加工、安装的精度要求。
另外,第一连接板1171滑动套设在联接件的第一端,为防止第一连接板1171滑脱,在联接件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止挡部;在此基础上,止挡部与第一连接板1171之间可以设置锥形垫圈1175,这样,对接过程中,联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板1171在周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更顺畅,阻力较小。
具体的方案中,为了便于初始对接时,插销115能够较为顺畅地插入插销孔125内,插销115的头部可以设计为锥形结构,这样,刚开始对接时,插销115的锥形头部与插销孔125的边缘抵接,继续对接的过程中,因第一电气模块111通过插销115与第二电气模块121相抵,所以,联接件的第一端能够相对第一连接板1171在周向上活动,以调整第二连接板1172的位置,即调整第一电气模块111的位置,使插销115能够顺利插入插销孔125内。
具体地,上述联接件具体可设为螺栓1174,螺栓1174的头部即形成前述止挡部;在第二连接板1172上开设有与螺栓1174的尾部螺纹段向配合的螺纹孔,这样,螺栓1174的尾部通过螺纹连接与第二连接板1172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71上开设直径大于螺栓1174的杆部直径的通孔,以使螺栓1174的杆部能够在第一连接板1171的通孔内周向活动。
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板1171朝向第二连接板117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浮动弹簧1173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与第一连接板1171的通孔的连接处形成朝向第二连接板1172的台阶面;在第二连接板1172朝向第一连接板1171的一侧也开设有容纳浮动弹簧1173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与第二连接板1172的螺纹孔的连接处形成朝向第一连接板1171的台阶面,装配时,浮动弹簧117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的台阶面抵接。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浮动弹簧1173的整体定位,避免浮动弹簧1173跑偏。
此外,第一电气组件11还包括第一支座116,可将驱动部件112及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气模块111设置于该第一支座116上,这样,第一电气组件11可通过第一支座116与相关联的部件连接;第二电气组件12还包括第二支座126,可将第二电气模块121设于该第二支座126上,这样,第二电气组件12可通过第二支座126与相关联的部件连接。
除了上述电气对接装置10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回转变位机20。
一个工件的加工完成往往需要多道工序,每个作业工位根据设置至能满足其中一道或几道工序的加工需求,因此,一个工件的加工完成需要在多个作业工位上进行,将加工工件的多个作业工位沿周向按序排列后,各作业工位若能够实现沿周向无限回转,则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在于,作业工位需要与主控中心之间通信连接,也就意味着各作业工位与主控中心之间根据需要有若干根通信电缆,这些通信电缆的存在使得各作业工位无限回转难以实现,因为在回转过程中,这些通信电缆不可避免地会缠绕在一起,造成安全隐患。
而应用上述电气对接装置后,则使得无限回转的变位机得以实现。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提供的回转变位机的结构。请参考图12-15,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回转变位机的原理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回转变位机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回转变位机的主视图;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变位机20包括三个以上的作业工位23,图示示例中,示出了具有四个作业工位23的回转变位机20,具体设置时,其中一个作业工位23为上下件工位,另外三个作业工位23为机器人作业工位,当然,实际应用时,也可根据应用需求对作业工位23的进行不同的配置。
该回转变位机20还包括固定台21和外套于固定台21的回转台22,该回转台22能够绕固定台21的中心旋转;各作业工位23沿回转台22的外周布置,且能够随回转台22一起旋转。
该回转变位机20还包括与作业工位23数目一致且位置对应的电气对接装置10,该电气对接装置10为上述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
具体设置时,电气对接装置10的第一电气组件11设置于固定台21,第二电气组件12设置于回转台22;各第二电气组件12和与其位置对应的作业工位23通信连接,以实现作业工位23与控制器的通信。
如上设置后,正常作业时,通过第一电气组件11的驱动部件112驱动第一电气模块111与对应的第二电气组件12的第二电气模块121对接,以实现对应作业工位23与控制器的通信,作业完成,需要旋转时,再通过第一电气组件11的驱动部件112驱动第一电气模块111缩回,以与对应的第二电气模块121分离,这样,第二电气组件12与其对应的作业工位23作为一个整体与控制器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在旋转时不存在电缆线缠绕等问题,也就是说,该回转变位机20实现了作业工位23的无限回转,有利于提升生产节拍,节省时间成本。
另外,该回转变位机20的设置通常一个作业人员即可操控,即一个作业人员即可完成整个工序的生产,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对于相同工件、相同工序而言,该回转变位机20还能够缩小设备占地面积,节约场地费用。
具体的方案中,为避免与作业工位23一起回转时存在电缆线路的连接等,具体配置时,将到位检测开关114设置在第一电气组件11上,将到位检测件124设置在第二电气组件12上。
具体的方案中,四个作业工位23沿回转台22的外周均匀分布,这样,相邻两作业工位23之间的角度一致,均为90度,旋转时,每旋转90度,每个作业工位23均旋转至下一对应位置,方便电气对接装置10的匹配。
每个作业工位23包括与回转台22固接的两个支架231、工件夹具233和控制部;两支架231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旋转盘232,工件夹具233的两端分别与两旋转盘232固接;控制部用于驱动旋转盘232旋转。这样,各作业工位23可独立动作,使待加工工件旋转时所需的位置和角度。
具体地,作业工位23的控制部可通过电气对接装置10与控制器通信,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当然也可由对应的机器人本体来控制。
具体地,回转台22可支撑于回转底座25上,这样,利用回转底座25使回转台22抬离地面一定距离,也使各作业工位23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方便回转。
具体的方案中,回转变位机10还设有防护框架24,该防护框架24罩设于回转台22的外周,以将回转台22与作业工位分隔在防护框架24的两侧,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工件被加工时产生的碎屑飞溅到回转变位机20的中部,对位于中部的各部件造成影响。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电气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一电气模块;
用于与执行部件通信连接的第二电气组件,包括第二电气模块;
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上分设有一对以上相互匹配的电缆插件和电缆接件;
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电气模块相对所述第二电气模块移动,以在对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配置成:位于对接状态,所述电缆插件与对应的所述电缆接件导通;位于分离状态,所述电缆插件与对应的所述电缆接件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气模块中,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销孔,并配置成:所述插销与所述插销孔处于插接状态,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组件还包括浮动部件,所述浮动部件能够调整所述第一电气模块相对所述第二电气模块的位置,以使所述插销能够插入所述插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及一组以上相互配合的联接件和浮动弹簧;
