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891A -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0891A
CN109690891A CN201680089237.9A CN201680089237A CN109690891A CN 109690891 A CN109690891 A CN 109690891A CN 201680089237 A CN201680089237 A CN 201680089237A CN 109690891 A CN109690891 A CN 109690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switch
switch device
movable part
chamb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2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0891B (zh
Inventor
R.伯泽
N.加里博尔迪
R.穆格维勒
J.安特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ABB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09690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0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voltage responsive, i.e. varistors
    • H01C7/12Overvoltage protection resistors
    • H01C7/126Mean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excessive pressure or for disconnecting in case of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voltage responsive, i.e. varistors
    • H01C7/12Overvoltage protection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74Switches in which only the opening movement or only the closing movement of a contact is effected by heating or cooling
    • H01H37/76Contact member actuated by melting of fusible material, actuated due to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or due to explosion of explo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9/00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 H01H39/002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provided with a cartridge-magaz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a spark-gap arres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00Details of spark gaps
    • H01T1/14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park gap for protecting it against overload or for disconnecting it in case of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 H01T4/04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 H01T4/08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protec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4Adaptation for built-in safety spark g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10)。隔离开关装置(10)包括包围腔(20)的壳体(15)和设在腔(20)内的隔离开关单元(25)。隔离开关装置可连接到电涌放电器和地电位。壳体(15)形成壳体单元(14)的内壳体(15)。壳体单元(14)包括内壳体(15)和外壳体(16)。内壳体(15)的至少一个通风口(65)流体连接到外壳体(16)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以便形成具有用于来自操作隔离的开关盒(26)的气体的气体逸出路径(68)的迷宫(67)。

Description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 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一种隔离开关装置,用于在电线中的暂时过电压持续长于十分之几毫秒(例如,在几个周期内延伸超过100ms直至几秒钟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永久地断开电涌放电器中的电流。更具体而言,它们涉及提供火灾危险保护的隔离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电涌放电器是安装在电网中的电气装置,以便保护其它电气设备免受破坏性过电压的后果。这种后果可导致电气系统及其构件的损坏。工作原理基于金属氧化物电阻器的电阻率随着施加的电压而变化的强非线性特性。这允许电涌放电器通过在短时间内将许多kA的电流漏到地极而限制受雷电影响的过电压的破坏作用。相比之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涌放电器在多年的操作中具有部分mA的漏电流。
最大连续电压Uc限定了电涌放电器可无限期工作的条件。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施加高于Uc的升高的电压,这由制造商规定。超过此指定时间将引起过载,这引起金属氧化物电涌放电器达到热极限并发生故障,导致短路故障并永久损坏电涌放电器。
