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8996A -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8996A
CN109678996A CN201710980453.9A CN201710980453A CN109678996A CN 109678996 A CN109678996 A CN 109678996A CN 201710980453 A CN201710980453 A CN 201710980453A CN 109678996 A CN109678996 A CN 109678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atalytic component
ester
alkyl
magnes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04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8996B (zh
Inventor
高明智
蔡晓霞
刘海涛
马晶
陈建华
马吉星
王军
胡建军
李昌秀
何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7109804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8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8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8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8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8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a.将镁化合物、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接触,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b.用钛化合物处理步骤a中析出的所述固体物,在用钛化合物处理固体物的过程中和/或处理之前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本发明的催化剂体系在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定向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 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由该催化剂预聚合得到的预聚合催化剂体系、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分为三大类,即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目前,传统的Ziegler-Natta丙烯聚合用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都加入酯类、醚类、酮类等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其中酯类化合物以二元羧酸酯类化合物为主,如邻苯二甲酸酯、丙二酸酯、丁二酸酯、1,3-二醇酯、二酚酯等。早期有使用单酯类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单酯类化合物,如苯甲酸乙酯,但是由于单酯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低,等规度低,产品需要脱无规物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随着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聚烯烃催化剂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催化剂的研发从第一代的 TiCl3AlCl3/AlEt2Cl体系和第二代的TiCl3/AlEt2Cl体系,到第三代的氯化镁为载体、单酯或芳香二元酸酯为内给电子体、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的 TiCl4·ED·MgCl2/AlR3·ED体系。催化剂的活性和定向性能是衡量催化剂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的内给电子体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定向性能影响比较明显。通常一个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应该具有高的聚合活性,同时定向性能可调。
专利文献CN103059169A、CN103059171A、CN103059172A、CN103059174A、CN103059173A等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镁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溶液后,加入析出剂等方法析出固体物,在固体颗粒形成以后,使用含磷化合物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催化剂的定向性能有所提高,但是处理后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降低,且催化剂的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在溶解时加入少量单酯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粒型,还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且催化剂的定向能力也很好。该催化剂体系在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定向性能,很好地实现了两种性能平衡。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
a.将镁化合物、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接触,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
b.用钛化合物处理步骤a中析出的所述固体物,在用钛化合物处理固体物的过程中和/或处理之前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2-C20烯烃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或C7-C20芳烷基,R1、R2可任选地键接成环;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C3-C10环烷基;进一步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2-C8烷基。
根据本发明,具体优选地,所述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乙酸乙酯、丙酸乙酯、正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叔丁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丙酯、正丁酸丙酯、异丁酸丙酯和叔丁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为乙酸乙酯。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a包括:将镁化合物、通式(Ⅰ) 所示的化合物、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接触,形成均匀溶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惰性稀释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各种用于溶解ZN催化剂组分的溶剂,优选选自C6-C10的烷烃或芳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己烷、庚烷、辛烷、癸烷、苯、甲苯、二甲苯和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析出剂可以为金属卤化物,优选为卤化钛,更优选为四氯化钛。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酯、酮、醛和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元羧酸酯,更优选为丙二酸酯类化合物。
所述助析出剂包括但不限于:如: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丁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丁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丁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戊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戊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戊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己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己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己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庚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庚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庚酯、二丙基丙二酸二丙酯、二异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正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己基丙二酸二丙酯、二正戊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甲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丙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苯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乙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甲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丙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丙酯、苄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苄基丙二酸二丙酯、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甲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