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0718A -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0718A
CN109670718A CN201811592256.0A CN201811592256A CN109670718A CN 109670718 A CN109670718 A CN 109670718A CN 201811592256 A CN201811592256 A CN 201811592256A CN 109670718 A CN109670718 A CN 109670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mixing plant
value
energy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22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莹
沙川
周瑜芳
程颖
周宏亮
李华明
何巍楠
赵晋
史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5922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0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0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0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实测或现场踏勘,获取沥青混合搅拌站的实际状况,结合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限值,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指标值,结合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总分,作为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量化体现。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的量化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和节能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于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评价技术尚存空白。北京市2014年12月1日实施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B/11642-2014)针对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管理要求。2011年3月实施的《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GB/T17808—2010)侧重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所应达到水平提出了要求,未能较为全面针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企业措施提出要求。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养护规模不断加大,作为筑路材料供应端的沥青混合料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沥青烟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也在日益加重。在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沥青混合料行业亟需开展更新改造走绿色转型发展,但由于缺少针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评价技术,无法科学精准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阻碍了行业更新改造绿色升级。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针对沥青混合料行业的节能减排评价技术。发明的目的结合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生产工艺流程,针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产生污染物及能耗的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评价指标,并提出评价指标限值,从而实现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水平进行评价,以助于企业及相关管理单位开展具有针对性改造及管理。
目前,针对搅拌站的评价指标方法,多没有涉及到环保指标,但随着国家生态发展,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产生了加大的负面效应。对于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评价指标,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排放源多导致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排放非常多,已有的评价方法或技术方法,大多不涉及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污染物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梳理,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在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工艺系统梳理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指标,从而提出一种包含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全生产流程的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实测或现场踏勘,获取沥青混合搅拌站的实际状况,结合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限值,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指标值,结合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总分,作为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量化体现。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评价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和生产装备。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根据污染物排放指标内容和限值,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进行污染物排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数值,查找相对应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值Q1
步骤2)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一定周期内的生产能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及清洁能源占比,能源消耗限值进行比对得到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能源消耗指标值Q2
步骤3)根据确定的生产管理指标内容和评分,资料查阅及现场勘查确认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现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后确定该搅拌站生产管理指标值Q3
步骤4)根据确定的生产装备指标内容和评分,现场勘查确认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装备情况,进行综合后确定该搅拌站生产装备指标值Q4
步骤5)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权重,根据式(1)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总体评价值Q:
其中,Wi为各指标值的权重。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包括: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步骤1-1)将污染物排放指标划分为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和搅拌站除尘器排放浓度限值;所述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包括:颗粒物浓度限值、苯并芘浓度限值和非甲烷总烃浓度限值;所述搅拌站除尘器排放浓度限值包括:二氧化硫浓度限值、氮氧化物浓度限值和沥青烟浓度限值;
步骤1-2)在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颗粒物浓度值;根据颗粒物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3)在标准状态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苯并芘浓度值;根据苯并芘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4)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值,根据非甲烷总烃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5)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二氧化硫任意1小时二氧化硫浓度值,根据二氧化硫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6)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氮氧化物浓度值,根据氮氧化物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7)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沥青烟浓度值,根据沥青烟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8)对以上的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值Q1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包括: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将能源消耗指标划分为单位沥青混合料能源消耗指标和清洁能源占比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限值和评分;
步骤2-2)在统计周期内统计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总量与合格沥青混合料产品产量的比值,根据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2-3)在统计周期内统计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清洁能源总量与能源总量的百分比,根据限值得到评分值;所述清洁能源为天然气和电能;
