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9149B - 微针 - Google Patents

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9149B
CN109689149B CN201780055681.3A CN201780055681A CN109689149B CN 109689149 B CN109689149 B CN 109689149B CN 201780055681 A CN201780055681 A CN 201780055681A CN 109689149 B CN109689149 B CN 109689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ase plate
skin
substrate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56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9149A (zh
Inventor
赵晟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bnpeop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bnpeop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82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4762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827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9008032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abnpeop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bnpeop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8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9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0Syringes for injection by jet action, without needle, e.g. for use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8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channel at the side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部;针孔,设置有多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基板部;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部,而且在所述基板部上凸出并插入于皮肤;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针部,并且在区划所述针孔的所述基板部的部位沿着所述针孔的周围方向相互间隔预定距离。

Description

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针,更详细地说,涉及粘贴于皮肤并将诸如药物的物质传达至皮下的微针。
背景技术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技术向细胞、组织、脏器以及器官等传递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的技术。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最常使用的是口服摄取药物的口服方式,除此之外有将药物传递至人体某一部分的皮穿透类型等。其中,用金属材料的注射器在患者的皮肤穿孔传递药物的方式(即,利用注射器传递药物的方式)在很久以前开始就已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利用注射器的药物传递方式,在对患者注射药物时伴随疼痛,而且因为反复接种的麻烦以及注射器的疏于管理导致注射针头再使用,存在可引起患者感染的缺点。
另外,上述方式要求具备注射器使用知识的接种人员,因此也存在患者无法自己利用注射器注射药物的缺点。
因此,在最近为了改善利用注射器的药物传递方式,正在制作并灵活应用比笔型注射器小得多的微型大小的皮肤穿透型微针。
微针作为在角质层物理性穿孔传递药物的系统,1998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普劳斯尼茨组最初提出了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用硅元件制作微针传递药物的应用可能性,并且正在活跃地进行研究,不仅是硅,还可以使用金属、高分子、玻璃以及陶瓷等各种材料制作各种尺寸与形状。
另外,微针用于向人体内传递药物、疫苗等活性物质、体内分析物质的检查以及活检(biopsy),除此之外也以将皮肤美容物质或者药物注入于皮肤组织中或者从皮肤内部提取诸如血液的体液为目的使用。据此,微针能够持续地局部性注射药物,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插入于皮肤时的疼痛,因此微针是最近在各种领域正在急剧增加使用的药物传递方式之一。
但是,现有的微针具有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而无法将药物迅速扩散到体内的结构性形状。即,如图8所示,现有的微针10包括有在放置于贴片(未示出)的状态下粘贴的及基板部1与碰撞于该基板部1而插入至皮肤的针2,针2设置在基板部1上,排成多列且间隔预定距离,由于具有如此简单的结构,因此存在利用穿透皮肤扩散药物是非效率性的缺点。
因此,最近为了提高药物传递速度,正在持续开发利用化学增强剂(enhancer)、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电穿孔(electroporation)、超声波以及热元件加强皮肤穿透传递药物的方法,但是这不仅使微针的制造工艺复杂,还存在提高制造成本的缺点,而且存在根据药物的形态不适合使用的情况较多以及对皮肤产生副作用的问题。
然后,微针10的基板部1是使用通常的模具(mold)制作,用模具方式制作的基板部1会在后续工艺中受到加压机加压。如此,形成在基板部1上的多个针2受到加压机的加压而弯曲地凸出在基板部1上。
然而,如上所述,现有的微针10的结构是针2在基板部1上相互间隔预定距离地排成多列,因此应该在加压机必须配备具有复杂结构的可移动模具,即,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针2并与多个针2接触的按压件的可移动模具。
然后,在用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可移动模具的加压机加压多个针2时,设置在多个针2之间的基板部1的部位受到按压件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或者破损的问题。
尤其是,为了提高向皮下传递药物的传递速度,增加多个针2的个数,更加缩小针2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多个针2之间的基板部1的部位反而更加接近按压件,因此容易变形或者破损。
因此,本申请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4-0105686号的“用于刺激身体疼痛部位或者经穴部位的微针贴”等。
另一方面,为了通过长度短的微针向体内顺利扩散药物,具备一同使用另外的注射设备或者长时间接触于使用者的皮肤的使用方式,因此缺点在于使用起来很麻烦,并且可能发生由于针的材料引起的诸如炎症的副作用。
