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3088A -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3088A
CN109673088A CN201710950232.7A CN201710950232A CN109673088A CN 109673088 A CN109673088 A CN 109673088A CN 201710950232 A CN201710950232 A CN 201710950232A CN 109673088 A CN109673088 A CN 109673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value
luminescence unit
values
threshold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0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3088B (zh
Inventor
高铭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l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9502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3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3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3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3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发光模块、照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且发光模块适可依据控制信号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照度传感器适可取得照度值。控制器耦接于发光模块以及照度传感器,适可依据照度阀值与所取得的照度值的值差来产生调整发光单元的控制信号,其中,照度阀值关联于发光单元与照度传感器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据此,能够节省电力并符合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依据环境来调整亮度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照明用电子装置中,用户必须手动地依其需求来控制开关或调整亮度。
以路灯为例,目前常见的作法是设定开启与关闭的时间点,来使路灯至少在入夜后都能够发挥功能。然而,在不同时节里日出与日落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目前的作法可能会在天色仍明亮时就把路灯开启而导致电力的浪费,或在天色已经昏暗时却尚未开启路灯而导致道路的视线不良。此外,例如云层厚度、雨水以及雾霾等天气因素也会对能见度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路灯亮度的需求改变。
再者,传统具的智能照度调整的发光装置是于发光源附近装设一照度传感器以对照射面进行照度监控并对应发光源输出功率。然而在发光源离照射面具有相当远高度的情况下(例如路灯),照度传感器无法精确测得照射面(例如路面)所反射而回的反射光。特别是在干扰物通过(例如行人、车辆等)的情况下,照度传感器所收到的信号会被严重干扰。
据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照明机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来符合使用上的需求,同时可减少距离影及干扰物通过所造成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致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能够通过适应环境亮度来对应调整输出,同时节省电力并且符合使用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照明系统包括发光模块、第一照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且发光模块适可依据控制信号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第一照度传感器适可取得第一照度值。控制器耦接于发光模块以及第一照度传感器,适可依据照度阀值与第一照度值的值差来产生调整发光单元的控制信号,其中,照度阀值关联于发光单元与第一照度传感器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第一照度传感器在发光单元未驱动时取得环境照度值,并且控制器记录此环境照度值。控制器依据上述几何设置关系以及环境照度值,设定照度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当第一照度值不符合照度阀值,上述的控制器依据第一照度值与照度阀值的值差,通过控制信号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在第一照度值符合照度阀值后,当第一照度值改变并且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未改变时,控制器依据第一照度值的变化量,调整环境照度值与照度阀值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二照度传感器,耦接于控制器并且经配置以取得第二照度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第二照度传感器不接收来自发光单元的光源。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控制器依据第二照度值以及几何设置关系,设定照度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控制器依据期望照度值,调整照度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通讯单元,耦接于控制器并且用以接收期望照度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上述的第一照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4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照明方法适用于包括发光单元以及第一照度传感器的照明系统。