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3755B -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3755B
CN109683755B CN201811409356.5A CN201811409356A CN109683755B CN 109683755 B CN109683755 B CN 109683755B CN 201811409356 A CN201811409356 A CN 201811409356A CN 109683755 B CN109683755 B CN 109683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type
interface
display
ed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93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3755A (zh
Inventor
杨文奇
罗强
廖安华
王永亮
于金胜
梁金龙
赵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tong Che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93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3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3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3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3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3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UI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

Description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UI可为电子设备向用户显示信息的界面,并接收作用于UI界面的用户操作的界面。例如,车载设备可包括车载显示屏;在车载显示屏可以显示UI界面。UI界面可包括:应用界面和桌面;在桌面上显示有第一类应用图标,若检测到作用于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操作,可以触发对应的应用打开,从而在应用上显示应用界面;但是目前的UI界面显示单一,尤其是小屏设备的UI显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UI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户界面UI显示方法,包括:
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
基于上述方案,若在所述第一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则在所述第二UI上隐藏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和,
若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则所述第一UI上影藏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添加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基于第二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删除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基于第三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和/或,
基于第四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其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一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应用界面的所述第二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和/或第四编辑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为所述第二UI隐藏应用界面所对应应用的应用图标。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UI包括非编辑状态和编辑状态,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非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隐藏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载设备中。
一种用户界面UI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执行,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提供的应用界面UI显示方法。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提供的应用界面UI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显示屏可以在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进行切换,第一UI为显示应用图标的界面;而第二UI可为多个能够显示应用界面的显示位;一个显示位可显示一个应用界面,如此实现了第二UI上能够同时显示多个UI,相对于在显示应用界面时,仅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至少在第二UI通过同时多个应用界面的显示,无需用户在多个应用界面之间进行切换,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与此同时,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可以直接切换,而不是退出某一个应用界面才能达到显示应用图标的界面,如此,后续第二UI上显示的应用界面所对应的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还可以直接从第一UI返回到第二UI,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UI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UI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UI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UI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UI处于编辑状态下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I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I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S110: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步骤S120: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步骤S130: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
本实施例提供的UI显示方法,会应用于一个显示屏中。在本实施例中,该UI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操作系统中,优先可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中,例如,安卓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者移动端的linux操作系统等。
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为不同的UI,第一UI和第二UI是相互独立的两个UI。所述第一UI可为应用界面的显示界面,所述第二UI可为应用图标的显示界面。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可为应用图标的一种,此处的“第一类”仅为为了区分后续的应用图标的名称,没有特定的含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可为不同类型的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可为不同类型的UI。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切换显示第一UI和第二U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的显示面积等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的个数均可为1个或多个。
若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仅包括一个时,所述切换操作可仅包括一种,若检测到该用户输入的切换操作,则在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如,若显示屏当前显示的是第一UI,将基于所述切换操作切换到显示第二UI;若显示屏当前显示的是第二UI,则基于所述切换操作切换到显示所述第一UI。
