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7099A -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7099A
CN109687099A CN201811562102.7A CN201811562102A CN109687099A CN 109687099 A CN109687099 A CN 109687099A CN 201811562102 A CN201811562102 A CN 201811562102A CN 109687099 A CN109687099 A CN 109687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cavity
face
length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21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7099B (zh
Inventor
尤阳
黄季甫
方陈剑
张乘峰
周国良
尤清春
陆云龙
钟硕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621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7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01Q1/323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01Q21/12Parallel arrangements of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longated conductiv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 H01Q3/0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over a restricted ang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辐射层、平板波导功分层、模式转换层和馈电网络层,馈电网络层输出多路TE10模信号,馈电网络层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的能量排布近似泰勒分布,模式转换层用于将馈电网络层输出的每路TE10模信号分别转换为准TEM模线源信号发送给平板波导功分层,平板波导功分层将每路准TEM模线源信号一分二后发送给辐射层,辐射层向外辐射平面波;优点是在具有低剖面和高增益基础上,工作频段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私家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无人驾驶技术是未来安全驾驶的趋势,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As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是衔接主动安全与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毫米波车载雷达系统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一环,它用于提供变道辅助、自适应巡航和碰撞预警等,在提高驾驶舒适度和降低事故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毫米波车载雷达系统的关键器件之一是车载雷达天线。车载雷达天线要求具有高增益、高效率、窄波束宽度、低剖面和低成本等等。对于车载雷达天线,国内外已有较多的设计方案了,但这些车载雷达天线大多工作在24GHz频段,工作频段较低,仅能为驾驶员提供防撞预警。众所周知,自适应巡航功能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需求之一,要实现自适应巡航功能,所需的车载雷达天线工作频段需要较高,并且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波束覆盖达到一定的指标。鉴此设计一种在具有低剖面和高增益基础上,工作频段较高的车载雷达天线,对于自适应巡航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具有低剖面和高增益基础上,工作频段较高的车载雷达天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辐射层、平板波导功分层、模式转换层和馈电网络层,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多路TE10模信号,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的能量排布近似泰勒分布,所述的模式转换层用于将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的每路TE10模信号分别转换为准TEM模线源信号发送给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将每路所述的准TEM模线源信号一分二后发送给所述的辐射层,所述的辐射层向外辐射平面波。
所述的馈电网络层包括第一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上的一个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两个H面波导功分器和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所述的H面波导功分器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按照2行2列的方式分布,将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分别记为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和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1列,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2列,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1列,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2列,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位于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之间,将两个所述的H面波导功分器分别称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左侧,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右侧,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入外部信号,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每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模式转换层连接。
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包括从左往右依次排布并连通的第一矩形腔、第二矩形腔和第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正中间,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连通,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
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四矩形腔、第五矩形腔、第六矩形腔、第七矩形腔、第八矩形腔和第九矩形腔,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高度均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0倍,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对接,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和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50,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的1/20;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90,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后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且小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后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包括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和矩形金属隔板组;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矩形腔和第十一矩形腔,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左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0倍,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二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二矩形腔、第十三矩形腔和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五矩形腔、第十六矩形腔、第十七矩形腔和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四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九矩形腔、第二十矩形腔、第二十一矩形腔和第二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排列,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中每相邻两个矩形腔的间距相等;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按照从前往后顺序依次均匀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分别包括第二十三矩形腔、第二十四矩形腔和第二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的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均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贴合连通,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和第九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和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分别等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15mm;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为0.24mm;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38mm;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为0.06mm;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左右方向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和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分别等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矩形金属隔板组由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和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组成,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前方且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该结构中,通过在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内设置的各个矩形金属隔板可以使馈电网络层的能量输出的排布近似泰勒分布,从而使天线的E面波束宽度和H面波束宽度达到要求。
所述的模式转换层包括第二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上的模式转换腔阵列,所述的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上下贴合;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由80个模式转换腔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分别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通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第二十七矩形腔、第二十八矩形腔、第二十九矩形腔和第三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通过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上表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高度均相等且小于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长边分别沿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的列方向,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宽边沿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的行方向,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长边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且小于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度小于1/2λ0,λ0为中心频率290GHz所对应的波长,以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作为基准,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向左偏移0.1mm,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相对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中心对称,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对称,将每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作为该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距离为.7mm,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从前往后依次首尾连接,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下表面设置有80个相同的第二输入端口,80个第二输入端口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80个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80个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与80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上下一一对应连通,对应连通的一个第二输入端口和一个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中,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长边且其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长边长度,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宽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且其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其内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的1/3,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行第二输入端口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1列和第2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的中,第1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3列和第4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的中,第3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1列和第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1列和第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1列和第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1列和第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1列和第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1列和第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1列和第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1列和第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1列和第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1列和第1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3列和第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3列和第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3列和第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3列和第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3列和第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3列和第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3列和第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3列和第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3列和第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3列和第1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1列和第1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1列和第1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1列和第1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1列和第1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1列和第1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1列和第1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1列和第1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1列和第1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1列和第1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1列和第2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3列和第1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3列和第1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3列和第1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3列和第1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3列和第1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3列和第1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3列和第1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3列和第1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3列和第1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3列和第2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4列模式转换腔分别作为所述的模式转换层的四个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该模式转换层可以将通过馈电网络层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转化为准TEM模线源,模式转换层输出的准TEM波通过平板波导功分层和辐射层向外辐射平面波,相邻模式转换腔之间形成的横向枝节,能够在宽带传输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副瓣,各个模式转换腔结构设计紧凑,在同一平面内完成TEM模式转换,无需反射面等复杂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有利于实现低剖面的设计,使该天线在具有高增益的基础上,尺寸较小、加工装配过程简单。