为了缓和这种缺点,本申请人通过申请专利等公开了由生物降解性金属构成的微针的相关技术,在由金属板材成型的微针的情况下,对角质层具有高穿透性,因此相比于现有的微针药物传递能力优秀,即便如此在通过未用另外的药物注射设备的结构从板材上的皮肤接触面外侧通过装有药物的贴片等注射药物的情况下,要求更加迅速且有效的注射结构。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目的在于提供排列微针的多功能型微针,使待传递至体内的药物迅速渗透或者扩散到皮下,同时谋求微针制造作业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生物降解性金属板材型微针中,提供即使不使用另外的注射工具等也能够迅速且顺利注射药物的微针。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括:基板部;针孔,设置有多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基板部;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部,而且在所述基板部上凸出并插入于皮肤;其中,可设置有多个所述针部,并且在区划所述针孔的所述基板部的部位沿着所述针孔的周围方向相互间隔预定距离。
另外,所述针孔能够以圆形或者正多边形的形状形成在所述基板部。
另外,在所述针孔形成正多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所述针部可设置在区划所述针孔的所述基板部的内侧壁中央。
另外,所述针部可包括:第一针,在收容于所述针孔的状态下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部;第二针,在一端与所述第一针的另一端连接的状态下收容于所述针孔。
另外,所述第二针形成宽度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逐渐变窄的箭头形状,在所述第二针的一端可设置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针的另一端的卡块。
另外,可包括装载槽,所述装载槽设置在所述针部或者所述基板部,提供使药物流动的通道。
另外,所述装载槽设置在所述基板部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在由所述基板部形成的面积一部分,而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向所述针部的尖端延伸。
另外,还可包括狭缝槽,所述狭缝槽从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针部的尖端。
另外,可在形成所述装载槽的所述基板部或者所述针部的部位沿着所述装载槽的形成方向形成装载孔。
另外,所述装载孔可形成内径从所述第一针或者所述第二针的上面向下面方向逐渐变小的形状。
另外,在所述针孔形成正六边形的情况下,所述基板部可具有蜂窝结构。
另外,所述基板部或者所述针部可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一针与所述基板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截断部,所述截断部可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截断部可包括狭缝孔,所述狭缝孔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装载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之间。
所述截断部可包括切口,所述切口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一端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并且与所述针孔可连通地连接。
另外,所述生物吸收性金属可包含镁、钙、锌、铁中的至少一种成分。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流动通道的微针可包括:基板部;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部,并且在所述基板部上凸出并插入于皮肤;装载槽,提供药物可流动的通道,并且包括于所述针部或者所述基板部。
此时,所述装载槽设置在所述基板部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在由所述基板部形成的面积一部分,而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向所述针部的尖端延伸。
另外,还可包括狭缝槽,所述狭缝槽从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针部的尖端。
另外,在形成所述装载槽的所述基板部或者所述针部的部位沿着所述装载槽的形成方向可形成装载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具有在一个针孔周边以预定图形设置多个针部的结构,因此在固定面积的皮肤插入多个针部,可将待传递于体内的药物迅速扩散或者渗透于皮下。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可通过形成正六边形的形状的针孔基板部具有蜂窝结构,因此在弯曲针部的加压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基板部因压机变形或者破损。
另外,对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即使设置在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按压件的个数与针部的个数不同,也可在基板上部凸出多个针部,因此可节省压机的可移动模具制造成本,最终降低微针的制造成本,也可将制造工艺简单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除了治疗用药物以外也可将生物吸收性金属成分(镁、钙、锌、铁等)传递至体内,在给使用者供应药物的同时可供应矿物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生物吸收性金属的微针通过在皮肤上分离与皮肤接触的基板部的简单过程可在皮下残留针部,因此可使有益于人体的生物吸收性金属容易残留于使用者的体内,据此使用者无需接受另外的治疗,也可将有益于人体的生物吸收性金属离子收容于体内。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具有使诸如药物的有效成分顺利流动于针部上的结构,进而可使更加迅速且顺利通过角质层的有效成分渗透并扩散到皮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扩大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部处于竖立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部形成装载槽以及装载孔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部设置截断部的模样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孔部形成圆形的形状的模样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孔部形成正八边形的形状的模样的平面图。
图8是现有的微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附图一同参照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将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成方法。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实现相互不同的形态,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并且是为了将发明的范畴完整地告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提供的,本发明只由权利要求范围定义。