所述第二UI显示的应用界面为电子设备上某一个应用启动之后的显示界面,该显示界面决定于该应用的开发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UI上若同时显示有多个应用界面时,例如,同时显示有2个或3个应用界面时,每一个应用界面上都设置有焦点,如此在每一个应用界面上的控件都处于激活状态,能够检测用户操作。如此,所述第二UI上的每一个应用界面都可以直接接收用户输入,而无需进行显示屏上焦点位置的切换。若应用界面A上设置有焦点,则焦点所在控件处于聚焦状态,则该控件可以接收用户收入,而不再仅仅是显示内容。
图2所示为一种第二UI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在图2中一个应用界面可为一个小部件。在图2中的文字“应用6”、“应用7”及“应用8”指示的是该应用界面所对应的应用。
图3所示为一种第一UI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在图3中文字“应用1”至“应用13”表示其所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所对应的应用。
第一类应用图标可为圆形图标或者矩形图标,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形状不限。
若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界面时,则所述切换操作包括:
第一类切换操作,用于在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进行切换;
第二类切换操作,用于在第一UI的多个界面之间进行切换,和/或,用于在第二UI的多个界面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类切换操作和所述第二类切换操作的操作参数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类切换操作和所述第二类切换操作均为滑动操作,则所述第一类切换操作和第二类切换操作的滑动方向不同。例如,所述第一类切换操作在显示屏上的滑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类切换操作在显示屏上的滑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可垂直于第二方向。
例如,左右滑动可认为需要在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进行切换,上下滑动可认为需要在第一UI的多个界面之间滑动;或者,在第二UI的多个界面之间滑动。或者,上下滑动可认为需要在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进行切换,左右滑动可认为需要在第一UI的多个界面之间滑动;或者,在第二UI的多个界面之间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UI包括多个界面时,在电子设备生成有第一UI的循环队列,可以在显示屏上循环切换第一UI的多个界面。和/或,若所述第二UI包括多个界面时,在所述电子设备生成有第二UI的循环队列,可以在显示屏上循环切换第二UI的多个界面。通过循环队列可以实现第一UI和/或第二UI的循环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UI上显示的第一类应用图标,该第一类应用图标可用来启动应用,或者,通过作用于第一UI上的第一类应用图标A,将第一类应用图标A所对应的应用A启动之后,切换到第二UI的显示,并在第二UI上显示应用A的应用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用界面可为应用启动之后显示的界面,在该应用界面可显示该应用的各种信息和/或控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用界面可为小部件(Widget)。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UI上至少设置有多个显示位,一个显示位可显示一个应用的应用界面。该应用界面可为各种类型的界面,例如,矩形界面、类矩形界面或圆形界面等。
以地图应用为例,地图应用的应用界面包括:地图显示界面、导通界面等。若应用A的应用界面A显示在显示位A上,则在显示位A上,应用A可以切换显示其不同的应用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UI就可以显示多个显示位,每一个显示位显示一个应用界面,如此,在一个第二UI上可以显示多个应用界面,如此,用户在一个第二UI就可以查看到多个应用的应用界面。例如,该电子设备为车载设备,驾驶员在驾车的过程中,同时开启的地图应用进行导通、同时开启了广播应用收听广播,在相关技术中,这两个应用是不会显示在一个UI界面,即同时显示的,若用户当前查看地图应用,但是车载设备显示的广播应用的应用界面,则需要用户操作才可以,这样容易导致驾驶的不安全。在本实施例中,会同时在第二UI上显示多个UI,如此,用户可以在不切换UI的情况下,就可以查看多个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UI有多个界面,则根据当前是否显示,则包括了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I上显示的多个应用界面所对应的应用,在运行时可以在电子设备共享资源,该资源可包括:存储资源;如此,因为资源贡献,减少不同的资源之间,独立运行所需的整合操作。
结合图2和图3可知,在图2所示的第二UI上显示有应用界面的应用6、应用7及应用8在图3所示的第一UI未显示有应用图标。同样在第一UI上显示有应用图标的应用,在图2所示第二UI上并为显示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应用的属性信息,控制第二UI上显示的应用界面的形状。所述属性信息可包括:应用类型;例如,若第二UI当前显示界面包括:音乐应用的应用界面,音乐的应用界面可为圆形界面,以产生模拟黑胶唱片的图形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输入的应用界面的形状指示信息,控制所述第二UI上的应用界面的显示。例如,用户指示当前应用界面为圆形,则第二UI上显示圆形应用界面,若用户指示当前应用界面为矩形,则第二UI上显示矩形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所述第一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则在所述第二UI上隐藏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和,若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则所述第一UI上影藏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为独立的UI,但是在第一UI和第二UI进行显示时,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若在第一UI上显示有某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则第二UI上就未显示该第一类应用图标所对应应用的应用界面,即第二UI就隐藏了该第一类应用图标所对应应用的应用界面。若某一个应用的应用界面显示在第二UI上,则所述第一UI上就不会显示该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如此,可以减少同一个应用的应用界面和应用图标重复显示占用的显示面积,从而可以节省显示面积,尤其适用于小尺寸的屏幕。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UI上设置了多个显示位,每一个显示位的显示面积都可小于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从而实现多个应用界面的同步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可包括:非编辑状态和编辑状态;在所述非编辑状态下,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正常显示第一类应用图标和应用界面,在编辑状态下,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可被编辑,从而控制第一UI显示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和第二UI显示的应用界面。例如,在编辑状态下,调整第一UI上显示的第一类应用图标的个数、位置和/或面积;在编辑状态下,调整第二UI上显示的应用界面,应用界面的个数,和/或,应用界面的显示位置等。
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检测作用于第一UI和/或第二UI上的状态切换操作;
步骤S220:根据所述切换状态,控制所述第一UI和/或所述第二UI在编辑状态和非编辑状态之间切换。
例如,若第一UI和/或第二UI当前处于非编辑状态,检测到作用于空白位置的长按操作,切换到编辑状态。再例如,检测到作用于编辑状态下的退出按钮,退出编辑状态切换到非编辑状态。又例如,检测到作用于非编辑状态下,第一UI和/或第二UI上的切换控件,可以退出非编辑状态,切换到编辑状态。
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包括:
步骤S230:在所述编辑状态下,检测编辑操作;
步骤S240:根据所述编辑操作,编辑当前显示的第一UI或当前显示的第二UI。
具体地如,根据所述编辑操作,所述编辑当前显示的第一UI或当前显示的第二UI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第一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添加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基于第二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删除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基于第三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基于第四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仅检测一个编辑操作,会同时实现了第一UI和第二UI的联动编辑;一个操作实现了双重编辑效果,减少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在编辑状态下的联动编辑,实现了在非编辑状态下的关联显示,此处的关联显示包括:在第一UI显示有第一类应用图标的应用,在第二UI上不显示应用界面,且在第二UI上显示有应用界面的,在第一UI上不显示第一类应用图标。