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包括第三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三金属板上的功分阵列,所述的功分阵列由4个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按照1行4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分别包括第三十一矩形腔和第三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上方,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前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左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五倍,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下端面设置在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叠,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高度;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均与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上下连通,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与所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到该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1,2,3,4。
所述的辐射层包括第四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四金属板上的辐射阵列,所述的第四金属板为矩形板,所述的辐射阵列由8个连续横向枝节按照1行8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分别包括第三十三矩形腔和第三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上方,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前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左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下端面在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叠,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和第三十四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均为0.85mm;相邻两列所述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相邻两列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的两倍,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列和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1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列和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3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列和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5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列和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7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辐射层、平板波导功分层、模式转换层和馈电网络层构成车载雷达天线,馈电网络层将输入其内的单路TE10模信号转换为多路TE10模信号输出,馈电网络层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的能量排布近似泰勒分布,模式转换层将馈电网络层输出的每路TE10模信号分别转换为准TEM模线源信号发送给平板波导功分层,平板波导功分层将每路准TEM模线源信号一分二后发送给辐射层,辐射层向外辐射平面波,从而使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辐射的方向图在E面(垂直方向)主波束宽度有10°,在H面(水平方向)主波束宽度有2°,达到车载雷达天线的指标,对本发明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289.5GHz到290.5GHz的范围内,回波损耗优于-20dB,增益在整个频带范围内为32.2dBi,通过将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进行水平机械转动,来使该天线辐射出来的波束在水平方向覆盖20°至120°,在垂直方向覆盖10°,由此本发明在具有低剖面和高增益基础上,工作频段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馈电网络层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馈电网络层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馈电网络层的H面波导功分器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馈电网络层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模式转换层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平板波导功分层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平板波导功分层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辐射层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辐射层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平板波导功分层和辐射层的连接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在270GHz至310GHz的回波损耗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E面和H面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辐射层1、平板波导功分层2、模式转换层3和馈电网络层4,馈电网络层4输出多路TE10模信号,馈电网络层4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的能量排布近似泰勒分布,模式转换层3用于将馈电网络层4输出的每路TE10模信号分别转换为准TEM模线源信号发送给平板波导功分层2,平板波导功分层2将每路准TEM模线源信号一分二后发送给辐射层1,辐射层1向外辐射平面波。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区别如下: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馈电网络层4包括第一金属板5以及设置在第一金属板5上的一个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两个H面波导功分器7和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8;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H面波导功分器7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8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8按照2行2列的方式分布,将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8分别记为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和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1列,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2列,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1列,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2列,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位于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之间,将两个H面波导功分器7分别称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左侧,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右侧,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左右对称,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输入端用于接入外部信号,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每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分别与模式转换层3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包括从左往右依次排布并连通的第一矩形腔9、第二矩形腔10和第三矩形腔11,第一矩形腔9、第二矩形腔10和第三矩形腔11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二矩形腔10位于第一金属板5的正中间,第一矩形腔9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矩形腔1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一矩形腔9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三矩形腔11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一矩形腔9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矩形腔1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一矩形腔9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三矩形腔11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一矩形腔9、第二矩形腔10和第三矩形腔11的高度相等且小于第一金属板5的高度,第一矩形腔9的右端面与第二矩形腔10的左端面连接,第二矩形腔10的右端面与第三矩形腔11的左端面连接,第一矩形腔9、第二矩形腔10和第三矩形腔11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金属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12,第一输入端口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二矩形腔10连通,第一输入端口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矩形腔10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矩形腔10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一输入端口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矩形腔10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第二矩形腔10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重合,第一矩形腔9的左端面为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一输出端,第三矩形腔11的右端面为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口为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输入端。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四矩形腔14、第五矩形腔15、第六矩形腔16、第七矩形腔17、第八矩形腔18和第九矩形腔19,第四矩形腔14、第五矩形腔15、第六矩形腔16、第七矩形腔17、第八矩形腔18和第九矩形腔19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四矩形腔14、第五矩形腔15、第六矩形腔16、第七矩形腔17、第八矩形腔18和第九矩形腔19的高度均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四矩形腔14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矩形腔9左右方向长度的10倍,第四矩形腔14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前后方向长度,第四矩形腔14的右端面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第四矩形腔14的右端面与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一矩形腔9的左端面对接,第四矩形腔14的前端面与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6的第一矩形腔9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四矩形腔14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和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的前端面与第四矩形腔14的前端面贴合连接,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的后端面与第四矩形腔14的后端面贴合连接,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的左端面、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的左端面和第四矩形腔14的左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的高度和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的高度等于第四矩形腔14的高度,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的上端面、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的上端面和第四矩形腔14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左右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第四矩形腔14左右方向长度的1/50,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21前后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第四矩形腔14前后方向长度的1/20;第五矩形腔15的右端面与第四矩形腔14的左端面连接,第五矩形腔15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四矩形腔14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五矩形腔15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四矩形腔14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五矩形腔15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四矩形腔14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第五矩形腔15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的左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左端面贴合连接,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的高度等于第五矩形腔15的高度,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的上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不超过第五矩形腔15左右方向长度的1/2,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不超过第五矩形腔15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90,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五矩形腔15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第五矩形腔15内设置有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和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4,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五矩形腔15的前端面和右端面贴合,