通过短路测试规范,国际标准IEC 60099-4和IEEE C62.11a认可了这种故障情况。根据测试程序,为了防止安装在变电站中的电涌放电器附近的设备受到损坏,电涌放电器必须提供故障模式而不会使壳体剧烈破碎,并且会能够在测试结束后2分钟内自行熄灭明火。
用于保护电网线免受暂时过电压影响的常规组件的问题在于,在电线中的暂时过电压持续时间超过十分之几毫秒(例如,在几个周期内延伸超过100ms直至几秒钟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电涌放电器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坏,因为电涌放电器遭受热过载。暂时过电压在下文中称为TOV,例如,如从IEC 60099-4:2014; 3.0版本已知的。相同的标准限定了脉冲电压,其持续时间短于几毫秒,例如短于100毫秒。
在诸如澳大利亚和美国一些干旱地区的具有高火灾危险的地区,附加技术规范对降低火灾点火风险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除了IEC或IEEE规定的正常要求之外,电涌放电器必须失效而不会散布具有在其周围引起火灾的足够能量的热颗粒。
这通过进行短路测试来证明,其中电涌放电器安装在对地面的限定高度处,其中地面先前已经由易于燃烧的热敏材料覆盖。例如,澳大利亚标准AS 1307.2指定了地面上的许多薄的校准纸层,而美国(Cal fire)指定了用燃料制备的包括干草的燃料床。
用于通过电涌放电器防止火灾加剧的先前技术方案主要基于在故障电流的情况下限制电涌放电器的上端子和下端子之间的电弧燃烧的影响的概念。结果在于,虽然电涌放电器在测试期间(以及之后在现场)过载,但过载引起短路故障,并且电弧随后在电涌放电器端子之间燃烧。端子配备有特别开发的电极,这些电极将迫使电弧移动,从而限制熔化的金属液滴落到地面的尺寸。
例如,EP1566869B1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涌放电器中的电弧引导的成形电极概念。
鉴于上述问题,应改善针对电流过载引起的非预期火灾的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该问题通过高压电涌放电器和隔离开关装置的保护组件解决,其第一端子电连接到高压电涌放电器,并且其第二端子电连接到地电位。通过隔离开关装置的设计实现实际的防火。
根据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装置提供针对来自电涌放电器的火灾危险的高效保护。在过载的情况下,壳体内的隔离开关单元操作并中断电流,其中其在操作期间通过一个端子的高加速度以快速且可靠的方式将隔离开关单元装置的两个端子彼此分开。
在基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隔离开关装置包括:
- 包围腔的壳体;
- 设在腔内的隔离开关单元,其具有可连接到电涌放电器的第一端子,可连接到地电位的第二端子,以及设在第二端子并配合到壳体的部件。此外,隔离开关单元具有设在腔中的隔离开关盒,用于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分离。
盒是包括压敏电阻元件的装料,其设计成使得其在形成另外的压敏电阻器的专用电涌放电器过热使得专用电涌放电器达到其热极限并且失效之前过热。以简化的用语表示,隔离开关装置用作熔断器,以保护搜索电涌放电器免于遭受来自TOV的实质性损坏。
上述壳体形成壳体单元的内壳体。壳体单元还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通风口,该通风口将腔连接到内壳体的外部。外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该通风口将内壳体的外部连接到隔离开关装置的外部,用于从操作隔离开关盒释放气体。至少一个通风口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相对于彼此位移,以便形成用于来自操作的隔离开关盒的气体的迷宫。
取决于实施例,腔具有圆形截面或多边形截面,特别是当沿由腔的整体圆柱形状和一旦隔离开关单元操作后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限定的纵轴线的轴向方向观察时的六边形截面。
迷宫的技术效果在于允许由隔离开关盒产生的气体通过气体逸出路径逸出到环境中,但同时防止火花和具有点燃隔离开关装置的环境/周围环境中的火焰的足够能量的热颗粒离开迷宫并使环境着火。换句话说,迷宫在隔离开关装置的操作状态下用作除了气体之外的所有物质的容纳装置。
在期望时,隔离开关盒和可移动部件,可选还有第二端子,可作为整体部分提供。
迷宫设计成使得源自腔的颗粒不会无阻碍地离开腔到达隔离开关装置的外部。用语无阻碍地理解如下。从腔逸出的热气体的路径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口、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空间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由于所述路径同时形成潜在危险的热颗粒或火花的唯一潜在行进路径,因此所述路径不能从腔直线(即线性地)通向隔离开关装置的环境,而是以锯齿形方式从腔通向隔离开关装置的环境。这样,潜在危险的热粒子或火花将飞行并撞击迷宫的壁,即它将受到迷宫的阻碍,直到其所有动能被消耗并且火花熄灭或热颗粒保留在迷宫中。
取决于实施例,迷宫的所述锯齿形路径可通过以下形成: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口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在相对于纵轴线轴向方向的周向方向上的位移;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口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在相对于纵轴线轴向方向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或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口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的周向和轴向位移的组合。
在需要时,可通过设在外壳体的内壁表面上、内壳体的外壁表面上或两个壁表面上的附加肋结构来增强迷宫效应并因此增强颗粒捕集效应。
作为可选的进一步保护措施,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设计成使得潜在能够点燃火焰的有害尺寸的颗粒不可通过它们。