以下,参照图1至图7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在说明本发明时,省略对相关公知功能或者结构的具体说明,以防止模糊本发明的要点。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扩大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部处于竖立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部形成装载槽以及装载孔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部设置截断部的模样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孔部形成圆形的形状的模样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孔部形成正八边形的形状的模样的平面图;图8是现有的微针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可包括:基板部110;针孔120,在所述基板部110设置有多个所述针孔120;针部130,设置多个所述针部130,并且在区划所述针孔120的所述基板部110的部位沿着所述针孔120的周围方向相互间隔预定距离。
所述基板部110可形成具有固定面积与厚度的薄板形状,在放置于涂敷有粘黏性物质的粘贴片(未示出)的状态下以贴片(patch)形式贴在使用者皮肤。
另外,所述基板部110可制成各种尺寸以及形状,以对应于待粘贴的皮肤部位,为了能够气密地与弯曲的皮肤部位接触,所述基板部110的周围部可具有各种曲率。例如,在所述基板部110粘贴于鼻子的情况下,可制成与公知鼻膜相同的形状。
然后,在所述基板部110可装有传递于皮下的药物。对于在所述基板部110装载药物的方式,可使用各种公知的方式,将所述基板部110浸渍于装有药物的容器涂敷药物的方式或者将药物涂敷于基板部110的方式等。
以供参考,装在所述基板部110的药物可以是以预防疾病与治疗为目的的药物,并且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是遗传物质或者用于皮肤美容的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或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所述针孔120是由利用激光的切割装置加工所述基板部110也可形成的构成要素,如上所述地可设置多个所述针孔120,并且在所述基板部110的表面上相互间隔预定距离。
所述针孔120形成圆形或正多边形的形状,并且可设置在所述基板部110。例如,如图2以及图7所示,可设置在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的形状的所述基板部110,并且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也可设置在圆形形状的所述基板部110。
如图2所示,所述针部130可包括:第一针131,在被收容于所述针孔120的状态下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部110;第二针132,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针1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的状态下被收容在所述针孔120。
上述结构的针部130通过成型工艺或者利用加压装置的加压工艺,在所述基板部110的表面上能够以垂直方向弯曲并凸出。即,所述针部130可以是当所述基板部110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时插入于使用者的皮下传递药物的部位。
然后,如图2所示,在所述针孔120形成正多边形的形状时,所述针部130可设置在区划所述针孔120的所述基板部的内侧边111中央。
如果,所述针部130设置在区划所述针孔120的所述基板部110的内侧顶点部位的情况下,在以垂直方向弯曲所述针部130的作业过程(通过加压机的加压工艺)中存在可断裂所述针部130的顾虑。因此,为了方式如上所述的针部130断开,所述针部130优选为设置在区划所述针孔120的所述基板部110的内侧边111中央部。
为使所述针部130的第一针131与第二针132能够容易插入于皮肤,整体可形成箭头形状,所述第一针131可形成宽度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逐渐变窄的形状。
同时,所述第二针132形成宽度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窄的箭头形状,而且在一端可设置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卡块132a。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还可包括装载槽133,所述装载槽133设置在所述针部130或者所述基板部110,并且提供可使药物流动的通道。
所述装载槽133设置在所述基板部110的一面或者另一面,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在由所述基板部110形成的面积一部分,而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向所述针部130的尖端,即,向所述第二针132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装载槽133可选择性的设置在所述基板部110的一面或者另一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部110的一面与另一面都可设置所述装载槽133,并且已在附图示出。
如上所述的装载槽133不仅可形成使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药物流动的通道,还提供储存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20的药物的空间,从而可调整传递至体内的药物的量。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装载槽133可具有内径以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厚
上述结构的装载槽133根据形状增加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平面面积,可调节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药物的量,不仅如此可提供流动通道,以使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药物容易传递到皮下。
也就是说,不具有诸如药物传递通的装载槽133的结构且由平坦的面构成的针部130插入于皮肤的情况下,皮肤与针部130的平面紧贴形成难以流入药物的结构,但是与此相反形成有装载槽133的基板部110以及针部130接触于使用者的皮肤,从而若所述针部120插入皮肤,则储存于所述装载槽133的药物容易传递并扩散到体内。同时,在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装载的药物可沿着所述装载槽133的形成方向流动传递至皮下。
然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还可包括狭缝槽134,所述狭缝槽134从所述装载槽13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连通至所述针部130的尖端(即,所述第二针132的另一端)。