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4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五矩形腔15后端面和右端面贴合,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4的直角腰长且小于第五矩形腔15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上端面、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4的上端面和第五矩形腔15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和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4的高度与第五矩形腔15的高度相等;第六矩形腔16的右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左端面连接,第六矩形腔16的前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六矩形腔16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五矩形腔1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六矩形腔16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五矩形腔1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六矩形腔16内设置有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5,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5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六矩形腔16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5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5的上端面与第六矩形腔16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5的高度与第六矩形腔16的高度相等;第七矩形腔17的后端面与第六矩形腔16的前端面连接,第七矩形腔17的左端面与第六矩形腔16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七矩形腔17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腔1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七矩形腔17内设置有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6,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6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七矩形腔17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6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6的上端面与第七矩形腔17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6的高度与第七矩形腔17的高度相等,第七矩形腔17的右端面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第八矩形腔18的右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左端面连接,第八矩形腔18的后端面与第五矩形腔15的后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八矩形腔18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腔1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八矩形腔18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腔16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八矩形腔18内设置有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7,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7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八矩形腔18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7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长,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7的上端面与第八矩形腔18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7的高度与第八矩形腔18的高度相等;第九矩形腔19的前端面与第八矩形腔18的后端面连接,第九矩形腔19的左端面与第八矩形腔18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九矩形腔19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七矩形腔17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九矩形腔19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七矩形腔17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九矩形腔19内设置有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8,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8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九矩形腔19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8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长,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8的上端面与第九矩形腔19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8的高度与第九矩形腔19的高度相等,第九矩形腔19的右端面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包括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和矩形金属隔板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矩形腔29和第十一矩形腔30,第十矩形腔29和第十一矩形腔30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十矩形腔29和第十一矩形腔30的高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十矩形腔29的左端面为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第十矩形腔29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的前端面与第十矩形腔29的前端面连接,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的后端面与第十矩形腔29的后端面连接,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的右端面、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的右端面和第十矩形腔29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的高度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的高度等于第十矩形腔29的高度,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的上端面、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的上端面与第十矩形腔29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31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32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腔30的左端面与第十矩形腔29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一矩形腔3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矩形腔2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腔30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矩形腔2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0倍,第十一矩形腔30的前端面到第十矩形腔29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后端面到第十矩形腔29的后端面的距离,第十一矩形腔30内设置有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的高度等于第十一矩形腔30的高度,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的右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右端面连接,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的上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十一矩形腔30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矩形金属隔板33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腔30内设置有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4和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5,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4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4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4的上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4的高度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高度相等,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5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5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5的上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35的高度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高度相等;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二矩形腔36、第十三矩形腔37和第十四矩形腔38,第十二矩形腔36、第十三矩形腔37和第十四矩形腔38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十二矩形腔36、第十三矩形腔37和第十四矩形腔38的高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十二矩形腔36的左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右端面连通,第十二矩形腔36的前端面和第十一矩形腔30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二矩形腔36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一矩形腔3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二矩形腔36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矩形腔29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二矩形腔36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的前端面与第十二矩形腔36的前端面连接,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的后端面与第十二矩形腔36的后端面连接,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的右端面、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的右端面和第十二矩形腔36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的高度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的高度等于第十二矩形腔36的高度,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的上端面、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的上端面与第十二矩形腔36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39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4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腔37的左端面与第十二矩形腔36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三矩形腔37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二矩形腔36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腔37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七矩形腔17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腔37的前端面到第十二矩形腔36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后端面到第十二矩形腔36的后端面的距离,第十三矩形腔37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的高度等于第十三矩形腔37的高度,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的右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右端面连接,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的上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十二矩形腔36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三矩形金属隔板41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腔37内设置有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2和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3,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2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2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2的上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2的高度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高度相等,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3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3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3的上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43的高度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高度相等,第十四矩形腔38的左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右端面连接,第十四矩形腔38的后端面和第十三矩形腔37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四矩形腔38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三矩形腔37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四矩形腔38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二矩形腔36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第十四矩形腔38内设置有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的前端面与第十四矩形腔38的前端面连接,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的后端面与第十四矩形腔38的后端面连接,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的右端面、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的右端面和第十四矩形腔38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的高度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的高度分别等于第十四矩形腔38的高度,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的上端面、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的上端面与第十四矩形腔38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44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45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五矩形腔46、第十六矩形腔47、第十七矩形腔48和第十八矩形腔49,第十五矩形腔46、第十六矩形腔47、第十七矩形腔48和第十八矩形腔49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十五矩形腔46、第十六矩形腔47、第十七矩形腔48和第十八矩形腔49的高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十五矩形腔46的左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五矩形腔46的前端面与第十三矩形腔37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五矩形腔46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三矩形腔37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五矩形腔46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二矩形腔36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五矩形腔46内设置有