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7882A -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7882A
CN109697882A CN201910117745.9A CN201910117745A CN109697882A CN 109697882 A CN109697882 A CN 109697882A CN 201910117745 A CN201910117745 A CN 201910117745A CN 109697882 A CN109697882 A CN 109697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bus
radius
fence
fenc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7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俊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ei Teng Software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ei Teng Software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ei Teng Software Ltd Co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ei Teng Software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9101177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7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7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 G08G1/13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within the vehicle ; Indicators inside the vehicles or at s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本发明的基于多途经点巴士业务的自动报站方法,触发路线站点自动报站的条件是:车辆进入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车辆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内,从而可以实现准确自动报站。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解决车辆途经站点马路对面误报的问题。

Description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巴士站点的自动报站的方式也越来越智能,从传统的手动触发变为自动触发。
现有的方式是司机手动点击到达某个站点,然后触发自动报站。
此种方式的优点为:实现简单,只要司机在到达某个站点时按下按钮即可。目前很多公交车和地铁都采用此方式。
缺点为:
实施门槛高。人工就代表着成本,需要给每个司机做培训,让司机知道怎么操作。
存在安全隐患。司机既要开车又要兼顾按键报站,安全指数降低。
司机误报与漏报。这种流程化的工作人工容易出错,取决于司机操作熟练度和精神状态等。现实中有时出现公交车司机忘记点击导致乘客没有及时下车的情况。
车载终端不够智能。现在很多公交车车载终端都是单片机实现的,不能够处理复杂的流程。如司机经过好几站才想起来,但不能跳站操作,只能补全缺报站点,才能播报当前站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巴士报站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包括:
步骤S211,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步骤S212,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步骤S213,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4,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步骤S215,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步骤S216,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17,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8,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步骤S219,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20,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步骤S217执行。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包括:
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
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
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之前,还包括:
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
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包括:
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
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包括:
步骤S131,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步骤S132,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步骤S133,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步骤S134,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5,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6,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步骤S137,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步骤S138,若不等于,重新转到步骤S132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巴士报站设备,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第二装置,用于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第三装置,用于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装置包括:
第211装置,用于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第212装置,用于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第213装置,用于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4装置,用于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第215装置,用于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第216装置,用于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17装置,用于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8装置,用于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第219装置,用于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20装置,用于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第217装置执行。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用于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包括:
第131装置,用于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第132装置,用于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第133装置,用于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第134装置,用于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5装置,用于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6装置,用于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第137装置,用于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第138装置,用于若不等于,重新转到第132装置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多途经点巴士业务的自动报站方法,触发路线站点自动报站的条件是:车辆进入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车辆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内,从而可以实现准确自动报站。