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5314A -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5314A
CN109695314A CN201710993564.3A CN201710993564A CN109695314A CN 109695314 A CN109695314 A CN 109695314A CN 201710993564 A CN201710993564 A CN 201710993564A CN 109695314 A CN109695314 A CN 109695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rtition wall
insulating layer
width
centre k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35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5314B (zh
Inventor
王鹏起
尹东杰
何亮
武发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935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5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5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2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 E04C2/2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 E04C2/29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non-metallic or unspecified sheet-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E04B2/7401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assembled using panels without a frame or supporting posts, with or without upper or lower edge locating 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04C2/3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with a metal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E04C2/5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 E04C2/521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for ventilating,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和第二隔墙单元,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本发明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隔墙单元;制备第二隔墙单元;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相互拼接,形成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形成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将N个隔墙模块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组装式隔墙。本发明申请提供的组装式隔墙,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节能环保、保证隔墙质量,并且该组装式隔墙方便拆卸,拆卸后能够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轻钢龙骨隔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建造龙骨隔墙时,通常需要现场对龙骨、墙板等材料进行手工裁切,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料、废渣,并伴有噪声、粉尘污染,并且龙骨隔墙的质量易受施工人员手工作业水平和作业环境的影响。当隔墙位置需要改动时,原有的隔墙必须进行破坏性拆除,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需要一种组装式隔墙,无需现场裁切,现有的组装式隔墙通常为一体化平面结构,在室内装修布置管线时,需要墙体上开槽、布置管线、再回填。一方面工程量比较大,降低了装修效率,不利于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如果墙体开槽施工不规范的话,不仅仅会影响墙体开槽效果,还会损坏墙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申请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无需现场对龙骨、墙板进行裁切、无需现场对墙体开槽、布置管线再回填。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和第二隔墙单元,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隔墙单元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一竖龙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的宽度,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龙骨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一保温层填充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与所述第一保温层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连接;所述管线通道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上。
其中,所述第二隔墙单元包括第三板、第四板、第二竖龙骨和第三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三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的宽度,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龙骨与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竖龙骨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三保温层填充在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
所述第一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二竖龙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一竖龙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且所述管线通道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隔墙单元还包括第四保温层,所述第四保温层填充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且所述第四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之间形成所述管线通道;所述第四保温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的宽度之和。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隔墙单元;制备第二隔墙单元;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相互拼接,形成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形成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将N个隔墙模块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组装式隔墙。
其中,制备第一隔墙单元包括:裁切第一板和第二板,使得所述第一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将第一竖龙骨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将所述第一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一端平齐、且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填充第一保温层;在所述第一板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二板的部分固定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上设置所述管线通道。
其中,所述制备第二隔墙单元包括:裁切第三板和第四板,使得所述第三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的宽度之和;将第二竖龙骨与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龙骨的腹板中心线对齐;将所述第三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的第一端平齐、且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在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之间填充第三保温层。
