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3243A -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 Google Patents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63243A CN109663243A CN201811502629.0A CN201811502629A CN109663243A CN 109663243 A CN109663243 A CN 109663243A CN 201811502629 A CN201811502629 A CN 201811502629A CN 109663243 A CN109663243 A CN 1096632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pe
- retaining ring
- catching device
- buckle
- safety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7071 Rectal tene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2271 tene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25—Details and accessories
- A62B35/0037—Attachments for lifelines and lanyar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43—Lifelines, lanyards, and anchors therefo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登高作业组合套装,涉及电力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防坠器、安全带、扣环、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防坠器通过第一绳索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与防坠器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穿过扣环,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安全带连接;其通过防坠器、安全带、扣环、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等,实现了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使用灵活、方便、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背景技术
目前,高空作业安全防护领域采用安全绳与二道绳交替倒换的方式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进行防护,过程繁琐且移动不便,经常有不系二道绳失去安全防护的情况发生。
所谓高空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安全绳是用合成纤维编织而成,是一种用于连接安全带的辅助用绳,它的功能是二重保护,确保安全。一般长度2米,也有2.5米、3米、5米、10米和15米的,5米以上的安全绳兼作吊绳使用。
锦纶绳,《警服材料:锦纶绳(GA 361-2007)》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A 361-2001《警服材料 锦纶包芯绳、锦纶空芯绳》。《警服材料:锦纶绳(GA 361-2007)》与GA 361-2001相比,主要改变内容如下:改变了锦纶包芯绳的规格;调整了断裂强力指标。《警服材料:锦纶绳(GA 361-2007)》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提出。《警服材料:锦纶绳(GA 361-2007)》由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警服材料:锦纶绳(GA 361-2007)》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6.2.2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按4.2、4.3规定项目,如有异议或需方提出要求时,对4.1、4.4、4.5进行检验。
6.3抽样
6.3.1型式检验
随机抽取5m。
6.3.2交收检验
以一次交收的产品为一批,20000 m以下时随机抽取绞数的5%,20000 m以上时随机抽取绞数的2%,但不得少于10绞进行检验。
6.4判定规则
6.4.1型式检验
符合第4章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4.2交收检验
批产品符合要求的为合格批。不符合要求时,允许二次抽样,抽样数量加倍,复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判定为批产品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批。
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标志
7.1.1包装箱上外标识样式。
7.1.2箱外标志采用黑色字,字体为黑体字或宋体字,字迹布局要合理,大小要适宜、清晰、工整。
7.2包装
7.2.1锦纶绳用对口纸箱包装,包芯绳每箱装50绞,每绞100 m±2 m;空芯绳每箱装80绞,每绞100 m±3m。箱内衬透明塑料薄膜一层,上下各衬一块纸板。
防坠器,适用于天车起吊时防止被吊工件意外坠落时的安全防护,能有效地保护地面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被吊工件物体的损坏,应用于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电力、船舶、通讯、制药、桥梁等高处作业场所。此产品只是该系统的一部分,防坠落的系统为:垂直生命系统与水平生命系统。水平生命系统用的比较广泛。
防坠器工作原理,使用半径内,不需更换悬挂点。正常使用时,安全绳将随人体自由伸缩。在器内机构作用下,处半紧张状态,使操作人员无牵挂感。万一失足坠落,安全绳拉出速度明显加快,器内锁止系统即自动锁止。使安全绳拉出距离不超过0.2米,冲击力小于2949N,对失足人员毫无伤害。负荷解除即自动恢复工作。工作完毕安全绳将自动回收到器内,便于携带。
防坠器采用独创的“双锁止装置”结构,锁止稳定,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好,并有效地解决因倾斜作业下坠摇摆幅度过大而撞击其他物体而导致的事故。
防坠器控制系统采用特种钢,并经特种处理,质轻、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外壳采用铝合金,质轻,不老化。安全绳选用航空用钢丝绳。吊绳、安全带,均做阻燃处理,耐200℃高温。
防坠器的优点,强度大、耐磨、耐用、耐霉烂、耐酸碱,简易轻便,安全适用。
防坠器的使用说明,每次使用安全带时,必须作一次外观检查,在使用过程中,也注意查看,在半至1年内要试验一次。以主部件不损坏为要求,如发现有破损变质情况及时反映,并停止使用,以保操作安全。
防坠器的使用方法,速差式自控器固定悬挂在作业点上方,将自控器内的绳索和安全带上半圆环联结可任意将绳索拉出,在一定位置上作业。工作完毕,人向上移动,绳即自行收回自控器内。坠落时自控器受速度影响进行制动控制。试验时,拉出绳长0.8m,要求模拟人体坠落时下滑距离不超过1.2m为合格。
防坠器的注意事项:
1、防坠器必须高挂低用,使用时,应悬挂在使用者上方坚固钝边的结构物上。
2、使用防坠器前应对安全绳、外观做检查,并试锁2~3次。试锁方法:将安全绳以正常速度拉出应发出“嗒”、“嗒”声;用力猛拉安全绳,应能锁止。松手时安全绳应能自动回收到器内,如安全绳未能完全回收,只需稍拉出一些安全绳即可。如有异常即停止使用。
3、使用防坠器进行倾斜作业时,原则上倾斜度不超过30度,30度以上必须考虑能否撞击到周围物体。
4、防坠器关键零部件已做耐磨、耐腐蚀等特种处理,并经严密调试,使用时不需加润滑剂。
5、防坠器严禁安全绳扭结使用。严禁拆卸改装,并应放置在干燥少尘的地方。
防坠器也称为速差防坠器,速差防坠器能在限定距离内快速制动锁定坠落物体,适合于货物吊装,保护地面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被吊工件物体的损坏。适用于天车起吊时防止被吊工件意外坠落时的安全防护,能有效地保护地面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被吊工件物体的损坏,应用于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电力、船舶、通讯、制药、桥梁等高处作业场所。此产品只是该系统的一部分,防坠落的系统为:垂直生命系统与水平生命系统。水平生命系统用的比较广泛。
