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6643A -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6643A
CN109696643A CN201910033173.6A CN201910033173A CN109696643A CN 109696643 A CN109696643 A CN 109696643A CN 201910033173 A CN201910033173 A CN 201910033173A CN 109696643 A CN109696643 A CN 109696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ient coil
group
gradient
magnetic resonance
variabl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31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6643B (zh
Inventor
彭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ong Kang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ong Ka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ong Kang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ong Ka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331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6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6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6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6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66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G01R33/3642Mutual coupling or decoupling of multiple coils, e.g. decoupling of a receive coil from a transmission coil, or intentional coupling of RF coils, e.g. for RF magnetic field ampl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5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磁共振线圈装置应用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激发线圈组,所述激发线圈组产生激发脉冲磁场使要测试的样品产生磁共振信号;梯度线圈组,所述梯度线圈组产生梯度磁场以对所述样品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所述激发线圈组及所述梯度线圈组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提高了线圈产生磁场的效率,降低了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相互之间的耦合及线圈能耗,同时又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共振设备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磁共振设备(MRI)通过磁场来极化患者体内的质子磁矩。极化磁矩被进一步激发以后,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被接受线圈所接收,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后就可以获取人体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的临床高清晰诊断图像。其中,脑部的MRI由于具备对人脑部分基本组织结构(如脑积液、脑灰质、脑白质等)和相应的可能病变进行精确诊断和动态监护,已经成为脑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磁共振中最重要的临床应用之一,同时也是不可被替代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而现有的高场磁共振系统中,为了满足高频率激发磁场空间均匀性的要求,激发线圈必须设计成为鸟笼结构。这样相对于处于同心柱面外层的梯度线圈,激发线圈就必须处于同心柱面的内层。而由于梯度线圈处于同心柱面的外层,距离指定区域较远,这样梯度线圈效率降低。同时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相互之间会相互耦合产生干扰磁场影响磁场均匀度,而且现有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复杂。因此,急需设计出一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磁共振线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线圈产生磁场效率,降低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相互之间耦合、降低线圈能耗同时又能简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磁共振线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
激发线圈组,所述激发线圈组产生激发脉冲磁场使要测试的样品产生磁共振信号;
梯度线圈组,所述梯度线圈组产生梯度磁场以对所述样品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
所述激发线圈组及所述梯度线圈组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所述激发线圈组设置在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的中间位置,所述梯度线圈组沿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所述激发线圈组包括第一激发线圈、第二激发线圈、第三激发线圈及第四激发线圈;所述第一激发线圈、所述第二激发线圈、所述第三激发线圈及所述第四激发线圈两两相对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中间位置并夹持在所述梯度线圈组中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中所述梯度线圈组包括:
X梯度线圈组,所述X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用以产生X方向梯度磁场;
Y梯度线圈组,所述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并与所述X梯度线圈组交替设置用以产生Y方向的梯度磁场;
Z梯度线圈组,所述Z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组的所述X和所述Y梯度线圈的两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中所述X梯度线圈组包括:第一X梯度线圈组、第二X梯度线圈组、第三X梯度线圈组及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Y梯度线圈组包括:第一Y梯度线圈组、第二Y梯度线圈组、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第四Y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二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二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一端;所述第三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四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另一端;及