此照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照度传感器取得第一照度值;以及依据照度阀值与第一照度值的值差,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其中,照度阀值关联于发光单元以及第一照度传感器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照明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取得环境照度值;以及依据环境照度值以及几何设置关系,设定照度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取得环境照度值的步骤包括在发光单元未驱动时,通过第一照度传感器取得环境照度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二照度传感器。上述取得环境照度值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二照度传感器取得第二照度值,以作为环境照度值。其中,第二照度传感器经配置以不接收来自发光单元的光源。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照明方法还包括取得期望照度值,并且以下依据环境照度值以及几何设置关系,设定照度阀值包括依据环境照度值、几何设置关系以及期望照度值设定照度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依据照度阀值与第一照度值的值差,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照度值低于照度阀值,提升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以及当第一照度值高于照度阀值,降低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照明方法还包括依据环境照度值与期望照度值的值差决定开启或关闭发光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方法中,上述的第一照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4米。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在环境照度值高于或等于期望照度值时,不驱动照明系统的发光单元;在环境照度值低于期望照度值时,才驱动照明系统的发光单元,并且能够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以使目标照明区域中的实际照度值等于期望照度值。据此,能够符合多种不同环境下的照度需求并同时节省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概要方块图;
图4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概要方块图。
附图标号说明
CTL:控制器;
LM:发光模块;
LS:照明系统;
LU:发光单元;
MK:灯罩;
PT:灯柱;
SNR:照度传感器;
SNR_1:第一照度传感器;
SNR_2:第二照度传感器;
S210~S260:照明方法的步骤;
TG:目标照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当照明系统的目标照明区域中有足够的照度值(以下称期望照度值Luxex)时,可以视为照明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照明效果。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当环境光源充足时,照明系统不提供或是提供较少的光能量;当环境光源不足时,照明系统便会提供充分的光能量以使目标照明区域中达到期望照度值。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能见度也会导致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需求改变,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还会依据当下的能见度,来以不同的期望照度值作为标准判断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是否足够,并在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不足够时增加所提供的光能量,且在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过高时降低所提供的光能量。
再一方面,为减少因传感器与照射面的距离过远所产生的测量误差,以及干扰物通过等影响,本发明则采用与传统照明装置不同的测量模式,藉此可更精确求得照射面的照度值,以下将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进行说明。
图1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统的示意图;图1B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照明系统LS例如为路灯,包括灯柱PT、发光模块LM、至少一个照度传感器SNR以及控制器CTL,其中控制器CTL耦接于发光模块LM以及照度传感器SNR。
发光模块LM包括发光单元LU,适可依据来自控制器CTL的控制信号来调整发光单元LU发光时的输出功率。当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提高时,发光单元LU所提供的光能量会增加;反之当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降低时,发光单元LU所提供的光能量会减少。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LU例如为一灯泡,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光模块LM还包括灯罩MK,其中发光单元LU例如设置于灯罩MK之中,利用灯罩MK本身的结构来聚集或控制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LU的设置位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H。当灯泡开启或驱动时,会朝向目标照明区域TG(例如,地面)提供光能量。
照度传感器SNR适可实时取得照度值,并将所取得的照度值传递至控制器CTL。有别于传统照明装置的传感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灯柱PT上,且与发光单元LU的距离H’处设置有一个照度传感器SNR,其感测方向并不是朝向目标照明区域TG(即朝下接收目标照明区域TG的反射光),而是例如但不限于朝向正上方或朝向发光单元LU,较佳是朝向发光单元LU。因此,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照度传感器SNR不仅会接收到环境光源,也会直接接收到来自发光单元LU的光源以取得照度值(以下也称第一照度值)。
然而,本发明的照度传感器SNR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LU(例如,路灯)也可设置有其它的照度传感器SNR。如图1B所示,除了设置于灯柱PT上的照度传感器SNR外,另一个照度传感器SNR例如是设置于灯罩MK上相对于发光单元LU的另一侧(即发光单元LU或灯罩MK的顶端),以接收环境光源但不接收来自发光单元LU的光源,据以更直接地取得来自环境光源的环境照度值Luxen。特别是,为了避免人车或其他道路因素的干扰,图1A与图1B所示实施例中的照度传感器SNR的设置位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皆大于4米。