步骤2-4)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能源消耗指标值Q2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包括: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将生产管理指标划分为管理制度指标和管理措施指标;
步骤3-2)对管理制度指标中的是否具有GB/T23331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否具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是否建立能耗及碳排放统计报送制度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3-3)对管理措施指标中的是否开展环境监测、并记录或报送环境监测数据,是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企业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工作,是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企业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工作,是否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培训工作、制定节能、节材、环保的管理文件,是否制定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是否定期开展演练、开展绿色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宣传推广工作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3-4)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生产管理指标值Q3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包括: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步骤4-1)将生产装备指标划分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噪声防治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和采用新技术的项数;
步骤4-2)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中的是否对厂区道路进行硬化并采取适时清扫、洒水,是否对搅拌楼主楼、冷料仓、传送皮带全部或部分密闭处理,是否对储料场或整个搅拌站生产区域进行罩棚密闭,是否对储料场加装喷淋设施或采取其他喷淋措施降尘,是否对冷料仓或搅拌楼卸料口等部分加装喷淋或吸尘设施,是否采用低氮燃烧器或废气净化技术,是否厂区内车辆清洁干净、道路无明显遗撒,是否装载机及运输车辆以不大于10公里/时的速度行驶,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废弃物采取抑尘措施以降低粉尘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3)对噪声防治指标中的是否对振动筛、烘干滚筒、搅拌器设备配备隔离降噪设施,是否对搅拌楼采用隔声棉降低噪声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4)对能源利用指标中的是否对搅拌楼使用高性能燃烧机,是否采用天然气、电替代燃料油,是否采用变频技术,是否采用烟气余热反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5)判断是否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半地下式冷料仓、集料水洗处理、沥青电加热、筒仓;得到采用新技术的项数和评分值;
步骤4-6)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生产装备指标值Q4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实现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水平的量化评价
目前,国内对于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水平评价方法尚处于空白阶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方法;
2、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全过程评价
从污染物排放、能耗、施工管理和施工措施四方面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开展评价,覆盖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材料运输、集料输送、混合料拌和等环节;将污染物排放指标纳入到评价指标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评价方法从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生产装备四个方面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生产装备情况开展实测或现场踏勘,根据沥青混合搅拌站的实际状况,结合评价指标所提出的限值,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的评价指标分值,最终结合各指标权重,确定一个总分即为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评价指标总体框架说明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的污染物及能源消耗环节,从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生产装备四个方面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出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总体框架为:
(二)各评价指标说明
表1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评价指标总体框架
(1)污染物排放指标
污染物排放指标包含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指标和搅拌站除尘器排放浓度限值指标。
①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指标
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指标重点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厂界的颗粒物、苯并芘、非甲烷总烃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要求。
a)颗粒物浓度指标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根据HJ/T 55确定)任意1小时颗粒物浓度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2颗粒物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b)苯并芘浓度指标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根据HJ/T 55确定)任意1小时苯并芘浓度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3苯并芘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c)非甲烷总烃浓度指标
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根据HJ/T 55确定)任意1小时的非甲烷总烃浓度。评分规则如下:
表4非甲烷总烃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②除尘器排放浓度指标
除尘器排放浓度指标重点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搅拌楼除尘筒的污染物排放提出限值要求,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沥青烟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要求。
a)二氧化硫浓度指标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二氧化硫任意1小时二氧化硫浓度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5二氧化硫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b)氮氧化物浓度指标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氮氧化物浓度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6氮氧化物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c)沥青烟浓度指标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沥青烟浓度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7沥青烟浓度指标评分标准
(2)能源消耗指标
能源消耗指标包含单位沥青混合料能源消耗限定值指标和清洁能源(天然气、电能)占比指标。
a)单位能源消耗限定值指标
统计报告期(统计周期为一年)内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总量与合格沥青混合料产品产量的比值。评分规则如下:
表8单位沥青混合料能源消耗限定值指标评分标准
b)清洁能源(天然气、电能)占比指标
统计报告期(统计周期为一年)内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电能)总量与能源总量的百分比。评分规则如下:
表9清洁能源(天然气、电能)占比指标评分标准
(3)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指标包含管理制度指标和管理措施指标。
a)管理制度指标
表10管理制度指标评分标准
b)管理措施指标
表11管理措施指标评分标准
(4)生产装备
生产装备指标包含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噪声防治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其他指标。
a)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表12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评分标准
b)噪声防治指标
表13噪声防治指标评分标准
c)能源利用指标
表14能源利用指标评分标准
d)其他指标
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如半地下式冷料仓、集料水洗处理、沥青电加热、筒仓等。天然气改造、设备设施密闭遮盖、场地硬化、吸尘喷淋加装、低氮燃烧器加装不列入新型技术中。评分规则如下:
表15其他指标评分标准
(三)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总体水平确定
根据上诉所确定的评价指标评分项,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生产装备四个方面根据打分标准,分别进行赋分。根据下式进行测算间歇式沥青混合搅拌站节能减排水平总体得分,已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总体水平:
Q=∑WiQi (1)
式中:Q——评分项得分;
Wi——评分项各指标权重;
Qi——评分项各指标得分。
对于式(1)中的各指标权重,根据表16确定:
表16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评价指标权重
所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综合得分,反映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通过对各分项指标的查看对比,分析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针对的措施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水平。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在于:
(1)针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处提供节能减排水平评价方法,使得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成为可能;
(2)从污染物排放、能耗、施工管理和施工措施四方面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开展评价;
(3)将污染物排放的环境评价指标,纳入到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评价。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各评价指标体系分值确定
本发明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从污染物排放、能耗、施工管理和施工措施四方面开展评价。
(1)污染物排放
根据技术方案所提到污染物排放指标内容和限值,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进行污染物排放开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数值,查找相对应的数值,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数值。
(2)能源消耗指标
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定期内(每季度或每年)的生产能耗情况进行统计,确定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及清洁能源(天然气、电)占比,所得数值与能源消耗指标进行比对,确定能源消耗指标分值。
(3)生产管理指标
根据生产管理指标所提到的指标,现场勘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现场管理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该搅拌站生产管理指标分值。
(4)生产装备指标
根据生产装备指标所提到的指标,现场勘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装备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该搅拌站生产装备指标分值。
(二)总体评价指标分值确定
确定各指标分值后,结合表18所确定的权重,根据式1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总体评价指标。所确定的总体指标即为显示出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水平。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的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实测或现场踏勘,获取沥青混合搅拌站的实际状况,结合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限值,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指标值,结合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总分,作为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节能减排水平量化体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生产管理和生产装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根据污染物排放指标内容和限值,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进行污染物排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数值,查找相对应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值Q1
步骤2)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一定周期内的生产能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定值及清洁能源占比,能源消耗限值进行比对得到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能源消耗指标值Q2
步骤3)根据确定的生产管理指标内容和评分,资料查阅及现场勘查确认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现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后确定该搅拌站生产管理指标值Q3
步骤4)根据确定的生产装备指标内容和评分,现场勘查确认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装备情况,进行综合后确定该搅拌站生产装备指标值Q4
步骤5)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权重,根据式(1)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的总体评价值Q:
其中,Wi为各指标值的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步骤1-1)将污染物排放指标划分为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和搅拌站除尘器排放浓度限值;所述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包括:颗粒物浓度限值、苯并芘浓度限值和非甲烷总烃浓度限值;所述搅拌站除尘器排放浓度限值包括:二氧化硫浓度限值、氮氧化物浓度限值和沥青烟浓度限值;
步骤1-2)在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颗粒物浓度值;根据颗粒物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3)在标准状态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苯并芘浓度值;根据苯并芘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4)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在生产运营期内周边厂界监控点确定任意1小时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值,根据非甲烷总烃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5)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二氧化硫任意1小时二氧化硫浓度值,根据二氧化硫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6)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除尘器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氮氧化物浓度值,根据氮氧化物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7)在标准状态下,确定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生产运营期内排气筒中任意1小时沥青烟浓度值,根据沥青烟浓度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1-8)对以上的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值Q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将能源消耗指标划分为单位沥青混合料能源消耗指标和清洁能源占比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限值和评分;
步骤2-2)在统计周期内统计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总量与合格沥青混合料产品产量的比值,根据限值得到评分值;
步骤2-3)在统计周期内统计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清洁能源总量与能源总量的百分比,根据限值得到评分值;所述清洁能源为天然气和电能;
步骤2-4)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能源消耗指标值Q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将生产管理指标划分为管理制度指标和管理措施指标;
步骤3-2)对管理制度指标中的是否具有GB/T23331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否具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是否建立能耗及碳排放统计报送制度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3-3)对管理措施指标中的是否开展环境监测、并记录或报送环境监测数据,是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企业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工作,是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企业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工作,是否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培训工作、制定节能、节材、环保的管理文件,是否制定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是否定期开展演练、开展绿色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宣传推广工作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3-4)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生产管理指标值Q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步骤4-1)将生产装备指标划分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噪声防治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和采用新技术的项数;