所述狭缝槽134起到可使装载于所述装载槽133或者待后述的装载孔135的药物容易流动至所述针部130的尖端的作用,由此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中的药物依次经过所述装载槽133与所述狭缝槽134,可更加容易传递至使用者的皮下。
另一方面,在所述装载槽133还可设置装载孔135。即,形成所述装载槽133的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部位可沿着所述装载槽133的形成方向形成装载孔135。即,所述装载孔135可沿着所述针部130的第一针131或者所述第二针13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装载槽133内。
所述装载孔135可将所述基板部110的一面与另一面或者所述针部130的一面与另一面相互连通地连接,因此可使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20的一面或者另一面的药物相互流通,从而可使药物迅速扩散于使用者的皮肤内。
同时,所述装载孔135与所述装载槽133相同,提供可储存药物的空间,因此可调节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30的药物的量。即,所述装载孔135形成内径从所述第一针131或者所述第二针132的一面至另一面或者从另一面单向地逐渐变小的形状,因此可提供可容纳装载于所述针部130而形成的药物涂层的空间。
上述的装载槽133、狭缝槽134以及装载孔135等是在针部130的板面以及与插入部位的皮肤(角质等)紧贴的面上形成可使药物流动的流动通道,进而可使药物等容易扩散到皮肤内,该装载槽133、狭缝槽134以及装载孔135等结构不仅可适用于本发明的主要实施例的微针100,当然也能够不难适用于在图8示出的微针,该微针结构是在一个针孔具有一个针部。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针100具有在形成在基板部110上的针孔120上间隔预定距离形成多个针部130的结构,因此可使待供应于体内的药物集中传递并迅速扩散至皮下。
然后,在所述针孔120形成正六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所述基板部110可具有蜂窝(honeycomb)结构。具有蜂窝结构的所述基板部110可在用加压机的按压件加压的过程中防止区划所述针孔120的所述基板部110的部位110a(参照图1)因为按压件而变形或者破损,以弯曲设置在所述针孔120周边的多个针部130。
更详细地说,在设置在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按压件插入与所述针孔120的过程中加压并弯曲所述针部120,此时存在设置在所述多个针孔120之间的所述基板部110的部位110a(参照图1)受到所述按压件110的影响而变形或者撕破的顾虑。
但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是所述针孔120形成正六边形以及所述基板部110可形成蜂窝结构,由此增加基板部110的整体强度,可防止在利用加压机的作业工艺中所述基板部110变形或者破损。
同时,多个针部130受到插入于一个针孔120的一个按压件的加压而弯曲,从而多个针部130可在基板部110上凸出。从而,无需将设置在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按压件的个数对应于所述针部130的个数,因此可将可移动模具的整体结构简单化。由此,节省设置在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制造成本,最终减少多功能型微针100的制造成分,也可将制造工艺简单化。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可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即,所述基板部110或者所述针部120可由具有有益于人体的成分的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
即,所述基板部110可由包含用作吸收性金属的镁、钙、锌、铁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金属制作而成,由此设置在所述基板部110上的针部130也由生物吸收性金属制作而成。
同时,在用生物吸收性金属形成所述基板部110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基板部110的连接部位还可设置截断部140。
所述截断部140是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所述基板部110接触皮肤上后分离时可使所述针部130脱离所述基板部110残留于皮肤。
如图5的(a)以及(b)所示,所述截断部140在所述第一针1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1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即,如图5的(a)所示,所述截断部140可设置成狭缝孔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针1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1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装载槽13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之间;另外,如图5的(b)所示,也可形成可与所述针孔120可连通地连接的切口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针1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1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上述结构的截断部140起到为使所述第一针1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位容易在所述基板部110上断开而缩小该连接部位的面积的作用,进而在接触于皮肤的基板部110从皮肤上分离时使插入到皮下的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第二针132残留于皮下。
即,插入于皮下的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第二针132可通过皮下组织的收缩力而粘附于皮下组织。此时,若通过使用者从皮肤上分离的所述基板部110以大于皮下组织的收缩力的力拉动第一针131与第二针132,则也不得不同时从皮肤上分离第一针131以及第二针132与基板部110。
但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部110与所述第一针131的连接部形成所述截断部140,进而减弱为拉动所述第一针122与第二针123而提供于所述基板部110的力小于由皮下组织提供的收缩力,可使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第二针132残留于皮下。
同时,由于形成在所述第二针132的卡块132a可被卡在皮下组织,因此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第二针132可更加粘附于皮下组织。从而,在已与皮肤接触的基板部110从皮肤上分离时,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基板部110的连接部位可通过所述卡块132a更加容易断开。
残留于皮肤的所述第一针131与所述第二针132不仅能够将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的药物传递至皮下,还能够将生物吸收性金属中的矿物质成分传递至皮下。即,通过用作生物吸收性金属的镁、钙、锌、铁成分传递皮下,也可将矿物质成分供应至体内。