丙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丁酯、二苯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乙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甲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丙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丁酯、苄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丁酯、二苄基丙二酸二丁酯、苯基乙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甲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丙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正丁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异丁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异戊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正戊基丙二酸二戊酯、二苯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乙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甲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丙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正丁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异丁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异戊基丙二酸二戊酯、苄基正戊基丙二酸二戊酯、二苄基丙二酸二戊酯、苯基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甲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正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异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异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正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二苯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甲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正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异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异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苄基正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二苄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苯基甲基丙二酸二苯酯、苯基丙基丙二酸二苯酯、苯基正丁基丙二酸二苯酯、苯基异丁基丙二酸二苯酯、苯基异戊基丙二酸二苯酯、苯基正戊基丙二酸二苯酯、二苯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乙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甲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丙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正丁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异丁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异戊基丙二酸二苯酯、苄基正戊基丙二酸二苯酯、二苄基丙二酸二苯酯、芴基甲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芴基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芴基正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芴基异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芴基异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芴基正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二芴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苯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苯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甲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甲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丙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丙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丁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丁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戊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戊酯、烯丙基甲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正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异丁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异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烯丙基正戊基丙二酸二环己酯和二烯丙基丙二酸二环己酯,优选选自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正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叔丁基丙二酸二丙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丙酯。
根据本发明,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可选自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现有技术中可用作内给电子体的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硅化合物均可用于本发明。所述内给电子体优选选自含氧化合物,进一步优选选自一元或多元羧酸酯类化合物,再优选选自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如2,4- 戊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间甲氧基苯甲酸酯、2- 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5-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丁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4- 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6-二甲基 -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 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 -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对氯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对甲基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间甲基苯甲酸)酯、 2,2,6,6-四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 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丁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6-乙基-3,5- 辛二醇二苯甲酸酯、5-甲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丁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5- 二甲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甲基-4-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苯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和4-丁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优选为: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 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间甲氧基苯甲酸酯、2-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1,2-亚苯基二苯甲酸酯、3-甲基-5-叔丁基-1,2-二亚苯基二苯甲酸酯、4-叔丁基-1,2-二亚苯基二苯甲酸酯、4-甲基 -1,2-二亚苯基二苯甲酸酯等。所述内给电子体最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二元醇苯甲酸酯类化合物,例如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本发明中,所述镁化合物选自二卤化镁、二卤化镁的水合物或醇合物以及二卤化镁中一个卤原子被烃氧基或卤代烃氧基所取代的衍生物,优选为二卤化镁或二卤化镁的醇合物;例如二氯化镁、二溴化镁、二碘化镁以及它们的醇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钛化合物可选用通式为TiXm(OR)4-m的钛化合物,式中 R为C1-C20的烃基,X为卤素,1≤m≤4。所述钛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三氯一乙氧基钛,优选四氯化钛。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基于每摩尔镁化合物中的镁计,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为0.001-1摩尔,优选为0.02-0.5摩尔;析出剂的用量为 2-40摩尔,优选为4-30摩尔;助析出剂的用量为0.001~30摩尔,优选为 0.05~15摩尔;钛化合物的用量为3~40摩尔,优选为5~30摩尔;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用量为0.005~15摩尔,优选为0.05~5摩尔。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时,基于每摩尔镁化合物中的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的用量为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的用量为0.1-3摩尔。
