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9061B -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9061B
CN109669061B CN201910095369.8A CN201910095369A CN109669061B CN 109669061 B CN109669061 B CN 109669061B CN 201910095369 A CN201910095369 A CN 201910095369A CN 109669061 B CN109669061 B CN 109669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pin
power supply
mo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53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9061A (zh
Inventor
田新凯
程志勇
潘成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53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9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9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9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9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44Modifications of instruments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3的一端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经电阻R4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本发明通过分段补偿,可以在开关电源启动的数秒时间内或启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增大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能提供足够的峰值功率,满足开关电源正常带负载启动;当数秒后或正常工作后,电流采样补偿电路自动控制减小过载保护点,不影响正常过载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C-DC、DC-DC电流采样,特别涉及开关电源的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在开关电源应用中,常常将开关电源的上电冲击电流,列为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多数开关电源都有采取限制上电冲击电流的措施,对于500W以上功率的开关电源主要采用继电器和功率电阻配合使用,通过继电器对电路的切换,实现限制上电冲击电流,而在500W以下功率的开关电源,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开关电源输入回路中串联热敏电阻(NTC),通过热敏电阻在启机时温度低阻值大的特性实现限制上电冲击电流。
随着中小功率开关电源技术的普及,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不同地区、地域的环境温度千差万别,由于热敏电阻(NTC)在低温环境下阻值很大,达到了十几欧姆至几十欧姆,在电源输入低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启动时,常常会导致开关电源内部直流母线电压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启机不良或不能正常带负载启动。
为了能满足中小功率开关电源在不同地区、地域使用,应用最广泛的办法就是,加入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保证开关电源输入高电压与输入低电压时的过载(也称之为过功率,下文其它地方“过载”与“过功率”也具有相同含义)点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适当的加大过载保护点,这样一来,会导致过载保护作用减弱,甚至当持续大幅过载时,电源损坏,使过载保护电路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如果增大开关电源的设计余量,会导致过设计,导致开关电源成本增加。
图1为现有的开关电源电流采样补偿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电阻R3组成的采样补偿电路及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控制芯片U1和开关管Q1组成的其它电路。
其中开关管Q1为开关电源的主功率开关管;U1为开关电源的控制芯片;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首尾相接组成电流采样电路,电阻R1为开关电源的峰值电流采样电阻,电阻R1的一端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2和电容C1的连接点为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CS脚,电阻R2和电容C1的作用为滤除采样信号的上升沿与下降沿产生的毛刺;电容C2连接在制芯片U1的VCC脚和地之间,用于滤除接入的供电电源中存在的纹波噪声;电容C3连接在制芯片U1的SS脚和地之间,用于设定软启动持续时间。
控制芯片U1为电流控制模式的PWM芯片,相关引脚定义如下:
FB脚:电压反馈端,用于反馈输出电压信号,也可以称之为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入端、补偿输入端
CS脚:电流采样输入端,用于检测原边电流,并允许选择斜坡补偿振幅,也可以称之为电流采样输入端、电流信号输入端、峰值电流输入端;
SS脚:软启动端,用于通过接地电容器设定软启动持续时间,也可对应其他芯片中的SHUTDOWN、VREF引脚。
ONSEMI公司的NCP1252E为控制芯片U1的一种具体的可选芯片,其英文技术手册中的引脚说明翻译后如下:
FB:电压反馈引脚,用于反馈输出电压信号;
BO:掉电输入引脚,用于检测输入电压的波形从而实现欠压保护;
CS:电流采样输入引脚,用于检测原边电流,并允许选择斜坡补偿振幅;
RT:定时器件连接引脚,用于通过接地电阻固定开关频率;
SS:软启动引脚,用于通过接地电容器设定软启动持续时间。
VCC:供电引脚,用于为控制芯片提供工作电压;
DRV:驱动引脚,用于连接MOS管的栅极
GND:参考地引脚。
图1中的VCC由开关电源辅助供电电路提供,现有技术VCC的电压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升高而升高,随着输入电压的降低而降低,通过采样补偿电路(即补偿电阻R3)实现在不同的VCC电压下对应不同的补偿深度,从而达到补偿输入电压对过载保护点的影响。
上述电流采样补偿电路的优点为电路简单,只需一只电阻R3即可实现补偿后输入电压对过载保护点几乎没有影响。但是电路并没有实现提升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启动时,所需要的峰值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不仅能能实现补偿后输入电压对过载保护点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还能提升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启动时,所需要的峰值功率。
本申请的总的发明构思为:采用分段补偿当开关电源在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启动时,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切换为较大的过载保护点,以保证电源正常带负载启动,在电路切换为较大的过载点带负载启动后,开关电源中的热敏电阻(NTC)会被迅速加热阻值减小,从而不影响开关电源正常工作;在开关电源启动一段时间后或输出电压正常后,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将切换为较小的过载保护点,若此时开关电源过载输出,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会按照较小的过载保护点响应保护。
依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依据时间,分为启动阶段和正常工作阶段进行分段控制,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方案二: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MOS管Q4,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还依次经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后接地,电容C4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MOS管Q4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漏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连接Q3的基极,源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6的另一端还依次经电阻R5、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