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的前端面与第十五矩形腔46的前端面连接,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的后端面与第十五矩形腔46的后端面连接,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的右端面、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的右端面和第十五矩形腔46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的高度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的高度等于第十五矩形腔46的高度,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的上端面、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的上端面与第十五矩形腔46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50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51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腔47的左端面与第十五矩形腔46的右端面连通,第十六矩形腔47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五矩形腔46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腔47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第十三矩形腔37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腔47的前端面到第十五矩形腔46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后端面到第十五矩形腔46的后端面的距离,第十六矩形腔47内设置有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的高度等于第十六矩形腔47的高度,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的右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右端面连接,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的上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十五矩形腔46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四矩形金属隔板52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腔47内设置有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3和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4,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3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3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3的上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3的高度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高度相等,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4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4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4的上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54的高度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高度相等,第十七矩形腔48的左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七矩形腔48的前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七矩形腔48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六矩形腔47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五矩形腔46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腔48内设置有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的前端面与第十七矩形腔48的前端面连接,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的后端面与第十七矩形腔48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的右端面、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的右端面和第十七矩形腔48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的高度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的高度分别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的高度,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的上端面、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的上端面与第十七矩形腔48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55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56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八矩形腔49的左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右端面连接,第十八矩形腔49的后端面与第十六矩形腔47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八矩形腔49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六矩形腔47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八矩形腔49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八矩形腔49内设置有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的前端面与第十八矩形腔49的前端面连接,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的后端面与第十八矩形腔49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的右端面、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的右端面和第十八矩形腔49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的高度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的高度等于第十八矩形腔49的高度,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的上端面、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的上端面与第十八矩形腔49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57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58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九矩形腔59、第二十矩形腔60、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第十九矩形腔59、第二十矩形腔60、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十九矩形腔59、第二十矩形腔60、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高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十九矩形腔59的左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九矩形腔59的后端面与第十一矩形腔30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九矩形腔59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一矩形腔3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九矩形腔59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二矩形腔36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第十九矩形腔59内设置有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的前端面与第十九矩形腔59的前端面连接,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的后端面与第十九矩形腔59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的右端面、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的右端面和第十九矩形腔59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的高度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的高度等于第十九矩形腔59的高度,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的上端面、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的上端面与第十九矩形腔59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63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64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矩形腔60的左端面与第十九矩形腔59的右端面连接,第二十矩形腔60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九矩形腔59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矩形腔60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六矩形腔47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矩形腔60的前端面到第十九矩形腔59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后端面到第十九矩形腔59的后端面的距离,第二十矩形腔60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的高度等于第二十矩形腔60的高度,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的右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右端面连接,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的上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十五矩形腔46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五矩形金属隔板65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矩形腔60内设置有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6和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7,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6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连接,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6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6的上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6的高度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高度相等,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7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7的直角腰长等于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23的直角腰,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7的上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67的高度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高度相等,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左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右端面连接,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前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一矩形腔61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十矩形腔6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一矩形腔61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一矩形腔61内设置有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的前端面与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前端面连接,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的后端面与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的右端面、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的右端面和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的高度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的高度等于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高度,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的上端面、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的上端面与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68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69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左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右端面连通,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后端面与第二十矩形腔60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二矩形腔62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十矩形腔6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二矩形腔62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十一矩形腔61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二矩形腔62内设置有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的前端面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前端面连接,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的后端面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的右端面、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的右端面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的高度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的高度等于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高度,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的上端面、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的上端面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70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71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腔48、第十八矩形腔49、第十四矩形腔38、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排列,第十七矩形腔48、第十八矩形腔49、第十四矩形腔38、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十七矩形腔48、第十八矩形腔49、第十四矩形腔38、第二十一矩形腔61和第二十二矩形腔62中每相邻两个矩形腔的间距相等;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按照从前往后顺序依次均匀间隔排列,每个H型波导功分器分别包括第二十三矩形腔72、第二十四矩形腔73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第二十三矩形腔72、第二十四矩形腔73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通过在第一金属板5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二十三矩形腔72、第二十四矩形腔73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高度等于第一矩形腔9的高度,第二十三矩形腔72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三矩形腔72前后方向长度的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三矩形腔72内设置有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的左端面和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的左端面分别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连接,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右端面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的右端面