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9606A -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9606A
CN109709606A CN201811351482.XA CN201811351482A CN109709606A CN 109709606 A CN109709606 A CN 109709606A CN 201811351482 A CN201811351482 A CN 201811351482A CN 109709606 A CN109709606 A CN 109709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time difference
trough
threshold value
coal 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14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9606B (zh
Inventor
何福文
姜卫东
强敏
张林科
张晶
商昌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P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3514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9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该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开采成本。

Description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标层段的砂岩储层位于两套较厚煤层之间,岩性结构复杂。砂岩储层上部的煤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快,在地震剖面中通常与其附近的泥岩、薄层砂岩共同形成较强波峰反射;砂岩储层本身属三角洲前缘亚相下的河道沉积物,形态大多呈条带状分布,但厚砂岩区仅局部分布,是良好的天然气储集体;砂岩储层上部煤层的上方通常为泥岩夹薄层砂岩,储层下部紧邻一套泥岩、灰岩、砂岩互层的地层,这些砂岩与其上下地层共同在地震剖面中形成复杂多变的反射波组;该地层的下方是一套厚度4m-8m的煤层,在地震剖面中通常形成强而稳定的波峰反射。受上下煤层地震反射太强、陆地地震数据分辨率低、储层上下地层地震反射系数差异较小、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等因素影响,现有技术无法准确确定砂岩井是否有开采价值,浪费了不必要的开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第一时差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第二时差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波谷振幅比值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门槛值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标记单元,用于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本发明实施例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地震振幅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无法准确确定砂岩井是否有开采价值,浪费了不必要的开采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包括:
S101: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S102: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S103: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S104: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S105: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S106: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S107: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图1所示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计算机。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一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Δt1=T1-T2
其中,Δt1为第一时差,T1为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
一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Δt2=T2-T3
其中,Δt2为第二时差,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3为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
一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B=A1/A2
其中,B为波谷振幅比值,A1为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A2为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1、获取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砂岩储层厚度、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地震振幅剖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的横坐标为地震道号,单位为道,纵坐标为地震波双程反射时间,单位为ms。Tp10为第二煤层的顶面反射时间线,Tp10-1为砂岩储层的底面反射时间线,Tc2为第一煤层的顶面反射时间线。
2、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Tc2与Tp10的时差)。
3、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Tp10与Tp10-1的时差)。
4、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振幅属性数据表。如表1所示,已开采砂岩井的振幅属性数据表包括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Tc2与Tp10的时差、Tp10与Tp10-1的时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和砂岩储层厚度。
表1
5、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Tc2与Tp10的时差)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如图3所示,横坐标为第一时差,单位为毫秒(ms);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由图3中可以看出,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数据均在竖线右边,即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第一时差均大于或等于38毫秒,由此可以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为38毫秒。
6、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Tp10与Tp10-1的时差)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第二时差门槛值。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如图4所示,横坐标为第二时差,单位为毫秒(ms);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由图4中可以看出,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数据均在竖线右边,即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17毫秒,由此可以确定第二时差门槛值为17毫秒。
7、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波峰振幅门槛值。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如图5所示,横坐标为波峰的最大振幅值;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由图5中可以看出,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1000,由此可以确定波峰振幅门槛值为1000。
8、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与砂岩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图6的横坐标为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图7的横坐标为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图8的横坐标为波谷振幅比值,纵坐标为砂岩储层厚度,单位为米。如图6至图8所示,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的大部分数据在竖线右边,即砂岩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的已开采砂岩井对应的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0.9,由此可以确定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为0.9。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下:
1、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待测井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2、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3、获取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砂岩储层厚度、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
4、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时差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
5、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时差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第二时差门槛值。
6、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波峰振幅门槛值。
7、根据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每个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根据已开采砂岩井的波谷振幅比值和砂岩储层厚度确定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8、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9、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目前常规方法确定的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的准确率为72%左右,而采用本发明确定的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的准确率为85.7%,因此本发明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由于该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第一时差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第二时差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波谷振幅比值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门槛值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标记单元,用于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Δt1=T1-T2
其中,Δt1为第一时差,T1为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Δt2=T2-T3
其中,Δt2为第二时差,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3为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B=A1/A2
其中,B为波谷振幅比值,A1为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A2为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第一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下方,第二煤层位于砂岩储层的正上方,第一波谷位于第二煤层的顶面与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第二波谷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与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波峰位于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先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再根据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根据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根据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接着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最后将当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的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可以准确确定有开采价值的砂岩井,节约了开采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所述第一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波谷位于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波谷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所述波峰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所述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所述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所述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所述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所述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所述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Δt1=T1-T2
其中,Δt1为第一时差,T1为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Δt2=T2-T3
其中,Δt2为第二时差,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3为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B=A1/A2
其中,B为波谷振幅比值,A1为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A2为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
5.一种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所述第一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波谷位于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波谷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所述波峰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
第一时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第二时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波谷振幅比值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门槛值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标记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Δt1=T1-T2
其中,Δt1为第一时差,T1为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Δt2=T2-T3
其中,Δt2为第二时差,T2为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T3为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岩井的开采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B=A1/A2
其中,B为波谷振幅比值,A1为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A2为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所述第一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波谷位于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波谷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所述波峰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所述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所述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所述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所述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所述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所述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井的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待测井的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待测井的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其中,所述第一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煤层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波谷位于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波谷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之间;所述波峰位于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
根据所述第一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
根据所述第二煤层的顶面的反射时间和所述砂岩储层的底面的反射时间,得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
根据所述第一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波谷的最大振幅值,得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
确定第一时差门槛值、第二时差门槛值、波峰振幅门槛值和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一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第二时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峰的最大振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判断所述待测井的波谷振幅比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
当所述第一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差门槛值、所述第二时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差门槛值、所述波峰的最大振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峰振幅门槛值,且所述波谷振幅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波谷振幅比值门槛值时,将所述待测井标记为待开采的砂岩井。
CN201811351482.XA 2018-11-14 2018-11-14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709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1482.XA CN109709606B (zh) 2018-11-14 2018-11-14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1482.XA CN109709606B (zh) 2018-11-14 2018-11-14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606A true CN109709606A (zh) 2019-05-03
CN109709606B CN109709606B (zh) 2020-08-11