本发明中的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可参见中国专利 CN85100997中,其相关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特别指出的是,其中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数在2~8的脂肪族烯烃、二烯烃或卤代脂肪族烯烃或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和内醚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化合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甲基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四氢呋喃。其中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或亚磷酸的烃基酯或卤代烃基酯,具体如:正磷酸三甲酯、正磷酸三乙酯、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苯甲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包含下述组分的反应产物:
1)上述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优选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nX3-n,式中R’为氢或C1-C20的烃基,X为卤素,0<n≤3;具体可选自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辛基铝、三异丁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二氯乙基铝,优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
3)任选地,外给电子体组分,优选地,所述外给电子体组分的通式为 (R1)kSi(OR2)4-k,式中0≤k≤3,R1选自卤素、氢原子和C1-C20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氨基,R2为C1-C20的烷基或卤代烷基、 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氨基。
所述“任选地,外给电子体组分”意味着根据需要,可选择加或不加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对于需要立构规整性很高的烯烃聚合物应用时,需加入3)外给电子体组分。所述外给电子组分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优选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在上述催化剂体系中,所述组分1)和组分2)的摩尔比以钛:铝计为 1:(5-1000),优选1:(25-100);所述组分3)和组分1)的摩尔比以外给电子体:钛计为0-500:1,优选25-100:1。当组分3)外给电子体为上述的有机硅化合物时,则所述组分3)和组分1)的摩尔比以硅:钛计为0-500:1,优选25-100:1。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体系,所述预聚合催化剂包含上述的催化剂组分和/或上述的催化剂体系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预聚倍数为0.1~1000g烯烃聚合物/g固体催化剂组分;优选地,预聚倍数为约0.2~500g聚合物/g固体催化剂组分。预聚合工序可以在-20至80℃,优选0~50℃的温度下,在液体中或气相中进行。预聚合步骤可以作为连续聚合工艺中的一部分在线进行,或在间歇操作中独立地进行。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在上述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上述预聚合催化剂体系中至少一种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优选所述烯烃的通式为CH2=CHR”,R”为氢、C1-C12的烷基或C6-C12的芳基,更优选所述烯烃为乙烯或丙烯。
本发明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加入反应器中用于聚合过程中,或者催化剂可以在加入第一个聚合反应器之前进行预聚合,以预聚合催化剂的方式参与反应。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反应按照公知的聚合方法进行,可以在液相或气相中进行,也可以在液相和气相聚合阶段组合的操作下进行。可采用常规的技术如淤浆法、气相流化床等,其中烯烃可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4- 甲基-1-戊烯和1-己烯,特别适用于丙烯的均聚合或丙烯与其他烯烃的共聚合。较好地是采用以下反应条件:聚合温度0~150℃,优选60~90℃。聚合压力为0.01~10MPa。
根据本发明,在溶解时加入少量单酯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粒型,还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且催化剂的定向能力也很好。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测试方法
聚合物等规指数II:采用庚烷抽提法测定(庚烷沸腾抽提6小时):2 克干燥的聚合物样品,放在抽提器中用沸腾庚烷抽提6小时后,将剩余物干燥至恒重所得的聚合物重量(g)与2的比值即为等规指数。
熔融指数MI:使用熔融指数仪在230℃、2.16kg压力下,根据ASTM D1238-99《用挤压塑性计测定热塑性熔化流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
丙烯聚合
容积为5L的不锈钢反应釜,经气体丙烯充分置换后,加入AlEt 32.5mmol,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0.l mmol,再加入下列述的催化剂组分10mg以及1.2L氢气(标准状态),通入液体丙烯2.3L,升温至70℃,维持此温度1小时。降温,泄压,得到PP粉料。聚合物性能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1
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12.5mL,乙酸乙酯0.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h,固体完全溶解,加入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8mmol,继续维持1h。将溶液冷却至-29℃以下,1h内滴加TiCl4 56mL,滴加完匀速升温至 80℃,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向所述固体物加入6mmol 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维持温度1h,过滤后,分别用甲苯70mL洗涤两次,得到固态的沉淀物。然后向沉淀物中加入甲苯60mL和TiCl4 40mL,升温到110℃,维持2h,过滤;同样操作重复一次。之后,再用甲苯70mL在110℃下洗涤沉淀物三次,时间各为10min,再加入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催化剂组分。
实施例2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乙酸乙酯0.8mL替代乙酸乙酯 0.5mL。
实施例3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乙酸乙酯0.2mL替代乙酸乙酯 0.5mL。
实施例4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乙酸丙酯替代乙酸乙酯。
实施例5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丙酸丙酯替代乙酸乙酯。
实施例6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甲基-5-叔丁基-1,2-二亚苯基二苯甲酸酯替代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对比例1
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h,固体完全溶解,加入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乙酯8mmol,继续维持1h。将溶液冷却至-29℃以下,1h内滴加TiCl4 56mL,滴加完匀速升温至80℃,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向所述固体物加入6mmol 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维持温度1h,过滤后,分别用甲苯70mL洗涤两次,得到固态的沉淀物。然后向沉淀物中加入甲苯60mL和TiCl4 40mL,升温到110℃,维持2h,过滤;同样操作重复一次。之后,再用甲苯70mL在110℃下洗涤沉淀物三次,时间各为10min,再加入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催化剂组分。
对比例2
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h,固体完全溶解,加入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8mmol,继续维持1h。将溶液冷却至-29℃以下,1h内滴加TiCl4 56mL,滴加完匀速升温至80℃,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向所述固体物加入6mmol 3-甲基-5-叔丁基-1,2-二亚苯基二苯甲酸酯,维持温度1h,过滤后,分别用甲苯70mL洗涤两次,得到固态的沉淀物。然后向沉淀物中加入甲苯60mL和TiCl4 40mL,升温到 110℃,维持2h,过滤;同样操作重复一次。之后,再用甲苯70mL在110℃下洗涤沉淀物三次,时间各为10min,再加入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催化剂组分。
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催化剂跟现有技术(对比例1-2)相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催化剂定向能力好。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