分别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右端面连接,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的前端面、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的前端面和第二十三矩形腔72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的后端面、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的后端面和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的高度、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的高度、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的高度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的高度均等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的上端面、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的上端面、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的上端面、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的上端面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75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76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77前后方向的长度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78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2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后端面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前端面贴合连通,第二十四矩形腔73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十四矩形腔73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十三矩形腔7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四矩形腔73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两倍,第二十四矩形腔73内设置有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和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的上端面、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的上端面、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的上端面、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的上端面和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的高度、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的高度、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的高和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的高度分别等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高度,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的左端面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左端面连接,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的后端面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后端面连接,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15mm;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前后方向的长度为0.24mm;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的右端面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右端面连接,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的后端面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后端面连接,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的前端面、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的前端面和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的右端面与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的左端面贴合连接,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38mm;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前后方向的长为0.06mm;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前端面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后端面连接,第二十五矩形腔74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十五矩形腔74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十三矩形腔7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左右方向长度等于第十七矩形腔48的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第二十五矩形腔74内设置有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和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的上端面、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的上端面、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的上端面、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的高度、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的高度、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的高度和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的高度分别等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高度,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的左端面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左端面连接,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的后端面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后端面连接,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矩形金属隔板83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的右端面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的后端面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后端面连接,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84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七矩形金属隔板80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的后端面、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的后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的右端面与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的左端面贴合连接,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八矩形金属隔板81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86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九矩形金属隔板8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85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与第十七矩形腔48的右端面连通,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十七矩形腔48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与第十八矩形腔49的右端面连通,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十八矩形腔49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与第十四矩形腔38的右端面连通,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十四矩形腔38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与第二十一矩形腔61的右端面连通,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十一矩形腔61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左端面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的右端面连通,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矩形金属隔板组由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和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组成,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位于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中,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的高度等于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的右端面与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右端面连接,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87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十七矩形腔48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位于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中,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的高度等于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的右端面与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88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十八矩形腔49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距离为0.01mm;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位于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中,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的高度等于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的右端面与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右端面连接,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89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十四矩形腔38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位于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中,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的高度等于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的右端面与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右端面连接,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90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十一矩形腔61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前方且距离为0.01mm;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位于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中,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的高度等于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高度,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的右端面与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72的右端面连接,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左右方向的长度,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矩形金属隔板22前后方向的长度,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91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十二矩形腔62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一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构成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构成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第三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构成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第四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构成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第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上端面构成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模式转换层3包括第二金属板92以及设置在第二金属板92上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第二金属板92与第一金属板5上下贴合;模式转换腔阵列由80个模式转换腔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形成,每个模式转换腔分别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通的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通过在第二金属板92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金属板92的上表面所在平面重合,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高度均相等且小于第二金属板92的高度,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高度等于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高度,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长边分别沿模式转换腔阵列的列方向,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宽边沿模式转换腔阵列的行方向,第二十六矩形腔93、第二十七矩形腔94、第二十八矩形腔95、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三十矩形腔97的长边长度相等,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宽边长度小于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宽边长度,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宽边长度大于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宽边长度且小于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宽边长度,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宽边长度等于第三十矩形腔97的宽边长度,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宽边长度等于第二十九矩形腔96的宽边长度,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宽度小于1/2λ0,λ0为中心频率290GHz所对应的波长,以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中心作为基准,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中心相对于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中心向左偏移0.1mm,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中心与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宽边,第二十九矩形腔96和第二十七矩形腔94相对于第三矩形腔11的中心对称,第三十矩形腔97和第二十六矩形腔93相对于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中心对称,将每个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中心作为该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距离为.7mm,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