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4652B -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4652B
CN109674652B CN201910062447.4A CN201910062447A CN109674652B CN 109674652 B CN109674652 B CN 109674652B CN 201910062447 A CN201910062447 A CN 201910062447A CN 109674652 B CN109674652 B CN 109674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upporting legs
needle body
fixed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2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4652A (zh
Inventor
李跃兵
单宇
毛彦溪
龙珊
周亚飞
周红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100624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4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4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4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4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4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H39/086Acupuncture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Suction c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针体和前支腿,前支腿设置有两个并相对布置,两个前支腿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撑杆二,横撑杆二的中部设置有用来夹紧针体并对针体进行操作的持针部,两个所述前支腿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与横撑杆二相互平行的横撑杆一,横撑杆一的中部固定有用来对枕体进行引导进针的导向机构,前支腿的下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对针体的进针角度调节。该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操作简单便捷,而且便于整个装置的拆取,提高进针的稳定性,降低病患痛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对新手的操作要求,具有更佳的实用性,有助于中医针灸的普及。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其中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主要作用包括:
疏通经络,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现有的针法所采用的针具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这些针具由于需要避免在操作时降低对人体的创伤,因此需要将针体制作的细长,针柄部位为了便于操作者手持方便,需要制作的相对较粗而且具有质量感,便于进行操作,这些针的特征就导致对使用者要求较高,而经验不足的操作者在使用时技术生疏,稳定性差,会增加病患的痛苦,甚至扩大创伤部位,而且针柄部位较重,而针体较细,常会在刺入身体之后针柄摇晃幅度较大,导致病患痛苦加剧,甚至针体弯折,如果将针柄制作呈空心又会增加制作工艺难度。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针体和前支腿,前支腿设置有两个并相对布置,且两个前支腿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撑杆二,横撑杆二的中部设置有用来夹紧针体并对针体进行操作的持针部,两个所述前支腿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与横撑杆二相互平行的横撑杆一,横撑杆一的中部固定有用来对枕体进行引导进针的导向机构,针体的上端部固定在持针部,针体的下端部穿过导向机构,前支腿的下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对针体的进针角度调节,持针部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横撑杆二中部的衬套,衬套的上端口边缘处同轴线固定有转套,且转套的外侧面开设有可以增加摩擦力的纹路,衬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胶塞柱,衬套的下端口内侧固定有对胶塞柱进行限位的限位环板,胶塞柱的上端面同轴固定有柱筒,且柱筒与衬套、转套之间均能够相对活动,柱筒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且针体的上端部固定在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柱筒内壁中部的环板座,环板座的上表面固定有锥形夹具,柱筒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螺帽位于柱筒内侧的下表面固定有胀紧卡体,胀紧卡体的下端部与锥形夹具的锥形面相配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与前支腿对应的后支腿,后支腿的上端与对应的前支腿的中部通过连杆和销轴铰接连接,后支腿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后吸盘,且前支腿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前吸盘,连杆、前支腿、后支腿以及相对应的前吸盘与后吸盘之间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优选的,其中一侧的所述前支腿与对应的后支腿中部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前支腿上位于连杆和前吸盘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滑块,且滑槽与滑块的横截面为相互配合的燕尾型结构,滑块上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螺套,螺套通过螺纹连接螺杆,后支腿的中部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套筒,套筒通过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螺杆。