a.将镁化合物、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接触,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
b.用钛化合物处理步骤a中析出的所述固体物,在用钛化合物处理固体物的过程中和/或处理之前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2-C20烯烃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或C7-C20芳烷基,R1、R2可任选地键接成环;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C3-C10环烷基;进一步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2-C8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步骤a包括:将镁化合物、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接触,形成均匀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析出剂为金属卤化物,优选为卤化钛,更优选为四氯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酯、酮、醛和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元羧酸酯,更优选为丙二酸酯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含氧化合物,进一步优选选自一元或多元羧酸酯类化合物,再优选选自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最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二元醇苯甲酸酯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镁化合物选自二卤化镁、二卤化镁的水合物或醇合物以及二卤化镁中一个卤原子被烃氧基或卤代烃氧基所取代的衍生物,优选为二卤化镁或二卤化镁的醇合物;
所述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Xm(OR)4-m,式中R为C1-C20的烃基,X为卤素,1≤m≤4。
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摩尔镁化合物中的镁计,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为0.001-1摩尔,优选为0.02-0.5摩尔;析出剂的用量为2-40摩尔,优选为4-30摩尔;助析出剂的用量为0.001~30摩尔,优选为0.05~15摩尔;钛化合物的用量为3~40摩尔,优选为5~30摩尔;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用量为0.005~15摩尔,优选为0.05~5摩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摩尔镁化合物中的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的用量为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的用量为0.1-3摩尔。
9.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包含下述组分的反应产物:
1)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优选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nX3-n,式中R’为氢或C1-C20的烃基,X为卤素,0<n≤3;
3)任选地,外给电子体组分,优选地,所述外给电子体组分的通式为(R1)kSi(OR2)4-k,式中0≤k≤3,R1选自卤素、氢原子和C1-C20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氨基,R2为C1-C20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氨基。
10.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体系,所述预聚合催化剂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和/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催化剂体系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预聚倍数为0.1~1000g烯烃聚合物/g固体催化剂组分。
11.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权利要求9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体系中至少一种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优选所述烯烃的通式为CH2=CHR”,R”为氢、C1-C12的烷基或C6-C12的芳基,更优选所述烯烃为乙烯或丙烯。
CN201710980453.9A 2017-10-19 2017-10-1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Active CN109678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453.9A CN109678996B (zh) 2017-10-19 2017-10-1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453.9A CN109678996B (zh) 2017-10-19 2017-10-1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8996A true CN109678996A (zh) 2019-04-26
CN109678996B CN109678996B (zh) 2021-11-19

Family

ID=66183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0453.9A Active CN109678996B (zh) 2017-10-19 2017-10-19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89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979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催化剂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1447A1 (en) * 2011-11-30 2013-09-05 Basf Corporation New internal donors for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ii
CN106478845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0894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1447A1 (en) * 2011-11-30 2013-09-05 Basf Corporation New internal donors for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ii
CN106478845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0894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979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催化剂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8996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8029B2 (ja) トリオキサシロカン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方法
CN105440178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05153332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应用
CN10784090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
CN104558292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5085732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4513330B (zh) 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9678996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4558293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CN104513327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840909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
CN106608940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CN104558291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7344976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4558290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
CN109679004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784091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
CN107840905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
CN106496366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6496373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4513332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5085730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
CN109678998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9679006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04513328B (zh)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