本发明的隔离开关装置与已知的隔离开关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其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壳体中,使得其由壳体引导并且通过来自隔离开关盒的气体在隔离开关单元的操作状态从初始位置推进到腔的端部处的端部位置。这种移动需要将电涌放电器与地电位机械地断开,并最终可靠地中断电网和地电位之间的电路。由于可移动部件的线性移动,腔具有细长的圆柱形整体形状。用语初始位置理解为在隔离开关单元进入其操作状态之前第二端子的位置。用语腔的端部处的端部位置理解为一旦隔离开关单元结束其操作状态之后的第二端子的位置。可移动部件可在腔内移动,并在腔中像活塞壳体中或在缸中的活塞一样运行。
这样,可能在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建立比已知装置大几倍的绝缘距离,并因此防止在过载情况下可靠地中断电流。
由壳体的内壁限定的腔可具有不同的截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在本文献中一般称为多边形。具有多边形的可移动部件和腔的截面的隔离开关装置的实施例是有利的,因为防止了第二端子绕纵轴线旋转。结果,此设置保护连接在地电位和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二端子之间的接地线缆不会被机械扭转意外地撕开。
在需要时,可在可移动部件和内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周向密封件(未示出),以增强气密性。
由于在隔离开关单元的操作状态下可移动部件的高速度且因此高惯性,存在所述可移动部件在其端部位置撞击壳体单元并朝向其初始位置弹回的危险。这种行为是不希望的,因为它具有以下风险: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绝缘距离变得小到形成不希望的再起弧并重新建立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路径。可最好地防止这种不希望的效果,因为一旦可移动部件推向腔的端部,壳体单元具有的保持区段就将可移动部件保持在保持区段处。这样,在隔离开关装置操作之后,装置的两个分开的端子以安全的方式保持彼此间隔开。
在壳体单元的保持区段的基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保持区段其中内壳体具有突出到腔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取决于至少一个突起的实施例,其例如可成形为叶、多个叶,环形边沿或环形边沿的节段。那些保持装置可与可移动部件的专用部分形成形状配合或力配合连接。
为了在相对于纵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封闭腔,有利的是如果壳体单元在腔的端部处具有开口,其中可移动部件和开口对于彼此调整,使得可移动部件的部分配合到该开口中并由此将其关闭,以便在隔离开关盒的操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和在隔离开关盒的操作状态下产生的可能能够点燃火的有害尺寸的颗粒能够通过该开口离开腔。换句话说,有利的是,可移动部件在轴向方向上密封腔的第二端。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可移动部件通过如上面段落中提到的保持装置在隔离开关的断开状态下保持在隔离开关的操作状态中。
在需要时,可移动部件由内壳体的引导可不仅仅通过界定腔的内壳体的壁内的可移动部件的接触几何形状,而且还可通过另外的引导装置来实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附加引导装置的实现方式在于,可移动部件具有管状区段,该管状区段具有与开口配合的直径,使得在隔离开关单元的操作期间可移动部件的移动由开口引导。
在希望观察者(例如工作人员)能够从壳体一定距离告知隔离开关单元是否已经操作或是否仍然处于其原始状态的情况下,隔离开关装置的以下实施例可能是有用的。在此隔离开关装置中,可移动部件的部分穿过开口突出,并且使得在隔离开关单元操作之后从壳体的外部可看到其。用语原始状态在下文中理解为在操作之前(即在隔离开关盒开始动作之前)的隔离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如果可移动部件突出穿过开口的部分由管状区段形成,则可增强该效果。
如果在隔离开关单元操作之后突出穿过开口的可移动部件的部分具有信号颜色,用于在视觉上更好地指示隔离开关单元是否已经操作或者是否仍然处于其原始状态,则可进一步改善用于观察者的隔离开关装置的状态的可检测性,例如"操作"状态。
具有一定较大长度的可移动部件的管状区段也是有利的,因为其基本上有助于保护连接到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二端子的接地线缆免于在隔离开关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操作隔离开关装置时弯曲。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状区段的尺寸约为100毫米。
测试证明,如果至少一个通风口不仅仅是单个开口而是内壳体中的多个开口,则可实现令人满意的迷宫。因此,相应地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也是如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风口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在内壳体上。
在隔离开关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通风口具有槽状形状,槽状形状在由腔的整体形状和可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即,沿纵轴线)限定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这种设置是有利的,因为在可移动部件从其初始位置移动开始时通风口的截面很小。结果,气体压力可用于将可移动部件从初始位置朝腔端部处的端部位置推进。活塞状可移动部件越靠近腔端部处的端部位置,则通风口的总截面变得越大,使得气体压力不再有助于将可移动部件朝向第二端推进到在操作开始时的程度。
在需要时,可调整至少一个通风口的形状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的形状以满足可移动部件的特定速度要求。
如果隔离开关装置的整体尺寸应特别紧凑,则有利的是,可移动部件的至少部分具有杯形部分,其中杯形部分至少部分地包围隔离开关盒。
由于隔离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子专用于机械地固定到支架或电涌放电器,因此有利的是如果壳体单元以基本上刚性的方式机械地连接到隔离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子。