从前往后依次首尾连接,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第二十六矩形腔93的宽边,第二金属板92的下表面设置有80个相同的第二输入端口98,80个第二输入端口98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80个第二输入端口98分别通过在第二金属板92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80个第二输入端口98与80个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95上下一一对应连通,对应连通的一个第二输入端口98和一个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95中,第二输入端口98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95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输入端口98的长边平行于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长边且其长度小于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长边长度,第二输入端口98的宽边平行于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宽边且其长度小于第二十八矩形腔95的宽边长度;第二输入端口98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前端面与其内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79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二输入端口98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的1/3,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行第二输入端口98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前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74的前端面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1列和第2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98的中,第1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3列和第4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98的中,第3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十四矩形腔73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1列和第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1列和第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1列和第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1列和第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1列和第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1列和第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1列和第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1列和第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1列和第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1列和第1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3列和第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3列和第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3列和第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3列和第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3列和第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3列和第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3列和第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3列和第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3列和第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3列和第1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1列和第1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1列和第1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1列和第1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1列和第1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1列和第1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1列和第1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1列和第1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1列和第1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1列和第1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1列和第2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3列和第1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3列和第1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3列和第1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3列和第1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3列和第1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3列和第1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3列和第1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3列和第1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73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3列和第1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74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3列和第2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98连通;4列模式转换腔分别作为模式转换层3的四个输出端口,用于连接平板波导功分层2。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平板波导功分层2包括第三金属板99以及设置在第三金属板99上的功分阵列,功分阵列由4个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按照1行4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分别包括第三十一矩形腔101和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第三十一矩形腔101位于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上方,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前端面与第三金属板99的前端面平行,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左端面与第三金属板99的左端面平行,第三十一矩形腔101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五倍,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上端面位于第三金属板99的上端面上,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上端面和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下端面连通,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下端面设置在第三金属板99的下端面上,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前端面与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后端面与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十二矩形腔102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叠,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高度等于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高度;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均与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102上下连通,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七矩形腔94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与所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九矩形腔96的右端面所在平面到该第三十二矩形腔102的右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1,2,3,4。
如图11、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辐射层1包括第四金属板103以及设置在第四金属板103上的辐射阵列,第四金属板103为矩形板,辐射阵列由8个连续横向枝节104按照1行8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连续横向枝节104分别包括第三十三矩形腔105和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第三十三矩形腔105位于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上方,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前端面与第四金属板103的前端面平行,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左端面与第四金属板103的左端面平行,第三十三矩形腔105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两倍,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上端面位于第四金属板103的上端面上,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上端面和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下端面连通,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下端面在第四金属板103的下端面上,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前端面与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后端面与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二分之一,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叠,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高度等于第三十三矩形腔105的高度,相邻两个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三矩形腔105之间的中心间距和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之间的中心间距均为0.85mm;相邻两列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相邻两列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三矩形腔105之间的中心间距的两倍,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分别与位于第1列和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上下连通,且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左端面与位于第1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右端面与位于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分别与位于第3列和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上下连通,且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左端面与位于第3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右端面与位于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分别与位于第5列和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上下连通,且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左端面与位于第5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右端面与位于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分别与位于第7列和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上下连通,且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左端面与位于第7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100的第三十一矩形腔101的右端面与位于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104的第三十四矩形腔106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对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进行仿真,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在270GHz至310GHz的回波损耗曲线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的E面和H面的方向图如图15所示。分析图14可知在289.5GHz到290.5GHz的范围内,天线的回波损耗优于-20dB,天线的增益在整个频带范围内为32.2dBi,本发明可工作在太赫兹频段(290GHz),分析图15可知,本发明的车载雷达天线其辐射的方向图在E面(垂直方向)主波束宽度有10°,在H面(水平方向)主波束宽度有2°,达到车载雷达天线的指标。将该车载雷达天线进行水平机械转动,来使该天线辐射出来的波束在水平方向覆盖20°至120°,在垂直方向覆盖10°。

Claims (8)

1.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辐射层、平板波导功分层、模式转换层和馈电网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多路TE10模信号,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的多路TE10模信号的能量排布近似泰勒分布,所述的模式转换层用于将所述的馈电网络层输出的每路TE10模信号分别转换为准TEM模线源信号发送给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将每路所述的准TEM模线源信号一分二后发送给所述的辐射层,所述的辐射层向外辐射平面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馈电网络层包括第一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上的一个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两个H面波导功分器和四个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所述的H面波导功分器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每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分别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按照2行2列的方式分布,将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分别记为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和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1列,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1行第2列,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1列,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第2行第2列,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右侧且两者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位于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后侧且两者前后对称,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位于四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之间,将两个所述的H面波导功分器分别称为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左侧,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位于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右侧,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和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左右对称,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入外部信号,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每个所述的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模式转换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包括从左往右依次排布并连通的第一矩形腔、第二矩形腔和第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正中间,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且小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腔、所述的第二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连通,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所述的第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为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四矩形腔、第五矩形腔、第六矩形腔、第七矩形腔、第八矩形腔和第九矩形腔,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高度均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0倍,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对接,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和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50,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且不超过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的1/20;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四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90,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两者所在直线重合;