所述Z梯度线圈组包括两个Z梯度线圈,所述两个Z梯度线圈其中之一沿所述空心圆柱体长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二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二Y梯度线圈组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的一端;其中另一沿所述空心圆柱体长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四Y梯度线圈组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的一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中所述每一激发线圈的中心点与与其相邻的梯度线圈组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直线与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平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到第四X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一到第四Y梯度线圈组中的每一个梯度线圈组均包括第一梯度线圈与第二梯度线圈,所述第二梯度线圈位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内并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共柱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其中所述每一个梯度线圈组还包括第三梯度线圈,所述第三梯度线圈位于所述第二梯度线圈内,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梯度线圈共柱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中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柱面长40~50厘米,半径15~25厘米;
所述激发线圈长度为16~2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90°;
所述第一梯度线圈长度为8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90°,所述第一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点距离为8~12厘米和16~20厘米;
所述第二梯度线圈长度为6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80°,所述第二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距离为9~13厘米和15~19厘米;
所述第三梯度线圈长度为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70°,所述第三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距离为10~14厘米和14~18厘米;
所述Z梯度线圈张角360°,所述两个Z梯度线圈中心间的间距为36~44厘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述磁共振线圈装置应用于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激发线圈组和梯度线圈组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提高了线圈产生磁场的效率,降低了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相互之间的耦合及线圈能耗,同时又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激发线圈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X梯度线圈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Y梯度线圈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激发线圈产生的x-z平面上的Y方向激发磁场的等高线图;
图7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激发线圈产生的y-z平面上的X方向的激发磁场的等高线图;
图8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X梯度线圈组产生的X方向梯度磁场的等高线图;
图9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一实施例中Y梯度线圈组产生的Y方向梯度磁场的等高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另一实施例中X梯度线圈组产生的X方向梯度磁场的等高线图;
图11是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另一实施例中Y梯度线圈组产生的Y方向梯度磁场的等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激发线圈组1及梯度线圈组2,其中激发线圈组1产生激发脉冲磁场使要测试的样品产生磁共振信号;梯度线圈组2产生梯度磁场以对样品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在本发明中,激发线圈组1和梯度线圈组2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3;其中,共柱面定义为,两者同在一个柱面分布,一般情况下两者到轴线的距离相同,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允许有一定的差异或误差,比如虽然没有严格在一个柱面上,但是两者到轴线的距离相差不到10%等,其实质的效果与完全共面相当或基本相当。激发线圈组1设置在虚拟空心圆柱体3的中间位置,梯度线圈组2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设置在激发线圈组1两端。本实施例中上述轴向方向即如图1中的Z轴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定义为别的方向,只要该方向表示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的长轴方向即可。
具体的,请结合图2,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激发线圈组1包括四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的激发线圈,即第一激发线圈11、第二激发线圈12、第三激发线圈13及第四激发线圈14,其中第一激发线圈11、第二激发线圈12、第三激发线圈13及第四激发线圈14两两相对设置在空心圆柱体1中间位置并夹持在梯度线圈组2中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激发线圈11和第三激发线圈13相对设置,第二激发线圈12与第四激发线圈14相对并与第一激发线圈11和第三激发线圈13间隔设置在虚拟空心圆柱体3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激发线圈11和第三激发线圈13产生从y-z平面朝向X方向激发磁场分量B1x,第二激发线圈12和第四激发线圈14产生x-z平面朝向Y方向激发磁场分量B1y,这两个磁场大小相等,方向正交,位相相差90度,B=B1x cos(ωt)i+B1y cos(ωt)j,其中B指四个激发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B1X指X方向的磁场分量,B1Y指Y方向的磁场分量,ω指磁共振频率,t指时间,一般单位为秒,i指X方向的单位矢量,j指Y方向的单位矢量。其中,由于B1x与B1y大小相等、方向正交这样就使得第一激发线圈11及第三激发线圈13和第二激发线圈12及第四激发线圈14产生的Z方向磁场分量几乎相抵,故默认Z方向磁场分量为0,但由于Y方向磁场分量并非完全是0,故仍需设置产生对Z方向的梯度磁场。进一步的,请参考图6和图7,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第一激发线圈11和第三激发线圈13产生的从x-z平面上发出朝向X方向的激发磁场分量B1y和第二激发线圈12和第四激发线圈14产生的从y-z平面上发出朝向Y方向的激发磁场分量B1x磁场分部均匀。