控制器CTL会依据照度阀值Luxth与第一照度值Lux1的差值△Lux来产生控制信号,以实时地调整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本实施例中,控制器CTL会设定照度阀值Luxth为照度传感器SNR至少需要感测到的照度值,并在照度阀值Luxth高于第一照度值Lux1时(即差值△Lux为正值时)增加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且在照度阀值Luxth低于第一照度值Lux1时(即差值△Lux为负值时)降低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使得第一照度值Lux1等于照度阀值Luxth
具体来说,由于发光单元LU与灯柱PT上的照度传感器SNR之间的距离较发光单元LU与目标照明区域TG(例如,地面)的距离近,灯柱PT上的照度传感器SNR所感测到的照度值将不小于目标照明区域TG中的实际照度值。因此,若希望目标照明区域TG中的实际照度值达到某一个期望照度值Luxexp,则依据不同的环境状况,灯柱PT上的照度传感器SNR也至少必须感测到一个特定的照度值。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CTL会将此特定的照度值设定为照度阀值Luxth
举例而言,H为5米,且H’为1米。当环境光源(例如,晴天)提供了目标照明区域TG100勒克斯(Lux)的环境照度值Luxen,但目标照明区域TG中的期望照度值为300勒克斯时发光单元LU至少需要提供目标照明区域TG 200勒克斯的照度值。由于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因此照度传感器SNR所感测到的第一照度值至少必须包括来自发光单元LU的5000勒克斯,才能使发光单元LU在目标照明区域TG中提供200勒克斯的照度值。据此,来自发光单元LU的5000勒克斯再加上来自环境光源的100勒克斯,控制器CTL会将照度阀值Luxth设定为5100勒克斯。
举另一例而言,H同样为5米,且H’同样为1米。当环境光源(例如,阴天等)提供了目标照明区域TG 50勒克斯的环境照度值Luxen,但目标照明区域TG中的期望照度值为300勒克斯时发光单元LU至少需要提供目标照明区域TG 250勒克斯的照度值。由于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因此照度传感器SNR所感测到的第一照度值至少必须包括来自发光单元LU的6250勒克斯,才能使发光单元LU在目标照明区域TG中提供250勒克斯的照度值。据此,来自发光单元LU的6250勒克斯再加上来自环境光源的50勒克斯,控制器CTL会将照度阀值Luxth设定为6300勒克斯。
由上述说明可知,由于照度阀值Luxth是被设定以表示照度传感器SNR至少所需感测到的照度值,而照度传感器SNR是被设置用以估测目标照明区域TG中的实际照度值。因此,照度阀值Luxth不仅关联于来自环境光源的环境照度值Luxen外,还关联于发光单元LU与照度传感器SNR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详细来说,照度为每单位面积中所接收到的光通量。因此,在发光单元LU所发出的光通量已知的情形下,相对于发光单元LU的不同距离的组件将会接收到不同的照度。然而,除了组件各自与发光单元LU的距离之外,组件的结构与设置方式(例如,照度传感器SNR的感测方向)、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遮蔽也可能会影响其所接收到的照度。
据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的各个组件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指的是所提及的所有组件的设置位置的相对关系。例如,在图1A与图1B的实施例中是以发光单元LU对地面的垂直距离H以及发光单元LU对照度传感器SNR的垂直距离H’来表示几何设置关系,而控制器CTL适可基于上述的几何设置关系来设定照度阀值Luxth,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几何设置关系也可以是以各组件的设置位置与发光单元LU的直线距离来表示。在其他实施例当中,为了更精准的设定照度阀值Luxth,控制器CTL也可以根据发光单元LU与灯柱上的照度传感器SNR的实际设置位置(例如,包括三维的距离或坐标等)来代表几何设置关系,并且代入环境照度值Luxen通过光学仿真的计算来设定照度阀值。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CTL还依据环境照度值Luxen及期望照度值Luxexp来决定开启或关闭发光单元LU,即当环境照度值Luxen低于期望照度值Luxexp时,控制器CTL才会产生一控制信号以驱动发光单元LU。举例来说,当希望目标照明区域TG中实际的照度值能够达到300勒克斯的期望照度值Luxexp,而环境光源(例如,晴天)提供了目标照明区域TG 1000勒克斯的环境照度值Luxen时发光单元LU便不会被启动。
在图1A与图1B的实施例中是以路灯来示例性的介绍本发明所提出的照明系统,然而本发明并不在此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照明系统LS也可以实作为台灯、室内照明灯或其他的照明用电子装置。以下将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照明方法的详细步骤。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方法的流程图;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概要方块图;图4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概要方块图。图2实施例的照明方法将参照图3与图4中的照明系统LS来进行说明。
图3与图4的照明系统LS皆包括发光模块LM、照度传感器SNR以及耦接于发光模块LM与照度传感器SNR的控制器CTL,其中发光模块LM又包括发光单元LU。其差别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照度传感器SNR包括用以取得第一照度值Lux1的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图1A的方式来实作;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照度传感器SNR包括用以取得第一照度值Lux1的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以及用以取得第二照度值Lux2作为环境照度值Luxen的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图1B的方式来实作。详细来说,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适于接收来自环境光源以及来自发光单元LU的光源,而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经配置以接收来自环境光源,但不接收来自发光单元LU的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模块LM、发光单元LU、照度传感器SNR以及控制器CTL的功能是类似于图1A与图1B所示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名称的组件,故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照明区域中的期望照度值Luxexp是预设于控制器CTL中(例如,预设为300勒克斯),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照明系统LS例如还包括耦接于控制器CTL的通讯单元(未示出),并且通过通讯单元来从远程服务器(例如,气象中心的服务器等)取得期望照度值Luxexp