图5所示为一种处于编辑状态的第二UI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在图5中此时的第二UI同时显示有应用界面及小型的应用图标(即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第二类应用图标形成的循环队列,在图5中展示为应用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其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一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应用界面的所述第二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和/或第四编辑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UI的编辑状态下或者非编辑状态下,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第二类应用图标又可以称之为小应用图标,是比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的。检测作用于第二类应用图标的第一编辑操作,在第二UI上添加对应应用的应用界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与所述第一UI上的第一类应用图标是对应的,例如,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可是第二类应用图标的缩小版。假设在第一UI上有10个第一类应用图标,则至少在第二UI编辑状态下,可显示10个第二类应用图标。若第二类应用图标的个数,超过了第二UI一次可显示的个数,则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形成循环列表,则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在第二UI上可以切换当前显示的第二类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I上显示应用界面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编辑操作可为:将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从第二区域拖到第一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所述第二编辑操作可为:将第二UI显示的应用界面拖到第二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若检测到第一编辑操作,在第二区域显示拖动到第二区域的第二类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删除第二区域显示的第二类应用图标;和/或,若检测第二编辑操作,删除第一区域显示的应用界面,并同步在第二区域增加对应应用的第二类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编辑操作和第四编辑操作都直接作用于第一类应用图标,例如,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可为:将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向第一UI界面之外拖动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UI处于编辑状态,则在第一UI显示的第一类应用编辑上显示有编辑控件,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可以直接作用于删除控件上的删除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UI处于编辑状态,在所述第一UI上还可显示有第三类应用图标,所述第三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面积。所述第三类应用图标所对应的应用为当前在第二UI上有应用图标的应用。
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和第三类应用图标可显示在不同的区域,例如,第一类应用显示在第一UI上的第三区域,第三类应用图标显示在第一UI的第四区域。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可为:将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从第三区域拖到第四区域的拖动操作;所述第四编辑操作可为:将所述第三类应用图标从第四区域拖到第三区域的拖动操作。若检测到第三编辑操作,则所述第三区域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第四区域显示目标应用的第三类应用图标;若检测到第四边界操作,则在第三区域增加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同时在第四区域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三类应用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退出编辑状态,则第一UI隐藏所述第三类应用图标,第二UI隐藏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且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区域可以用于非编辑状态下的第一UI显示第一类应用图标,第二区域可以用于非编辑状态下的第二UI显示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应用图标和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可为同尺寸的小应用图标,第一类应用图标可为大应用图标,小应用图标可为大应用图标的缩小版,缩小比例可为预先设定的静态值,也可以是根据当前第一UI和第二UI可供第二类应用图标及第三类应用图标的面积,和需要显示的个数,动态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载设备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可为显示在车载设备的车载显示屏上的界面。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I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110,用于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第二显示模块120,用于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切换模块130,用于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I显示装置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10、第二显示模块120及切换模块130,可为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第一UI及第二UI的显示,和第一UI和第二UI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所述第一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则在所述第二UI上隐藏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和,若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则所述第一UI上影藏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编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添加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第二编辑模块,用于基于第二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删除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第三编辑模块,用于基于第三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和/或,
第四编辑模块,用于基于第四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12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其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一编辑操作;
和/或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应用界面的所述第二编辑操作;
和/或,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和/或第四编辑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为所述第二UI隐藏应用界面所对应应用的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I包括非编辑状态和编辑状态,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非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隐藏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几个示例:
记录用户选择的需要显示的小部件(widget),并承现相应界面。
小部件页显示了相应的应用后:如小部件显示了应用6,应用7应用8
另一屏的应用列表则不显示上述应用:
可以通过添加,删除的用户操作,添加或删除小部件,来显示用户认为需要经常性操作的小部件.