进一步的结合图3和图4,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梯度线圈组2包括X梯度线圈组21、Y梯度线圈组22、及两个Z梯度线圈23。其中,X梯度线圈组21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设置在激发线圈组1两端用以产生如图1所示X方向的梯度磁场;Y梯度线圈组22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设置在激发线圈组1两端并与X梯度线圈组21交替设置用以产生如图1所示Y方向的梯度磁场;Z梯度线圈组23,Z梯度线圈组23包括两个Z梯度线圈231,两个Z梯度线圈231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设置在远离激发线圈组1的X梯度线圈组21和Y梯度线圈组22的两端用以产生如图Z方向的梯度磁场以对样品产生的Z方向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
进一步的,X梯度线圈组21包括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第二X梯度线圈组212、第三X梯度线圈组213及第四X梯度线圈组214;Y梯度线圈组22包括: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第二Y梯度线圈组222、第三Y梯度线圈组223及第四Y梯度线圈组224;其中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第二X梯度线圈组212、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及第二Y梯度线圈组222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激发线圈组一端;第三X梯度线圈组213、第四X梯度线圈组214、第三Y梯度线圈组223及第四Y梯度线圈组224沿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激发线圈组1另一端;两个Z梯度线圈231其中之一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长轴方向设置在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第二X梯度线圈组212、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及第二Y梯度线圈组222远离激发线圈组1的一端,其中另一个Z梯度线圈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长轴方向设置在第三X梯度线圈组213、第四X梯度线圈组214、第三Y梯度线圈组223及第四Y梯度线圈组224远离激发线圈组1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到第四X梯度线圈组214及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到第四Y梯度线圈组224中的每一个梯度线圈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且每一个梯度线圈组均包括第一梯度线圈2111与第二梯度线圈2112;如图所示3,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1中包括第一梯度线圈2111及第二梯度线圈2112,第二梯度线圈2112位于第一梯度线圈2111内并与第一梯度线圈2111共柱面。即,如图所示,第二梯度线圈2112的四边长度均小于第一梯度线圈2111四边的长度,第二梯度线圈2112设置在第一梯度线圈2111内,且第一第二梯度线圈2111和2112共同形成虚拟空心圆柱体3柱面的一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到第四X梯度线圈组214及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到第四Y梯度线圈组224中的每一个梯度线圈组还可以设有第三梯度线圈2113,该第三梯度线圈2113设置在第二梯度线圈2112内且与第一梯度线圈2113及第二梯度线圈2112共柱面。即,第三梯度线圈2113的四边长度均小于第二梯度线圈2112的四边长度,第三梯度线圈2113位于第二梯度线圈2112内,且三个梯度线圈共同形成虚拟空心圆柱体3柱面的一部分。结合图8~图11,如图所示,当每个梯度线圈组包括三个大小依次减小的梯度线圈时,其磁场强度更强,磁场更均匀。此外,每个梯度线圈组的梯度线圈数量越多时,磁场强度更强,磁场更均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每个梯度线圈组中梯度线圈个数。
进一步的,为使得梯度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其对应需要编码的激发线圈中样品产生磁共振信号的方向保持一致使得磁场利用率更高,则每一激发线圈的中心点与与其相邻的梯度线圈组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平行。具体的,请参考图1并结合图5,如图所示,第一X梯度线圈组211的中心点2114、第三X梯度线圈组213的中心点2134和第一激发线圈11的中心点114在同一直线A上,该直线A与虚拟空心圆柱体的轴向方向平行,即平行于Z轴。同理,第二X梯度线圈组212的中心点(图中未示)、第四X梯度线圈214组的中心点(图中未示)和第三激发线圈13中心点(图中未示)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Z轴平行;第一Y梯度线圈组221的中心点(图中未示)、第三Y梯度线圈组223的中心点(图中未示)和第四激发线圈14中心点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Z轴平行;第二Y梯度线圈组222的中心点(图中未示)、第四Y梯度线圈组2224的中心点(图中未示)和第二激发线圈12的中心点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Z轴平行。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5,本发明中的磁共振线圈装置中的虚拟空心圆柱体柱3面长40~50厘米、半径15~25厘米,即本发明中的两个Z梯度线圈231远离虚拟空心圆柱体3中心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40~50厘米。激发线圈长度为16~2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及张角为90°,即,如图所示,每一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激发线圈其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即Z轴方向的距离均为16~24厘米、折弯半径即虚拟空心圆柱体3的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即其与Z轴平行的两条边与虚拟空心圆柱体3中心点连线的角度为90°。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梯度线圈2111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Z轴方向)长度为8厘米,第一梯度线圈2111与虚拟圆柱体3轴线方向(Z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激发线圈的中心点距离为8~12厘米和16~20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90°;即对应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梯度线圈2111的两条边21111和21112与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线方向(Z轴方向)垂直,第一梯度线圈2111的第一条边21111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16~20厘米,第一梯度线圈2111的第二条边21112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8~12厘米,张角及折弯半径参照上述激发线圈张角及折弯半径解释,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5,第二梯度线圈2112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Z轴方向)长度为6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80°,第二梯度线圈2112与虚拟圆柱体3