其中,制备第二单元隔墙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板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三板的部分固定第四保温层,所述第四保温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
其中,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相互拼接包括:将所述第一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二竖龙骨固定连接;将所述第四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一竖龙骨固定连接;使得第二保温层填充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四板之间。
本发明申请提供的组装式隔墙,施工时只需要现场组装,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裁切、开槽等作业,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节能环保、保证隔墙质量。并且该组装式隔墙方便拆卸,拆卸后能够再重复利用。本发明申请提供的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制备出的组装式隔墙具有拼装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申请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申请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申请中隔墙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图1中第一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图1中第二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申请中隔墙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申请中隔墙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图5中第一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图5中第二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申请中第三竖龙骨、第四竖龙骨、横撑龙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申请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种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又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和第二隔墙单元,在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在管线通道内集成化布置电气管线,不需要在施工现场对板材、龙骨等材料裁切,不需要在施工现场在墙体上开槽布置电气管线,能够提高隔墙的施工效率,并且有利于环保。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申请所提供的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可以根据常用尺寸规格加工生产,供客户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化生产特殊尺寸规格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根据组装式隔墙的尺寸和隔墙模块的尺寸,确定隔墙模块的数量N。
图1为本发明申请隔墙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为图1所示的隔墙模块实施例中,第一隔墙单元和第二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在拼接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的同时,在管线通道300中布置所需的电气管线,免去了在完整的墙体上开槽、打洞、回填等工程量,而且不影响墙面整体效果。
为了令隔墙模块具有保温、隔音等功能,可以在隔墙模块内部填充具有保温、隔音等功能的材料,在填充的保温材料、隔音材料中通过冲孔等方式预先设置管线通道300。
如图2所示,第一隔墙单元100包括第一板101、第二板102、第一竖龙骨111、第三竖龙骨113、第四竖龙骨114、第五竖龙骨115、横撑龙骨(图中未示出)、第一保温层121、第二保温层122。其中,第一板101的宽度大于第二板102的宽度,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板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为了支撑和固定第一板101,第一板101靠近第二板102的表面上固定有一个第三竖龙骨113、一个第四竖龙骨114、至少一个横撑龙骨,其中第三竖龙骨113与第一板101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竖龙骨113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边缘对齐;所述第四竖龙骨114与第一板101的中部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于第三竖龙骨113和第四竖龙骨114之间。为了支撑和固定第二板102,第二板102靠近第一板101的表面上固定有一个第五竖龙骨115和一个第一竖龙骨111、至少一个横撑龙骨,所述第五竖龙骨115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竖龙骨115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边缘对齐,所述第一竖龙骨111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竖龙骨111的腹板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边缘对齐,至少一个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竖龙骨115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之间。为了将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龙骨113和所述第五竖龙骨115相对设置,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卡接件,方便第一隔墙单元100的拆卸。
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隔墙单元100的稳定性,可以令第一板101上的第四竖龙骨114与第二板102上的第一竖龙骨111相对设置,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连接。
另外,可以根据第一板101的宽度,在第一板101的中部,增加合适数量的第四竖龙骨114,用于增强第一板101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第二板102的宽度,在第五竖龙骨115与第一竖龙骨111之间增加合适数量的第四竖龙骨114,增强第二板102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上增加的第四竖龙骨114相对设置,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连接。
再如图2所示,为增加隔墙模块的保温性能,第一隔墙单元100还包括第一保温层121和第二保温层122,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第二保温层122可以为保温材料制成的一体化保温板,所述保温材料包括岩棉、矿棉、珍珠岩、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保温层121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101连接;所述管线通道300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上。
其中,第二保温层的厚度122与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相同,管线通道300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的中部,具体地,所述管线通道300可以设置为圆形通孔。
如图3所示,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第三板203、第四板204、第二竖龙骨212、第六竖龙骨216、第七竖龙骨217、第八竖龙骨218、横撑龙骨(图中未示出)和第三保温层223,其中,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
为了支撑和固定第三板203,所述第三板203靠近所述第四板20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六竖龙骨216、一个第二竖龙骨212、至少一个横撑龙骨,所述第六竖龙骨216与所述第三板203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六竖龙骨216边缘与所述第三板203第一端边缘对齐;所述第二竖龙骨212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至少一个所述横撑龙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六竖龙骨216和所述第二竖龙骨212之间。为了支撑和固定第四板204,所述第四板204靠近所述第三板203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七竖龙骨217、第八竖龙骨218、至少一个所述横撑龙骨;所述第七竖龙骨217与所述第四板204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七竖龙骨217边缘与所述第四板204第一端边缘对齐;所述第八竖龙骨218与所述第四板204的中部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七竖龙骨217与所述第八竖龙骨218之间。为了连接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所述第六竖龙骨216与所述第七竖龙骨217相对设置,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二隔墙单元200的稳定性,可以令第三板203上的第二竖龙骨212与第四板204上的第八竖龙骨218相对设置,且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连接。