Family

ID=6625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1482.XA Active CN109709606B (zh) 2018-11-14 2018-11-14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96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6006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VO data using an interpreter-trained neural network
CN104502969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CN104570092A (zh) * 2014-12-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碳酸盐岩大型缝洞型储层顶包络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6670A (zh) * 2016-09-21 2017-03-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碎屑岩储层中地震属性砂体空间分布描述及评价的方法
CN106646606A (zh) * 2016-12-14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地震特征参数模式识别的薄砂体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6006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VO data using an interpreter-trained neural network
CN104570092A (zh) * 2014-12-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碳酸盐岩大型缝洞型储层顶包络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02969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CN106526670A (zh) * 2016-09-21 2017-03-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碎屑岩储层中地震属性砂体空间分布描述及评价的方法
CN106646606A (zh) * 2016-12-14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地震特征参数模式识别的薄砂体表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LGE LØSETH,等: "C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be identified on seismic data?", 《GEOLOGY》 *
常少英,等: "薄层砂体识别的地震沉积学研究-以TZ12井区为例", 《岩性油气藏》 *
赖生华,等: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二段煤层对下伏砂岩地震反射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石油物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606B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ohdy et al. Resistivity, self-potential, and induced-polarization surveys of a vapor-dominated geothermal system
Goldman et al. Mapping of sea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coastal aquifer of Israel by the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N104847264B (zh) 一种实现地质导向的方法和装置
Asfahani Geoelectrical investigation for characteri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semi-arid region in Khanasser valley, Syria
CN102865081B (zh) 一种保水开采方法
CN105652329B (zh) 一种评估煤层顶板视涌水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41180A (zh) 离子型稀土矿底板勘查方法
CN101872026B (zh) 一种天然电磁辐射测深多道探测方法
Ogaya et al. Joint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otelluric, seismic, and well-log data in Hontomín (Spain)
CN102182437B (zh)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应力边界确定及消除方法
Haas et al. Continuous EM and ULS thickness profiling in support of ice force measurements
Giang et al. Geophysical techniques to aquifer locating and monitoring for industrial zones in North Hanoi, Vietnam
Khalaf et al. Estimation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Dammam confined aquifer in the west and southwest of Karbala city, Iraq
DesRoches et al. Influence of fracture anisotropy and lithological heterogeneity on wellfield response in a fluvial sandstone aquifer of the Carboniferous Moncton Subbasin, Canada
CN110910267B (zh) 海相碳酸盐岩隔夹层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991667B (zh) 一种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快速判断方法
CN109709606A (zh) 砂岩井的开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6990448B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隔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Venkateswara Rao et al. Hydro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n a typical Khondalitic terrain to delineate the kaolinised layer using resistivity imaging
CN106772630A (zh) 一种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轴向探测方法
Høyer et al. Challenges in geophysical mapping of glaciotectonic structures
CN105929457A (zh) 一种地下径流动态信息的频谱识别方法
Melnikov et al. Seismic studies of frozen ground in Arctic areas
Brasse et al.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Es Safya Graben, NW Sudan
Gunn et al. Comparison of surface wave techniques to estimate shear wave velocity in a sand and gravel sequence: Holme Pierrepont, Nottingham, U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