优选的,锥形夹具由橡胶材质制成,且下端部固定在环板座上,锥形夹具的中心处沿中心轴线走向开设有贯通的通槽,且螺帽的中心也开设有与锥形夹具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
优选的,胶塞柱由橡胶材质制成,且胶塞柱与衬套的内壁接触贴合的外侧面沿圆周走向开设有环槽,且胶塞柱的中心开设有与锥形夹具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
优选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横撑杆一中部的导向筒,导向筒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夹体,夹体为截面呈扇形的柱体结构,且多个所述夹体沿圆周走向等间隔均匀排布。
优选的,导向筒的内侧壁沿圆周走向均布有与夹体对应的导向柱,导向柱沿径向方向指向导向筒的中心轴线,夹体与导向筒内壁相对的弧形面开设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通孔,且导向柱滑动插接在通孔内,通孔内嵌接有滚珠,且滚珠能够相对活动,导向柱位于通孔内部的一端与滚珠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孔指向导向筒中心的开口端直径小于滚珠的直径。
优选的,后吸盘和前吸盘之间通过底板连接,且底板上开设有通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利用前吸盘、后吸盘和底板对穴位进行选定并将整个装置吸附固定在目标穴位处,操作简单便捷,而且便于整个装置的拆取;
2.本发明中,利用持针部上的夹紧机构对针体进行安装固定,通过转动螺帽使得胀紧卡体与锥形夹具作用,并使得锥形夹具夹紧针体,从而完成针体的固定,并且利用持针部对针体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即完成对针体的操作,提高进针的稳定性,降低病患痛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对新手的操作要求;
3.本发明中,利用角度调节机构对针体的进针角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便捷;
4.本发明中,导向机构采用滚动接触方式便于对针体的运动提供稳定的支撑导向作用,降低摩擦,有助于提高针体的使用寿命,保持针体进针时尖锐部的强度,避免弯折,而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针体的进针操作,具有更佳的实用性;
5.本发明中,利用本装置进行进针操作,有助于简化针体结构,降低针体的生产工艺要求,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有助于中医针灸的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总装结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胶塞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支腿;2-前吸盘;3-导向机构;4-底板;5-横撑杆一;6-限位环板;7-胶塞柱;8-针体;9-环板座;10-锥形夹具;11-凸环;12-胀紧卡体;13-螺帽;14-柱筒;15-转套;16-衬套;17-横撑杆二;18-角度调节机构;19-滑槽;20-螺套;21-滑块;22-螺杆;23-后吸盘;24-连杆;25-后支腿;26-套筒;27-导向筒;28-导向柱;29-夹体;30-通孔;31-弹簧;32-滚珠;33-环槽;34-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针体8和前支腿1,前支腿1设置有两个并相对布置,且两个前支腿1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撑杆二17,横撑杆二17的中部设置有用来夹紧针体8并对针体8进行操作的持针部,两个所述前支腿1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与横撑杆二17相互平行的横撑杆一5,横撑杆一5的中部固定有用来对枕体8进行引导进针的导向机构3,针体8的上端部固定在持针部,针体8的下端部穿过导向机构3,前支腿1的下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18,角度调节机构18可以对针体8的进针角度调节,持针部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横撑杆二17中部的衬套16,衬套16的上端口边缘处同轴线固定有转套15,且转套15的外侧面开设有可以增加摩擦力的纹路,衬套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胶塞柱7,衬套16的下端口内侧固定有对胶塞柱7进行限位的限位环板6,限位环板6可以限定针体8进针的深度,避免新手经验不足造成针体8扎上内脏的事故,胶塞柱7的上端面同轴固定有柱筒14,且柱筒14与衬套16、转套15之间均能够相对活动,柱筒14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且针体8的上端部固定在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柱筒14内壁中部的环板座9,环板座9的上表面固定有锥形夹具10,柱筒14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3,螺帽13位于柱筒14内侧的下表面固定有胀紧卡体12,胀紧卡体12的下端部与锥形夹具10的锥形面相配合,角度调节机构18包括两个与前支腿1对应的后支腿25,后支腿25的上端与对应的前支腿1的中部通过连杆24和销轴铰接连接,后支腿25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后吸盘23,且前支腿1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前吸盘2,连杆24、前支腿1、后支腿25以及相对应的前吸盘2与后吸盘23之间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其中一侧的所述前支腿1与对应的后支腿25中部之间通过螺杆22连接,前支腿1上位于连杆24和前吸盘2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内部滑动连接滑块21,且滑槽19与滑块21的横截面为相互配合的燕尾型结构,滑块21上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螺套20,螺套20通过螺纹连接螺杆22,后支腿25的中部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套筒26,套筒26通过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螺杆22。