在需要时,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可在隔离开关装置的原始状态下由聚合物材料覆盖,优选地由薄的聚合物箔覆盖。一旦隔离开关单元操作并且腔中的气体压力快速增加,则薄膜将被撕开,使得另外的通风口按预期工作。箔可有助于保护隔离开关装置的内部免受诸如雨、灰尘、昆虫等的环境影响,这些环境影响可能会对隔离开关装置的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有利效果同样适用于过载保护组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高压电涌放电器和隔离开关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电涌放电器的第一端子可电连接到电网,即电网线,而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一端子电连接到高压电涌放电器的第二端子,而隔离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子可电连接到地电位。
在附图和以下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公开了更多方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装置处于原始状态(即在操作之前)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2示出了操作之后的图1的隔离开关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装置的截面视图,其中没有诸如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隔离开关盒、可移动部件等的隔离开关元件;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有电涌放电器和隔离开关装置的过载保护组件;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装置处于原始状态(即在操作之前)的简化示意性截面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操作后的图5的隔离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与图3一起示出了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隔离开关装置10具有壳体单元14,壳体单元14包括内壳体15和围绕内壳体15延伸的外壳体16。间隙17设在内壳体15和外壳体16之间。图1仅示出了壳体单元14的一半。壳体单元14的两半通过螺栓螺母连接,通过熔接、铆接或其它合适的连接手段在凸缘部分18处彼此连接。壳体单元由绝缘材料制成,如聚合材料。
内壳体15界定腔20,在腔20处设有隔离开关单元25。隔离开关单元25具有第一端子30,其从壳体单元14突出。第一端子30设计成紧固到电涌放电器(未示出)。隔离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子35可连接到地电位37,例如通过电缆36,其由于其柔性而是有利的。在隔离开关单元25的原始状态下,即在隔离开关装置的操作之前,隔离开关盒26设在隔离开关单元25的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之间。可移动部件40连接到隔离开关单元25的第二端子35。可移动部件配合到腔20的截面,使得其像圆柱形腔20内的活塞一样被引导。这通过可移动部件40的边沿50与腔20的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来实现,使得其充当滑块几何形状,使得可移动部件40可沿纵轴线19在腔20内自由地移动。
当隔离开关单元25在第一端子30和连接到地极的第二端子35之间的导电路径中的电流过载的情况下操作时,隔离开关盒26快速加热并且引起隔离开关单元25由于由隔离开关盒26产生的热气体而断开,并中断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之间的电流路径。隔离开关盒的技术是众所周知的。隔离开关盒26是包括由SiC块和空白盒形成的变阻器元件的装料(charge),该空白盒设计成使得其过热并通过在形成另一个变阻器的专用电涌放电器140过热使得其达到其热极限并失效之前,由温度点燃空白盒来操作。
因此,可移动部件40与第二端子35一起由来自盒26的产生气体在腔20内推向图1所示的腔20的下端45。
当在纵轴线19的方向上观察时,可移动部件40和腔20的截面是六边形的。
邻近腔20的端部45,设有保持区段60,用于将可移动部件40的边沿50在腔20的下端45处保持的其端部位置,保持区段60由内壳体的内壁上的环形突起48形成。所述环形突起48的截面是可轻微变形的并且具有圆锥形肩部21,其允许可移动部件40的边沿50在其上方从初始位置31滑动到端部位置32,以及止动肩部22,其可靠地和永久地防止可移动部件40的边沿50移回其初始位置。
在图1中,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之间的导电路径尚未中断并且经由导电的隔离开关盒26引导。
在图2中,在隔离开关装置10操作之后的状态下示出了图1中已知的隔离开关装置10的状态。可移动部件40已经由来自操作隔离开关单元25的产生气体压力与第二端子35一起朝向腔20的端部45推进。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彼此移位可预定的绝缘距离,使得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之间的导电路径中断。由于隔离开关盒26已经消失,即其结构在隔离开关单元25的操作期间溶解。
在图2中,可移动部件40位于腔20的端部45处,并且通过突起48的止动肩部22防止回到其初始位置的任何移动。同时,除了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通风口之外,腔20有效地关闭。因此,来自操作隔离开关单元25的热固体颗粒保持在腔20内,并因此保持在壳体15内。
壳体设计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与可移动部件40一起限定腔20的受限可变容积,其利用隔离开关盒26的爆炸能量来提供压力积聚,其适于引起第一端子30(固定的)和第二端子35(连接到推进的可移动部件和接地电位37)的分离速度,该分离速度足够高以中断过载电流。此外,通过保持可移动部件40,避免了在零电流之后的后续再触发。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35之间的绝缘距离足以防止在过载情况下的不期望的再起弧。