轴线方向(Z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激发线圈的中心点距离为15~19厘米和9~13厘米;具体的,对应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梯度线圈2112的两条边21121和21122与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线方向(Z轴方向)垂直,第二梯度线圈2112的第一条边21121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15~19厘米,第二梯度线圈2112的第二条边21122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9~13厘米,张角及折弯半径参照上述激发线圈张角及折弯半径解释,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梯度线圈2113沿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向方向(Z轴方向)长度为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70°,第三梯度线圈2113与虚拟圆柱体3轴线方向(Z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激发线圈的中心点距离为14~18厘米和10~14厘米;具体的,对应图5,本实施例中,第三梯度线圈2113的两条边21131和21132与虚拟空心圆柱体3轴线方向(Z轴方向)垂直,第二梯度线圈2113的第一条边21131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14~18厘米,第三梯度线圈2113的第二条边21132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激发线圈11中心点114的距离为10~14厘米,张角及折弯半径参照上述激发线圈张角及折弯半径解释,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两个Z梯度线圈张角360°,两个Z梯度线圈中心间的间距为36~44厘米。
本发明的磁共振线圈装置还可以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可以通过该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取人体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的临床高清晰诊断图像,对人体各个器官病变情况进行精确诊断和动态监护,本发明磁共振线圈装置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尤其适用于对人体脑部的病变情况进行精确诊断和动态监护。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激发线圈组和梯度线圈组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提高了线圈产生磁场的效率,降低了激发线圈和梯度线圈相互之间的耦合及线圈能耗,同时又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发线圈组,所述激发线圈组产生激发脉冲磁场使要测试的样品产生磁共振信号;
梯度线圈组,所述梯度线圈组产生梯度磁场以对所述样品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
所述激发线圈组及所述梯度线圈组同层共柱面设置并形成一个虚拟空心圆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线圈组设置在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的中间位置,所述梯度线圈组沿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线圈组包括第一激发线圈、第二激发线圈、第三激发线圈及第四激发线圈;所述第一激发线圈、所述第二激发线圈、所述第三激发线圈及所述第四激发线圈两两相对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中间位置并夹持在所述梯度线圈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线圈组包括:
X梯度线圈组,所述X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用以产生X方向梯度磁场;
Y梯度线圈组,所述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两端并与所述X梯度线圈组交替设置用以产生Y方向的梯度磁场;
Z梯度线圈组,所述Z梯度线圈组沿所述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X和所述Y梯度线圈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组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X梯度线圈组包括:第一X梯度线圈组、第二X梯度线圈组、第三X梯度线圈组及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Y梯度线圈组包括:第一Y梯度线圈组、第二Y梯度线圈组、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第四Y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二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二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一端;所述第三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四Y梯度线圈组沿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所述激发线圈组另一端;及
所述Z梯度线圈组包括两个Z梯度线圈,两个Z梯度线圈其中之一沿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长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二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一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二Y梯度线圈组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组的一端;其中另一沿所述空心圆柱体长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四X梯度线圈组、所述第三Y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四Y梯度线圈组远离所述激发线圈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激发线圈的中心点与与其相邻的梯度线圈组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直线与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轴向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第四X梯度线圈组及所述第一到第四Y梯度线圈组中的每一个梯度线圈组均包括第一梯度线圈与第二梯度线圈,所述第二梯度线圈位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内并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共柱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梯度线圈组还包括第三梯度线圈,所述第三梯度线圈位于所述第二梯度线圈内,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梯度线圈共柱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空心圆柱体柱面长40~50厘米,半径15~25厘米;
所述激发线圈长度为16~2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90°;
所述第一梯度线圈长度为8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90°,所述第一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点距离为8~12厘米和16~20厘米;