根据用户所选择的需要显示的小部件,调整应用页,与小部件联动。
本示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执行,实现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应用界面UI显示方法,具体可如图1和/或图2所示的方法。
该电子设备可为应用汽车上的车载设备,也可以为屏蔽电脑等人载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为各种类型的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屏可为触控显示屏。
所述处理器可为各种类型的处理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可编程阵列等。
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与所述显示屏连接,例如,所述总线可为集成电路总线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应用界面UI显示方法;具体可如图1和/或图2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界面UI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其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在编辑状态下联动编辑;其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在编辑状态下的联动编辑包括:一个编辑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UI或所述第二UI的编辑操作触发下,在所述第一UI删除的应用图标的同时,将所述第一UI上删除的应用图标所对应应用界面添加到所述第二U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在所述第一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则在所述第二UI上隐藏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和,
若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有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则所述第一UI上隐藏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添加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基于第二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二UI删除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并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
和/或,
基于第三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删除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和/或,
基于第四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UI上添加目标应用的第一类应用图标,并在所述第二UI上删除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UI上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其中,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显示面积;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一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应用界面的所述第二编辑操作;
和/或,
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类应用图标的所述第三编辑操作和/或第四编辑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为所述第二UI隐藏应用界面所对应应用的应用图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I包括非编辑状态和编辑状态,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非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隐藏所述第二类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二UI处于所述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二UI显示第二类应用图标。
7.根据权利要求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载设备中。
8.一种用户界面UI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一UI显示至少一个第一类应用图标;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二UI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界面,其中,所述第二UI上设置有应用界面的至少两个并列显示位,一个显示位用于显示一个所述应用界面;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的所述第一UI及所述第二UI,其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在编辑状态下联动编辑;其中,所述第一UI和所述第二UI在编辑状态下的联动编辑包括:一个编辑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UI或所述第二UI的编辑操作触发下,在所述第一UI删除的应用图标的同时,将所述第一UI上删除的应用图标所对应应用界面添加到所述第二UI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提供的用户界面UI显示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后,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提供的用户界面UI显示方法。
CN201811409356.5A 2018-11-23 2018-11-23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683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9356.5A CN109683755B (zh) 2018-11-23 2018-11-23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9356.5A CN109683755B (zh) 2018-11-23 2018-11-23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3755A CN109683755A (zh) 2019-04-26
CN109683755B true CN109683755B (zh) 2020-11-06

Family

ID=66185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9356.5A Active CN109683755B (zh) 2018-11-23 2018-11-23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3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902B (zh) * 2019-12-30 2023-09-26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67856A (zh) * 2021-08-30 2021-12-31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隐喻式界面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363A (zh) * 2012-06-29 2012-11-21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及其显示方法
CN103838488A (zh) * 2014-03-21 2014-06-04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功能键与多屏切换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6155560A (zh) * 2016-07-28 2016-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控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N106227415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图标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06868A (zh) * 2016-09-05 2017-02-15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29663B (zh) * 2017-05-17 2020-05-08 江苏大学 一种用于提高驾驶安全的车载界面显示方法
CN107390968A (zh) * 2017-06-14 2017-11-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互换的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3755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0268B2 (en) Ope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489040B2 (en)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in a unified interest layer
US10140014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ctivat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input
US104451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pplications
CN104281429B (zh) 驱动多层透明显示器
EP2703987B1 (en) Data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34052B (zh) 动态输入设备的上下文控制
US1074739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applications through application selection screen
US9946446B2 (en) Mobile terminal
US20130268853A1 (en) Mobile terminal comprising a man/machine interface
KR20130093043A (ko) 터치 및 스와이프 내비게이션을 위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모바일 디바이스
CN105474160A (zh) 高性能触摸拖放
US20170031581A1 (en)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ui) for customized user access to application functionalities
WO201711362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ystem of mobile device
US20160216929A1 (en) Processing application interface
CN109683755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3150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53132A (zh) 一种消息通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5277B (zh)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57453A (zh) 功能界面展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94576A (zh) 应用程序场景切换方法和装置
EP32145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ultiple display assembly
CN105975155A (zh) 显示屏幕任务界面切换设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EP4350496A1 (en) Progra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634544B (zh)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