在实施例中,壳体15具有位于腔20的端部45中的开口55(参见图1)。可移动部件40和开口55对于彼此调整,使得在隔离开关单元25操作之后,可移动部件40的部分配合到开口55中,从而将其关闭。这在图1和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而在图2中,示出了在隔离开关单元操作之后的闭合状态。由此,可由人类观察者从壳体15的外部看到可移动部件40突出穿过开口55的部分。为了使观察者更容易检测到"操作"状态,至少可移动部件40突出穿过开口55(见图2)的部分可具有信号颜色,例如红色或橙色。在开口55和管状区段42之间仅存在小的周向间隙,例如具有0.1mm至5mm的尺寸,更通常为0.5mm至3.5mm。
如图1和图2以及图3所示,内壳体15具有多个通风口65,其将腔20连接到内壳体15外的间隙17。外壳体16具有多个另外的通风口66,其将间隙17连接到隔离开关装置10的外部。通风口65和另外的通风口66相对于彼此位移,使得用于来自操作隔离开关盒26的气体的迷宫67在其离开腔20的路径上,即在其气体逸出路径68上形成。图3是没有可移动部件40的壳体单元14的简化截面视图,使得壳体单元14底部的开口55可见。
通风口65以及另外的通风口66是具有沿纵轴线19的方向延伸的槽状形状的槽口。通风口65的效果在于促进了腔20内的气体压力的降低,同时可移动部件40朝向腔20的端部45移动。
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移动部件40具有带有突出边沿50的杯形,至少在具有最大直径的部分处具有六边形截面。图1公开了隔离开关装置10至少部分地包围隔离开关盒26。以此方式,第一端子30和可移动部件40之间的容积设计成以便形成由隔离开关盒26占据的较大部分。这确保了可移动部件40时的非常高的加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开关单元25的第一端子30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到壳体15。也就是说,在第一端子延伸穿过壳体单元14的情况下,壳体具有配合在第一端子30上外螺纹的内螺纹。
图4示出了具有隔离开关装置10的过载保护组件11,该隔离开关装置10电连接到高压电涌放电器140。电涌放电器140的第一端子141可电连接到电网线139。隔离开关装置10的第一端子30电连接到高压电涌放电器140的第二端子142。隔离开关装置10的第二端子35经由柔性接地线缆36可电连接到地电位37。提供支架143,用于以电绝缘的方式将过载保护组件11机械地紧固到诸如柱或挂架的结构上。
过载保护组件11如下工作。当电涌放电器140一旦由于过电压故障而超过预定阈值电流而进入其导电状态时,所产生的高电流从电网线139通过电涌放电器140和隔离开关装置10朝向地极流动。当其在过载的初始状态下流过隔离开关单元25时,隔离开关盒26在由电流流动和隔离开关盒26的特性确定的预定时间跨度之后操作。接下来,隔离开关单元25操作,同时产生一定体积的热气体以及一些通常非常热的固体残余物。由此产生的腔20中的压力快速上升朝向腔的端部45推动可移动部件40。同时,电涌放电器140和通过第二端子35连接到隔离开关装置10的地极之间的电流中断。通过将可移动部件40安全地保持在腔20的端部处,并因此在远离第一端子的位置,消除了不期望的二次电弧点火的风险并且过载问题得以解决。一旦操作隔离开关装置10,其就必须更换,因为其隔离开关盒26在操作状态下消耗。
关于图5和图6示出并描述了隔离开关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所述隔离开关装置100的所述第二实施例具有与关于图1和2描述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的工作原理。因此,在下文中将仅讨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的差异,而相同或至少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记。图5示出了处于其原始状态的隔离开关装置100,即在操作之前,而图6示出了其在操作之后的状态。
请注意,在隔离开关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外壳体16在与图3所示相同的地方显示并以与图3所示相同的方式布置,但是未在图5和6中显示以使图尽可能简单。
在第二实施例中,内壳体15中的腔20以及可移动部件41具有圆形截面。可移动部件41的边沿50在纵轴线的方向上较长,以便于从第一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行进。可移动部件41也是杯形的,并且朝向腔20的下端45横向且轴向地包围隔离开关盒26。
管状区段42的直径小于可移动部件41的杯形部分的直径。管状区段42的直径和开口55的直径对于彼此调整,使得管状区段42可在开口55中自由移动。同样,在开口55和管状区段42之间仅存在小的周向间隙,例如具有0.1mm至5mm的尺寸,更通常为0.5mm至3.5mm。一旦隔离开关盒26操作并且可移动部件41被推向腔20的端部45,则双重引导可移动部件41的移动,一次由边沿50和内壳体15的内壁,而一次由管状区段42和开口55的直径。
在形成第二实施例100的变型的隔离开关装置(未示出)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内壳体15的圆柱形壁没有通风口65。气体逸出路径68通过可移动部件41的边沿50与壳体单元14的开口55之间的第一环形间隙,并穿过可移动部件41的管状区段42与壳体单元14的开口55之间的第二环形间隙。因此,来自操作的隔离开关单元25的热颗粒再次保持在腔20内,并因此在壳体单元14内,因为第一环形间隙和第二环形间隙形成迷宫。
本书面描述使用了实例来公开本发明,包括最佳模式,且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并入的方法。尽管在前面已经公开了各种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允许同等有效的修改。特别地,上述实施例的相互非排他性特征可彼此组合。本发明的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且可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实例。如果此类其它实施例具有并非不同于权利要求的书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书面语言无实质差别的等同结构元件,则期望此类其它实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电涌放电器(140)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所述隔离开关装置(10)包括:
- 包围腔(20)的壳体(15);
- 隔离开关单元(25),其设置在所述腔(20)内,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具有:能够连接到所述电涌放电器(140)的第一端子(30);能够连接到地电位(37)的第二端子(35);设在所述第二端子(35)处并配合到所述壳体(15)的部件(40,41);以及设在所述腔(20)中的隔离开关盒(26);