另外,可以根据第四板204的宽度,在原有的一个第八竖龙骨218的两侧,增加合适数量的第八竖龙骨218,用于增强第四板204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第三板203的宽度,在第六竖龙骨216与第二竖龙骨212之间增加合适数量的第八竖龙骨218,增强第三板203的稳定性。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三板203与第四板204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三板203和第四板204上增加的第四竖龙骨114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
为了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相等。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时,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固定连接。
再如图3所示,为增加隔墙模块的保温性能,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第三保温层223,所述第三保温层223填充在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拼接后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位于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
安装时,在第一隔墙单元100中布置电气管线,可以先固定安装第一隔墙单元100,然后将第二隔墙单元200与第一隔墙单元100拼接固定;也可以先固定安装第二隔墙单元200,然后将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固定。
图4为本发明申请隔墙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管线通道300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上且设置于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管线通道300可以设置为半圆形通孔。安装时,可以先固定安装第一隔墙单元100,然后进行电气管线布置,再将第二隔墙单元200与第一隔墙单元100拼接固定,由于管线通道300在与第二个隔墙单元200拼接一侧,因此在布置管线时更加方便。
图5为本发明申请隔墙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保温层的结构不同,图6和图7分别为图5所示隔墙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隔墙单元和第二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至7所示,当与第一板101固定连接的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时,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还包括第四保温层224,所述第四保温层224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且所述第四保温层224与所述第四板20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保温层224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之间形成所述管线通道300;所述第四保温层224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
管线通道300,包括在第二保温层122上,与第四保温层224的接触一侧设置的第一半圆形通孔、在第四保温层224上,与第二保温层122接触一侧设置的第二半圆形通孔,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后,第一半圆形通孔也与第二半圆形通孔拼接,形成管线通道300。
安装时,可以先固定安装第一隔墙单元100,在第一隔墙单元100的半圆形通孔内设置电气管线,然后将第二隔墙单元200与第一隔墙单元100拼接固定;也可以先固定安装第二隔墙单元200,在第二隔墙单元200的半圆形通孔内设置电气管线,然后将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固定。
管线通道30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的中部和/或设置于第四保温层224的中部;管线通道300也可以仅在第二保温层122上,与第四保温层224接触一侧,设置半圆形通孔,而第四保温层224不设置管线通道300。管线通道300的形状不限于半圆形和圆形。
为了第一隔墙单元100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之和。
其中,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所述第四板204可以为纸面石膏板、金邦板、硅钙板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四板204宽度优选为1200mm-600mm;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宽度优选为600mm-300mm。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所述第四板204的板厚相同,板厚优选为9~15mm。
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所述第四板204中至少一个上,预先设置有管线口,所述管线口与所述管线通道300连通,所述管线口用于将管线通道300中的电气管线引出使用,所述管线口处可以与插座等固定连接。
其中,轻钢龙骨可以是U型龙骨或C型龙骨,规格尺寸优选为U50/C50。其中,墙板与轻钢龙骨之间可以通过自攻螺钉固定连接。
图8示出了第三竖龙骨113、第四竖龙骨114、横撑龙骨3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1的结构示意图,也示出了第二连接件2与第三竖龙骨113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余轻钢龙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之相同。
本申请提供的组装式隔墙,可以选取制备好的常用尺寸规格的隔墙模块拼接使用,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尺寸需要,定制特殊尺寸规格的隔墙模块。施工现场无需剪切、开槽等作业,只需要简单地拼接,提高施工效率、没有废料、废渣、粉尘污染、更加节约材料和环保。并且,本申请还在墙体内部预留了管线通道300,可以在拼接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形成隔墙模块的同时,在隔墙模块内部完成管线的集成化布置。免去了在完整的墙体上开槽、打洞、回填等工程量、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环保、而且不影响墙面整体效果。
进一步地,该组装式隔墙方便拆卸,当隔墙位置需要改动时,不必对隔墙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隔墙模块可以重复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隔墙单元100;制备第二隔墙单元200;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相互拼接,形成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形成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将N个隔墙模块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组装式隔墙。其中N为正整数。
其中,制备第一隔墙单元100包括:裁切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使得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裁切对应尺寸的轻钢龙骨、制备对应尺寸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2,将第一竖龙骨111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将第五竖龙骨115与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五竖龙骨115的边缘对齐;将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竖龙骨115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之间;将第三竖龙骨113与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三竖龙骨113的边缘对齐;将第四竖龙骨114与所述第一板101的中部固定连接;将横撑龙骨用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与第三竖龙骨113与第四竖龙骨114之间;将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平齐、相应地,第三竖龙骨113与第五竖龙骨115相对设置,用第二连接件2将所述第三竖龙骨113、第五竖龙骨115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固定连接,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之间填充第一保温层121;在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二板102的部分固定第二保温层122,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上设置所述管线通道300。所述管线通道3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中部或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与第二隔墙单元200拼接的表面。所述管线通道300可以通过在第二保温层122上冲孔形成。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隔墙单元100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一板101中部和第二板102中部增加竖龙骨的数量、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相邻竖龙骨之间。为进一步加强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上的竖龙骨相对设置,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2为卡接件,便于拆卸。第二连接件2的尺寸根据墙体厚度设置。