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后端面和右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且小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所述的第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五矩形腔的后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八矩形腔的左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九矩形腔的右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包括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五个H型波导功分器和矩形金属隔板组;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矩形腔和第十一矩形腔,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左端面为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10倍,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二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二矩形腔、第十三矩形腔和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2mm,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五矩形腔、第十六矩形腔、第十七矩形腔和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四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两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右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上端面三者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
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器包括第十九矩形腔、第二十矩形腔、第二十一矩形腔和第二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六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前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后端面到所述的第十九矩形腔的后端面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五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五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两者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五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和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三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两条直角腰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左端面和后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长等于所述的第一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直角腰,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隔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九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排列,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中每相邻两个矩形腔的间距相等;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按照从前往后顺序依次均匀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分别包括第二十三矩形腔、第二十四矩形腔和第二十五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前后方向长度的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内设置有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和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左端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右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右端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高度均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金属匹配块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分别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匹配块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贴合连通,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和第九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和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分别等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15mm;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为0.24mm;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为0.38mm;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为0.06mm;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左右方向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左右方向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内设置有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和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和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分别等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后端面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后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的左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三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九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二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左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6mm;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连通,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矩形金属隔板组由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和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组成,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四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七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五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十八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前方且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六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十四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七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的第二十一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前方且距离为0.01mm;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位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中,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高度等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的右端面与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的第二十三矩形腔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隔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的第十八矩形金属隔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十二矩形腔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合;第一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第三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第四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第五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的上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式转换层包括第二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上的模式转换腔阵列,所述的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的第一金属板上下贴合;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由80个模式转换腔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分别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通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第二十七矩形腔、第二十八矩形腔、第二十九矩形腔和第三十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通过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上表面开设矩形槽形成,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上表面所在平面重合,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高度均相等且小于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五矩形腔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长边分别沿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的列方向,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宽边沿所述的模式转换腔阵列的行方向,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长边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且小于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边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宽度小于1/2λ0,λ0为中心频率290GHz所对应的波长,以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作为基准,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向左偏移0.1mm,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所述的第二十九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相对于所述的第三矩形腔的中心对称,所述的第三十矩形腔和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对称,将每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中心作为该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距离为.7mm,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从前往后依次首尾连接,位于同一列的20个模式转换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六矩形腔的宽边,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下表面设置有80个相同的第二输入端口,80个第二输入端口按照20行×4列的方式排布,80个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分别通过在所述的第二金属板的下表面开设矩形槽实现,80个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与80个所述的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上下一一对应连通,对应连通的一个第二输入端口和一个模式转换腔的第二十八矩形腔中,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八矩形腔沿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长边且其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长边长度,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宽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且其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八矩形腔的宽边长度;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其内的第六矩形金属隔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的1/3,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行第二输入端口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所述的H型波导功分器中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和第二十五矩形腔的前端面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1列和第2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的中,第1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位于同一行第3列和第4列的两个第二输入端口的中,第3列输入端口的左端面到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的第二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1列和第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1列和第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1列和第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1列和第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1列和第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1列和第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1列和第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1列和第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1列和第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一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1列和第1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行第3列和第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行第3列和第