以供参考,对于生物吸收性金属,制成基于镁的合金用作骨科植入物并且已有了在国内外商用化的示例,适用于骨科植入物的生物吸收性金属专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在体内中的降解速度或者提高耐蚀性,进而安全地固定骨折。
但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的生物吸收性金属与适用于骨科的生物吸收性金属不同,可适用加速在体内中的分解速度并且在皮下释放药物的同时供应矿物质的机制。
例如,如以下的(化学式1)至(化学式3)分别所示,用作生物吸收性金属的镁、钙、锌具有与水反应释放氢气的同时分解的机制。
(化学式1)
Mg+2H2O→Mg(OH)2+H2(gas)
(化学式2)
Ca+2H2O→Ca(OH)2+H2(gas)
(化学式3)
Zn+2H2O→Zn(OH)2+H2(gas)
由上述的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基板部110与针部130在皮下释放离子以及分解产物,由该副产物生成的氢气在皮下提供膨胀效果,可诱导皱纹改善效果。
同时,作为生物吸收性金属的构成成分的镁与锌插入于生物体内生成的副产物是ZnO与MgCl,ZnO与MgCl也可起到药物传递增强剂(enhancer)的作用,在皮下表面停留的同时提高装载于所述基板部110与所述针部120的药物被皮下吸收。因此,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所述基板部110与所述针部130可将装载于自身的药物有效传递给使用者。
另一方面,形成在所述基板部110的所述针孔120与所述针部130的形状可以是通过公知的光刻(Lithography)或者蚀刻(Etching)法在所述基板部110上图形化。
此时,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基板部110具有比诸如不锈钢或铁之类的金属更低的耐腐蚀性,因此所述针部130的边缘被光刻或蚀刻法腐蚀,可减小原材料本身的厚度而变得尖锐。即,在所述第一针131或者所述第二针132的周围部因为光刻或者蚀刻法的腐蚀形成具有厚度比其本身更薄的倾斜面,从而可具有可容易插入于皮下的尖锐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性微针100具有直径或者面积比形成在现有的微针的针孔相对大的针孔120,因此使用者通过所述针孔120也可并行接受光疗(light-therapy)。
即,即使所述基板部110粘贴于皮肤也可通过多个针孔120向外部暴露使用者的皮肤,因此向该暴露的皮肤照射有益于皮肤疾病(诸如,皮肤疼痛、痤疮、特应性皮肤病)的光,也可容易执行光线治疗。
因此,使用者通过利用所述针部130渗透并扩散至皮肤的药物与通过所述针孔120照射的光接受治疗,因此可期待药物治疗与光线治疗的协同效应。
以供参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对通过所述针孔120暴露的皮肤照射有益于人体的光可接受光疗,但是不限于此。即,将液状的皮肤美容物质或者皮肤治疗物质涂敷于通过所述针孔120暴露的皮肤也可执行皮肤治疗。
同时,所述基板部110通过所述针孔120更加紧贴地接触于使用者的皮肤。
即,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孔120因为在一个空间内容纳多个针部130的结构具有直径或者面积相对大于形成在现有的微针的针孔(只可容纳一个针的孔),因此在所述基板部110接触于使用者皮肤时,使用者的皮肤插入到所述针孔,此时产生负压,从而所述基板部110可更加与皮肤紧贴。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针100通过所述针孔110可具有在使用者的皮肤更加紧贴所述基板部110的结构。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100具有在一个针孔周边以预定图形设置多个针部的结构,因此在固定面积的皮肤插入多个针部,从而可将要传递于体内的药物更加迅速地扩散或者渗透于皮下。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100通过形成正六边形的形状的针孔120,基板部110可具有蜂窝结构,因此在弯曲针部130的加压机的加压过程中,可最大限度降低基板部110因加压机而变形或者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微针100无需设置与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按压件的个数相同的针部130,也能够在基板部110上凸出多个针部130,因此节省加压机的可移动模具的制作成本,最终可降低微针的制造成本,也可将制造工艺简单化。
到此,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可实施各种变形。
因此,不得将本发明的范围限于说明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不仅如此应由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同等物定义。
(工业可用性)
本发明的微针可在医疗领域、皮肤美容领域等各种产业领域销售并使用。

Claims (19)

1.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部;
针孔,设置有多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基板部;
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部,而且在所述基板部上凸出并插入于皮肤;
截断部,设置在所述针部与所述基板部的连接部位,
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针部,并且在区划所述针孔的所述基板部的部位沿着所述针孔的周围方向相互间隔预定距离,
所述基板部和所述针部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
所述生物吸收性金属包括镁、锌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在分解过程中生成Mg2+离子、MgCl2、氢气或者ZnO、氢气,并传递到体内,
所述截断部在所述基板部接触皮肤上后分离时,使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所述针部脱离所述基板部而残留于皮肤,
所述基板部的周围部具有曲率,以便能够气密地与弯曲的皮肤接触,
所述基板部在放置于涂敷有粘黏性物质的粘贴片的状态下,以贴片形式贴在使用者皮肤,所述粘贴片通过所述针孔附着于所述使用者皮肤,
所述针孔与所述针部通过光刻或者蚀刻法在所述基板部上以图形化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以圆形或者正多边形的形状形成在所述基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针孔形成正多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所述针部设置在区划所述针孔的所述基板部的内侧壁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部包括:
第一针,在收容于所述针孔的状态下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部;