本实施例中,锥形夹具10由橡胶材质制成,且下端部固定在环板座9上,锥形夹具10的中心处沿中心轴线走向开设有贯通的通槽,且螺帽13的中心也开设有与锥形夹具10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锥形夹具10的制作材质具有弹性形变特性,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包合固定针体8,并且对针体8表面不具有破坏性,另一方面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针体8,具有较宽的使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胶塞柱7由橡胶材质制成,且胶塞柱7与衬套16的内壁接触贴合的外侧面沿圆周走向开设有环槽33,且胶塞柱7的中心开设有与锥形夹具10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胶塞柱7的通槽是用来避免对针体8的运动产生干涉,保持进针操作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3包括固定在横撑杆一5中部的导向筒27,导向筒27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夹体29,夹体29为截面呈扇形的柱体结构,且多个所述夹体29沿圆周走向等间隔均匀排布,导向筒27的内侧壁沿圆周走向均布有与夹体29对应的导向柱28,导向柱28沿径向方向指向导向筒27的中心轴线,夹体29与导向筒27内壁相对的弧形面开设有与导向柱28相配合的通孔30,且导向柱28滑动插接在通孔30内,通孔30内嵌接有滚珠32,且滚珠32能够相对活动,导向柱28位于通孔30内部的一端与滚珠32之间通过弹簧31连接,通孔30指向导向筒27中心的开口端直径小于滚珠32的直径,这样就能够保持滚珠32与针体8接触的同时避免滚珠32从通孔30中脱落。
本实施例中,后吸盘23和前吸盘2之间通过底板4连接,且底板4上开设有通口34,通口34用来限定穴位位置,便于操作者找准穴位,另外通口34用来对针体8的进针路径避让。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该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在进行阵法操作时使用如下:
穴位的选定:在对目标穴位进行进针时,找到目标穴位,并将底板4上的通口34对准穴位,使得穴位与通口34位置内,然后通过前吸盘2和后吸盘23将整个装置吸附固定在目标穴位处;
针体8的安装固定:如图1,正向转动螺帽13使得螺帽13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胀紧卡体12沿柱筒14上移,随着螺帽13和胀紧卡体12的上移,胀紧卡体12与锥形夹具10的间隙增加,锥形夹具10不受力,并将针体8的尖锐部向下依次穿过螺帽13的通槽、锥形夹具10的通槽、环板座9、限位环板6以及导向筒27的中心,并使得尖锐部露出导向筒27下端口一段合适长度但不接触人体皮肤,然后反向转动螺帽13使得螺帽13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胀紧卡体12沿柱筒14下移,随着螺帽13和胀紧卡体12的下移,胀紧卡体12与锥形夹具10的间隙减小并接触,锥形夹具10的锥形面受到胀紧卡体12的挤压力使得锥形夹具10形变向通槽处挤压夹紧针体8,从而完成针体8的固定;
针体8的进针角度调节:如图2,正向或反向转动螺杆22,螺杆22的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带动螺套20向套筒26靠近或远离,当螺套20向套筒26靠近或远离时前支腿1与后支腿23之间的垂直间距变小或变大,因此由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得知,前支腿1绕前支腿1与前吸盘2之间的销轴旋转,从而使得前支腿1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针体8的进针角度的调节,由于螺纹具有轴向的自锁性,因此角度调节完成后,无需其他的固定保持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螺杆22与前支腿1、后支腿23不垂直,避免形成死点,保持角度调节的顺畅;
对针体8的进针操作:当需要在上下位置移动针体8时,此时利用凸环11推动柱筒14在衬套16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柱筒14的上移或下移带动胶塞柱7和针体8同步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针体8的提插操作;
当需要对针体8进行转动时,利用手指捏住转套15,并转动转套15,转套15的转动带动衬套16的转动,衬套16的转动带动胶塞柱7和柱筒1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针体8同步转动,实现对针体8的捻转操作;
其中胶塞柱7的作用是增加与衬套16之间的阻尼,保持柱筒14在静止状态下针体8的位置稳定,而且又能够在施加一定力的作用下进行针体8的运动,胶塞柱7外侧壁上的环槽33用来存储润滑液,避免胶塞柱7的表面干涩,造成阻尼增大不利于针体8的操作稳定性;
整个装置的拆取:当对针体8的操作结束,需要将针体8停留在病患身上时,正向转动螺帽13使得螺帽13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胀紧卡体12沿柱筒14上移,随着螺帽13和胀紧卡体12的上移,胀紧卡体12与锥形夹具10的间隙增加,锥形夹具10不受力,解除对针体8的固定,此时将前吸盘2和后吸盘23与病患身体脱离即可,以便进行下一穴位的进针操作,操作过程如上,取针时直接将针体8取下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