方案三: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容C4和MOS管Q2,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方案四: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MOS管Q4,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二极管D2的阳极还依次经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后接地,电容C4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MOS管Q4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漏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源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6的另一端还依次经电阻R5、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
依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依据输出电压建立情况,分为开环阶段和闭环阶段进行分段控制,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经电阻R6后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FB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方案二: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4和MOS管Q2,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源极接地,栅极经电阻R6后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FB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分析,在此不赘述,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分段补偿,可以在开关电源启动的数秒时间内或启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增大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能提供足够的峰值功率,满足开关电源正常带负载启动;当数秒后或正常工作后,电流采样补偿电路自动控制减小过载保护点,不影响正常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开关电源电流采样补偿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容易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原理框图,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4插入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CC脚之间,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源极,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工作原理说明:
本实施例只针对改进点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认为MOS管Q2的导通阻抗忽略不计,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分析如下:
1、当开关电源上电启动后,VCC电压上升至U1的开启电压后,U1开始工作,U1输出PWM脉冲驱动开关管Q1,使开关电源输出电压开始建立。U1的SS引脚将提供最大11uA的输出电流,为C3充电,C3两端电压逐渐上升,同时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通过C4为Q2的栅极电容充电(R5电阻取值非常大),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通过R5为C4电容充电(R5电阻取值非常大),使C3、C4两端与Q2的栅极电压逐渐上升,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2、当Q2的栅极电压上升到Q2开启电压时,Q2开启导通,由图2电路可知,R3与R4的连接点电压被拉低至GND,此时R3对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分流,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变低。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升高,电源可以为负载提供较大的峰值功率,满足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时正常启动。
3、当Q2的栅极电压与C4两端电压之和,等于U1的SS引脚电压时,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通过C4为Q2的栅极电容充电电流减小为0uA后,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继续通过R5为C4充电,与此同时,C4两端电压逐渐上升,Q2的栅极电压随C4两端电压逐渐上升而下降,与此同时R5也会对Q2的栅极放电。
4、当Q2的栅极电压逐渐下降至Q2的关断电压时,Q2关断。但是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仍继续通过R5为C4充电,直至Q2的栅极电压逐渐减小到约0V,C4两端电压约等于U1的SS引脚电压。Q2关断后,由图2电路可知,VCC端通过R4、R3补偿电流到U1的CS引脚,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升高,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降低,恢复正常的过载保护点。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会按照正常的过载保护点响应保护。
5、当开关电源下电关机时,VCC电压下降至U1的欠压保护点电压后U1通过SS脚、D1对C4放电,开关电源停止输出。当电源重上电启动后,将重复上述过程。
通过上述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本发明的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第一实施例,是通过将时间,分为启动阶段和正常工作阶段,启动阶段时补偿电路可以提供较大的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可以提供足够的峰值功率,满足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时正常启动,正常工作阶段时补偿电路降低了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更可靠、更安全。
第二实施例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原理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电阻R6,电阻R6连接于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并且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FB脚。
图5所示为第二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其工作原理为:
1、当开关电源上电启动后,VCC电压上升至U1的开启电压后,U1开始工作,U1输出PWM脉冲驱动开关管Q1,使开关电源输出电压开始建立。此时开关电源处于开环状态,所以U1的FB引脚输出电压约为6V,U1的FB引脚输出电流通过C4、R6为Q2的栅极电容充电,U1的FB引脚输出电流通过R5、R6为C4电容充电,使Q2的栅极电压迅速上升,C4两端电压缓慢上升,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2、当Q2的栅极电压上升到Q2开启电压时,Q2开启导通,由图4电路可知,R3与R4的连接点电压被拉低至GND,此时R3对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分流,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变低。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升高,电源可以为负载提供较大的峰值功率,满足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时正常启动。