在一实施例中,能见度较佳时,通讯单元例如会取得较低的期望照度值;而能见度较差时,通讯单元例如会取得较高的期望照度值。具体来说,在晴朗且能见度较佳的环境下,表示空气中阻隔光线传递的水、灰尘或其他微粒的浓度较低,因此照明系统LS即使提供较低的光能量也能够让用户有良好的视线;反之,在例如是豪雨或沙尘暴等能见度较差环境下,表示空气中阻隔光线传递的水、灰尘或其他微粒的浓度较高,因此照明系统LS必须提供较高的光能量才能够使光能量传递得足够远以让用户保有良好的视线。据此,气象中心的服务器会依据其所预测或观测到照明系统LS所在地的气候等来传递期望照度值给照明系统LS。例如,气象中心的服务器在晴朗时传递较低的期望照明度,并且在豪大雨时传递较高的期望照明度至照明系统LS。
请参照图2,在步骤S210中,照度传感器SNR取得环境照度值Luxen。在本实施例中,环境照度值Luxen是指来自环境光源(例如,阳光或来自其他远方灯具的光源),但不来自照明系统LS的发光单元的照度值。举例来说,在晴朗的白天下,阳光例如可提供100勒克斯的环境照度值Luxen,而来自阳光的此环境照度值Luxen无论是在照明系统LS的灯罩顶端、灯柱上或是目标照明区域中皆是100勒克斯,并不会因所观测的位置而有所不同。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例如在发光模块LM的发光单元LU驱动之前(即,未发光时)来取得环境照度值Luxen,并且控制器CTL会将此时所取得的环境照度值Luxen记录下来。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例如是与发光单元LU相互隔离,以使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不接收到来自发光单元LU的光源。如此一来,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所接收到的照度值即可视为环境照度值Luxen
在步骤S220中,控制器CTL会根据期望照度值Luxexp与环境照度值Luxen决定开启或关闭发光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当环境照度值Luxen低于期望照度值Luxexp时,控制器CTL会驱动并开启发光单元LU并进入步骤S230;当环境照度值Luxen不低于期望照度值Luxexp时,控制器CTL会关闭发光单元LU并回到步骤S210。
举例而言,控制器CTL中预设期望照度值Luxexp为300勒克斯。当环境照度值Luxen低于300勒克斯时,表示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不足,控制器CTL会驱动并开启发光单元LU来提供目标照明区域光能量。当环境照度值Luxen不低于300勒克斯时,表示环境照度值Luxen已经足够满足目标照度区域中的照度值需求,控制器CTL会关闭发光单元LU以节省电力。
在步骤S230中,控制器CTL会依据期望照度值Luxexp、环境照度值Luxen以及发光单元LU与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来设定照度阀值Luxth。在取得期望照度值Luxexp以及环境照度值Luxen之后,控制器CTL便能够依据期望照度值Luxexp、环境照度值Luxen以及发光单元与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来设定照度阀值。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照度阀值Luxth是对应于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而具体的设定方式已于图1A与图1B所示实施例中举例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40中,控制器CTL会通过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取得第一照度值Lux1,并且在步骤S250中判断期望照度值Luxexp与环境照度值Luxen是否发生改变。若是,回到步骤S220;反之,进入步骤S260。详细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照明系统LS会实时的将环境状态(例如环境照度值Luxen或期望照度值Luxexp等)回馈给控制器CTL,再由控制器CTL实时的控制发光单元LU的开关(步骤S220)或调整照度阀值Luxth(步骤S230)。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系统LS是通过通讯单元来取得期望照度值Luxexp,因而期望照度值可能会随时发生改变。由于照度阀值Luxth是依据期望照度值Luxexp来设定,因此当期望照度值Luxexp改变时也必须重新设定照度阀值Luxth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器CTL会通过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所取得的第一照度值Lux1来判断环境照度值Luxen是否发生改变。举例来说,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在发光单元LU未驱动之前所取得的环境照度值为100勒克斯,因此控制器CTL驱动发光单元LU使其提供5000勒克斯的照度值至第一照度传感器SNR_1,来让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达到期望照度值Luxexp(例如,300勒克斯)。
在目标照明区域中的照度值达到期望照度值Luxexp,也就是第一照度值Lux1等于照度阀值Luxth一段时间后,若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没有改变,但第一照度值Lux1增加(例如,增加为5100勒克斯)时,控制器CTL便会判定第一照度值Lux1的变化量(例如,+100勒克斯)是相当于环境照度值Luxen的变化量,进而估算变化后的环境照度值Luxen(例如,300勒克斯+100勒克斯=400勒克斯)。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控制器CTL会直接通过第二照度传感器SNR_2所取得的第二照度值Lux2来作为环境照度值Luxen。因此,控制器CTL能够实时的从第二照度值Lux2判断出环境照度值Luxen的变化。