第二针,在一端与所述第一针的另一端连接的状态下收容于所述针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针形成宽度从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逐渐变窄的箭头形状,在所述第二针的一端设置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针的另一端的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载槽,设置在所述针部或者所述基板部,提供使药物流动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槽设置在所述基板部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在由所述基板部形成的面积一部分,而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所述针部的尖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狭缝槽,从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针部的尖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装载槽的所述基板部或者所述针部的部位沿着所述装载槽的形成方向形成装载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槽以朝向所述装载孔形成的位置,内径逐渐变小的形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针孔形成正六边形的情况下,所述基板部具有蜂窝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断部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断部包括:
狭缝孔,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装载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断部包括:
切口,所述切口在所述第一针的长度方向一端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针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并且与所述针孔可连通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吸收性金属是还包含钙、铁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金属。
16.一种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部;
针部,设置在所述基板部,并且在所述基板部上凸出并插入于皮肤;
装载槽,提供药物可流动的通道,并且包括于所述针部或者所述基板部;
截断部,设置在所述针部与所述基板部的连接部位,
所述基板部和所述针部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
所述生物吸收性金属包括镁、锌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其在分解过程中生成Mg2+离子、MgCl2、氢气或者ZnO、氢气,并传递到体内,
所述截断部在所述基板部接触皮肤上后分离时,使由生物吸收性金属构成的所述针部脱离所述基板部而残留于皮肤,
所述基板部的周围部具有曲率,以便能够气密地与弯曲的皮肤接触,
所述针部通过光刻或者蚀刻法在所述基板部上以图形化的方式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槽设置在所述基板部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在由所述基板部形成的面积一部分,而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所述针部的尖端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狭缝槽,从所述装载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针部的尖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装载槽的所述基板部或者所述针部的部位沿着所述装载槽的形成方向形成装载孔。
CN201780055681.3A 2016-12-29 2017-12-29 微针 Active CN109689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82699 2016-12-29
KR1020160182699A KR101947624B1 (ko) 2016-12-29 2016-12-29 멀티형 마이크로 니들
KR10-2017-0182712 2017-12-28
KR1020170182712A KR20190080325A (ko) 2017-12-28 2017-12-28 마이크로 니들
PCT/KR2017/015724 WO2018124808A1 (ko) 2016-12-29 2017-12-29 마이크로 니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9149A CN109689149A (zh) 2019-04-26
CN109689149B true CN109689149B (zh) 2022-05-17

Family

ID=6271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5681.3A Active CN109689149B (zh) 2016-12-29 2017-12-29 微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24462A1 (zh)
EP (1) EP3498330A4 (zh)
JP (1) JP6900468B2 (zh)
CN (1) CN109689149B (zh)
MX (1) MX2019002993A (zh)
WO (1) WO2018124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0267A1 (ko) * 2018-03-30 2019-10-03 랩앤피플주식회사 멀티형 마이크로 니들
US20220008007A1 (en) * 2020-07-13 2022-01-13 Icreate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Microneedle array and sensor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28192A (ja) * 2005-01-31 2008-07-31 アルザ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低い変動性を有するコーティングマイクロプロジェクション、及びその生成法
JP2009535122A (ja) * 2006-04-25 2009-10-01 アルザ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薬物充填のための造形された微小突起をもつ微小突起アレイ適用
CN104661695A (zh) * 2012-09-13 2015-05-27 阿米尔·亚夫拉罕 用于皮肤改善的递送装置和方法
CN105879213A (zh) * 2016-04-19 2016-08-24 浙江理工大学 生物可降解硫酸钙/明胶复合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9538A (zh) * 2008-11-18 2016-10-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空心微针阵列和方法
WO2016168847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Drug delivery devices having separable microneed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1987B2 (en) * 2000-10-16 2006-11-07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conditioning skin which cause less irritation during exfoliation