其中所述壳体(15)形成壳体单元(14)的内壳体(15),所述壳体单元(14)还包括外壳体(16),并且
其中所述内壳体(15)包括至少一个通风口(65),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65)将所述腔(20)连接到所述内壳体(15)的外部,并且
其中所述外壳体(16)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将所述内壳体(15)的外部连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外部,用于释放来自操作的所述隔离开关盒(26)的气体,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65)和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相对于彼此位移,以便形成具有气体逸出路径(68)的迷宫(67),所述气体逸出路径(68)用于来自所述操作的隔离开关盒(26)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67)设计成源自所述腔(20)的颗粒不能够无阻碍地离开所述腔(20)到达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设计成潜在能够点燃火焰的有害尺寸的颗粒不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风口(6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15)中,以便,在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的操作状态中通过来自所述隔离开关盒(26)的气体,将所述可移动部件由所述内壳体(15)从初始位置(31)引导至所述腔(20)的端部(45)处的端部位置(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14)具有保持区段(60),用于一旦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被推向所述腔(20)的端部(45)就将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保持在所述保持区段(60)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壳体单元(14)的所述保持区段(60),其中所述内壳体(15)具有突出到所述腔(20)中的至少一个突起(48)。
7.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14)在所述腔(20)的端部(45)处具有开口(55),并且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和所述开口(55)对于彼此调整,使得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部分配合到所述开口(55)中,并从而将所述开口(55)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1)具有管状区段(42),所述管状区段(42)的直径与所述开口(55)配合,使得在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的操作期间所述可移动部件的移动由所述开口(55)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的操作之后,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部分突出穿过所述开口(55),使得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部分从所述壳体(15)的外部对于观察者可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1)的突出穿过所述开口(55)的所述部分由所述管状区段(42)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1)的管状区段(42)的长度足以在一旦接地线缆(36)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35)之后就在操作所述隔离开关装置时保护所述接地线缆(36)免于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的操作之后,至少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突出穿过所述开口(55)的所述部分具有信号颜色,用于指示所述隔离开关单元是否已经操作或是否仍处于其原始状态。
13.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65)形成为所述内壳体(15)中的多个开口(65)。
1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65)具有在由所述腔(20)的整体形状和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移动方向限定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形状。
1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的至少部分具有杯形部分,并且其中杯部分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隔离开关盒(26)。
16.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14)机械连接到所述隔离开关单元(25)的第一端子(30)。
17.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离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40,41)和所述腔(20)的截面为多边形。
18. 一种过载保护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电涌放电器(140)和隔离开关装置(10,100),
其中,所述电涌放电器(140)的第一端子(141)能够电连接到电网线(139);并且
其中所述隔离开关器件(10)的第一端子(30)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电涌放电器(140)的第二端子(142);并且
其中所述隔离开关装置(10,100)的第二端子(35)能够电连接到地电位(37)。