若控制器CTL判断期望照度值Luxexp与环境照度值Luxen并未发生改变,在步骤S260中,控制器CTL会依据照度阀值Luxth与第一照度值Lux1的值差△Lux来调整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在进入步骤S260前,照度阀值Luxth已经设定完成,且环境照度值Luxen低于期望照度值Luxexp。因此,在步骤S260中,控制器CTL会在第一照度值Lux1不符合照度阀值Luxth时发出控制信号,以调整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具体来说,当第一照度值Lux1低于照度阀值Luxth时,控制器CTL会产生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递至发光模块LM,以提升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以使第一照度值Lux1能够达到照度阀值Luxth。另一方面,当第一照度值Lux1低于照度阀值Luxth时,控制器CTL会产生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递至发光模块LM,以降低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直到第一照度值Lux1等于照度阀值Luxth
特别是,在步骤S260中使第一照度值Lux1等于照度阀值Luxth后,控制器CTL会继续回到步骤S240来取得第一照度值Lux1,并且在步骤S250中判断期望照度值Luxexp与环境照度值Luxen是否发生改变,以实时的响应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发光单元LU的输出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在环境照度值高于或等于期望照度值时,不驱动照明系统的发光单元;在环境照度值低于期望照度值时,才驱动照明系统的发光单元,并且能够调整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以使目标照明区域中的实际照度值等于期望照度值。据此,能够符合多种不同环境下(例如,不同天色、不同天气或不同能见度等)的照度需求并同时节省电力消耗。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以特殊方式配置照度传感器,来量测环境照度值以及间接估算目标照明区域中的实际照度值。如此一来,能够避免照度传感器被环境中其他遮蔽物或光源的干扰,提高照度量测的正确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模块适可依据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
第一照度感测器,适可取得第一照度值;以及
控制器,耦接于所述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适可依据照度阀值与第一照度值的值差产生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照度阀值关联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在所述发光单元未驱动时取得环境照度值,并且所述控制器记录所述环境照度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几何设置关系以及所述环境照度值,设定所述照度阀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照度值不符合所述照度阀值,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第一照度值与所述照度阀值的值差,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输出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照度值符合所述照度阀值后,当所述第一照度值改变并且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输出功率未改变时,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第一照度值的变化量,调整所述环境照度值与所述照度阀值的至少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照度传感器,耦接于所述控制器,并且经配置以取得第二照度值,所述第二照度传感器不接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的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第二照度值以及所述几何设置关系,设定所述照度阀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依据期望照度值,调整所述照度阀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讯单元,耦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所述期望照度值。
9.一种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方法适用于包括发光单元以及第一照度传感器的照明系统,并且所述照明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取得第一照度值;以及
依据照度阀值与所述第一照度值的值差,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照度阀值关联于所述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之间的几何设置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取得环境照度值;以及
依据所述环境照度值以及所述几何设置关系,设定所述照度阀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得所述环境照度值包括:
在所述发光单元未驱动时,通过所述第一照度传感器取得所述环境照度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二照度传感器,其中取得所述环境照度值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照度传感器取得第二照度值,以作为所述环境照度值,其中所述第二照度传感器经配置以不接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的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取得期望照度值;
其中依据所述环境照度值以及所述几何设置关系,设定所述照度阀值包括:
依据所述环境照度值、所述几何设置关系以及所述期望照度值设定所述照度阀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照度阀值与所述第一照度值的值差,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输出功率包括:
当所述第一照度值低于所述照度阀值,提升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输出功率;以及
当所述第一照度值高于所述照度阀值,降低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输出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依据所述环境照度值与期望照度值的值差决定开启或关闭所述发光单元。