安全带,即高空作业安全带,高空作业安全带又称全方位安全带或五点式安全带,经国标GB6095-2009规定带体需采用高强度涤纶织带或更高强度纤维材质加工而成的。金属配件表面应光洁,无麻点和裂纹,且经过48小时盐雾试验无腐蚀。配件均采用锻造和冲压,无焊接。
扣环,即卡簧,一种金属丝环,末端相交处不焊接,用于联接珠宝,也做捆扎钢丝的接扣。
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
如何解决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通过防坠器、安全带、扣环、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等,实现了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使用灵活、方便、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防坠器、安全带、扣环、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防坠器通过第一绳索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与防坠器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穿过扣环,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安全带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扣环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第一扣环、第二扣环和第三扣环,三个扣环呈三角形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三个扣环呈直角三角形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扣环和防坠器依次位于第一扣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扣环位于第一扣环的右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坠器为速差防坠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均为锦纶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锦纶绳为工作负荷为150公斤的锦纶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扣环为钢材制成的扣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扣环的直径尺寸为1c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全带为用于固定人体的安全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包括防坠器、安全带、扣环、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防坠器通过第一绳索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与防坠器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穿过扣环,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安全带连接。该技术方案,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使用灵活、方便、安全。
第二,所述扣环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第一扣环、第二扣环和第三扣环,三个扣环呈三角形分布。该技术方案,使用更灵活、方便。
第三,所述三个扣环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该技术方案,使用更灵活、方便。
第四,所述第二扣环和防坠器依次位于第一扣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扣环位于第一扣环的右方。该技术方案,使用更灵活、方便。
第五,所述防坠器为速差防坠器。该技术方案,使用更灵活、方便。
第六,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均为锦纶绳。该技术方案,使用更安全。
第七,所述锦纶绳为工作负荷为150公斤的锦纶绳。该技术方案,使用更安全。
第八,所述扣环为钢材制成的扣环。该技术方案,使用更安全。
第九,所述扣环的直径尺寸为1cm。该技术方案,使用更安全。
第十,所述安全带为用于固定人体的安全带。该技术方案,使用更灵活、方便,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速差防坠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安全带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扣环的结构图。
其中:1速差防坠器、2安全带、3-1第一扣环、3-2第二扣环、3-3第三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做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包括防坠器1、安全带2、扣环、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所述防坠器1通过第一绳索4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1,所述第二绳索5的一端与防坠器1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5穿过扣环,第二绳索5的另一端与安全带2连接。
所述扣环的数量为一个,是第一扣环3-1。所述防坠器1位于第一扣环3-1的正下方。
所述防坠器1为速差防坠器,0.2m即实现快速制动锁止。
所述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均为工作负荷为150公斤的锦纶绳。
所述扣环为钢材制成的扣环,其直径尺寸为1cm。
所述安全带2为用于固定人体的安全带。
正常使用时,锦纶绳随作业人员的活动自由伸缩;安全带,灵活调节尺寸,将人体可靠地固定于其中,有效防止人体脱落;扣环,适用于变电站内各种门型架构,提供给锦纶绳牢固可靠的挂点。
实施例2:
如图2-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包括防坠器1、安全带2、扣环、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所述防坠器1通过第一绳索4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1,所述第二绳索5的一端与防坠器1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5穿过扣环,第二绳索5的另一端与安全带2连接。
所述扣环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第一扣环3-1、第二扣环3-2和第三扣环3-3,三个扣环呈直角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二扣环3-2和防坠器1依次位于第一扣环3-1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扣环3-3位于第一扣环3-1的右方。
所述防坠器1为速差防坠器,0.2m即实现快速制动锁止。
所述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均为工作负荷为150公斤的锦纶绳。
所述扣环为钢材制成的扣环,其直径尺寸为1cm。
所述安全带2为用于固定人体的安全带。
正常使用时,锦纶绳随作业人员的活动自由伸缩;安全带,灵活调节尺寸,将人体可靠地固定于其中,有效防止人体脱落;扣环,适用于变电站内各种门型架构,提供给锦纶绳牢固可靠的挂点。