CN201680089237.9A 2016-09-13 2016-09-13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Active CN109690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71499 WO2018050204A1 (en) 2016-09-13 2016-09-13 Disconnector device for a surge arrester and a prot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urge arrester connected to such a disconnecto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0891A true CN109690891A (zh) 2019-04-26
CN109690891B CN109690891B (zh) 2020-11-17

Family

ID=5692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237.9A Active CN109690891B (zh) 2016-09-13 2016-09-13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9399B2 (zh)
EP (1) EP3513468B1 (zh)
KR (1) KR102473003B1 (zh)
CN (1) CN109690891B (zh)
AU (1) AU2016394894C1 (zh)
BR (1) BR112019003993B1 (zh)
CA (1) CA3034870C (zh)
ES (1) ES2824456T3 (zh)
MX (1) MX2019002366A (zh)
PT (1) PT3513468T (zh)
RU (1) RU2710540C1 (zh)
WO (1) WO20180502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8823A (zh) * 2019-10-15 2021-04-16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交通工具的一部分的生产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93206B1 (en) 2016-09-13 2018-03-16 Abb Schweiz Ag Protection of a surge arrester with a better protection against failure from thermal overload in case of a temporary overvoltage in an electrical grid line
WO2019243030A1 (de) * 2018-06-18 2019-12-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btrennvorrichtung für einen überspannungsableiter
WO2020223348A1 (en) 2019-04-29 2020-11-05 Hubbell Incorporated Disconnector device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1163525A1 (en) 2020-02-13 2021-08-19 Hubbell Incorporated Tee arrester with directional venting
US11757279B2 (en) 2020-08-25 2023-09-12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Surge arrester for fire mitigation
DE102020214671A1 (de) * 2020-11-23 2022-05-25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Ableitungsvorrichtung und Stromleitungsvorrichtung mit der Ableitungsvorrichtung
DE102020215914A1 (de) 2020-12-15 2022-06-15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Sicherungsanordnung eines Überspannungsableiterindika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551A (zh) * 1995-11-08 1998-12-09 雷伊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电涌放电器
CN1050706C (zh) * 1995-02-23 2000-03-22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显示电气设备,特别是过电压泄电器故障状态的装置
US20080068122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Hubbell Incorporated Arrester Disconnector Assembly Minimizing Explosive Sepa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039A (en) * 1989-04-18 1990-05-29 Cooper Industries, Inc. Fail-safe surge arrester
US5057810A (en) * 1991-02-14 1991-10-15 Hubbell Incorporated Arrester isolator-disconnector
DE4243314C2 (de) * 1992-12-21 1998-08-20 Asea Brown Boveri Strombegrenzender Schalter
US5952910A (en) * 1997-12-04 1999-09-14 Hubbell Incorporated Isolator device for arrester
DE502004004354D1 (de) 2004-02-19 2007-08-30 Abb Technology Ag Störlichtbogengeschütztes elektrisches Bauteil
DE102006037551B4 (de) * 2006-02-13 2012-03-22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Überspannungsableiter mit mindestens einem Ableitelement, beispielsweise einem Varistor