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电气模块固定;
两个所述连接板中,一者滑动套设于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另一者与所述联接件的第二端固定;
所述浮动弹簧套设于所述联接件,且所述浮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连接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设有止挡部,以防止滑动套设于其上的所述连接板滑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滑动套设于所述联接件的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锥形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的第一端与套设于其上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预设的周向移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头部为锥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或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气组件中,一者设有到位检测开关,另一者设有到位检测件,并配置成:
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所述到位检测开关能够感应到所述到位检测件,并反馈对接成功的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11.回转变位机,包括三个以上的作业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台和外套于所述固定台的回转台,所述回转台能够绕所述固定台的中心旋转;各所述作业工位沿所述回转台的外周均匀布置,且能随所述回转台一起旋转;
还包括与所述作业工位数目一致且位置对应的电气对接装置;所述电气对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气对接装置;其中,
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台,各所述第二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回转台;
各所述第二电气组件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作业工位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作业工位与所述控制器的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组件上设置有到位检测开关,所述第二电气组件上设置有到位检测件,并配置成:所述第一电气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气模块处于对接状态,所述到位件开关能够感应到所述到位检测件,并反馈对接成功的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工位包括与所述回转台固接的两支架、工件夹具和控制部;两所述支架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旋转盘,所述工件夹具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旋转盘固接;所述控制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变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罩设于所述回转台的外周,以将所述回转台与所述作业工位分隔在所述防护框架的两侧。
CN201711008860.XA 2017-10-25 2017-10-25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Pending CN109713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8860.XA CN109713484A (zh) 2017-10-25 2017-10-25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8860.XA CN109713484A (zh) 2017-10-25 2017-10-25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484A true CN109713484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5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8860.XA Pending CN109713484A (zh) 2017-10-25 2017-10-25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4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838A (zh) * 2019-09-12 2020-02-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挂架接口自动分离系统
CN112072387A (zh) * 2020-09-10 2020-12-1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电气连接接口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838A (zh) * 2019-09-12 2020-02-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挂架接口自动分离系统
CN112072387A (zh) * 2020-09-10 2020-12-1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电气连接接口
CN112072387B (zh) * 2020-09-10 2022-02-08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电气连接接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0367A1 (en) End effector and robot
US20130334753A1 (en) Workpiece holding fixture for machining multiple prismatic parts
CN103683125A (zh) 电缆端部外皮剥离方法及装置
CN109713484A (zh)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KR20070119665A (ko) 로봇 배열 및 이 로봇 배열을 포함한 장치
CN104029090A (zh) 研磨机
CN107457148B (zh) 一种自动圆周上胶及固化设备
CN110277712B (zh) 线束成型进料装置
CN108296577A (zh) Pmc车丝机上料机械手
CN109160229A (zh) 自动控制的上料装置
CN111923021A (zh) 一种模块化机器人
CN107363589A (zh) 一种气门芯多工位加工装置
CN207588142U (zh) 电气对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回转变位机
US10875104B2 (en) Chuck
US20140290440A1 (en) Screwing system
CN105499979B (zh) 用于组装车辆部件的多工位组装设备
CN110404724A (zh) 一种阀芯涂油装置
CN104128926A (zh) 使用现有零件特征部的零件传递系统和使用该系统的方法
CN107378541B (zh) 被加工物保持系统
CN107498044B (zh) 电弧3d打印系统
CN105479146A (zh) 一种实现轴孔装配的设备及方法
CN216649083U (zh) 一种切削装置
KR20160006483A (ko) 지그 세트 교체 장치 및 방법
US20170234668A1 (en) Workpiece clamping system for a measuring machine
CN210042737U (zh) 一种插件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