其中,速差防坠器提供半紧张状态的锦纶绳与安全带牢固连接。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锦纶绳穿过连续固定的扣环,随着工作人员的作业自由移动,多个扣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为作业人员移动过程提供安全防护,扩大了作业范围。当出现失足坠落情况时,速差防坠器内锦纶绳拉出速度明显加快,器内锁止系统立即锁止,通过离作业人员最近的扣环将作业人员固定,避免了高空坠落的发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防坠器必须高挂低用的技术问题,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使用防坠器进行倾斜作业时,原则上倾斜度不超过30度的技术问题,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
Claims (10)
1.一种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坠器(1)、安全带(2)、扣环、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所述防坠器(1)通过第一绳索(4)固定于架构上,所述扣环的固定位置高于防坠器(1),所述第二绳索(5)的一端与防坠器(1)的自锁挂钩连接,第二绳索(5)穿过扣环,第二绳索(5)的另一端与安全带(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第一扣环(3-1)、第二扣环(3-2)和第三扣环(3-3),三个扣环呈三角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扣环呈直角三角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环(3-2)和防坠器(1)依次位于第一扣环(3-1)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扣环(3-3)位于第一扣环(3-1)的右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器(1)为速差防坠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索(4)和第二绳索(5)均为锦纶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绳为工作负荷为150公斤的锦纶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为钢材制成的扣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的直径尺寸为1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登高作业组合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2)为用于固定人体的安全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2629.0A CN109663243A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2629.0A CN109663243A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3243A true CN109663243A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4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02629.0A Pending CN109663243A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63243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90584A (en) * | 1977-06-17 | 1978-05-23 | Wagner Nick J | Safety brake |
CN207384629U (zh) * | 2017-10-13 | 2018-05-22 |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用于组塔横向水平移动的防坠装置 |
CN108144211A (zh) * | 2017-11-30 | 2018-06-12 | 国家电网公司 | 移动式登高防坠装置 |
CN208145260U (zh) * | 2018-03-27 | 2018-11-27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攀爬防坠落安全装置 |
-
2018
- 2018-12-10 CN CN201811502629.0A patent/CN1096632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90584A (en) * | 1977-06-17 | 1978-05-23 | Wagner Nick J | Safety brake |
CN207384629U (zh) * | 2017-10-13 | 2018-05-22 |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用于组塔横向水平移动的防坠装置 |
CN108144211A (zh) * | 2017-11-30 | 2018-06-12 | 国家电网公司 | 移动式登高防坠装置 |
CN208145260U (zh) * | 2018-03-27 | 2018-11-27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攀爬防坠落安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45792B2 (en) | Firefighter rapid emergency extraction device | |
US6006860A (en) | Safety harness or belt with fiber means to indicate shock loading | |
US20200155875A1 (en) | Intelligent Rope Descending Rescue Backpack | |
CN106087500A (zh) | 一种可提示疲劳程度的绳索 | |
US6959784B2 (en) | Torso harness | |
US20210346739A1 (en) | Fall-prot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oft, endless connector | |
CN109663243A (zh) | 登高作业组合套装 | |
CN203877775U (zh) | 一种双钢丝绳故障报警起重机小车 | |
US11220413B2 (en) | Wire rope coupling for elevator | |
CN107769080B (zh) |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滑轮横渡救援方法 | |
CN206553065U (zh) | 一种起吊梁 | |
Jian et al. | Preventing human error in crane operations: a cas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and design elements | |
CN215711278U (zh) | 一种塔吊检修用安全防护装置 | |
CN205516266U (zh) | 一种防坠电力登高板 | |
CN207728300U (zh) | 一种消防用轻质软绳梯 | |
CN208886134U (zh) |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重型管道吊装绳机构 | |
CN205743684U (zh) | 一种快捷救生梯 | |
CN215876026U (zh) | 高空用安全带 | |
CN110240057A (zh) | 一种大型h型钢立柱吊装快速脱钩的吊具 | |
CN207627756U (zh) | 一种高楼火灾逃生智能装置 | |
CN107780826A (zh) | 一种消防用轻质软绳梯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047965U (zh) | 一种电磁起重装置 | |
CN113315025B (zh) | 一种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方法 | |
Sharma et al. | A Review Paper Of Safety &Testing Of Over Head Crane | |
CN217438735U (zh) | 一种钢结构桥梁零号段施工用托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