FR2912253B1 (fr) * 2007-02-01 2009-03-06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surtensions a contact mobile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deconnexions selectifs contre des courts-circuits
RU109916U1 (ru) * 2011-05-13 2011-10-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вод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ЗАО "ЗЭТО") Токопровод
US8993916B2 (en) * 2012-12-07 2015-03-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ariable venting and damping arc mitigatio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6C (zh) * 1995-02-23 2000-03-22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显示电气设备,特别是过电压泄电器故障状态的装置
CN1201551A (zh) * 1995-11-08 1998-12-09 雷伊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电涌放电器
US20080068122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Hubbell Incorporated Arrester Disconnector Assembly Minimizing Explosive Separ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8823A (zh) * 2019-10-15 2021-04-16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交通工具的一部分的生产线
US11971702B2 (en) 2019-10-15 2024-04-30 Abb Schweiz Ag Production line for manufacturing a part of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0204A1 (en) 2018-03-22
US20180075953A1 (en) 2018-03-15
CA3034870A1 (en) 2018-03-22
BR112019003993A8 (pt) 2022-12-27
CN109690891B (zh) 2020-11-17
ES2824456T3 (es) 2021-05-12
PT3513468T (pt) 2020-10-08
AU2016394894C1 (en) 2018-11-01
KR20190049839A (ko) 2019-05-09
BR112019003993B1 (pt) 2023-03-28
MX2019002366A (es) 2019-09-23
RU2710540C1 (ru) 2019-12-27
KR102473003B1 (ko) 2022-11-30
US10109399B2 (en) 2018-10-23
AU2016394894B1 (en) 2017-12-07
BR112019003993A2 (pt) 2019-05-28
EP3513468B1 (en) 2020-07-15
CA3034870C (en) 2023-07-04
EP3513468A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0891A (zh) 用于电涌放电器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包括联接到所述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涌放电器的保护组件
US11682899B2 (en) Protection of a surge arrester with a better protection against failure from thermal overload in case of a temporary overvoltage in an electrical grid line
CN105009397B (zh) 具有短路功能用于保护系统和人员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US10454251B2 (en) Disconnector device for surge arrester and a prot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urge arrester connected to such a disconnector device
BRPI0718187A2 (pt) Arranjo de desconexão e método para a operação de um arranjo de desconexão
JP2011504282A (ja) 熱的過負荷保護を備えるサージアレスタ
US11942777B2 (en) Disconnector device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0508557A (ja) 低電圧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用安全ヒューズ
JP6313469B2 (ja) 加熱に対する保護を有するサージ電圧避雷器
JPS62259372A (ja) 避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8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after: ABB grid Switzerland AG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before: ABB Switzerlan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wiss Bade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Patentee before: ABB grid Switzerland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Zurich, SU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