3、当输出电压建立后,开关电源进入闭环状态,U1的FB引脚输出压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U1的FB引脚不断的通过R5、R6对C4小幅度充电、通过D1对C4小幅度放电。R5对Q2栅极放电,Q2栅极电压逐渐下降。
4、当Q2的栅极电压逐渐下降至Q2的关断电压时,Q2关断。由图4电路可知,VCC端通过R4、R3补偿电流到U1的CS引脚,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升高,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降低,恢复正常的过载保护点。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会按照正常的过载保护点响应保护。
5、当开关电源下电关机时,VCC电压下降至U1的欠压保护点电压后U1通过FB脚、D1对C4放电,开关电源停止输出。当电源重上电启动后,将重复上述过程。
通过上述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本发明的一种电流采样分段补偿电路第二实施例,是通过输出电压建立情况,分为开环阶段(对应第一实施例的启动阶段)和闭环阶段(对应第一实施例的正常工作阶段),开环阶段时补偿电路可以提较大的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可以提供足够的峰值功率,满足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时正常启动,闭环阶段时补偿电路降低了过载保护点,使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更可靠、更安全。
第三实施例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原理框图,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MOS管Q4,电阻R4插入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VCC脚之间,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经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后接地,电容C4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MOS管Q4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漏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源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6的另一端还依次经电阻R5、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
图7所示为第三实施例工作波形示图,其工作原理为:
1、当电源上电启动后,VCC电压上升至U1的开启电压后,U1开始工作,U1输出PWM脉冲驱动开关管Q1,使电源输出电压开始建立。U1的SS引脚将提供最大11uA的输出电流,为C3充电,C3两端电压逐渐上升,同时U1的SS引脚输出电流为Q4的栅极电容充电,使C3、Q4的栅极电压逐渐上升,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由图6电路可知,此时Q4、Q3为关断状态,Q2为导通状态,R3与R4的连接点电压被拉低至GND,此时R3对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分流,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变低。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升高,电源可以为负载提供较大的峰值功率,电源输出电压开始上升,输出功率逐渐变大。
2、由图6电路可知,当Q4管的栅极电压上升到Q4开启电压时,Q4和Q3开启导通后,Q2变为截止导通状态,此时VCC通过R4对C4充电、U1的CS引脚通过R3对C4充电,使C4两端的电压逐渐上升,随着C4两端的电压逐渐上升,VCC通R4、R3对U1的CS引脚的补偿电流也逐渐增大,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逐渐增大,此时电源的过载保护点逐渐减小,开关电源启动完成,直到VCC通R4、R3对U1的CS引脚的补偿电流达到最大为止,电源的过载保护点恢复到正常。电流采样补偿电路会按照正常的过载保护点响应保护。
3、当开关电源下电关机时,VCC电压下降至U1的欠压保护点电压后U1通过SS脚、Q4、Q3、Q2对C4放电,开关电源停止输出。当电源重上电启动后,将重复上述过程。
通过上述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本发明的一种电流采样分段补偿电路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也是通过时间,分为启动阶段和正常工作阶段,启动阶段时补偿电路可以提较大的过载保护点,使电源可以提供足够的峰值功率,满足电源输入低压、低温环境下冷机加载或容性负载时正常启动,正常工作阶段时补偿电路缓慢地降低了过载保护点,使电源的过载保护更可靠、更安全。
第四实施例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原理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将电阻R3更换为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4,阴极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工作波形与第一实例类同,工作原理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当Q2的栅极电压上升到Q2开启电压时,Q2开启导通,D2与R4的连接点电压被拉低至GND,此时D2截止,VCC端不能通过R4、D2补偿电流到U1的CS引脚,而第一实施例则是通过R3对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分流,使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电平变低,本实施例因为不用考滤电阻R3对U1的CS引脚采样电流信号进行分流,所以简化了过载点的设定过程。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他实施例中的电阻R3,也可以用D2代替,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4,阴极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变换、改进和润饰,这些等同变换、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用实施例赘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电联接”、“接”和“连接”关系,均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明确用“电联接”的地方只是为了强调此含义,但并不排除用“接”和“连接”的地方也具备这样的含义。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Claims (6)

1.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2.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MOS管Q4,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还依次经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后接地,电容C4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MOS管Q4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漏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源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6的另一端还依次经电阻R5、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