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解决车辆途经站点马路对面误报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巴士报站方法的站点围栏半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巴士报站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站点行驶方向范围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巴士报站方法的纠偏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站点围栏半径优化的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发明提供一种巴士报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步骤S2,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步骤S3,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在此,本发明的基于多途经点巴士业务的自动报站方法,触发路线站点自动报站的条件是:车辆进入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车辆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内,从而可以实现准确自动报站。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解决车辆途经站点马路对面误报的问题。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巴士报站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2中,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包括:
步骤S211,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步骤S212,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如GPS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步骤S213,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4,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步骤S215,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步骤S216,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17,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8,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步骤S219,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20,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步骤S217执行。
在此,通过结合多途径点巴士业务中站点具有先后性(路线的站点是有序的)、排它性(同一时刻不能多个站点进入围栏)、不可逆性(单个排班不会重复进入同一站点)的特点,可以解决多个站点设置过于临近导致多个站点同时自动报站的问题。
如图2所示,判断车辆进入站点围栏的具体流程为:
首先,站点分为三种状态:“未进入围栏半径”、“在围栏半径内”、已出围栏半径“。
其次,如图1所示,在站点围栏半径内,是指当前车辆位置在以站点经纬度为圆心,R为围栏半径的圆内,其中每个站点的经纬度和围栏半径R可以作为站点参数提前配置。
最后,根据多途径点巴士业务特点:
1)路线站点之间具有有序性。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车辆行驶过程中是根据站点的顺序经过的。
2)车辆进入站点具有排它性。也就是说只有离开此站点后,才能进入其他站点。
3)车辆进入站点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车辆离开某站点后不会再返回此站点。
根据上述,计算车辆进入站点围栏半径的算法为:
当车辆GPS信息发生变化时:
1)当没有“在围栏半径内”状态的站点,根据路线站点的顺序依次对“未进入围栏”状态站点进行匹配,看是否在围栏内,如果在,停止匹配。将此站点改半径为“在围栏半径内”状态,并记录进入围栏半径的时间;
2)当有“在围栏半径内”状态的站点,计算此站点是否还在围栏半径内,如果还在围栏半径内,更新此站点最新停留时间;如果不在围栏半径内,表示车辆已经离开围栏半径范围,记录离开时间,并将此站点从“在围栏半径内”状态改为“已出围栏半径”状态。
本发明的巴士报站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2,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包括:
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
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
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在此,如图3所示,计算车辆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内的流程为:
对于站点,是有行驶方向的,行驶方向和马路行驶方向相一致的;但车辆行驶时,不可能时刻平行于马路行驶方向行驶,所以正确的车辆行驶方向是根据马路行驶方向展开的一定范围,只要车辆的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相内,就表示此车辆是进入此站点的。
站点行驶方向范围的设定关键在于确定站点道路行驶方向。根据两个GPS点,可以计算出行驶方向,在地图上选取站点方向的两个GPS点,然后计算出行驶方向,再加减60度就是行驶方向的范围。
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计算车辆的行驶方向,GPS信息中含有方向角,此方向角就可以作为车辆行驶方向。
自动报站算法执行的好坏取决于站点的几个关键参数:
1)站点经纬度。站点经纬度如果设置错误,直接就不能自动报站了,或者报站了也是错误的。
2)站点围栏半径。围栏半径过大导致早报和误报,过小由于GPS精度的问题产生漏报。
3)站点行驶方向。一般站点选址错误,导致行驶方向也跟着错误。
本发明的巴士报站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1,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之前,还包括:
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
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在此,结合乘客验票功能,快速对经纬度设置有问题的站点提供参考经纬度,提高纠偏效率。
对于“问题站点”的纠偏处理,可以提供乘客上车验票功能的,验票时会上传乘客的位置信息,上车时乘客位置与所有站点距离最近的站点为乘客上车的所属站点。对于有经纬度问题的站点,如果此站点有乘客上车,可以通过此站上车的乘客经纬度作为站点经纬度的参考,这样将大大降低确定正确经纬度的时间。
本发明的巴士报站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1,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包括:
步骤S11,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
步骤S12,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
步骤S13,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在此,如图4所示,本发明可以对自动报站站点必要参数的优化和纠偏的整体流程如下:
首先,巴士营运可以通过巴士管理后台配置路线及每个站点的经纬度、围栏半径、站点行驶方向等基本信息。然后,路线试运行一周左右,终端收集GPS信息和站点的自动报站情况、扫码上车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分析终端采集的数据,对每个站点围栏半径优化为最佳围栏半径,对经纬度和行驶方向进行纠偏。最后,如果路线存在纠偏的,再次进入试运行状态;否则路线进入正式运营。
最佳的站点围栏半径是指在车辆能进入围栏的前提下围栏半径尽可能小,避免产生早报和误报的问题。设置时有以下难点:
1.因为不同的智能设备GPS的精度可能不一致,所以更换设备时可能需要重新设置围栏半径;
2.因为每个站点跟车辆的停靠距离不一致,所以不同站点之间存在不一样的最佳围栏半径;
3.因为车辆每次停靠的位置存在差异,所以单次数据确定不了最佳围栏半径。
本发明的巴士报站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13,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包括:
步骤S131,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步骤S132,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步骤S133,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步骤S134,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5,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6,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步骤S137,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步骤S138,若不等于,重新转到步骤S132执行。
在此,针对上述问题,自动优化围栏半径”的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1)需要给每一个站点设置初始半径为最大半径(在此路径下不能进入围栏说明站点经纬度的设置存在问题),如:都为200米;
2)让车辆试运营一段时间,如一周,每次执行都将车辆的行驶轨迹和报站结果上传至服务器;
3)试运营周期结束后,根据时间自动触发优化每个站点的半径。具体优化算法为:
a)查询周期内站点的历史报站结果,如果某个站点每次都能自动报站,将此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否则,将此站点标记为“问题站点”站点,即此站点设置的站点经纬度可能存在问题。
b)对于“待优化站点”,我们使用“二分查找”变体算法找到最优半径后,保存最优半径,并将站点标记为“已优化站点”。