步骤4-2)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中的是否对厂区道路进行硬化并采取适时清扫、洒水,是否对搅拌楼主楼、冷料仓、传送皮带全部或部分密闭处理,是否对储料场或整个搅拌站生产区域进行罩棚密闭,是否对储料场加装喷淋设施或采取其他喷淋措施降尘,是否对冷料仓或搅拌楼卸料口等部分加装喷淋或吸尘设施,是否采用低氮燃烧器或废气净化技术,是否厂区内车辆清洁干净、道路无明显遗撒,是否装载机及运输车辆以不大于10公里/时的速度行驶,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废弃物采取抑尘措施以降低粉尘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3)对噪声防治指标中的是否对振动筛、烘干滚筒、搅拌器设备配备隔离降噪设施,是否对搅拌楼采用隔声棉降低噪声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4)对能源利用指标中的是否对搅拌楼使用高性能燃烧机,是否采用天然气、电替代燃料油,是否采用变频技术,是否采用烟气余热反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确定,得到评分值;
步骤4-5)判断是否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半地下式冷料仓、集料水洗处理、沥青电加热、筒仓;得到采用新技术的项数和评分值;
步骤4-6)对以上的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综合后确定生产装备指标值Q4
CN201811592256.0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9670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256.0A CN10967071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256.0A CN10967071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0718A true CN109670718A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4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2256.0A Pending CN10967071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07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6334A (zh) * 2019-12-04 2020-02-1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排放要求下除尘设施的性能评价方法
CN112378877A (zh) * 2020-11-13 2021-02-19 深圳东和邦泰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系统及相应的装置
CN113831843A (zh) * 2021-11-29 2021-12-24 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膨胀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374A (zh) * 2015-12-08 2016-04-20 东南大学 沥青受热及自燃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测定方法
CN106920180A (zh) * 2017-03-06 2017-07-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绿色产品评价方法
CN108797274A (zh) * 2018-06-28 2018-11-13 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燃烧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374A (zh) * 2015-12-08 2016-04-20 东南大学 沥青受热及自燃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测定方法
CN106920180A (zh) * 2017-03-06 2017-07-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绿色产品评价方法
CN108797274A (zh) * 2018-06-28 2018-11-13 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燃烧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波等: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能耗与碳排放评价",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程相华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性能评价",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
魏义青: "沥青路面建设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研究", 《公路交通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6334A (zh) * 2019-12-04 2020-02-1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排放要求下除尘设施的性能评价方法
CN112378877A (zh) * 2020-11-13 2021-02-19 深圳东和邦泰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系统及相应的装置
CN113831843A (zh) * 2021-11-29 2021-12-24 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膨胀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0718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Cao et al. Toward a better practice for estimating the CO2 emission factors of cement production: An experience from China
Gursel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ecision-support tool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
Zhang et 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cities of Chin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policy scoring and satellite data
Li et al. Using BIM to research carbon footprint during the materialization phase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s: A China study
García-Gusano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pplying CO2 post-combustion capture to the Spanish cement production
Xue et al. Temporal trends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ir pollutants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industrial boilers in Beijing, China
Ncube et al. Moving towards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brick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Zimbabwe
Hassan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warm-mix asphalt: a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Li et al. Holistic LCA evaluation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airs
Zhang et al. Potential for CO2 mitig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from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CN114912743A (zh) 一种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Del Serrone et al. A stepwise regression to identify relevant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linker production
Wang et al. Talking about the production and dispos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ng et al. The impact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database selection on embodied carbon estimation of buildings
Liu et al. Carbon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orecast of China's cement industry from 2021 to 2035
Xu et al. The pollution haven strikes back?–Evidence from air quality daily variation in the Jing-Jin-Ji region of China
Moradikhou et al. Evaluation of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Iranian Cement Industry
Stadel Life-cycle evaluation of concret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ities
CN206996073U (zh) 一种消除沥青烟气和灰尘的装置
Shang et al. Comparative 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s concrete blocks using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curing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Liu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ies of six typical enterprises in Chengdu, China
Wang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the material industry to reducing embodied energy and emissions in China's building sector
Shao et al.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China
Madsen 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pollution control in cement pla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