其中,所述制备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裁切第三板203和第四板204,使得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之和;裁切对应尺寸的轻钢龙骨、制备尺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2;将第二竖龙骨212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龙骨的腹板中心线对齐;将第六竖龙骨216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六竖龙骨216边缘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边缘对齐;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而竖龙骨与所述第六竖龙骨216之间;将第七竖龙骨217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七竖龙骨217边缘与所述第四板204第一端边缘对齐;将第八竖龙骨218与所述第四板204中部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平齐、相应地,所述第六竖龙骨216与所述第七竖龙骨217相对设置,用第二连接件2将所述第六竖龙骨216与所述第七竖龙骨217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相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隔墙单元100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三板203中部和第四板204中部增加竖龙骨的数量、横撑龙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相邻竖龙骨之间。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板203与第四板204连接的稳定性,第三板203与第四板204上的竖龙骨相对设置,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2为卡接件,便于拆卸。第二连接件2的尺寸根据墙体厚度设置。
在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填充第三保温层223。其中,第一保温层121、第二保温层122、第三保温层223的厚度根据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距离确定。
当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与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相同时,管线通道300设置于第一隔墙单元100的第二保温层122上;所述管线通道300可以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的中部、形状为圆形通孔;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与第四板204接触一侧,形状为半圆形通孔。
当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小于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时,所述制备第二单元隔墙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三板203的部分固定第四保温层224,所述第四保温层224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管线通道300包括在第二保温层122上,与第四保温层224接触一侧,设置的半圆形通孔,还包括在第四保温层224上,与第二保温层122接触一侧,设置的半圆形通孔,两个半圆形通孔拼接构成圆形通孔的管线通道300。
管线通道300还可以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22和/或第四保温层224的中部。管线通道30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保温层122上,与第四保温层224接触一侧,设置为半圆形通孔,而第四保温层224上不设置管线通道;管线通道300还可以设置在第四保温层224上,与第二保温层122接触一侧,设置为半圆形通孔,而第二保温层122上不设置管线通道。
其中,管线通道300的形状不限于半圆形通孔和圆形通孔。
其中,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相互拼接包括:将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固定连接;将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保温层122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
其中,第一板101、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所述第四板204可以为纸面石膏板、金邦板、硅钙板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四板204宽度优选为1200mm-600mm;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宽度优选为600mm-300mm。所述第一板101、所述第二板102、所述第三板203、所述第四板204的板厚相同,板厚优选为9~15mm。轻钢龙骨可以是U型龙骨或C型龙骨,规格尺寸优选为U50/C50。保温层可以为保温材料制成的一体化保温板,所述保温材料包括岩棉、矿棉、珍珠岩、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可以在墙板上预先设置至少一个管线口,将所述管线口与所述管线通道300连通,用于将管线通道300中的电气管线引出使用,所述管线口处可以与插座固定连接。
在现场施工时,将制备好的第一隔墙单元100、第二隔墙单元200进行拼接使用,并在管线通道300中布置电气管线。
本发明提供的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制备出的组装式隔墙具有拼装效率高、保温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包括第一板(101)、第二板(102)、第一竖龙骨(111)、第一保温层(121)和第二保温层(122),其中,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龙骨(111)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一保温层(121)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101)连接;所述管线通道(300)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第三板(203)、第四板(204)、第二竖龙骨(212)和第三保温层(223),其中,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龙骨(212)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三保温层(223)填充在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且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相等;
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位于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且所述管线通道(300)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一侧;
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还包括第四保温层(224),所述第四保温层(224)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且所述第四保温层(224)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之间形成所述管线通道(300);所述第四保温层(224)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之和。
6.一种组装式隔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第一隔墙单元(100);
制备第二隔墙单元(200);
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相互拼接,形成隔墙模块,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形成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
将N个隔墙模块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组装式隔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一隔墙单元(100)包括:
裁切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使得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
将第一竖龙骨(111)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
将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平齐、且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平行设置;
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之间填充第一保温层(121);
在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二板(102)的部分固定第二保温层(122),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上设置所述管线通道(30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
裁切第三板(203)和第四板(204),使得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之和;
将第二竖龙骨(212)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龙骨的腹板中心线对齐;
将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平齐、且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相等;
在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填充第三保温层(22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二单元隔墙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超出所述第三板(203)的部分固定第四保温层(224),所述第四保温层(224)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相互拼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对齐、并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保温层(122)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
CN201710993564.3A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695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3564.3A CN109695314B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3564.3A CN109695314B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314A true CN109695314A (zh) 2019-04-30
CN109695314B CN109695314B (zh) 2020-09-04

Family

ID=66225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3564.3A Active CN109695314B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53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7438A (zh) * 2019-12-02 2020-02-28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CN110886412A (zh) * 2019-12-02 2020-03-17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 一种墙体安装方法
EP4310266A1 (en) * 2022-07-23 2024-01-24 ZREHOUSE Sp. z o.o. Layered building board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3832Y (zh) * 2001-11-05 2002-12-04 沈汉聪 隔间墙板
CN103321327A (zh) * 2013-07-01 2013-09-25 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装配式的骨架隔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US20140033627A1 (en) * 2012-06-26 2014-02-06 Roy Dean Stephens, JR. Modular building panel with frame
CN205171752U (zh) * 2015-11-30 2016-04-20 澄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轻钢隔墙及其安装结构
CN206015959U (zh) * 2016-05-25 2017-03-1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隔墙的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3832Y (zh) * 2001-11-05 2002-12-04 沈汉聪 隔间墙板
US20140033627A1 (en) * 2012-06-26 2014-02-06 Roy Dean Stephens, JR. Modular building panel with frame
CN103321327A (zh) * 2013-07-01 2013-09-25 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装配式的骨架隔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171752U (zh) * 2015-11-30 2016-04-20 澄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轻钢隔墙及其安装结构
CN206015959U (zh) * 2016-05-25 2017-03-15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隔墙的连接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7438A (zh) * 2019-12-02 2020-02-28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CN110886412A (zh) * 2019-12-02 2020-03-17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 一种墙体安装方法
EP4310266A1 (en) * 2022-07-23 2024-01-24 ZREHOUSE Sp. z o.o. Layered building board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314B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314A (zh)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9003A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CA2818150A1 (en) Construction framing member with integrated thermal brea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GB2499063A (en) Building panel with elastomer-modified bituminous strips
TW200540315A (en) Interior panel structure
CN110761565A (zh) 一种墙体制作方法及由其制备得到的墙体
US20160032594A1 (en) Building panels and building system using such panels
CN211974141U (zh) 一种拼插的装配式墙板结构
CN106401061B (zh) 一种环保建筑墙板
CN206737261U (zh) 预制轻质墙板及预制墙体
PT105014A (pt) Bloco para construção de paredes divisórias e respectivo processo de aplicação
CN211572361U (zh) 一种便于拼装的集成墙板
CN208056729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配电房
BG103767A (en) Frame part to be used as module building component for buildings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A2663093C (en) Top-chord bearing wooden joist and method
CN2337223Y (zh) 一种可安装水电管路的建筑空心墙板
CN218933843U (zh) 曲面异形孔洞的模板结构
CN219196349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建筑保温墙板
RU2447242C2 (ru) 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панель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20200157815A1 (en) Structural panel chase connection manufacture method
CN221001526U (zh) 一种带限位槽的轻钢龙骨墙体系统
CN215077416U (zh) 一种装配式窗帘盒
CN213572473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结构
CN107575022A (zh) 一种防漏型拼块模板
CN212405594U (zh) 一种墙体模块及装配式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