二分查找”最优半径的过程为:可以使用1米为最小单位,也就是在[1-200]米之间找到最优半径。我们从半径为99【(200-1)/2】米开始,使用一样的报站算法看是否在历史数据中每次都能自动报站;如果能,表示半径可能还可以缩小,可以在[1,99]范围内重复尝试;否则表示半径太小了,可以在[99,200]范围内重复尝试,直到范围区间相差为0,即为要找的最优站点半径。
通过自动优化围栏半径算法,解决站点围栏半径设置过大导致提前自动报站的问题,节省了人工干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巴士报站设备,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第二装置,用于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第三装置,用于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装置包括:
第211装置,用于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第212装置,用于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第213装置,用于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4装置,用于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第215装置,用于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第216装置,用于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17装置,用于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8装置,用于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第219装置,用于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20装置,用于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第217装置执行。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用于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一装置包括:
第131装置,用于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第132装置,用于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第133装置,用于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第134装置,用于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5装置,用于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6装置,用于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第137装置,用于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第138装置,用于若不等于,重新转到第132装置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多途经点巴士业务的自动报站方法,触发路线站点自动报站的条件是:车辆进入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车辆行驶方向在站点行驶方向范围内,从而可以实现准确自动报站。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解决车辆途经站点马路对面误报的问题。
本发明的各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详细内容,具体可参见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4)

1.一种巴士报站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包括:
步骤S211,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步骤S212,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步骤S213,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4,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步骤S215,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步骤S216,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17,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步骤S218,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步骤S219,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步骤S220,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步骤S217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包括:
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
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
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之前,还包括:
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
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包括:
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
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包括:
步骤S131,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步骤S132,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步骤S133,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步骤S134,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5,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步骤S136;
步骤S136,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步骤S137,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步骤S138,若不等于,重新转到步骤S132执行。
7.一种巴士报站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第二装置,用于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第三装置,用于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装置包括:
第211装置,用于在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前,将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状态设置为“在围栏半径内”,即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始发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同时将路线上的其余每个站点的状态设置为“未进入围栏半径”;
第212装置,用于当巴士驶出始发站点后,若获取的巴士的当前位置信息发生改变,判断是否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
第213装置,用于若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计算所述“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4装置,用于若还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更新记录巴士在该站点的最新停留时间;
第215装置,用于若已经不在该站点的围栏半径内,记录巴士离开该站点的时间,并将该站点的状态由“在围栏半径内”修改为“已出围栏半径”;
第216装置,用于若不存在“在围栏半径内”的站点,获取路线上第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17装置,用于计算本次获取的此站点与与巴士当前所在位置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判断巴士是否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
第218装置,用于若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则将此站点的状态由“未进入围栏半径”修改为“在围栏半径内”,并记录巴士进入此站点的时间;
第219装置,用于若不在本次获取的此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判断路线上是否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