3.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容C4和MOS管Q2,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4.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MOS管Q4,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二极管D2的阳极还依次经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后接地,电容C4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MOS管Q4的栅极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SS脚,漏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源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电阻R6的另一端还依次经电阻R5、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
5.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电容C4和MOS管Q2,电阻R3的一端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源极接地,栅极经电阻R6后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FB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6.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4和MOS管Q2,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4后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VCC脚,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源极接地,栅极经电阻R6后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芯片U1的FB脚,电阻R5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
CN201910095369.8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Active CN109669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369.8A CN1096690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369.8A CN1096690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9061A CN109669061A (zh) 2019-04-23
CN109669061B true CN109669061B (zh) 2021-02-23

Family

ID=6615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5369.8A Active CN1096690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906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0C (zh) * 2001-07-27 2004-11-1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电流防护电路
TWI381763B (zh) * 2008-09-01 2013-01-01 Lee Shu Chiu Heating device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TWI465015B (zh) * 2012-12-05 2014-12-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電壓轉換電路以及電壓轉換控制器
CN203798845U (zh) * 2014-04-23 2014-08-27 英迪迈智能驱动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漂补偿的电流采样电路
US9553505B1 (en) * 2015-08-19 2017-01-24 Cita Technologies, Llc Circuit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reduction and peak power level increase through pulse modification
CN205596013U (zh) * 2016-04-11 2016-09-21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低温启动能力的电路
CN107508456B (zh) * 2017-07-10 2023-03-28 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CN108712061B (zh) * 2018-04-24 2019-11-2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模式电源驱动电路
CN109194109A (zh) * 2018-09-27 2019-01-11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偿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9061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873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JP4896754B2 (ja) 過電流保護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Roh High-performance error amplifier for fast transient DC-DC converters
US7688052B2 (en) Charge pump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7453287B2 (en) Switching power-supply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015566A1 (zh) 软启动方法及电路
CN100479310C (zh) 开关电源装置
US9496781B2 (en) Soft start circuit for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associated soft start method
US8350541B2 (en)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 soft-start scheme of a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for a power amplifier
JP2000324807A (ja)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CN100527577C (zh) Dc/dc转换器
US9419433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relating to DC-DC voltage conversion and having short protection function
JP7345326B2 (ja) 発光素子駆動装置
US11476845B2 (en) Driver circuit,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4753330A (zh) 一种电源管理软启动方法
CN111799989B (zh) 一种应用于电流模式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过流检测电路
CN115459564A (zh) 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电路以及开关变换器
TWI501520B (zh) 關聯於直流電壓轉換且具有短路保護功能的電源供應裝置
CN109669061B (zh) 一种电流采样补偿电路
CN114389450A (zh) 自举式开关变换器及其驱动电路
CN111865086B (zh) 自供电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以及开关电源电路
US11791815B2 (en) Driver circuit,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4311683B2 (ja) 半導体装置、降圧チョッパレギュレータ、電子機器
US20220345031A1 (en)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low-voltage startup circuit thereof
CN211506286U (zh) 宽输入电压范围的辅助电源供应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