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行第3列和第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4行第3列和第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行第3列和第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6行第3列和第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行第3列和第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8行第3列和第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9行第3列和第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二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0行第3列和第1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1列和第11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1列和第12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1列和第13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1列和第14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1列和第15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1列和第16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1列和第17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1列和第18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1列和第19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三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1列和第20行第2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1行第3列和第11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2行第3列和第12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3行第3列和第13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二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4行第3列和第14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5行第3列和第15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三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6行第3列和第16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7行第3列和第17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四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8行第3列和第18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四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9行第3列和第19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所述的第四H面T型波导功分网络的第五输出端中的第二十五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20行第3列和第20行第4列的第二输入端口连通;4列模式转换腔分别作为所述的模式转换层的四个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的平板波导功分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平板波导功分层包括第三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三金属板上的功分阵列,所述的功分阵列由4个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按照1行4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分别包括第三十一矩形腔和第三十二矩形腔,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上方,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前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左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五倍,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下端面设置在所述的第三金属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叠,所述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高度;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均与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上下连通,位于第h列的每个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七矩形腔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与所位于第h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中的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该模式转换腔中的第二十九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到该第三十二矩形腔的右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1,2,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层包括第四金属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四金属板上的辐射阵列,所述的第四金属板为矩形板,所述的辐射阵列由8个连续横向枝节按照1行8列的方式从左往右均匀间隔排布形成,每个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分别包括第三十三矩形腔和第三十四矩形腔,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位于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上方,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前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左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左端面平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的两倍,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上端面位于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上端面和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下端面连通,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下端面在所述的第四金属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前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后端面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从左至右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从左至右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直线重叠,所述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高度等于所述的第三十三矩形腔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和第三十四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均为0.85mm;相邻两列所述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相邻两列所述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三矩形腔之间的中心间距的两倍,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1列和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1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1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2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3列和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3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2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4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5列和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5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3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6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分别与位于第7列和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上下连通,且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左端面与位于第7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左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位于第4列的第二E面波导功分器的第三十一矩形腔的右端面与位于第8列的连续横向枝节的第三十四矩形腔的右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CN201811562102.7A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Active CN109687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2102.7A CN109687099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2102.7A CN109687099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7099A true CN109687099A (zh) 2019-04-26
CN109687099B CN109687099B (zh) 2021-01-15

Family

ID=6618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2102.7A Active CN109687099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70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716A (zh) * 2021-09-06 2021-10-01 华南理工大学 全息天线、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006A (ja) * 1988-08-08 1990-02-15 Arimura Giken Kk 分割給電型方形導波線路
US20070229380A1 (en) * 2005-03-16 2007-10-04 Masahiko Oota Planar Antenna Module, Triple Plate Planar, Array Antenna, and Triple Plate Feeder-Waveguide Converter
US20150123863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Thales Compact bipolarization power splitter, array of a plurality of splitters, compact radiating element and planar antenna comprising such a splitter
CN106099363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宁波大学 一种用于平面cts天线的宽频带线源
CN106848601A (zh) * 2017-01-17 2017-06-13 宁波大学 一种平板波导cts阵列天线的加工方法
CN106887716A (zh) * 2017-01-17 2017-06-23 宁波大学 一种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7134658A (zh) * 2017-03-30 2017-09-05 宁波大学 一种小型化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8123220A (zh) * 2018-02-02 2018-06-05 苏州灵致科技有限公司 低副瓣波导缝隙阵列天线
CN109037927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宁波大学 一种低剖面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9037928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宁波大学 一种超宽带cts平板阵列天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006A (ja) * 1988-08-08 1990-02-15 Arimura Giken Kk 分割給電型方形導波線路
US20070229380A1 (en) * 2005-03-16 2007-10-04 Masahiko Oota Planar Antenna Module, Triple Plate Planar, Array Antenna, and Triple Plate Feeder-Waveguide Converter
US20150123863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Thales Compact bipolarization power splitter, array of a plurality of splitters, compact radiating element and planar antenna comprising such a splitter
CN106099363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宁波大学 一种用于平面cts天线的宽频带线源
CN106848601A (zh) * 2017-01-17 2017-06-13 宁波大学 一种平板波导cts阵列天线的加工方法
CN106887716A (zh) * 2017-01-17 2017-06-23 宁波大学 一种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7134658A (zh) * 2017-03-30 2017-09-05 宁波大学 一种小型化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8123220A (zh) * 2018-02-02 2018-06-05 苏州灵致科技有限公司 低副瓣波导缝隙阵列天线
CN109037927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宁波大学 一种低剖面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9037928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宁波大学 一种超宽带cts平板阵列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 YOU ET AL: "Millimeter-Wave High-Gain Frequency-Scanned Antenna Based on Waveguide 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尤清春等: "一种紧凑型的宽频带单脊波导功分器", 《电子元件与材料》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716A (zh) * 2021-09-06 2021-10-01 华南理工大学 全息天线、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1716B (zh) * 2021-09-06 2022-01-11 华南理工大学 全息天线、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7099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44363A1 (en) Flat panel array antenna with integrated polarization rotator
US10790592B2 (en) Low-profile CTS flat-plate array antenna
CN109037928A (zh) 一种超宽带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5958214A (zh) 一种可扩展高集成有源相控阵天线
CN106711622A (zh) 天线阵列和天线
CN107134658A (zh) 一种小型化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6887716B (zh) 一种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4901001B (zh) 脊波导偏置缝耦合微带振子双极化天线
CN109687099A (zh) 一种车载雷达天线
CN109193126A (zh) 一种频率扫描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1800356A (zh) 共形有源相控阵天线单元
CN102427171A (zh) Ka波段平板缝隙阵天线单脉冲馈电网络
CN111585049B (zh) 一种低副瓣平板阵列天线
US4121220A (en) Flat radar antenna employing circular array of slotted waveguides
CN107204518B (zh) 一种宽带高效率平板天线
US3906502A (en) Bilateral series feed for array antennas
CN109687128A (zh) 一种基于siw技术的cts平板阵列天线
CN109755767A (zh) 八频段双极化单脉冲双反射面天线
CN110444904B (zh) 一种空气填充金属平面阵列天线
CN102496784B (zh) 脊波导宽边横向直缝隙天线
GB1341512A (zh)
CN106505289A (zh) 一种宽频带波导功分器
US20050253770A1 (en) Line-replaceable transmit/receive unit for multi-band active arrays
CN106099285B (zh) 一种wlan合路器及其合路方法和耦合窗口设计方法
CN206532887U (zh) 天线阵列和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