CN201710950232.7A 2017-10-13 2017-10-13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Active CN109673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0232.7A CN109673088B (zh) 2017-10-13 2017-10-13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0232.7A CN109673088B (zh) 2017-10-13 2017-10-13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3088A true CN109673088A (zh) 2019-04-23
CN109673088B CN109673088B (zh) 2021-06-22

Family

ID=6613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0232.7A Active CN109673088B (zh) 2017-10-13 2017-10-13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30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06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262A (zh) * 2010-04-07 2010-09-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50229A (zh) * 2014-04-15 2015-11-11 索玉升 基于照度设定的照明系统及方法
CN106016020A (zh) * 2016-05-23 2016-10-1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CN106231756A (zh) * 2016-08-25 2016-12-1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262A (zh) * 2010-04-07 2010-09-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50229A (zh) * 2014-04-15 2015-11-11 索玉升 基于照度设定的照明系统及方法
CN106016020A (zh) * 2016-05-23 2016-10-1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CN106231756A (zh) * 2016-08-25 2016-12-1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06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3088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4289B (zh) 基于光反射率的检测
US20140117852A1 (en) Adaptive controlled outdoor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EP26980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 efficient illumination using received signals
US9185777B2 (en) Ambient light control in solid state lamps and luminaires
US11304276B2 (en) Glare-reactive lighting apparatus
US2016003760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luminaire
Primiceri et al. Solar-powered LED-based lighting facilities: an overview on recent technologies and embedded IoT devices to obtain wireless control, energy savings and quick maintenance
CN103190202A (zh) 用于人造光和日光分布的分解的感测的方法
CN103688596B (zh) 用于混合式灯具的日光感测布置
CN108663941B (zh)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
KR101131872B1 (ko) 날씨 기반 조명제어 시스템
CN108235518B (zh) 一种led智能控制节能系统
JP2017500723A (ja) 感性照明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665539B (zh) 智能節能控制系統
Ranasinghe et al. A study of photosensor configur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daylighted classroom space
CN109673088A (zh) 照明系统与照明方法
CN106982505A (zh) 灯光的智能开环调试系统及其调试方法
CN203204842U (zh) 用于交通led补光灯的智能光控系统
KR101028469B1 (ko) 조명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30131113A (ko) 태양광 발전형 블라인드 연동 조명 제어 통합 시스템
CN204887619U (zh) 三态图像灯的操控装置
KR102592066B1 (ko) 스마트 실외 조명시스템
CN109302782B (zh) 基于智慧路灯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U2021106248A4 (en) A method for assessing climate based on illuminance level of a place
CN205961541U (zh) 一种基于室内环境亮度的智能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4

Address after: 15F, 392 Ruiguang Road, Neihu district, Taipei,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l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uiguang road Taiwan Taipei City Neihu district China No. 392 22 floor

Patentee before: Lite-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