所述第二梯度线圈长度为6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80°,所述第二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距离为9~13厘米和15~19厘米;
所述第三梯度线圈长度为4厘米,折弯半径为15~25厘米,张角为70°,所述第三梯度线圈与所述虚拟圆柱体轴线方向垂直的两条边到与其相邻的所述激发线圈的中心距离为10~14厘米和14~18厘米;
所述Z梯度线圈张角360°,所述两个Z梯度线圈中心间的间距为36~44厘米。
10.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应用于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中。
CN201910033173.6A 2019-01-14 2019-01-14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96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3173.6A CN109696643B (zh) 2019-01-14 2019-01-14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3173.6A CN109696643B (zh) 2019-01-14 2019-01-14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6643A true CN109696643A (zh) 2019-04-30
CN109696643B CN109696643B (zh) 2021-09-03

Family

ID=6623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31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96643B (zh) 2019-01-14 2019-01-14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66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857A (zh) * 2008-12-25 2009-05-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柱面匀场线圈及设计方法
CN101909541A (zh) * 2008-01-17 2010-12-08 西门子公司 用于在工作区内导引磁性元件的线圈布置
US20110273177A1 (en) * 2008-10-31 2011-11-10 Emscan Limited Electromagnet Assembly
CN103654787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85202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Andreas Fackelmeier Shielding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evic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CN104865544A (zh) * 2015-06-10 2015-08-26 武汉中科波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室温匀场线圈
CN107015180A (zh) * 2015-10-30 2017-08-04 通用电气公司 磁共振成像矩阵匀场线圈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541A (zh) * 2008-01-17 2010-12-08 西门子公司 用于在工作区内导引磁性元件的线圈布置
US20110273177A1 (en) * 2008-10-31 2011-11-10 Emscan Limited Electromagnet Assembly
CN101435857A (zh) * 2008-12-25 2009-05-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柱面匀场线圈及设计方法
CN103654787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85202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Andreas Fackelmeier Shielding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evic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CN104865544A (zh) * 2015-06-10 2015-08-26 武汉中科波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室温匀场线圈
CN107015180A (zh) * 2015-10-30 2017-08-04 通用电气公司 磁共振成像矩阵匀场线圈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6643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9417B2 (ja) 磁気共鳴を用いた検査装置および核磁気共鳴信号受信用コイル
JP3779395B2 (ja) 磁気共鳴装置
Webb Radiofrequency microcoil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CN104471421B (zh) 用于集成并行接收、激励和匀场的磁谐振成像系统以及相关方法和设备
CN102576061B (zh) 使用多通道rf激励进行mr成像
US7061242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102955140B (zh) 具有集成的匀场导体的局部线圈装置
CN104704383B (zh) 用于并行发射mri的鸟笼体线圈
US20110241683A1 (en) Multi-channel breast mri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coil
WO20151641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field of vie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106662625A (zh) 用于头和手足成像的磁体
JPH0884716A (ja) 勾配磁場コイル
US200701149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a circular polarized rf field independent of subject asymmetry
CN110361679A (zh) 在磁共振成像中借助高频信号进行位置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76582B (zh) 采集三维体积片段中的磁共振数据的方法以及磁共振装置
CN111904420A (zh) 磁共振断层扫描系统
US6297636B1 (en) RF coil, RF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85106676A (zh) 核磁共振的射频线圈
WO2011075770A1 (en) Open-bore magnet for us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103649766B (zh) 用于mr成像引导的介入的个性化rf线圈阵列
CN112444766A (zh) 一种磁共振系统及其匀场方法
CN103282789B (zh) 多通道发射mr成像
US10012708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coils corresponding to volumes representing target regions
EP1122548B1 (en) Quadrature RF coil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109696643A (zh) 磁共振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