EP1638468B1 (en) * 2003-06-30 2007-08-15 Alz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ating skin piercing microprojections
CA2612005C (en) * 2005-06-17 2013-10-2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Coated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0682534B1 (ko) * 2005-10-10 2007-02-15 한국과학기술원 미세바늘 어레이 제작방법
US7658728B2 (en) * 2006-01-10 2010-02-09 Yuzhakov Vadim V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applicator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WO2008062832A1 (fr) * 2006-11-22 2008-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atrice à micro-aiguilles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US20110014181A1 (en) * 2009-07-20 2011-01-20 Medtronic Vascular, Inc. Microneedle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01618250B (zh) * 2009-07-31 2013-06-05 清华大学 基于微针阵列柔性芯片的经皮给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US8764712B2 (en) * 2009-08-04 2014-07-0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icro-needle arra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20140105686A (ko) 2013-02-23 2014-09-02 박도영 신체의 통증 부위나 경혈 부위를 자극하기 위한 마이크로니들패치
EP2905047A1 (de) * 2014-02-10 2015-08-12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Mikronadelsystem und Verfahren seiner Herstellung
CN104140075B (zh) * 2014-07-15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在柔性衬底表面制作硬质微针阵列的方法
CN105963855A (zh) * 2016-06-22 2016-09-28 成都市亿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分离式储药囊的微针给药贴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28192A (ja) * 2005-01-31 2008-07-31 アルザ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低い変動性を有するコーティングマイクロプロジェクション、及びその生成法
JP2009535122A (ja) * 2006-04-25 2009-10-01 アルザ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薬物充填のための造形された微小突起をもつ微小突起アレイ適用
CN105999538A (zh) * 2008-11-18 2016-10-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空心微针阵列和方法
CN104661695A (zh) * 2012-09-13 2015-05-27 阿米尔·亚夫拉罕 用于皮肤改善的递送装置和方法
WO2016168847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Drug delivery devices having separable microneedles
CN105879213A (zh) * 2016-04-19 2016-08-24 浙江理工大学 生物可降解硫酸钙/明胶复合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8330A1 (en) 2019-06-19
JP6900468B2 (ja) 2021-07-07
BR112019004939A2 (pt) 2019-06-25
WO2018124808A1 (ko) 2018-07-05
EP3498330A4 (en) 2020-04-29
MX2019002993A (es) 2019-07-01
CN109689149A (zh) 2019-04-26
US20190224462A1 (en) 2019-07-25
JP2019528879A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9812B (zh) 利用生物可吸收金属的微针
CN111918691B (zh) 多功能型微针
EP1471953B1 (en) Gas pressure actuated microneedle array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ame
US20210220631A1 (en) Phototherapeutic needle patch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689149B (zh) 微针
EP3701997B1 (en) High-density microneedle
KR101947624B1 (ko) 멀티형 마이크로 니들
WO2011089435A2 (en) Device for delivery of an agent through a biological barrier
BR112019004939B1 (pt) Arranjo de microagulha
KR20210094472A (ko) 광치료용 니들 패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BR112018070658B1 (pt) Microagulha utilizando metal bioabsorvív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Han Guojingjidao

Applicant after: LABNPEOPLE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Applicant before: LABNPEOPL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6-121 Yujing Road (yujingdong), Yangzhou City, Gyeonggi Road,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LABNPEOPLE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LABNPEOPL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