本发明中,在进针操作过程中,导向机构3的作用如下:针体8插入导向筒27内部中心处,导向筒29内部的各个夹体29包围在针体8的外围,并且在弹簧31的作用下滚珠32与针体8的外侧壁滚动接触,当针体8上下移动或转动时,滚珠32与针体8均产生相应的滚动运动,此种滚动接触方式便于对针体8的运动提供稳定的支撑导向作用,降低摩擦,有助于提高针体8的使用寿命,保持针体8进针时尖锐部的强度,避免弯折,另一方面由于针法包含的针体8种类较多,直径不同,因此弹簧31的可伸缩性是的导向机构3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针体8的进针操作,具有更佳的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针体(8)和前支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1)设置有两个并相对布置,且两个前支腿(1)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撑杆二(17),所述横撑杆二(17)的中部设置有用来夹紧针体(8)并对针体(8)进行操作的持针部,两个所述前支腿(1)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与横撑杆二(17)相互平行的横撑杆一(5),所述横撑杆一(5)的中部固定有用来对针 体(8)进行引导进针的导向机构(3),所述针体(8)的上端部固定在持针部,所述针体(8)的下端部穿过导向机构(3),所述前支腿(1)的下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18),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8)可以对针体(8)的进针角度调节;
所述持针部包括定轴转动连接在横撑杆二(17)中部的衬套(16),所述衬套(16)的上端口边缘处同轴线固定有转套(15),且转套(15)的外侧面开设有可以增加摩擦力的纹路,所述衬套(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胶塞柱(7),所述衬套(16)的下端口内侧固定有对胶塞柱(7)进行限位的限位环板(6),所述胶塞柱(7)的上端面同轴固定有柱筒(14),且柱筒(14)与衬套(16)、转套(15)之间均能够相对活动,所述柱筒(14)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且针体(8)的上端部固定在夹紧机构中;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柱筒(14)内壁中部的环板座(9),所述环板座(9)的上表面固定有锥形夹具(10),所述柱筒(14)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3),所述螺帽(13)位于柱筒(14)内侧的下表面固定有胀紧卡体(12),所述胀紧卡体(12)的下端部与锥形夹具(10)的锥形面相配合;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8)包括两个与前支腿(1)对应的后支腿(25),所述后支腿(25)的上端与对应的前支腿(1)的中部通过连杆(24)和销轴铰接连接,所述后支腿(25)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后吸盘(23),且前支腿(1)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前吸盘(2),所述连杆(24)、前支腿(1)、后支腿(25)以及相对应的前吸盘(2)与后吸盘(23)之间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其中一侧的所述前支腿(1)与对应的后支腿(25)中部之间通过螺杆(22)连接,所述前支腿(1)上位于连杆(24)和前吸盘(2)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9),所述滑槽(19)内部滑动连接滑块(21),且滑槽(19)与滑块(21)的横截面为相互配合的燕尾型结构,所述滑块(21)上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螺套(20),所述螺套(20)通过螺纹连接螺杆(22),所述后支腿(25)的中部通过销轴定轴转动连接套筒(26),所述套筒(26)通过轴承定轴转动连接螺杆(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夹具(10)由橡胶材质制成,且下端部固定在环板座(9)上,所述锥形夹具(10)的中心处沿中心轴线走向开设有贯通的通槽,且螺帽(13)的中心也开设有与锥形夹具(10)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柱(7)由橡胶材质制成,且胶塞柱(7)与衬套(16)的内壁接触贴合的外侧面沿圆周走向开设有环槽(33),且胶塞柱(7)的中心开设有与锥形夹具(10)同轴线的贯通的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固定在横撑杆一(5)中部的导向筒(27),所述导向筒(27)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的夹体(29),所述夹体(29)为截面呈扇形的柱体结构,且多个所述夹体(29)沿圆周走向等间隔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27)的内侧壁沿圆周走向均布有与夹体(29)对应的导向柱(28),所述导向柱(28)沿径向方向指向导向筒(27)的中心轴线,所述夹体(29)与导向筒(27)内壁相对的弧形面开设有与导向柱(28)相配合的通孔(30),且导向柱(28)滑动插接在通孔(30)内,所述通孔(30)内嵌接有滚珠(32),且滚珠(32)能够相对活动,所述导向柱(28)位于通孔(30)内部的一端与滚珠(32)之间通过弹簧(31)连接,所述通孔(30)指向导向筒(27)中心的开口端直径小于滚珠(32)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吸盘(23)和前吸盘(2)之间通过底板(4)连接,且底板(4)上开设有通口(34)。
CN201910062447.4A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Active CN109674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2447.4A CN109674652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2447.4A CN109674652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4652A CN109674652A (zh) 2019-04-26
CN109674652B true CN109674652B (zh) 2021-02-12

Family

ID=6619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2447.4A Active CN109674652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4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2469A (zh) * 2019-05-15 2019-10-08 杭州优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流脉冲眼周肌肉拉伸仪器及使用方法