第220装置,用于若路线上存在“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则获取路线上下一个“未进入围栏半径”的站点后,转到第217装置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根据路线上每相邻的两个站点的位置,确定每个站点的行驶方向;将每个的行驶方向加减60度,作为各站点的行驶方范围;根据巴士的GPS信息中的方向角信息确定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装置,还用于获取乘客在每一站点上车时,上传的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确定对应站点的经纬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装置,用于获取巴士在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基于所述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站点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将路线上的这些站点标记为“待优化站点”;对每一“待优化站点”的预设的围栏半径进行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装置包括:
第131装置,用于设置某一“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1,并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预设的围栏半径;
第132装置,用于计算尝试半径r=(max-min)/2;
第133装置,用于在所述尝试半径r下,回放该站点对应的历史停靠位置信息,判断每一历史停靠位置信息下,是否每次都能触发该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第134装置,用于若是,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大围栏半径max=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5装置,用于设置该“待优化站点”的最小围栏半径min=r后转到第136装置;
第136装置,用于判断min是否等于max,
第137装置,用于若等于,设置最优围栏半径为min;
第138装置,用于若不等于,重新转到第132装置执行。
13.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基于每一站点的经纬度,确定路线上的每一站点的围栏半径;
监测巴士当前是否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监测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是否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
若巴士当前进入路线上的某一站点的围栏半径内,并且巴士的当前行驶方向在该某一站点的行驶方向范围内,则触发该某一站点的自动报站服务。
CN201910117745.9A 2019-02-15 2019-02-15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9697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745.9A CN109697882A (zh) 2019-02-15 2019-02-15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745.9A CN109697882A (zh) 2019-02-15 2019-02-15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7882A true CN109697882A (zh) 2019-04-30

Family

ID=6623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745.9A Pending CN109697882A (zh) 2019-02-15 2019-02-15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788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751A (zh) * 2008-11-21 2009-04-29 重庆安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自动语音报站方法及其报站器
CN101493990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公交车辆自动报站方法
KR20100080678A (ko) * 2009-01-02 2010-07-12 (주)와이티엔디엠비 디엠비와 지피에스를 이용한 버스용 기능 복합형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150177A (zh) * 2013-01-14 2013-06-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公交线路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36184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广州亿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交车自动报站方法及装置
CN103714710A (zh) * 2013-12-20 2014-04-09 叶少甘 基于gps与3g的车辆报站和位置广告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01013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辆自动报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990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公交车辆自动报站方法
CN101419751A (zh) * 2008-11-21 2009-04-29 重庆安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自动语音报站方法及其报站器
KR20100080678A (ko) * 2009-01-02 2010-07-12 (주)와이티엔디엠비 디엠비와 지피에스를 이용한 버스용 기능 복합형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150177A (zh) * 2013-01-14 2013-06-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公交线路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36184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广州亿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交车自动报站方法及装置
CN103714710A (zh) * 2013-12-20 2014-04-09 叶少甘 基于gps与3g的车辆报站和位置广告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01013A (zh) * 2016-11-30 2017-04-26 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辆自动报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882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fleet of vehicles including electric vehicles
CN107918382B (zh) 一种汽车故障诊断方法、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851142A (zh) 一种基于移动计算的通信线路巡检工具及方法
EP2515234B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errors in a system
US20190206005A1 (en) Vehicle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5336162B (zh) 车辆异常聚集的预警方法及预警系统
CN109887125B (zh)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296105A (zh) 一种定位故障原因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935056A (zh) 车辆虚假轨迹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97883A (zh)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CN109697882A (zh) 巴士报站方法及设备
CN108038127A (zh)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8488A (zh) 水利物联网设备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33619A (zh) 一种远程诊断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7642A (zh) 车辆故障分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821514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network
CN114443402A (zh) 一种基于mock的停车场模拟测试方法
CN112699490A (zh) 一种车辆维修结果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3837691A (zh) 一种车辆偏航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00154B (zh) 车辆销售行为合规认证方法、装置、介质、服务器及系统
CN116068989A (zh) 车辆嵌入式系统状态监管方法、装置
CN114019214B (zh) 一种直放站的状态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7809388B (zh) 一种桥隧收费站异常预警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303124B (zh) 一种数据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7560A (zh) 停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