CN110236939A (zh) * 2019-07-10 2019-09-17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穴位注射多功能仪器
CN110496051A (zh) * 2019-08-30 2019-11-26 杨昊颖 一种针灸定位装置
CN110946754B (zh) * 2020-01-07 2022-04-15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利用x射线精准取穴的进针装置
CN111228612B (zh) * 2020-01-09 2022-02-22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智能自动气推注射埋针机构
CN113367885B (zh) * 2020-03-10 2022-07-29 成都米戈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青光眼引流管及其材料和植入装置
CN111419507B (zh) * 2020-04-15 2021-11-23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辅助夹板机构
CN114869754A (zh) * 2022-05-13 2022-08-0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多节结构的针灸穿刺引导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925U (zh) * 1991-03-12 1991-09-04 陈坤瑞 针灸选穴量规
KR101104600B1 (ko) * 2009-10-28 2012-01-12 고석우 사혈기 보호캡을 구비한 무통 사혈기
CN204246488U (zh) * 2014-11-28 2015-04-08 曹圣荣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
CN204618852U (zh) * 2015-05-07 2015-09-09 旺苍县康骨堂颈腰椎病研究所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CN205672216U (zh) * 2016-04-26 2016-11-09 杨柳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器
CN207137032U (zh) * 2017-02-13 2018-03-27 朱国营 一种中医师针灸穴位的辅助装置
CN108158811A (zh) * 2018-01-10 2018-06-15 卢乐 一种可任意旋转的针灸针推进器
CN208405354U (zh) * 2017-12-12 2019-01-22 贵州省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针灸器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925U (zh) * 1991-03-12 1991-09-04 陈坤瑞 针灸选穴量规
KR101104600B1 (ko) * 2009-10-28 2012-01-12 고석우 사혈기 보호캡을 구비한 무통 사혈기
CN204246488U (zh) * 2014-11-28 2015-04-08 曹圣荣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
CN204618852U (zh) * 2015-05-07 2015-09-09 旺苍县康骨堂颈腰椎病研究所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CN205672216U (zh) * 2016-04-26 2016-11-09 杨柳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器
CN207137032U (zh) * 2017-02-13 2018-03-27 朱国营 一种中医师针灸穴位的辅助装置
CN208405354U (zh) * 2017-12-12 2019-01-22 贵州省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针灸器具
CN108158811A (zh) * 2018-01-10 2018-06-15 卢乐 一种可任意旋转的针灸针推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4652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4652B (zh) 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CN109674651B (zh)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进针器
CN208823446U (zh) 一种多支针灸针进针器
CN110496051A (zh) 一种针灸定位装置
CN108578187B (zh) 一种腿部按摩装置
CN112294620A (zh) 一种医疗用中医临床推拿用辅助装置
CN108743289B (zh) 多功能老年椅
CN208552454U (zh) 一种中医推拿辅助装置
CN205885909U (zh) 安全胰岛素笔配套用针
CN211214257U (zh) 肠胃蠕动促进装置
CN115869187B (zh)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CN110559169A (zh) 肠胃蠕动促进装置
CN207722069U (zh) 高血压头痛辅助治疗装置
CN110279567A (zh) 一种中医临床推拿用辅助装置
CN213251220U (zh) 美容针发射器
CN111166663B (zh) 一种中医针灸盒
CN201253340Y (zh) 一种针灸针
CN215607644U (zh) 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
CN219963454U (zh) 一种针灸用定位装置
CN219630087U (zh) 一种基于精雕疗法的面部提升美容按摩仪
CN108245746A (zh) 带按摩装置的注射器辅助装置
CN112137856B (zh) 适配立式全方位全身按摩装置
CN215584791U (zh) 一种医用儿科康复护理装置
CN219878624U (zh) 一种按摩护理装置
CN219354667U (zh) 一种针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